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无机化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 √错误 ×)

1.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其聚沉能力也越大。 ( )

2.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 )

3.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 1/2=0.693/k ,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没有关系。 ( )

4. pH=10.02的有效数字是四位。 ( )

5.浓度和体积相等的酸和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 )

6.因为Ag 2CrO 4的溶度积(K SP =2.0×10-12)小于AgCl 的溶度积(K SP =1.6×10-10),所以,Ag 2CrO 4必

定比AgCl 更难溶于水。 ( )

7. 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

8.sp 3杂化就是1s 轨道与3p 轨道进行杂化。 ( )

9.纯水加热到100℃,K w θ=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0.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小,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高。 ( )

11物质的质量摩尔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kg -1。 ( )

12.纯水加热到100℃,K w θ= 5.8×10-13,所以溶液呈酸性。 ( )

13.滴定误差是由于指示剂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 )

14.CaCO 3(s)高温分解生成CaO 和CO 2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加的反应。 ( )

15.酸效应对配合滴定不利,所以滴定体系的pH 值越高越好。 ( )

16.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 )

17.浓度为0.10mol·L -1的某一元弱酸不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则其0.10mol·L -1的共轭

碱一定能用强酸直接滴定。 ( )

18.温度一定时,Ag +/Ag 电对一定大于AgI/Ag 电对的的标准电极电势。( )

19.某氧化还原反应,若方程式系数加倍,则其ΔθG 、ΔθH ,θ

E 均加倍。( )

20.凡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凡是熵增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 )

二、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常压下将1dm 3气体的温度从0℃升高到273℃,其体积将变为 ( )

A 、0.5dm 3

B 、1.0 dm 3

C 、1.5 dm 3

D 、2.0 dm 3

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A 、0.1gH 2

B 、5.0gN 2

C 、1.0gHe

D 、10gCO 2

3.具有最小摩尔熵的物质是 ( )

A 、Br 2(l)

B 、NaCl(s)

C 、Na(s)

D 、Cl 2(g)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熵变S r m θ?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无关 B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 、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5.已知SO 2(g)、O 2(g)、SO 3(g)的标准熵S f m θ

?分别为248.5、205.03和256.2 J·mol -1·K -1,反应2SO 2(g)+ O 2(g)=2SO 3(g)的△r H θ=198.2 KJ·mol -1。欲使该反应在标准状态时自发进行,则需要

的温度条件是 ( )

A、>1045K

B、=1045K

C、<1045K

D、<1054K

6.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密切,它们的关系是()

A、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

B、随温度升高,K值减小

C、随温度升高,K值增大

D、K与T呈直线关系

7.已知乙苯脱氢的反应C6H5-C2H5(g)→C6H5-C2H3(g)+ H2(g),在873K时Kp=0.178,则在该温度及平衡压力为101.325KPa下,纯乙苯的转化率为()

A、18.9%

B、15.1%

C、30.2%

D、38.9%

8.反应(1)CoO(s) + CO(g)→Co(s) + CO2(g) (2) CO2(g) + H2(g)→CO(g) +H2O(l) (3) H2O(l)→H2O(g)的平衡常数各为K1、K2和K3。则反应CoO(s)+ H2(g)→Co(s)+ H2O(g)的K等于()

A、K1+ K2+ K3

B、K1- K2- K3

C、K1 K2 K3

D、K1 K3/ K2

9.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量子数n决定角量子数l的取值

B、 n不是决定轨道能量的主要因素

C、主量子数n值逾大,轨道能量正值逾大

D、主量子数n决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10.关于杂化轨道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H的1s轨道与C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B、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原子中ns轨道和n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D、凡AB3型分子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11.石墨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A、金属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范德华力

12.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含氢化合物间都存在氢键

B、极性分子间只存在定向力

C、物质的沸点随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

D、色散力存在于所有相邻分子间

13.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B、越小越好

C、没有要求

D、略大于允许误差

14.分析测定中,偶然误差的特点是()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B、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C、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D、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正误差

15.已知0.01 mol·L-1某弱酸HA有1%解离,它的解离常数为()

A、1×10-6

B、1×10-5

C、1×10-4

D、1×10-3

K =3.8×10-14,此时c(H+)=1.0×10-7 mol·L-1的溶液是()16.已知313K时,水的

w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缓冲溶液

17.下列化合物中,同浓度在水溶液,pH值最高的是()

A、NaCl

B、NaHCO3

C、Na2CO3

D、NH4Cl

18.已知CaSO4的溶度积为2.5×10-5,若用0.01 mol·L-1的CaCl2溶液与等两的Na2SO4溶液混合,想产生硫酸钙沉淀,则混合前Na2SO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A、5.0×10-3

B、2.5×10-3

C、5.0×10-2

D、1.0×10-2

19.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A、25mL

B、25.0mL

C、25.00mL

D、25.000mL

20.对于A、B两种难溶盐,若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则必有()

A 、()()sp sp K A K

B θθ> B 、()()sp sp K A K B θθ

< C 、()()sp sp K A K B θθ≈ D 、不一定 21.已知25℃时电极反应MnO 4-+8H + + 5e==MnO 2 + 4H 2O 的θ=1.51V 。若此时c(H +) 由1mol·L -1减

小到10-4 mol·L -1,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变化值为 ( )

A 、上升0.38V

B 、上升0.047V

C 、下降0.38V

D 、下降0.047V

22.在Cu-Zn 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发生( )

A 、电动势降低

B 、电动势升高

C 、电动势不变

D 、均可能发生

23.已知

θ(Ag +/Ag)= 0.799V, 2θβ[Ag(NH 3)2]+=1.12×107, 则电极反应[Ag(NH 3)2]++e ?Ag+2NH 3的θ为 ( )

A 、1.2V

B 、0.59V

C 、1.0V

D 、0.38V

24.配位数是 ( )

A 、中心离子接受配位原子的数目

B 、中心离子与配位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

C 、中心离子接受配位体的数目

D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所形成的配位键数目

25.在配位分子3KNO 2·Co(NO 2)3中,配位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D C A D C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A B C D C D 21

22 23 24 25 B A D A D

A 、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 、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 、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 、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2.在25℃,101.3kpa 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 )

A 、0.1gH 2

B 、1.0gHe

C 、5.0gN 2

D 、10gCO 2

3.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2.5×10-5,如果用0.01 mol·L -1

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

若要产生CaSO 4沉淀,则混合前Na 2SO 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

A 、5.0×10-3

B 、2.5×10-3

C 、1.0×10-2

D 、5.0×10-2

4.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

A 、零

B 、1 J·mol -1·K -1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5.反应2NH 3(g)→N 2(g)+3H 2(g)在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其逆反应在低温时为自发反应,这意味着正

反应的△H和△S为 ( )

A 、△H>0、△S>0 B、△H>0、△S<0 C、△H<0、△S>0 D、△H<0、△S<0

6.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则此反应 (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A、肯定为8个

B、肯定为18个

C、肯定为8~32个

D、肯定为8~18个

8.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 [Ar] 3d84s2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d区

B、f区

C、p区

D、s区

9.对于原子的s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原子核最近

B、球形对称

C、必有成对电子

D、具有方向性

10.已知某难溶盐AB2的溶解度为S(单位为mol·L-1),其溶度积为()

A、S3

B、S2

C、 4S3

D、S3/4

11.在0.10 dm3 0.10 mol·dm-3 HAc溶液中,加入0.10 mol NaCl晶体, pH将会()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过量AgCl溶解在下列各物质中,问哪种溶液中Ag+浓度最小()

A、100 cm3水

B、1000 cm3水

C、1000 cm3 0.5 mol·dm-3KNO3溶液

D、100 cm3 0.2 mol·dm-3KCl溶液

13.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

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E= 0,E≠0 B、θE≠0,E≠0 C、θE≠0,E= 0 D、θE= 0,E= 0

A、θ

14.用Nernst方程式计算Br2/Br?电对的电极电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r2的浓度增大,E增大

B、Br?的浓度增大,E减小

C、H+的浓度增大,E减小

D、温度升高对E无影响

15. 下面几种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中,较正确的是()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现在还不可能正确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16. 在Cu-Zn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

A、电动势升高

B、电动势降低

C、电动势不变

D、上述均可能发生

17.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A、[Co(en)3]Cl3

B、[Co(NH3)6] (NO3)3

C、[Co(NH3)6]Cl2

D、Co(NO3)3

18.下列配离子在强酸中能稳定存在的是()

A、[Fe(C2O4)]3-

B、[AlF6]3-

C、[Mn(NH3)6]2+

D、[AgCl2]-

19. 在Cu-Zn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

A、电动势降低

B、电动势升高

C、电动势不变

D、均可能发生

20.重量分析中的沉淀形式应当符合()

A、溶解度小

B、沉淀纯净含杂质少

C、相对分子量尽量大

D、A、B和C

21.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22.在25℃,101.3kpa时,下面几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分压最大的是()

A、0.1gH2

B、1.0gHe

C、5.0gN2

D、10gCO2

23.系统在恒压不做功时,其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

A、ΔH = 0

B、ΔS = 0

C、ΔH =ΔU

D、ΔU = 0

24.室温下,稳定状态的单质的标准熵为 ( )

A 、零

B 、1 J·mol -1·K -1

C 、大于零

D 、小于零

25.反应2NH 3(g)→N 2(g)+3H 2(g)在高温时为自发反应,其逆反应在低温时为自发反应,这意味着

正反应的△H和△S为 ( )

A 、△H>0、△S>0 B、△H>0、△S<0 C 、△H<0、△S>0 D、△H<0、△S<0

26.25℃时反应N 2(g)+3H 2(g)→2NH 3(g)的△H θ=-92.38 KJ·mol -1,若温度升高时( )

A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

C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D 、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27.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一倍,则65℃的反应速率要比25℃时的快( )

A 、8倍

B 、4倍

C 、32倍

D 、16倍

28.对可逆反应来说,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 ( )

A 、相等

B 、二者正、负号相反

C 、二者之和为1

D 、二者之积为1

29.下面几种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说法中,较正确的是 ( )

A 、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

B 、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

C 、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

D 、现在还不可能正确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30.可以用来描述3d 电子的一组量子数是 ( )

A 、3,2,1,-1/2

B 、3,1,1,+1/2

C 、3,0,1,+1/2

D 、3,3,1,-1/2

31.决定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为 ( )

A 、 n ,l

B 、n ,m

C 、n ,l ,m

D 、n ,l ,m ,m s

32.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一倍,则65℃的反应速率要比25℃时的快( )

A 、8倍

B 、4倍

C 、32倍

D 、16倍

33.决定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为 ( )

A 、 n ,l

B 、n ,m

C 、n ,l ,m

D 、n ,l ,m ,m s

34.在Cu-Zn 原电池中,已知铜做正极,若向正极中加入氨水,则可能发生( )

A 、电动势降低

B 、电动势升高

C 、电动势不变

D 、均可能发生

35.在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可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

A 、pH 突跃范围

B 、指示剂变色范围

C 、指示剂颜色变化

D 、指示剂分子结构

36.用25mL 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 )

A 、25mL

B 、25.0mL

C 、25.00mL

D 、25.000mL

37.已知(Fe 3+/Fe 2+)=0.771V ,(Fe 2+/Fe)= -0.447V , (O 2/H 2O)=1.229V ,则下列氧化还

原能力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 、氧化能力Fe 3+> O 2>Fe 2+

B 、氧化能力Fe 3+>Fe 2+ >H 2O

C 、还原能力Fe>Fe 2+> O 2

D 、氧化能力O 2>Fe 3+> Fe 2

38.某弱酸HA 的θ

a K =1×10-5,则其0.1 mol·L -1溶液的pH 值为 ( ) A 、1.0 B 、 2.0 C 、3.0 D 、3.5

39.对于A 、B 两种难溶盐,若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则必有 ( )

A 、)(A K sp θ>)(

B K sp θ B 、)(A K sp θ<)(B K sp θ

C 、)(A K sp θ≈)(B K sp θ

D 、不一定

40.已知CaSO 4的溶度积为2.5×10-5,如果用0.0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与等两的Na 2SO 4溶液混合,

若要产生硫酸钙沉淀,则混合前Na2SO4溶液的浓度至少应为()

A、5.0×10-3

B、2.5×10-3

C、1.0×10-2

D、5.0×10-2

填空题

1.写出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定量分析的步骤:、、、、。

3.在HAc溶液中,加入NaAc则HAc的α(填“增大或减小”),溶液的pH值(填“增大或减小”),这一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

4.常用的滴定方式:、、、。

5.系统与环境之间根据能量与物质交换的情况不同可把系统分,

,。

6.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其吸光度与浓度成,与的对数成反比,与透光度的成正比。

7. 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弱酸或弱碱,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主要是以为依据。

8.金属离子浓度增加,金属的电极电势,金属的还原能力____ ____;非金属离子浓度减小,其电极电势___________,非金属的氧化能力___________。

9.配位化合物[Co(NO2)(NH3)5]2+[Pt(CN)6]2-的名称是,配阳离子中的配位原子是,中心离子配位数为__ ___。

10.标定酸的常用基准物质是,。1.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力之差;慢;快

2.大;完全; 107; 10-7 3. n2;2l+1 4.平面三角形;sp2;

5、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6、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7. 正比;透光度;负对数

8.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

9.氧化态;还原态 10.增大;减小

1.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指,活化能越大,反应速

率;温度升高时,活化能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增大得较。

2.某一温度下,反应的Kθ越,反应进行得越,通常情况下,若应的Kθ大于,则可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若Kθ小于,则可

认为反应基本不发生。

3.在一原子中,主量子数为n的电子层中有个原子轨道,角量子数为l的亚层中含有个原子轨道。

4.根据轨道杂化理论,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B的杂化式。

5.滴定分析的种类:、、、。

6.常用的滴定方式:、、、。

7.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其吸光度与浓度成,与的对数成反比,与透光度的成正比。

8.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其特征是。

9.在电极中,氧化数高的物质叫物质,氧化数低的物质叫。

10.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度 。

1.写出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定量分析的步骤: 、 、 、 、 。

3.在HAc 溶液中,加入NaAc 则HAc 的α (填“增大或减小” ),溶液的pH 值

(填“增大或减小” ),这一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

4.常用的滴定方式: 、 、 、 。

5.系统与环境之间根据能量与物质交换的情况不同可把系统分 ,

, 。

6.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其吸光度与浓度成 ,与 的对数成反比,与透光度的 成正比。

7. 酸碱指示剂一般都是 弱酸或弱碱,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主要是以 为依据。

8.金属离子浓度增加,金属的电极电势 ,金属的还原能力____ ____;非金属离子

浓度减小,其电极电势___________,非金属的氧化能力___________。

9.配位化合物[Co(NO 2)(NH 3)5]2+[Pt(CN)6]2-

的名称是 ,配阳离子中的

配位原子是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__ ___。

10.标定酸的常用基准物质是 , 。

11.根据轨道杂化理论,BCl 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 。

12.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 、 、 、 。

13. 17.593 + 0.00458 - 3.4856 + 1.68 =

1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其特征是 。

15.配位化合物[Co(NO 2)(NH 3)5]2+[Pt(CN)6]2- 的名称是 ,配阳离子中的

配位原子是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__ ___。

16.将硼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为1S 22S 3,这违背了 原则,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

为1S 22S 222x p 21y p ,这违背了 。 1.已知标准电极电势θE (Cu 2+/Cu +)=0.153V ,θE (Cu +/ Cu)=0.521V ,则θ

E (Cu 2/ Cu)= ,能发生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

3. 测试样中Cu 含量得如下数据(%): 37.45, 37.50, 37.20, 37.25, 其平均偏差为 , 标

准偏差为 , 相对标准偏差为 。

4.配位化合物[Co(NO 2)(NH 3)5]2+[Pt(CN)6]2- 的名称是 ,配阳离子中的配

位原子是 ,中心离子配位数为__ ___。

5.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a. ;

b. ;

c. 。

6. 对于θE (Cu 2+/Cu)金属离子浓度增加,金属的电极电势 ,金属的还原能力____ ____;

对于θE (Cl2/Cl -)非金属离子浓度减小,其电极电势___________,非金属的氧化能力___________。 7.热与功是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与环境之间的两种 形式。系统向环境放热Q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 《普通化学》培训总结 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 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 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 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 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 沿等内容。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 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 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 了一定的感悟。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 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 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经过此 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 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 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 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 实践完美结合。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无机 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 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 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 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 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精选)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c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7 第三节电极电势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8 第五节离子极化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9 第四节熬合物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10 第二节碱金属11 第三节碱土金属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8.314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1、系统是人们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那部分物质世界,即被研究的物质和它们所占有的空间。系统的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确定的用来划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划定范围的目的是便于研究。 2、环境是系统边界之外与之相关的物质世界。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

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问题详解

《无机化学》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40分) 1、对于Zn 2+ /Zn 电对,增大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 、 Cu 2 +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e B 18e 型 C 18+2e D 9~17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θb K 。浓度为m mol ·L -1 的氨水溶液,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OH -的浓度(mol ·L -1 )为 ( ) A m 21 B θb K m ?2 1 C 2/m K b ?θ D 2m

4、已知θ K(Ag3PO4) = 1.4×10-16,其溶解度为 sp ( ) A 1.1×10-4mol?L-1; B 4.8×10-5mol?L-1; C 1.2×10-8mol?L-1; D 8.3×10-5mol?L-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A Cu、Cu2+; B Cr2O72-、Cr3+; C MnO2、Mn2+; D SnCl4、Sn 6、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A BeCl2 B PCl3 C BF3 D SiH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A HF B Ag C KF D CO2 9.已知V E A/θ:Cr2O72- +1.36 Cr3+ -0.41 Cr2+ -0.86 Cr,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A 都不能 B Cr2O72- C Cr3+ D Cr2+ 10.下列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A K2O B MgO C CaO D Na2O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无机化学教学讲义.docx

无机化学讲义 柴凤英 甘肃联合大学 2009 年 9 月 ~1~

目录 第一章气体?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理想气体状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1、理想气体状方程式 1.1. 2、理想气体状方程式的用 §1 - 2 气体混合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 1、分定律 1.2. 2、分定律的用 第二章化学? ? ? ? ? ? ? ? ? ? ? ? ? ? ? ? ? ? ? ? 5§2 . 1 力学的和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5 1. 2.2、分定律的用 2.1.2、状和状函数 2.1.3、程 2.1.4、相 2.1.5、化学反量式和反度 § 2 . 2力学第一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2.1 和功 2.2.2、力学能 2.2.3、力学第一定律 § 2 . 3化学反的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3.1定容反 2.3.2恒反 2.3.3r H m和r U m 2.3.4、化学方程式 2.3.5、准摩生成 2.3.6、准摩燃[ △C H m (B. 相.T)] §2 . 4H e s s 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 5反的求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5.1、由准摩生成算反 2.5.2、由准摩燃算△rH m( T) ~2~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无机化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 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对于 Zn 2+ /Zn 电对,增大 Zn 2+ 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 2+ 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 ) A 8 e B 18 e 型 C 18 +2 e D 9~17 e 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 b 。浓度为 m mol ·L - 1 的氨水溶液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 ,则溶液 中 OH - 的浓度( mol ·L - 1 )为 ( ) A 1 m B 1 m K b C K b m / 2 D 2 m 2 2 4、已知 K sp (Ag 3 PO 4) = 1.4 ×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 -4 -1; B 4.8×10 -5 -1; 1.1 10 mol?L mol?L C 1.2 ×10 -8 mol?L -1 ; D 8.3 ×10 -5 mol?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 Cu 2+; B Cr 2O 7 2-、Cr 3+ ; C MnO 2 、Mn 2+ ;D SnCl 4 、Sn 6、3d 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是 ( ) A 1,2,3 B 0,1,2 C 0, ±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 ,以 sp 3 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 ,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 E A / V :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 2- C Cr 3+ D Cr 2+ 10. 下列各物质中 ,熔点最高的是 ( ) A K 2O B MgO C CaO D Na 2O 11 稀溶液依数性的本质是 ( ) A. 渗透压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下降 D. 凝固点降低 12 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采取的手段是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移去产物 D. 使用催化剂 13 如果一个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为零 ,则反应 ( ) A. 能自发进行 B. 是吸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处于平衡状态 14.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 10 ℃,其结果是 ( ) A.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不改变反应速率 D.使平衡常数减小 15. 在 HAc-NaAc 缓冲溶液中,若 [HAc]>[NaAc] ,则该缓冲溶液 ( ) A. 抗酸能力强于抗碱能力 B. 抗酸能力弱于抗碱能力 C.抗酸能力等于抗碱能力 D.无法判断 16. 在室温下, 0.0001mol .L -1 NH 3 水溶液中的 pKw 是 ( ) A. 14 B. 10 C.4 D.8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元素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无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金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 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金属和非金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面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化学、催化作用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 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方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生理活性的检测方法,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质谱等分离方法,分离分析联用、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用等。

无机化学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 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 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 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 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1、电子云就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 √)2、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与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 √)4、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 ×)5、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就是非极性分子:b a.H2O b.CO2 c.HCl d.NH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就是:b a.KCl b.HCl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6592019.html,l4 d.BF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就是:c a、 O2 b、 Pt, c、 SiO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 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r H m1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r H m2Θ,则反应A=C的反应热Δr H m3Θ为:d a.Δr H m1Θ+Δr H m2Θ b.Δr H m1Θ-Δr H m2Θ c.Δr H m1Θ+2Δr H m2Θ d.Δr H m2Θ-Δr H m1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f H mΘ= -565 kJ·mol-1,则反应H2(g)+F2(g)=2HF(g)的Δr H m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她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c a.分子量最小 b.取向力最强

大学无机化学方程式整理

第一章氢及稀有气体 1.氢气的制备 实验室:Zn+2HCl=ZnCl2+H2↑ 军事上:CaH2 +2H2O → Ca(OH)2 + 2H2↑ 2.稀有气体化合物 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 + PtF6 → Xe+[ PtF6] (无色)(红色)(橙黄色) ②氙的氟化物水解: 2XeF2+2H2O →2Xe↑+4HF+ O2↑ 6XeF4 + 12H2O == 2XeO3 + 4Xe↑+3O2↑ +24HF XeF6+3H2O →XeO3+6HF ③氙的氟化物为强氧化剂: XeF2 + H2─→ Xe + 2HF XeF2 + H2O2─→ Xe + 2HF + O2↑ 第二章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元素 一、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铍、镁除外)元素溶于液氨, 生成溶剂合电子和阳离子成具有导电性的深蓝色溶液。 碱金属M(S) + (x+y)NH3 M+(NH3)x + e-(NH3)y

碱土金属M(S) + (x+2y)NH3 M2+(NH3)x + 2e-(NH3)y 二、氢化物 氢化物共分为离子型、共价型、过渡型 离子型氢化物是极强的还原剂:TiCl4+4NaH Ti+ 4NaCl+2H2↑ LiH能在乙醚中同B3+Al3+Ga3+等的无水氯化物结 合成复合氢化物,如氢化铝锂的生成。 4LiH + AlCl3乙醚Li[AlH4] + 3LiCl 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猛烈反应Li[AlH4]+4H2O=LiOH↓+Al(OH)3↓+4H2↑ 三、氧化物 1、正常氧化物 碱金属中的锂和所有碱土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分 别生成正常氧化物Li2O和MO。其他碱金属正常的氧 化物是用金属与他们的过氧化物或硝酸盐相作用制 得。 Na2O2+2Na=2Na2O 2KNO3+10K=6K20+N2↑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 ? )2. 同 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 ?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 ?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 )5. 原 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22625(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s2p3s3p,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A族 b(s区?A族 c(ds区?B族 d(p区?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O b(CO c(HCl d(NH 22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 d(BF 43(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 b. Pt, c. SiO d. KCl 22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Θ-12H(g),O(g),2HO(1) ΔH= -572 kJ?mol 222r m Θ则HO(l)的ΔH为:d 2fm ,,,,a(572 kJ?mol b(-572 kJ?mol ,,,,c(286 kJ?mol d(-286 kJ?mol ΘΘ(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H,反应B,C的反应热为 ΔH,则rm1rm2 Θ反应A,C的反应热ΔH为:d rm3

ΘΘΘΘa(ΔH+ΔH b(ΔH,ΔH rm1rm2rm1rm2 ΘΘΘΘc(ΔH+2ΔH d(ΔH,ΔH rm1rm2rm2rm1 Θ-1(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H= -565 kJ?mol,则反应H(g)+F(g)=2HF(g)的ΔHfm22rmΘ为:d -1-1a(565 kJ?mol b(-565 kJ?mol -1-1c(1130 kJ?mol d(-1130 kJ?mol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4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1 (9)N的氢化物(NH)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3c a(分子量最小 b(取向力最强 c(存在氢键 d(诱导力强 (10)在一定条件下,一可逆反应其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关系是:c a(它们总是相等 b(它们的和等于1 c(它们的积等于1 d(它们没有关系 Θ(11)下列反应及其平衡常数H (g),S(s)=HS(g) K; S(s), O(g),SO(g)22122ΘΘK,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是:d H(g),SO(g),O(g), HS(g)22222 ΘΘΘΘΘΘΘΘa. K,K b(K- K c(K×K. d(K?K 12121212 Θ(12)在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H为:c fm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最新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学号:姓名:座号: 系别:年级:专业: 总分合计人:复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40分) 1、对于Zn2+/Zn电对,增大Zn2+的浓度,则其标准电极电势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2、Cu2+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A 8e B 18e型 C 18+2e D 9~17e型 3、设氨水的解离平衡常数为 K。浓度为m mol·L-1的氨水溶液, b 若将其用水稀释一倍,则溶液中OH-的浓度(mol·L-1)为()

A m 21 B θb K m ?2 1 C 2/m K b ?θ D 2m 4、已知θsp K (Ag 3PO 4) = 1.4×10-16 ,其溶解度为 ( ) A 1.1×10-4mol?L -1; B 4.8×10-5mol?L -1; C 1.2×10-8mol?L -1; D 8.3×10-5mol ?L -1 5、下列各组物质,能自发发生反应的是 ( ) A Cu 、Cu 2+; B Cr 2O 72-、Cr 3+; C MnO 2、Mn 2+; D SnCl 4、Sn 6 、 3d 轨 道 的 磁 量 子 数 可 能 是 ( ) A 1,2,3 B 0,1,2 C 0,±1 D 0, ±1, ±2 7、下列各分子中,以sp 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 ( ) A BeCl 2 B PCl 3 C BF 3 D SiH 4 8、熔化下列晶体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 ) A HF B Ag C KF D CO 2 9.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判断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 ) A 都不能 B Cr 2O 72- C Cr 3+ D Cr 2+ 10. 下 列 各 物 质 中 ,熔 点 最 高 的 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 _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学案(无答案)

第七讲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写出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电子守恒 3.电荷守恒 4 .调介质 5 .原子守恒 例1、将SO 2通入酸性KMnO 4溶液,溶液逐渐褪色,生成 Mn 2+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例2、取FeS O 4溶液,调pH 约为7,加入淀粉KI 溶液和H 2O 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 mol I - 时,共转移3 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例3、MnO 2在H 2O 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 2加入酸化的H 2O 2的溶液中,MnO 2溶解产生Mn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例4、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 、E 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M 不溶于稀硫酸,可溶于稀H 2SO 4和H 2O 2混合液。写出M 溶于稀H 2SO 4和H 2O 2混合液的离子方程式: 。 (2)某同学取Y 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 、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Cl 2将Z 氧化为K 2EO 4的化学方程式: 。 例5、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 -1的 Cr 2O 72- ,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 (Fe 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第②步中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是 。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 例6、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的工艺如下(部分 操作和条件略); 45.15.0FeO Fe Cr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化学1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册 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实验报告应体现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要求这三个过程在一个实验报告中完成。 1、实验预习 在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要求,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物品资料以及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些不要求写在预习报告中。 设计性实验要求进入实验室前写出实验方案。 2、实验记录 学生开始实验时,应该将记录本放在近旁,将实验中所做的每一个词组、观察到的现象和所测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如实地记录下来。实验记录中应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3、实验总结 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数据、实验中的特殊学校、实验操

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自己,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具体说明 1、实验报告册是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大学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大学化学》教学小组设计,供全校开设《大学化学》实验的学生使 用。 2、“报告册”中的实验内容主要参考了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实验》、贵 州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编《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实验》等实验指导书自编而成。实验前请参阅这些实验书。 3、“报告册”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制备实验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产品纯度(或性能)检验”、实验中的“混合离子分离鉴定示 意图”要求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阶段完成,并写于报告中。 4、“报告册”中“实验内容”栏有若干空格,是留给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阶段自行设计出

大一无机化学期末复习题

1、已知A 、B 两种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01.325k P a ,而A 的体积分数为40%, 则B 的分压为 60.792 k P a 。 2、原电池反应:Z n +C u 2+(0.01m o l ·L -1)==== Z n 2+(0.01m o l ·L -1)+ C u , 其电池符号为 (-)Z n |Z n 2+ (1 ||C u 2+(2|C u (+) 其正极反应为C u 2++2e -=C u ; 负极反应为 Z n -2e -=Z n 2+ 。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272O Cr + 3S O 32-+ 8 H +=== 2C r 3++ 3S O 42-+ 4H 2O 3 S + 4 H N O 3==== 3S O 2 + 4 N O + 2 H 2O 4、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5 ,有 1 个未 成对电子,原子中填有电子的能级组有 四 个。 5、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 诱导力, 色散力,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诱导力,取向力,色散力(选填色散力、诱导力、 取向力) 6、氢氧化二羟·四水合铝(Ⅲ)的化学式为 [A l (O H )2(H 2O )4]O H ;[C r C l ·(N H 3)5]C l 2命名为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 ; 7、对于配位数为4的配离子,当形成外轨型配离子时,杂化方式为S P 3 , 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当形成内轨型配离子时,杂化方式为 d S P 2 ,空间 构型为 平面正四方形 。 1、判断下列反应的θm f H ?,哪一个与其θm r H ?一致。( D ) A 、N 2(g ) + 3H 2(g ) = 2 N H 3(g ) B 、 C a O (s ) + C O 2(g ) = C a C O 3(s ) C 、 C (s ,金刚石) + O 2(g ) = C O 2(g ) D 、1/2H 2(g ) + 1/2B r 2(g ) = H B r (g ) 2、反应:4N H 3 (g )+ 5O 2 (g )?4N O (g ) + 6H 2O (l ); θm r H ? = -1170K J ·m o l -1 下列哪一条件有利于使N H 3和O 2取得较高转化率? ( A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低压 3、等浓度、等体积的H C l 溶液和N H 3·H 2O 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关 离子浓度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 c (N H 4+)>c (C l -)>c (O H -)>c (H +) B c (N H 4+)>c ( C l -)> c (H +)>c (O H -) C c (C l -)>c (N H 4+)>c (H +)>c (O H -) D c (N H 4+)>c (C l -)> c (O H -)> c (H +) 4、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 C ) A 氧化性强的物质与氧化性弱的物质起反应; B 还原性强的物质与还原性弱的物质起反应。 C E θ较大的电对的氧化型物种与E θ较小电对的还原型物种起反 应; D 氧化型物种与还原型物种反应; 5、下列电子构型中,电子亲和能最小的是:( D ) A n s 2n p 3 B n s 2n p 4 C n s 2n p 5 D n s 2n p 6 6、4S 1表示四个量子数分别为( B )的电子 A n = 4,l =1, m = 0, m s = +1/2; B n =4,l =0,m =1 , m s = +1/2; C n = 4 ,l = 0,m = 0, m s = -1/2; D n =4 ,l =0,m = 0 ,m s = -1/2

高考化学复习无机化学工艺规程图文稿

高考化学复习无机化学 工艺规程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时4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1.某一化工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FeCl 3 溶液,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并对溶液 B进行电解处理的实验流程如图: (1)试剂a应选用________(填写名称); (2)步骤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3)写出步骤Ⅱ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气体E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对气体E进行干 燥和吸收,需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写序号); (5)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气体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流程中的物质及其化学反应,废铁屑加入热碱液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将Fe反应生成Fe2+的试剂只能选用HCl,才能由A经Cl 2氧化后成FeCl 3 ,若换成 H 2SO 4 、HNO 3 等其他酸,则引入SO、NO等杂质,过滤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 玻璃棒;2FeCl 3+Cu===2FeCl 2 +CuCl 2 ,则B中含有FeCl 2 、CuCl 2 、FeCl 3 等溶质,将其 电解时,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先析出Cu,阳极生成Cl 2 ,但是由于氧化性Fe3+>Cu2+, 则Fe3+一定放电成Fe2+后才有Cu单质析出;Cl 2的实验室制法为MnO 2 与浓盐酸反应, 则Cl 2中混有HCl、H 2 O等杂质,干燥Cl 2 用②,吸收Cl 2 用④;Cl 2 的检验方法是用湿润 的淀粉-KI试纸。 答案(1)稀盐酸(2)烧杯、玻璃棒 (3)2FeCl 3+Cu===2FeCl 2 +CuCl 2 (4)MnO 2+4H++2Cl-△,Mn2++Cl 2 ↑+2H 2 O ②④ (5)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Cl 2 2.(2016·金考卷)镍电池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电极材料由Ni(OH) 2 、碳粉和氧化铁等涂在铝箔上制成。由于电池使用后电极材料对环境有危害,某兴趣小组对该电池电极材料进行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a.NiCl 2 易溶于水,Fe3+不能氧化Ni2+。 b.某温度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的K sp及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理论pH如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