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刘赫刘国良

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 ,LA) 是一种独特的氧化-还原双向的氧化应

激的强效抑制剂,LA 不仅可清除体内的多种反应性氧自由基(ROS) ,而且还能还原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不仅是健康机体走向衰老,而且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致病环节,特别是反应性氧自由基将随血糖的增高,而呈正相关的增高,因此α2硫辛酸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将占有重要位置。

1 糖尿病面临的挑战多个循证医学结果告诉我们,死亡率与其它几个严重疾病相比,至今唯独糖尿病不仅未降还在上升,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著名的DCCT 研究结果提示,6 年半的研究,看到了胰岛素强化疗法显著地改善着微血管并发症,使微血管病变减少发生达35 % ,神经病变减少达76 % ,但未见到大血管并发症的改善〔1〕;同样U KPDS 结果,也见到微血管并发症减少约1/ 3 ,但也未见到大血管并发症的改观。这些著名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应该说在推动糖尿病事业的发展方面,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启迪;但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还未能做到使糖尿病的死亡率趋向下降。这种严峻的现实,应该说是对人类的一次挑战,有必要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今天或未来的糖尿病治疗策略。

2 自由基与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指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在生物体中主要指反应性氧自由基(ROS) ,是指由氧诱发的自由基:如超氧阳离子(O -2 ) 、羟自由基(OH·) 、单线态氧1O2 等非脂性自由基;还有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如烷自由基(L - ) 、烷氧(LO- ) 、烷过氧基(LOO- ) 等属于脂性自由基;此外还有氮中的自由基:如一氧化(NO·)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 ,半醌类自由基(黄素类蛋白) 、辅酶Q的单电子还原(或氧化) 型等。自由基是正常代谢、衰老或疾病等状态下,所有细胞在能量代谢过程中,都会伴随ATP 的产生,在线粒体电子转移过程而产生的高反应性分子结构的副产

品。当ROS 的生成超出了生理范围和机体的抗氧化防卫能力时,就会造成细胞的损伤,此即为自由基损伤,也称为氧化应激,是任何组织损伤的一个主要的病理机制。可致DNA 损伤,引起突变、凋亡、坏死等。据有关专家估计DNA 的氧化损伤频率可高达: 10000 次/ 每个基因组·每个细胞·每天〔2〕。蛋白质也是其攻击的主要目标,引起氨基酸残基的修饰、交联、肽链断裂、蛋白应质性,改变了蛋白质的功能。对脂质的损伤,特别是膜脂质的氧化,可引起细胞的多种损伤:膜结构的破坏、核酸的损伤等。因此,一个来源于细胞线粒体代谢过程中的副产品———自由基,又成了主要攻击、损伤细胞、细胞膜、核内DNA、线粒体内DNA 的伤害因子。具估计每人每年可以产生1000 克自由基〔2〕,并伴随年龄增长和疾病状态而产生增多,使之氧化应激成为机体衰老和疾病过程中的伤害原头。氧化应激存在一切疾病过程的始终,既是疾病的起因又是后果。

3 氧化应激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3〕氧化应激做为源头去伤害β细胞引起或加重糖尿病,伤害肌肉及脂肪细胞去加重胰岛素抵抗,伤害内皮细胞促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

311 α-硫辛酸与β细胞保护自由基来源于细胞线粒体,同时细胞线粒体又是自由基主要攻击对象,所以氧化应激可以损伤β细胞。更糟糕的是,在各种细胞中,β细胞又是抗氧化能力相当差的。在高糖、高脂的背景下,促使线粒体ROS 增加, 通过升高NF2κB、p35MAPκ、JNκ/ SAPκ、Hex2osamines ,增强内质网病理性应激,促进β细胞凋亡,也可通过IRS22 丝氨酸/ 苏氨酸磷酸化导致β细胞凋亡〔4〕。事实上,在当今糖尿病治疗理念上,在实现血糖尽早达标的同时,更越来越看重对β细胞的早期保护,最大限度的去延缓β细胞的衰竭进程。正如所说,糖尿病程的本质,就是β细胞衰减的进程。如果我们能去早期截断氧

化应激这一源头,显然就是对β细胞抗氧化能力不足的补偿,就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由基对β细胞的攻击,减少或延续β细胞凋亡的进程,保护β细胞的功能。与此相一致,已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包括α2硫辛酸、维生素C 等在内的抗氧化剂,都可以针对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攻击产生直接的保护作用。应用药性的

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治疗2 型糖尿病,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支持及临床上的应用〔5〕。

312 α-硫辛酸与胰岛素抵抗体外实验证明,氧化应激在多种水平上引起胰岛

素抵抗。双曲线定律告诉我们,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是β细胞走向衰减的重要原因。显然通过治疗手段促进骨骼肌摄取葡萄糖是防治2 型糖尿病的又一重要侧面。1970 年就已经发现硫辛酸可促进大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6〕。有人用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即肥胖型Zucker 大鼠,观察静脉使用硫辛酸对离体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效应〔7〕,看到萄葡糖的净摄取量的显著增加,糖原合成的明显增强;对肥胖型Zucker 大鼠腹腔内注射右旋硫辛酸,可见葡萄糖转运率提高64 % ,长期治疗可减少血浆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另一组研究〔8〕结果,也支持硫辛酸可使Zucker 大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量的增加。在对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空腹大鼠中,观察到静脉注射高剂量消旋硫辛酸,可在胰岛素水平未改变的情况下,血糖水平快速下降〔9〕。右旋硫辛酸需要利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才能还原为二氢硫辛酸〔10〕,因此提高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 / NADH 比值,从而增强了糖解作用。有资料还表明硫辛酸可抑制大鼠肝脏内的糖异生作用〔11〕,可能是因硫辛酸对一些催化糖异生作用开始环节的酶有抑制作用〔12〕,而使糖异生得到抑制。1995

年,Jacob 等人首次报道了静脉应用1000mg 硫辛酸可以明显增加2 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刺激的代谢清除

率(MCR) 以及胰岛素敏感性,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应用硫辛

酸治疗后,葡萄糖输注率增加47 %( P < 0105) ,代谢清除率提高55 % ( P < 0105) , 胰岛素敏感性提高57 % ( P <0105) 。在盐水治疗组没有观察到任何改

善〔13〕。之后,同一组人员报道了重复静脉应用α2硫辛酸500mg ( ×10 天)后,看到了代谢清除率提高近30 % ,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近30 %〔13〕。有人报道了应用二甲双每日2 克持续三个月治疗2 型糖尿病人,也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检测,可以观察到外周葡萄糖代谢提高

25 %( P < 0103) 。对比几种剂型和剂量关系:口服硫辛酸600~1800mg 可使MCR提高17 % ,静脉给药500mg 可使MCR 提高30 % ,静脉给药1000mg ,可提高MCR55 %〔13〕。

313 α-硫辛酸与代谢综合征Trevisan 等〔14〕于2001年报道对892 名年龄35~79 岁男性及903 名同龄女性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心血管危险因子数量与氧化应激状态及抗氧化能力具有显

著相关性,氧自由基明显增多,而还原型红细胞谷胱甘肽及过氧化谷胱肽等抗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认为是在炎症活性介质作用下,产生的过量自由基所致,氧化应激系MS 的共同土壤。

31311 硫辛酸与肥胖Dietrich 等〔15〕对肥胖与氧化应激的观察,结果显示BMI 及腰/ 臀比与尿

82epi2PGF2 (评价伴内脂质过氧化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呈正相关。还测定126名吸烟者基础状态下抗氧化剂和安慰剂干预后的血浆异前列腺素水平,结

果:BMI 与异前列腺素呈显著正相关,应用抗氧化剂后2 个月,血浆异前列腺素水平下降。

31312 硫辛酸与2 型糖尿病〔16〕ROS 与血糖呈正相关,与抗氧化剂呈负相关。通过固相提取法测定初发的2 型糖尿病与健康人血浆82epi2PGF2 ,结果发现前者较后者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为: ①葡萄糖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促进了脂质过氧化; ②葡萄糖自然氧化及非酶糖化也可产生ROS; ③高血糖激活NAD+ 氧化酶促进KOS 产生。

31313 硫辛酸与高血压Reckelhoff 等〔17〕给大鼠灌注Ang Ⅱ后血浆异前列腺素增加。Laursen 等〔18〕也观察到类似情况。Somers 等〔19〕观察认为ROS 的增加不佳见于AngⅡ所致高血压,也见于低肾素性高血压状态。

31314 硫辛酸与脂代谢紊乱Oguogho 等〔20〕测定高胆固醇血症病人LDL 清除前、中、后血浆及尿中82epi2PGF2α浓芳,结果看到清除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见,氧化应激是MS 及其各组份发病的共同土壤,MS 的各组分既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导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又可进一步促进MS 及其各相关的危险因素,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314 α-硫辛酸与糖尿病并发症有相当可观的证据提示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共同通路,通化多元醇通路、已糖胺通路、AGE 形成、蛋白激酶C(PΚC) 激活等,扩大氧化应激而引起或加重各种并发症(见图2) ;而α2硫辛酸可多途径阻断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

31411 α-硫辛酸与神经病变早在1959 年在德国硫辛酸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 ,人们相信硫辛酸可以提高外周神经对葡萄糖的利用,曾报道病人体内α2硫辛酸水平低,因此认为使用LA 是一种替代疗法。至今在德国作为处方药

用于神经病变已经30~40 年。近期已经完成了四个评估LA 用于治疗DPN 的临床

研究,一个用于治疗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2003 年发表在Dia2

betes Care 刊物上的SYDNEY TRIAL 治疗〔21〕DPN 的研究,受试者120 人,采用单中心,随机、双音、安慰剂对照研究,使用LA 600mg ,静脉点滴,每周5 天,用药14 天,主要降点指标(症状总分,TSS) 平均改善了5172 ±1153 分(安慰剂组1183 ±1197 分, P < 01001) 。结论:LA 可有效地改善神经病变阳性和阴性感觉症状及其它神经病变指标。

31412 α-硫辛酸与白内障多元醇通路是糖尿病白内障的主要成因。硫辛酸对60 名的大鼠有预防白内障形成的作用〔22〕。硫辛酸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保护作用。

31413 α-硫辛酸与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中, 是高血糖所致氧化应激的主要靶细胞。AGE 是糖类的醛基或酮基与蛋白质氨基末端的非酶性反应产物。这种反应应会通过糖的自氧化作用产生ROS。AGE 通过与各种细胞如

内皮细胞、神经元、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面的RAGE 结合而产生损伤作用。AGE 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氧化应激,并激活细胞核因子NFκB。而这些都与最终进

展为粥样硬化有关,特别是NFκ B 存在于人类粥样斑块中〔23〕。而抗氧化剂则

可对NFκ B 激活有抑制作用〔26〕,特别指出LA 在大量靶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控中发挥着主要作用〔27〕。是AGE 诱导的NFκ B 激活作用和粘附分子表达过程的抑制剂〔25〕。用LA 600mg 治疗3 天后,可见NFκ B 激活水平下降〔26〕,表示LA 是改善血管并发症的有效干预剂。

31414 α-硫辛酸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ED) ED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

发症,发病机制多集中在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的影响。近来随着对一氧化氮(NO) 在阴茎勃起中作用的认识,内皮细胞性、肌源性因素对ED 的影响受到关注,AGEs 使

局部NO 灭活增加。Seftel 等〔27〕测定ED 阴茎组织AGEs 较非糖尿病明显升高,体内产生过度的ROS ,研究发现用α2硫辛酸治疗,可以改善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内

皮依赖性及NANC 神经源性舒张反应受损。

4 氧化应激与衰老及疾病氧化应激它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始终,特别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花甲、古稀、耄耋老人中将会诱发和促进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诸如: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白内障、老年痴呆、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天然抗自由基的能力,亦即抗氧化能力不断下降,加速了人体衰老的过程,当前抗氧化能力乃是防治衰老和老年病的根本手段。抗氧化剂首当推硫辛酸,它逆转胰岛素抵抗、保护和修复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用量、促进线粒体的葡萄糖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影响新陈代谢、缓解炎症、增强免疫力,还能启动细胞的修复机制,特别是能使肌肉恢复活力。具有抑制早老性痴呆、抗衰老、提高记忆力、抗脂肪肝〔28〕。另外在脑缺血、缺氧、脑外伤等脑损害后,ROS 大量产生,硫辛酸的应用有效的减轻和缓解脑组织的伤害。还能预防肌肤老化,国外早已作为皮肤保健,应用硫辛酸。

5 硫辛酸及其药理作用LA 早于1937 年被发现,1951年被分离、纯化,是一

个手性中心的八碳二硫化合物。人体内的LA 可以在肝脏及其它组织合成,是一个

多酶系统脱氢酶复合体的天然辅助因子发挥作用,在线粒体内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的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LA 和二氢硫辛酸(DHLA) 同样都是强力的抗氧化剂。当LA 遇到一个自由基,连接硫原子的键就会打开,每个硫原子同一个电子结合在一起,LA →DHLA ;当DHLA 碰到需要电子的自由基,它就释放电子重新生成硫- 硫键,DHLA →LA ,因此它是一个独特的氧化还原剂,具有双重抗氧化威力;小分子结构,一端是半胱氨酸,一端是羟基酸,使其具有双重(水溶/ 脂溶)的兼溶特性,在细胞内外,都可发挥抗氧化功能,抑制AGE诱导的NFκ B 激活,改善线粒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有效保护各种细胞(β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原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 ;LA 不仅本身是一个强效抗氧化制剂,而且有再生循环功能,能够延长普通抗氧化剂的寿命,或促进再生。如谷胱甘肽、维生素C、E、辅酶Q 等。荟萃分析总结4 个临床研究,共1258 例糖尿病病人每天使用LA 600mg 静脉滴注,没见到有不良反应及在血中不适当药物蓄积。

6 小结氧化应激是许多疾病发病过程中的致病环节;是损伤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加重胰岛素抵抗、损伤内皮细胞及多种并发症的共同发病机制,是代谢综合征致病的源头。硫辛酸是氧化应激的强效抑制剂,具有双重的氧化- 还原特性,不仅可以清除多种ROS ,而且能还原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众多循证医学证实LA 是保护β细胞、减缓胰岛素等抵抗及防治并发症方面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特别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显示良好疗效。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1DCCT/ DEIC Research Greup. N Engl J Med 2003 ; 348 :

2294 - 2303.

21Scandalios J . G:Oxidative stress 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antioxidant defense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7.

31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 ;24 :816 - 823.

41Michikawa Y,Mazucchelli F ,Bresolin N , Scarloto G,Attardi

G;Aging - dependent large accumulation of point mutations in the

hu2

man mtDNA control region for replication. Science 1999 ;286 :774 -

779.

51 刘国良,张海燕,曹翠平.α2硫辛酸保护β细胞,治疗神经病

变等并发症的多功能强效氧化应激抑制剂.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6 ; (2) 1 - 4.

61Haugaard N , Haugaard ES. Stimulation of glucose utilization

by thiotic acid in rat diaphragms incubated in ritro. Biochim Biophys

Acta 1970 ;222 :583.

71Jacob S ,StreeperRS , Fogt DL ,et al. The antioxidant alpha -

lipoic acid enhances insulin - stimulated glucose metabolism in insulin

resistant rat skeletal muscle Diabetes 1996 ;45 :1024.

81Hermann R , Niebch G. Human pharmacokinetics of alpha -

lipoic acid. Ini Packerl ,Cadenas E ,eds. Bicthiols in health and disease ,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97 :337.

91Khamaisi M ,RudichA , Potashnin R ,et al. Lipoic acid acutely

in duces hypoglycemia in fasting nondiabetic and diabetic rats. Metab

Clin Exp 1999 ;48 :504.

101Roy S ,Sen CK,Tritschler HJ . Packer L. Modul ation of cellu2

lar reducing eguivalent homeostasis by alpha - lipoic acid.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s for diabetes and ischemic injury. Biochem Pharmacol

1997 ;53 :395.

111Blumenthal SA. Inhibition of gluconeogenesis in rat liver by

lipoic acid Evidence for more than one site of action Biochem J 1984 ; 219 :773.

121Zempleni J ,Mc Cormick DB ,Mock DM. Identification of bi2

otin sulfone ,bisnorbiotin methyl ketone ,and tetranorbiotinl - sulfoxide

in human urine. Am J clin Nutr 1997 ;65 :508.

131Jacob S ,Ruus P ,Hermann R ,Tritschler HJ ,et al. Oral adimin2

istration of RAC - alpha - lipoic acid modulat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a2 tients with type - 2 diabetes mellitus a placebo - controlled pilot trial Free Rad Biol Med 1999 ;27 :309 - 314.__。

硫辛酸α

α-硫辛酸(糖尿病专用) α-硫辛酸(ALA)是一种生物体可以自行合成的双硫化合物, 是人类细胞能量生产代谢反应中的必要元素. ALA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氧化剂, 具有亲脂和亲水的特性. 这种双亲特性能使ALA在人体内的任何部位(亲水及亲脂部位)发挥卓越的抗氧化作用. 主要功能 - 分解、转运血糖, 使血糖水平正常化 -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效果 - 抵抗高血糖对身体组织的损伤 适用人群(本产品仅供内部员工使用, 不对外销售.) 本品应该是每个糖尿病或出现轻度高血糖症的患者必要的营养补充品. 中年以后,如果有家族性糖尿病遗传因子的人,即使尚未出现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也可以通过补充低剂量的α-硫辛酸以预防及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恶化 服用方法:对于糖尿病预防和初发患者, 每日服用150-300毫克. 分1-2次服用对于中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服用本品初始阶段(30天内)剂量为每日600-900毫克, 分2-3次服用,维持阶段每日150-300毫克 \硫辛酸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大约为20-38%. 因为食物会减少本品的吸收, 所以最好饭前半小时服用 本品对食道有轻微的刺激性, 多喝水即可缓解

保存方法 密封、避光保存, 保质期为24个月 注意事项:本品可以缓解人体血糖长期过高引起的并发症, 可与降糖药物同时服用, 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本品可以提高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因此可能需要调节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已在服用降血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开始服用本品的一到两周内, 建议监测血糖浓度, 避免血糖过低 本产品仅供内部员工使用, 不对外销售.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一、α-硫辛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ALA)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它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再生,进而减 轻疼痛和其他神经病变相关症状。目前,α-硫辛酸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研究表明,α-硫辛酸对DPN具有一定的疗效。一项研究发现,使用600mg/d的 α-硫辛酸治疗DPN的患者,其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和其他神经病变症状也有所缓解。α-硫辛酸还能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 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普瑞巴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一种γ-氨基丁酸类似物,具有镇痛和抗抑郁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的钙通道来发挥作用,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缓解疼痛。普瑞巴林已 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性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普瑞巴林在治疗DPN中的有效性。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与安慰剂 相比,使用普瑞巴林能够显著减轻DPN患者的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另一 项研究也表明,普瑞巴林在改善DPN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上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三、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的治疗作用 针对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α-硫辛酸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和降糖等多种作用,而普瑞巴林则能够镇痛和改善神经 功能,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有研究表明,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一项临床试验发现,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联合应用对DPN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神经病变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两者的联合应用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另一项meta分析也证实了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DPN的疗效优越性,对改善DPN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效 果。 四、典型临床案例分析 湖北某医院收治了一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麻木、针刺感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接受单药治疗的效果 不佳,随后转为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明 显减轻,行走困难情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硫辛酸注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

硫辛酸注射功效与作用和副作用 硫辛酸(Thioctic acid)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也被称为α-硫辛酸或α-乙酰巯基丙酸。它在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尤其在神经系统保护和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方面显示出潜力。本文将详细介绍硫辛酸注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副作用。 一、硫辛酸注射的功效与作用 1. 抗氧化作用:硫辛酸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在体内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维护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功能。由于自由基的产生与脂质过氧化有关,硫辛酸可以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 2. 脂肪代谢调节:硫辛酸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代谢,并提高脂肪酸的利用率。在体内,它可以与辅酶A结合,形成辅酶A-硫辛酸(coenzyme A-thioctic acid)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以进入线粒体,激活脂肪酸的β-氧化途径,从而提高脂肪酸的氧化速率。 3. 降糖作用:硫辛酸可以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它可通过抑制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生成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合成的途径,降低血糖水平。此外,硫辛酸还可以提高肝脏和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4. 保护神经系统:硫辛酸显示出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它可以

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硫辛酸还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耐受性,抑制神经元凋亡,并增加神经细胞的生成和再生。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后遗症。 5. 改善心血管功能:硫辛酸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 这些蛋白质水平升高是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硫辛酸可以通过改善心肌代谢和抑制细胞凋亡来减轻心肌损伤。 6. 抗炎作用:硫辛酸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少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通过抑制NF-κB 和白介素-1β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它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组织损伤。 7. 提高免疫功能:硫辛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加免疫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此外,硫辛酸还可以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 二、硫辛酸注射的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硫辛酸注射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很少需要特殊处理。 2. 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对硫辛酸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

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α-硫辛酸在糖尿病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刘赫刘国良 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 ,LA) 是一种独特的氧化-还原双向的氧化应 激的强效抑制剂,LA 不仅可清除体内的多种反应性氧自由基(ROS) ,而且还能还原人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氧化应激不仅是健康机体走向衰老,而且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致病环节,特别是反应性氧自由基将随血糖的增高,而呈正相关的增高,因此α2硫辛酸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将占有重要位置。 1 糖尿病面临的挑战多个循证医学结果告诉我们,死亡率与其它几个严重疾病相比,至今唯独糖尿病不仅未降还在上升,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著名的DCCT 研究结果提示,6 年半的研究,看到了胰岛素强化疗法显著地改善着微血管并发症,使微血管病变减少发生达35 % ,神经病变减少达76 % ,但未见到大血管并发症的改善〔1〕;同样U KPDS 结果,也见到微血管并发症减少约1/ 3 ,但也未见到大血管并发症的改观。这些著名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应该说在推动糖尿病事业的发展方面,将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启迪;但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还未能做到使糖尿病的死亡率趋向下降。这种严峻的现实,应该说是对人类的一次挑战,有必要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今天或未来的糖尿病治疗策略。 2 自由基与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指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在生物体中主要指反应性氧自由基(ROS) ,是指由氧诱发的自由基:如超氧阳离子(O -2 ) 、羟自由基(OH·) 、单线态氧1O2 等非脂性自由基;还有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如烷自由基(L - ) 、烷氧(LO- ) 、烷过氧基(LOO- ) 等属于脂性自由基;此外还有氮中的自由基:如一氧化(NO·)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 ) ,半醌类自由基(黄素类蛋白) 、辅酶Q的单电子还原(或氧化) 型等。自由基是正常代谢、衰老或疾病等状态下,所有细胞在能量代谢过程中,都会伴随ATP 的产生,在线粒体电子转移过程而产生的高反应性分子结构的副产

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α-硫辛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胰激肽原酶与甲钴胺、α-硫辛酸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 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胰激肽原酶、甲钴胺以及α-硫辛酸(LA)对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 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DPN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钴 胺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胰激肽原酶+甲钴胺+LA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甲钴胺、α-硫辛酸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原酶;α-硫辛酸;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072-02 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患者一种多发慢性并发症,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DPN通常会 出现疼痛、麻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和而表现,对患者生活质 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胰激肽原酶和甲钴胺、LA应用于DPN 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性别:男、女分别为27例、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0.4±2.6)岁;病程:2~10年,平均(7.5±1.6)年。观察组40例,性别:男、女分别为25例、15例;年龄:46~80岁,平均(52.1±1.4)岁;病程:2~11年,平均(7.9±2.3)年。两组在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后联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甲钴胺+α-硫辛酸治疗。患者接受 40U的胰激肽原酶肌肉注射,次数为1次/d,肌肉注射500μg甲钴胺,次数为1 次/d。将600mgα-硫辛酸加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 次数为1次/d,连续给药2周。单纯应用甲钴胺对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肌注500μg的甲钴胺。次数为1次/d,连续给药2周。治疗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后接受相应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 速度(MNCV)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 治疗效果评估 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与治疗前比较,肌 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0m/s,或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 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0m/s;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患 者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凭借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别以(x-±s)、百分率表示计量、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的疗效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目前,对于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 来缓解疼痛症状。而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作为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 经病变的常用药物,其疗效备受关注。研究表明,α-硫辛酸可以通过 抗氧化、抗炎、抗血糖及保护神经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而普瑞 巴林则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减少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等途径来缓 解疼痛症状。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 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 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 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下降。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作为常用的 治疗药物,具有镇痛和神经修复的作用,有望合理应用于糖尿病痛性 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本研究旨在验证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对糖 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和依据,进一步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疼痛感,同时也为完善糖尿病并 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合并症状之一就是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该病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不适感。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关于α-硫辛酸和普瑞巴林的单独应用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但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疗效分析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α-硫辛酸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店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该联合治疗方法的分析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医学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类似疾病的治疗探索提供一定的启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有助于深入探讨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策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选择。 2. 正文 2.1 α-硫辛酸的药理作用 α-硫辛酸,又称辛硫醛,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有机硫化合物。其主要药理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α-硫辛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136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严格控制血糖及口服维生素B1、腺苷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再用硫辛酸600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胰激肽原酶40U,每日1次,肌注,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3],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人提出DPN的发生主要是由微血管病变和代谢因素引起,而氧化应激是促进上述损伤导致DPN的共同通路[4]。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5],这为抗氧化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硫辛酸又叫消旋硫辛酸,在药理剂量下它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消除包括氢氧自由基、单态氧、一氧化氮自由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氢过氧化物等在内的多种氧化应激产物,并能再生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硫氧环蛋白等抗氧化剂,减弱氧化应激。近年来,ALA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并发症方面的作用倍受瞩目。对4个随机临床研究共125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表明,静脉注射硫辛酸600mg/d可显著改善疼痛等症状[6],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另一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存在神经内膜的血管病变,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自由基的产生增加,内皮衍生物的一氧化氮活性降低等,逐渐出现微血管透明变性、增生,管壁内脂肪及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缺氧。胰激肽原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激化激肽原释放出激肽,激肽一方面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降压作用,另一方面,激肽使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加快,使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增加,代谢改善,胰激肽原酶还

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单独治疗,n=36)与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n=3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烧灼感、感觉减退、麻木各项症状评分及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取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银杏达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α-硫辛酸;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理特性包括神经脱髓鞘病变、轴索萎缩及外周感觉神经纤维延迟再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DPN的发病率增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DPN主要以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减缓或逆转神经退化过程为目的,但目前尚缺乏特异疗法。该研究中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DPN采取α-硫辛酸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HbAlc>7.0%,伴有四肢或双下肢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减弱,浅感觉减退,甚至肌萎缩,膝反射、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处理,嘱患者合理运动,对其进行饮食指导,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且均给予硫辛酸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20080522)治疗,在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500 mg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以上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52020032)治疗,在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25 mL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 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α-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下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肢神经功能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LAT)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 的临床效果佳,不仅可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而且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起病隐匿,患者不易察觉,常因外周神经病变导致的保护性感觉丧失而致足部感染和溃烂,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DPN一旦出现,不仅患者疼痛难忍,而且对多种药物效果不佳。该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硫辛酸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DPN 的疗效以寻找治疗DPN 的最佳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为该院收治的病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女各25例,年龄43~72岁,平均(59.17±9.34)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1岁,平均(59.45±9.25)岁。患者病程5~11年,平均(7.21±2.0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患者的纳入与排除 患者的纳入:①符合DPN诊断标准[2];②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佳。排除标准:①存在心、肝和肾功能不全者;②具有其他代谢疾病者;③精神障碍者;④酮症酸中毒或感染者;⑤正在接受其他研究或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前,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

α—硫辛酸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α—硫辛酸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将确诊的8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三七总皂苷)450 mg/d,α-硫辛酸600 mg/d;对照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均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间隔3~5 d再进入下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血栓通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血栓通,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α-硫辛酸;血栓通;糖尿病周围神经经病变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最为常见,最高发生率可达90%[1],对于糖尿病患者DPN虽不致死,却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在使用血栓通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治疗的DNP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和DPN的诊断依据[3]:(1)肢体感觉异常:四肢麻木疼痛,有蚁感、烧灼感、发凉等感觉,末端有袜套样感觉,肌萎缩无力,走路不稳。(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障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40 m/s。(4)排除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疾病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前2周未使用过其他治疗DPN的药物。 1.3 方法 在积极的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根据血糖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稳定控制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治疗组给予血栓通(三七总皂苷,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Z15020018)

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吴会玲;娄侠;段立志;尚国爱;吴慧敏 【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港口集团港口医院住院的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两组:α-硫辛酸和莫沙必利联合组40例(α-硫辛酸0.6 9 +0.9% NaCl溶液250 mL避光静脉滴注14d+莫沙必利5 mg饭前口服,每日3次),莫沙必利组40例(莫沙必利5mg饭前口服,每日3次),治疗2周,通过餐后上腹饱胀、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观察及胃排空率判断疗效,并检测胃动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均有效,α-硫辛酸和莫沙必利联合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2.0%,莫沙必利组改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2.5%.α-硫辛酸和莫沙必利联合组胃排空率较莫沙必利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均有下降:α-硫辛酸和莫沙必利联合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分别为(408.35±23.06) ng/L、(198.53±18.16) ng/L,莫沙必利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分别为(398.24±27.35) ng/L、(320.67±31.45) ng/L(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αr-硫辛酸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能有效改善胃轻瘫症状、提高胃排空率,且疗效优于莫沙必利单药治疗.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4(020)020 【总页数】2页(P3799-3800)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率;胃动素;α-硫辛酸;莫沙必利 【作者】吴会玲;娄侠;段立志;尚国爱;吴慧敏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内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分为联合组100例,采用α-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100例进行甲钴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 AS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7.0%明显较高;对照组V AS 重度疼痛率15.0%,显著大于联合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α-硫辛酸和甲钴胺共同应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α-硫辛酸;甲钴胺;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微血管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切表现[1]。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存在多种临床症状体征,例如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或缺失等,若根据其归属的神经分枝分类,则主要分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如疼痛、麻痒、感觉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包含肌束震颤、肌纤维颤搐与麻痹表现等。早期症状以下肢麻木、虫爬、全身发热等为表现,担当运动神经过度受累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而DPN临床治疗药物繁多,其临床疗效也各有差异。而该院经过详细研究实验,观察到联合ɑ-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DPN,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内科患者中,经体神经科、血糖、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分为联合组100例,男57例,43例女,年龄39~73岁,平均(59.7±5.4)岁;对照组100例,男59例,41例女,年龄41~72岁,平均(60.1±5.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0例患者均先进行胰岛素、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等控制血糖,在患者血糖稳定后,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用药。①对照组:进行甲钴胺1 000 μg肌肉注射,1次/d,治疗3周。②联合组:给予α-硫辛酸0.6 g配比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500 μg,肌肉注射,1次/d,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 3周后根据患者的体征、肢体疼痛V 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①临床疗效:

自然之宝α-硫辛酸:万能抗氧化剂

自然之宝α-硫辛酸:万能抗氧化剂 α-硫辛酸是一种类似于维生素的抗氧化剂,因为它既可以溶于脂肪又能溶于水,能到达任一个细胞部位而具有更全面的保护效应,因此有时被称为“万能抗氧化剂”。α-硫辛酸在欧洲已有三十年使用历史,科学家们对这种万能抗氧化剂充满了研究热情。 研究结果表明,硫辛酸有助于 增强抗氧化效应 α-硫辛酸能将一些失去活性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和辅酶Q10)还原成活化状态使之可循环利用,增强抗氧化作用;假如你体内缺乏维生素C、E或其他抗氧化剂,α-硫辛酸还可暂时替代它们发挥作用。 保护心脏 α-硫辛酸可促使人体产生辅酶Q10,辅酶Q10为心脏供氧及能量转化所需,是一种有效的心脏保护剂,还能增强人体抗氧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 帮助改善糖尿病 α-硫辛酸能增强II型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基化(由糖转化成蛋白质的异常产物),还能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及减轻神经损害引起的疼痛。许多试验都将 硫辛酸用于静脉注射,但其口服制剂才更具有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功效。 保护肝脏 如前所述,α-硫辛酸对谷胱甘肽有保护作用,谷胱甘肽能分解肝内毒素,减轻重金属对肝脏的损害,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人体中硫辛酸的含量很少,硫辛酸水平也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加上硫辛酸只少量存在于马铃薯、菠菜及肉类等食品中,因此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最好还是选择专门的硫辛酸膳食补充剂。

生活小常识: 1. ORAC:抗氧化新概念 ORAC是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的缩写,是测试食品或药品中抗氧化物含量的国际通用标准单位。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就是抗氧化能力,ORAC 值越高,抑制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就越强。科学家们通常建议,每人每天应从食物中得到4000~6000 ORAC抗氧化剂。摄入足够的高ORAC值食物有助于延缓人体的衰老,减轻与衰老相关的大脑、心脏、血管等器官组织的退化程度。 物质的ORAC值是通过荧光探针法检测的。这种ORAC分析方法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工业领域中,作为衡量产品抗氧化能力的标准分析方法已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各进出口企业实行国际标准化质量控制的依据。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OAC)已将其批准为国际AOAC标准方法。 2. 一般需要多少α-硫辛酸? 实验中用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剂量为每天800毫克。也有医生用它来作为青光眼治疗的辅助制剂,每天用量为150毫克。一般建议每天服用低剂量(如每天20~50毫克)来当做预防性的抗氧化剂。

甲钴胺联合α-硫酸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钴胺联合α-硫酸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 察 摘要】目的:探讨选用甲钴胺联合α-硫酸锌方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6例2016年5月-2016年12月在本 院接受治疗的DPN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甲钴胺、甲钴胺联合α-硫酸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65.79%,观 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α-硫酸锌和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更大改善,总体疗效更优。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α-硫酸锌;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R9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05-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糖尿病患者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 生率为约为30%~80%,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感觉功能损伤,随着病情的加重 累及坐骨神经、股神经、正中神经,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临 床上越来越重视对DPN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选用α-硫酸锌联合甲钴胺方式对DPN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76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组实施研究。对照组38例,性别: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46.7±2.1)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4.6±1.6)年。观察组38例,性别:男21例,女17例;年龄:23~67岁,平均(47.8±2.3)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4.4±1.7)年。组间患者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 构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糖和HbAIC水平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目 标按《201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血糖达标者继续使用入院前治疗方案,未达标 者使改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25)治疗,空腹和餐后血糖均达标。在此基 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生产厂家: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3086)进行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将500μg的甲钴胺溶入 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注射1次/d,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 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酸锌(生产厂家: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01)进行治疗。将600mg的α-硫酸锌溶入250ml的生理盐水中,然 后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滴注1次/d,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 疗的时间均为2周。 1.3 效果评估标准 治疗前、后均使用神经定量检测仪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测定内容 主要为右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SCV)、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显著好转 或完全消失,浅、深感觉以及腱反射均完全恢复或有显著改善,肌电图显示患者 神经传导速度完全恢复正常或增加程度超过5m·s-1;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

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CysC、HMGB1、FABP4的影响

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CysC、HMGB1、FABP4的影响 摘要: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发有2型糖尿病 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预后往往较差,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1)。故及时诊治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是目前临床的重要方向。研 究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酸对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了方向,而血清胱抑素C(CysC)、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脂肪结合蛋白4(FABP4)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神经功能损伤的预后指标。关键词:胞磷胆碱 钠α-硫辛酸 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 CysC HMGB1 FABP4 2型糖尿病是一种血糖 代谢障碍性疾病,不及时控制血糖水平则出现体内代谢絮乱,长期影响下人体血 管内皮细胞受损,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栓,同时血糖含量高,血液粘稠度随 之升高,导致急慢性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脑梗死就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并发症(2)。在我国急性脑梗死占脑卒中发病率的69.5%~70.7%,其病死率致和残率 较高,根据流行性统计,我国院内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为 2.2%~ 3.1%,1年时病死率为1 4.3%1 5.5%;1年时致残率为33.5%~33.7%,因其 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病人及家庭造成巨大压力(3)。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 加大了其治疗难度,因此研究治疗成为临床重要的目的。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 酸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功能。CysC、HMGB1、FABP4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神经功 能预后的指标。 1、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 效胞磷胆碱钠是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重要辅酶,可降低患者的颅脑血管阻力, 増加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其脑循环,恢复缺血缺氧区域的状态(4),LiGH(5)等 的硏究表明胞磷胆碱钠能够有效抑制脑部缺血情况下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释放,改善运动麻痹症状,修复神经元细胞,稳定神经递质系统,促进大脑功能恢复。 α-硫辛酸作为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具有双硫的抗氧化分子结构,能够有效清除体 内多种氧自由基、活性氧,保存抗氧化物质,并促使其再生,延脑神经退化性病 变(6-9),动物实验(10-12)证实,α-硫辛酸能够增加大鼠脑血管血流加快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α-硫辛酸主要药理学机制为抗氧化可捕获并有效清除氧自 由基,作为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周国神经病变药物,应用频率较高。研 究表明,胞磷胆碱钠联合α-硫辛酸对于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 病变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意识状态。 2、CysC、HMGB1、FABP4水平变化与 神经功能的关系CysC是2型半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成员,为一种13kD蛋白,在有核细胞中由CST3基因编码表达(13)。CysC可调节炎症反应、稳态平衡、血管 损伤、血管壁基质生成等病理过程,CysC水平和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14),可 通过CysC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病変严重程度(15),CysC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主要位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对半脱氨酸蛋白酶有抑制作用,当中枢 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CysC被释放到细胞外,可作为神经损伤的生物学标志。CysC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HMGB1在人体所有有核细胞中广泛存在,是一种保守蛋白质。HMGB1对神经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HMGB1在神经 元细胞体和轴突上的含量都很丰富。而在大鼠神经元培养液中,抗HMGB1抗体 可显著抑制轴突生长。这说明HMGB1在神经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FABP4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硏究最详细的亚型。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中 存在大量FABP4,大量血清学研究发现人外周血中的FABP4水平升高与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6)。 3、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