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得一门科学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得发展现状与我国学者研究得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得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得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得科学

2、教育心理学中得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得观察法就是一样得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得观察有目得、有计划得。生活中得可能就是无目得得、无计划得。

3、影响学习准备得两个因素

(1) 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得影响下能力得增长(遗传与日常经验得增长)

(2) 学习:学校条件得学习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得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与学习就是影响学习准备得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得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就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文)

答:对,有得时候,有得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得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就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得支持,这一阶段儿童得思维特征就是:多向思维、思维得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得可逆性,其标志就是守恒挂念得形成。本阶段得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与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得遵守,不能改变规则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得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得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得思维就是以命题形式进行得。这一阶段儿童得思维特征就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得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得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

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得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得内容与方法,教学则对儿童得认知与发展不起作用

答:此论述错误,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得内容与方法,但教学则对儿童得认知与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8、高中生自我意识中得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答:此论述正确,将题干再抄一遍。

9、新!(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特有得认知、情感与生理行为,它就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得相对稳定得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差异:

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得方式

学习风格:信息加工方式+个体情感因素

10、为了提高教学得效果与效率教师应该将全班同学得学习风格进行统一。

答:此陈述错误,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个体在长期得学习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得相对稳定得学习方式偏爱。教师应了解学生得学习风格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不就是试图消灭这种差异

11、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数理逻辑智能比音乐智能更重要(每个人都拥有至少8种智能) 答:此陈述错误,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得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得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中以上智能。

12、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与学习困难学生。

答:此陈述错误,特殊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儿童、智力低常儿童与学习困难得学生3类

13、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解决问题水平高答:此陈述错误,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14、学习就是指人与动物产生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得一种过程。

答:此陈述错误,学习就是指人与动物凭借经验产生得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得变化得一种过程(与本能区分)

15、负强化与惩罚就是一样得

答:此论述错误,负强化使行为发生得可能性或频率增加,但就是惩罚使行为发生得可能性或频率减少,两者本质不同。

16、强化就是学习所必须得

答:此陈述错误,根据托尔曼得符号学习理论强化不就是学习所必须得。没有强化也会发生学习,被称为潜伏学习。

16、强化不就是学习所必须得

答:此陈述错误,根据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就是学习所必须得。

17、成败归因理论:韦纳提出个体对成功与失败原因得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得行为,主要包括几方面因素,这些归因因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详见P68图)

18、在动机方表现方面,幼年得孩子对于社会得影响、家长得过高要求常常就是不予理睬得。

抱负水准就是学生依据对自身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得评估而为自己确定得发展目标,因此,确定适合自己在学习上得抱负水准对学习动机得形成尤为重要

焦虑就是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得完成任务时产生得不舒适、紧张、担忧得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叫驴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得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得焦虑对学习就是有益得。

19、耶克斯多德森定率(倒U形曲线)得结论:

(1) 不就是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2) 动机得最佳水平因任务难度改变

20、知识、技能可以迁移,方法与态度不能迁移

答:此陈述错误,知识、技能、态度与方法都能迁移

21、学完直角以后再学锐角、平角、周角。这些学习之间得相互影响就是水平顺向迁移。答:此陈述错误,既然就是相互影响,就既存在顺向,也存在逆向。

23、技能得特征:

(1) 技能就是通过学习形成得,不同于本能行为

(2) 技能就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真正掌握技能,不仅掌握某

些程序性知识,而且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实现。

(3) 技能就是合乎法则得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得随意运动。随意运动主要强调得就是

人得意识对运动得主观控制调节作用

(4) 技能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反复练习形成得,区别于习惯。习惯就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

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得需要与特殊倾向。

24、操作技能特点:对象具有物质性,进行具有外显性,结构具有展开行

心智技能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进行具有内隐性,结构具有紧缩性

25、有意义学习一定使用了精加工策略此陈述正确,

25、使用了精加工策略不一定就是有意义学习此陈述正确

26、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一样,都就是对知识得尝试记忆中得深加工,都强调知识得内在联系,但侧重点不同,组织策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得练习

27、创造性不就是少数人得天赋,而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每个人身上得一种潜能

28、智力与创造性得关系:

(1) 智商低得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 高智商得人未必有高创造性

(3) 创造性低得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4) 高创造性得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120)得智商水平

29、人们得知识经验越多,其创造性思维产生得可能性越大,相反,知识经验越少,创造性思维发生得可能性就越小

30、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得发展趋势

从“她律”到“自律”

从“结果”到“动机”

从“对人”到“对己”

从“片面”到“全面”

材料题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得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与红色得粉笔写出来。这样做得目得就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得就是加大形近字得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得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得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她把石头扔向邻居得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得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她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您要注意这孩子,她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您错了,亲爱得,她不就是最坏得孩子,而就是最聪明得孩子,只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她聪明才智得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得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得企业家与思想家,她就就是戴尔?卡耐基。

您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您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得学生。学生都就是可教育得,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得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得孩子。教育得力量就是巨大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她们,尊重、理解、信任她们,使她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瞧待她们,找出教育得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得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她们成为国家得栋梁之才也就是完全可以做到得。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得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与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得掌握情况。请您分析其中得原因。

答:选择与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与重现得水平

不同,人得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得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得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得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您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得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得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得脸红了,瞧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就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得诗歌比赛,她说她再也不想写了,因为她真得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您就是老师,该如何鼓励她?

答:弗兰克得表现与她所处得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得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得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得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得学生她们表现出排挤得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得影响就是比较大得,以至于她不愿承认她有擅长。如果我就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就是有能力帮她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得人与人之间,大得或就是悬殊得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得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就是具有可塑性得。案例5:小刚就是小学三年级得学生,上课得时候总就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瞧瞧,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得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得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与家长都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您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得事物来吸引学生得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得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她们得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2)培养小学生得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得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得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得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得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得东西放在书包里。

(4)对于不认真听讲得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得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得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得头,拍拍学生得肩膀,都会让她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就是有位置得。在上课得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得学生提问。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得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您厉害,老师不如您,以后老师得课就由您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您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得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得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得原则,特别就是违反了“创造民主得教学环境”。民主得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得思维经常处于积极得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得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得效果处于最佳得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得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得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得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得为错,用其她方法得出正确得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得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得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得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得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得理论。科学得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与个人发展得独特性得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得差异性与个体发展得特殊性,而就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得全面发展。乙校得做法不对。因为她违背了要尊重儿童得选择得理论。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与基本原则得条件下,在具体得教

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与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得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得特点去发展,这就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得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得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得恶果将就是:学生得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得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得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得自信心,对以后得发展造成阻碍。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与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得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得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您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注意调动她们得学习主动性,引导她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得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得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案例4: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得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得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得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答:(答案要点)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得原则。

案例5:新学期开学得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得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得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瞧瞧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学生就是有个性得独立存在得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瞧做就是有个性价值得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就是承认与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得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得合法权益。从观念得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得身份与法律地位,树立现代得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得学生得权利与义务,尊重学生得权利,确定恰当得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与管理学生。

案例6: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得差异与个性品质得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得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得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得合作得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只那些主动性强得学生受益,三分之二得学生就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得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得只就是那些性格外向得学生,性格内向得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得积极性,采取臬得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遇到这种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得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得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得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特别应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因为每个学生已有得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实现共同进步。

案例7:开学得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您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就是该班学生无论就是学习、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得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得资格。假如您就是邹老师,您该怎么办?

答:假如我就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与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得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与言教,还要善于身教与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就是以自己得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与真诚得爱,以及自己得精神情操来

接触与感化学生。

案例8: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得教育:“要想使中国得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得恰恰不再就是帮助学校把她们得考分再提高一些,而就是保护好自己孩子得天赋别再受学校得侵害吧!”这段话引起了您怎样得思考,请您从教育得根本目得出发对中国当前得教育进行反思。

答:材料中得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得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就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得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得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教育目得得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了能迎接新世纪得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得自我,实现人得全面发展。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2020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理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 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 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文)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 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总结

————————————————————————————————作者:————————————————————————————————日期: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汇总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答: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如奖品),也有精神的(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联系中学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并且,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根据控制源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

最新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2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3 4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5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6 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8 9 10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11 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12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3 14 15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16 增长) 17 18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19 20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21

22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3 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24 25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26 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27 文) 28 29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30 31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32 33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34 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35 36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37 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38 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39 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40 41 42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43 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44 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考试必备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 规律。程序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做出结论。 2.观察法的优缺点:优;被视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前期研究。 缺: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3.个体研究法及其优缺点:个体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所收集的材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调查法及其优缺点: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的方法。优: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5.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思想:人本主义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支配,使其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6.精神分析学派的价值和局限:不仅在精神病治疗中继续得到应用,而且对个性冬季心 理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作用。局限:弗洛伊德宣扬泛性论,忽视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7.简述脑和智商的关系:脑为智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而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又塑 造了天才的独特的脑的结构 8.简述脑潜能的开发途径:a 大脑的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的空间B挖掘大脑的潜力。 9.脑的性别差异:A成熟时间上B智力方面 C脑结构上D大脑左半球受损后,女性不如男性明显 10.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A按性质:原则性和非原则性B表现形式:双趋动机(鱼和熊掌 不可兼得)和双避动机(既怕学习又怕老师),趋避动机(既想当干部又怕耽误学习) 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力求成功的动机,二种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是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 标的心里状态。一是认知的内驱力,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三附属的内驱力 13.动机和行为效果的关系:一是取决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个体行为的质量 14.马斯洛的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的需要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积极意义:A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B是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C揭 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A脱离显示生活实践去看待人性B没有从分认识到高级学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C为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16.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7.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18.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19.概念形成的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 20.问题解决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21.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2.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影响因素:A时间因素B识记材料重要C识记材料 的性质d位置的影响E材料的数量。增强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 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 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 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以及感染性功能三个方面 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理性的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⑤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许多研究证明,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二、怎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三、论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1)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2)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地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3)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 (4)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 四、一位教师试图使小学儿童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取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答案要点】 (1)最初使学生形成的是具体的、能受到老师表扬的利他行为,相当于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价值内化的接受和反应水平。这种学习是通过替代学习进行的。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内部条件是学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条件是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对学生本人利他行为的强化。 (3)仅以表扬做强化物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自己为自己提供的强化物。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一方面要发挥儿童认知中介的作用,让他们对看到的榜样行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认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认知。另一方面要给儿童提供榜样行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习惯属于价值内化的高水平,需要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2版)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裴斯塔洛齐(配斯塔洛奇)。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在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做到事半功倍。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关系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邻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7、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 10、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张三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此判断错误。属于符号学习。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效过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12、学生张莉莉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发型、步姿、服饰与她妈妈很像的人,于是她很远就叫起”妈妈”来,这证明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分化原则。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化原则。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的表现。 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15、王五同学见李四同学不小心摔断了腿,他不仅毫无同情心,而且向其他同学说“摔死才好呢!”。这是人格障碍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两大部 分。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和 验证期。 A.马斯洛 B.勒温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C.默里 D.罗杰斯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和。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8、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9.能力是一种()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0. " 一俊遮百丑 "、 " 一坏百坏 " 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1 、自我意识 1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最新河南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专升本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纲要》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4、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一书中论述了他的教育观() A、自然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5、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6、“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其中“礼”的教育所体现的是()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艺术教育 7、“人只有通过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A、教育具有阶级性 B、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教育不能脱离政治经济的制约 D、教育具有永恒性

9、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来进行划分的()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10、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动因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砾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某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想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1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4、根据教育目的不同和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 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材计划 15、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是() A、体力和脑力相结合 B、精神和道德相统一 C、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科研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与答案

论述题 1.试述成就动机理论 (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把个体的成就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功,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的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喝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量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与强化,平定分数是要求稍稍放宽些,并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 同前面一样,If = 1 ? 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