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必备专题之计数模块

小升初数学必备专题之计数模块
小升初数学必备专题之计数模块

计数部分

加法原理与枚举法

如果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方法,而每一类方法中分别有m1,m2,…,mn种方法,而不论采用这些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能单独地完成这件事情,那么要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m1+m2+…mn 种方法。

这就是加法原理,也是利用分类法计数的依据。而在分类计数的过程中,往往要把各类方法中的总的数量加以枚举,因此,加法原理常和枚举法结合运用。所谓枚举法,就是把所要求计数的所有对象一一列举出来,最后计算总数的方法。运用枚举法进行列举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也无一遗漏。

乘法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必须分n个步骤,而每一个步骤分别有m1,m2,…,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方法。

这就是乘法原理,它是分步法的依据。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被称为是计数的基本原理。我们应注意它们的区别,也要注意二者的联合使用。

利用乘法原理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各个步骤的先后次序的选择。

排列

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种排法。这就是排列问题。在排的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出m个(m≤n)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m≤n)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

组合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分组”问题.如在体育比赛中,把参赛队分为几个组,从全班同

学中选出几人参加某项活动等等.这种“分组”问题,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组合问题,这里,我们将着重研究有多少种分组方法的问题.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m≤n)元素组成一组不计较组内各元素的次序,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由组合的定义可以看出,两个组合是否相同,只与这两个组合中的元素有关,而与取到这些元素的先后顺序无关.只有当两个组合中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时,它们才是不同的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m≤n)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

c.

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m

n

综合应用

前面我们已讨论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有时候,做某件事情有几类方法,而每一类方法又要分几个步骤完成.在计算做这件事的方法时,既要用到乘法原理,又要用到加法原理.又如,在照相时,如果对坐的位置有些规定,那么就不再是简单的排列问题了.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要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熟练地掌握两个原理和排列、组合的内容,并熟悉它们所解决问题的类型特点.

1、运用两个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时要注意:

①抓住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千万不能混.

不同类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方法都能各自独立地把事情从头到尾做完)数之间做加法,可求得完成事情的不同方法总数.

不同步的方法(全程分成几个阶段(步),其中每一个方法都只能完成这件事的一个阶段)数之间做乘法,可求得完成整个事情的不同方法总数.

②在研究完成一件工作的不同方法数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

③在运用乘法原理时,要注意当每个步骤都做完时,这件事也必须完成,而且前面一个步骤中的每一种方法,对于下个步骤不同的方法来说是一样的.

2、运用排列与组合时要注意:排列与组合都是从若干个元素中选出一些元素,共有多少种选法的问题,其中排列要求选出的这些元素有顺序要求,而组合没有顺序要求。

包含与排除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如上面例子中五(1)班的每一位同学均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又如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集合B的元素。像集合B这种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合。像集合C

这样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合。有限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常用符号|A|、

|B|、|C|、…表示。

记号A∪B表示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就是右边示意图中两个圆所覆盖的部分。集合A∪B叫做集合A与集合B

的并集。“∪”读作“并”,“A∪B”读作“A并B”。

设集合A={1,2,3,4},集合B={2,4,6,8},则A∪B={1,2,3,4,6,8}。

元素2、4在集合A、B中都有,在并集中只写一个。记号A∩B表示所有既属于集合A也

属于集合B中的元素的全体。就是上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即是由集合A、B的公

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它称为集合A、B的交集.符号“∩”读作“交”,“A∩B”读作

“A交B”。如上例中的集合A、B,则A∩B={2,4}。

关于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集合A与B的并集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A的元素个数与集合B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集合A与B的交的元素个数。

即:|A∪B|=|A|+|B|-|A∩B|

关于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

右图中三个圆A、B、C分别表示具有三种不同性质的集合,并

如图用M1、M2、M3、…、M7表示由三个圆形成的内部互不重叠的部分所含元素的个数,

可见:|A∪B∪C|=M1+M2+…+M7 =(M1+M4+M6+M7)+(M2+M4+M5+M7)+(M3

+M5+M6+M7)-[(M4+M7)+(M5+M7)+(M6+M7)]+M7

=|A|+|B|+|C|-|A∩B|-|B∩C|-|A∩C|+|A∩B∩C|,

事实上这个规律还可推广到按多种性质来分类的情形。设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至少具有t种性质中的一种,用n1表示各个具有1种性质的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的和,n2表示

各个具有2种性质的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和,…,n t表示具有t种性质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则集合M中元素的个数m为:

m=n1-n2+n3-n4+…±n t

最后一项当t为偶数时取“-”号,否则取“+”号。

枚举法一

内容概述:

掌握枚举的一般方法,学会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枚举,做到“不重不漏”;应用字典排列法解决整数分拆的问题,学会分辨“计次序”与“不计次序”的情形。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7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可以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熟练。在计算中到底运用小数还是分数要看情况。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题,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出现的话整个计算应该用分数。当小数位数不超过2位且分数可以化为3位以内的小数时候可以用小数。计算时候学会凑整。看到25找4,看到125找8,看到2找5这些要形成条件反射。如7992乘以25 很多孩子用竖式算很久,而实际上只要7992除以4再乘以100=(8000-8)除以4再乘以100=199800运用下除法分配律。这些简便的方法不要要求简便的时候才用,平时就要多用才熟能生巧。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数学

专题一数论 考点扫描 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 (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 (1)2:个位是偶数; (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3)5:个位是 0或5; (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 (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 (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 (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

(9)13:一个多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 (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 (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 (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4)同余的性质: 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 【例1】下列各数中,()同时是3和5的倍数. A.18 B.102 C.45 【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答案:C. 【例2】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一 (一)整数和小数 1、整数和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 自然数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最小的自然数是( 0 )。 2、小数 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一位小数可表示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可表示为百分之几的数,三位小数可表示为千分之几的数 …… 熟记: 51=0.2 52= 0.4 53= 0.6 54=0.8 41=0.25 43= 0.75 81= 0.125 83=0.375 85=0.625 87=0.875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 如3.305是( 三 )位小数 3、整数、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整数时注意先分级再读数。 读小数时注意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 写数时注意写好后,一定要读一读仔细校对。 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只要求“改写”,结果应是准确数。 768000000 =( )亿 如要求“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结果应是近似数。 768000000≈( )亿 4、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6、正数、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负数<0<正数 两个负数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反而越小。 -6.8<-0.4 -2>-10 (二)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 0) 2、奇数、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 0 )最小的奇数是( 1 ) 在全部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3、2,3,5的倍数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例如: 70 32 14 56 158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大全

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例2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正反比例问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例1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例2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按比例分配问题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

1、脱式计算 )]41167(43[2716--? )512.025.18.0(187422÷-?- 41175.112526.043+??? ??-?- 3443654113÷???? ??+÷ 20 9÷(21-31+141) [5.3-(4.98-5107)-1501 ]÷25% 10165413253÷??????÷??? ??-- 14.15-(877-2017 6)-2.125 1121[()]1625510÷?+ 731 3[5 4.5(20%)]2043÷-?+ 112135[()]43259÷-+? 1172[(5 3.6)]31511÷-? 3-87.5%×[551÷(3.25×87 )] [1015+(3.6-522)×1721]÷6 5 ÷5+÷2 2.32.192.38.28÷-÷ 84×[10.8÷(48.6+5.4)-0.2] ()01.04.03.25.7÷?- ()()[]28.512.3132.01+-?- ()[]5.683.09-?÷ [(541-4.25)×83]÷85 +3.3÷165 9×[1-(52÷209)]÷203-1 73 203×(632×0.8+63 2 ×0.2) 7.4×1.3-4.68÷0.9

(2.4×5+8.6×5)÷0.8 4.2)37.553.13(9.60÷++ 2、简便计算 6.02162.16.3545.5?-÷+? 107 12.1251.317769.8177÷+?+? 95×25%+1 4×2.2-0.25 × +÷13 ( 21+31+41-9 1 )×0.36 836354(1)()97111179++÷++ 515256 6139131813 ?+?+? 922959729845.0739÷+?-?+? 5.62.386508.5?+? 3、解方程 3(x+2)-2 (x-3)=16 3(x+2)-2 (x-3)=16 436521x x -=-- 305 .01 2.01=++-x x x =27.6-(x+12)×45 3 2(x+9)-21 (x-4)=17 32(x+9)-2 1 (x-4)=17 5(0.2x+7)-2(0.3x -4)=47 1.2x -13.3=16.7-0.4x 2x+6-4(x -5.6)=4.4 6x -12.8×3=0.06

小升初数学资料

2019小升初数学资料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带来小升初数学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6、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6、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7、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8、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或相遇路程=快车速度相遇时间+慢车速度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9、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0、收入-支出=结余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量的计量 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计量单位一致。 名数;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单名数:只含有一种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 复名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进率 高级单位的名数低级单位的名数 进率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2019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2019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数论 考点扫描 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 (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 (1)2:个位是偶数; (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3)5:个位是 0或5; (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 (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 (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 (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 (9)13:一个多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 (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 (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 (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4)同余的性质: 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 【例1】下列各数中,()同时是3和5的倍数. A.18 B.102 C.45 【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答案:C. 【例2】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解析】(1)根据2、3、5的倍数的倍数特征可知;同时是2、3、5的倍数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即可,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的有3、6、9,其中3是最小的,解答即可;(2)根据是2、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的个位都是偶数,是3的倍数的数各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和能被3整除,所以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百位应是1,十位是0、个位是2;然后要使能同时被2、3整除的三位数最大,则百位和十位上是9,个位上的数是偶数,而且能被3整除,只能是6,所以最大的三位数是996,解答即可 答案:30;102;996. 【例3】2309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解析】根据能被2整除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者5的数,解答即可.由分析可知:2+3+9=14;因为15能被3整除,所以至少应加上1;因为2309的个位是9,只有个位数是0或5时,才能被5整除,所以至少减去4。 答案:1;4. 【例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 【解析】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由此可设和为90的三个连续偶数中的最小的一个为x,则另两个分别为x+2,x+4,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式:x+x+2+x+4=90.解此方程

2017最新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简便运算

2017最新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简便运算(一) 【知识梳理】根据算式的结构和特征,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把比较复杂的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先算括号,再乘除后加减,同级间依次计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除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典例精讲1】-+(-) 思路分析:首先要去掉括号,变成-+-,从算式中的数字特点可以看出:与相加可以得到整数,与相加可以得到整数,变成+-(+),再计算就可以了。 解答:-+(-) =-+- =+-(+) =16-11 =5 小结:计算要注意观察思考哪几个数结合可以凑成整数。 【举一反三】1、+-(+)

2、757 -(+159 )-115 【典例精讲2】44448712×28+280×5555114 【思路导航】可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思路分析: 解答:44448712×28+280×5555114 =×28+280× =×280+280× =(+)×280 =100000×280 = 小结:首先要注意数字的特点,其次是注意转化。 【举一反三】3、 ×112+120%+112÷56

4、 875×+834×76- 5、 925×336+÷160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首先利用减法的性质去掉括号,得 +--,-=1,-=1,再相加就可以了。 【答案】:+-(+) =-+-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小明有a 本故事书,比小英的3倍多b 本,小英有 本故事书。 2、甲乙丙三人去存款,已知三人平均存款2000元,甲与乙存款的比是3:2,丙的存款数比甲少400元,乙存了 元。 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4、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5、7除与2 11的差,得数的两倍是 。 6、旗杆上最多可以同时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信号旗各一面,最多能表示 种不同的信号。(不同排列顺序表示不同信号) 7、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8、商店出售一种牙膏,进货时50元4只,卖出50元3只,那么商店要盈利100元,必须卖出 支牙膏。 9、在12千克含盐15%的盐水中加水,是盐水中含盐9%,需加水 千克。 10、一个圆柱体积是243立方厘米,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8 12:3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六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六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五人和第六人的平均分是 分。 13、四名同学一起秋游。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给其他三人拍合照。共有 种拍照情况。 14、在一副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 。 15、一支牙膏的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每次挤1厘米长的牙膏,可以用40次,这支牙膏的容积是 立方毫米。(圆周率取)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 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 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 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 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 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 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够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 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能够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 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 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 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 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 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 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 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 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 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题-计算专题

计算专题复习(一)【例题精选】 例题一: 4.75+9.63+(8.25-1.37)例题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题三: 322 32537.96 555 ?+?例题四:36?1.09+1.2?67.3 例题五: 81.5?15.8+81.5?51.8+67.6?18.5 【练习】 1、 6.73-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975?0.25+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45?2.08+1.5?37.6 6、139 1371 137 138138?+?

7、72?2.09-1.8?73.6 8、 53.5?35.3+53.5?43.2+78.5?46.5 计算专题(二) 【例题精讲】 例题一:1234+2341+3412+4123 例题二: 4 223.411.157.6 6.5428 5 ?+?+? 例题三: 199319941 199319921994 ?- +? 例题四:( 22 97 79 +)÷( 55 79 +) 例题五:有一串数1, 4, 9, 16,25……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其中第2010个数与2011个数相差多少? 例六: 2010×2-2011×2

【综合练习】 1、 23456+34562+45623+56234+62345 2、198819891987 198819891 +? ?- 3、99999?77776+33333?66666 4、20122-20112 5、999?274+6274 6、(836 1 9711 ++)÷( 354 1179 ++) 7、123456789××987654322 计算专题(三)【例题精讲】 例题一:44 37 45 ? 27? 15 26 例题二: 11 73 158 ? 11 64 179 ? 例题三:13 2741 55 ?+?例题四: 515256 6139131813 ?+?+? 例题五: 1 16641 20 ÷ 2010 20102010 2011 ÷ 【综合练习】 1、 73?74 75 2、 2008 2010 2009 ? 3、 11 57 76 ? 4、 1314 4151 3445 ?+? 5、 13 3927 44 ?+? 6、 1451 179179 ?+?7、 238 238238 239 ÷ 8、 731711 3 1581516152 ?+?+?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大全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点总结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

小升初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2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每亩原有草量为*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题(带答案)31731

第一篇:应用题专题知识框架体系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棵数总距离棵距;总距离棵数棵距;棵距总距离棵数. 较大数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四、方阵问题 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 较小数 方法②:(和差)2较大数,和较大数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 谓的“方阵”。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 (15 5) 2 5 , (15 5) 2 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 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 )1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 1) 10 10 4 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 (5 1) 20 20 5 100 二、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三大规 律: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 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 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 1 全长株 距1;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 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 少2 ,每层总数就少8 .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每层总数的关系:每 层总数[ 每边人(或物)数1] 4 ;每 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 4 1. ③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 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五、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 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 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六、盈亏问题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 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 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 盈 ) ,第二种分配方法 则不足 ( 亏 ) ,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 个物品时, 那就有: 盈数亏数人数n ,这是关于盈亏问题 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 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 盈亏)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 盈盈)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 亏亏)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亏”,“亏”多少找到盈亏的 根源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全长段数 株距 1全长 (棵数 株距 1 ; 1 ); 株距全长(棵数1);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试卷(1)

小升初数学计算专项练习试卷(1) 四、计算: 1.脱式计算: 114 ÷[(3.2-83 )×2.5] 6.5×[103 ÷(4-2.5×1415 )] 2.求X. 3(x-0.2)=5.7 56+x =16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边长是4 大圆半径为5;小圆半径为3 六、列式计算: (1).甲、乙两数之差是36,甲数的25 等于乙数,求甲数。 (2).甲比乙多1.25,乙是甲的34 ,甲、乙各是多少? (3).某数与13 的和的3倍等于21的27 ,求某数。 答案 四,计算: 1, 33/16 ; 13 2,X=2.1 ; X=24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S=9.12 (2)S=16 (3)S=21.5 (4)S=13.76 六,列式子计算: (1) 甲数=60 (2) 甲=5 ;乙==3.75

(3) 这个数是5/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小升初二轮复习全攻略| 小升初简历制作模板范文大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完整版】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小升初数学易考30个题型汇总及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数学易考30个题型汇总及知识点大全 一、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1-45/80= 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 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解:由题意知;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 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 ×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答: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8.5天完成。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答案为300个120÷(4/5÷2)=300个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

小升初数学专项计算

小升初数学专项计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计算专项练习突破(一) 1、直接写出得数 85×16= 25÷21= 14×74= (31+61)×12= 390×0 .02= 54÷34 = 53×3 2= 8÷3 2= 75×10+10×72= 45 - 13 = 12÷32= 35×73= 125÷121= 15÷151×151= 35 × 1 2 = 2、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73×9 5 ×28×45 ②127×32+31×127 ③ 89 × [ 1516 +(716 - 14 )÷12 ] 3、脱式计算 ①32+(74+2 1)×257 ②[1-(41+83)]÷4 1 4、解方程 ① 65x ×7 3 =45 ②x (1-15%) =34 ③ 6×= ④ 10 x =错误! 5、列式计算 ①一个圆的直径是4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甲数的75%等于乙数的3 2 ,乙数是90,甲数 是多少 计算专项练习突破(二) 1、直接写得数 ×30= 2002+68= 3-3 1 = +4 = 32÷10000= -1= 0÷ 53= 41÷ 54 = 76÷6= 95 ×2÷95 ×2= 3152×4= ×4= +187= 1÷85= 0×29 4= 25×28= 7、 解方程 21:101=4 1:x x -81x = ×5 -2x =12 1 32 1x +4= -X=10- ∶X=∶2127 3、脱式计算 ×15—100 -18 7+- 18 11 -×4÷×4 353×++×353 × +2 32)÷- 3 2 (52-52÷2)×6 5 75%×[(100%-5 2 )×25%] 4、填空 2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8米6厘米 =( )米 3千米80米 =( )千米 6020米 =( )千米( )米 5 1 分 =( )秒 千米 =( )千米( )米 =( )米 205角 =( )元 元 =( )元( )角 100000分 =( )元 8 5 天 =( )时 千克 =( )克 6吨80千克 =( )千克 5 2 平方米 =( )平方分米 计算专项练习突破(三) 1、直接写出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