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着计算6010

塔吊附着计算6010
塔吊附着计算6010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 参数信息

二. 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1. 风荷载计算

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

=0.8×1.59×1.95×1.39×0.2=0.69kN/m2

=1.2×0.69×0.35×1.6=0.46kN/m

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 Wo=0.40kN/m2)

=0.8×1.64×1.95×1.39×0.40=1.42kN/m2

=1.2×1.42×0.35×1.60=0.96kN/m

2. 塔机的倾覆力矩

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712+1718=3430.00kN.m

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712.00kN.m

3. 力 Nw 计算

工作状态下: N w=210.613kN

非工作状态下: N w=121.830kN

三. 附着杆内力计算

塔吊四附着杆件的计算属于一次超静定问题,采用结构力学计算个杆件内力: 计算简图:

方法的基本方程:

计算过程如下:

其中:∑1p为静定结构的位移;

T i0为F=1时各杆件的轴向力;

T i为在外力M和P作用下时各杆件的轴向力;

l i为各杆件的长度。

考虑到各杆件的材料截面相同,在计算中将弹性模量与截面面积的积EA约去,可以得到:

各杆件的轴向力为:

考虑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两个工况,以上的计算过程将θ从0-360度循环,解得每杆件的最大轴压力,最大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77.57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27.15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27.15kN;

杆4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77.57kN;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77.57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27.15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27.15kN;

杆4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77.57kN。

四. 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N/A n≤f

其中N──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N=227.15kN;

σ──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A 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 A n=2228.00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 σ=227.15×1000/2228.00=101.95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N/φA n≤f

其中σ──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取N=177.57kN;杆2:取N=227.15kN;杆3:取N=227.15kN;杆4:取N=177.57kN;

A n──为杆件的的截面面积, A n=2228.00mm2;

φ──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杆1:取φ=0.661,杆2:取φ=0.751,杆3:取φ=0.751 ,杆4:取φ =0.661;

λ──杆件长细比,杆1:取λ=84.063,杆2:取λ=70.703,杆3:取λ=70.703,杆4:取λ=84.063。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135.76N/mm2。

最大压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压应力215N/mm2,满足要求!

五. 焊缝强度计算

附着杆如果采用焊接方式加长,对接焊缝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N为附着杆单根主肢最大拉力或压力,N=227.151/4=56.788kN;

l w为附着杆的周长,取297.13mm;

t为焊缝厚度,t=4.00mm;

f t或f c为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取 185 N/mm2;

经过焊缝强度σ= 56787.76/(297.13×4.00) = 47.78N/mm2。

对接焊缝的抗拉或抗压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塔吊计算满足要求!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吊附着计算书 1、附着装置布置方案 根据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附着距离一般为3~5 m,附着点跨距为7~8 m[1,2],塔机附着装置由附着框架和附着杆组成,附着框架多用钢板组焊成箱型结构,附着杆常采用角钢或无缝钢管组焊成格构式桁架结构,受力不大的附着杆也可用型钢或钢管制成。 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楼面顶板标高,按照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需设4道附着装置,以满足工程建设最大高度100 m 的要求。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如图2 所示。 图1塔吊简图与计算简图 塔吊基本参数

图2塔吊附着简图

三、第一道附着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第一道附着的装置的负荷以第四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计算,第一道附着高度计划在第8层楼层标高为23.45米。 (一)、支座力计算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Q = 0.41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668.00kN;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 w = 105.3733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44.0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8.4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0.0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75.21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64.95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11.6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05.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1.2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11.69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验算公式: σ= N / A 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275.21 kN; A n---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8a号槽钢;

塔吊附墙计算方案及附墙拉杆图纸

XX区安置小区工程2#塔吊 QTZ0 (TCT55 1 2) 塔 吊 附 着 编制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概况: 0 1、工程项目情况: 0 2、参建单位概况: 0 3、塔吊情况: 0 二、编制依据: (1) 三、塔吊附墙杆结构图 (2) 1、拉杆1结构图: (2) 2、拉杆2结构图: (3) 3、拉杆3结构图: (4) 四、附墙杆内力计算 (5) 1、支座力计算 (5) 2、附墙杆内力力计算 (5) 五、附墙杆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7) 1、附墙杆1验算 (7) 2、附墙杆2验算 (8) 3、附墙杆3验算 (9) 4、附墙杆对接焊缝强度验算 (10) 5、附墙杆连接耳板焊缝强度验算 (11) 六、塔吊附墙杆连接强度计算 (11) 七、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13)

、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情况: XX安置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378890.1川(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05876川,地下建筑面积为73014卅);地下1层,地上共有23个单体,16F-23F;建筑高度为52.8m-77.6m。本工程11#、13#为民用二类建筑,其它为民用二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质量标准为合格,且不少于3幢创泉州市优质工程。 本工程共使用10台塔吊,选用安装的塔吊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厂的QTZ80H(8部)和QTZ601?(2部)塔吊塔式起重机。 2#塔吊QTZ8塔身中心到建筑物距离约5.22米。 2、参建单位概况: 工地名称:XX安置小区工程 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查单位:XX市水电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XX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XX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集团总公司 工地地址:XX交汇处 3、塔吊情况: 2#塔吊采用广西建工集团建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QTZ80(TCT5512型塔吊。该塔吊标准节中心与建筑物附着点的距离为5220,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现初步确定附墙的附着方案,该方案采用3根拉杆对塔吊进行附着,附着杆与建筑物梁面上的连接钢板(厚20)用双面贴角焊缝焊接,焊缝高度h f=12,焊缝长度350,联接钢板通过8根①22钢筋固定在建筑物

7030塔吊附着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环计算。 一. 参数信息 二. 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1. 风荷载计算 1) 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 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Wo=0.2kN/m2) W k=0.8×1.59×1.95×1.39×0.2=0.69kN/m2

q sk=1.2×0.69×0.35×2=0.58kN/m 2) 非工作状态下塔机塔身截面对角线方向所受风荷载标准值塔机所受风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本地区Wo=0.30kN/m2) W k=0.8×1.62×1.95×1.39×0.30=1.05kN/m2 q sk=1.2×1.05×0.35×2.00=0.89kN/m 2. 塔机的倾覆力矩 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200+2950=1750.00kN.m 非工作状态下,标准组合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1200.00kN.m 3. 力Nw计算 工作状态下: N w=155.092kN 非工作状态下: N w=47.797kN 三. 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四.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工作状态下,Nw=155.09kN, 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83.03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380.84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11.90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483.03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80.84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11.9 kN 五.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Nw=47.80kN, 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45,135,225,315, 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2.44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4.44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9.9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42.44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4.44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49.94 kN 六. 附着杆强度验算

塔吊扶墙计算

塔吊附着计算书

目录 1、工程概况 2、材料要求 3、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4、附着装置 5、附着装置的安装高度 6、安全要求 7、附件:塔吊附着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点 “东江花园(四期)7#楼东玉阁”工程位于东莞市凤岗镇,需计算塔吊为2#塔,塔身距主楼结构距离3m,扶墙臂按照60°角布设,扶墙臂长3.8m、3.7m、4.5m(位置见下图)。 2#塔机目前使用高度48米后,应加附着装置,附墙离地面22米,共计1次附着。

二、材料要求: 1、附着设施材料要求 (1)2#塔吊附着使用20b方钢。方钢为Q345b。 (2)锚板为后钻孔螺栓固定、锚板应用级别为Q345b钢板制作,厚度20mm。螺栓为8.8级钢27MM。(见附图) 工作工况 非工作工况 F1(KN)F2(KN)F3(KN) +135.0 +148.0 +73.0 +103.0 +135.0 +148.0 F3 F2 F1

其中n为螺栓数量;d为螺栓直径;l为螺栓长度;f为螺栓紧固强度;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3)、预埋板计算 N拉=647 KN V剪=P2/4=17.8 KN a r=0.85 锚筋层数影响系数 f y=300 锚筋许用强度 f c=14.3 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a v=(4.0-0.08d)(f c/f y)1/2=0.44 式中d为锚筋直径 a b=0.6+0.25t/d=0.85 式中t为锚板厚度 埋件锚筋总面积[As]=πR2*n =5887 mm2 抗拉所需面积As=V/( a r *a v *f y )+N/(0.8a b *f y) =3330 mm2 < [As] (满足要求)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三、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四、附着装置

塔吊附着计算

建筑工程 塔吊附着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职务:编制人: 校对人:职务: 审核人:职务: 审批人:职务: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一、工程概况 --------------------------------------------------- 2 二、塔吊选型 --------------------------------------------------- 2 三、塔吊平面位置及高度设置 ------------------------------------- 3 四、技术保证条件 ----------------------------------------------- 4第二章编制依据--------------------------------------------------- 5第三章施工计划--------------------------------------------------- 5一、施工进度计划 ----------------------------------------------- 5

二、材料与设备计划 --------------------------------------------- 5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 一、技术参数 --------------------------------------------------- 6 二、施工工艺流程 ----------------------------------------------- 6 三、施工方法 --------------------------------------------------- 6 四、检查验收 --------------------------------------------------- 7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9 一、组织保障 --------------------------------------------------- 9 二、技术措施 -------------------------------------------------- 12 三、监测监控 -------------------------------------------------- 14 四、应急预案 -------------------------------------------------- 14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15 一、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15 二、所需劳动力安排 -------------------------------------------- 16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6 一、计算书 ---------------------------------------------------- 16 二、节点图 ---------------------------------------------------- 27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针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及要求进行编写】 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筑 2(m) 建筑面积(m建筑高度) 0 0 总工期(天)主体结构框架0 地上层数地下层数0 标准层层高其它主要层高(m) 0 (m) 2、各责任主体名称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XXX XXX 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 XXX XXX 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 二、塔吊选型

QTZ63塔吊附着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塔吊附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遵义华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在遵义县南白五里堡,总建筑面为90000M2,分A1、A2、B1、B2栋,A1、A2、B1、B2地下室一层,总高度98M建筑占地面积4000 M2,正负零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908.40M,采用框剪结构。其中A1、A2共用一台塔吊,B1、B2共用一台塔吊。 二、塔吊介绍 本塔吊为“华夏”牌QTZ40,最大独立高度为28.3米,最大附着高度为120米,在工作高度达70米前,可采用二倍率或四倍率钢丝绳;当工作高度超过70米时,只能采用二倍率钢丝绳。 三、附着架的安装 1、附着式的结构布置与独立式相同,此时为提高塔机稳定性和刚度,在塔身全高内设置至少7道附着装置。为此要求塔机中心线距建筑的距离为2.9米,附着装置之间的距离尺寸用户可根据施工情况自行调整,安装方法见图1-1。在图1-1中,H1小于或等于21.3米, H2=H3=H4=H5=H6小于或等于17.6米,H7小于或等于15米。

①、附着点的强度应满足塔机对建筑物的荷载,必要时应加配筋或提高砼标号。 ②、附着筐尽量设置在塔身标准节接头处,附着架应箍紧塔身,附着杆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0°以内。 ③、杆件对接部位要开30°坡口,其焊缝厚度应大于10mm,支座处的焊缝厚度应大于12mm。 ④、附着杆件与墙面的夹角应控制在45-60°之间。 ⑤、锚固点以上的自由高度应控制在说明书规定高度之内。 ⑥、附着后要有经纬仪进行检测,并通过调整附着撑杆的长度及顶块来保证塔身垂直度(塔身轴线和支承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4/1000,最高锚固点以下的塔身垂直度不大于2/1000),并作好记录。 四、附着架的拆除 1、用钢管、跳板在附着筐下搭设操作平台,搭设时应将平台支撑好。 2、依据建筑物搭设走道或设置其它辅助起吊装置。 3、用走道拆除时可直接将附墙支撑转移到建筑物内,再转移至地面。 4、采用其它辅助起吊装置拆卸时,应先用吊绳固定好靠建筑物端的撑杆,然后退掉靠建筑物端的撑杆销;再用绳将塔身端撑杆固定好,退掉销子后缓慢放下支撑杆,让辅助起吊装置受

附着计算计算书

附着计算计算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ωk=ω0×μz×μs×βz= 0.390×1.170×1.450×0.700 =0.463 kN/m2; 其中ω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ω0 = 0.390 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45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 k×B×K s = 0.463×1.600×0.200 = 0.148 kN/m; 其中 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 0.463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148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1090.000 kN·m;

1#塔吊超长附着方案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重庆*******项目编号:

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附图: 1.1#塔吊超长附着平面及基础结构图2.附着桁架结构图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重庆*******项目土建Ⅰ标段工程 建设单位:重庆******* 工程设计单位:重庆*******设计院 监理单位:重庆*******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重庆*******,为新建工程;总征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m2,本工程建筑面积:*******m2。 本工程为厂房工程,包含*******厅,建筑物最高处(±0.000以上)45.5米。 第二节塔吊概况 一、设备型号及性能 设备型号为“QTZ50”型塔吊式起重机,该设计塔身外框横截面1.80m×1.80m,起重臂长类型为50.7m 米,平衡臂长13.2m,臂端极限吊重分别为1t,塔吊起重机附着式工作时最大起升高度为120m,可随建筑物的高度随意调节。塔机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35m。 二、起重臂长的选择 根据现场周围环境情况,起重臂长度选用50m的臂长进行安装,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使塔吊起重臂能够自由任意旋转,并满足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 三、塔机附墙装置 塔机独立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35 m,若起升高度超过此高度,必须用附着装置对塔身进行加固,方可往上加节增高。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及塔吊需附着高度要求,将设置一道附墙架。附墙架设在24m处,附着架以上塔身悬出段小于35m,塔身高度可达到57m,而本建筑物的最高处为45.5m,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该附墙架的预埋和安装参照说明书。 第三节塔吊与建筑物间的关系 由于现场作业条件,主要为垃圾坑基础放坡开挖后,塔吊位置经现场EPC、监理确认,以及图纸不完整,只能安置在现在的位置,塔吊与可附着的墙体在5轴线,与5轴线的垂直距离为20.2米,附着高度在24米,所以需作超长附着验算;具体布置详:1#塔吊超长附着平面及基础结构图;超长桁架详:附着桁架结构图。

郑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型号QTZ63 塔身桁架结构类型方钢管塔机计算高度H(m) 75.6 塔身宽度B(m) 1.6 起重臂长度l1(m) 55 平衡臂长度l2(m) 11.31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15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1 (kN·m) 564 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170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355.37 附着杆数三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Ⅲ类 附墙杆截面类型钢管附墙杆钢管、方管规格(mm) Φ220×10、□125×15 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 附着次数N 3 附着点1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1(m) 3 点1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1(m) 5.4 附着点2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2(m) 4.1 点2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2(m) 5.4 附着点3到塔机的横向距离a3(m) 3 点3到塔机的竖向距离b3(m) 5.4 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35 非工作状态基本风压ω0'(kN/m2) 0.5 塔身前后片桁架的平均充实率α00.35 第N次附着附着点高 度h1(m) 附着点净 高h01(m) 风压等效 高度变化 系数μz 工作状态 风荷载体 型系数μs 非工作状 态风荷载 体型系数 μs' 工作状态 风振系数 βz 非工作状 态风振系 数βz' 工作状态 风压等效 均布线荷 载标准值 q sk 非工作状 态风压等 效均布线 荷载标准 值q sk' 第1次附着25.2 25.2 1.116 1.95 1.95 1.62 1.647 0.663 0.963 第2次附着36.4 11.2 1.216 1.95 1.95 1.626 1.653 0.725 1.054 第3次附着47.6 11.2 1.353 1.95 1.95 1.627 1.652 0.808 1.172 悬臂端75.6 28 1.532 1.95 1.95 1.619 1.653 0.91 1.327 附图如下:

塔吊附着装置的基本要求(分三种情况)

塔吊附着装置的基本要求(分三种情况) 一、附着装置的设置、自由端高度、附着水平距离、附着间距等满足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1、附着装置应与说明书中描述的一致 2、附着装置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具体的规格、尺寸。 3、附着装置上应有制作单位标识 4、附着装置不应有切割和焊接的迹象 二、附着水平距离不满足使用说明书要求(小于说明书要求的距离): 1、应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制作图和编写相关说明 附着装置设计时,应对支承处的建筑主体机构进行验算 需有审批手续 2、附着装置的构件和预埋件应由原制造厂家或由具有相应能力的企业制作 3、附着装置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具体的规格、尺寸 4、附着装置上应有制作单位标识 5、附着装置应与设计方案、制作图和出厂合格证上的规格、尺寸一致 6、附着装置上不应有切割和焊接的迹象 三、附着水平距离不满足使用说明书要求(大于说明书要求的距离): 1、应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制作图和编写相关说明 2、附着装置设计时,应对支承处的建筑主体机构进行验算 3、上述1、2 组成专项施工方案,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第九条的规定进行专家论证并提交专家组论证报告,报告应指出:(1)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2)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3)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4、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专家组组长、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 5、附着装置的构件和预埋件应由原制造厂家或由具有相应能力的企业制作 6、附着装置应有出厂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具体的规格、尺寸 7、附着装置上应有制作单位标识 8、附着装置应与设计方案、制作图和出厂合格证上的规格、尺寸一致。 9、附着装置不应有切割和焊接的迹象。 背页附关于附着装置的法规和标准条文

塔式起重机附着计算

塔式起重机附着计算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塔机附着验算书 塔机型号: QTZ4810 工程名称: 设计验算: 日期: 塔机附墙的受力计算 一:塔机对附墙的要求 1,附着框架在塔身节上的安装必须安全可靠,并应符合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 附着框架与塔身的固定应牢固。 2,各连接件不应缺少或松动。 3,附着杆有调节装置的应按要求调整后锁紧。 4,与附着杆相连接的建筑物不应有裂纹或损坏。 5,在工作中附着杆与建筑物的锚固连接必须牢固,不能有松动。 二:附着位置 本塔机是山东鸿达建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道附着装置的加固高度为30米。 三:附墙受力计算 按照济南金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使用说明书塔机与建筑物附着时,依次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接梁,依据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建筑物附着点受力如下:

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1、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ωk =ω0×μz ×μs ×βz = 0.390×0.130×1.860×0.700 =0.066 kN/m 2; 其中 ω0── 基本风压(kN/m 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 ω0 = 0.390 kN/m 2; μ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 μz = 1.860 ; 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0.130; βz ──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ωk ×B×K s = 0.066×1.600×0.200 = 0.021 kN/m;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汇总.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本计算运用软件为: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本工程为珠江御景花园工程;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由中建四局建设。建筑物为10#楼,地上33层,预计110米高,故设计塔机计算高度为140米,塔机型号为QTZ80(TC5710),浙江省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制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有5道附墙。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手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 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注意:所设置附墙撑杆类型、尺寸、安装高度等应严格按照此计算书中给出的相应数据制造,安装。如有改动,此计算书作废,必须重新进行计算、验算。附墙因不按此计算书制造、安装而产生的安全事故,本验算单位概不负责。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型号QTZ80(浙江建机)塔身桁架结构类型型钢 塔机计算高度H(m) 140 塔身宽度B(m) 1.6 起重臂长度l1(m) 57 平衡臂长度l2(m) 12.9 270 起重臂与平衡臂截面计算高度h(m) 1.06 工作状态时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标 准值T k1(kN·m) 1668 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M k(kN·m) 1039 非工作状态倾覆力矩标准值 M k'(kN*m) 附着杆数四杆附着附墙杆类型Ⅰ类 附墙杆截面类型钢管附墙杆钢管规格(mm) Φ219×7 塔身锚固环边长C(m) 1.8 二、风荷载及附着参数

塔吊附着计算书

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 q k=0.8βzμzμsω0α0h=0.8×1.662×1.215×1.95×0.14×0.35×1.06=0.164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 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164×562-1/2×0.164×11.52=246.308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 k=0.9(T k1+T k2)=0.9×(35+246.308)=253.177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 E=64.302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5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5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5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90.937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 α1=arctan(b1/a1)=55.162° α2=arctan(b2/a2)=42.064° α3=arctan(b3/a3)=59.457° β1=arctan((b1+c/2)/(a1+c/2))=52.947° β2=arctan((b2+c/2)/(a2-c/2))=55.049° β3=arctan((b3+c/2)/(a3+c/2))=56.193° 各杆件轴力计算: ΣM O=0 T1×sin(α1-β1)×(b1+c/2)/sinβ1+T2×sin(α2-β2)×(b2+c/2)/sinβ2-T3×sin(α3-β3)×(b3+c/2)/sinβ3+ T k=0 ΣM h=0

塔吊的附着装置及受力计算

塔吊的附着装置及受力计算(图) 2009-12-12 15:51 塔式起重机附着(锚固)装置的构造、内力和安装要求在使用说明书中均有叙述,因此,在塔机安装和使用中,使用单位按要求执行即可,不需再进行计算,只有当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书规定,需增长附着杆(支承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进行附着计算。 塔式起重机的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连接计算和附着框架计算三个部分。 (1)附着杆计算 附着杆按两端铰支的轴心受压杆件计算。 1)附着杆内力 附着杆内力按说明书规定取用;如说明书无规定,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则需进行计算。其计算要点如下: ①塔机按说明书规定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图14-44),因此,应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图14-44 塔式起重机与建 筑物附着情况简图 1-最上一道附着装置;2-建筑物 ②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承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简图如图14-45所示,计算方法参见本手册第2章:施工常用结构计算及《建筑结构力学》有关内容。 图14-45 塔身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简图

q1、q2---风荷载; M---力矩; N---轴向力; T(T’)---由回转惯性力及风力产生的扭矩 ③附着杆的内力计算应考虑两种情况: 计算情况I: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x轴或y-y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如图14-46(a)所示; 计算情况II:塔机非工作,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方向,风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如图14-46(b)所示。 图14-46 附着杆内力计算的两种情况 (a)计算情况I;(b)计算情况II 1---锚固环; 2---起重臂; 3---附着杆; W---风力 ④附着杆内力计算方法。附着杆内力按力矩平衡原理计算。 对于计算情况I(图14-47a):

塔吊附着计算书

附着计算书 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 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 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 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取值:Q = 0.22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kN;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 = 46.6645kN ; w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

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4.68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2.05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7.81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1.9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1.92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 0,分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 w 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 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1.25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6.67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1.25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6.67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 N / A 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51.921 k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 A n 查表可知 A =1430.00 mm2。 n

JP7020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

JP7020塔机附着验算计算书计算依据: 1、《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187-200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一、塔机附着杆参数

塔机附着立面图 三、工作状态下附墙杆内力计算 1、在平衡臂、起重臂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q k q k=0.8βzμzμsω0α0h=0.8×1.73×1.019×1.95×0.2×0.35×1.06=0.204kN/m 2、扭矩组合标准值T k 由风荷载产生的扭矩标准值T k2 T k2=1/2q k l12-1/2q k l22=1/2×0.204×602-1/2×0.204×12.92=350.226kN·m 集中扭矩标准值(考虑两项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系数取0.9) T k=0.9(T k1+ T k2)=0.9×(402+350.226)=677.003kN·m 3、附着支座反力计算

计算简图 剪力图 得:R E=73.08kN 在工作状态下,塔机起重臂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风向的随机性,在计算支座2处锚固环截面内力时需考虑塔身承受双向的风荷载和倾覆力矩及扭矩。 4、附墙杆内力计算 支座2处锚固环的截面扭矩T k(考虑塔机产生的扭矩由支座2处的附墙杆承担),水平内力N w=20.5R E=103.351kN。 计算简图:

塔机附着示意图

塔机附着平面图 α1=arctan(b1/a1)=55.251° α2=arctan(b2/a2)=40.352° α3=arctan(b3/a3)=55.942° β1=arctan((b1+c/2)/(a1+c/2))=52.604° β2=arctan((b2+c/2)/(a2-c/2))=55.741° β3=arctan((b3+c/2)/(a3+c/2))=53.1° 各杆件轴力计算: ΣM O=0 T1×sin(α1-β1)×(b1+c/2)/sinβ1+T2×sin(α2-β2)×(b2+c/2)/sinβ2-T3×sin(α3-β3)×(b3+c/2)/sinβ3-T k=0 ΣM h=0

7种塔吊的基础计算

7 种塔吊基础计算 目录 一、单桩基础计算 二、十字交叉梁基础计算 三、附着计算 四、天然基础计算 五、三桩基础计算书 六、四桩基础计算书 七、塔吊附着计算

一、塔吊单桩基础计算书 一. 参数信息 塔吊型号:QT60,自重(包括压重)F1=,最大起重荷载F2= 塔吊倾覆力距M=塔吊起重高度H=,塔身宽度B= 混凝土强度:C35,钢筋级别:Ⅱ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mm 桩直径或方桩边长 d=,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m=m 桩顶面水平力 H=,保护层厚度:50mm 二. 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与弯矩计算 1. 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 2.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F=×(F+F)= 塔吊的倾覆力矩 M=×=三. 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计算简图: 1. 按照m法计算桩身最大弯矩: 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并参考《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 (1) 计算桩的水平变形系数(1/m): 其中 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b──桩的计算宽度,b=。 E──抗弯弹性模量,E==mm; I──截面惯性矩,I=; 经计算得到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m (2) 计算 D: D=×= (3) 由 D查表得:K= (4) 计算 M: 经计算得到桩的最大弯矩值: M=×=。 由 D查表得:最大弯矩深度 z==。 四.桩配筋计算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条。

沿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1) 偏心受压构件,其偏心矩增大系数按下式计算: 式中 l──桩的计算长度,取 l=; h──截面高度,取 h=; h──截面有效高度,取 h=; ──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曲率修正系数: 解得:= A──构件的截面面积,取 A=; ──构件长细比对截面曲率的影响系数,当l/h<15时,取,否则按下式: 解得:= 经计算偏心增大系数=。 (2) 偏心受压构件应符合下例规定: 式中 A──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取 A; r──圆形截面的半径,取 r=; r──纵向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取 r=; e──轴向压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矩,取 e=; e──附加偏心矩,取 e=; ──对应于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与2的比值,取=; ──中断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时,取=0: 由上两式计算结果:只需构造配筋! 五.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 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 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应满足下面的公式: 其中 Q──最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 q──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下表取值; u──桩身的周长,u=; A──桩端面积,取A=; l──第i层土层的厚度,取值如下表; 厚度及侧阻力标准值表如下:

塔吊附墙计算教学提纲

塔吊附墙计算 塔机安装位置至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需要增长附着杆或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需要进行附着的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杆计算、附着支座计算和锚固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 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视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W K=W OхμZхμsхβz 其中W O——基本风压(Kn/m2),安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 的规定采用:W O=0.75kN/m2; μ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 的规定采用:μZ=1.17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0.065;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0.7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N W =W KχBχK S 其中W K——风荷载水平压力,W K=0.04kN/m2 B ——塔吊作用宽度,B=0.00m K 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 s=0.20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q=0.00kN/m 风荷载实际取值q=0.03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2358kN.m 风荷载取值q=0.10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1335kN.m q M 26.0m 26.0m 24.0m 26.0m 计算结果: Nw=75.351kN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为:

其中: 本项目塔吊计算参数为: C=1.60米,b1=8.50米,a2=9.10米 (三):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和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59.23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204.3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32.65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59.23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04.3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132.65 kN (四):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45,135,225,315,Mw=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力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62.33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8.29 k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