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斯伦贝谢公司 雷达D1050N 潜油电泵简介

美国斯伦贝谢公司 雷达D1050N 潜油电泵简介
美国斯伦贝谢公司 雷达D1050N 潜油电泵简介

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 Power-V 使用介绍

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Power-V 使用介绍 1 Power-V 简介和应用范围 Power-V是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家族中的一员。所谓旋转导向系统,是指让钻柱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现过去只有传统泥浆马达才能实现的准确增斜、稳斜、降斜或者纠方位功能,但相对于泥浆马达,PowerDrive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旋转导向系统广泛用于使用泥浆马达进行滑动钻进时比较困难的深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分枝井(包括鱼刺井),以及易发生粘卡的情况。 2 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的优点 ⑴反映和降低了所钻井段的真正狗腿度,使井眼更加平滑。用泥浆马达打30m井段,滑动钻进15m,转动钻进15m,井斜角增加4°,得到平均狗腿度4°/30m。实际上,转钻15m井斜角几乎没有变化,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零;而4°的井斜角变化是由滑钻15m产生的,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 8°/30m。而用Power-V在同一设置下打出的每米都是同样均匀和平滑的,减少了井眼轨迹的不均匀度,从而减少了在起下钻和钻进过程中钻具实际所受的拉力和扭矩,减少了以后下套管和起下完井管串的难度。 ⑵使用Power-V钻出的井径很规则。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井段的井径扩大很多,而转动井段的井径基本不扩大。这种井径的忽大忽小是井下事故的隐患,也不利于固井时水泥量的计算。 ⑶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中的所有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大大降低了卡钻的机会。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钻进时除钻头外,其它钻具始终贴在下井壁上,容易造成卡钻。 ⑷在钻进过程中,由于Power-V组合中的所有钻具都在旋转,这有利于岩屑的搬移,大大减少了形成岩屑床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清洁井眼。这对于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意义很大。 ⑸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一直在旋转,特别有利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和3000m以下深井中钻压的传递,可以使用更高的钻压和转盘转速,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使用泥浆马达在大井斜的长裸眼段滑动钻进时送钻特别困难,经常是上部的钻杆已经被压弯了,而钻压还没有传递到钻头上,还常常引发随钻震击器下击,损害钻头寿命。 3 Power-V 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简介 Power-V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上端的Control Unit

Petrochina Annual Meeting 8May 2012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中石油服务汇报
柏险峰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油田技术(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油田技术(山东) 山东)公司

汇报内 容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公司简介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运行能力介绍 斯伦贝谢金地伟业在中石油的服务表现
2

公司概况
成立于2000年,初期主要业务为研发制造及销售 井眼轨迹测量仪器 公司位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市开发区 目前主要业务
定向井,水平井钻井工程服务 o 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服务 o 研制,生产及销售MWD/LWD及电子单多点仪器
o
为国内最大规模民营专业定向井、水平井钻井、随钻测量及随钻测井 服务公司 2009年和斯伦贝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引入更先进的斯伦贝谢仪器装备、 研发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公司仪器品牌 结合斯伦贝谢技术装备领先优势,为国内油田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3

合资后的持续改进
成立合资公司后,斯伦贝谢金地伟业保留了原公司的基础架构和运作 模式,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对自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强本地化服 务的基础 斯伦贝谢引入先进的仪器装备、研发制造技术,管理经验,提升公司 品牌
注入主要管理人员 o 注入管理及作业流程 o 注入设备
o o
建立合资公司与斯伦贝谢的紧密联系
组织结构图 2012.1.1
4

资质与荣誉
公司的技术开发能力自 2005年开始被东营市及 山东省认可为高新技术 企业 公司实行现代化、规范 化的管理,已于2001年 顺利通过了 ISO9001:2000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及健康,安 全与环境体系认证 公司多次荣获客户颁发 良好业绩与表现证明 逐渐纳入斯伦贝谢运作 体系
5

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布局及其发展

COMPANY STRATEGY 公司战略 专利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要使一项新发明技术获得多国专利保护,就必须将该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同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产生的一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文件出版物,称为一个专利族。在每一专利族中,向第一国申请专利的文件出版物称为基本专利。目前,全球范围内约2/3的专利申请是申请人为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保护,就基本专利的技术内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申请。 全世界每年90%~95%的发明创造成果能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基本专利申请状况真实体现了企业技术发展重点和技术实力,是研究企业技术发展策略的重要手段。 在200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斯伦贝谢(Schlumberger )公司在油气设备和服务领域利 润排名第一,营业收入排名第二。本文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申请日截至2007年底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申请日分布、申请人分布、德温特专利分布等展开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的市场表现、科研投入等信息,探讨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策略,希望相关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一、斯伦贝谢公司 基本专利布局和特点分析 截至2007年底,斯伦贝谢公司拥有的基本专利数为3397件,其上游基本专利拥有量占世界石油上游基本专利的3.4%。检索结果显示,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具有以下特点。 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布局及其发展趋势 张运东 李春新 赵 星*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 本文合作者还包括万勇、张丽。 摘 要 斯伦贝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截至2007年底,该公司在石油上游主要技术领域拥有基本专利3397件,占全球石油上游基本专利的3.4%。其中在测井领域,该公司基本专 利拥有量占全球测井基本专利的16.8%;在美国和英国的分支机构申请的基本专利占公司基本专利的 65.5%。斯伦贝谢公司基本专利的11.9%是与其他机构或企业合作申请的,共同申请是该公司专利申请 的重要方式之一。斯伦贝谢公司的专利申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重点布局。欧洲和北美既是该公司的市场重点,也是专利申请的重点地区。1996年以来,斯伦贝谢公司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其基本专利年均增长率达到21%,在钻井、采油、测井、物探领域的基本专利申请量几乎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其中,钻井领域技术研发重点为旋转钻井井控设备;测井领域研发重点为电测井、随钻测井和声波测井;采油领域的研发重点为完井/增产。 关键词 斯伦贝谢 基本专利 布局 技术研发 发展策略

潜油电泵模拟试题

潜油电泵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 )是电动潜油泵井的地面装置。 (A)多级离心泵(B)保护器 (C)潜油电动机(D)接线盒 2.下列选项中,( )是电动潜油泵井的井下装置。 (A)控制屏(B)保护器(C)变压器(D)接线盒 3.电动潜油泵井的专用电缆属于( )。 (A)中间部分(B)井下部分(C)地面部分(D)控制部分 4.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描绘( )曲线。 (A)井下机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B)井下机组电流与井口产量的关系 (C)井下机组电流与井底流压的关系(D)井下机组扭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5.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装在( )。 (A)井口接线盒内(B)井下机组保护器内 (C)地面控制屏内(D)地面变压器上 6.对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电流卡片,错误的叙述是( )。 (A)是一张日卡(B)必要时也可当周卡用 (C)电流卡片顺时针运行(D)记录笔要放在左侧 7.在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井口生产流程示意图中,( )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6是关闭的(B)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2是开着的 (C)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4是关闭的(D)电动潜油泵井并关井时,3是可以开着的 8.在如图所示的电动潜油泵井井口流程示意图中,( )的叙述是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关井时,1是一定要关闭的 (B)电动潜油泵井测静压时,2是要关闭的 (C)电动潜油泵井测动液面时,2是要关闭的 (D)电动潜油泵井更换油嘴时,2是要开着的

9.电动潜油泵井在( )时,可不必把正常运行的井下机组停下来。 (A)更换双翼油嘴流程(B)测动液面 (C)供电线路检修(D)测静压 10.下列有关电动潜油泵井停止操作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正确的。 (A)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off'’挡位 (B)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hand'’挡位 (C)选择开关由“off'’一“hand'’挡位 (D)停机后选择开关位于“ON'’挡位 11.电动潜油泵井的机组运行指示灯至少要有( )个。 (A)一(B)二(C)三(D)四 12.电动潜油泵井的机组运行时( )是正确的。 (A)红色的指示灯亮(B)黄色的指示灯亮 (C)绿色的指示灯亮(D)三个指示灯都亮 13.电动潜油泵井机组保护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机组电阻(B)机组电压(C)机组电流(D)机组相序 14.下列选项中,( )不属电动潜油泵井机组保护的内容。 (A)机组电阻(B)机组过载电流 (C)机组欠载电流(D)机组相序 15.电动潜油泵井控制屏上的电流卡片反映的是( )。 (A)机组某相工作电流(B)机组三相工作电流 (C)机组某相工作电压(D)机组三相工作电压 16.电动潜油泵井从控制屏上录取的资料是( )。 (A)电流(B)油压(C)静压(D)流压 17.电动潜油泵井记录仪电流与实际电流不符,其原因可能是( )。 (A)控制电压太低(B)笔尖连杆松动、移位 (C)电泵反转(D)缺相运转 18.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就是把( )的油通过潜油泵采出到地面。 (A)套管(B)油管(C)多级离心泵(D)油层 19.电动潜油泵井采油特点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和抽油机井采油在原理上基本是相同的 (B)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对斜井、超深井均适用 (C)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时不能降低井底压力 (D)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是一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 20.有关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原理的描述,其中( )是正确的o (A)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套管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B)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套管一油管一多级离心泵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C)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油管一多级离心泵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D)油层流人井底的油一分离器一多级离心泵一油管一井口装置一地面 21.电动潜油泵装置中,( )是可以自动保护过载或欠载的设备。 (A)控制屏(B)接线盒(C)保护器(D)变压器 22.电动潜油泵装置中,( )可以防止天然气沿电缆内层进入控制屏而引起爆炸, (A)保护器(B)接线盒(C)电机(D)分离器 23.地面上的( )将电网电压转变为电动潜油泵装置所需要的电压。 (A)变压器(B)控制屏(C)接线盒(D)电缆

LandingtheBigone-打捞的艺术-斯伦贝谢

Landing the Big one - 打捞的艺术
司钻通常将遗留在井下的工具及设备称为“落鱼” 。实际上,这 些物体被错误地遗失于地表以下几千英尺。 自油田开发早期, 从井筒 移除这些物体对司钻而言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Enos Johnson
美国新墨西哥州 Hobbs
Jimmy Land Mark Lee
在油田上,落鱼指留在井筒并且阻 碍后续作业的任何物体。这个定义广义 上涵盖了各种钻井、测井和生产设备, 包括钻头、钻柱、测井工具、手动工具 或可能会丢失、损坏、卡住或遗落于井 眼中的任何其他废弃物。当废弃物或硬 件阻塞了后续作业的通路,这些落物必 须首先通过称为打捞的作业从井眼中移 除。 打捞这个词起源于早期的绳式顿钻 钻井时代,这种方式通过连接着弹簧钻 杆上的缆绳上下反复升降一个比较重的 钻头去凿开岩石,以钻出新井筒。当缆 绳断裂时,司钻在弹簧钻杆上挂一段新 缆绳,下入一个临时准备的大钩,试图 从井底收回断裂的缆绳和钻头。从事地 下废弃物回收工艺的专家被称为落鱼打 捞者。多年来,他们的工作已经备受追 捧,并且打捞工艺已经填补了油井服务 业的空白。 所有设备都可能会故障、遇卡、待 在一口井生命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都可能 需要打捞作业。钻井阶段,大多数打捞 工作是意想不到的,通常是由机械故障 或钻柱遇卡造成的。卡钻也可能在电缆 测井、试井作业期间发生。随后,在完 包括射孔枪遇卡、过早坐封封隔器或砾 石充填筛管失败。井投产后,在修井、
弃井过程中, 打捞作业可能被规划为 修井、 更换或回收井下设备及管柱整 个过程的有机组成。 在许多油田, 修 井过程需要清洗或收回常年产油而 砂塞的油管, 因此在作业一开始就需 要实施打捞工作。 弃井过程中, 作业 公司们封堵油井前, 往往试图打捞井 下管柱、 泵和完井设备。 甚至打捞设 备也可能遇卡, 那么就需要改进原打 捞策略。 似乎油田上没有哪项作业能 免除打捞的可能性。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的统 计结果表明, 打捞作业占全球钻井成 本的 25%[1]。如今,采用其他更具成 本效益的选择常可避免或规避打捞。 例如, 现代钻井技术如旋转导向, 通 过影响用于决定是否要打捞, 是否购 买称之为落鱼的被卡设备, 是否侧钻 或是否弃井(J&A)的经济性评价, 实现了打捞策略的转变。 每次打捞情形均是独一无二的: 连续油管或电缆, 且每次情况都面临 不同的环境和问题, 落鱼回收的解决 方案必须与之相匹配。 在这个范围宽 泛的话题中, 本文主要讨论在钻井过 程中采用的打捞技术; 对这些技术进 续油管、 电缆测井及修井应用。 本文 概述了可能导致设备落井的常见过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
Robert Robertson
挪威斯塔万格
《油田新新术》 (2012/2013 冬季刊) :24 卷,第 4 期。 ?斯伦贝谢 2013 年版权所有。 在本文编写过程中得到以下人员的帮助,谨表谢 意:挪威斯塔万格的 Torodd Solheim 及美国休斯顿 的 Eric Wilshusen。 FPIT 为斯伦贝谢公司商标。
更换或需要从井筒回收。从钻井到弃井, 计划内或计划外、裸眼井或套管井、
井阶段,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阻碍作业, 行了各种改进, 以适用于套管井、 连
26
油田新技术

压裂泵阀箱 制造标准

前言 压裂车用于石油油井的压裂,陶粒砂、压裂液等介质通过液力端产生高压使地层瞬 间开裂,同时介质渗入裂缝中使原油溢出,液力端总成是压裂车上一重要易损件是石油 油井维护和提高油产量的重要设备。 本标准结合了国外(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公司的技术规范,具体阐述了液力端相关 的加工技术,有利于该类产品的技术指导。 一、压裂泵阀箱锻件: 1.(斯伦贝谢;N14,规范号506562000、N22,规范号507643000) 哈里伯顿:4330V改型,规范号D0030175-C版,包括锻造要求,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 要求。 2. 4330V改型钢阀箱锻件热处理:70.94191-D版。 3. 关键部位湿磁粉探伤:70.94154-G版。 4. 标准部位湿磁粉探伤检验:70.94158-J版。 5. 阀箱预应力:278.87558-O版。 二、加工流程: 1.粗铣面—超声波探伤--粗加工—热处理—抛丸清理—渗透探伤---精加工--- 磁粉探伤---试压---内腔喷丸处理---外形抛丸---(内腔淡化处理)--磁粉探伤—三坐 标检测—装配—油漆—包装。 三、液力端阀箱规格型号: 1. TG06---300泵-3.75”。TI06---300-4”、3ZB70-295----300-4.5”TH06---300-5”。 2. HT400- 3.375”. HT400-4”,HT400- 4.5”. 3. TWS600S-2.5”,TWS600S-3”,TWS600S-3.5”,TWS600S-4”TWS600S- 4.5”. 4. QWS1000S-3”,QWS1000S-3.5”. 5. TWS SPM2000-4.5”,TWS SPM2000-5”,QWS SPM2000-4”,QWS SPM2000-4.5”, QWS SPM2000-5”. 6. GD2250SGWS-4.5”GD2250SGWS-5”GD2500SGWS-4”GD2500SGWS-4.5”GD300-4.5” 7.5ZB2500-4”,5ZB2500-4.5”,5ZB2800-3.75”,5ZB2800-4”,5ZB2800-4.5”,5ZB2800-5” 8. OPI1800-4”,OPI1800-4.5”,OPI1800-5”. 9. RR1500-4”,RR1500-3.75”. 10. JMAC2250-4.5”Y型,FMC2700-4” 四、动力端: 300泵, 600S, 5ZB2500, 5ZB2800, 五、井下工具,井口保护器。内喷丸设备等。

斯伦贝谢的数字化转型经验

与贝克休斯强调独立的数字化业务板块和全产业链覆盖、侧重设备运营不同,斯伦贝谢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强调数据、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有效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技术一体化,重心在上游勘探开发生产的各个专业领域;二是强调数字技术赋能生产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减少非生产时间、降低综合成本。 在组织架构方面,斯伦贝谢油藏描述、钻井、卡麦龙和生产四大业务集团负责搭建四个专业领域技术平台,将各业务集团内部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程序、专业领域知识和数字化技术组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无缝衔接的一体化产品和服务。 斯伦贝谢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部门是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开发的主体,成立35年来推出了大量专业应用程序、信息管理系统和IT设备,过去5年加速吸收数字化技术最新成果。2014年,斯伦贝谢在美国加州门罗公园建立斯伦贝谢软件技术创新中心;2016年,美国得州舒格兰工业互联网中心开始侧重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工业物联网、自动化、网络安全领域的平台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研发;2017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斯伦贝谢道尔研究所(Schlumberger-Doll Research Center)设立机器人部门,支持系统自动化业务。 2017年,斯伦贝谢将整个公司的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力量重组为勘探与开发、建井、非常规完井、生产管理四个专业领域技术平台(基本上与四大业务集团对应),首先完成各个专业领域内部的研发一体化,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和专业领域知识一起为专业领域技术系统服务,实现从单个技术创新到技术系统创新的转变。与此同时,斯伦贝谢推出DELFI勘探开发认知环境(DELFI Cognitive E&P Environment),为四个专业领域技术平台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持;逐步建立数字化硬件框架,为硬件设备提供一套清晰的设计准则,使硬件设备产品能够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DELFI环境和数字化硬件框架作为统一职能管理平台的一部分,支持各“业务—地域”单元的生产经营。 01专注上游业务专业领域内部创新 斯伦贝谢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是分步骤的小范围整合,具体表现在业务集团内部努力将彼此独立的数字化技术、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程序和专业领域知识有机组合成一体化专业领域技术系统,即勘探与开发、建井、非常规完井、生产管理四个专业领域技术平台。斯伦贝谢认为精心设计的平台架构既能够促进各个产品和服务共同提高系统绩效,又能够利用全部数据推动系统的持续改进,还能够不断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一井双泵的安装程序设计

一井双泵的安装程序设计 装备电泵分公司

目录 第一张-------------------------------------------------------- 2简述 第二章-------------------------------------------------------- 2 1.Y型换向阀--------------------------------------------------------- 2 2.用Y型换向阀并联的双泵机组效果图----------------------------------- 3 3. 导流罩------------------------------------------------------------- 5第三章 1.机组数据------------------------------------------------------------------------------------------------- 5 2. 双电潜泵安装程序设计-------------------------------------------------------------------------------- 7 第四章 1.电缆下放程序设计-------------------------------------------------------------- 9 2.电缆的保护---------------------------------------------------------------------------------------------- 9 3.小扁电缆保护器--------------------------------------------------------- 10 4.电泵机组手铐----------------------------------------------------------------------------------------- 10 第五章作业中的关键点 1.封隔器的电缆连接------------------------------------------------------------------------------------- 11 2.安装电缆保护罩---------------------------------------------------------------------------------------- 12 3.油管挂处的电缆连接--------------------------------------------------------------------------------- 12 4.单井作业时间长、作业难度大---------------------------------------------------------------------- 12 小结---------------------------------------------------------- 13

斯伦贝谢公司新一代测井仪器—Scanner家族

斯伦贝谢公司新一代测井仪器—Scanner家族斯伦贝谢公司新一代测井仪器Scanner家族于2006年正式投入油田服务,其家族成员包括MR Scanner、Rt Scanner- Scanner 、Sonic Scanner、 Flow Scanner、Isolation Scanner。各种仪器已在油田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研究疑难储层提供了重要手段。我们将该家族各仪器的性能逐一介绍如下:1.新型核磁共振测井仪MR Scanner 斯伦贝谢公司2006年新推出了Scanner家族的成员—核磁共振仪器MR Scanner,该仪器采用偏心梯度设计,具有多种探测深度、测量结果不受井眼条件的影响、能进行流体表征等特点。在低阻、低对比度储层的评价中具有较大优势。 MR Scanner 测井仪的主要优点包括:测量结果不受储层破坏带的影响;可以通过径向剖面来识别流体及环境的影响;可以应用到井眼不规则或者薄的泥饼储层评价中;降低了钻井时间。 MR Scanner仪器的主要特性 偏心,梯度设计; 多种探测深度,最深可达4 in, 而且测量结果不受井眼大小及形状的影响; 纵向分辨率为7.5 ft; 最大测速可达 3600 ft/h; 具有良好的油气表征能力; 可以得到不同探测深度下的横向弛豫时间(T2)、纵向弛豫时间(T1)以及扩散分布。 2.三分量感应测井仪Rt Scanner Rt Scanner仪器可以同时测量纵向和横向电阻率以及地层倾角和方位角的信息。它能够提供多种探测深度上的三维测井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增强了储层的含烃和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的精度,使计算的结果更符合地层实际情况。尤其是在薄层,各向异性或断层中的计算结果将更加准确。 该仪器具有六个三维的芯片,每一个芯片上面都安装了三个定位线圈以测量不同深度地层的纵向电阻率Rt和横向电阻率Rh。在每两个线圈之间都安装了三个单轴接收器用以完全表征从三维芯片上传递到井眼中的信号。除了测量电阻率之外,Rt Scanner仪器还可以用来测量地层的倾角和方位角以进行构造解释。 除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阻率和地层构造信息之外, Rt Scanner仪器还能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设计说明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设计 一、设计概要 潜油电泵是油田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无杆采油设备。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外,生产现场的装机总容量超过了20%,是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典型的潜油电泵系统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地面部分主要包括:变压器、控制屏和接线盒; 井下部分包括:井下管柱、井下电缆、多级离心泵、气液分离器、保护器和潜油电机。动力通过电缆传递给井下电机,使潜油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井下液体举升到地面。 1.1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计算,了解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组成,工艺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设计容,掌握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以及设计中所涉及的基本计算,加强系统的工程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设计容 根据油井基本情况,通过潜油电泵举升系统设计计算: 1.2.1确定油井产能 1.2.2确定井筒压力温度。井筒压力温度预测主要是根据油井基 本资料,计算井筒泵以下温度及压力分布,得到泵入口温度及 吸入压力。 1.2.3确定泵入口气液比。泵入口气液比是选择气液分离器的依 据,根据油井基本资料、泵入口压力温度及流体物性计算方法计算泵入口气液比。 1.2.4确定潜油电泵系统设备 1.2.4.1气液分离器。根据供选择的分离器分别计算安装分离 器后的进泵气液比,由设计原则(进泵气液比要求)选用气 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效率越高,成本越高,通常只需要选 择满足设计原则的分离器。

1.2.4.2选择多级离心泵。潜油电泵的选择主要是选择泵型及 计算所需要的级数。根据计算出来的油井产量、总扬程,并 由供选择的离心泵特性曲线来选择配备多级离心泵。 1.2.4.3选择潜油电机。当潜油泵的型号、扬程及所需要的级 数被确定以后,计算泵所需功率。选择电机功率还应考虑分 离器和保护器的机械损耗功率。一般情况下,气液分离器的 机械损耗功率为1.5KW,保护器为1.0KW。 1.2.4.4选择潜油电缆。潜油电缆的选择主要是确定电缆型号 及压降。电缆的电压降一般应小于30V/304.8m,电流不能超 过电缆的最大载流能力。从成本角度考虑,电压降越小,成 本越高,通常只需选择满足要求的电缆。 1.2.4.5选择变压器。选择变压器就是确定系统所需要变压器 容量,其容量必须能够满足电机最大负载的启动,应根据电 机的负载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1.2.4.6选择控制屏。普通控制屏就是根据现场使用条件和潜 油电泵机组性能要求来进行选择的,但主要还是根据电机的 功率、额定电流和地面所需的电压来选择控制屏的容量,以 保证电机在满载情况下长期运行。 1.3设计原则 为了合理地选择潜油电泵设备,使其运行最可靠及最经济,在进行选泵设计时,必须遵照以下几点原则: 1.3.1满足设计产液量要求; 1.3.2选择潜油电泵,必须使泵在最高效率点或最高效率点附近 工作,使泵效尽可能达到最高; 1.3.3潜油电机的输出功率必须能够满足泵举升液体所需要功率 要求; 1.3.4电缆、控制屏及变压器的选择,在保证套管尺寸要求的情 况下,电缆的耐压和型号选择要尽量大一些,以减少其功率损失。为了考虑以后更换排量大一些的泵,控制屏和变压器的容量选择要稍大一些; 1.3.5进泵气液比不能超过10%。

潜油电泵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讨论

潜油电泵现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讨论 【摘要】本文主要是讨论了对于潜油电泵井的现场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生产中潜油泵电流卡片和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处理方式来提电泵机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关键词】潜油电泵;管理;故障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无杆泵,不借助抽油杆传递动力的抽油设备电动潜油电泵。当油层的能量不足以维持自喷时必须人为从地面补充能量,这样才能把原油举升出井口,如果补充能量的方式是用机械能量把油采出地面的,称为机械采油。目前,国内外机械采油装置主要分为有杆泵和无杆泵两种。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发展是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到创新的全过程。这项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推广,在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电泵井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原油的产量及电泵机组的运转周期。因此,加强日常管理和电泵机组的维护及故障处理,才能提高电泵机组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原油产量。本文主要分析潜油电泵的管理、维护和故障处理几个方面。 一、潜油泵电流卡片分析及故障处理 潜油泵井电流卡片是反映潜油泵运行过程中时间与潜油电机的电流变化关系曲线,它是潜油泵井日常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正常的电流卡片中,电流曲线应为一条平滑的曲线。电流卡片的原因分包括泵受气干扰和过载停机,其他的故障包括电压波动和供液不足等。 泵在受气干扰中运行的电流卡片是原油脱气,大量气体进泵引起电流波动,导致产量下降。防止方法为是在泵吸入口加气锚或旋转式油气分离器;合理控制套管气;保证机组合理的沉淀度;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破乳剂。 过载停机的电流卡片是机组启动后,电流逐渐上升到额定电流值正常运行;随后逐渐上升,最后达到过载电流整定值,过载停机。预防及处理方法:正常过载停机应进行洗井;下泵前冲砂,出砂井上提机组;定时清蜡和热洗地面管线;处理缺相,或更换机组。 当供电电压波动时,为了满足泵的功率需求,马达电流也会随之波动。原因为供电线路上大功率柱塞泵突然启动引发电压瞬时下降、附近抽油机井多口同时启动,或是有雷击现象。防止办法:在大面积断电后,等其他设备启动后再启泵,并装上避雷设备。 由于地层供液不足,泵抽空最终过载关停,系统会自动重启。当电流降低,产液量和泵效就会降低,直至无液进泵,导致欠载停机。原因是在电泵井投产初期,选泵不当,或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油井供液。处理办法:缩小油嘴;加深泵挂;更换小排量的机组。

斯伦贝谢POWER-V

【机械仪表】 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 Power-V 简介 1 Power-V 简介和应用范围 Power-V是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家族中的一员。所谓旋转导向系统,是指让钻柱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现过去只有传统泥浆马达才能实现的准确增斜、稳斜、降斜或者纠方位功能,但相对于泥浆马达,PowerDrive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旋转导向系统广泛用于使用泥浆马达进行滑动钻进时比较困难的深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分枝井(包括鱼刺井),以及易发生粘卡的情况。 2 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的优点 ⑴反映和降低了所钻井段的真正狗腿度,使井眼更加平滑。用泥浆马达打30m井段,滑动钻进15m,转动钻进15m,井斜角增加4°,得到平均狗腿度4°/30m。实际上,转钻15m井斜角几乎没有变化,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零;而4°的井斜角变化是由滑钻15m产生的,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8°/30m。而用Power-V在同一设置下打出的每米都是同样均匀和平滑的,减少了井眼轨迹的不均匀度,从而减少了在起下钻和钻进过程中钻具实际所受的拉力和扭矩,减少了以后下套管和起下完井管串的难度。 ⑵使用Power-V钻出的井径很规则。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井段的井径扩大很多,而转动井段的井径基本不扩大。这种井径的忽大忽小是井下事故的隐患,也不利于固井时水泥量的计算。 ⑶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中的所有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大大降低了卡钻的机会。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钻进时除钻头外,其它钻具始终贴在下井壁上,容易造成卡钻。 ⑷在钻进过程中,由于Power-V组合中的所有钻具都在旋转,这有利于岩屑的搬移,大大减少了形成岩屑床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清洁井眼。这对于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意义很大。 ⑸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一直在旋转,特别有利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和3000m以下深井中钻压的传递,可以使用更高的钻压和转盘转速,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使用泥浆马达在大井斜的长裸眼段滑动钻进时送钻特别困难,经常是上部的钻杆已经被压弯了,而钻压还没有传递到钻头上,还常常引发随钻震击器下击,损害钻头寿命。 3 Power-V 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简介 Power-V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上端的Control Unit (电子控制部分,简称CU) 和下端的Bias Unit (机械部分,简称BU)。在两者中间还有一个辅助部分Extension Sub(加长短接,简称ES) 3.1 电子控制部分CU CU是Power-V的指挥中枢,它内部有泥浆驱动的发电机,还有陀螺、钻柱转速传感器、流量变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控制的时钟等等。它可以独立于外面的钻铤而旋转或者静止不转。 工作原理:开泵后,发电机发电,陀螺测量到井底的井斜角和方位角(即高边),然后按照地面工程师的要求把其内部的电子控制部分固定在某一个方位上(即高边工具面角),从而实现无论钻柱如何旋转,CU内部的控制轴始终对准在需要的方位上,这个方位加上一个校对值后就是地面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油田的应用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在油田的应用 (一)概述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和油田开发的需要,为了提高油田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应用机械采油方法,是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潜油电泵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机械采油设备,近十年来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潜油电泵是井下工作的多级离心泵,同油管一起下入井内,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控制屏和潜油电缆将电能输送给井下潜油电机,使电机带动多级离心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把油井中的井液举升到地面。 由于潜油电泵的机组与泵是在地面以下两千多米的井底工作,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温、强腐蚀等),传统的供电方式-----全压、工频使它故障频繁,运行成本大增。潜油电泵损坏后提到地面上来修理,仅工程费一项就达五万元,价值十万元的电缆平均提上放下五次就须更换,潜油电泵平均每十个月就须维修一次,维修费用约八万元。传统的供电方式危害甚多,例如: 1、潜油电泵全速运转,当井下液量不富余时,容易抽空,甚至造成死井,一旦死井,则损失惨重。 2、油田供电电压常有波动,使电机欠励磁或过励磁,电机被烧时有发生。 3、两千米的井下电缆带来了150V左右的线路损耗,由于这部分

损耗无法补偿,从而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 (二)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的应用 潜油电泵在工频启动时,启动电流大,电机电缆的压降较大,使得电机电缆在启动过程中的反压较高,使绝缘性能降低,每次开机都会使电泵寿命大打折扣,大大影响了潜油电泵的使用寿命。潜油电泵在正常工作时,普遍存在着电机负载率较低的情况,“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潜油电泵的功率因数都较低,无功损耗较大,耗电量多。根据油田开发方案的要求,潜油电泵应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调节抽油量。传统的调节方式是靠更换油嘴来调节产量,这样既造成能量损失又不能精确地控制。有时使得电机与泵长期在高压状态下运行;有时使得油井出沙严重,使设备寿命缩短,不能符合开发方案的要求。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采用变频控制系统,调节油压、调节产量。我们对胜利油田的二十多口电泵井进行了变频运行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潜油电泵专用变频器有以下特点: 1、可实现电泵软启动、软停车,延长电泵的使用寿命,保护电机、电缆,节约维修费用。 2、提高电泵系统的功率因数,节电效果明显。 3、提高管网的品质,可实现电泵系统的闭环控制,增加电泵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4、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可以实现输出电压、电流的连续调节,以达到输出功率连续可调的目的,使电泵采油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

斯伦贝谢的PowerV自动垂直导向钻井系统

斯伦贝谢的PowerV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PowerV仪器组成 PowerV是一种旋转导向工具,可实现在旋转钻进中对井斜和方 图5-11 PowerV简图 位进行控制。该工具应用泥浆驱动导向块作用于地层来控制井眼轨迹。在钻井工程作业中,PowerV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与MWD/LWD联合使用,与地面实现实时传输功能。 PowerV主要有两个以下部分组成:1)电子控制部分:电子控制部分是一根无磁钻铤及固定在其内部轴承上的电子仪器组件组成,直接连接在机械导向部分上部。控制部分可在钻铤内自由转动,当钻具组合随整个钻柱转动时,它可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将工具面摆在设计 图5-12 内部结构图 图5-12 内部结构图 的方向上。其控制功能通过以下组件实现:进行测量定位的内部传感器;电子扭 矩仪。 2)机械导向部分:机械导向部分与控制部分通过一引鞋相连。导向部分有三个导向/推力(Pad)组成。它可以通过伸缩来作用于井壁实现变钻进方向的目的。控制部分可以控制装在导向部分内的一个旋转阀,该旋转阀在导向部分中的相对位置决定那一个导向/推力块来作用于地层。通过将控制部分控制在一个

特定的角度上,当导向部分旋转时能使不同的导向/推力块来作用于同一个方向的地层上,这样就以 图5-13导向/推力块图 使钻进朝同一个固定方向进行。 PowerV下入井底钻进后,电子控制部分的内部传感器(磁力仪和重力加速仪等)测量到井斜和方位,与地表设定的设计工具面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引鞋(控制部分)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导向轴(导向部分)控制旋转阀,决定那个导向/推力块在设计的方向伸出作用于井 图5-14 旋转阀 壁,实现对井眼轨迹的控制。 当PowerV起出井眼后,可以通过编程口下载出存储在控制部分内部存储器内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工具在井下的工作情况。 PowerV防斜打直机理 PowerV在井下工作后,电子控制部分的内部传感器(磁力仪和重力加速仪等)测量到井底的井斜和方位,与设定的工具面(180度,重力低边)进行比较,控制引鞋的方向,使机械导向部分的三个导向/推力块在每个转动周期当转到上井壁(高边)时在泥浆液压作用下伸出,作用于上井壁,改变钻头作用方向,切削下井壁(低边),实现降斜的目的。PowerV的最大优点就是可利用导向/推力块对井壁的作用力主动防斜,可使用攻击性更强的钻头,完全释放钻井参数(如钻压),极大地提高机械钻速。同时PowerV实现了在旋转钻进中改变井眼轨迹,避免了使用马达滑动钻进带来的弊端(如ROP低,井眼不清洁,短起下多等),

潜油电泵工艺

潜油电泵工艺 一、潜油电泵结构 图5-1潜油电泵结构图 1-变压器2-控制屏3-接线盒4-地面管线5-井口6-泄油阀7-单流阀 8-多级离心泵9-潜油电缆10-分离器 1. 潜油电泵系统由三大部分七大件组成。 井下部分:包括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和多级离心泵; 中间部分:潜油电缆; 地面部分:变频柜和变压器; 2. 潜油电泵各结构介绍 潜油电机:主要由定子系统、转子系统、止推轴承、油循环系统及上下接头等组成,给多级离心泵提供动力。 多级离心泵:由多级叶轮和导轮组成、分多节串联的离心泵。用于把油井中的液体举升到地面。

油气分离器:主要油沉降式和旋转式两种。 保护器:用来补偿电机内润滑油的损失,并起到平衡电机内外压力、防止井液进入电机及承受泵的轴向负荷作用。 3. 潜油电泵的工作原理:电潜泵工作时,地面电源通过变压器变为电机所需要的工作电压,输入到控制屏内,然后经由电缆将电能传给井下电机,使电机带动离心泵旋转,把井液通过分离器抽入泵内,进泵的液体由泵的叶轮逐级增压,经油管举升到地面。 4. 电潜泵型号:QYDB50/2500 QYDB:QY-潜油运行,DB-电泵。 理论排量:50m3/d, 泵挂:2500m。 二、运行现状分析 潜油电泵采油作为一种大排量、高效率、管理方便的机械采油方式,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复杂断块油田来说,油水井的对应连通性差,部分潜油电泵井出现供液不足,影响到潜油电泵的正常生产及井下机组运转寿命。 油井深达数千米,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距离也是数千米,因此要求变频器输出波形为正弦波,谐波愈小愈好,否则线路压降很大,电机无输出力矩,拖不动负荷。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油田采油设备是大势所趋。用现代自控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来为油田潜油电泵提供理想电源是这种技术改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潜油电泵的电压等级多为1140V 和2300V。潜泵按放在地平面以下1000~3000米处,工作环境极度恶劣(高温、强腐蚀等),传统的供电方式—全压、工频使它故障频繁,运行成本大增。潜泵损坏后提到地面上来修理,仅工程费一项就达5万元,价值10万元的电缆平均提上放下5次就须更换,潜泵平均每10个月就须维修一次,维修费用约8万元。传统供电方式危害甚多。例如: (1)潜泵全速运转,当井下液量不富余时,容易抽空,甚至造成死井,一旦死井,则损失惨重。 (2)全压、工频工作启动电流大,冲击扭矩大,不但浪费了电,还对电机寿命有很大影响。(3)油田供电电压常有波动,使电机欠激励或过激励,电机被烧时有发生。 (4)几千米的井下电缆带来了150V左右的线路损耗,由于这部分损耗无法补偿,从而影响了电机的正常工作。 由上可看出,潜泵的传统供电方式必须改造,比较理想的供电设备应具备如下特性:(1)软启动

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电泵采油技术应用分析

塔里木油田深井超深井电泵采油技术应用分析 我国是石油大国,石油储量丰富,但大都是未探明的,而且多数埋藏在地底深层。如今,如何勘探开采地底深层的油气资源成了各公司竞争的主要目标。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的油气勘探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包括深井超深井开采技术。塔里木油田是中国陆上第二大油田,石油储量十分丰富,对我国西部经济开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特点,多是些深井超深井,开采难度大,而深井超深井技术很是复杂,需以科学理论作指导,配以高质量的团队,采用先进设备进行开采工作。 1 塔里木油田的特点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井下作业主要有以下功能: (1)维护作业; (2)措施作业; (3)新井投产; (4)大修作业。与东部油田不同,塔里木油田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其分布范围较广,当前已经覆盖了包括塔中、克拉、玛扎塔克以及哈德、迪那等十多个地区,作业战线纵横绵延近千公里,不但工作任务繁重,而且生产难度大。其次,由于塔里木油田多是深井超深井,深度平均在4500m~5000m ,即便是浅井也至少有3000m,而东河油田则可深达6000m,所以,工作起来比较复杂,其设备必须有很高的配制,通常会采用3000m的钻机或者大修机,即便是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必须依靠大修设备来完成。如果井下作业的分类以修井机设备为参考,那么塔里木油田所有的作业都属于大修范围。再者,单井作业的成本较高。在深井或超深井运用大修设备进行开采工作,必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而且其作业周期较长,如此一来,又要增加作业成本。 塔里木油田还有一特点,就是井下条件复杂,压力和温度都较高,

在进行作业时,几乎全部要安装封井器,多为35MPa 或70MPa,对于个别的压力超高的气井,则需采用105MPa的封井器,并配以相關的辅助工具。当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常会出现管柱腐蚀的现象,有时其他工具也会失去原有效用,加大了井下作业的难度。由于东部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东部油田浅井中使用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如果应用到塔里木深井超深井作业中,未必完全适合。此外,由于气井过深,塔里木油田在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是井网多套开发层系模式,实现稀井高产。增加了井下作业的复杂性,同时风险也大。 2 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我国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因为起步较晚,而且受诸多条件限制,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经过长期的努力发展,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为重要的是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以自主研发为主,并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经验,引入其先进技术,而且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为了能够掌握既经济环保又安全优质的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我国开展了大量深井钻井理论研究,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物理化学、钻井流体力学、井下控制工程学以及岩石工程力学和破碎力学等,有了地保障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我国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5一10a,井下工具及测量仪器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约为10~15a 。 与美国相比,我国陆上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井下情况特别复杂,钻井周期长、成本高,容易发生事故,主要表现如下:复杂层段井眼常出现严重不协调的现象;井口机械化与自动化整体水平低;地层工程的特性参数预测精度低;高陡构造井斜较为明显,钻具事故频频发生;某些地方由于地质较硬,钻机难以前进,以至于钻速缓慢,而一些先进的钻井或测井工具主要依赖于进口;钻井液体系与处理剂配套应用效果差;防斜打直未配备先进的垂直钻井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