城建史思考题

城建史思考题
城建史思考题

第一讲

思考:

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描述聚落向城市演进的轨迹

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

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世代、意义

4、生产力的发展和早期人类社会大分工对早期城市的意义

5、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进一步阅读:

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二章,32—65

2、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第一章、第二章,1—55(选读)

3、检索张光直、Elman Service 、Fried、Morgan 的有关人类进化学说

第二讲

思考:

1、周代以后政治制度的变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奴隶制社会出现的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城市的功能与形式上有哪些差异?

3、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进一步阅读:

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三章,107—204 (选读)

2、吕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选读)

掌握:

1、《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城市建设的影响?图示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

2、以“齐临淄”为案例,剖析奴隶制社会城市的形态与布局特点。

3、描述奴隶制社会的分封制对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等级、城乡关系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违制”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讲

思考:

1、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城市相对于宗法分封的奴隶制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

2、秦汉都城营建中哪些方面受到了传统宇宙观的影响?

3、秦汉魏晋都城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的制度?

进一步阅读:

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四章,297—343 (选读)

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53-62)

掌握:

秦咸阳、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的城市布局及特点(图示)?

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在哪些方面奠定了封建社会中起的都城布局形式?

第四讲

思考:

1、唐代社会、文化的繁荣对都城长安的影响?

2、中唐至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城市产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唐宋都城在管理上出现了哪些变化,探悉其原因。

4、大运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进一步阅读:

1、贺业鉅《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第五章,350—542(选读);

2、汪德华《中国城市规划史纲》66-75页

第五讲

掌握:

1、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

2、明代我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

3、明清北京紫禁城中轴线的布局及其空间特征

思考:

比较我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在此时间,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六讲

思考:

1、我国古代周礼、周易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理解我国古代城市所谓“象天法地”、“形胜”等思想,并举例

3、王权在古代城市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4、商业对城市进步的贡献,我国古代两次市肆制度的改革时代、特征及其影响

5、宫城、市肆、坊里、道路、衙署、礼制宗教建筑、水系园林等要素的布局与演变

影响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与城市性质:

城市是社会制度下的产物,社会兴衰决定城市的兴衰;城市性质是社会赋予城市的本质职能,是城市产生的前提和发展的方向

2.军事与政治条件:

城市是国家和各地区的统治中心,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机构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

城市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一定的技术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繁荣会促进城市的繁荣,技术进步会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自然与交通条件的影响:

古代城市对选址非常重视,说明自然条件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素,而交通条件则是城市兴衰的主要因素之一

5.文化思想的影响:

城市是物质文明的标志,是文化生活的舞台。城市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宗教、甚至迷信思想都为城市建设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国古代城市总体布局艺术特点

?1、城市形态完整,结构严谨,主从分明。

?2、城市注重利用自然环境,并使城市与自然有机结合。

?3、有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宫殿群、城门、城楼、塔、阁等高大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和主要道路的对景。

?4、城市以及城市中主要的建筑群都有明确的中轴线,一方面体现了宗法观念、礼教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了城市总体布局的秩序感和整体感。

?5、城市中以群体空间突出特色、渲染气氛,各类空间组合、连续、沟通,形成有机整体。

?6、城市与园林、水系有机结合,城市更加美丽和富有生气。

?7、城市中色彩运用有严格的规定,建筑物按规定使用不同的色彩,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色彩浓艳,更突出其地位。

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的认识

(一) 传统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反映,城市规划作为意识文化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我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体系是在西周时期建立的营国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营国制度受深刻反映了西周奴隶制王国的宗法政治体制,在城市建设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在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城市建设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尚处萌芽状态,远远不足以构成影响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此当时的规划理论仅反映了城市作为政治堡垒的特性。

(二)规划传统的发展过程

☆西周王朝,由于诸侯大分封掀起了周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体现等级秩序的营国制度应运而生,规定了三级城邑等级,明确了城市的总体布局形式,对城市各功能要素进行了细致的安排。

☆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周代的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开始打破先王之制,探求新的城市发展道路。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大帝国,郡县制代替了宗法分封制,郡县制除适应当时的政治体制外,还考虑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不仅是政治统治的中心,也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中心

☆东汉至魏晋,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都趋于稳定,城市建设在继承营国制度的基础上,以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为代表,逐步形成了中期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制度。

☆北宋以后,城市商品经济持续增长,传统的市坊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布全城的商业网取代了集中的市制,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的坊巷制代替了旧的坊里制,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元代以大都建设为代表,充分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趋于完善。明清以后则完全陷入了僵化的秩序。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1、我国新时期时期原始社会居民点布局形态与社会文化发展阶段有何关系? 初期城市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现已发掘的商代主要城市有哪些组成物质要素?其布局特征如何?当时城 市建设技术发展水平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我国周代发生过两次筑城高潮?西周时期有哪些主要城市?各有 何不同性质? 4、简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营国制度的内容并加于解释。周代王城制度 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何重大影响? 5、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诸侯国都城?其规划和平面形状有何特点?对 照周代营国制度的规定,为什么他们大都未予遵守?试加于分析。 5.1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师及理论? 6、为什么秦统一全国后城市能得到空前的发展?发展概况如何? 7、简述汉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8、秦明都城咸阳建设有何成就?如何评价? 9、汉长安修建过程及其平面布局有何特点?略述汉长安平面布局的形成要素。 10、汉长安城门、道路、市集和居住区规划有何特点?汉代皇家园林最大者是哪一个?其规模如何? 11、汉代东都洛阳是如何形成的?其布局有何特点? 12、西汉“五都”有哪些? 13、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相应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哪些重大因素? 14、曹魏邺城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划时代意义是什么? 15、北魏时期洛阳改建后的布局有哪些主要内容? 16、古代南京城是怎样形成的?南朝建康有何发展?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17、隋唐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重大发展?城市发展概况如何? 18、隋大兴城选址重建的原因是什么?其建设经过、选址布局如何?绘平面示意图。 19、隋唐长安城规划有哪些特点、成就和问题?对其他都城规划有何影响? 20、隋唐东都洛阳建设的经济社会背景是什么?其规划选址布局有何特点和问题? 21、试比较隋唐长安洛阳两京城规划的异同点和后者的改进与问题? 22、我国古代名城扬州的城市地理条件自春秋时期以来发生过哪些变迁?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坡址、规划如何变化?扬州为何能在隋唐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 23、山西新绛在唐代的城市轮廓是如何通过文献记载分析和遗址考察与现代比较后判断的?新绛在唐代繁荣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4、南北朝至隋唐时代少数名族地区城市建设有哪些类型? 25、宋元时代我国城市有何重大发展? 26、试从隋唐东都的建设和五代以后在开封建都说明我国中原及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政治中心东迁的影响? 27、唐代和宋代开封的布局有何特色?《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哪些都城的情况?28后周世宗柴荣关于改建扩建开封的诏书中包括哪些措施?有何意义和价值?29开封在宋代的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街道、手工业区、文化娱乐设施布局有何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1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中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与城市的产生 一、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血缘家族”到“定居文明”。 新石器时代中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使以原始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固定居民点产生。 公元前7000——4000年,产生土地耕作者居民点。 地点: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流域。 国家: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选择基址:山之阳,水之阴,地势高亢,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条件好。 布局特点:有简单分区,一般包括居住区,制陶工场,公共墓地,公共活动场所,有防御工事、壕沟和围墙。 二、城市的产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产生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品生产。 不从事生产的“商人”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城市随之开始形成。 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三、城市的形成条件 ?经济条件:有广大的农村,提供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物质财富。 ?社会条件:有一定的社会组织条件和制度。 ?自然条件: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基址、物质资源。 ?技术条件:有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规划条件: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建设。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只有近300年的历史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的远古城市 四千多年前,当父系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中,我国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城堡。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 . “聚”、“邑”的形成 《史纪·五帝记》:“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城”的产生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城”----土地、鼎、戟 . “城”与“市”的结合 从“大同”到“小康”,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从而,有了固定的交易场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各易其退,各得其所”。 当具有了防御功能的“城”与专司商品交换的“市”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最早的意义较为完整的“城市”。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西建03-13年真题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03年中国城市建设史考题 一、填空题。(55/1’) 1.城最初的定义是进行防御的实体,在中国古代“城”有不同的称谓,如《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 )。 2.我国的城郭之制起源于()代关于“城”的记载()。早期的“城”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在郭内,如江苏武进淹城、()2)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燕下都、()、();3)城郭分设,如:( ). 3.乌尔城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中建有起着天体崇拜作用的(),其同时是城市的公共中心,体现了人性与神性的结合。 4.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的()在希波战争后将棋盘式道路网的规划结构加以理论阐述,并在最先在()城的重建工作中加以应用。 5.公元前1世纪由奥尔梅克人建设的()城的中心由一组举行宗教仪式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分布在一条2km长的大道两侧,主要的建筑物在()、月神庙。()等。 6.印度中世纪的莫沃尔王朝在首都阿格拉建造了杰出的建筑物(),被称作“印度的珍珠”。 7.日本战国时期,为了战争的需要,封建领主们建造了大量的供瞭望及防御的建筑()。 8.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有()主持:隋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建设由()主持;元大都的规划建设由刘秉忠主持。 9.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特别重视中轴线的建设,城市布局多以中轴线绝对布局,明清北京城以一条长达7.5km的中轴线构筑了帝都风貌,这条中轴线由南至北的重要节点有:永定门、()、大明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坤宁门、()、()、景山、地安门、()、()。 10.被誉为欧洲的客厅的是() 11.明清时期的票号业中心城市有()和(),手工业中心城市(),其城市布局特征与其城市性质是相适应的。

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外国城建史大题

城市的产生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及影响(前四点为成就,后四点为影响)?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 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6: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12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布局有何特点? 古代印美地区的城市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古希腊的城市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11:从爱琴文化中的克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E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10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 (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古罗马的城市17: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8: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19: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20: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 21: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11 E2:欧洲中世纪城市非常优美,请分析其形成的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原因。10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 1

第二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二讲城市与城市发展6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 一、城市的概念 1、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J. Button: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Hirsh: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Bardo & Hartman:“……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人口相对较多,密集居住,并有异质性; ●至少有一些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并有一些是专业人员; ●城市具有市场功能,并且至少有部分制定规章的权力; ●城市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其中,个人并非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为人所知, 这就意味着至少一些相互作用是在并不真正相识的人中间发生的; ●城市要求有一种基于超越家庭或家族之上的?°社会联系?±,更多的是基于合理的法 律。 (3)地理学 F. Ratzel:“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2、城市的法律定义 ●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3、字源学释义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 (文明的)、civil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 5、结论 (1)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2)城市的特征 非农性、集聚性、领域性、人工特征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3)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二、城市的起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外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P1-3) 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P10)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P11)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 (P14) 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6-17)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 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P21) 11:从爱琴文化中的科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P22)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17: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18: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9: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20: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 21: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P53-57) 26: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宝贵的遗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P49) 27: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何特色?(P49-52) 28:中世纪东罗马和俄罗斯人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何联系?有何成就?试举著名城市建设为例说明?(P58-62) 29:伊斯兰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以及宗教文化在其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何反映?除在西亚以外,在欧洲、印度还留下什么宝贵的历史遗产?试分析其空间艺术构图的成就。(P63-70) 30: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那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P70-71)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一运动的思想支柱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如何分期?(P73) 32: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规划师?(P73)其具体贡献各有哪些? 33:试述文艺复兴的几个理想城。分述其平面布局和形式的依据(P74-76) 34: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手法是什么?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P76-79) 35: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法特色?(P80-85) 36: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有何著名园林?(P86) 37: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兰西是当时欧洲城市与建筑的中心?(P87) 38: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那几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那些?举例说明。(P88-91) 39: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园林建设有那两大作品?其影响如何?(P91-92) 40:当时的俄国和德国、丹麦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凡尔赛规划的影响?(P93-95)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重大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 古埃及人认为现实世界是暂时的,灵魂是永存的。因此皇帝的陵墓,庙宇,方尖碑,狮身人成为主要的建筑物构成死者之城,并用花岗岩材料建设;而城市与住房甚至宫殿都是短暂的,因此常用粘土,土坯和芦苇等不耐久的材料,它们构成了生者之城。 城市建设的成就: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国王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规划模式:采用一种几何形状,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广场占有一个或者几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的演变: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米利都城),到有显著的城市轴线(塞里纳斯城),更进而到道路与建筑有计划的配合(普南城)。 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道路为棋盘式,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普南城: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东西600米,南300米,市中心广场居城市主要位置,是商业,贸易,政治活动中心。 3-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相同特点:均由广场群主场的大型广场空间,是城市的中心。 不同特点: 1. 共和国时期: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空间呈开敞状,周围的房屋比较散乱自由,广场为市民聚欢的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 2. 帝国时期: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的雕像占广场中央主要位置,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来表彰各代皇帝的业绩,广场形式又开敞转为封闭,又自由转向严整。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早期文艺复兴的城市,代表为佛罗伦萨:16世纪后半叶,从阿诺河修建了联通市中心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严格对称,且设有骑楼的联排式多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沿袭了中世纪市民建筑的特点,着重正立面的设计,不重视体积表现,建筑物均临街并立,广场雕塑放在边沿。这个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建成,成为城市的外部标志。 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是这个时期的壮举,大穹顶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教堂入口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平面组合而成,十分雄伟。 晚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威尼斯:此时期开拓了接到广场,修建教堂,府邸,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府,中塔,图书馆,博物馆,铸币厂,学校等等。在滨水部分修建了不少

中国城市建设史思考题

——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并阐明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试述秦咸阳建设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3,重视城市分区。4,继承 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试述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主要特点。 城东北系手工业作坊,集中设市,长安城内东北部地势最低,是平民百姓的闾里所所在,住宅区内有很多里巷,实行严格管理。宫殿建筑区是长安城中心,改变了战国时期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和布局来看,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公记》的规则。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说明各特点的原因(找不到答案)1,我国城市发展和分布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2,形成沿大运河和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源于我国对外贸易扩大。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显著增多。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找不到答案)?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的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成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的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移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宫城内有太极宫、东宫、掖庭宫三宫。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本为隋之大兴宫。宫内有16座大殿,其正殿名太极殿,是唐初政治的中枢所在。太极宫东边为太子居住的东宫,西边是宫女居住的掖庭宫。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所在。宫城北面设三门,南面设五门,其正门承天门北对太极殿,南临“横街”。横街宽三百步(合今441米),是当时在承天门前举行重大庆典的广场。 皇城在宫城之南,平面亦成规整的长方形。北面无墙,与宫城以横街相隔。皇城内有东西向街5条,南北向街7条,其间分布着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皇城共设7门,南面3门,东西各2门。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南面正中的朱雀门与宫城的承天门和外郭城的明德门在南北一条直线上。这条南北直线就是承天门大街(亦称天街)和朱雀大街,也就是全城的中轴线。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宫城与皇城,是居民和官僚的住宅区,也是长安城的商业区,平面形状为规整的长方形。在外郭城的东面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复墙。外郭城共设13个门,各门均建有高大的门楼。城的东、西、南三面,每面各3个城门,位置匀称。明德门是城的南面正门,共有5个门道,显得最为隆重、庄严。城的北面为4个城门,3个在宫城以西,仅1个在宫城之东。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