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体会统一度量标准的探究过程。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设疑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

学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设疑导入,诱发兴趣。

想要知道纸条的长度,要用什么东西来量呢?应该怎么量?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用时19分钟)

新课教学,我分三大块进行。

(1):我展示,我快乐

我在前一天布置一份预习作业关于统一度量标准知识点。

在预习作业中我让学生他的父母合作,用不同的物品来测量书本的宽度。

这体现我们区域性课堂的理念先学会教。

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时我总结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的度量标准。

(2):感知1厘米和认识几厘米。分4步教学。

(a)认识直尺。

【这个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为感知1厘米、几厘米打下基础】(b)认识1厘米。

(c)建立1厘米的表象。

【这个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估计意识。突破难点】

(d)认识几厘米

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推理出几厘米,学生观察0-2厘米、0-5厘米,4-8厘米,同时介绍读数的方法: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这个环节不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中推理出新知。】

(3):学习测量方法。分2步教学。

(a)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b)纠正测量方法。

(四)、巩固应用,理解掌握。(18分钟)

第一层:基础性练习量。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用断尺量小刀。

完成书本练习一,第6页第3题。

【通过估、量、填写等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开展“火眼金睛射箭”活动,先估一估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一拃和前手臂的长度。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总结课堂,评价学生。(2分钟)

总结本课知识,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引申以后学习内容。

评价学生:评价表。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度量标准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尺子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长度单位:厘米(cm)

2010厘米的认识_说课稿.2doc

一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房村镇中心小学:李红 一、说教材、学情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中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在此之前,通过对“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会直接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内容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度量单位打下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在各位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各种探索性的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为出发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借助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一句:“为什么这样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的“认识厘米”。 一、说教材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的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 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CM的长度观念,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学法 三、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有关与生活实际的物体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说教法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的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厘米的认识》的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长度单位,初步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等,并初步具备了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能力。本课主要侧重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同时,本课也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其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比较模糊。同时,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未知的知识充满好奇。因此,本课的教学将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2. 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对于一些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1. 教法:本课将采用实物展示、讲解示范、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展示具体的实物和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学法: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他们需要认真观察教师展示的实物和示范操作,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实际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并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和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出新课内容——认识厘米。 2. 新课学习:首先介绍尺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示范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强调测量时要对齐零刻度线。随后让学生尝试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汇报测量结果。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测量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测量身体部位(如手指、手臂等),并记录测量结果。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一些直观的物体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 教学难点:建立厘米的观念。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在教法上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 1、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 3、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等活动来巩固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寻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手段,相互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元硬币、回形针、图钉、圆片、夹子、牙签、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 1元硬币、回形针、图钉、圆片、夹子、牙签、尺子、纸条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认识厘米》的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内容。“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 2、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3、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利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4、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所以我定本节课的难点是建立厘米的观念。 二、说学法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厘米”的概念,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测量的方法。并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厘米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感受学习成功喜悦的同时,深深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 新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最新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正)

最新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说课稿(正) 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崖门镇田边小学李宗宁 2017年10月25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操作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建立1厘米长度的正确表象. 能力目标: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并会以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认识.会以厘米为单位,用厘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通过实际活动建立厘米的表象. 五、教法、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激发学生好奇心.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长度测量单位. 2、师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学生量出有5拃长,而老师量出有3拃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讲课稿分米、 厘米、毫米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材剖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 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使学 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此后进一步学习长度 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余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经过让学生用 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 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质操作题,使学生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 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稳固单位间的进率。 2、依据教材的编排企图以及学生的实质状况,我依据新课 程的理念,从知识技术、数学思虑、解决问题及感情态度几 方面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课目的为: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成 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质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的长 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参加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 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第1页/共8页

(4)、让学生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 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课的要点、难点都是使学生成立分米、厘米、 毫米的详细观点。 4、教课要点:经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加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成立分米、厘米、毫米的详细观点。 5、依据本节课的特色,为使教课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 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批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索、纸条、硬币等。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课过程最根本的是指引学生踊跃主动地参加学习过 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假想的: 在整个教课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课,努力把发展 智力和培育能力贯串一直,运用察看、操作、议论、概括等 多种教课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详细化、形象化。在教课中, 我正确掌握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并让学生踊跃参加,自主探 索,经过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想等实践操作活动, 使学生浑身心地投入到教课过程中,进而认识长度单位的详细观点。 三、教课程序设计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说课稿 上饶县第五小学杨卫敏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课标要求 厘米的认识位于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中,它在四大领域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测量这方面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教材内容 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实际活动正确建立厘米的印象,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2、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3、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进行小组合作,会跟同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学法:尽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精神,寻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物体进行测量;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网络上搜索的动画故事《阿福做新衣》,让学生在故事的意境中不自觉地进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讨论交流,感悟到因为师傅跟徒弟的拃不一样长,所以衣服才做小了。(这样设计的意图:以故事引入,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为学生初步体会测量长度需要工具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创设了具体的情景。) 接着补充呈现古人用庹量巨石宽度、用脚长量竹竿长度的情境,并在课堂上简单地作对比演示,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通用10篇)

《认识厘米》说课稿 《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厘米》精品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厘米》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以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的加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同测量方式,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点: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认真学习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的认识。先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和发现获取新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说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故事:科利亚4岁时,从家门口往菜园的方向走了十步路埋下了他的木匣子,8岁的时候,科利亚还是从门口往菜园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木匣子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帮帮他吗? 让学生自己发现是因为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的原因,并找到应该用尺量出家门口距埋下木匣子处的距离的办法,得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直尺 观察直尺上的信息:①刻度②刻度线③字母“cm”读作厘米,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厘米作为度量长度的单位。 2.能够正确读写数值后面的单位“厘米”。 3.能够运用厘米计量长度,理解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 二、教学内容 1. 厘米的概念 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同学之间的身高,引导学生们发现物品及身高都有不同的长度,这都需要度量长度。长度的单位有很多种,例如米、厘米、毫米等。本节我们主要学习厘米。 2. 认识厘米 通过展示挂钟上的刻度、准备一些长度相等的小物品等,介绍厘米的概念和常见用途。告诉学生们:每隔1个厘米会有一个小刻度,一共10个小刻度组成1个 大刻度。 3. 使用厘米度量长度 通过游戏、实际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们掌握使用厘米计算长度的方法和技巧。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厘米”这一单位的理解和认识。操作时需注意:量尺要横放;数值读取时要准确;用厘米计量长度要选取合适的单位。 4. 比较长度的大小 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长度大小的方法,启发学生们比较,思考,发现规律。可以采用游戏、让学生观察比较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大小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厘米的概念及常见用途,使用厘米计量长度,比较长度的大小。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厘米”的概念与使用方法,如何让学生在比较长度大小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加深对“比”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在教室某处或幻灯片上展示一些物体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诱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 2. 新知的讲解与概念的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梳理出课题中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入本节课的概念——厘米单位,并简要介绍厘米单位的常见用途。 3. 查漏补缺 让学生自行找出教室内长度相等的物品,以查漏补缺的方式巩固学生使用厘米计量长度的方法。 4. 比较长度的大小 让学生分别选择两个长度接近但不完全相同的物品进行比较,使用刻度尺或直尺,并在口头上表述比较,并记录下口述结果。从中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 小练习 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厘米的使用中体会到收获和进步。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教学采用了多种手段,如讨论、操作、游戏、比较等方法及工具手段,引导学生感知、思考、实践和总结,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清晰的讲解和丰富的活动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们真正理解了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及应用,学会了使用厘米计量长度、比较长度大小的方法,提高了学科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讲解、操作及其他活动中表现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苏教版新课程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量,也为认识米用米量做下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桌合作的意识,并能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 二、说教法: 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学法: 本教学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自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一开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厘米,形成表象。 他们在从尺子上、从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比照与估计中以及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了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动手量长度的机会,学生就有可能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发展了思维。学生获得了自我探索和成功的体验。自学用厘米画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同桌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及对周围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学设计、说课稿和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说课稿和课后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这是谁呀?(懒羊羊)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录音:懒羊羊既胖又懒,总是在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吃,于是羊爸爸就和羊妈妈商量把家中仅有的红薯埋在房子石头下正东方5步远的土里。懒羊羊听见了,它也朝着那个方向走了5步,可是却没有找到红薯,它就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师:你真聪明,它们的脚是不一样大的,所以不能只数步数。在测量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厘米”。(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情境,产生测量的需要,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引出需要统一的度量单位,体现了度量衡思想,在矛盾冲突中建立数学观念,从而引入新课。】 二、课中敏学,掌握新知 1.认识直尺 师:请你拿出自己的直尺,老师这儿也有一把放大的直尺,请仔细观察老师的直尺上缺少了什么?(课件展示:直尺,不带刻度线还有数字以及英文字母) 提问:有哪些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提问:还有呢? 提问:这些线一样长吗?有的——长,有的——短,这些线是刻度线。 提问:这里的0表示什么呢?哦,原来0还可以表示起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刻度0,那这就是刻度1(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 提问:小朋友还能发现什么吗? (板书:cm)cm是厘米的英文缩写符号,它也表示厘米。 2.认识1厘米 (1)找1厘米 提问:你知道多长的线段是1厘米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在直尺上来找一找。 拿出你的手指,我们在直尺上用手指找到刻度0,再移到刻度1,这样的一段就是1厘米。 你会像老师一样用两根手指摆出1厘米吗?学生摆一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长度单位”的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度量教学的关键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而观念的建立并不那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所以这节课我力求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与困惑来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这也是我本次说课的主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教学中我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的、逐步的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逐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课本上系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教材带领学生经历了体会厘米产生的意义、认识厘米,测量应用。 2、学情分析: 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1)不少孩子都知道厘米, 有的孩子还能够说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26厘米, 甚至有的孩子能够根据以前连线的经验, 大概说出连线画出的线段是几厘米。

(2)当我们让孩子说一说什么是厘米时,不少孩子很茫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除了身高之外用到厘米的例子时,孩子说不出来。因此体会厘米产生的重要性以及对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建立起相应的观念,是学生学习的困难。 (3)我的思考 计量单位的学习策略都是相通的,学习活动都要经历单位的产生、单位的累加、单位的测量,形成单位的观念,厘米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 1、如何把一个规定性的概念通过活动让学生能理解的更全面? 学生虽然知道厘米这个词,但是对什么是厘米,如何测量都没有具体的认识。 2、如何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困惑,收获知识? 基于以上我的两点思考,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会用直尺测量整厘米的物体长度。 2.通过看、比、说、找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一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议一厘米的长度观念。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1 曹xx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始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探究和讨论,使学生经历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探究量法,再在集体交流中得出正确又简便的方法。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得到主动发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量一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组织了几次估测活动:⑴通过尺子测量去验证各自的估测,使估测与实际测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帮助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测量的灵活性,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量长度的价值。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本课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这一课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课就是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及本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二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喜欢生动活泼的建构,我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确定以下目标: ①在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②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自然情境中亲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讨论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等更多的厘米. 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估算意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结合二年级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表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直观演示、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亲身体会长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厘米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87-90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体会统一度量标准的探究过程;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本节课开始我先借助动画片“阿福的新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衣服变小了?学生思考得出:师傅的一拃和徒弟的一扎长短不同,接着提问:怎样解决呢?由此得出统一标准用直尺来量,引出对直尺的认识,在认识直尺时先让学生观察尺子上有什么,小组交流,找生汇报,借助课件认识刻度线、刻度、0刻度的意义,以及厘米的字母表示:cm,介绍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厘米。先从最简单的1厘米开始认识,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通过借助小棒感受1厘米的长度,找生活中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让学生对1厘米有充分的认识,接着认识几厘米,先认识以0为起点的,通过数一数、想一想得出0到几就是几厘米,再认识不是以0 为起点的,得出两种方法:数一数,列算式,对于列算式这种方法对部分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关键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用终点的刻度减去开始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讲解,感觉还是有些孩子不是很明白。最后是学习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先让学生借助小棒自主测量,借助错误的测量方法(以尺子最左端为起点),总结得出科学正确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练习测量纸条的长度。练习题设计了三道题:第一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1-3页。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教材分两部分安排。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依据新课标现代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1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法: 三、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从课改到今天,我们。。。。。,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厘米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可真精神,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想不想听?(想)有个人叫阿福,他去裁缝店做一件新衣服,店里的老师傅用他的大手量了量,对旁边的小徒弟说记好了身长3拃。阿福走后,小徒弟很认真的学着师傅的样子在布上用他的小手量了起来,1拃2拃、3拃,很快衣服做好了,可阿福一穿上,怎么这么小!师傅一量生气了: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非常的纳闷。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预设学生会说:师傅手大,徒弟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大,量的就不一样长。那怎么办呢?预设学生: 生1:师傅量了就师傅自己做,要是让徒弟做,就得徒弟量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厘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厘米》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次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厘米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短的概念以后,知道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例如自己的身高。这节课是学生以后学习米、分米、毫米、千米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厘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能在直尺上找出1cm的长度,建立1cm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经历具体的活动,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厘米,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厘米测量的过程中,准确读数。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组织和设计安排教学活动至关重要,那么接下来分下一下学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只对长、短有了一定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同时,这一年级的学生空间理解能力比较弱、动手操作能力

不强。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选择谈话引入法、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法相结合的方法。 四、说学法 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的方法、寻找与学习生活相关的物体进行测量,来掌握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这样对掌握新知会事半功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在测量时候要统一长度单位,所以本节课我直接以美羊羊和懒羊羊比丝带长度的故事导入。 同学们,认识美羊羊和懒羊羊吗?今天她们因为一个问题争吵不休,懒羊羊说:“我的丝带长一些”。美羊羊说:“我的丝带长一些”。两只羊都在争论谁的丝带长?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通过小组内对比发现懒羊羊的丝带长一些。借此机会老师马上提出疑问:究竟长多少呢?问学们知道吗?学生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这时老师可以采用直述的方法: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采取了一些有的长度作为测量标准,有:米、分米、厘米等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厘米。 (二)新授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本环节内我设计了以下3个小活动: 活动一、认识直尺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小组内互相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直尺。尤其是对0刻度线、刻度线、字母cm的认识。并让学生按着顺序依次读一读尺子上的刻度。 活动二、认识1厘米 (1)指一指: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对着直尺用手指指一指,尺子上的哪里到哪里的长度是1厘米?教师利用课件再次展示1厘米有多长。 (2)找一找:让学生估测食指的宽度并测量,得出结论: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cm。然后在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图钉、回形针、小刀)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接近1厘米。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公开课认识厘米说课稿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公开课认识厘米说课稿 说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班级〔上册〕第50-52页的《认识厘米》。 一.说教材与学情 同学已经学会径直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同学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同学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觉同学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同学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表达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同学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测、测量活动,使同学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须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立场目标:培育同学初步的实践技能,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控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同学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同学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控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同学。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较一: 小红小丽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较二:小伙伴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控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开展。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非常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同学观测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同学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同学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