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周雪忠)

情境化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周雪忠)
情境化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周雪忠)

情境化教学: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周雪忠

摘要:当前地理教学由于单纯地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真实世界的联系,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情境化教学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应该做到,以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以情境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以情境驱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

关键词:地理情境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学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1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地理学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地名”+“物产”的层面上,地理教学只是“传递关于世界遥远地区的‘百科知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并不感兴趣,他们经常会问老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东西?”“这节课对我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反差,值得我们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当前地理教学现状从本质上讲,依然以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没有得到有机联系,“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应以间接经验为主,其主要任务是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把学习间接经验看作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捷径。把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作为学生间接经验的手段和工具,为掌握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服务,显然是把直接经验放在了从属、次要的地位,把学生限制和束缚在书本世界之中,割裂了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致使课堂教学变得如同一潭死水,缺乏生机和活力”。2

杜威曾经指出,教育活动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但是,这些知识无助于其经验、智慧的生长,反而有可能阻碍其生命的灵性与智慧的闪现;后者拥有的是“活的知识”,他是机智的、灵通的,并且善于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是由前人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这种课程无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直接经验,超出了儿童的接受能力,教学活动因此成为一个机械的、死板的过程,儿童也失去了积极的学习动力,只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被迫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3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何将“惰性知识”激活,使其不再仅仅为考试服务,而成为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工具,情境教学应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情境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教学意蕴

早在1929年,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就认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导致了“惰性知识”的产生,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作准备,而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历史上有关情境学习原理的研究可追溯到著名教育思想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学说,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理论,以及杜威有关学习与探索、活动和经验改造的关系的设想。近年来,西方学者基于对传统学校学习的批判,越来越关注对情境学习的研究,并指出,在学校中,教师孤立、抽象地教授给学生知识也会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所以,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2)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有用知识的获得必须镶嵌在相关或“真实”的情境中;而且从某种1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载《地理学报》1993年第4期

2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载《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3期

3转引自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第23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程度上讲,知识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品,也就是说,知识的传授不可能是抽象的,而应该是在情境中获得的。4

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情景、背景或环境”。创设情境就是指教学应创设一种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真实情境,其要求是既能体现知识产生与应用的真实境脉,又能激活学生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或经历。

情境是渗透在任何学习过程和迁移中的潜在影响因素。适宜的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动机、需要、认知准备和情感等因素。学习中的情境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等种种因素,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即学会学习的重要性。5

总之,情境教学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指导与非指导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与整合,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教学认知的进程模式。6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知识的建构具有社会情境性。因此,知识学习必须与一定的情境脉络相结合,情境教学是实现科学世界、书本世界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如果知识与情境相脱离,知识就如同一棵脱落枝叶的大树,缺乏生机。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样需要与真实世界的情境相结合。以“长江”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图了解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各河段的特征。试想一下这样的学习结果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长江是怎样的呢?或许他(她)们能在地图上找到长江,但是长江对于他(她)们仍然只是一条“符号化”的河流。而如果我们将长江各河段的景观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地图判别这些景观图片所示的长江所处的河段,那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更多元化。学生不仅要通过读地形图探究长江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还要对景观图进行信息处理,最终两者结合做出判断。如下图中甲图两岸崇山峻岭、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则应属上游河段。而乙图两岸地势平坦,河道宽阔,航运繁忙,则应属下游。这样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将是一条更真实的长江。

再如,“青藏地区”一课,虽然学生可以从图表资料中分析归纳出青藏高原“高”“寒”的区域特征,但学生对此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后,为学生提供了“穿长袍、吃糌粑、住帐篷、养牦牛、种青稞”等当地藏民生产生活的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的衣、食、住、行及生产的特点,与高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通过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探究与讨论,当地独特的区域特征也就显现出来了。

4

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第40-4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 高文:《教学模式》第90-9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甲图 乙图

从学科角度分析,地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实质上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区域背景,让学生从区域的视角学习地理知识。上述两例中长江的景观图片和青藏地区的视频、图片及文字材料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为学生的学习介入创设了条件,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而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四、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1.以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系统与情意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过程。认知系统包括人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能力等,情意系统包括人的动机、兴趣、需要、情感、意志、性格。在这一过程中,认知起操作作用,承担着知识的吸收、贮存和转化的任务;情意起着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活动的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长期存在着重知轻情的现象,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即特殊认识过程论”的影响,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一较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为中心,将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应试教育更是彻头彻尾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学生虽拥有相当的知识,也能应付各种类型的考试,但普遍处在实践能力差、学习潜力小、学习动机弱、学习兴趣淡、学习热情低的被动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实现情境互动与情境交融。下面以课例分析实施策略。

课例一:巴西教学片断

片断1(引入新课):视频滚动播放巴西足球、狂欢节的画面,并配以欢快的桑巴舞曲,屏幕的左右上角分别为巴西国旗和国徽的图案。

教师:这画面大家熟悉吗?是哪个国家?(生答)

教师:巴西可是个风情独特的国家,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独特的南美最大的国家。

片断2:巴西南北部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师:巴西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现在让我们跟随向导到巴西去游历一番,好吗?

视频播放一段以游客身份叙述的画面。

游客的叙述材料:我们到了第一个地方,这里既潮湿闷热又幽深黑暗,数以万计的林木为了抢夺阳光都拼命向上,长得高不可攀。藤蔓像大蟒一样死缠住大树干,挣扎向上,直冲云霄,力求一睹阳光。一些美丽的附生、寄生植物密密匝匝地聚生在高高的树巅,许多树木长着用来呼吸的气生根,这些气生根匍匐在地面犹如长蛇一般。丛林深处传来阵阵低沉的声音,向导说这声音可能是吼猴或美洲豹发出的。

渐渐地靠近河边,向导告诉我们这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我们泛舟河面,河面上有一种大圆盘似的植物叫王莲,是世界上叶子最大的植物,直径有一米以上,浮力很大。突然,向导大叫“小心!”,原来,水里有大鳄鱼、水虎鱼、电鳗等动物。特别是水虎鱼,个头不大,仅50厘米,但牙齿锋利,且凶残成性,比海里的鲨鱼还可怕。向导曾目睹它猛咬船上的镰刀,钢刀像爆米花般地纷纷碎裂开来。最令人生畏的还是丛林里的蟒蛇、毒蜘蛛、蝎子和食肉蚂蚁,难怪有人称这里为“绿色地狱”,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接着我们到了第二个地方,这里是广阔的大草原,除了孤零零的一些树,到处长满了茂盛的青草,草原上热浪袭人,又热又渴。真糟糕,忘记带饮料了,“别着急。”向导说着把我们带到几棵瓶树前。原来,这种瓶树又叫纺锤树,大肚子树干里能容纳许多水,据说最大的瓶树主干直径有2.1米,能储存两吨多水分。向导用小刀在树干上挖了个小洞,水就流出来了,乐滋滋地痛饮一杯,顿时浑身一阵清凉。

教师:刚才我们去了a、b两个地方(附图),谁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哪里?是什么景观吗?(生答)

片断3:结束部分

视频滚动播放整节课出现过的精彩图片画面,配以欢快的桑巴舞曲。

教师(小结):多巧妙的构思,多精巧的建筑啊,这是巴西的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

正如巴西人所乐意承认的那样,巴西是幸运的,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伴有可爱的蓝色海湾,在山陵中有黄金和蓝宝石,在江河中有大自然撒下的钻石。它拥有免受飓风和地震袭击的有利位置,以及能生长任何一种你能想象出来的果品的土壤。然而巴西人更乐意承认的是“巴西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巴西人民”。正是勤劳而勇敢的巴西人民使巴西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急流险滩,创造了“巴西经济的奇迹”,使巴西成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让巴西人民尽情地狂欢吧,也让我们在这欢快的桑巴舞曲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课例二:黄河教学片断

教师:请同学们读中国干湿地区图,黄河流经的宁夏平原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学生:宁夏平原属于干旱区

教师:请你们想象一下那里应该呈现怎样的景观特征?

学生:应该是比较荒凉的荒漠景观吧。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宁夏平原的景观图,你能想象地处干旱区的宁夏平原呈现的是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观吗?

学生:发出一片惊叹声……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1)利用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课例一中,教师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呈现图像及言语方式,营造声画并茂的效果,使远在南美的巴西好像就在眼前,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也感受到了巴西高原与亚马孙平原迥然不同的景观。

相关研究表明:与抽象的、静止的信息相比,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动态的信息时,大脑皮层更容易兴奋,引起的表象更为丰富,思维更活跃而有想象力。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善于将抽象的地理概念、现象、原理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一个区域的气候特点时,可以通过呈现当地的特殊植被、典型服饰、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学习材料,使学生不是直接面对抽象的符号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让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促使学生兴趣学习的策略之一是超出预期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课例二中宁夏平原呈现江南水乡的风景超出了学生预期的想象,学生必然由此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以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形式上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述、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在内容上要求能创设激发学习动机的情境。

2.以情境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目标。

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是脱离特定情境而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形式化、抽象化、简单

化、记忆表征的单一化等弊病。由此获得的知识由于忽略了知识和世界的关系,忽略了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包括知识)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因而造成了知识意义的缺失和意义建构上的困难。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可以作为“知识与真实生活世界”及“知识与学生经验”之间的中介,促进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最终促进学生的意义构建。下面的课例就能体现这样的作用。

课例三:日本南北温差大

在学习日本的气候特征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日本南北气温差别大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樱花图片,然后阅读“樱花前线”的材料,并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再通过阅读“日本1月气温分布图”,联系日本大陆轮廓呈南北延伸的特点,使学生理解由于纬度差异导致日本气温差异大。最后再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课件显示北九州、名古屋、东京、札幌几大城市的位置)小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要去日本拍摄樱花的照片,他应该先去哪里,后去哪里?

课例四:黄河教学片断

师:(出示四幅位于黄河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图中四幅景观图片,根据其景观差异,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河段?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小组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生:第一张图片位于上游地区,因为上游地区黄河清澈见底,流量小,河道狭窄。第二张图片位于中游地区,因为中游地区相对河道较宽,并且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量大,含沙量大。第三张图片位于下游地区,因为下游河道较宽,河水比上游混浊,而比中游清澈,水流平稳。第四张图片位于上游地区,因为这里河道也较窄。水量也较少。

生:第四张图片应该位于中游地区,因为这里黄河水也很混浊,含沙量大,说明流经的是黄土高原。

师:第四张图片到底位于上游还是中游地区呢?黄土高原是不是只在黄河中游流经呢?

(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又查看地图册,发现不仅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在上游地区也有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段,结合这里的河道特征,最终学生确定第四张图片位于黄河上游地区)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创设蕴含地理成因、原理的情境,以情境作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的平台,通过情境引发学生体验、感知、想象、探究、协商等活动。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创设基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引发学生的多元化学习,促进地理知识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比如,课例三以某一生活现象(樱花前线)作为情境,将这一生活现象转变为一个地理问题,再将地理问题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学生欣赏樱花图片开始,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通过情境与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情境-问题-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的地理原理知识,但是最常见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直接提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这样的提问由于脱离实际生活情境,地理知识就显得枯燥而不鲜活,也不利于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蕴含地理原理的生活现象。可见,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意义构建及知识迁移。

再如,对于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图了解,教学手段较单一,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头脑中的黄河依然是一条抽样的黄河,一条符号化的黄河。而课例四中教师利用景观图片将一条真实的黄河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此引导学生读图、想象、观察、比较,学生需要观察、比较景观图片中呈现出的不同黄河段的河

道形态、水流及颜色差异,对照地形图判断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学生对第四张景观图片的判断虽然产生分歧,但正是由于这种分歧,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协商,通过这样的主动学习,学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一条更丰满的、感性的黄河。

3.以情境驱动学生解决真实问题

当前许多国家将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目的是改变传统学校教育中注重事实性知识传授而忽视客观知识与真实世界结合这一弊端,培养认知世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完成真实世界中的任务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事实性知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出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目标中同样也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镶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意义建构,而且还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考试,而不能迁移至复杂的真实情境中,用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研究表明,在日常情境中,许多学生在利用从学校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时常遇到问题,其原因是,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通常是脱离情境的,即某一事实的学习往往孤立于该事实从中获得意义的情境,“高分低能”现象正是这样产生的。情境学习通过提供给学生应用知识的问题情境支持知识向真实的生活问题解决过程迁移。

课例五:“3S”的综合应用

曹老师在学生学习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后,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情境与任务:

情境:上海华联超市计划在长春市场开设5家连锁店。需要进行店面及仓库的合理选址,建成之后,运营采用统一物流配送商品。你们是上海华联超市长春市场部前期策划组成员,负责这一项目。

任务:请提出借助3S技术实施这一发展项目的简要步骤。

(提示:超市合理选址需考虑:居民的购买力(人数)、交通状况等。)

课例六:从资源大省到经济大省

彭老师选择了山西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省区,在学习前她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山西代表团参加“世界矿业城市发展经济论坛”从德国鲁尔区归来,感慨于和世界发达国家矿业城市从经济水平到环境保护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于是他们面向社会招标,希望通过征集帮助山西省从“资源大省”转化为“绿色经济大省”的优秀方案,使山西省大大地提高本省的经济效益,山西省省长承诺一经选中政府将大力投资支持,也愿意提供他们从德国鲁尔区带回来的资料数据以供竞标人员参考。

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

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蕴含着开放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收集资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校里的学习之所以不能有效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正式的学习场景重视的是知识,它们是脱离情境并用符号表达的”7,同时将学生“置身于精确的、定义完善的问题、正式定义和符号处理之中”8。

7高文:《情境认知中情境与内容的作用》,载《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8同上。

在课例五和课例六中,教师为学生构建的情境学习环境中镶嵌着真实的任务,要完成这些真实任务,意味着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不再只是简单地再现知识,这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境化教学,可以将真实世界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有机联系,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知识不断地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智慧得以生成,这样的地理课堂必将极大地改善学生在学校中的生存状况与生活质量。这也正是回归生活世界的地理课堂所追求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载《地理学报》1993年第4期。

[2]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载《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3

[3]《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第23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高文、赵中建主编:《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第40-41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教学模式》第90-9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载《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

[7]高文:《情境认知中情境与内容的作用》[J],载《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8]高文:《情境认知中情境与内容的作用》[J],载《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期。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5T11:41:50.19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作者:李翠华[导读] 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 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大槐树中学李翠华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要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其逐渐建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开始采用趣味性教学模式,初中地理趣味化教学指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学生们能够发现的地理问题,并且认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地理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地理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习有趣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研究地理有趣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一、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应用的价值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目的组织,带领学生们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地理和生活的关联,选择趣味性较高的模式让学生们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去,感悟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应用能力把学生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作为一个地理教学的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握住地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地理教学素材,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进行真实性练习,更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们学习地理的效率和态度。学生还可以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地理知识。 (二)让学生感悟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地理是离我们最近的知识,我们随处都能看到它的踪影。地理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深入体会地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指引学生们建立地理学习目标,最终达到让学生们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地理思维,从而达到初中地理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设计新导课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有趣味的导课能有效的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导课阶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通过提问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地理地貌时,可引用著名的风景名胜导入课题,借助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世界各地的地理地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到很多科目的知识。如果仅以课本知识为全部教学内容,则无法使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教学中教师应将分割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生态环保建设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文明理念,初中物理、生物及化学课等学科都有涉及到环保内容的知识。地理教学中可利用生态环保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地理知识分析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原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学的应用初中时期是学生们建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将地理教育向有趣性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利于初中生们培养优良的地理学习习惯。(一)设计地理课堂游戏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仍处在较小的时期,天性爱动,因此在地理教学当中可利用地理游戏来引起学生们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类型的游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多种地理游戏,比如,中国地图拼图大赛等,可以是初中生们熟知的游戏或新型的游戏活动,通过组织游戏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使学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了解。通过参与地理游戏让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游戏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把生活情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例子都要利用地理解决。比如,某个学生要和家人一起去美国旅游,那么在这之前他们就要先了解美国和中国的时差,环境的差别,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他们安排时间和准备物品衣物等。这些例子都和初中生息息相关,也就可以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地理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们观察的能力,比如,让初中生们观察地球仪,设计出某两个地点间最短的行程。地理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实用的问题,使其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1.构建初中地理教育类网站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也逐渐成为各类教育的新平台,初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网络成为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一些地理主题的网站,丰富教学内容。但建立地理主题网站应融入初中地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展现初中地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初中地理校园文化类、教育类等,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影响范围,用多种不同形式方法将初中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网络学习中。 2.丰富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平台要求地理网站内容要健康丰富,具有宽阔的知识面等,先进的网路技术为网站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要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丰富网站地理知识教学内容,加大引导初中生们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给初中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引起初中生的学习共鸣,将地理知识带入到生活中,加大初中地理教育的有效性。(四)提升初中生的参与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_以_中东_教学设计为例

教学设计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一些思想渗透在教学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形成的一项教学技术于80年代渗透到我国,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我国从2001年开始新课程改革(九年义务教育)(2001年6月颁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由此掀起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高潮,由传统“经验型”写教案向现代“研究型”的教学设计转变。2004年高中进入课改实验,2004年成为传统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转型的“分水岭”,传统教案一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下面以“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第八章 东半球 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为例(以下简称中东),说说传统教案和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中心”取向不同 传统“教案”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来控制的,具体有哪些活动,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都是基本确定的,这种方案是静态的、机械的。而现代“教学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需求,按照“以学定教”思路编写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准备工作。课堂上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素材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这种设计是动态的,是生成的。 二、“备课”方式不同 有的教师备课写“教案”十年,仍然停留在第一 王利华1 罗丽丽2 胡春波3 (1.松原市宁江区第二中学, 吉林 松原 138000; 2.松原市前郭县第三中学, 吉林 松原 131100; 3. 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第三步:根据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教学活动配置恰当的学习资料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为每个国家设计了合适的技能与过程方法目标之后,教师必须仔细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择能落实知识点、能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学习资料来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的效果。 案例:“阅读各类等值线图,寻找地理分布规律”技能目标的实施 新授课:“日本” 教学目标:阅读日本“2013年日本樱花前线”等值线图和“日本等温线分布图”,学习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日本气温南高北低的特点(知识目标),体会日本的樱花文化之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1:“印度” 教学目标:阅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技能目标),了解印度降水东多 西少的特点,学会分析其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知识目标),感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复习课2:“埃及” 教学目标:阅读“埃及人口分布图”和尼罗河景观图片,学会从等值线图中发现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技能目标),知道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学会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影响(知识目标),感悟保护尼罗河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关注课时教学设计的精彩转变到关注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其本质是教师教学观和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的工具,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课堂的学习内容应该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合理规划课程、单元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统筹分配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 本文胡春波为通讯作者。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论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8-23T13:24:07.25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李海云丁连超[导读] 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山东省安丘市和平中学李海云丁连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阶段蔓延发展,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之以往也显着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抽象记忆,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运用合作学习、参与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和整体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理除了这些有益于学习的方面还有一些不好的难以控制的方面,例如,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课堂碎碎念、学生水平不均衡、课堂秩序杂乱,还有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使得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难度,这就要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到不偏心、不烦心。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具教学,展现教学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原则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用具,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原则,而且还给地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点提供了形象合理展示的平台。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具不仅可以将五湖四海以及祖国的旖旎风光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就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将各种地形地貌罗列整齐,使课本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学习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新课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地形和河流》时,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中流砥柱的地位,新课伊始,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这一学期从一个大洲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通过展示东、西两个半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图片使学生说出名称和地理位置,做到对上学期学习内容的简单回顾。之后再点数一个洲——亚洲的范围图,由大及小,由远及近,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被带入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着提高。 2.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基础学科教学中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主要原因除了教师不够重视,将其作为小科目对待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初中地理教师找不到合理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技术研究课题下的初中地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广大地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共5页文档

初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学习策略浅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和实践都离不开探究学习。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探究式学习方法构建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探究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为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知识学习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比如,讲授《大洲和大洋》一课,在课前导入时,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探究游戏,将一个充气地球仪轮流在全班学生的手中传递,每个学生记住自己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然后在全班统计结果,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地球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有益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春游或考察,出发前,先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并写出考察报告。

3.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让学生从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关注周围的种种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 原因。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学习的途径 1.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把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

初中地理《美国(1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自然条件特点,分析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并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特点,分析美国发展专业化农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美国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并理解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 2.通过新闻视频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我们中国的处事原则,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开放胸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美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 2.理解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二)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美国的资料、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美贸易摩擦新闻视频,观看之后教师总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带着这个目的,让我们一起认识美国。(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自主探究一】 探究内容:美国的位置与组成 活动程序:根据自主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部交流 【展示交流一】 找学生说出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方面)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地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呢?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身边 的事例,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地理图像、生活场景等直观手段或实验、调查、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激情,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究竟怎样在地理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呢?我认为关键是 合理创设情境。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地理的心得,对情境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巧设课堂导入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是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能尽快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当然导入方式很多,可视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综合选择。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时,首先播放学生熟知的歌曲宋祖英的《爱我中华》营造气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歌中唱到56朵花是什么含义呢?通过喜闻乐见的歌曲创设

情境,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提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一些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解,以辩促思,以辩明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与我们》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类别有哪些?人与自然资源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关 于这些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问题一出,学生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有的知道一些,就说起来了,由于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同学就持不同意见,大家相互辩解、讨论、补充。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有效的争论辩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真正实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让真实情境再现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景观图、彩图、漫画、示意图、新闻报道、数据图表等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通过画面呈现出来,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培养学生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地理论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赖林坤 (浦城县忠信中学,福建南平353411)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因为地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要想建立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起高效的教学课堂,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轻松愉悦的去学习地理,更好的去掌握地理。这篇文章从以下四方面来讲述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改进,并采用高效率的教学策略,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这不仅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 很多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学生之间也是这样,正是他们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所以,作为初中老师在进行地理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并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开展教学。另外,初中地理老师在开展地理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老师虽然对学生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并不是课堂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把课堂真正利用起来,从而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真正形成原因和过程

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凭老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教学的。学生自身能动性发挥的非常不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老师把知识一个劲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不得不用力去消化,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够灵活应用,对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深刻,很容易忘掉知识,就不能够在脑子里面融合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老师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学生、老师的互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作为初中地理课堂要充分让学生参与,要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的广,方方面面都有,而且每个方面都互相联系,所以,更要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去探索知知识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使教学趣味性增加,让学生手和脑都活动起来 学生时刻要充满兴趣,这样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保持巨大热情。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兴趣高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够加强。老师要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把握住,使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把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中增加亲自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我国的行政区域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通过想象。把中国的每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通过拼图来展现给学生,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轮廓在学生脑中产生深刻印象,并把各省的轮廓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黑龙江可以说像只美丽的天鹅,这样用形象的东西给学生加深了印象。第二,通过示范。老师可以把每个省的轮廓拼在一起,这样就把完整的中国政区图还原回来。 第三,学生准备。让学生对各省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记忆。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初中地理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地理课 堂活动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的学习当中,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何去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堂活动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 考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结合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情况,对如何进 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 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课堂;课堂活动;教学理论;实施 事实证明,有效的课堂活动的创设,对激发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中小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体现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真正地学到知识。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的 开展,不仅满足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还很好地适应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初 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开始以抽 象思维为主,对很多东西都存在片面的的态度,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地 理教学的实效。但是想要把课堂活动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每一堂课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 把每一节课都设计得形象生动。下面是对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活动教学的实施问题提出的一些 方法: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初中地理科目的重视度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地理科目在中学阶段只是一门副科 的存在,而且它在中考中的占分比例也不大,因此家长往往倾向于让他们的孩子花更多的精 力在语文数学等主课上面,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将地理当成不起眼的副科看待,导致目前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学校初中地理教师其实都是由一些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任的,他们并没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对待地理教学也是抱着完成任 务的态度,术业无专攻,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常常感觉到教师 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致使地理教学质量止步不前。 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是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注重于完成他们的教,而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一味地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初中地 理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二、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心入手 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对所学的东西都会存在片面的认识,这个时候他们的抽象思维开 始走向成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动手操作。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的这种 心理特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在 学习“地球和地图仪”这一章节时,为了方便学生后期的地理学习,熟悉地图上地区分布和位 置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熟悉书本上的地图,然后自己亲手制作一张地图,可以 用不同的颜色或标志来区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及熟悉程度,对后面的地理学习 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亲自动手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 到的不仅仅是书面上的知识点,还积累了学习经验和动手能力,主动发现知识远比被动接受 知识有意义的多。 2.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增加地理课堂趣味有着很大的作用。很多复杂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活动情景如果通过简单的口头或者板书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体现,能够让学生得到更为真实的信息,使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更浓。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次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将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本课程通过若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案例,按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从教材分析和理解、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案例分析。目的是通过实际案例感悟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达成教学设计能力标准,增加实践体验和操作技术的训练,帮助一线农村师有提 高教学设计能力。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依据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从正确理解教材(教什么,学什么)、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怎样)两方面,通过反面案例的问题分析或正反案例的对比,帮助学员学会如何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认识和明确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是体现概念本质联系的优良结构,什么样的知识是有能力价值的“上位”知识;并用案例展现如何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实证地分析析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学习的难点和障碍; 第二部分从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将到哪里去)、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怎么教、怎么学)两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如何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如何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什么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既体现知识逻辑,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该课程用案例说话,用实践与理论及教学能力标准要点对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设计中的低效问题,通过案例引领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简单说就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的问题。今天这一讲,就“教什么、学什么”以及“学生基础怎样”的问题,依据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点标准具体要求: (一)正确理解教材 1.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2.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 1. 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 概念图(concept map)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有助于理解(sense-making)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关系的网络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一幅概念图一般由“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标注”组成。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运用

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运用 【摘要】在国家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情景教学法应运而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本篇文章将分析体验式情景教学在地理课程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地理情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具体运用的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用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带入此情景,通过模拟体验或感悟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情景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情景教学法是对教学规律的返璞归真,是对课改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实回应,也是对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全新突破。它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变化,给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二、当前情景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缺乏多样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时都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图片内容增加教学本身的生命力。但是,部分教师目前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甚至有些老师到了没有课件,不开多媒体设备就无法上课的地步。每节课几乎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观看的模式。长此以往,不仅多媒体本身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会使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受到限制,自身知识结构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教师自身经验不足 某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过深,导致其对情景教学的概念理解产生了偏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某些教师创设的情景没有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导致其无法有效满足学生自身的知识需求。其二,有些教师创设的情景过于形式主义,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导致知识传授的效果没有得到体现。其三,某些教师自身社会经验不丰富,口才能力有所欠缺,使得创设的情景不够具象化,学生们很难融入其中。其四,某些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力有所不足,无法有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课堂环境十分压抑,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受到影响。 三、情景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促使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能够有所提高,在进行高中地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李自新(733200) 在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设置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成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利用地理成因,设置问题情境 一种地理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引起另一种地理现象,这种反映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揭示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形成原因的基础理论。学习这种知识,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设法解答。如:课文在论述全球变暖将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较有成效,而且能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地理规律,设置问题情境 地理规律包括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两大规律,学好这种知识,必须与地图紧密结合,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才能很好理解掌握。例如:地球上气温的水平分布一般规律是“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但是,为什么“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教师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探索,发现影响气温分布的几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

题的能力。 三:利用地理常识,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在进行方向判断时,可以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北京(40°N,120°E)位于旧金山(40°N,120°W)的什么方向?许多学生认为北京在旧金山的东方。因为北京在东经度,旧金山在西经度。教师让学生读世界政区图,不难看出北京在旧金山的西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欲望。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 例如:学习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可联系当地实际,设置问题情境。如:结合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市的实际:可提出以下问题:1:兰州市的空间形态呈什么状? 2: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3:兰州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个区?试分析是否合理,与“黄河”变色有什么关系? 紧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你是兰州市的市长或者环保局长,你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如此设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就此,我们可知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地图的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关键是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重要工具。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因此,我们把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学习制作地图、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图忆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地图的运用"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学用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图的上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INTERNET、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运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为今后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埋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学习方法】 谈话法阅读比较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地图应用情境 设问:假设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台湾旅游,那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准备工作,你会怎么做?(设计旅游线路和各景区的有关介绍,涉及全岛交通图、全岛景点图、景区导游图等,上网查询等)。师生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搜出这些地图等。(二)、设问引导读图—讨论答题—启发学习 读图1.22,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