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

20类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妄及有精神病症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前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病症,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甲型、戊型肝

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病症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解除或屡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四、急性肝炎早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进食量少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病情及食欲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防止过多含糖高的饮食。慢性肝炎可给病人乐于接受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浮肿者适当限制水和钠盐。

五、病情重,有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限制钠盐、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恢复期病人,给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六、病情观察 1.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黄疸消长、排便情况、发热、浮肿及出血倾向等。

2.重症病人加强巡视,日夜监护,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肝臭、瞳孔、神志、精神、智能、性格、扑翼样震颤、胃肠病症、大

小便、黄疸及腹水等情况。意识不清、谵妄、烦躁者,应有专人护理,加床档或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淤斑、口腔黏膜渗血、鼻衄及柏油样大便等。遇有消化道大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并稳定病人情绪,记录出血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消除口腔积血,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血和急救药品器材。

4.假设病人意识状态急剧恶化,伴有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强、抽搐或瞳孔大小不等征象,提示严重脑水肿或脑疝形成。应迅速通知医师,做好脱水治疗准备。

七、做好口腔护理。

八、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乳果糖,也可用乳果糖溶液或酸性液体灌肠。腹胀严重时,用肛管排气或松节油腹部热敷。

九、食具、用具、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物,均需严格消毒。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给病人讲解隔离知识,

取得合作,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隔日送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慢性菌痢适当休息。

四、急性期给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可给适量淡糖盐水或稀释的果汁水,保持尿量每日1000-1500ml。病情好转后改为无渣获小渣半流质,不宜进性食物。慢性菌痢应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五、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及量。按时留取大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培养。注意必须采集新鲜标本并及时送检。

六、对症护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剂。腹痛可用热水袋置腹部、或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保持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枯燥,便后洗净。如有脱肛现象,可用温水坐浴,盖以消毒纱布,轻柔局部,使其还纳。

七、中毒性菌痢病人需设特护。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面色、皮肤、手足颜色及温度等变化,记录出入量。注意呼吸频率、深浅和节律,及时给氧,随时去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气道通畅。出现休克或脑水肿征象者,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八、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响,急性期应治愈。

九、出院时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不吃F·B或不洁饮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待临床病症消失后第五天起,间断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体温正常2周后,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发热期给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高热量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热退1周后给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热退2周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恢复期食欲亢进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量,并讲明道理,取得合作。

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并发症。

六、对重症及老年病人需做好皮肤护理。

七、发热期每4小时测体温1次,高热者宜给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而致虚脱。有精神病症、谵妄或躁动者,加用床档,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八、腹胀时用松节油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防止腹部。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可用盐水行低压灌肠,禁用泻药。腹泻时应适当调节饮食,减少脂肪及乳糖类食物,按医嘱给予收敛剂。

九、假设出现便血,伴有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应迅速通知医师。嘱病人绝对安静,测量并记录血压和大便次数、量、性状,按医嘱留取标本送检。暂禁饮食,立即静脉输液,做好输血准备。

十、假设出现右下腹突然剧痛,体温骤降后复升,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速等,提示肠穿孔。立即通知医师,停止饮食及一切口服药物,进行胃肠减压,做好手术前准备。

十一、有严重毒血症时,注意心率、心律及脉搏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

十二、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药物热、药物疹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十三、出院时做好卫生常识宣传,如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五)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严密隔离。病人的泻吐物、食具、用具、污染的衣物等均需随时消毒处理,收容的病区不允许探视和陪伴。待病人临床病症消失后,隔日送大便培养,连续3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重症病人可卧于带排便孔的床,床下对孔处放置便盆,利于病人排便和处理。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周围清洁。

四、给流质饮食,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后,可给口服补液或果汁、米汤等饮料。恢复期给半流质或软食。

五、于泄吐期至少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密切观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按医嘱及时取血查血清钾、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率及尿素氮等。

六、观察并记录泻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标本应放在密闭容器内,不得外溢。

七、轻型病人或重型病人病情好转后均可采用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的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用量根据腹泻量而定。

八、重症病人必须迅速静脉补液,输液种类、先后次序及剂量、速度等均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大剂量快速补液者,需将液体预先加温至37℃。输液过程中应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脉搏、心率、血压及尿量变化,防止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九、腹痛者可局部热敷、,剧吐者可按医嘱给予阿托品或氯丙嗪等。肌肉痉挛者可行、热敷或。如有腹胀、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低钾血症现象,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恢复期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禁食蛋白质。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透析治疗。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体表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隔离,室内防鼠、防螨灭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需消毒处理。护理人员如皮肤破损,应加以防护或戴手套操作。

三、卧床休息,病情较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

四、发热期的护理 1.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

2.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皮肤粘膜出血现象及尿蛋白等。

3.高热者头部和体表大血管处冷敷或放置冰袋,不易用酒精擦浴,也不易给予退热剂,以免大汗虚脱。

4.液体疗法是本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备好常用平衡盐液、5%小苏打、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液体种类、数量、使用的先后次序和速度,都要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加强输液护理,严防液体外漏、输液反响和肺水肿等。

5、遇有皮肤、粘膜或腔道出血,及时汇报医师,并进行止血、抗凝等治疗。

五、低血压休克期护理 1、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

2、设专人护理,记特别护理单,每30分钟测1次血压、脉搏及心率,观察并记录尿量。

3、缺氧征象者,给氧气吸入。

4、备好扩容药、纠正酸中毒药、血管活及强心药物。按医嘱给药,保证输液通畅,速度准确。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应适当放慢。

六、少尿期护理 1、24小时尿量缺乏500ml者为少尿,缺乏50ml者为无尿。严格限制进水量。准确记录出入量,作为次日入量的依据。输液速度要缓慢,当日的液体总入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供应。

2、限制摄入含蛋白质和钾盐丰富的食物,热量主要经补充葡萄糖供应。

3、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内氨味,防止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4、配合医师做好利尿或导泄的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反响。注意有无抽搐、出血、高血容量综合症、肺水肿及急性心力衰竭等。

5、及时采集尿液及血液标本,了解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严重肾功能衰竭者,做好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准备。

七、多尿期护理 1、多尿初期需继续观察有无出血、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现象。至多尿后期可根据体力及饮食情况,逐渐下床活动。

2、据尿量逐渐增加液体入量,同时增加蛋白质及钾盐含量高的饮食。液体和钾盐以口服补充为宜,必要时静脉供应。

八、恢复期仍以休息为主,逐渐增加活动量。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至病症消失,血、尿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均正常时允许出院。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昏迷病人执行昏迷病人护理常规。

二、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室应有防蚊设备和灭蚊措施。隔离期限至病人的体温正常为止。

三、病室应安静、阴凉、通风,利用各种方法降低室温,要求室温控制在28℃以下。

四、发热期间宜给清淡而富于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应足量水分,昏迷及吞咽障碍者可行鼻饲。恢复期应逐渐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

五、重症病人设专人护理,备齐抢救药品、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以备急需。

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惊厥先兆,如双目凝视、肢体发紫、口角抽动的,并及时通知医师。

七、每日做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口唇粘膜枯燥者,应涂石蜡油保护。已有口腔炎者,于清洗洁净后,用1-2%龙胆紫或冰硼散、青黛散涂擦。昏迷者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2次。眼睑不能闭合时,于清洗后涂以抗生素眼膏,并遮盖湿纱布,预防角膜溃疡。

八、保持皮肤清洁枯燥,以5%樟脑酒精受压部位,经常翻身,以防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尿潴留者,可行膀胱部位加压排尿。

九、高热者每2小时测体温1次。凡体温超过39℃者,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包括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用退热剂及亚冬眠疗法等。

十、惊厥者及时加用床挡。将缠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病人牙列之间,防止舌咬伤。注意给氧和吸痰。必要时拔除鼻饲管。给予止惊药物,常用者如安定、水合氯醛或阿米妥钠等。亦可采用止惊或亚冬眠疗法。颅内压增高者按医嘱给脱水剂。

十一、的护理 1、严密观察表现,如呼吸频率、节律、抽泣样呼吸、双吸气及呼吸暂停等,及时通知医师,给予氧气吸入。因频繁惊厥或脑水肿引起的,应分别给予止惊剂或脱水剂。

2、病人头部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必要时抬高床*** 引流。防止舌根后坠,随时吸痰去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加用祛痰剂。有呼吸道感染者,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3、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并给呼吸。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执行气管切开护理。

十二、恢复期应加强功能锻炼,运用针灸、、推拿、理疗,并结合药物治疗,促进病人逐步恢复吞咽、语言及肢体等功能。

(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限一般为病症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

三、卧床休息,病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流通,防止强光。

四、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供应充足的水分。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昏迷者应用鼻饲。

五、急性期病人,特别是入院24小时内,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经常巡视。以下情况提示病情在恶化,应及早发现并通知医师。

1、出现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迅速加深;

2、躁动不安或频繁呕吐

3、面色苍白或灰暗;

4、脉搏过速或过缓,与体温高度不成比例;

5、呼吸深慢或节律异常。

6、肢端发凉或皮肤发花;

7、自发性或于后出现肢体发紫现象

8、淤点、淤斑继续增多、融合;

9、血压升高或降低 10、瞳孔形状改变、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

六、协助医师做腰椎穿刺,并注意观察病人反响。脑脊液标本迅速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穿刺后让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搬动。

七、注意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涂液体石蜡。如有口唇疱疹,涂以1%龙胆紫。保持皮肤清洁枯燥,剪短指甲,防止淤斑被抓破感染。

八、高热时头部冷敷或放置冰袋,亦可用25%安乃近滴鼻或给予退热剂。呕吐时宜取头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

九、头痛、烦躁、或惊厥者,加床档以防坠床,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脱水剂。有尿潴留者采用腹部膀胱区加压排尿,必要时导尿。

十、爆发型病人应由专人护理,严格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详细记录。病人取平卧位,氧气吸入。按医嘱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给予扩容、纠正酸中毒、抗凝及强心等抗休克治疗,或给予镇静、止惊及脱水等降低颅压治疗。分别执行休克或昏迷护理常规。

十一、应用磺胺药者必须给足够水分和适量的碱物,每日检查尿液,如有磺胺结晶、血尿或尿少时,及时通知医师。应用青霉素者应注意过敏反响,应有氯霉素者需密切观察血象的变化。

(九)疟疾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虫媒传染病隔离,病室需有完善的防蚊设施,并灭蚊。待体温正常、血片检查已无疟原虫时解除隔离。

三、发作期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发作控制后宜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四、对重症间日疟或恶性疟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及尿色等。如出血过高热、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谵妄、抽搐等凶作征兆,迅速通知医师,尽快准备好抢救用物及用物及药品,详细作好记录。

五、寒战发冷期劝病人频服热饮料,并加盖棉被、放热水袋保温,必要时通知实验室涂片查疟原虫。一旦寒战停止,迅速解除保暖措施,并测量体温。

六、发热期头部置冷敷或冰袋,用温水或温水酒精擦浴。过高热者可给退热剂或用冷水灌肠,伴有躁动或谵妄者给予适量镇静剂。

七、出汗期劝病人多饮水,防止风吹。出汗后行温水擦浴,并更换床单、衣服。出现口唇疱疹者,局部涂1%龙胆紫。

八、熟悉并观察各种抗疟药的毒性反响,并了解其中毒的急救方法。如静脉滴注奎宁或氯喹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脏传导抑制等严重反响,应严格掌握药物的浓度、速度等。服用伯氨喹啉除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副反响外,还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一旦出现黄疸或血红蛋白尿等反响应立即通知医师。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三、急性期或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软食为宜,腮腺肿胀期内防止酸性食物,为防止诱发胰腺炎,饮食不宜过饱少食含淀粉与脂肪多的食物。

四、注意口腔卫生,以防止腮腺管口继发细菌感染。要求病人每次饭后漱口,指导或协助病人使用生理盐水或多贝尔液清洁口腔。

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者应注意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照顾,并向病人说明一般不影响生育,消除病人顾虑。

六、腮腺肿大者,应指导使用外敷药的方法,注意观察病情,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可能并发脑膜脑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对确诊为脑膜脑炎者,应按脑炎常规进行护理。并发睾丸炎者,可用丁子带托起阴囊,以减轻局部水肿。坠痛、疼痛剧烈时局部予以冷敷或给予解热镇痛药物。

(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限为病后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日,呼吸道分泌物应随时消毒。

三、注意合理安排休息,保证夜间睡眠充足,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病室应安静、温暖,空气新鲜,防止烟尘惊吓等一切不良,减少探视,以防继发感染。

四、饮食以易消化、富营养的糊状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勿过冷或过热,呕吐后应再次进食,小儿喂食不宜过急。

五、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3-4次,食后或呕吐后及时漱口,舌系带溃疡可涂2%龙胆紫,及时拭去鼻、眼局部泌物。眼结膜出血者,以消炎类眼药水滴眼,鼻衄者以无菌棉球填塞。

六、痉咳发作时,可用手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扣病人背部,协助分泌物咳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但动作应轻柔,痉咳过程发生呕吐,应注意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屏气、发绀,应及时拍背、吸痰、给氧,并进行人工呼吸。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一、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或接触隔离,隔离至全部疱疹枯燥结痂,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疱疹浆液污染的被服和用具等应进行消毒。

三、发热及全身病症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体弱者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四、注意皮肤、口腔、鼻、眼及外阴清洁卫生,被褥要清洁枯燥,衣服宜宽大、柔软,水痘较重者不宜洗澡或擦浴。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铜梁县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

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7647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英气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是常见病 多发病。 1. 病区按区域分三区,健康人与病人要分开,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按常规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子、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 2. 根据污染的程度及工作需要,病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 病室设施力求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按不同病种收住。 5. 测量生命体征,急性期卧床休息,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床栏。 6. 遵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 7. 做好卫生宣教,病人之间不能互相窜病房、互送食物。 8. 传染病区禁止探视,特殊情况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子,离开隔离区必须消毒双手,脱隔离衣裤后再次消毒泡手。9. 凡接触病人的物品或被污染的物品必须消毒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 的一组传染病。 1. 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 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腰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然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腰避免过度劳累。 5. 护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0%碳酸氢钠容易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

第六章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染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 一、.环境护理: 1.病房环境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不同类型传染病要分开收治,并按疾病的传染特点作好消毒隔离 3.病房配置血压计,听诊器,严禁不同病房交换或混用,定期消毒 4.病房配置快速手消,每次护理操作前后和离开病房进行手消毒 5.患者分泌物呕吐物等用含氯消毒液按比例配制浸泡消毒后及时处理 6.医疗废物分类放置 7.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要求,正确采集和送检标本 二、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逐步恢复活动 三、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营养饮食 四、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五、健康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专科护理】 加强巡视,密切病情变化,根据疾病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颜色皮疹黏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衰的临床表现 【高热护理】 1.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鼓励多引水,出汗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4.降温,向患者解释发热原因和降温的措施 【皮疹护理】 1.卧床休息 2.饮食,避免辛辣食物 3.观察皮疹性质数量部位的变化几伴随症状 4.皮肤护理,衣服宽松,床单位整洁,保持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擦浴,进碱性肥皂,修剪指甲,皮肤瘙痒避免抓挠,结痂让起自行脱落,不可强行撕脱 【腹泻护理】 1.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状况 2.注意血压,脉搏变化,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失横 3.卧床休息 4.肛周皮肤护理,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擦凡士林油膏 5.标本采集,选取脓血,黏液部分,及时送检. 【意识障碍护理】 1.病情观察,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躁动者作好安全防范,昏迷者进行脑科观察瞳孔,角膜反射,匡 上压痛反应 2.床头抬高,15_30,头偏向一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有义齿者取下,出现舌后缀者用 舌钳拉出,并用防舌后缀的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性鼻饲 5.预防并发症护理,加强翻身防压疮,保持口腔,会阴的清洁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猩红热患儿应隔离到 A.体温正常 B.症状消失 C.青霉素治疗后10天 D.咽拭子培养2次阴性后 E.症状完全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后答案:E 2.水痘患儿应避免使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C B.糖皮质激素 C.对乙酰氨基酚 D.阿昔洛韦 E.维生素B12 答案:B 3.水痘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食物传播 B.虫媒传播 C.土壤传播 D.体液传播 E.接触传播 答案:E 4.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的作用机制是 A.解除气管痉挛 B.减少并发症发生 C.使机体产生免疫力 D.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E.杀灭白喉杆菌 答案:D 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重要的传染源是 A.带菌者 B.重型患者 C.轻型患者 D.羊 E.急性起病者 答案:C 6.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期为 A.腮腺肿大前6天至腮腺肿胀消失 B.腮腺肿大开始至腮腺肿胀消失 C.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7天 D.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 E.腮腺肿大开始至腮腺肿胀消退后9天答案:D 7.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

A.儿童及青少年 B.青壮年多见 C.普遍易感 D.6岁以内者不患病 E.以1~3岁儿童多见 答案:A 8.关于麻疹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对症治疗 B.预防感染 C.有并发症的采取综合性治疗 D.中药透疹治疗 E.用频谱仪照射加速皮疹消退 答案:E 9.下列疾病可引起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水痘 C.猩红热 D.麻疹 E.风疹 答案:A 10.猩红热患者取咽拭子可见 A.多核巨细胞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葡萄球菌 D.白色念珠菌 E.埃可病毒 答案:B 11.有关麻疹的护理错误的是 A.发热时应用药物或物理方法迅速降温 B.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C.多饮开水 D.及时清除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 E.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 答案:A 12.水痘临床症状为 A.水痘为自限性,一般7日左右自愈 B.帕氏线 C.疹退留有色素沉着 D.皮疹连续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皮疹 E.潜伏期为1~12天 答案:D 13.麻疹的检疫期为 A.7天 B.18天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 一、一般护理 二、麻疹 三、伤寒、副伤寒 四、细菌性痢疾 五、霍乱 六、病毒性肝炎 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八、流行性出血热 九、猩红热 十、水痘 十一、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环境要求 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 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5.针对不同病种,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材料,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合理的安排休养,巩固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相应的有关规定。 消毒隔离参照各种物品消毒、灭菌法严格执行。 二、麻疹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护理常规执行 评估 1.口腔粘膜变化。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肺结核护理常规 履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因为长期疗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头脑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放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事情,出格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呈现耳鸣,口唇麻痹,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用损伤等情况时,应实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流传途径的隔离预防。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1.1 传染病的定义 1.2 传染病的分类 1.2.1 空气传播类传染病 1.2.2 粪口传播类传染病 1.2.3 血液和体液传播类传染病 1.2.4 虫媒介传播类传染病 1.2.5 食物中毒类传染病 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2.2 个人防护措施 2.2.1 规范手卫生操作 2.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2.3 完善个人卫生习惯

2.3 环境卫生控制措施 2.3.1 室内通风与消毒 2.3.2 食物安全管理 2.3.3 医疗废物处理与管理 3.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3.1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3.2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 3.3 传染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3.4 急诊抢救措施 4.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4.1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4.1.1 医院隔离指引 4.1.2 家庭隔离指引 4.2 传染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4.2.1 饮食禁忌与调理 4.2.2 饮食补充与营养支持 4.3 传染病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护理

4.3.1 体位转换与活动指导4.3.2 睡眠与休息管理 4.4 传染病患者的感染预防4.4.1 定期皮肤护理 4.4.2 常规口腔护理 4.4.3 泌尿系统护理 4.4.4 呼吸道护理 4.4.5 血管通路护理 4.5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4. 5.1 患者情绪管理 4.5.2 心理支持与安慰 4.5.3 家属心理护理 附件: 1.隔离标志示意图 2.个人防护用品选购指南 3.饮食禁忌指南 4.床位安排与隔离室设计指导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律,用于管理与预防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 2.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国家规定,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及个人发现、诊断或治疗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规定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传染病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肺结核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1.发热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 2.盗汗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 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 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 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痰液的性质。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忽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 【观察要点】 1.观察咯血颜色和量、持续时间及频率。 2.病人的呼吸、血压、血氧、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 3.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发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4.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

感染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感染科常见急危重症护理常规 第一节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人和一切温血动物均可受感染,其中以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为多见。人主要通过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吞咽肌痉挛等,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其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1.按传染病病人的一搬护理常规,做好消毒隔离。 2.体位:将病人置于独立单间隔离,协助病人处于平卧位,室内应安静,禁止水、风、光声音的刺激。 3.专人护理: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接触病人应戴口罩和乳胶手套、以防感染。 4.饮食护理:病人因恐水及吞咽困难,应禁食、禁水、采用鼻饲高热量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保证每天摄入量及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5.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发钳等。 (2)注意病人有无高度兴奋、恐水、怕风等表现,肌痉挛发生的部位、持续时间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唾液和口鼻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如镇静药、呼吸兴奋药、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等。 6.伤口处理:早期正确的处理伤口,可减少狂犬病发病率50%以上。 (1)用20%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彻底清洗伤口和搔伤处,至少20分钟,再用75%乙醇或2%碘酒涂搽。 (2)也可用1%苯扎嗅铵(新洁尔灭)液冲洗至少30分钟,以清除和杀死

病毒。伤口不缝合,必要时扩创。 (3)皮试后可在创伤处予以高效价免疫血清做浸润注射。亦可酌情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7.用药护理:一般可用狂犬病免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每次剂量为40U/kg;皮试阳性者要进行脱敏治疗。狂犬病免疫血清可中和血中游离狂犬病毒,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状。除局部浸润外,还应根据伤情、疫苗种类进行接种,即咬伤后0、3、7、14天和30天各肌内注射1针(2ml)疫苗。严重咬伤者(如伤口在头劲部、手指或多处受伤),疫苗可加量至全程10针,即当天至第6天每天1针,然后于第10、14、30、90天再各注射1针,并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血清。 8.心理护理:对狂犬病患者应加倍爱护与同情,因大多数患者(除后期昏迷者外)神志清楚,内心恐惧不安,恐水使患者更加痛苦,故对待患者应关心体贴,语言谨慎,做好治疗与安全护理,使患者有安全感。 9.预防接种: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做预防接种。原则上于1、7、28天各肌内注射狂犬病疫苗1ml,而后每1~3年加强免疫1次。 10.健康指导:加强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大力宣传养犬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危害,并应严格进行登记和疫苗的接种。 第二节重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VH)是由多种嗜肝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或戊型。重型肝炎(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亡率高。根据病程又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1.按传染病病人的常规护理、做好消毒隔离。 2.体位与休息:强调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尽量不下床、不独自如厕,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3.饮食护理:给予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无刺激的软食。减少饮食中的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 (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

(十二)水痘护理常规 (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 (十四)麻疹护理常规 (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 (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 (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 (十九)传染性非经典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规定简朴,便于消毒。一切设备最佳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 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简介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旳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一样病种安顿病室,并执行不一样旳隔离措施(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合适活动。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亲密观测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如有忽然变化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状况,立即告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家眷送来旳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旳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十一、熟悉多种传染病旳并发症,亲密观测其先兆症状,及时告知医师,做好对应旳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传染科专科护理_常规

传染科 第一节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3.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4.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5.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与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6.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7.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8.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第二节传染病疾病护理常规 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目前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甲、戊型主要经粪口传播;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临床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与厌油腻食物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体征是肝脾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

2.活动与休息:急性肝炎、肝衰竭、慢性肝炎活动期者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度。 3.饮食:肝炎急性期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慢性肝炎患者,适当增加蛋白的摄入量;血氨升高、有肝性脑病倾向与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腹水、少尿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 4.病情观察:患者的精神、食欲与乏力程度,有无意识障碍与程度如何,皮肤、巩膜黄染情况。了解黄疸的消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5.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对肝衰竭患者应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的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6.用药护理:干扰素的副作用较多,最初治疗的l~2周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患者也可出现发热、疲乏、体重下降、脱发和骨髓抑制,有的患者可有焦虑、易激动、忧虑和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应注意观察与护理。’ 7.健康宣教: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和活动,饮食上宜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并能提供足够热量的食物,绝对禁洒。遵医嘱用药,所有用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并保证按时服药,忌滥用药物,以免增加肝负担,阻碍疾病恢复。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门诊复查肝功能、8超和病毒复制指标等。 二、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 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既往也称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等。 1.隔离:采用空气和接触隔离,患者自发病起隔离至热退。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首先,对传染病患者进行严密的隔离。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选择合适的隔离措施。对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应将患者置于单人病房中,保持良好的通风;对于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勤 洗手、戴口罩等,以减少传播风险。 其次,保持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指标。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饮食情况等,要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如发现体温、呼吸等指标异常,及 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同时,在饮食方面要给予 患者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康复。 再者,为传染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传染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焦虑、恐惧、自责等各种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和赞美他们,加强 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康复。 此外,必须注重传染病患者的生活环境卫生。对患者所在的病房或房 间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使用一次性、无菌的 医疗器械和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患者的衣物、餐具等物品要 进行专门的收集和清洗,以确保无菌无害。 最后,要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传染 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增加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教授 患者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佩戴和处理个人防护设备等。 同时,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传染病的资讯,让他们了解疾病特点、传播途 径和预后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疾病。

总之,传染病患者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注重临床技术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只有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照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健康,减少病情的恶化和传播风险,为他们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传染病的护理

传染病的护理 传染病的护理 1、介绍 1.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引起 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2、传染病的分类 2.1、病原体分类 2.1.1、性传染病 2.1.2、细菌性传染病 2.1.3、真菌性传染病 2.1.4、寄生虫性传染病 2.2、传播途径分类 2.2.1、直接接触传播 2.2.2、空气传播 2.2.3、飞沫传播 2.2.4、粪口传播 2.2.5、血液传播

2.2.6、垂直传播 3、护理措施 3.1、隔离措施 3.1.1、根据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 传染病采取飞沫防护措施。 3.1.2、切断传播源与易感人群的传播途径,如保持患 者及环境的清洁、隔离病患等。 3.2、个人防护措施 3.2.1、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根据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3.2.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并使用洗 手液或消毒剂。 3.2.3、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减少感染 风险。 3.3、环境清洁和消毒 3.3.1、对患者居住的空间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 是常接触的物品表面。

3.3.2、需要定期对医疗器械、仪器设备进行彻底清洁 和消毒。 3.3.3、对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定期的卫生清洁工作。 4、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4.1、不同传染病的症状和体征 4.2、发病过程和传染性程度 5、护理要点 5.1、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5.2、做好入院护理和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 卫生和预防措施。 5.3、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注意药物剂量、给药时间等。 5.4、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并多饮水,增强机体抵抗力。 5.5、监测传染病的传播情况,及时报告给上级医疗机构和 卫生部门。 6、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手册、传染病防治 宣传材料等。 7、法律名词及注释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患者护理措施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1、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配合治疗。 2、对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因为与社会交往减少,更要重视密切护患关系,使他们感到护理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 3、护理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敬,做某项处理时,注意讲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医学教/育网提供。 4、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采用解释、支持、认知调整指导等心理护理措施。例如讲清患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采分点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为特征。 采分点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志贺茵属,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采分点3:病人和带菌者是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采分点4:中毒性痢疾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病变在脑组织中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采分点5: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采分点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脑型、肺型、混合型4种类型。 采分点7: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采分点8: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脑型主要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为主。此型病死率高。 采分点9: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便常规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 采分点10:便培养中分离出痢疾杆菌是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确诊的最直接的证据. 采分点11:便培养送检标本的提取方法:当患儿无腹泻时,可用冷盐水灌肠取便,必要时重复进行。 采分点12:治疗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通常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阿米卡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采分点1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护理时应维持正常体温,综合使用物理温、药物降温,必要时采用亚冬眠疗法,控制体温在37℃左右。

传染病护理要点

传染病护理要点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很高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等 途径传播。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染病护理,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传染病护理的要点及相关措施。 一、个人防护 1. 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穿戴符 合标准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装备的选择应根据传 染病的特点和传播途径而定。 2. 保持手部卫生:护理人员应经常洗手,并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 行消毒。特别是接触传染源后、接触护理器械前后、离开病房前等时 刻都要严格遵守洗手的规定。 3. 佩戴手套:护理人员在进行直接接触或携带传染源物品时,应佩 戴合适的手套,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4. 做好自我防护:护理人员应注意避免手触碰面部、口鼻和眼睛等 易受感染的部位,避免身体接触传染源。 二、环境卫生 1. 病房消毒:对于传染病患者所在的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 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2. 废物处理:将与传染病相关的废物,如口罩、纸巾等,采用专用 袋子密封处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3. 护理器械消毒:护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流程,对接触传染源的护理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4. 环境清洁:保持病房、护理站等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常接触的物体如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三、交叉感染预防 1. 分区管理:根据患者的传染性和所处阶段进行合理的分区管理,将传染源和非传染源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常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传染病的常规预防工作,注重个人卫生、加强营养、合理锻炼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3. 监测传染病状况:护理人员应随时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向上级报告疑似或确诊病例,确保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有效沟通 1. 教育宣传: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传染病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团队合作:传染病护理工作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配合,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患者心理支持:传染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身心双重的压力,护理人员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总结: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水痘的护理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6个月一3岁的婴幼儿。对水痘的患儿护理特别重要,要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要保持干净,要把小儿指甲剪短,不要让小儿抓皮肤,以免化脓感染。发热较高可以给退热药,万一皮肤继发化脓感染,并有全身症状,应适当用抗生素。如果发生其它严重并发症,像脑炎,水痘肺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肾炎等则应去医院诊治。 水痘的健康教育 水痘是由水痘一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染。 1.远离病人,最起码21天。 2.如有发热应卧床休息。 3.饮食上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禁食鱼、虾、蛋类。 4.应加强皮肤护理,勤剪指甲,以防皮肤抓破。瘙痒时可用0.25% 石碳酸、炉甘石洗剂或多或5%碳酸氢钠溶液擦拭皮肤。 5.疱疹全部结痂后患者方可结束隔离。 6.在水痘好发季节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动。

腮腺炎的护理 腮腺炎I旨的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染,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也可传染,儿童及青少年为本病的易感人群。1岁以下由于从母体得到抗体,故不易受染。学龄儿童发病率高,但 1—3岁的幼儿也有发病的。对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护理。首先应将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传染其他易感儿童。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热量,给患儿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发热较高可以适当给以退热剂,局部可以用热敷或冷敷,或用中药外敷(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或茶调外敷)。患腮腺炎的小儿应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一般不会漱口,可以给小儿定期饮点开水,特别是吃饭后),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酸性食品,因为酸性食品刺激唾液分泌,因腮腺炎时唾液排出不畅,力口重腮腺肿胀,使疼痛加剧。如遇有严重并发症,应送往医院救治。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基本措施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基本措施 1. 引言 在面对传染疾病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病菌的传播,保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本文将介绍一些传染疾病一般护理的基本措施。 2. 接触传染疾病的防护措施 - 洗手: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处理患者的体液或排泄物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按照正确的穿脱顺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 一次性使用物品:如注射器、针头、药物等应按规定进行正确的处理,以防感染传播。 -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在空气中滞留。 3.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防护措施

- 咳嗽和打喷嚏时做好口鼻防护:使用纸巾、肘部或口罩等遮挡口鼻,避免直接释放呼吸道分泌物。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与患者过于亲密的接触,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机会。 -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 4. 食物和水源传染疾病的防护措施 - 食材熟透:确保食材经过充分烹煮,以破坏病原体。 - 食物隔离:将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加工和烹饪,避免交叉污染。 - 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应来自经过安全处理的可靠来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 5. 传染疾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 单独病房:将传染疾病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或设置隔离区,以防止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 - 感染控制措施: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同时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

- 探视限制:减少非必要的人员进出隔离区,严格控制探视,避免感染的传播。 6. 整体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消毒:对医疗机构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铺、洗手间等)进行定期消毒。 - 垃圾处置:严格按照规定将医疗废物、污染物和一次性使用物品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醒他们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惯,以降低感染风险。 7. 结语 传染疾病的护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人员的安全。以上所列举的措施只是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具体应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 注:以上护理措施是基于一般传染疾病防护的基础措施,具体不同疫情和病种的传染疾病,可能需要根据专业指引和实践做出更具体的措施调整和判断。

传染病护理重点知识整理

传染病护理重点知识整理 传染病(每个个论的疾病书本第一段需要看看) 如有纰漏请谅解 一、总论(包含明解选择问答) 1、mj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mj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3、mj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清除病原体二、隐性感染三、显性感染四、病原携带状态五、潜伏性感染 4、mj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 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体征症状,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mj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 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 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一)发热(二)急性期改变1、蛋白代谢2、糖代谢3、水电解 质代谢4、内分泌改变 7、mj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2、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 8、传播途径:1.水平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

播)。 2.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婴儿出生前你从父亲或母亲获得的感染称为先天性 感染,如梅毒、弓形虫病。 9、mj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病原体,二、传染性,三、流行病学特征,四、免疫后感染。 10、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一、潜伏期,二、前驱期,三、症状明显期,四、恢复期。 11、mj再燃recrudescence)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 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时,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2、mj复发(relapse)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 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13、mj发热:临床上可在口腔舌下、腋下或直肠探测体温。其中口腔和直肠需探测3分钟, 腋下需探测10分钟。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的程度可分为:①低热:体温为37.5~38度,②中度发热:体温为大于38~39度,③高热:体温为大于39~41度,④超高热:体温41度以上。 (1)mj稽留热(体温>39℃,24小时温差<1℃) (2)mj弛张热(体温> 39℃,24小时温差> 1℃,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 mj消毒(disinfection)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消除或杀灭体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一系列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清除病原体来阻止其向外界传播,达到控制传染病发生与蔓延的目的。 14、同时出现发热和发展的疾病有: 艾滋病、伤寒、败血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日本血吸虫病 (暂定) 15、肾综合征出血热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