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医血隆病的治疗29

浅谈藏医血隆病的治疗29
浅谈藏医血隆病的治疗29

浅谈藏医血隆病的治疗

摘要】本文结合血隆病起居饮食疗法,经典药方、火灸疗法、涂搽熨敷法和放

血疗法等方面概述了藏医学对血隆病的治疗认识,对藏医血隆病的治疗进行初步

探讨。

【关键词】血隆病治疗

1 血隆病概念

血隆病是由于孤独、悲伤、心思过多等引起体内血隆(血气)被扰乱而妄行

所发的疾病。血隆病中的血是指血液,跟西医的血液概念一样。隆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理解为人体活动的动力,可以运输血液等饮食生化的精华到全身各处,推进

循环,主司四肢屈伸、行走等运动,闭启心脏、口跟等孔窍,并且司理语言和思考。产生病理变化时其功能减退或强盛,进而发展成为血隆病。

2 起居饮食疗法

藏医学对人类起居行为规范从日常的行为起居、季节性的起居行为、临时性

的起居行为等3方面进行详述。血隆病病人生活起居和隆病患者丰相同,宜在温

暖的地方安静地休养,有知心朋友陪伴,用温暖的语言进行劝导。血隆病病人的

饮食宜食用新鲜有营养的饮食;禁食性轻、刺激、无营养的食物。此外,血隆病

的起居行为还应遵守《四部医典》第二卷论述医典中第十三章日常起居行为中的

方法。

血隆病病人要注意调整日常的起居行为,要经常克服能诱发一切疾病的外缘,在身、语、意这3个方面不能搞得过度疲劳困苦,对于舌等各个器官也不能使它

们疲困不堪……

血隆病患者除了注意洲整日常的起居行为外,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注重调解

季节性的起居行为。如在冬季里饮食、起居要温暖,暑夏季居住要凉爽。此外,

藏医学认为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临时性的起居行为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

机体的某些变化。

藏医学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藏医学的医疗方法在调整亚

健康状态、养生摄生、治病、防老抗衰以及保护生命,回归自然等方面具有鲜明

的优势和特色。

3 经典药方

血隆病者首先连服多次七宝汤加臭蚤草、马钱子熬制的汤剂,以便制止血隆

病蔓延。或只饮此一汤便能使病情好转,特别对急性肺炎等上体刺痛症无害。之后,隆偏盛的血隆上壅病,以酒为引内服五味马钱子汤,并内服直贡八味沉香丸;血偏盛者服八味沉香散加木香、黄莲、藏木香等散剂。

血隆病者可用油脂法治疗,豌豆热熨之后,于隆邪侵入的脉道上放血。四肢

疼痛无知觉者,用鸡粪、光明盐拌芝麻油涂搽;隆血紊乱引起的鼻塞不通,可用

十二味芳香散吸鼻则有益。

另外,血病引起的刺痛严重者,服八味沉香散加木香、黄连、藏木香等散剂

加红舌千里光、马钱子(不去皮),或服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嘎洛”药油丸、血

骚普清丸,可摧毁上壅疾病。

血和隆上壅病均宜服三十五味沉香丸、章松八味沉香丸、宇妥红汤等。特别

是上喘和疼痛严重的血隆上壅病,可服七味马钱子散、摧毁血隆金刚杵丸和“得旦让觉”丸等。全身疼痛固定或不固定者,可服十八味金色诃子汤、十八味木棉花散。特别是血偏盛和高血压者宜服十一味血药丸。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类型,属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骨髓和外周血幼稚髓性细胞和原始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以贫血、感染、发热、出血、代谢异常和脏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病情汹涌且预后极差。靶向治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特异性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目前关于此类疾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较多,本文特进行系统性地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构成比大约为70%。该病已经被WHO列为第四类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高。在我国,急性髓系白血病是十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大约为3.4/10万,其中有超过30%比例的小儿病人,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1]。目前现代医学水平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原因上不明确,受到地域环境因素、化学接触、电离辐射、吸烟和酗酒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发生,且基因突变和生物标记研究发现,该病很可能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明确的致癌位点的一种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根据发病机制设计相应的药物,并通过与致癌位点特异性结合控制病情,已经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特异性靶向药物 1.1 CD33单克隆抗体 CD33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应用于老年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并且在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2],CD33单克隆抗体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与标准柔红霉素治疗方案相近,但是前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远高于后者,且前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6%,远低于后者的43%,证实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也比较高。另一项国内研究将CD33单克隆抗体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与传统化疗效果进行对比,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证实此类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1.2 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 索拉菲尼、AC220和米哚妥林等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中的常用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据张丽丹等人研究表明[4],索拉菲尼联合常规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可达到70%,而单纯常规化疗方案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获益率甚至不到50%,证实索拉菲尼的应用价值较高。另一项关于米哚妥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5],米哚妥林每天100mg,联用28d,配合给予传统化疗方案,能够提高酪氨酸激酶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完全缓解率(83%和92%),而传统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仅为(35%和74%),值得推广使用。 1.3 其他激酶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靶向治疗药物还包括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抑制剂。在既往一项动物实验研究中表明[6],该药物对多种基因型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均比较理想。AMG925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双重抑制剂,能够促使细胞从G1期快速进入细胞周期,进而达到理想的疗效。 2 免疫治疗 2.1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 此类药物主要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对髓细胞系的双特异单链抗体表达的受体制成,能够特异性识别CD33,并且还可扩充T细胞,促使此类细胞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恶性肿瘤细胞结合,进而杀死肿瘤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对正常的细胞并无明显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显示[7],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后加入该药物,结果试验的细胞株大

浅析_血证论_论治血证的经验

第23卷 第4期 2002年 青 海 医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QINGH AI MEDICAL COLLEGE Vol.23 No.4 2002 赵协慧(1974~),女,汉族,河南籍,助教 浅析 血证论 论治血证的经验 赵协慧 袁 明青海医学院中医系 摘 要 血证论 是清代著名医家唐宗海论治血证的专著。唐氏体会 内经 、仲景之书的要旨,触类旁通,遍览群集,亲身实践,将他论治血证心得精微奥义,一一阐发,或伸古人所欲言,或补前贤所未备。对血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用药宜忌等内容均有许多精辟论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血证论 血证 治疗经验中图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经脉而渗溢脉外的各种出血证,凡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血证的范畴。临床常见的血证有吐血、咳血、咯血、崩漏等。血证学说起源于周秦,形成于汉代,发展于明清。 黄帝内经 对血证的病因病机论述较详细,但没有证治方药。汉代张仲景专门论述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禁忌预后等,奠定了血证的临床学基础。明清时期血证学说更为充实,研究者不乏其人,有关血证的论著也很多,对血证不断探索,不断补充。其中清代名医唐宗海的 血证论 作为血证专著,贡献尤为突出。 唐宗海的 血证论 以阴阳水火气血论为基础,突出 火 论,并且列出三十多种血证的辨证方法,介绍危重血证的诊断治疗,确立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治血四法。现就唐氏论治血证浅析如下: 1 血证论治的基础 1.1 阴阳气血水火论 对于气血水火之间的关系,历代医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如 气为血之帅 , 气有余便是火 , 水火即济 , 津血同源 等,这些论述多从气血、气火、水火、血水关系出发,而唐氏看到气水、血火的关系,历代医家论述很少,对此他做了阐发 水即化气,火即化血 [1],这一观点是对阴阳互根理论的补充和 发展,他认为气血是水火,阴阳的化身,形成了六位一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阴阳二气不断运动的结果,而阴阳就是水火,水火又是化生气血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气的物质基础和化生条件,水病可以 累及血,血病亦可累及气,强调治血须理气;没有火就没有促成血液化生的源泉,提出 火病而血亦病 [1] ,所以治火即是治血。1.2 脏腑病机论 血的变化是血证发生的基础,血证的发病与全身各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脏腑各有主气,经脉气血运行是脏腑功能的反映。唐氏尤为重视血证的发生与心肝脾三脏的关系。 心为君火,主血,化生血液,血生于火,火升故血升,火降则血降,明确心与血证的关系。治疗上泻心即泻火,泻火即是止血。 肝藏血,血起于胞中,由冲任带三脉运行周身,冲任带三脉又由肝所主,所以补血者,以补肝为要,明确肝与血证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精微运化,中焦受气取汁化赤为血,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强调脾与血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中调理脾胃对血证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他重视滋补脾阴, 胃土以燥纳物,脾土以湿化气,脾气不布,则胃燥而不能食, (下转第38页)

浅谈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浅谈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当今对糖尿病的治疗提倡综合治疗方式: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及自我血糖监测五大基本治疗原则,又称为“五驾马车”。只有坚持上述的治疗方式,该疾病才能得以理想的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至今仍然不能彻底根治,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把它控制住。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基本原则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和自我血糖监测。有人将这五项治疗措施比喻为“五驾马车”。 (1)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的基础,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任何再好的治疗措施,如果离开了科学的饮食,都不会获得满意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人得病前吃饭很随便,毫不在意,一旦被诊断患了糖尿病,就什么都不敢吃了。每顿只以一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如豆面、莜面、杂面、燕麦等充饥,希望以此种方法来控制血糖。其实这些食物的含糖量都在60%~70%左右,只是难以消化吸收,长时间大量进食这些食品易导致病人的营养不良,使患者日渐疲乏、消瘦、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胰岛功能的的恢复。还有的病人得病以后仍然暴饮暴食,这样致病的原因没有去除,治疗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对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不低的轻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总的饮食治疗原则是平衡膳食,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当,数量要充足,使患者比较乐意接受。又要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及生活劳动的需要,还要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要求食用低盐、低热能和低脂肪食物,限制淀粉的摄入量,可将主食由大米、白面改为适当搭配吃些粗粮,例如荞麦、玉米、小米等。早上应进食营养充足的食物,如可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1/2~1个馒头加点凉拌菜就可以了。中午吃饱,指的是中午的食量可以稍大,营养更丰富一些。一些肉类食物宜放在中午食用。晚饭吃少,一方面总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每顿进餐量不宜过大,可吃八成饱,以到下次进餐不感到十分饥饿为度。若中间感到饥饿,可在中间适当加餐。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血糖明显升高,减少对病人的危害,亦不宜食用直接加糖的食品,以防血糖过快升高。最新科研发现,碳水化合物含量完全相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血糖反应是不同的。同样食用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两小时后,他们的血糖生成指数(GI)。有“质”的区别,认为GI低于55的为适合糖尿病病人和希望控制血糖者的健康饮食,而GI超过70的食物不仅不适于糖尿病病人和糖耐量异常者食用,也不适用于希望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糖尿病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研究入手,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治疗和发展的现状,寻找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标签: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的各种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类是手术治疗的方法[1]。 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控制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1.1自我控制疗法这种疗法也属于一般的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糖尿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的相关饮食等问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之,通过自我控制治疗,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1.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药物治疗,一种是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 1.2.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服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2020)要点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 次修订版)》(2020)要点 侵袭性真菌病(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2017年第五次修订以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同时IFD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这些方面对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带来了一些变化。本版诊治原则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流行病学 一、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流行病学特征 国内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CAESAR 研究)显示,接受化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总发生率为2.1%。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也导致IFD风险的增高,尤其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肺部IFD以丝状真菌为主,其中曲霉菌为主要致病菌。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危险因素和评估 导致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导致IFD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1)疾病因素: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2)治疗相关因素: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重度粒细胞缺乏(ANC< 0.1×109/L)和长时间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时间持续>10d)、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接受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如BTK抑制剂)治疗等;(3)患者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4)环境因素:未在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治疗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诊断标准 IFD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和未确定4个级别(表1),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发表时间:2012-02-02T16:44:12.68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霞丁淑贞侯庆喜 [导读]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王霞丁淑贞侯庆喜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400)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89-02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如果治疗不及时,饮食不注意,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病情逐渐发展变化,严重时常危机病人生命。本人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注意到,饮食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对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较为重要,笔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浅见。糖尿病饮食是平衡膳食,是治疗的基础,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必须长期坚持。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平衡膳食,保护胰岛功能,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肥,保持理想体重;控制病情的发展,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机体的症状,使其达到健康水平;配合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饮食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 1.控制热能供给。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一般为20-25千卡/公斤体重/日;肥胖或超重的病人应控制热能摄入和增加热能消耗,逐步减轻体重。 2.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一般人为1.0~1.5克/公斤体重/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存在感染时为1.5~2.0克/公斤体重/日;儿童糖尿病为2.0~3.0克/公斤体重/日;合并肾功能不良者,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一般为0.5~0.8克克/公斤体重/日。动物蛋白不低于蛋白质总量的33%,并补充一定量豆类蛋白。 3.适当降低脂肪供给量。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7~1.0克。烹调采用植物油,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应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为200毫克。 4.严格控制摄入糖类的质量。宜选用复杂糖类含量高的食物如:荞麦面、莜麦面、二合面(玉米面和黄豆面)、三合面(玉米面、黄豆面和白面)等;严格限制蜂蜜、蔗糖、麦芽糖、果糖等纯糖制品;甜点心、高糖分水果等尽量不食用;可用甜叶菊、木糖醇、阿斯巴糖等甜味剂代替蔗糖;食用水果,在空腹时为宜,并应酌减主食。 5.维持适宜血糖。血糖过高可增加胰岛负担;过低易引起脂肪过度分解导致酮症酸中毒;适度高糖类饮食可改善糖耐量,也不增加胰岛素供给,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6.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等,应注意补充。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补充。 7.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并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和防止便秘等作用,太多可影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吸收;一般每1000千卡热能补充12~28克膳食纤维。 8.餐次分配比例。全天膳食分配可按1/5、2/5、2/5,1/3、1/3、1/3和1/7、2/7、2/7、2/7的比例。糖尿病饮食热能餐次分配比例特别重要,通常结合饮食习惯、血糖尿糖升高时间、服用降糖药、尤其是注射胰岛素时间及病情是否稳定等因素,来确定其分配比例。尽可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防止1次进食量过多加重胰岛负担,或1次进食量过少,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 9.糖尿病饮食是称重治疗饮食,对主食、副食、蔬菜、和烹调油,均应称重后烹调;采用食物交换法控制饮食,坚持终身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误区。例如,很多患者普遍会认为“吃多了加药就行”。事实上,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非常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有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该不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而事实上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的摄入量必须计算进总热量内。 综上所述,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的发病也随之攀升。患者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者是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将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

CAR-T治疗恶性血液病至今临床数据解读

迄今为止靶向CD19的CAR-T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试验结果解读 摘要 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尽管这CAR修饰的T细胞靶向相同的抗原,其CAR分子设计不同,并且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已被研究。目前还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否会对临床结果和治疗相关毒性产生影响。在此,我们根据CAR分子设计和制备的不同,回顾了靶向CD19的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比较这些研究之间的内在局限性并进行概述。 引言 嵌合抗体受体修饰的自体T细胞在治疗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CAR是由胞外单链可变区(scFv)抗体衍生物构成的重组受体,与胞内T细胞受体信号域连接,使T细胞独立于HLA 对肿瘤具有特异性。幼稚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需要两种特异性抗原肽的相互作用:MHC与T细胞受体结合(第1信号)以及T细胞表面共刺激受体与靶细胞或特定的抗原呈递细胞相应配体相互作用的共刺激信号。 已经有数代CAR被开发并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第一代CAR为连接在T细胞受体/CD3复合体的CD3ζ内切域的靶向特异性scFv。第一代CAR-T细胞表现出有限的扩增性和持久性,以及有限的抗肿瘤效应,第二代CAR加入了共刺激分子(如CD28、4-1BB)以提供第二信号,第三代CAR则是串联多个共刺激域。

不同机构构建的靶向CD19的CAR-T细胞在治疗儿童和成人复发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表现出稳定高效的抗肿瘤效力。各机构产品在CAR的设计、T细胞活化与转导方法以及细胞剂量上有所不同(表1)。此外,异质患者群体CAR-T细胞注射剂量,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方案。在本综述中,我们侧重于一些CD19-CAR-T治疗恶性血液疾病成熟和初步的临床研究,注重临床结果,相关毒性和体内T细胞的持久性,并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 CD19-CAR-T在治疗B细胞恶性血液肿瘤中临床疗效 CD19-CAR-T产品特点,淋巴细胞删除性化疗以及相关的临床结果总结与表1. 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成人B-ALL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和费雷德记癌症研究中心(FHCRC)公布的CD19-CAR-T治疗成人复发性B-ALL研究数据最多。MSKCC团队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公布了他们利用CD28共刺激域(19-28ζ)CAR治疗46例成人患者阶段性成果。患者高风险特点包括≥3次的一线治疗(n=26),接受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n=18)以及费城染色体阳性(n=14)。T细胞输注前,25例患者具有形态学的疾病负荷(骨髓原始细胞≥5%或髓外浸润),21例患者有微小残留(骨髓原始细胞<5%),45例可评估患者中有37例达到或维持形态学完全缓解(CR),36例可评估患者中有30例经流

医学毕业论文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 种综合病症。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中医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 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 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 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 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 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 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1]。 1 控制饮食中医 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 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 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 2 配合适当运 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 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 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2]。说明适当运 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 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 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与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3]。 4 中药治 疗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著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含在内,做到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①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517232661.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白血病及靶向治疗

白血病及靶向治疗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健康问题也就日益重要。而恶性肿瘤排在威胁人类十大疾病的前几位,值得人们高度的重视。而在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更是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最高。对于每一个感染白血病的人是痛苦的,而对于每一个白血病家人更是痛苦。一方面只能看着家人受苦,另一方面,还要支付那么四五十万高昂的医药费。这对于一个家庭是很困难的。 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昂贵的医药费呢?因为,为了抑制变异的癌细胞继续扩散,用化疗的方法,把机体的癌细胞杀死,同时它还把人体内的正常细胞杀伤,需要重新构建人体的免疫系统。所以白血病人只能呆在高度消毒杀菌的环境下,费用就因此而成为一个天文数字。 而对于现在来说,化疗后的白血病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呢?据研究表明,白血病复发的根源是LSC的存在,即白血病干细胞。而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它的抗药机制比较好,所以没有完全被杀死,所以它还隐藏在人体中,经过一段时间,它还会重新分化成变异过的白细胞,重新扩散,形成白血病。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杀死LSC,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消除白血病的隐患。 但是,应该怎么去杀死一个抗药性很好的LSC,并且不

对其他的细胞产生危害,尤其是HSC(造血干细胞),防止它的再次变异呢? 因此要了解LSC的来源。现在很多人认为,LSC实际上是HSC的恶性转化,所以两者在很多方面是有共性的。但是想要只杀死LSC而不去伤害HSC,就要将两者细胞放在一块,进行对比研究,找到两者的差别,利用这个差别,来去杀死LSC。特别是研究两者的表面分子,找到两者表面分子的差异,用一些靶向药物,即只识别表面的那种特定的分子,通过他们的特异性识别,之后运用药物,让其进入细胞中,把那个细胞杀死,这也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 目前科学家们发现,它们两者有三种特异性。 1.TM-3(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因为它在大多数LSC表面上,而在HSC上不表达。可能会与LSC变异的基因有关,由它来合成出这些特殊的蛋白。也可能与LSC特殊的微环境有关,因为在很多信号分子和离子相互作用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景象。所以,对于LSC 微环境的研究也是很必要,很有意义的。通过这个差别,就可以用抗TM-3的抗体与它特异性结合,消灭LSC。 2.NF-KB分子的活性。经过研究发现,NF-KB 在LSC中被活化,处于活跃的状态,对LSC的增殖分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在HSC中它却未表达。所以根据它,

肝藏血

肝藏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贮藏血液。肝如同“血库” 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 活动所需,发 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 能作用。《灵枢?本神》提 到:“肝藏血,血舍魂。”《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② 调节血 量。肝除藏有一定的血液外,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 血量作用:当 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 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 分血液回流入 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 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 需血量增加, 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 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即如 王冰在《黄 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 则血运于诸经, ③ 收摄血液,防止 出血。肝藏血 能使血液收摄于 经脉之中,不致溢出 脉外而出血的作用。 肝藏血 生理学名词。出《素问 调经论》等篇。指肝具有贮藏 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 理功能。血液化生后贮藏于 肝脏,随人体活动 量需要而向机体外周输布, 维持各脏腑功能及 全身筋骨运动。《素问 五脏生成》: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 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 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不藏血,则会出现血虚、失血证候。 肝藏血是说肝脏有贮藏、调节全身血量的 作用。当人体活动的时候,机体的 血流量增 加,肝脏就排出贮藏的血液, 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当人体在休息和 睡眠时,机体需要血液 量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贮藏于肝脏。故《 内经》有人卧血归肝”之说。肝藏血还表现在调整 月经方面,血液除了供应机体营养的需要外, 其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 血海成为月经,因此 女子月经正常与否, 与肝藏血、司血海的功能密切 相关,肝有血海之称,妇科有女子以肝为 先天之说。若肝血不足,血液不溶筋则肢体 麻木;血虚生风 则头摇震颤;若藏血障碍,还可 出现衄血、呕血、月经量过多等症。 肝为罢极之本,是说有耐受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肝脏有调整血液的功能,肝脏在人体 活动时,把贮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以供大脑、脏腑与肢体的活动需要, 而不会有 疲劳的感觉。如果肝脏调整血液的功能失常, 则易出现疲劳的感觉。 古人有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之说 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 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 休息或情绪稳定时, 机体的需 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 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 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 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 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 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 失于对筋脉的濡人静则血归于 一穴位外,一 冲脉气血充足 持肝的贮藏血 “冲为血海” 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 “血海”之名,除指任脉中 般是指冲脉而言。《灵枢 ?海论》曰:“冲为血海”,强调 对人体的重要性。 肝的疏泄与藏 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 故又有“ 的作用是通过肝的贮藏血液、调 血功能,相反相成,共同维 肝主血海”之称。实际上, 节血量作用而实现的。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内容参考)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摘要】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分子靶向药物以某些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从而能够更加特异性地作用于特定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之目的。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使其高选择性和非细胞毒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其临床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化疗和放疗仍然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宾的应用,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新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并进入临床领域,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使肿瘤个体化治疗前进了一大步。这些新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的结合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等[2]。本文综述针对这些靶点的几类主要分子靶向药物。 1单抗类药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可供利用作为单克隆抗体攻击的靶点[3]。当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治疗方法利用某种生物制剂,通过载体注入局部或全身给药进入人体后,在体内选择性地对表达某种基因蛋白的癌细胞起着“对号入座”的杀灭作用,可减少正常组织与细胞的毒副作用。 1.1 曲妥珠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能特异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1998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与泰素联用,可作为HER-2/neu过度表达或不适合采取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单药可作为泰素、蒽环类药物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三线治疗方案。无论是联合用药或是单药,均取得了明显疗效。Herceptin主要的毒副作用是输液反应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不提倡与蒽环类药物同时应用。作为第一种获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可使约1/4的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生存期延长[4]。 1.2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ituxan):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进展。对反复化疗后仍复发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报道,Rituximab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和稳定者维持治疗6个月,6周时评价有效率47%,6个月后评价总有效率为73%,其中37%为CR。无进展缓解期可达34个月,且患者极易耐受[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Rituximab与CHOP方案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95%,其中CR为55%。PCR显示,此联合方案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6];另有研究表明,联合Rituximab和氟达拉滨,有效率可达93%,其中CR为80%,此方案同

(仅供参考)列汀类药物(DPP4抑制剂)在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机遇

DPP-4抑制剂在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机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快速增长,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高达1.14亿,居全球首位,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同时,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大约为50.1%,即4.934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因此在未来数年内,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还会不断攀升。但是,中国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不到40%。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双胍类(二甲双胍)、拜糖平类、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胰岛素增敏剂和近几年新上市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最新一代降糖药SGLT2抑制剂等,其中前两类降糖药是最传统的药物, 二甲双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降糖疗效确切。 不同种类的降糖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二甲双胍更适合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格列酮类可用于治疗合并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患者,而拜糖平更适合降低餐后高血糖。降糖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高血糖的程度及空腹高还是餐后高或者两者都高、年龄和体质状态、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等。 可减轻体重的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BMI水平加以调整。通常,对于BMI<28 kg/m2的患者,可用2.0 g/d剂量;BMI在28-32kg/m2时,采用2.5 g/d;而BMI>32 kg/m2时,剂量可升至3.0 g/d.二甲双胍可与多种降糖药联合,抵消这些药物带来的体重副作用,从而也成为了多种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 ?GLP-1受体激动剂:提高葡萄糖诱导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分泌,降低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在二甲双胍和/或磺脲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持续30周后,HbA1c降低达0.8%-1.0%.在一项长期随访的研究中,可降低体重达5.8 kg.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 SGLT-2抑制剂是继DPP-IV抑制剂之后的又一新星。 通过阻断肾脏葡萄糖的重吸收而增加尿液中血糖的排泄,进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同时可减轻体重,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阿斯利康和百时美施贵宝的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 Farxiga, Forxiga)是SGLT2类药物中全球首个获批的药物。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公司生产的降糖药物卡格列净(通用名:Canagliflozin, 商品名:Invokana)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硼替佐米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酶体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多功能催化蛋白酶,它能够降解肿瘤抑制蛋白和促凋亡蛋白,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其功能是失控的。这使得针对蛋白酶体的靶向治疗成为治疗的一种新策略。硼替佐米对于26S蛋白酶体的抑制有着高度特异性,是首个进行临床研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我们将就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Velcade)的作用机制、在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应等方面作一评述。 1.抗肿瘤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以下效应:①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②与其他搞癌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③具有放疗增敏作用;④可诱导Bcl-2过表达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机制在于:硼替佐米能够打破抗凋亡信号和促凋亡信号间的平衡,抑制Bax的降解以及增加p53介导的转录,增强Bax与Bcl-2和Bcl-xL的相互作用;抑制蛋白酶体对tBid的降解,tBid诱导Bak 构象改变,促进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硼替佐米能够引起细胞周期的阻滞,富集p21和p27,诱导细胞停滞于G1/S期,诱导凋亡。该药物也能够抑制p53的降解,提高p53蛋白的稳定性以及上调依赖p53的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如p21)和促凋亡蛋白(如Bax)的转录。 2.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 2.1.多发性骨髓瘤 2.1.1.临床前研究研究发现:硼替佐米对于化疗敏感或不敏感、地塞米松耐药的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均能起来抑制作用。硼替佐米还能够通过NF-κB途径的抑制使得间质细胞分泌的IL-6水平下降,而其往往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该药物可以从MM细胞和骨髓微环境2个方面入手治疗MM。该药物同样使得CDK抑制因子p21和p27水平上调,并能够打破抗凋亡信号和促凋亡信号间的平衡,诱导MM细胞的凋亡。小鼠动物实验对于上述观点给予了进一步证实。 2.1.2.临床研究目前,硼替佐米已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的MM患者的治疗。这期间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 在Ⅰ期临床研究中,分别有2种给药模式:每周给药2次连续4周,随后停药2周,此时患者对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04㎎/㎡;而当改为每周给药2次连续2周,随后停药1周时,患者的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可较前提高。因此,在随后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中,研究者选用了后一种给药模式。Ⅰ期临床研究得出的2点重要的结论为:①硼替佐米能够被很安全地应用于患者;②该药物能够在治疗MM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Richardson等随后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或复发MM患者有效率达到35%(EMBT标准)。有效率不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性别、骨髓瘤类型、血清β2-MG水平、13号染色体缺失或以前用药情况,而与年龄和骨髓中浆细胞百分比有关。年龄≤65岁的患者较年龄>65岁的患者有着更高的有效率。浆细胞比例≤50%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高于浆细胞比例>50%的患者。 Jagnnath等在另外一项Ⅱ期临床研究中比较了硼替佐米不同给药剂量时MM患者的有效率。总共有54例一线治疗方案失败的患者,随机接受硼替佐米1.3㎎/㎡或1.0㎎/㎡的治疗。其中接受

肝脏血液循环途径

肝脏得血液循环 ?肝脏得血液循环十分丰富,它就是由门静脉与肝动脉双重供血:流入肝脏得血液1/4来自肝动脉,它主要供给肝脏所需得氧气,另外3/4来自门静脉(由胃、肠、脾、胰等脏器静脉汇集而成),它把来自消化道得各种营养与有害物质输入肝脏, 经肝脏加工处理后,进入全身循环、门静脉反复分支,发出很多得微静脉,伸入肝小叶,血流汇入肝窦;肝动脉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其血液也注入肝窦,所以,肝窦就是由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汇合而成得、 肝窦毛细血管壁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故通透性较大,血浆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均可通过,这对肝细胞功能得发挥十分有利。 肝窦起自肝小叶得周边部,有门静脉与肝动脉得末梢分支流注其中,汇集到肝小叶得中心,返入中央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肝静脉为肝血流出口,肝血出肝后注入下腔静脉。 ?胆囊与胆汁 ?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产不就是仅指人与人之间得关系,这种说法主要还就是来自肝与胆在人体中不可以分隔得关系,猪虽然只就是一种低级动物,但肝胆之间得这种紧密关系就是不可改变得、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胆汁就是由胆囊制造得,其实不然、胆

囊不过就是储存胆汁得“仓库",“制造商"就是肝脏。胆管系统就是肝脏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及其她代谢产物得特殊管道结构系统,分为肝内胆管系统与肝外胆管系统两部分。 肝内胆管系统就是起源于肝细胞得毛细胆管、至肝门出肝得左右肝胆管之间得胆管系统,由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与左右肝胆管组成。 ?肝外胆管就是指左右肝胆管开口以下得肝外部分得胆管,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胆汁就就是从毛细胆管、细胆管、小叶间胆管流向左右肝胆管,然后流入肝总管、胆总管,再排到十二指肠。所以,正常情况下,粪便就是黄色得。肝脏发炎时,破坏了肝小叶正常结构,新生得肝细胞排列不整齐,阻塞小胆管,使胆红素不能通过正常渠道运行,而大量反流入血。血液中增高得胆红素把眼巩膜与全身皮肤染成黄色,尿色深如浓茶,医学上称为“黄疸”。 胆囊位于肝脏下缘得胆囊隐窝内,呈梨形,可分为前端钝圆得胆囊底、中间得胆囊体与后端狭细得胆囊颈,胆囊颈以直角转向下延续为胆囊管、 ?胆囊就是袋状空腔脏器,大小不固定,随着囊壁得收缩与舒张而改变,正常大小范围为:长径:60-90mm,横径:20-35mm。 ? ?胆囊得生理功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