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函数

21

a

y

x

--

=(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4,y1),(﹣1,y2),(2,

y3),则函数值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3<y1<y2B.y3<y2<y1C.y1<y2<y3D.y2<y3<y1【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当x=-4时,y1=

21

4

a

--

-

当x=-1时,y2=

21

1

a

--

-

当x=2时,y3=

21

2

a

--

∵-a2-1<0,

∴y3<y2<y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关键.

2.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3,4),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k

y

x

=(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

A.12 B.20 C.24 D.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图,过点C 作CD ⊥x 轴于点D ,

∵点C 的坐标为(3,4),∴OD=3,CD=4. ∴根据勾股定理,得:OC=5.

∵四边形OABC 是菱形,∴点B 的坐标为(8,4). ∵点B 在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上,

∴.

故选D.

3.如图,点A 在双曲线4

y x

=

上,点B 在双曲线(0)k y k x =≠上,AB x P 轴,交y 轴

于点C .若2AB AC =,则k 的值为( )

A .6

B .8

C .10

D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得出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得出ACOD S 矩形=4,BCOE S k =矩形,根据AB=2AC ,即BC=3AC ,即可求得矩形BCOE 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得k 的值. 【详解】

过点A 作AD ⊥x 轴于D ,过点B 作BE ⊥x 轴于E , ∵AB ∥x 轴,

∴四边形ACOD 是矩形,四边形BCOE 是矩形, ∵AB=2AC , ∴BC=3AC ,

∵点A 在双曲线4

y x

=上, ∴ACOD S 矩形=4, 同理BCOE S k =矩形,

∴矩形3BCOE ACOD S S =矩形矩形=12, ∴k=12,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作出辅助线,构建矩形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点A 、B 在函数k

y x

=

(0x >,0k >且k 是常数)的图像上,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过点B 作BN y ⊥轴,垂足为N ,AM 与BN

的交点为C ,连结AB 、MN .若CMN ?和ABC ?的面积分别为1和4,则k 的值为( )

A .4

B .2

C 522

D .6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点M (a ,0),N (0,b ),然后可表示出点A 、B 、C 的坐标,根据CMN ?的面积为1

可求出ab=2,根据ABC

?的面积为4列方程整理,可求出k.【详解】

解:设点M(a,0),N(0,b),

∵AM⊥x轴,且点A在反比例函数

k

y

x

=的图象上,

∴点A的坐标为(a,k

a

),

∵BN⊥y轴,

同理可得:B(k

b

,b),则点C(a,b),

∵S△CMN=1

2

NC?MC=

1

2

ab=1,

∴ab=2,

∵AC=k

a

?b,BC=

k

b

?a,

∴S△ABC=1

2

AC?BC=

1

2

(

k

a

?b)?(

k

b

?a)=4,即8

k ab k ab

a b

--

?=,

∴()2216

k-=,

解得:k=6或k=?2(舍去),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方程求解.

5.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4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

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

A.4 B.3 C.2 D.1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A,B两点的横坐标,求出A(2,2),B(4,1).再过A,B两点分别作AC⊥x轴于C,BD⊥x轴于D,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S △AOC =S △BOD =

1

2

×4=2.根据S 四边形AODB =S △AOB +S △BOD =S △AOC +S 梯形ABDC ,得出S △AOB =S 梯形ABDC ,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S 梯形ABDC =12(BD+AC )?CD=1

2

×(1+2)×2=3,从而得出S △AOB =3.

【详解】∵A ,B 是反比例函数y=4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 且A ,B 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 ∴当x=2时,y=2,即A (2,2), 当x=4时,y=1,即B (4,1),

如图,过A ,B 两点分别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

则S △AOC =S △BOD =

1

2

×4=2, ∵S 四边形AODB =S △AOB +S △BOD =S △AOC +S 梯形ABDC , ∴S △AOB =S 梯形ABDC ,

∵S 梯形ABDC =

12(BD+AC )?CD=1

2

×(1+2)×2=3, ∴S △AOB =3,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中k 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梯形的面积,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与k 的关系为S=

1

2

|k|是解题的关键.

6.已知点()1,3M -在双曲线k

y x

=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 .()3,1- B .()1,3--

C .()1,3

D .()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k=-3,再依次判断各点的横纵坐标乘积,等于-3即是在该双曲线上,否则不在. 【详解】

∵点()1,3M -在双曲线k

y x

=上, ∴133k =-?=-, ∵3(1)3?-=-, ∴点(3,-1)在该双曲线上,

∵(1)(3)13313-?-=?=?=,

∴点()1,3--、()1,3、()3,1均不在该双曲线上,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正确计算k 值是解题的关键.

7.若函数2

m y x

+=的图象在其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 B .m <﹣2 C .m >2 D .m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m+2<0,从而得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

∵函数2

m y x

+=

的图象在其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m+2<0, 解得m <-2. 故选B .

8.如图,菱形ABCD 的两个顶点B 、D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恰好是坐标原点O ,已知点A (1,1),∠ABC =60°,则k 的值是( )

A .﹣5

B .﹣4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k的值.

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BA=BC,AC⊥BD,

∵∠A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A(1,1),

∴OA=,

∴BO=,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

∵OB=,

∴点B的坐标为(?,),

∵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

解得,k=-3,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

9.如图, 在同一坐标系中(水平方向是x轴),函数

k

y

x

=和3

y kx

=+的图象大致是

()

A.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作答. 【详解】 解:A 、由函数y=k

x

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一致,正确; B 、由函数y=k

x

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与3>0矛盾,错误; C 、由函数y=k

x

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矛盾,错误; D 、由函数y=k

x

的图象可知k >0与y=kx+3的图象k <0矛盾,错误.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要掌握它们的性质才能灵活解题.

10.如图,过点()1,2C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5y x =-+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0)k

y x x

=>的图象与ABC V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524

k ≤≤ B .26k ≤≤ C .24k ≤≤ D .46k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点C 的坐标结合直线AB 的解析式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C 时

的k值,将直线AB的解析式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令其根的判别式△≥0可求出k的取值范围,取其最大值,找出此时交点的横坐标,进而可得出此点在线段AB上,综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令y=?x+5中x=1,则y=4,

∴B(1,4);

令y=?x+5中y=2,则x=3,

∴A(3,2),

当反比例函数

k

y

x

=(x>0)的图象过点C时,有

2=

1

k

解得:k=2,

将y=?x+5代入

k

y

x

=中,整理得:x2?5x+k=0,

∵△=(?5)2?4k≥0,

∴k≤

25

4

当k=

25

4

时,解得:x=

5

2

∵1<

5

2

<3,

∴若反比例函数

k

y

x

=(x>0)的图象与△ABC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2≤k≤

25

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A、C时的k值以及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时k的值.

11.如图,直线y=k和双曲线y=

k

x

相交于点P,过点P作PA0垂直于x轴,垂足为A0,x 轴上的点A0,A1,A2,…A n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过点A1,A2,…A n:分别作x轴的垂线,与双曲线y=

k

x

(k>0)及直线y=k分别交于点B1,B2,…B n和点C1,C2,…C n,则n n

n n

A B

C B 的值为()

A.

1

1

n+

B.

1

1

n-

C.

1

n

D.

1

1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x轴上的点A0,A1,A2,…,A n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则得到点An(n+1,0),再分别表示出?n(n+1,k),B n(n+1,

k

n1

+

),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计算出A n B n=

k

n1

+

,B n?n

=k﹣

k

n1

+

,然后计算n n

n n

A B

B C.

【详解】

∵x轴上的点A0,A1,A2,…,A n的横坐标是连续整数,

∴An(n+1,0),

∵?n A n⊥x轴,

∴?n(n+1,k),B n(n+1,

k

n1

+

),

∴A n B n=

k

n1

+

,B n?n=k﹣

k

n1

+

∴n n

n n

A B

B C=

1

1

k

n

k

k

n

+

-

+

1

n

故选:C.

【点睛】

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解题关键是抓住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

12.如图,若点M是x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作PQ∥y轴,分别交函数1(0)

k

y x

x

=>和2(0)

k

y x

x

=>的图象于点P和Q,连接OP和OQ.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OQ 不可能等于90°

B .

1

2

PM QM k k = C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定关于x 轴对称 D .△POQ

的面积是

()121

2

k k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逐一作出判断:

A .∵当PM=MO=MQ 时,∠POQ=90°,故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图形可得:1k >0,2k <0,而PM ,QM 为线段一定为正

值,故1

2

PM QM k k =,故此选项错误; C .根据1k ,2k 的值不确定,得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不一定关于x 轴对称,故此选项错误;

D .∵|1k |=PM?MO ,|2k |=MQ ?MO , ∴△POQ 的面积=12MO?PQ=12MO (PM+MQ )=12MO?PM+12MO?MQ=()121

2

k k +. 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13.矩形ABCO 如图摆放,点B 在y 轴上,点C 在反比例函数y k

x

=(x >0)上,OA =2,AB =4,则k 的值为( )

A .4

B .6

C .

325

D .

4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AOC=90°,OC=AB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OB 22OA AB =+=5C 作CD ⊥x 轴于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CD 85

5

=

,OD 455=, 求得C (854555,

)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四边形ABCO 是矩形, ∴∠A =∠AOC =90°,OC =AB , ∵OA =2,AB =4, ∴过C 作CD ⊥x 轴于D ,

∴∠CDO =∠A =90°,∠COD+∠COB =∠COB+∠AOB =90°, ∴∠COD =∠AOB , ∴△AOB ∽△DOC , ∴OB AB OA

OC CD OD ==, ∴

2542

CD OD

==

, ∴CD 85=,OD 45

=,

∴C(

45,

85), ∴k 325=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4.如图,若直线2y x n =-+与y 轴交于点B ,与双曲线()2

0y x x

=-

<交于点(),1A m ,则AOB V 的面积为( )

A .6

B .5

C .3

D .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出A 点坐标,再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从而求出B 点坐标,则问题可解. 【详解】

解:由已知直线2y x n =-+与y 轴交于点B ,与双曲线()2

0y x x

=-<交于点(),1A m ∴2

1m

=-

则m=-2 把A (-2,1)代入到2y x n =-+,得

()122n =-?-+

∴n=-3 ∴23y x =-- 则点B (0,-3) ∴AOB V 的面积为1

32=32

?? 故应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15.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3

(0)y x x =-<的图象上,点B 在反比例函数3(0)y x x

=>的

图象上,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O 的面积是( )

A .6

B .5

C .4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因为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A、B纵坐标相等,即可求得A、B横坐标,则AB 的长度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

∴点A、B纵坐标相等

设纵坐标为b,将y=b带入

3

(0)

y x

x

=-<和

3

(0)

y x

x

=>中,

则A点横坐标为

3

b

-,B点横坐标为

3

b

∴AB=336

()

b b b --=

6

6 ABCO

S b

b

=?= Y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本题关键在于两点间距离的求法.

16.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k ,b 同号,然后分析各选项一次函数的图象即可. 【详解】 ∵y=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kb >0, ∴k ,b 同号,

选项A 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 <0,图象经过y 轴正半轴,则b >0,此时,k ,b 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项B 图象过二、四象限,则k <0,图象经过原点,则b=0,此时,k ,b 不同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项C 图象过一、三象限,则k >0,图象经过y 轴负半轴,则b <0,此时,k ,b 异号,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选项D 图象过一、三象限,

则k >0,图象经过y 轴正半轴,则b >0,此时,k ,b 同号,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

17.反比例函数21

k y x

+=的图象上有两点()11,A a y -,()21,B a y +,若12y y <,则a

的取值范围( )

A .1a <-

B .1a >

C .11a -<<

D .这样的a 值不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210k +>得出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行求解. 【详解】

210k +>Q ,

∴在同一分支上,反比例函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1a a -<+Q ,12y y <,

∴点A ,B 不可能在同一分支上,只能为位于不同的两支上,

10a ∴-<且10a +>,

11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

18.如图,△AOB 是直角三角形,∠AOB =90°,△AOB 的两边分别与函数12,y y x x

=-=的图象交于B 、A 两点,则

等于( )

A .

2

2

B .

12

C .

14

D .

3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过点A,B 作AC ⊥x 轴,BD ⊥x 轴,垂足分别为C,D.根据条件得到△ACO ∽△ODB.根据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得出

2

()S OBD OB S AOC OA ?=?=121

=12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得出2

OB OA =

【详解】

∵∠AOB =90°,

∴∠AOC +∠BOD =∠AOC +∠CAO =90°, ∠CAO =∠BOD , ∴△ACO ∽△BDO , ∴

2()S OBD OB S AOC OA

?=? , ∵S △AOC =

12 ×2=1,S △BOD =12×1=1

2

, ∴2

()OB OA =121

=12 , ∴

2

OB OA =

故选A .

【点睛】

此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做辅助线,然后得到相似三角形再进行求解

19.如图,A 、C 是函数1

y x

=

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过点A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B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D .记Rt AOB ?的面积为1S ,Rt COD ?的面积为2S ,则1S 和2S 的大小关系是( )

A .12S S >

B .12S S <

C .12=S S

D .由A 、C 两点的位置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双曲线的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 的关系即S=1

2

k|. 【详解】 由题意得:S 1=S 2=12|k|=12

.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 =

k

x

中k 的几何意义,即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

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1

2

|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

知识点;这里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0.下列各点中,在反比例函数

3

y

x

图象上的是()

A.(3,1) B.(-3,1)C.(3,1

3

) D.(

1

3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xy=3.

【详解】

解:A、∵3×1=3,∴此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A正确;

B、∵(-3)×1=-3≠3,∴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B错误;

C、∵

1

3=13

3

垂,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C错误;

D、∵1

3=13

3

垂, ∴此点不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故D错误;

故选A.

初中数学函数练习题(大集合)汇编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x y ③21x y = ④.x y 21-=⑤2x y =-⑥13y x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4)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5)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6)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经过(—2,5)和(2, n ), 求(1)n 的值;(2)判断点B (24,2-)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 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 (8)若反比例函数22 )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1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9)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正比例函数(0)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 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连结BC .则ΔABC 的面积等于( ) A .1 B .2 C .4 D .随k 的取值改变而改变. 11、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x y 与成正比例,22x y -与成反比例,且当1,1;3,5.2, x y x y x y =====时当时求当时的值 12、(8分)已知,正比例函数y ax =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反比例函数k y x = 在每一象限内y x 随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24y x k a k =-++过点()2,4-. (1)求a 的值. (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y x O A C B

2013年中考数学函数综合与应用题

2013年中考数学函数综合与应用题

21.(10分)某工厂计划为某校生产A,B两种型号的学生桌椅500套,以解决 1 250名学生的学习问题.已知一套A型桌椅(一桌两椅)需木料0.5m3,一 套B型桌椅(一桌三椅)需木料0.7m3,工厂现有库存木料302m3. (1)有多少种生产方案? (2)现要把生产的全部桌椅运往该校,已知每套A型桌椅的生产成本为100元,运费为2元,每套B型桌椅的生产成本为120元,运费为4元,求总费用y(元)与生产A型桌椅x(套)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总费用最少的方案和最少的总费用.(总费用=生产成本+运费) (3)按(2)的方案计算,有没有剩余木料?如果有,请直接写出用剩余木料再生产以上两种型号的桌椅,最多还可以为多少名学生提供桌椅;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2013年中考数学函数综合与应用题 专项训练(二) 做题时间:_______至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 共__________分钟 日 期:_____月_____日 三、解答题 19.(9分)且与地面成37°角的楼梯AD ,BE 及一段水平平台DE 度BC 为4.8米,引桥的水平跨度AC 为8米. (1)求水平平台DE 的长度; (2)若与地面垂直的平台立柱MN 的高度为3米,求两段楼梯AD 长度之比. (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37° N B C A E M D 20.(9分)某景区的旅游线路如图1所示,其中A 为入口,B ,C ,D E 为三岔路的交汇点,图1中所给数据为相应两点间的路程(单位:游客以一定的速度沿线路“A →D →C →E →A 的时间相同,当他回到A 处时,共用去3h .甲步行的路程s (km )间t (h )之间的部分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 (1)求甲在每个景点逗留的时间,并补全图象. (2)求C ,E 两点间的路程. (3)乙游客与甲同时从A 处出发,打算游完三个景点后回到A 约先到者在A 处等候,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初中数学 函数专题练习及答案

对称轴、顶点、平移: 1.抛物线()2 13y x =--+的顶点坐标为 . 2.抛物线2 1y x =-的顶点坐标是( ) A .(01), B .(01)-, C .(10), D .(1 0)-, 3.抛物线2 26y x x 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则这个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 . 4.二次函数2)1(2+-=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 2 C. 1- D. 1 5.已知二次函数2 2 2y x x c =-++的对称轴和x 轴相交于点()0m ,,则m 的值为________. 6.抛物线322+-=x 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2-=x B. 2=x C. 1-=x D . 1=x 7.将抛物2 (1)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8.把抛物线c bx x y ++=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532+-=x x y ,则有( ) A . 3=b ,7=c B. 9-=b ,15-=c C. 3=b ,3=c D. 9-=b ,21=c 图像交点、判别式: 9..已知抛物线2 (1)(2)y x m x m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2AB =,则m 的值为 . 10.已知二次函数不经过第一象限,且与x 轴相交于不同的两点,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条件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 11.若抛物线2 2y x x a =++的顶点在x 轴的下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a > B.1a < C.1a ≥ D.1a ≤ 1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且0+-c b a ,则一定有( ) A . 042>-ac b B. 042=-ac b C. 042<-ac b D. ac b 42-≤0

(完整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反比例函数 、基础知识 k ..…............................................ k 1. 正义:一般地,形如y -(k为常数,k o)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y - x x 还可以写成y kx 1 2.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y,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 (也叫做 比例系数k),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 ,且指数为1. ⑵比例系数k 0 ⑶自变量x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⑷函数y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①列表(应以。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②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③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_ .. .. ._ .. … k.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y - (k为常数,k 0)中自变量x 0, x 函数值y 0,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 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 x或y x)。 .. .. ................................. k .... 一… ... . .. ...................... k ⑷反比例函数y - ( k 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怠义是:过双曲线y - x x (k 0)上任意引x轴y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4. 5.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 的坐标即可求出k 6. “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 一 .一 .. ...... ... k ..

初三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x=﹣(x ﹣1)2+,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 =4 ,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 C 的函数解析式为2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 (0,3)-,方程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 x x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2x x +=.

最新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将直线23y x =-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的直线的表达式为( ) A .24y x =- B .24y x =+ C .22y x =+ D .22y x =- 【答案】A 【解析】 【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直线y=2x-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2)-3=2x-7,由“上加下减”原则可知,将直线y=2x-7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函数解析式为y=2x-7+3=2x-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D→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 A .5 B .2 C .52 D .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分析图象,点F 从点A 到D 用as ,此时,△FBC 的面积为a ,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 ,再由图象可知,BD=5,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E 和a . 【详解】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acm 2.. ∴AD=a.

∴12DE ?AD =a . ∴DE=2. 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 ∴BD=5. Rt △DBE 中, BE=()2222=521BD DE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EC=a-1,DC=a , Rt △DEC 中, a 2=22+(a-1)2. 解得a= 52 . 故选C .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 3.一次函数y kx b =+是(,k b 是常数,0k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等式0kx b +<的解集是( ) A .0x > B .0x < C .2x > D .2x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看出: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得到当x >2时,y<0,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一次函数y=kx+b (k ,b 是常数,k≠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2,0), 当x >2时,y<0. 故答案为:x >2.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整理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整理 一、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解析式:() 0≠= k x k y 其他形式:①k xy = ②1 -=kx y 例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3)xy =21(4)25+=x y (5)x y 23-=(6)31 +=x y 例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 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例3.函数2 2 )1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且它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 m 的值是_____ 例4.已知函数y =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4;当x =2时,y =5 (1)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 2.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满足:k xy =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 ,2)和(-2,3)则m 的值为 例2.下列函数中,图像过点M (-2,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x y A 2.= 2 .B y x =- x y C 21.= x y D 21.-= 例3.如果点(3,-4)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上,那么下列各点中,在此图象上的 是( )A .(3,4) B . (-2,-6) C .(-2,6) D .(-3,-4) 例4.如果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3,-1),那么函数的图象应在( ) A .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二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基础知识 0>k 时,图像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0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1 2+= 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且k 的值还满足)12(29--k ≥2k -1,若k 为整数,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面积问题(1)三角形面积:k S AOB 2 1 =? 例1.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 y 1 = (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例2.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1 y x = 的图象上任一点,PA 垂直在x 轴,垂足为A ,设OAP ?的面积为S ,则S 的值为 例3.直线OA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 点,AB ⊥x 轴于 点B ,若△OAB 的面积为2,则k = . 例4.如图,若点A 在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上, AM x ⊥轴于点M ,AMO △的面积为3,则k = . 例5.如图,在x 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截取112233445OA A A A A A A A A ====,过点 12345A A A A A 、、、、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与反比例函数的()2 0y x x = ≠的图象相交于点12345P P P P P 、、、、,得直角三角形1112233344455OP A A P A A P A A P A A P A 2、、、、, 并设其面积分别为12345S S S S S 、、、、,则5S 的值为 . p y A x O 第4题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图文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Rt△AOB中,∠AOB=90°,AO=3BO,OB在x轴上,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 转至△RtA'OB',其中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 于点C,且OC=2CA',则k的值为() A.4 B.7 2 C.8 D.7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设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Rt△A'OB'的旋转角为α,OB=a,则OA=3a,由题意可得,点B′的坐标为(acosα,﹣asinα),点C的坐标为(2asinα,2acosα), ∵点B'在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 ∴﹣asinα=﹣ 2 acosα ,得a2sinαcosα=2, 又∵点C在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上, ∴2acosα= k 2asinα ,得k=4a2sinαcosα=8.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先设旋转角为α,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设出点B'与点C的坐标,再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2.下列函数中,当x>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x2B.y=x C.y=x+1 D. 1 y x

【答案】D 【解析】 【分析】 需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出函数的增减性,即可求出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详解】 解:A、y=x2是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错误; B、y=x是一次函数k=1>0,y随x的增大而增大,错误; C、y=x+1是一次函数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错误; D、 1 y x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无语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b x =(b≠0)与二次函数y=ax2+bx(a≠0)的 图象大致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b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A、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右侧,则a,b异号,即 b<0.所以反比例函数y b x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错误; B、抛物线y=ax2+bx开口方向向上,则a>0,对称轴位于y轴的左侧,则a,b同号,即

初中数学函数综合练习题

函数综合练习题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x y ③21x y = ④.x y 21-=⑤2x y =-⑥13y x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4)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经过(—2,5)和(2, n ),则n 的值是 ; (5)若反比例函数22)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1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6)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7)232m m y mx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 A .0或-3 B .0或3 C .0 D .-3 (8)已知二次函数22(1)24y k x kx =-+-与x 轴的一个交点A (-2,0),则k 值为( ) A .2 B .-1 C .2或-1 D .任何实数 (9)与22(1)3y x =-+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A .2112y x =+ B .2(21)y x =+ C .2(1)y x =- D .22y x = (10)函数223y x x =-+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象限 C .第三、四象限 D .第一、二、四象限 (11)已知抛物线2y ax bx =+,当00a b ><,时,它的图象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一、二、三、四象限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某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气缸顶部的活塞加压,测出每一次加压后气缸内气体的体积(mL)V 与气体对气缸壁产生的压强(kPa)P 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进行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P 与体积V 的关系式为(0)P kV k => B .当气压70P =时,体积V 的取值范围为70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 1.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 x y 4 =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横坐标为1, 又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0,3-C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已知一次函数y=(1-2x )m+x+3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减小而减小。 (1)求m 的取值范围; (2)又如果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2,2), 点B 、C 在x 轴上,BC =8,AB=AC ,直线AC 与y 轴相交于点D . (1)求点C 、D 的坐标; (2)求图象经过B 、D 、A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它的顶点坐标. 4.如图四,已知二次函数 2 23y ax a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为D ,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又tan 1OBC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 (2)求ABC △的面积. ( 图四)

5.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3,1),将线段OA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OB . (1)求点B 的坐标; (2)求过A 、B 、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λ的对称点为C ,求△ABC 的面积。 6.如图,双曲线x y 5 =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C (1,5),过点C 的直线)0(>+-=k b kx y 与x 轴交于点A (a ,0)、与y 轴交于点B . (1)求点A 的横坐标a 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D 的横坐标是9时,求△COD 的面积. 7.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 (-1,a )(a 为常数)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 ',经过点A 、A '的抛物线2y ax bx c =++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2.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该抛物线的顶点为点P ,点B 为)1m ,(,且3

初中数学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六种方法

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六种方法 名师点金: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确定比例系数k的值.求比例系数k的值,可以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列方程、不等式求解,可以根据图象中点的坐标求解,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关系列解析式,也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还可以利用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解.其中待定系数法是常用方法.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解析式 1.若y=(m+3)xm2-10是反比例函数,试求其函数解析式.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析式 2.已知函数y=(n+3)xn2+2n-9是反比例函数,且其图象所在的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 3.【2017·广安】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 x的图象在第一 象限交于点A(4,2),与y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且OB=6. (1)求函数y=m x和y=kx+b的解析式.

(2)已知直线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在第一象限内,求反比例函数y =m x 的图象上一点P ,使得S △POC =9. (第3题)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4.已知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成反比例,若函数y =y 1+y 2的图象经过点(1,2),??? ?2,12,求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利用图形的面积求解析式 5.如图,点A 在双曲线y =1x 上,点B 在双曲线y =k x 上,且AB ∥x 轴,C ,D 两点在x 轴上,若矩形ABCD 的面积为6,求点B 所在双曲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第5题) 6.某运输队要运300 t物资到江边防洪. (1)求运输时间t(单位:h)与运输速度v(单位: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运了一半时,接到防洪指挥部命令,剩下的物资要在2 h之内运到江边,则运输速 度至少为多少?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父亲节当天,学校“文苑”栏登出了某同学回忆父亲的小诗:“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轴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像是() A.B.C.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学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当学子离开车站出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父亲离开车站回家,离家越来越近. 故选B. 【点睛】 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24 B.40 C.56 D.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点P的运动路径可得△PAB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BC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得答案. 【详解】 ∵点P在AB边运动时,△PAB的面积为0,在BC边运动时,△PAB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 ∴矩形ABCD的面积为AB·BC=2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 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 3.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 C B →→运动,相遇后停止,这一过程中,若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PQ y =,则y 与时间t 的关系大致图像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当05t ≤≤、5t >时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PQ 的长y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在ABC ?中,90C =o ∠,30B ∠=o ,AB=10, ∴AC=5, 12 AC AB =, I. 当05t ≤≤时,P 在AB 上,Q 在AC 上,由题意可得:2AP t =,AQ t =, 依题意得: 12AQ AP =,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一次函数1y ax b =+和反比例函数2k y x =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则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 ) A .20x -<<或04x << B .2x <-或04x << C .2x <-或4x > D .20x -<<或4x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观察函数图象可发现:2x <-或04x <<时,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 ∴使12y y >成立的x 取值范围是2x <-或04x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函数与不等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C .若AB =BC ,△AOB 的面积为3,则k 的值为( ) A .6 B .9 C .12 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OB =a ,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即可表示出点C ,把点C 代入反比例函数即可求得k .

【详解】 作CD⊥x轴于D, 设OB=a,(a>0) ∵△AOB的面积为3, ∴1 2 OA?OB=3, ∴OA=6 a , ∵CD∥OB, ∴OD=OA=6 a ,CD=2OB=2a, ∴C(6 a ,2a), ∵反比例函数y=k x 经过点C, ∴k=6 a ×2a=12,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会运用相似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点A(﹣2,y1),B(a,y2),C(3,y3)都在反比例函数 4 y x 的图象上,且﹣ 2<a<0,则() A.y1<y2<y3B.y3<y2<y1C.y3<y1<y2D.y2<y1<y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k>0,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双曲线在第一三象限,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反比例函数y=4 x 中的k=4>0,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专题 1. 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y 4 与反比例函数x 的图像交于 A 、B 两点,其中y 点A的横坐标为1,又一次函数y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 B 的坐标. kx b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C3,0 . A C O x B 2. 已知一次函数y=(1-2x)m+x+3 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减小而减小。(1)求m 的取值范围; (2)又如果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4.5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y 2 1 -1 O -1 1 2 x 图 2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已知点 A 的坐标为(2,2),点B、C 在x 轴上,BC=8,AB=AC ,直线 y 1 / 22 D A

° AC 与 y 轴相交于点 D . ( 1)求点 C 、D 的坐标; ( 2)求图象经过 B 、D 、 A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它的顶点坐标. 4. 如图四, 已知二次函数 y ax 2 2ax 3 的图像与 x 轴交于点 A ,点 B ,与 y 轴交于点 C ,其顶点为 D ,直线 DC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kx b ,又 tan OBC 1. y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 DC 的函数关系式; D ( 2)求 △ ABC 的面积. C ( 图 四 ) A O B x 5.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是( -3, 1),将线段 OA 绕着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得到 OB. y 2 / 22 A

x

(1)求点B 的坐标;(2) 求过A、B、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设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求△ABC 的面积。 y 6.如图,双曲线0)、与y 轴交于点5 x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 B. C(1,5),过点C 的直线y kx b( k 0) 与x 轴交于点A(a, (1) 求点A 的横坐标 a 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 D 的横坐标是9 时,求△COD 的面积. y B C D O A x 第 6 题 3 / 22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 .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 .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 .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图象容易得出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2)由题意得出慢车速度为60010=60(千米/小时);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由图象得出方程60×4+4x=600,解方程即可;(3)求出快车到达的时间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 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60010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 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 错误,选项C 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60020903=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203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 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2.如图,矩形ABCD 中,6cm AB =,3cm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 /秒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同时从A 点出发以2cm /秒按A D C →→B →的方向在边AD ,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优秀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进一步巩固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的结论,不仅使他们记忆犹新,还能建立自信心.由学生自己思考再经过合作交流完成的数学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使他们互相增进友谊.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共同特征,探索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中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类推归纳概括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总结出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 <0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并讨论了反比例函数y=x 4与y=-x 4 的图象的异同点. 这是从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来研究了反比例函数的. 我们知道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时,还研究了当k >0时,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即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以及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反比例函数的有关性质. Ⅱ. 新课讲解 1.做—做 [师]观察反比例函数y= x 2,y=x 4,y=x 6 的形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表达式中的k 都是大于零的. [师]大家的观察能力非同一般呐! 下面再用你们的慧眼观察它们的 图象,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值的增大.y 的值是怎样变化 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 轴相交吗?可能与y 轴相 交吗?为什么?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生](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 (2)从图象的变化趋势来看,当自变量x 逐渐增大时, 函数值y 逐渐减小. (3)因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 轴,y 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 轴y 轴相交.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3)小的观点. [师]能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吗? [生]从关系式y = x 2 中看,因为x≠0,所以图象与y 轴不可能能有交点;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经典综合大题练习卷

> 1、如图9(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A(-1,0)、B(0,3)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C,顶点为D.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D的坐标; (2)经过点B、D两点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E,若点F是抛物线上一点,以A、B、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F的坐标; (3)如图9(2)P(2,3)是抛物线上的点,Q是直线AP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求△APQ的最大面积和此时Q点的坐标. % ^ 2、随着我市近几年城市园林绿 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花木的 需求量逐年提高。某园林专业 户计划投资种植花卉及树木, 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种植树 木的利润y1与投资成本x成正 比例关系,如图①所示;种植 花卉的利润y2与投资成本x成 二次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注:利润与投资成本的单位:万元) < 图①图 ② (1)分别求出利润y1与y2关于投资量x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这位专业户计划以8万元资金投入种植花卉和

树木,请求出他所获得的总利润Z与投入种植花卉的投资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回答他至少获得多少利润他能获取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3、如图,为正方形的对称中心,,,直线交于,于,点 从原点出发沿轴的正半轴方向以1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同时,点从出发沿方向以 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求: (1)的坐标为; (2)当为何值时,与相似 (3)求的面积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时的值及 的最大值. 》 4、如图①,正方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顶点C,D在第一象限.点P从点 A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E(4,0)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 (2)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Q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取最大值时点的坐标. (4)若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沿着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当点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OPQ=90°的点有个.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 【详解】 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 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 .24 B .40 C .56 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点P 的运动路径可得△PAB 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 、BC 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 的面积即可得答案. 【详解】 ∵点P 在AB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为0,在BC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 ∴矩形ABCD 的面积为AB· BC=24,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 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 3.如图,边长为2的等边ABC ?和边长为1的等边A B C '''?,它们的边BC ,B C ''位于同一条直线l 上,开始时,点C '与点B 重合,ABC ?固定不动,然后把A B C '''?自左向右沿直线l 平移,移出ABC ?外(点B '与点C 重合)停止,设A B C '''?平移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为0≤x≤1、1<x≤2、2<x≤3三种情况画出图形,然后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于是可求得问题的答案. 【详解】 解:如图1所示:当0≤x≤1时,过点D 作DE ⊥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