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考试答案 重点剖析

中国建筑史考试答案 重点剖析
中国建筑史考试答案 重点剖析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

(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

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5、佛教建筑的类型、选址

佛教建筑分三类:佛塔、石窟、佛寺。

选址强调风水,以“藏风得水,聚气迎神”为佳。

6、陵寝建筑的地宫及神道石刻等

1地宫

帝王陵寝的地下建筑部分又称为玄宫,幽宫。

先秦至秦汉时期,以“黄肠题凑”的形式区别于一般的墓葬。其造型特征为:先掘一个方形的深坑作为墓穴,从墓穴向地面掘斜形墓道通往地面。墓穴深8-18M,穴中用木材垒成木木享。因为穴内垒筑的木材皆呈向心状,形似“题凑”,加之所用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呈淡黄色,形似“黄肠”,故将此类木享室称之为“黄肠题凑”。其木享室构造是用破割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卯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上有大盖,下有底盘。套箱内分数格,正中置棺木,两旁和上下围绕几个方格,称为“厢”,呈东厢、西厢、头厢、脚厢等。象征庭院式布局。

东汉以后,由于木木享易被腐蚀和焚毁,人们开始以砖石代替木材建筑地下墓室。墓室中有前后室或东西偏房等,象征墓主生

前所居。

明清时期,帝王陵寝的地宫建筑更加豪华与宏大。多按“前朝后寝”布局,顶部铺琉璃瓦,地面铺“金砖”,以砖石砌成前殿、中殿、后殿,殿与殿之间皆有门分隔。地宫内有大量的壁画与陪葬品,犹如一座地下宫殿。

2神道石刻

为了衬托陵寝的威严,创造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同时也是为了显示陵寝的等级和镇恶辟邪,趋吉避凶,从西汉至明清,皆在陵寝的前部开神道,并在神道两旁立石刻雕像,称神道石刻。

主要类型: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装饰性石刻:石象生;叙事性石刻:墓碑。

阙:汉代最盛,汉代陵墓建筑中重要的场景设计,墓前神道的标志—墓阙。造型仿木制阙楼雕凿而成,在墓座、斗栱、屋檐等细部雕出构造的细节。阙身上一般刻墓主的生平及造阙的时间,人物、造价等,同时饰以各种吉祥图案。墓前保存最完好的,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四川雅安的高颐阙(建于汉建安十四年。东西二阙相距13.6米,东阙身题“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上计史举孝廉诸部从事高君字贯光”西阙为母子阙。阙身背面题“汉故益州太守阳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贯光”母阙与子阙一大一小,一高一矮,构成富于变化的形体。)

华表:墓前神道的重要标志。墓前华表分柱基、柱身、华盖三部分。明清以前一般柱身上半部有刻文方石,柱身多为圆形,上刻瓜棱直纹。明清以云板石代替方石,柱身刻蟠龙,祥云纹饰,呈现出圆润、华丽的特色。

陵前牌坊:盛行于明清时期,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关外三陵都有。

石象生:竖立在神道两旁的石人和石马。以石雕表现人世间的人与动物。陈列石人主要作为侍宠和警卫,又称“翁仲”。陈列石兽主要为了象征吉祥和驱除鬼怪。石兽主要有狮、獬豸、骆驼、象、麒麟、辟邪、马等,都是吉祥之兽,能镇凶除恶、明辨是非。

墓葬:指陈列于神道尽头、陵墓前的石碑、主要用于记叙墓主生前的生平业绩。其造型分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碑座多为石龟,因龟为龙之子,又善负重,故以龟驮碑。碑身多刻碑文记叙墓主的业绩,碑首造型不一,多为蟠龙浮雕。

7、传统宫殿屋顶等级与垂脊兽。

庑殿顶:俗称“四面坡”顶。其造型特点是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

坡,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一般用于宫殿、

庙宇等特别重要的建筑,属于最高级别。

歇山顶:前后两个坡面,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做成,又

称“九脊殿“。勇于宫殿、庙宇中稍次要的一些建筑,

为第二低级的屋顶。

悬山顶:前后两坡,左右屋檐伸出山墙之外,悬架在山墙上,有

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组成。一般的官吏府宅皆用此顶,

较为广泛的用于民居建筑,是第三等级的屋顶。

硬山顶:前后两面坡,左右屋檐与两端的山墙墙头齐平,山面裸

露而无变化,朴素而刚硬,属于级别较低的屋顶。

攒尖顶: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面覆以宝顶。常用于

楼、亭、阁等点缀性建筑。

卷棚顶:屋顶前后相接处不用屋脊而做成弧线形曲面,屋顶构架

多以两根脊瓜柱承托两幅脊檩,脊檩上使用向上突起的

弯椽,形似卷棚。

盝顶:四边有檐,丁部做成平顶,金元时期的建筑常用。

兽吻: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物,汉代时称鸱尾。鸱,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鱼,能够喷水降雨,驱火辟邪。

垂脊兽:第一个为仙人骑鸡,后面跟有小兽。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如若数目达不到9个时,则依先后

顺序。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

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8、佛塔的基本类型和造型、佛教四大名山、四大石窟

按照塔身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中国佛塔分为七种类型。

(1)楼阁式塔:窣堵坡和中国传统高层楼阁建筑的结合。造型特点是塔身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似阁楼分成若干层,每层皆开出门窗屋檐,内部中空,在中柱与边壁之间设立楼梯,可以登高凭眺。

(2)密檐式塔:塔的底层最高,以上各层骤然减低,塔檐紧密相接。内部多为实心建筑,不能登临。

(3)亭阁式塔:窣堵坡与中国传统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产物。特点是塔身为单层的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亭子,下建台基,顶部冠以塔刹。

(4)喇嘛塔:主要流行语元代。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整个塔身皆呈白色,文静素雅,故称“白塔”。

(5)金刚宝座塔: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塔身雕刻有狮子、象、马、孔雀、迦楼罗等5种动物,象征金刚界五佛的宝座,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塔基有所提高,基座上的小塔相对缩小,同时又增加了中国传统的琉璃亭。

(6)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为:塔身下半部分为亭式或楼阁式,塔檐上雕满了小佛像和狮象,形似盛开的花束。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7)过街塔:过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使车马行人通过。凡是从塔下经过的人.就算是向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有“金五台、银九华、铜普陀、铁峨眉”之称。四大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9、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殿: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大殿

10、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

承德“外八庙”:溥仁寺,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寺,普乐寺,普陀宗乘寺,殊像寺,须弥福寿寺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紫霄宫,太和宫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11、中国传统建筑木结构基本形式及其示意图(见题2)

12、紫禁城平面布局、四合院、文庙

紫禁城平面布局严格按照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布局礼制,整个组群建筑向平面铺开,呈矩形,以中轴线为中心,讲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次排列在中轴线前方,左边武英殿,右边文华殿,文溯阁形成对称呼应之势。

后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核心,左右东西六宫对称呼应,最后以御花园收尾。

四合院是指围合而成庭院的住宅形式。布局特征是以轴线为主体,建筑序列从平面铺开,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围合成封闭的院落。这种住宅大约以秦岭和淮河流域为界,在建筑结构和艺术处理方面呈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文庙即孔庙,唐朝玄宗时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清之后简称为“文庙”。山东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13、明清官式建筑彩绘。

彩绘又称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既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有代表一定的等级。

和玺彩绘:最高等级的彩绘,为皇帝专用。其构图特点是,用两个{}括起来,中间饰以龙凤,用沥粉贴金,产生一种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旋子彩绘:两边用《》括起来,中间用青绿色叠晕,周围以旋子花装饰。旋子彩绘为第二等级的彩绘,画面布局灵活,造型简单明确。

苏式彩绘:构图特点是用《》括起,内绘有花草、人物、山水等团,色调明快,有自然山水之趣,一些园林、或亭、台、楼、阁等点缀建筑常用。

14、建筑著述,匠师:《考工记》、《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管子》、《园冶》、

《鲁班经》、“样式雷”

《周礼。考工记》(周代):

现今已知最早的建筑书籍。

内容:对大到城市,宫殿,居室,陵墓,小到门,窗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对都城,田地,水利,等工程的规划做了列举;

对各种建筑的建筑规则,建造尺度做了细致的讲解;

还指出了匠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意义:书中所规定的建筑尺度均由实际出发,这些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的方法为以后建筑模数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营造法式》(宋代,李诫):

我国现存时代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书籍,对建筑设计,施工和各部分的具体做法及用料计算做了细致的说明。

内容(优点):制定了模数制;

制定了各工种等级和工值计算方法;

总结了工匠们代代相传的经验,使之以书面形式被保存;

刊载了大量图例,包括单个和组合构件形象、建筑局部与整体形象,建筑装饰纹样等;

目的:便于计算和考量现场工程质量。

意义:建立了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为基本单位的“材分制”。不仅统一了建筑标准,也使得建筑在施工之前就能够计算出所用工料,加快了施工进度。它是我国建筑制度方面的总结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清代):

清政府为加强对工程的管理所颁布的。

意义:规范了营造活动的管理,使之得以控制工程预算;

对明清以来的各种工程建筑标准做了总结;

列举了一些性出现的建筑样式;

介绍了清初新创制的苏式彩画。

确立了以“斗口”作为建筑模数单位,是对宋代确立的材分制建筑模数制的改进。

《管子》(春秋,管仲):

其中介绍了建筑选址和筑成过程。

《园冶》(明代,计成):

我国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园林建造的书籍,由明代造园专家计成编撰。

内容:论述园林中所涉及的各种建筑形式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原则,如

不同园林的选址,

园林的总平面布局和建筑搭配原则以及建筑与景物的协调关系,

叠砌的方法与技巧,

借景的作用和手法,

园林中墙壁,地面,门窗的做法。

意义:全面的论述不同种类园林的营造方法,原理和技巧,总结了前任和当时的造园经验,反映了我国园林建造的突出成就,是研究我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参考。

《鲁班经》:

午荣成书于明代

一本论述民间建筑(以南方为主)的书籍。

内容:对建筑的施工方法和工序,各种构件的形式和做法进行了概括介绍;

涉及一些民间家具和农具的样式和制作方法;

对民间匠师的业务范围和具体职责做了介绍;

杰出贡献:对丈量和制作门窗等构件的尺度做了规定,及鲁班真尺,使门窗的尺寸相对固定下来,形成了一种规格制度。

“样式雷”

清代最有名的建筑世家。

成就:故宫,圆明园,颐和园,清东陵,清西陵,避暑山庄等。

特点:设计建筑时都事先按比例制造实物模型。

15、屋顶形制: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屋面瓦(见题7)

瓦,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粘土瓦的生产工艺与粘土砖相似,但对粘土的质量要求较高,如含杂质少,塑性高,泥料均化程度高等。中国目前生产的粘土瓦有小青瓦、脊瓦和平瓦。瓦,原本色泽灰黑无光,然而,紫禁城的琉璃瓦表面光润如镜,这种瓦叫琉璃瓦,作为中国帝王之家的专属用品,也成为中国建筑的象征。最早的琉璃瓦实物见于唐昭陵。

16、窣堵坡:古代佛教特有的建筑类型之一,主要用于供奉和安置佛祖及圣僧的遗骨(舍利)、经文和法物,由塔座、覆钵、宝

匣和相轮四部分组成,外形是一座圆冢的样子。印度的窣堵坡传入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的结合演化中,塔刹成为

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

金刚宝座塔: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塔身雕刻有狮子、象、马、孔雀、迦楼罗等5种动物,象征金刚界五

佛的宝座,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塔基有所提高,

基座上的小塔相对缩小,同时又增加了中国传统的琉璃亭。

白塔:主要流行语元代。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整个塔身皆呈白色,文静素雅,故称“白塔”。

塔刹: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刹”来源于梵文,意思为“土田”

和“国”,佛教的引申义为“佛国”。塔刹作为塔显著的标志,一般用金属或砖石制成,一般塔刹本身也如一座小覆钵

塔,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构成。各种式样的塔都有塔刹,所谓是“无塔不刹”。印度的窣堵坡传入后,与中国

传统建筑相的结合演化中,塔刹成为塔顶攒尖收尾的重要部分。

地宫:地宫是为埋藏“舍利”(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的遗存物)在塔基下建的地窖。早期的塔舍利放在塔刹,南北朝渐兴在塔

下埋藏舍利。最初只是将放有舍利的宝函直接埋于地下,以后逐步发展为建地宫埋藏宝函。另外,地宫又是中国古代

大型陵墓地下建筑的总称。

17、天花与藻井,建筑小品

天花:我国古建筑一种顶棚装饰手法。分为井口天花、软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用木条做成纵横相交的若干方块,按方块覆盖板,构成井字形的平面,然后在方块内描绘图案。

软天花:用木格篦子做骨架,其上糊麻布或纸,在纸上画出井字形的方格,然后再描上各种图案。

海墁天花:在较小的房间顶部,只用一块框架或者墁板,在板或纸上做一些水草、花卉之类的图案。

藻井: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成圆形、正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徵。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

建筑小品:中国传统建筑在布局中往往加入一些衬托性的建筑设计,用以烘托主体建筑的气势,标志建筑物的性质和等级。最常见的建筑小品有阙、华表、牌坊、基台。

阙:又称“观”,古代在宫门前建观,用以等高远望和标表宫门。春秋时代已建于宫殿正门前,到汉代除宫殿和陵寝外,祠庙和中大型坟墓前也使用。造型仿木结构楼阁,从汉至清,阙的形体经历了数次演变,从独立的双阙,到母子阙,从阙与墙门的分立,到阙与墙连接。最后演变成明清时期两侧凸出用廊连接的午门。

须弥座:以“须弥山”为座,指佛的崇高伟大。须弥座被应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其造型特征为:壁面凹凸曲折,多数由汉白玉或琉璃瓦等垒砌而成。壁面有华丽的装饰带,台基上带有汉白玉石栏杆,显得华贵庄严。这

种基座的级别最高,一般用于宫殿与庙宇建筑中的重要大殿,普通为一层,最重要的建筑为三层。

嘉量: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具,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天下公平,国家统一和强盛。乾隆初年,清廷得到东汉时期的圆形新莽嘉量,又考核了唐太宗时所造方形嘉量的图式,从而仿造了方形和圆形嘉量。太和殿前

为方形嘉量,放在太和殿前象征国家的统一和集权。

华表:原指立在交通要道旁的木柱,有路标的性质,同时也做诽谤木,用来张贴布告或者百姓进言,后来演变成为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衬托性建筑。其造型由柱基,柱身和柱顶三部分组成,风格由方正向圆润,简朴到华丽发展,起着使建筑群均衡、对称,增添气势的作用。

辟邪:辟邪是有翼的狮虎。石象生中最重要的一种,都够镇凶除恶、明辨是非。

18、作图题:

(1)斗栱:(5)孔庙

(2)四合院:

(3)故宫:

(4)天坛:

19、传统佛教寺院和传统道教宫观的布局特征。

中国佛教寺院的平面布局最初完全承袭印度佛寺,佛寺布局以塔为中心。

北魏中晚期,由于许多世家贵族舍宅为寺,许多王侯的宫室、宅第改建为寺,往往以前为佛堂,后堂为讲堂,于是中国传统居室建筑布局逐渐融入佛寺建筑中。佛寺建筑演变成向平面展开,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前后呼应,左右对称,形成封闭院落式组合。

隋唐时期的佛寺布局在继承前代院落式组合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以佛殿为主的布局特点。塔一般建在寺旁或寺后,另成塔院。在中轴线上,从山门开始,沿轴线排放数重大殿,中间连以横廊,构成寺的主体。

宋代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寺院建筑布局趋于程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全寺建筑沿中轴线纵深铺开,形成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联,楼阁殿亭主次分明的空间组合,这种“伽蓝七堂”制的布局形式,同我国的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一直延续到明清。

道教宫观的平面布局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根据八卦乾南坤北、天南地北之方位,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讲究对称,两侧日东月西。宫观包括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几部分,与佛教的“伽蓝七堂”布局相似,前为山门、火表,此为俗界。华表幡

杆之后则为仙界,前用照壁藏风聚气以辟邪,后面在中轴线上排列各大殿堂,供奉道教的至尊“三清四御”。正殿的左右两侧为配殿。在道观内的幽深僻静处,还常常移花植树,垒石成山,作为道观内的园林。

20、中国传统建筑采用的主要象征手法

中国传统建筑采用的主要象征手法主要有:数的象征、色彩的象征、物品的象征

(1)数的象征:用数字表达吉祥、尊重、圆满、完善等意思。根据阴阳学说,奇数为阳,故1、3、5、7、9及其倍数常常被用来表达圆满、重视、重要等意思。(岁寒三友,三皇五帝,三思而行,三顾茅庐,五彩缤纷,七巧板)尤其是9,在《易经》中被列为首卦,象征尊贵、崇高、吉祥等。在宫殿建筑中,无论是殿宇的开间还是进深,还是屋檐上的垂脊兽,以及斗拱层数等常用9:5之比,以表示九五之尊。(祈年殿由28根大柱和36根枋桶支承3层圆形攒尖层顶。这28根大柱的排列为里层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十二个时辰。同时中、外层的金柱与檐柱合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2)色彩的象征:常用色彩象征人的观念和情绪。黄色象征高贵、华丽,是中国皇家的御用色。绿色象征青春、生命,故陵区多植松柏,喻意灵魂不朽、万古长青。灰色象征和平、质朴,故江南民居多为白墙灰瓦,象征安逸、质朴的生活。

(3)物品的象征:①在屋顶、屋脊等处饰以各种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如意,镇凶避邪,如龙、凤、狮子、天马、兽吻、螭首、宝瓶、华盖、火焰、法轮等。

②在建筑周围饰以各式陈设,烘托气氛。如鼎象征权利,嘉量象征公平正直,日晷象征时间等。

③陵墓建筑中长长地神道石刻,象征灵魂升往天国之路,那凌空飞虚的石阙象征天国之门。

④园林中的水池和湖面常常泊一石舫,又称不系舟,象征传统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失意后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和对山林野趣生活的向往,即所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1、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原则和特征

(1)象天设都:模仿天象安排宫此导致了象天设都心理的产生。明清时期的故宫,又名紫禁城,取紫薇正中之意,寓意故宫为地上天子所居,既是北京皇城的中心,有是华夏大地的中心。

(2)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宫殿建筑的布局依然遵循中轴线为主,前后呼应,左右对称的原则,讲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左祖,是在宫殿的左面置祖庙,用以祭祀列祖列宗。右社,指位于宫殿右面的社稷坛,用以祭祀土谷之神,除了主体建筑外,在中轴线的两侧还有很多附属性建筑,各建筑之间用回廊或者夹道联系,形成宫中有院、院中有殿,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群建筑体系。

22、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等级秩序

提示:建筑屋顶形式、内装修方法(彩绘、天花、藻井等)、建筑的布局规模、建筑结构构件(斗栱、基座等)23、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千姿百态的主要原因

提示:(1)地理位置、地势、气候;(2)风土人情,文化脉络。

24、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历程与原因。

古印度大利用扬佛法,并向周围国家派僧徒宣传佛教。西汉初期,我国西域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开始信佛,汉武帝遣张骞通西域后,开始了西域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为佛教进入内地提供了条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建筑也开始在中国兴起和发展,其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期:

(1)东汉——三国时期:佛教建筑萌芽期。这时的佛教建筑至少塔和寺两种类型,而且基本沿袭印度佛教建筑的布局特点,以佛塔为建筑群的主体。

(2)魏晋南北朝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佛教扩张运动。闻名于世的四大石窟(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时的佛教建筑也开始中国化。

寺院:脱离印度式的以塔为寺的传统,而是塔、殿并重,平面呈方形,四面开门,中轴线上依次建塔、殿。

佛塔:塔的功能形式和结构也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出现了可以登高远望的阁楼式木塔,原来的窣堵坡演变成安置在塔顶的塔刹。

石窟:石窟寺出现了穹窟式、中心塔柱式、佛殿式等样式,采取了大量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技术,如天花、藻井等。

(3)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建筑的昌盛期。原来寺庙建筑中心的塔始终不能适合中国传统的平面布局而被请出寺内,建于寺的近旁或另建塔院。寺庙的布局开始完全遵循中国居室建筑的布局特点,出现了所谓的“伽蓝七堂”制。佛教石窟不再有中心塔柱,改为单座的大厅堂,后壁容纳佛像,这与一般的寺院大殿的布局几乎一致。

(4)宋元明清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渐衰期,也是佛教建筑世俗化时期。实用性佛塔的出现说明佛教建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元代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出现了金刚宝座塔、白塔和喇嘛寺院等建筑。

25、举例论述传统建筑遗产的价值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提示:价值:(1)历史文化的载体;(2)历史和古建筑研究价值;(3)旅游资源;

启示:文脉的传承与延伸

26、举例论述传统民居建筑的适应性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提示:功能、生态、和谐共处、风水

27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一.暖和的土木与因阴冷的石头

从建筑材料上看,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建筑材料方面的选择皆以土木为主。以农为主的经济生活催醒了中国人队土地何志武的审美感情,促使中国传统建筑一开始就朝土木结构的方向发展。

黄河流域取之不尽的木材资源,长江流域丰富的森林植被资源,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自身的结构技术发展,都使木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特征。

夯土技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技术,既保障了木构建筑的稳定,同时具有防止地面潮湿,避免木桩基部受到雨水浸泡腐蚀的功能。由于它能满足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少雨对建筑功能的要求,因此大大削弱了人们更新建筑材料的欲望。

作为西方古建筑代表的古希腊,古罗马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由于降水丰富,空气潮湿,木材易受腐蚀,又有着丰富的石材,于是人们开始用石材建造房屋。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传统的基础上发明了石拱券和混凝土技术,将石构建筑推向了新高峰。

不同的视觉审美:

中国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

西方强调“体积美”,认为美的建筑是由明确的几何形体和几何比例关系确定的。

不同的材料质感:

木质熟软细腻,给人以温暖亲切的审美感受,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和人情味的心理。

石质阴冷坚硬,给人以冷峻生硬的感觉,符合西方人理性,客观和人际关系冷漠的心理。

二.平面铺开的组群与挺拔高耸的个体

在建筑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西方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平面纵深发展的群体组合形式,一方面是受土木结构承重力的局限,一方面也是受儒家“人世”思想的影响。

西方古典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这与古代西方社会的宗教情结中呼唤天国的幸福息息相关。同时,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张扬,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的观念。

三.皇权的威严与神权的崇高

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伟中心,西方古代呢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和爱戴为中心。

四.程式化的缓慢进程与快速多变的特色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进程平稳而缓慢,缺乏剧烈的变化。由于中国长期处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大一统”的行政管理使得建筑缺乏变革的活力,因而因循守旧,拘于程式和规范。

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进程表现为快速多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民族特色。由于西方古代社会常常处于分裂割据,各国对峙并立的状态,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了自由空间,各地区,各时代的建筑均表现出鲜明地个性,绝少雷同。

五.和谐之美与对抗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一“和谐”之美味基调。内向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西方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精密的几何比例,充满张力的穹窿和尖拱,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都显示了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皈依的审美情绪。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答案

1.梁思成与刘敦桢分别提出的中国建筑的四个特征,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梁思成: 以_木料_ __为主要构材; _构架_ __制之结构原则; 以_斗拱_ __为结构关键; 外部轮廓形式_特异_ __。 刘敦桢: _承重_ __与_围护_ __结构分工明确; 对于各种_气候_ __条件的充分适应性; 具有一定的减少__地震__危害的可能作用; _材料_ __供应比较方便。 2.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艺术七个方面的特征是什么? 翼展的_屋顶_ __造型; 崇厚高大的建筑_台基_ __; __ __正立面__多为玲珑透剔的木刻造型; 建筑群有多重__院落__组成; 建筑_色彩_ __的施用:保护木材,创造室内华丽气氛,创造华美外观,等级分划 建筑平面分为两种:一,整齐_对称_ __式;二,自由多变式; 在__ 石结构__ __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 中国建筑屋顶正脊的鸱尾,是在以上的哪一个时期出现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下列建筑类型中,哪一种是中国人排在第一位的? 皇家祭祀建筑 谁提出了中国城市“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 晁错 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西汉 1.《尚书》中提出的与中国建筑有关的三项原则是什么? A正德B利用C厚生 2.三项建筑原则的核心是什么? 和 3.孔子关于宫室建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卑宫室 4.这一思想与上述《尚书》中大禹的建筑三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关系最为密切?A 5.在孔子的心目中,与宫室建筑有关的土木工程与农业有关的水利工程哪一个更重要? 水利工程 最早提出宫室建筑应该“适形”的是哪一部著作? 《吕氏春秋》 穴居巢居

西周时期,城市的大小是按照_等级_来确定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按照___入口___来确定。 1.公元前15世纪在中国属于__商___时期。 2.偃师二里头遗址主要属于__夏___时期。 3.殷墟遗址属于__商___时期。 西汉,长安 图中的宫殿位于12345 商业区位于6 祭祀场所位于7 最著名的秦代宫殿是_ 阿房_ 宫,人们对于它是否曾经建成仍 有争议 1.该明器反映的是__汉__时期的建筑。 2.这是一座_仓楼___。 1. 这张地图显示的是曹魏的都城_邺城__ ___。 2. 请指出图上哪些部分分别是什么功能。 宫城为_2__ 宫苑为_1__ 衙署为_3__ 军营为_4__ 1. 这张地图显示的是北魏的都城__洛阳_ ___。 2. 请指出图上哪些部分分别是什么功能。 宫城为_1__ 市为_2__ 衙署与庙社为__3 1.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从具体的佛像崇拜到抽象的绕塔、冥想、诵经- 正确 2.南北朝帝王灭法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寺庙占据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空间 1.北魏时期的第一大塔是洛阳的___永宁寺___ ___塔。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中国建筑史选择题 (一组)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 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B) 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A)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瓦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4 2.著名的小雁塔、应县木塔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塔:密檐塔 P40 楼阁式塔P176 3.倒座和抄手游廊常见于北京四合院 P99 4.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指 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5.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是(北宋)定州料敌塔。 我国现存最古的古代木构架建筑物是(唐)南禅寺大殿。 6.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建房屋的建筑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P17 7.号称“中国第一四合院”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早周凤雏村遗址。P23 8.我国自办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1923年,最早的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 P390 9.列出下列建筑作品的设计人或设计公司 金茂大厦SOM 中国国家大剧院保罗.安德鲁 赵州桥李春 鸟巢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CCTV央视新楼库哈斯 上海鲁迅纪念馆陈植P462 香山饭店贝聿铭 广州中山纪念堂吕彦直 人民大会堂赵冬日和沈其张镈P465 上海汇丰银行新楼公和洋行P361 上海沙逊大厦公和洋行P361 北京仁立地毯公司梁思成与林微因P406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KPF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 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P485 10.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用砖历史可以追索到西周 P25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 园林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营构P207 12.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建筑类型是干澜式建筑和木骨泥墙房屋 P17 13.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它早期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作用--承托屋檐,它至迟在汉代已经出现。P31 14.我国著名的安济桥是隋朝的建筑,它的设计人是李春。P38 15.“垂花门”常见于北京四合院民居。P99 16.我国古代著名的楼阁式塔代表有应县木塔、大雁塔,密檐式塔代表有西安小雁塔、嵩岳寺塔。17.号称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1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计成 P204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宋代李诫 19.我国传统的清式彩画作主要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 P315 21.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山、水、植物、建筑 22.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是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它是属于楼阁式塔。 P176

中国建筑史重点

中外建筑史重点 中建史部分 1.名词解释集锦: 宇文恺&诫 宇文恺:隋代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例之一。 诫:宋代人。长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出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 影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 时间:夏朝; 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州桥 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 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 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 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 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一颗印 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中国建筑史作业部分答案 一、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二、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 其建筑构成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耳房、倒座(会客,书房)、后罩房(小姐居),大门、垂花门、抄手廊、影壁、院墙等。其组合形式可分为“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和超过三进的多进院。它们构成一路纵列,大宅可以旁带跨院,或是形成二路、三路、四路并列的大宅院。 其构成模式为“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基本型,其核心庭院均采取“一正两厢“再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院格局。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的总宽。 坎宅巽(音xun)门(坐北朝南的房子叫做“坎宅”,而“巽”指东南方,所以东南方的门叫做“巽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以下论述题位答案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论述 一、试述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中国建筑史试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12.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填空-每空2分(23 X 2=4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 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图),这 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_________ ,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 __________ ”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 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属于______ 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_______ 塔(塔名)。 5.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___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___ 。 6.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____ 。 五姑各長 [lOJOj[imio㈣步 r f (如 下的原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铺作 8.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 ____________ ”。 9.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 _____ 。 10.《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 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____ 。 11.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 有记载的_______ 。 12.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__________ ■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___ ,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 层之间有_____ ,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__ 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棋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一_造,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资料

内容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原始社会氏族时期房屋遗址类型?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的特点是什么?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平面特征是什么?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b平面略成方形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记述周代的都城型制的?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4、xx的布局特点?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5、汉xx规划布局的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6、xxxx的建筑特色?

塔平面为12边形,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之拱门及小龛,龛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转角立莲瓣倚柱。虽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卷,但装饰仍多保存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 7、xxxx的规划特点?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柏,精神表意 9、xx的成就?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拱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0、xx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大殿建在低矮的转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xx。 11、正定xx的布局及建筑特色? a布局: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b建筑: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较梢间为狭。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作出单下昂,后尾出四抄托明栿。 12、《营造法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成就?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 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 ........... 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 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 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 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 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 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 兴寺) 12. 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 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5.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使屋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 、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C ) A、宇文恺 B、李诫 C、蒯祥 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 A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 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B )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B )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 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C ) A、兆域图 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 D、清明上河图

中国建筑史考研-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前言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 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 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 埏(Sha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只要你接受这样的概念,古典主义建筑就必然被否定。”(《赖特》40页)赖特1941年提出:“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房间本身应显露出来,否则建筑物就缺乏现代感”(《赖特》40页)赖特说“原先我曾自诩自己有先见之明,认为自己满脑子装有人类需要的伟大预见”。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由此可见,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观有着根本地不同。 研究或说明这些空间的形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就是《中国建筑历史》。 二、建筑的发展及其发展的原动力: 建筑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空间,因此,建筑与人类的这两种生活相关联;两种生活中,精神生活依附于物质生活,生产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所以,生产是建筑发展的原动力,而生产中的生产力是建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一般公式: 生产力=劳动力(体力和脑力)+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 有什麽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麽样的建筑;这种相适应的特点,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这就是本课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三、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期:与通史的分期相同: ⒈古代史:公元前270 万年─公元1840 年。 ⑴. 原始社会 ⑵. 奴隶社会 ⑶. 封建社会 ⒉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⒊现代史:1949年─至今 附:中国古代通史时序: 原始社会:古猿从思维与制作工具开始,成为人类 旧石器时代: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万年; 早期:公元前500万年─公元前10万年; 1999年在云南元谋竹棚地区发现500 万年前的古猿人头骨化石;史称:猿人(直立人),打制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