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15向日葵》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15向日葵》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15向日葵》教学设计

15 向日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难点:能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3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范作、课件、油画棒、彩砂纸、剪刀、双面胶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大家好,老师在上课之前想和大家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个圆)你们猜,这是一个什么形状?它可能是……可能是……

(翻个面)再来看看,现在它是……它有可能是……

老师给它穿上一件花衣裳。你们瞧,现在它是……

让我们大家用一首优美的诗歌来形容一下它吧:向日葵,圆脸盘,高高个儿黄帽檐,早朝东来晚朝西,笑脸迎着太阳转。

2、对,这就是向日葵。(出示课题)因为花朵总是随太阳转动,所以人们又叫它朝阳花或向阳花。老师就很喜欢向日葵,你们喜欢它吗?说说喜欢的理由吧。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向日葵。

活动2【讲授】二、认识向日葵

1、小朋友,你们说了向日葵那么多优点,老师就要来考一考你们了。大家知道,向日葵除了它的茎和叶子,剩下来最美的一部分就是它大大的花朵了。那么,你知道

2、①向日葵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花盘、花瓣

②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花盘:由大小不同的圆组成花瓣:细长的花瓣

3、同学们,你们回答得真不错。送你们一首歌吧,让我们把自己的小脑袋想象成向日葵大大的

花盘,跟着向日葵一起舞蹈吧。

4、(跟着凡高的向日葵一起舞蹈)向日葵的舞会就要开始啦,各位舞伴已经准备就绪。让我们也加入它们吧,瞧,来了一位主角,又来了一位,还来了一个……

刚才和我们一起舞蹈的向日葵,你们发现它们的舞姿一样吗?那它们是怎么样的呢?

5、是呀,它们跳起舞的时候有的昂起了头,有的转了过去,有的低下了头,它们的花瓣也随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变得长长的,有的变短了,还有的飘了起来。它们呀,是来自荷兰著名的画家凡高画中的向日葵,在凡高的笔下,每朵向日葵仿佛都像有了鲜活的生命一般。

6、老师想要先来试试看,画一画老师心目当中向日葵最美的舞姿。

活动3【活动】三、学画向日葵

1、师示范用油画棒勾画向日葵花朵的轮廓。

正面(它正面朝着大家,花盘圆圆的,我先画一个小花盘,再给它加上一圈,好了,大大的花盘完成了,接下来,我要绘画舞姿了,我的向日葵跳起舞来的时候,有的花瓣长长的,有的短短的,有的飘起来了……在画的时候,为了表现舞姿,我们还可以把纸转几下来绘画)

昂起头的

低下头的

用绿色在花瓣的空隙处添画花萼。

老师画完了,你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绘画了吧,你打算画向日葵怎样的舞姿呢?

现在,请大家来画画你心中向日葵最美的舞姿。

2、巡视点评学生作业。

活动4【活动】四、感受色彩

1、在小朋友的画中,老师也看到了每一朵向日葵都像有了生命一样,给我们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老师不禁要为你们点无数个赞。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两幅向日葵的作品,你们瞧,这些向日葵当中还充满了许多阳光般的鲜艳色彩。你能找到这些阳光的色彩吗?这样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让我们用油画棒把红橙黄这些灿烂的色彩装点在向日葵上吧。(师示范)画完之后,我们可以再用一些亮一点的颜色装饰一下我们的花盘,接着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转动纸将向日葵花朵剪下来,然后装饰在我们的苗圃之中。

3、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好了,请大家赶紧来试试。

活动5【作业】五、学生再次作业

1、请同学们也来帮你的向日葵涂上鲜艳的颜色。剪下向日葵。装点花海。

活动6【活动】六、评价

1、我们给同学们来评一评。老师这里要为受到表扬的同学送上凡高限量版的向日葵画作哦。

2、你们看,我们的向日葵花海已经被同学们装饰好了,在今天这样阴阴的天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为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许多阳光的色泽,给我感觉无比温暖,你们感受到了吗?

活动7【作业】七、拓展

1、让我们看看这朵向日葵,它从含苞待放到完全绽放,努力地展开自己的花瓣,最后骄傲地面对阳光,扬起笑脸。向日葵就像现在的大家,只要面对阳光努力向上,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美好和希望。

2016年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年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48分) 1、童谣和童画,将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地融为一体。 2、 ______ 、______ 、______ 被称为三原色。三间色:______ 、______ 、______ 。 3、对比色:红色——()黄色——()蓝色——() 4、墨分五色,即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杭州城市起源的见证—— ___ 。 6、敦煌石窟现存有壁画彩塑的洞窟共______个。 7、中国传统门饰内容上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博古杂宝等。 8、适合纹样包括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______式。 9、门饰以______ 技法为主。北方______为多,南方则以______、______为主。 10、色轮里______的色彩为类似色,______的色彩为对比色。 11、类似色在同一环境货画面配合时产生______、______的感觉,对比色则会产生______、______的色彩效果。 12、敦煌石窟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个石窟,其 中 ________ 最大。 13、宋代画家()的《溪山行旅图》,成功的运用了()和()之间的 ()关系,画中的山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显得很小。 二、我会判断:(每空2分,共10分) 1、中国传统门饰是民居建筑中装饰艺术最为精美的,装饰手法繁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适合纹样是指将一种纹样适当地组织在某一特定的形状或空间中具有装饰效果的纹样。() 3、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是世界篮球赛男、女团体赛最高奖项。() 4、飞天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艺术形象。() 5、飞天因为能歌善舞,全身又充满香气,故又称“香气神”。() 三、我会选:(每空2分,共12分) 1、右图的作品名称是() A、《指墨柳塘双鸭》 B、《登高》 C、《睡猫图轴》 D、《小猫图》 2、右图的作者是() A、张大千 B、潘天寿 C、齐白石 D、徐悲鸿 3、下面这幅画是()的作品,是中国画里的什么表现方式() A、张大千 B、龚贤 C、张择端 D、花鸟画 E、泼墨画 F、指墨画 4、给下面的颜色找找对比色 红---()蓝---()紫---() A、灰 B、绿 C、橙 D、黄 5、捏泥巴的方法有()。 A、搓、揉、压 B、剪、撕 C、画、贴 6、以下中国画哪幅是表现唐太宗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浙美版小学美术的教案范文

浙美版小学美术的教案范文 浙美版小学美术的教案范文 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 _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 ___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二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涉及课题。全册共有20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美术基本训练后都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这学期的美术技能上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个别比较薄弱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堂上多关注,课后多交。

1、教师联系各学科的课堂要求,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直观性演示,动作要规范化,给学生以楷模,学习正确作画方法,充分调动起学习气氛。 3、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并渗透英语美术术语,在学生不知不觉游戏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添画,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知道观察入手,在实践中掌握观察方法,并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以课本为载体,以活动为主线,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浙美版小学美术的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

完整版新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第四册)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例行)>>为指标,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 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 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二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9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 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术大多随堂教学,均匀分配在各 课之中. 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造型?表现】尝试不痛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 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 易找到的各种媒材,经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 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结合的方式,经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课堂常规习惯已养成,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 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对油画棒的运用能力较强。但基础不均衡,大 部分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油画棒着色、用线条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 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 兴趣不浓,空间感较弱,造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 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

二年级美术上册 剪影教案 浙美版

16、剪影 教学领域: 综合·探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光影的魅力,了解剪影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2.通过对剪影作品的欣赏,认识剪影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并对掌握物体特征形成基本概念。 3.在感受光影趣味,体验剪影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对生活元素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剪影对象特征先画再剪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布局剪影图案,并完整地剪刻出来。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黑色卡纸、双面胶等。 (教师)PPT课件、范作、示范用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物连连看”的游戏,看看你们谁能最快时间把它完成。 (2)请一位同学连一连,并模仿其中公鸡的动态。 (3)用手电筒照射该同学,问:在墙壁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4)揭示课题:《剪影》。 (5)教师提问:那么,到底什么是剪影呢?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通过游戏环节创设具有新异感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欣赏。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中国历史的文化瑰宝与剪影有什么不同吗? 岩画,历史最悠久,是我们的祖先用以记录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刻画在岩壁上的图案。 这是画像砖拓印画,这个历史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朝去呢! 皮影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最早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属于“傀儡艺术”。

剪纸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吧,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可以用剪刀或刻刀进行创作呢! (设计意图:为学生介绍各种中国传统的艺术精华,并比较得出剪影的特点。)3.比较。 教师提问:这此岩画、画像砖拓印画、皮影和民间剪纸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与剪影的不同点在哪里呢? 教师小结:剪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关键在于它是重点抓型,不太注重细节。 请同学们欣一些动物影剪作品。 教师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小动物呢? (蜗牛、刺猬、公鸡、毛功、,猪、水牛、猴子、麻雀、老鹰等。) 为什么你会说这是蜗牛呢?它哪里像蜗牛啊? 为什么你会说这个是老鹰呢?它有什么特征吗? 教师提问:那么多可爱的小家伙,你们最喜欢谁啊?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用剪刀从纸上剪出那个最喜欢的动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创作素材,初步体验剪的乐趣。) 4.分析。 教师:同学们,让你剪好的动物跳到我们桌上来吧。 挑选其中某些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提问:这几件作品剪得好吗?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呢?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再问:如果想要剪得更加像,你们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为了让剪出的影子和原形更加像,我们可以在剪之前把对象画在纸上,或者把对象贴在我们的纸上,再来动剪刀。 (设计意图:分析讨论第一次创作失败的原因。) 5.再创。 (l)出示创作要求。 (2)教师巡视,给予指点。 6.展示。 (1)学生展示作品,自述作品名称及内容,并互评作品。 (2)教师总评学生作品,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 10 光与影 教学设计 (1)

10 光与影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光影变化,感知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对光影的捕捉、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培养综合创作能力。 3、用情用心用美体验光与影,拓展发散思维,绽放充满爱的智慧之光,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上都不错。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渐认识不同角度的光与影,看光源,画光源,表现黑白及彩色光源。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铅笔的掌握比较自如,线条运用流畅。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胆尝试、自由创新。设计意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发,由浅及深地表现光与影。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们能做较好的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运用光影关系,表现身边事物的造型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领会光与影的关系,表现出富有情感色彩的光影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光与影 1、情境导入,情感升华 (1)布置较暗的空间环境。(将教室窗帘拉上) (2)播放图片, 问:“你看见了什么?” 感悟:物与影在光的照射下交相辉映、生动演绎! 问:“生活中,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教师小结:光与影是什么?似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她们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神奇,或冷静的优雅;或和谐的沉静。 (3)揭示课题(板书:《光与影》)。 2、初步感知,体验光影

(1)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前当模特,教师用手电筒演示不同光源,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光与影。 问:“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影子有什么变化?” “我们该怎么称呼这些光源?” 教师补充式小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正面光源、逆光、顶光等。(板书) (2)感受光影①展示图片 2 问:“这是什么?” ②展示图片 3,强光下的球体石膏像 问:“同样的物体,效果有何不同?” “如此的强光,你看见什么样的对比光线?” 教师补充式小结:只有黑与白,只有黑与亮两种光影。 板书:明、暗。 ③将教室的窗帘打开,感受光影给予的情境感受。展示图片 4、在弱光环境下,强光照射的物体、正方体石膏像; 问:“你看见了什么?” “这时的光影有了什么变化?” (板书:黑、白、灰) 教师小结:有了微弱的环境亮光,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光、影效果,形成了黑白灰的关系,物体有了更明显的立体感。 ④展示表现光影步骤图教师边讲解步骤,边在8 开素描纸上示范表现球体光影。 ⑤观察比较:没有光影,空间感不明显。教师范作,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出现了亮部、暗部和阴影,光影的出现让物体变得更有立体感与空间感。 ⑥学生试着在32 开素描纸上快速表现球体或正方体黑、白、灰光影。 5、深入探究,解读光影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艺术表现形式下的光影作品。(1)欣赏《衣纹习作》 问:“画家为什么能把衣服的皱褶画得如此有立体感、如此有美感?” 小结: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运用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表现丰富的光影效果,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用黑、白、灰表现光影,还有其他其他方法吗?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2)展示《草垛》,感受黑、白、灰光影。 (3)展示作品《草垛》,体会画面中炫目的色彩光影。 问:“画面中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草垛?你从哪里发现的?草垛和它的影子分别是什么颜色?” 剖析光影下的色彩关系(互补色) 小结:莫奈一生中画了很多很多的草垛,画出了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别样的美。有的灿烂无比、有的冷清孤傲、有的生动活泼?与其说莫奈是在画草垛,不如说是在画自己,

最新2018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2018年浙美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完整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美版)小学美术 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但我校作为农村完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大部分外来农民工子弟,美术教学又多为兼职老师承担,学生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总体水平偏低。六年级学生文化科学习任务加重,面临毕业考压力,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投入精力会相对降低。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二、教材简析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为201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与原有的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动。但总体编写思路基本未变。侧重于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三、教学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浙美版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浙美版三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1灯彩辉映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5、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2台灯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具学具 (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 (3)揭示课题: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二年级美术下册 倒影教案 浙美版

倒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在感受倒影之美的基础上,用对印的方法画一张有倒影的静物画。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不同倒影之美的基础上,学会采用对印的绘画新技巧,l表现一幅有倒影的创意静物画,从而激励他们主动发现生活之美,并加以创造性的表现。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饮水的熊》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一方面可以为他们探究采用对印方式表现倒影的绘画技法和如何创造性表现提供手法的启示;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除绘画以外的多样美术表现启示,如《饮水的熊》,可以让学生感受雕塑中的倒影之美。 用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因为新颖有趣,容易吸引学生探究学习。又因为简便,容易出好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功感。学生在其过程中,能够深深体会到:美术创作不仅可以在画面上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从而达成一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效果。 本教材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倒影的照片、艺术作品、对印制作的步骤以及情趣盎然的学生作品。教学中,教师要突出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视觉思维,如对于不同倒影照片,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自然景物倒影之美。在《山山水水》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异同,感受艺术创造带来的无限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倒影之美,学习采用对印的技法表现有倒影的静物画。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倒影。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倒影的图片,带好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美术课件。 教学过程 1.猜想表演导入。 (1)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谁能只画一遍就能画出两张一样的画?(听取并鼓励学生合理地猜想,如电脑画的复制,画一遍就可变出无数张一样的画来等。) (2)在此基础上,教师表演水粉对印全过程引出学习主题:《倒影》。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奇特的梦浙美版

14、奇特的梦 一、教材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童话和动画故事快乐地成长着。不受时空约束的梦想,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教师只要爱倾听,他们就会融入梦中,滔滔不绝向你讲述种种奇遇;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一幅幅或缘于真实、或来自梦境的充满奇特想象的作品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奇特的梦》这一课,就是要满足学生这种表达的心理需要,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梦想之火。 本课以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四、教学难点: 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梦境的图片、课件、学生用绘画材料、喷雾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师:小朋友们,昨晚我做了个奇特的梦,(揭示课题:《奇特的梦》)在我的梦中,我们的课堂飞到了天空中,云朵变成了小朋友的课桌,而老师的讲台竟是一道七色的彩虹。一个奇特而美丽的梦,你们想想进入这个奇特的梦幻世界吗?让我们先闭上眼睛,进入梦乡,一起做一个奇特的梦吧!

(播放音乐:摇篮曲)。 学生进入梦境。 教师旁白:夜深了,四周一片寂静,小动物也早早地回家了,蟋蟀们在草丛中唱起歌来,我们睡着了,睡熟了……。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在里面尽情的遨游…… 2、畅谈梦想,融入梦境。 (1)畅谈梦的奇特。 师:小朋友们,该起床了,刚才你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给我们小组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评评谁的梦最奇特?(课件:课题——奇特的梦)(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组最奇特的梦?(请两三组小朋友介绍)。 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鼓励和引导:“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他长的怎样?”“能不能表演给大家看看?”等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梦的奇特;“这个梦真奇特,你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你的梦真精彩,我也想进入你的梦中玩玩”“你的梦真惊险啊,小朋友们都听的入迷了”……等语言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给予适当的奖励,例:魔术棒、小天使、小恐龙。 (2)引入梦的色彩体验。 最后一位同学介绍梦境后,师提问:你的梦中有些什么颜色?主要用了什么颜色?想不想用色彩表达出你的梦? (3)范画赏析,整体感知 师:这里的梦都很奇特很有趣,不过有好几个梦老师都看不懂,谁愿意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已经理解的梦。(学生阐述梦境) 小朋友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对,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引出梦的特点:夸张、自由、不可思议)——瞧这几张作品 (4)以飞翔为主题的学生作品三幅(在梦中我们可以变成任何东西,你希望在梦中变成什么呢?学生回答)(在梦中我们可以到各个地方,你想到哪里去呢?)(梦中我们可以作任何事情,那么梦中的你会干嘛呢) 3、体验情感,表现色彩。 (1)感受梦的色彩情感。

最新2019年浙美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浙美版)小学美术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简析 浙美版第五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3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6课,分为6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中国民间玩具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想象画的作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利用蜡笔、水彩笔等工具来表现内心世界形象。 2.学习初步的观察形象,描绘形象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4.了解拓印画的制作方法,掌握简处理方法。 5.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6.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7.欣赏儿童熟悉的卡通画,提高鉴赏能力。

浙美版小学美术 《毕加索》教案2

《毕加索》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画家毕加索为突破口,使学生了解西方现代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2、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绘画作品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以及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毕加索的生平事迹,欣赏毕加索的艺术作品,理解毕加索的艺术主张,评析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宽容和尊重的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 绘画工具 (教师) 战争视频片段、和平鸽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学生:1、谈南京大屠杀;2、看南京大屠杀(视频)。 教师:表达自己对中日战争的愤慨,同时,引出在同一背景下,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也发生了令全世界人民震撼的轰炸事件。 二、作品赏析 屏幕展示: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 问题探讨:1、看到了什么?学生表述。 2、为什么要画《格尔尼卡》?画家想表达什么?画家是怎么画的? ——师生体会。 受西班牙政府的委托,而恰逢德国法西斯对格尔尼卡进行残酷轰炸,画家十分震撼,于是就以此为主题。表达了画家的愤恨与抗议以及对无辜人民的同情。希望人们能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作为一名艺术家必须要有一颗有情感的心,并能把心声表现在画面上。而不是只为了画画而画画。 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形体用线条勾勒,采用半抽象的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画面简洁、概括,突出了恐怖、哀痛的气氛。

——师生表现。 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 3、艺术风格(流派)? 立体主义:不受到时间、空间束缚,把结构重新组建,在一个平面的画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空间。 4、表现形式? 重组多视角观察几何化。引用毕加索的话:“假如我把眼睛放在眼窩內,人們覺得理所當然。但假如我把眼睛拿出來把它放在別處,他们会感到震驚,他們看到了一個新的眼睛。 小结:这是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形块堆积,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 三、人物研究 1、生平。 2、画风。 3、中国情。 四、回顾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话题的交流、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思考、作品的竞拍、人物的剖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感受与认识理解。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发表自己的艺术看法与认识,教学取得意想之中的效果。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

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故事插图的欣赏。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自己喜爱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绘画作品、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松紧带一根、白卡纸

教学过程 1.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片《宝莲灯》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童话和神话》。 2.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童话或神话故事图片。设问:你能讲讲这些画里的故事吗? ①同桌学生互说。 ②分组派代表说。 (2)分组讨论: ①《哪吒闹海》插图是怎样表现哪吒的神气的? ②《小红帽》童话故事插图里为什么要夸张狼的大舌头? ③你是怎样理解《梨子提琴》故事中动物们拉提琴的动作和表情的?请你上台表演。 3.学生练习,审美体验。 (1)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参考书中插图,小组分工,每人设计制作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面具。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童话或神话故事中人物的面具一个、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猜猜演演。 (1)课件演示:一个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插图,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童话或神话故事。 (2)请上节课选中这个故事的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童话或神话面具,上台表演童话或神话故事。 3.评评画画。 (1)指导学生互评,并说说理由。(从人物的造型、表演的动作表情、故事情节的叙述等角度评选。) (2)选出你喜爱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绘画作品,自己画画。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动态特点。 2.初步学习表现人物的动态。 3.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洞水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任课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异;

2018年 2 月 26 日 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二、引导学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xx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5.拓展游戏xx。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浙美版一上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8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如:认识常用工具、材料,初步认识基本形和常见色彩,进行形的练习、线的练习、形与色的练习,最后过渡到用多种手段造型。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如:让学生了解美术,了解同学,了解社会,美化生活,亲近动物,团结友爱。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各单元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同时,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一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没有受过多少美术方面的训练,就象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这些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接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素质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学生人数多,不易于管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美术学习习惯还不太好。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线条的魅力》

线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技能)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剪刀、铅画纸 (教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1分钟) 同学们,北京有一幢建筑物举世闻名,那是什么? 那么鸟巢为什么这么受大家关注?除了曾经在那里举办过奥运

会,还会因为什么? 对了,鸟巢别致的造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这别致的造型使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呢?对,用了无数根线条。无数根线条造就了一个神奇建筑,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线条的世界,来感受线条的魅力! 二、感受各种线条,并能用恰当地语言进行表达(8分钟) 1、感知直线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边,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经常来到海边。站在海滩上,望着远处的海面,感觉怎样?其实那儿就隐藏着一条线,你能看出来是什么线吗?——对,水平线。那么这条水平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平静、广阔 同学们看见过火车轨道吗?那么轨道上隐藏着什么线?——这些斜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空间感 瞧,这是我们舟山的桃夭门大桥,桥上有很多的直线,有粗的,也有细的。不同粗细的直线,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2、感知曲线的魅力 这是晚上流动的汽车,车灯划出来的线条是什么线?对曲线,那么这样曲线给人怎么样的感觉?——优美、流畅 曲线还有很多种,有这种像波浪一样的波浪线,还有像字母“S”的“S”形的曲线,再来看,这是什么曲线?这是曲线里面的弧线,细心同学可以能已经发现,其实刚才的波浪线和“S”形曲线都是由这小小的弧线组成,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弧线称作组成各种曲线的原材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浙美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全册教案(下册) 春天来了 (1) 处处有鲜花 (3) 印印画画 (4) 倒影 (5) 印人像 (6) 水墨游戏 (8) 可爱的小猫咪 (9) 大牛和小牛 (11) 美丽的丝巾 (12) 美丽的花瓶 (13) 奇特的梦 (14) 走迷宫 (15) 奔跑的动物 (16) 瓶子变个样 (18) 大家来运动 (19) 童话和神话 (20) 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提问: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1)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2)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3)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2.感受与想象。 (1)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