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章节训练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11——13题为多选题每题3分;选对计3分,选不全计1分,选错不计分;计29分。)

1.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B.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

C.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D.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书包受到的拉力做了功

2.手托一个鸡蛋并匀速举高1米,手对鸡蛋做的功约是()

A.0.5焦。B.5焦。C.50焦。D.500 焦。

3.小伟同学用一距离他的手高3 m的定滑轮拉住重100 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开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4 m,如图所示,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他所做的功至少为()

A.200 J B.300 J C.400 J D.500 J

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3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F在MN、OP 段做功分别为W MN、W OP,功率分别为P MN、P OP,则()

A.W MN

B.W MN>W OP

C.P MN>P OP

D.P MN

5.功率相等的两辆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距离之比为2:3,则()

A.两汽车牵引力之比为3:2,做功之比为3:2

B.两汽车牵引力之比为3:2,做功之比为1:1

C.两汽车牵引力之比为2:3,做功之比为2:3

D.两汽车牵引力之比为2:3,做功之比为1:1

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

B.在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

C.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J

D.在10﹣20s内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W

7.在下列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

B.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

C.乒乓球接触地面后向上弹起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落、

8.小明同学从距地面1m高的地方竖直向上抛出一块橡皮,橡皮离手后,在空中飞行到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动能E 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最接近的是()

A.B.C.D.

9.如图所示,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仅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机械能大于D处的机械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最小

D.小球在B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10.“蹦极”是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橡皮绳,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台,当人下落至图中A点时,橡皮绳刚好被伸直,C点是游戏者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当人下落至图中B点时,橡皮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游戏者到达C点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游戏者到达B点时,游戏者的动能增加到最大值

D.游戏者从C点向B点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11.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进行蹦床比赛,运动员离开蹦床后向上运动了大约一位普通成年人的高度,又落到蹦床上。下列关于运动员离开蹦床后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离开蹦床向上运动的距离大约为1.7 m

B.在上升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做了功

C.在最高点运动员的速度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

D.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部分转化为动能

12.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快

B.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D.第1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1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斜面的顶端自由下滑经过A点到达斜面底端,如果小球经过A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50J,若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底端时动能大于50J

B.小球从顶端到达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大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

D.小球到达底端时的机械能等于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4.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在物体向前运动35m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700J,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为______ 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______ J.

15.将体积相等的实心铅球和铁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则铅球的重力势能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铁球的重力势能,现将铅球斜向上抛出至落地,此过程中铅球的动能变化是____________。

16.“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用来形容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_______能,同时也说明了物体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

17.清洁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所受水平动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在150N的水平动力作用下,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10s的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为_______,动力所做功为_______ J;当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 6m/s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水平动力的功率是_______ W。

18.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N,0~6s内拉力F做的功是__J(取g=10N/kg)

19.如图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刀,然后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就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将卡片反过来,用手压平在桌面上,使橡皮筋伸长,迅速松开手,会看到卡片

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具有__________能,对卡片做功.卡片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20.一天,小军、小丽和小华在大润发里面买学习用品,小军同学乘自动扶梯从一楼来到二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自动扶梯对小军同学做功的功率。

(1)他们测量功率的原理是___ __。

(2)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____、秒表和_____。

(3)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_____。 A .测出小军同学的质量 B .测出自动扶梯的总长度 C .测出一楼到二楼的竖直高度

D .测出小军乘自动扶梯从一楼来到二楼所用的时间

E .算出自动扶梯对小军同学做功的功率

(4)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______________。

21.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g m 钢球下摆髙度/cm h 木块滑行距离/cm s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______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______的关系.

(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______J 的功;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______同学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 、B 、C 、D 四个铅球,其中A 、C 、D 三球的质量为m ,B 球质量为2m ,让A 、B 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 静止下落,C 球从距沙表面高2H 静止下落,D 球从距沙表面高2H 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 、B 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 1和h 2,C 、D 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 3,且h 1<h 2<h 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质量

____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

(3)比较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_______(有关/无关).

(5)铅球在陷入沙面之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四、综合应用题(23、24题每题6分,24题7分;共19分)

23.一台起重机,把质量为6t的物体匀速吊高20m用了2min,求

(1)起重机克服物体重力做了多少功?

(2)起重机的功率多大?

24.如图所示的是某公司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其质量为1000kg,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20m/s。

(1)若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5倍,求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2)若汽车匀速行驶时功率不变,行驶5min,求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5.如果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物理学中把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P E mgh =,动能表达式为

2

k 12

E mv =

,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h 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0.3kg 的物体从距离地面20m 的高空静止释放,让小球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是多大?

(2)如果小球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用时2s ,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A

4.D

5.B

6.C

7.A

8.D

9.D 10C 11.AD 12.ACD 13.ABD 二、填空题

14.28 0 15. 大于 先变小后变大 16. 动 弹性形变的大小 17. 150 75 180 18. 1 3.6 19. 跳起 弹性势 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20. W

P =

磅秤 刻度尺 B

21.让钢球从高处摆下 速度 质量 0.06 甲 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2. 球陷入沙的深度 越大 越大 A C 无关 动 四、综合应用题

23.(1) 根据G =mg 得,物体的重力G =mg =6000kg ×10N/kg=6×104N ; 提升重物做功W =Gh =6×104

N ×20m=1.2×106

J ;

(2)起重机的功率641.210J

10W 260s

W P t ?===?。

24.

(1)汽车所受阻力f =0.15G =0.15mg =0.15×1000kg ×10N/kg=1500N ; ∵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F 与摩擦阻力f 是一对平衡力, ∴汽车的牵引力F=f =1500N , 由P =

W t =Fs t

=Fv 牵引力的功率P=Fv =1500N ×20m/s=3×104

W ; (2)汽车的牵引力在5min 内所做的功W=Pt =3×104

W ×5×60s=9×106

J 。 25.

(1)物体从高处下落机械能守恒,则mgh =

12

mv 2

,解得v ; (2)重力做的功W =Gh =mgh =0.3kg ×10N/kg ×20m=60J ,重力做功的功率:P =W t =60J

2s

=30W 。

2017年新人教版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小王用推车将重100N 得垃圾运到垃圾箱得过程中,刚好在水平大理石地面 与水泥地面上各匀速运动了 20m,比较在两段路面上做功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得 就是() A.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没做功 B.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没做功 C. 在水泥地面上得摩擦力大,所以做功多 D. 两段路面做得功一样多 2、在汶川地震得抗震救灾中,党与政府把救人放在重中之重得位置。在倒 塌房屋得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重型吊机起到了重要得作用。假如起重机得钢丝 绳吊着6X 105N 得重物匀速上升,图1所示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钢丝绳得拉力所 做得功与时间关系得就是() 3、星期天一大早,爸爸驾车载着李红一家去石家庄玩。 李红从车窗向外瞧,恰好瞧到交通标志牌上得标志,如图2所示。若汽车以72km/h 得速度在匀速行驶 ,此时发动机得功率为 60kW,则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 汽车行驶时,受到得阻力为833N B. 此时汽车得牵引力为3000N C. 汽车到达石家庄,全程克服阻力所做得功就是1、2X 105J D. 汽车在行驶过程,只受到一对平衡力得作用 4、 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脚踏板,这就是为了() A. 增大惯性 B.增大上坡得推力 C.增大动能 D. 增大势能 5、 关于能量得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在到达某处路段时 O t/s O t/s O t/s B C 图1 D

A、运动速度越大得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得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得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得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6 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得()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7、物体在平衡力得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具有得机械能一定不变 B、具有得动能一定不变 C、具有得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D、无法判断 8、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得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9、2008年8月13日,中国选手刘春红在一场比赛中5破世界纪录,以总成绩286kg,稳获69kg女子举重金牌,成功卫冕。图2所示就是她得比赛情景。下面就是对她挺举过程得详细描述:①她蹲下身子,用力向上提杠铃,但杠 铃未离开地面;②杠铃离开地面,被她举至肩头;③杠铃在她肩头 停留一段时间;④将杠铃从肩头举过头顶;⑤举着杠铃在头顶停留 一段时间。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对杠铃做了功 图2 B.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没有对杠铃做功 C. 刘春红只在①③⑤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D. 刘春红只在②④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10、如图3所示,就是郭晶晶、吴敏霞进行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得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得过程中,她们得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得情况就是 () A、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图3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1、下列有关功率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物体做越快,功率越大 D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12、2005年10月1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8题,题分合计18分) 1.填写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过程中,酶、消化产物及消化部位的名称:(1) (2) (3) 2.人如果得了龋齿病,出现肿疼症状时是由于____________已侵入____________而引起____________所致。 3.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4.小肠绒毛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壁薄,都只有____________层____________细胞构成。 5.吃入腐败、变质和不洁的事物,会引起_____性食物中毒症,这种中毒是由于食物被及其_____污染而引起的。 6.合理膳食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_____和_____需要的膳食,由于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_____的比例合理,互相搭配合理,因此又叫平衡膳食。 7.__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_______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8.________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低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气乏___________就会患皮肤粗糙、夜盲症。 9.水是________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营养物质和________都必需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 10.含磷、钙的无机盐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铁是结构________的一种成分。 11.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12.牙冠的表面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___________,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

损坏后不能再生。 1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____。 14.小肠内表面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就大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它们的壁都很薄,都只有 ____________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5.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________________。 16.呼吸系统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它位于内,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17.胸围差是_________时的胸围长度与_________时的胸围长度之差。 18.肺泡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外面缠绕着_________和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共41题,题分合计41分) 1.下列液体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胃液B.胆汁C.胰液D.肠液 2.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 A.口腔、胃、胃B.口腔、小肠、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D.口腔、胃、小肠 3.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 A.口腔、胃、胃B.口腔、小肠、小肠 C.口腔、口腔、小肠D.口腔、胃、小肠 4.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5.胃的主要功能是 A.消化蛋白质的主要场所B.消化糖类 C.消化脂肪D.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

(完整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学科试卷 (检测内容: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10题图) 2.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则x不可能是( ) A.3 B.5 C.7 D.9 5.如图,在△ABC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DB=∠1+∠2+∠3 B.∠ADE>∠B C.∠AED=∠1+∠2 D.∠AEC<∠B 6.下列长方形中,能使图形不易变形的是( ) 7.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其顶角为( ) A.45° B.135° C.45°或67.5° D.45°或135° 9.一个六边形共有n条对角线,则n的值为( ) A.7 B.8 C.9 D.10 10.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6和8,则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C=180°,∠B∶∠C∶∠D=1∶2∶3,则∠C=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1+∠2+∠3+∠4=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10,则它的最短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它的最长边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下列命题:①顺次连接四条线段所得的图形叫做四边形;②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③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都是射线;⑤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角是直角,则另一组对角必互补,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及答案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5-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图15-1 2.用100N的水平力F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拉1000N的重物,用100N的水平拉力F2沿粗糙水平面拉500N的重物,分别前进了10m.则() A.F1做功多B.F2做功多C.F1、F2做功一样多D.不能判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4.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是( ) A.减少额外功B.增大功率 C.省力又省功D.省力或方便工作 5.体育课上掷铅球,某同学用550N的推力将38N的铅球推出了7.5m远,这位同学在推铅球时对铅球做的功为( ) A.285J B.4125J C.4 410J D.无法判断 6.某同学用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则在两次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机械效率相等 B.做的额外功相等 C.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等 7.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功的计算 8.起重机将500N的货物匀速吊起12m,然后将货物水平移动2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拉力做的功为() A.7×103J B.6×103J C.1000J D.1.2×104J 9.如图15-2所示,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N/kg)

高一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垂在容器上方且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 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4.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氦气中有2N 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 A个氮原子 C.2 L 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0.6 N 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 A 5.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mol D.32 g/mol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当某实验没有准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B.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胶头滴管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7.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8.在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B.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C.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9.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10.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 3, 3 B 、 3, 3,6 C 、 3, 2, 5 D 、 3, 2,6 2.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A. 180° B . 360° C . 540°D. 600° 3. 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n 个 B. ( n-1 )个 C. ( n-2) 个 D. (n-3) 个 4、已知△ ABC中,∠ A、∠ B、∠C 三个角的比例如下,其中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 3: 4 B、 1: 2:3 C、 4: 3: 5 D 、 1: 2: 2 5.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正方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长方形 D. 平行四边形 6、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7、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o,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 ( A) 8 ( B)9 (C) 10 ( D)11 8. 六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 ( A) 7(B)8(C)9(D)10 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 AOC+∠DOB=() A、 90 o B 、 120 o C 、 160 o D、 180 o 第 9 题图10.如图,△ ABC中 ,BD 是∠ ABC的角平分线, DE ∥ BC,交 AB 于 E,

∠ A=60o, ∠ BDC=95o,则∠ BED的度数是() A、 35 o B、70o C、110 o D、130 o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18 分,每小题 3 分) 11.若将边形边数增加 1 条,则它的内角和增加 __________。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 8cm,则它的周长是。 13、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14、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60°,此多边形一定是边形. 15、如图所示,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B=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则∠ 1+∠ 2 =. 16.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 则原多边形有_______条边。 三、解答题( 17~ 23 小题每题 6 分, 24 小题 10 分,共 52 分) 17、如图所示 , 用火柴杆摆出一系列三角形图案, 共摆有 n 层,当 n=1 时,需 3 根火柴; 当 n=2 时,需 9 根火柴,按这种方式摆下去, ( 1)当 n=3 时,需根火柴. ( 2)当 n=10 时,需根火柴. n=1 n=2n=3 18、如图, AB∥CD,∠ A=45°,∠ C=∠E,求∠C的度数.

初一数学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a 的3倍与3的和不大于1,用不等式表示正确的是…………………………( ) A .331a +<; B.331a +≤;C.331a -≥;?D.331a +≥; 2.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 ) ①370x ->;②23x y +>;③22221x x x ->-;④317x +<; A . 1 个 ; B. 2个 ; C.3个; D. 4个; 3. 如果y x >,则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y x 2121->- ; B . y x 2 121< ; C.y x 53>; D. 33->-y x ; 4. (2012?崇左)不等式541x x ->-的最大整数解是……………………………( ) A.-2;?B .-1; C.0; D.1; 5. 不等式组31 x x ,那么b 必须满足………………………( ) A .1b <-; B.1b ≤-; C .1b >-; D.1b ≥-; 7. (2014春?富顺县校级期末)如果22x x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x≤2; B . x≥2; C . x<2;? D . x>2; 8.已知???+=+=+1 2242k y x k y x 且01<--?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 B. 1a ≥-; C. 1a ≤ ; D. 1a < ; 10. (2014?路桥区模拟)某商店以单价260元购进一件商品,出售时标价398元,由于销售不好,商店准备降价出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10%,那么最多可降价………( ) A. B. C. D.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古代战争中,军队用投石车投出巨石攻击城墙,在巨石被投出到击中城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石在上升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B.巨石在最高点时动能为零 C.巨石在下降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巨石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答案】D 【解析】 A、巨石运动过程中,上升阶段,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巨石在最高点时仍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CD、巨石下落过程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将乙球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动能小 B.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重力势能小 C.乙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抛出时刻,甲乙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又因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因此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动能相等;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甲乙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抛出,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重力势能相等;故B错误; C.乙球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

D.甲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乒乓球在水平地面上连续弹跳时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该图表明() A.在图中乒乓球的弹跳方向为自右向左 B.乒乓球弹跳时机械能守恒 C.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乒乓球某次弹起过程中,弹起瞬间的动能大于此过程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乒乓球在地面上连续弹跳中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有能量损失,运动中有空气阻力,所以小球在运动中机械能逐渐变小.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在逐渐减小,所以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减小,AB选项不符合题意.乒乓球在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C 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4.在校园足球比赛中,队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这一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的重力做了功B.脚一直对足球做功 C.足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D.地面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重力时竖直向下的,球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以后不再受运动员的作用力,故脚对球不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足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张强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是5 min,已知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500 m,则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A. 300 m/s B. 30 m/s C. 10 m/s D. 5 m/s 3.在时速达300 km/h匀速行驶的“和谐号”动车组车厢中,座位上的乘客将装满水的纸杯放置于身前的桌面上,杯中水都不会溢出,此时,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纸杯的速度也是300 km/h?() A.车厢 B.桌面 C.乘客 D.铁轨 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6.下列属于时间单位的是() A.光年 B.岁月 C.旭日 D.小时 7.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8.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最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及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11章三角形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最多_____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_______,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 3.用长度为8cm,9cm,10cm的三条线段_______构成三角形.(?填“能”或“不能”)4.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根木条. 5.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_____,∠C=______. 6.如图1所示,AB∥CD,∠A=45°,∠C=29°,则∠E=______. (1) (2) (3) 7.如图2所示,∠α=_______. 8.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每个内角等于_______. 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则它的边数是_______. 10.把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镶嵌,若用2个正方形,则还需要____个正三角形才可以镶嵌. 1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______. 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_____?条对角线.13.如图3所示,共有_____个三角形,其中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以∠C?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 14.如图4所示,∠A+∠B+∠C+∠D+∠E=________. (4) (5) (6) 二、选择题。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16.在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 A.正三角形 B.正四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17.如图5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 的度数为(). A.30° B.36° C.45° D.72° 18.D是△ABC内一点,那么,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一、精心填一填,你准成(每题3分,共30分) 1.水库水位上升3米记作+3米,那么下降了2米记作_____米. 2.在5,-,0,-2,中正数有______个,整数有_____个. 3.-│-7│的相反数为____,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为_______. 4.已知│x│=,│y│=,且xy>0,则x-y=______. 5.某商品袋上标明净重1000±10克,这说明这种食品每袋合格重量为______. 6.x与2的差为,则-x=_____. 7.近似数1.50精确到_______,7895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8.若ab=1,则a与b互为_______,若a=-,则a与b关系为_______. 9.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上限还要多5个百分点,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脂肪供能比的上限为________.10.按规律写数,-,,-,…第6个数是______. 二、细心选一选,你准行(每题3分,共30分) 11.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 A.负数 B.正数 D.非正数 D.非负数 12.把-,-1,0用“>”号连接起来是() A.-1>->0 B.0>->-1 C.0>-1>- D.->-1>0 13.如果│x+y│=│x│+│y│,那么x,y的符号关系是() A.符号相同 B.符号相同或它们有一个为0 C.符号相同或它们中至少有一个为0 D.符号相反 14.如果-1

初一数学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B)

深刻思考中训练 初一数学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B ) 精准训练中剖析 姓 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1、已知1225,23y x y x =-=-+,如果1y <2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一2 D .x <一2 2、下列各数:- ;-4;π;0;5.2;3,其中使不等式x -2>1成立的是 ( ) A .-4;π;5.2 B .π;5.2;3 C .-;0;3 D .π;5.2 3、当12 x =- 时,多项式21x kx +-的值小于0,那么k 的值为 ( ) A .k < 32- B .k < 32 C .k > 32- D .k >-32 4、小明准备用22元钱买笔和笔记本,已知每支笔3元,每本笔记本2元,他买了3本笔记本后,其余的钱用来买笔,那么他最多可以买 ( ) A .3支笔 B .4支笔 C .5支笔 D .6支笔 5、不等式组26x x x m -+<-??>? 的解集是x >4,那么m 的取值范是( ) A .m ≥一4 B .m ≤4 C .m <4 D .m =4 6、对于实数x ,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410x +?????? =5,则x 的取值可以是 ( ) A .40 B .45 C .51 D .56 7、已知4ab =,若一2≤b ≤一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a ≥一4 B .a ≥一2 C .一4≤a ≤一1 D .一4≤a ≤一2 8、关于x 的不等式组255332 x x x x a +?>-???+?<+??只有5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60,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4 B .k >一4 C .k <4 D .k <一4 12 12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为3 :2,则甲与乙( ) A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 :3 B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 :2 C .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 .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答:做功之比112232W Fs W Fs == 功率之比11122232 W P W t W P W t === 牵引力相等,匀速行驶,所以阻力相等,则阻力之比为1:1. 故选B . 2.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 C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D .省力多的机械功率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W =Pt ,做功多少与功率和时间有关,故A 错误; B .t =W P ,做功的时间与做功和功率有关,故B 错误; C .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为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C 正确; D .功率的大小与省力无关,故D 错误; 3.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 ,动滑轮重0.5N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4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 .拉力F 的大小为4N C .拉力F 的功率为0.4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 F G G n = +?+=动, 故B 错误; 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 W P t =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 100%100%0.45J 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4.如图,小聪用力将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B .小明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对箱子没有做功

初一地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初一地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2.读图(1—1),在下面关于全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占全球表面积比例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3.读图(1-2),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 ) A.岛屿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6.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7.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 ) A.0°和30°纬线 B.30°和60°纬线 C.0°和60°纬线 D.60°和30°纬线 8.下列各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A.162°E 30°E B.170°E 50°S C.15°W 70°N D.100°W 0°S 9.下列各点中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半球的是( ) A.19°W 60°S B.0° 26°N C.25°W 30°N D.140°W 35°S 10.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20°W 60°N B.0° 26°N C.180° 17°N D.19°W 15°S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关于地点(10°S 16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1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1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 15.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16.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 A.自东向西转 B.逆时针转 C.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 17.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第 1 页 共 1 页 贞丰二中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题 1.如图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 、3cm ,5cm ,8cm B 、8cm ,8cm ,18cm C 、0.1cm ,0.1cm ,0.1cm D 、3cm ,40cm ,8cm 3.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5,则周长c 的范围是( ) A. 1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第 2 页 共 2 页 8. 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1正方形;○2长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9. 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直角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10. 如图1,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2=40°, 则∠BOC 等于( ) A. 95° B. 120° C. 135° D. 无法确定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 12、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C= 。 13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 ,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它的 。 14.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15. 一个n 边形中,从一个顶点可以引 对角线; n 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 。 16. 如图2,在△ABC 中,AD ⊥BC 于点D ,BE=ED=DC ,∠1=∠2,则 ○ 1AD 是△ABC 的边 上的高,也是 的边BD 上的高,还是△ABE 的边 上的高; ○ 2AD 既是 的边 上的中线,又是边 上的高,还是 的角平分线。 17、如图3,∠1+∠2+∠3+∠ 4的值为 。 18.如图4,若∠A =70°,∠ABD =120°,则∠ACE = . 19.如图5,AB ∥CD ,∠BAE=∠DCE=45°,则∠E= . 20. 若正n 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50°,则n= ,其内角和为 。 图1 图2 D E 1 2 3 4 图3 图4 B E A C D 图5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 卷A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撑上支撑后的自行车能稳稳地停在地上,是因为三角形具有______性. 2.在△ABC 中,AD 是中线,则△ABD 的面积______△ACD 的面积.〖填“>”,“<”或“=”〗 3.在△ABC 中,若∠A =30°, ∠B =60°,则这个三角形为 三角形;若∠A :∠B :∠C =1:3:5,这个三角形为 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填写〗 4.一木工师傅有两根长分别为5cm ﹨8cm 的木条,他要找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现有3cm ﹨10cm ﹨20cm 三根木条,他可以选择长为 cm 的木条. 5.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 的值是__ ____. 6.过n 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可以把n 边形分成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A 〗 答题时间:90 满分:100分 第5题 A C D

7.如图所示: 〖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 . 8.如图,△ABC ≌△AED ,∠C =400,∠EAC =300,∠B =300,则∠D = ,∠EAD = . 9.如图,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BAD , 你的添加条件是 〖填一个即可〗. 10.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 和5 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 _ cm . 11.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 =0.5cm ,BC =1cm ,则AF = . 12.在△ABC 中,AB =6,AC =10,那么BC 边的取值范围是 . 13.如图所示,A ﹨B 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 =DE ,∠B =∠D =90°,CD =8 m ,则水 池宽AB = m . 1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 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若∠CBA =320,则∠FED = , 第13题 第11题

机械功与机械能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功与机械能巩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A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s,拉力F做功为W1;用同 2 6.如图3所示,小丽用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为600N的物体,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8.如图5所示,把物体自2m高的A点释放,使其自由下落(注:不计空气的阻力).则下 二.填空题

9.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0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600_____J;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1.5____m/s. 10.一建筑工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小车受到的阻力为_50____N.撤去推力,小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0.5m,这是由于小车具有__ 惯性____.在上述小车前进15.5m的过程中,建筑工人对小车做的功为__750____J.11.地震过后往往会伴有泥石流等灾害,泥石流之所以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是因为由石、泥土被雨水从高处冲下来时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巨大的动能.灾害发生后,救灾飞机迅速到达灾区上空,当它在一定高度匀速飞行并投下救灾物资后,飞机的机械能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6所示,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 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18 m,拉力做的功是4320J,拉力的功率是288 W.13.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在5s时间内,将重为G=400N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了1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为400___J,拉力F的功率为100__ W,拉力F的大小为250 N. 14.如图8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为12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__,若绳子自由端向前移动的速度为0.6m/s,则物体在1min内移动的距离为_12___m. 15.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9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 )实验时,用手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持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71.4%___ . (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_0.17_ W.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如图10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①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②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A____ (选填“A”或“B”). ③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B被撞远近来反映的. ④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碰前A(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高度___ (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⑤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物体A_ (选填“物体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