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基础知1

色彩学基础知1
色彩学基础知1

色彩学基础知识

加法混色采用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色光进行混色来显示其他颜色。色光越混合越亮,因此称为加法混色。电视、电脑的显示就采用加法混色原理。红(R)绿(G)蓝(B)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图1.加法混色图2. 减法混色

减法混色采用青蓝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三种颜料进行混合来制造其他颜色。颜色越混合越暗,因此称为减法混色。颜料调色、彩色打印机就采用减法混色原理。蓝(C) 黄(Y) 红(M)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补色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中性色(neutral color),则称为这两种颜色互为补色。

对于色光,补色是指两种混合后会产生白色的颜色。例如,红+ 绿+ 蓝= 白,红+ 绿= 黄,因此,黄+ 蓝= 白。黄色是蓝色的补色。

对于颜料,补色是混合后产生黑色的颜色。例如,红+蓝+黄= 黑,黄+ 蓝= 绿,因此红色是绿色的补色。

在色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一种颜色与其补色是强烈对比的,补色搭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色彩三要素(1)色相(Hue)又称色调。色相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外一种颜色的特征。我们平时所说的“红”、“绿”、“蓝”、“黄”就是指色彩的色相。(2)纯度(Chroma)也称为饱和度(Saturation)、彩度。指色调的纯洁程度。向原色中加入任何其他颜色都会降低其纯度。(3)明度(Value或lightness 或Brightness)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向颜料中加入白色会提高明度,而加入黑色则降低明度。在RGB颜色系统中(255,255,255)的明度就要比(200,200,200)的明度要高。

采用色调,纯度,明度来表示颜色的系统称为HSB颜色模型(也称HSV或HSL)。HSB颜色模型跟RGB 颜色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参考。

芒塞尔色彩系统(Munsell color system)人们平日描述颜色通常是模糊的,例如,草绿色、嫩绿等等。事实上不同人对于“草绿色”的理解又有细微的差异,因此就需要一种精确描述颜色的系统。

芒塞尔色彩系统由美国教授A.H. Munsell在20世纪初提出。芒塞尔色彩系统提供了一种数值化的精确描述颜色的方法。该系统使用色相(Hue),纯度(Chroma),明度(Value)三个维度来表示色彩。

(1)其中色调分为红(R)、红黄(YR)、黄(Y)、黄绿(GY)、绿(G)、绿蓝(BG)、蓝(B)、蓝紫(PB)、紫(P)、紫红(RP) 这五种主色调与五种中间色调。其中每种色调又分为10级(1~10),其中第5级是该色调的中间色。

图3. 芒塞尔色彩系统的色调

(2)明度分为11级,数值越大表示明度越高,最小值是0(黑色),最大值是10(白色)。

(3)纯度最小值是0 ,理论上没有最大值。数值越大表示纯度越纯。图4. 芒塞尔色彩系统

如5G6/8 ,其中“G”表示色调是绿色,“5”表示是绿色的中间色,也就是最纯的绿色。而“6”表示明度是6 ,属于中等偏亮。“8”表示纯度,数值越大表示纯度越高。

什么是颜色

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小学自然课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因为树叶中含有叶绿素,于是小学生就被糊弄过去了。更精确的说法应该是:叶绿素大量吸收红光和蓝光,而对绿光吸收最少,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出来了,进入人

眼,人就看到绿色了。

“绿色物体”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因此看上去是绿色。“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看上去是白色。

颜色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动物的视觉系统不同,看到的颜色就会不一样。比如,蛇眼不但能察觉可见光,而且还能感应红外线,因此蛇眼看到的颜色就跟人眼不同。

七色彩虹?

小学课本就告诉你彩虹是七色的,你数过么?牛顿发现了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的色光,传说他从分解出来的色光中数出了7种颜色,于是“彩虹是七色的”就被写进了教科书。

“七色彩虹”默认颜色是离散变化的(整数),实质上颜色是连续变化的(有理数),因此彩虹实际上包含了无数多种颜色。

色彩三要素编辑

色彩具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彩度。HSB 模型以人类对颜色的感觉为基础,描述了颜色的 3 种基本特性:

色相是从物体反射或透过物体传播的颜色。在0 到360 度的标准色轮上,按位置度量色相。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由颜色名称标识,如红色、橙色或绿色。

饱和度(有时称为彩度)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饱和度表示色相中灰色分量所占的比例,它使用从0%(灰色)至100%(完全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饱和度从中心到边缘递增。

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0%(黑色)至100%(白色)的百分比来度量。

图1-1表示的是HSB 模型:其中A.饱和度B.色相C.亮度D.全部色相

2三原色编辑

自然界的白色光(如阳光)是由红(Red)、绿(Green)、蓝(Blue)三种波长不同的颜色组成的(其深层原因是由于人类视网膜上只有感受红、绿、蓝三种波长的感光细胞),即RGB三原色。三种原色中的任意两种颜色相互重叠,就会产生间色;三种原色相互混合形成为白色,所以又称为“加色法三原色”,如图1-2所示。计算机显示器与电视机屏幕的颜色组成原理相同,是由能在屏幕上分别打出红(R)、绿(G)、蓝(B)三种荧光的三种电子枪扫描合成的。它们大多采用24-bit系统,能显示 2 的24 次方( 2^24=16777216, 约为1678万) 种颜色

加色法三原色

CMYK 模型以打印在纸上的油墨的光线吸收特性为基础。当白光照射到半透明油墨上时,某些可见光波长被吸收,而其它波长则被反射回眼睛。

理论上,纯青色(C)、洋红(M) 和黄色(Y) 色素在合成后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并产生黑色。这些颜色因此称为减色,同时洋红、青色、黄色又称为“减色法三原色”,如图1-3所示。由于所有打印油墨都包含一些杂质,因此这三种油墨实际生成土灰色,必须与黑色(K) 油墨合成才能生成真正的黑色。(为避免与蓝色混淆,黑色用K 而非B 表示。)将这些油墨混合重现颜色的过程称为四色印刷。

减色(CMY) 和加色(RGB) 是互补色。每对减色产生一种加色,反之亦然。

减色法三原色

3L*a*b 模型编辑

L*a*b 颜色模型是在1931 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制定的颜色度量国际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1976 年,该模型经过重新修订并命名为CIE L*a*b。

L*a*b 颜色与设备无关,无论使用何种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计算机或扫描仪)创建或输出图像,这种模型都能生成一致的颜色。

L*a*b 颜色由亮度或光亮度分量(L) 和两个色度分量组成:a 分量(从绿色到红色)和b 分量(从蓝色到黄色)。

图1-4表示的是L*a*b* 模型:A.亮度=100(白色)B. 绿色到红色分量C. 蓝色到黄色分量D.亮度=0(黑色)

色分量D.亮度=0(黑色)

4色彩模式编辑

计算机中存储的图像色彩有许多种模式,大多数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的色彩模式有RGB色彩模式、CMYK色彩模式、灰度模式、Lab色彩模式等。不同色彩模式在描述图像时所用的数据位数不同,位数大的色彩模式,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较大。

Bitmap(位图)

位图模式的图像只有黑色和白色的像素,通常线条稿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双色调模式和灰度模式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如果要将位图图像转换为其他模式,需要先将其转换为灰度模式才可以。在此模式下图像一般只有少数的工具可以使用,所有和色调有关的工具都不能使用,所有的滤镜都不能使用。只有一个背景层和一个被命名的通道可以使用。

Grayscale(灰度)模式

该模式使用多达256 级灰度。灰度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有一个0(黑色)到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来度量(0% 等于白色,100% 等于黑色)。使用黑白或灰度扫描仪生成的图像通常以“灰度”模式显示。

下列原则适用于将图像转换为灰度模式和从灰度模式中转出:

位图模式和彩色图像都可转换为灰度模式。

为了将彩色图像转换为高品质的灰度图像,Photoshop 放弃原图像中的所有颜色信息。转换后的像素的灰阶(色度)表示原像素的亮度。

当从灰度模式向RGB 转换时,像素的颜色值取决于其原来的灰色值。灰度图像也可转换为图像(用于创建印刷色四色调,而不必转换为双色调模式)或Lab 彩色图像。

RGB模式

Photoshop 的RGB 模式使用RGB 模型,为彩色图像中每个像素的RGB 分量指定一个介于0(黑色)到255(白色)之间的强度值。例如,亮红色可能R 值为246,G 值为20,而B 值为50。当所有这3 个分量的值相等时,结果是中性灰色。当所有分量的值均为255 时,结果是纯白色;当该值为0 时,结果是纯黑色。

RGB 图像通过三种颜色或通道,可以在屏幕上重新生成多达1,670 万种颜色;这三个通道转换为每像素24 (8 x 3) 位的颜色信息。(在16 位/通道的图像中,这些通道转换为每像素48 位的颜色信息,具有再现更多颜色的能力。)新建的Photoshop 图像的默认模式为RGB,计算机显示器使用RGB 模型显示颜色。这意味着使用非RGB 颜色模式(如CMYK)时,Photoshop 将使用RGB 模式显示屏幕上的颜色。

尽管RGB 是标准颜色模型,但是所表示的实际颜色范围仍因应用程序或显示设备而异。Photoshop 的RGB 模式随“颜色设置”对话框中指定的工作空间的设置而变化。

CMYK模式

在Photoshop 的CMYK 模式中,为每个像素的每种印刷油墨指定一个百分比值。为最亮(高光)颜色指定的印刷油墨颜色百分比较低,而为较暗(暗调)颜色指定的百分比较高。例如,亮红色可能包含2% 青色、93% 洋红、90% 黄色和0% 黑色。在CMYK 图像中,当四种分量的值均为0% 时,就会产生纯白色。

在准备要用印刷色打印的图像时,应使用CMYK 模式。将RGB 图像转换为CMYK 即产生分色。如果由RGB 图像开始,最好先编辑,然后再转换为CMYK。在RGB 模式下,可以使用“校样设置”命令模拟CMYK 转换后的效果,而无需真地更改图像数据。您也可以使用CMYK 模式直接处理从高档系统扫描或导入的CMYK 图像。

尽管CMYK 是标准颜色模型,但是其准确的颜色范围随印刷和打印条件而变化。Photoshop 的CMYK 模式因您在“颜色设置”对话框中指定的工作空间设置而异。

Lab 模式

在Photoshop 的Lab 模式中(名称中去掉了星号),亮度分量(L) 范围可从0 到100。在拾色器中,a 分量(绿色到红色轴)和b 分量(蓝色到黄色轴)的范围可从+128 到-128。在“颜色”调板中,a 分量和b 分量的范围可从+120 到-120。

您可以使用Lab 模式处理Photo CD 图像,独立编辑图像中的亮度和颜色值,在不同系统之间移动图像并将其打印到PostScript Level 2 和Level 3 打印机。要将Lab 图像打印到其它彩色PostScript 设备,应首先将其转换为CMYK。

Lab 颜色是Photoshop 在不同颜色模式之间转换时使用的中间颜色模式。

Index Color(索引颜色)模式

索引颜色模式是网上和动画中常用的图像模式,转换为索引颜色后的图像包含近256种颜色,通常被看作8位图像。索引颜色包含一个颜色表,用来定义图像中的每个颜色。颜色表可在转换的过程中进行定义或在生成索引图像或进行修改。

只有灰度和RGB模式的图像可被转换为索引颜色。当从RGB模式转换为索引色时,有许多选项可供选择。

索引颜色的图像和位图图像一样都有许多的限制。所有的滤镜都是不可用的,有一些绘图工具也不能使用,图像只有一个层,并且只有一个通道。

Doutone(双色调)模式

该模式通过二至四种自定油墨创建双色调(两种颜色)、三色调(三种颜色)和四色调(四种颜色)的灰度图像。

MultiChannel(多通道)模式

该模式的每个通道使用256 级灰度。进行特殊打印时,多通道图像十分有用。

下列原则适用于将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

原图像中的通道在转换的图像中成为专色通道。

将颜色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时,新的灰度信息基于每个通道中像素的颜色值。

将CMYK 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可以创建青色、洋红、黄色和黑色专色通道。

将RGB 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可以创建青色、洋红和黄色专色通道。

从RGB、CMYK 或Lab 图像中删除通道可以自动将图像转换为多通道模式。

若要输出多通道图像,请以Photoshop DCS 2.0 格式存储图像。

不同的色彩描述方法可以描述的色彩范围是不同的,被称为色域。在上述的各种色彩模式中,色域的从大到小依次为HSB,Lab,RGB和CMYK(如图1-5所示)。当我们将一种具有较大色域的模式向较小色域模式转换时,会出现色彩丢失现象,称为“溢色”。比如从RGB到CMYK,在转换过程中,Photoshop实际是将图像由原先的RGB模式转换成Lab模式,再产生一个最终的CMYK色彩的模式,在其中难免会损失一些品质,因此最好在转换之前先将原稿备份。在RGB与CMYK模式之间来回多次转换也是不提倡的,它们之间的转换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RGB 或CMYK 图像的色域取决于其文档配置文件。

5色彩意象编辑

由于生长在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色彩一直刺激我们的视觉器官,而色彩也往往是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色彩和我们的味觉相似,一样的材料但为用了不同的调味料而有了不同的味道,成功的好吃,失败的往往叫人难以下咽。色彩对生理与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当我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感觉其物理方面的影响,心里也会立即产生感觉,这种感觉我们一般难以用言语形容,我们称之为印象,也就是色彩意象。

红的色彩意象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被广泛的应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即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常见红色有大红、桃红、砖红、玫瑰红等。

大红- 桃红- 砖红- 玫瑰红

橙的色彩意象

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于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常见橙色有鲜橙、橘橙、朱橙、香吉士等。

鲜橙- 橘橙- 朱橙- 香吉士

黄的色彩意象

黄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如交通号志上的黄灯,工程用的大型机器,学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黄色。

常见橙色有大黄、柠檬黄、柳丁黄、米黄等。

大黄- 柠檬黄- 柳丁黄- 米黄

绿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常见绿色有大绿、翠绿、橄榄绿、墨绿等。

大绿- 翠绿- 橄榄绿- 墨绿

蓝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常见绿色有大蓝、天蓝、水蓝、深蓝等。

大蓝- 天蓝- 水蓝- 深蓝

紫色的色彩意象

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业形

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为主色。

常见紫色有大紫、贵族紫、葡萄酒紫、深紫等。

大紫- 贵族紫- 葡萄酒紫- 深紫

褐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引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常见褐色有茶色、可可色、麦芽色、原木色等。

茶色- 可可色- 麦芽色- 原木色

白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黑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灰色的色彩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于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常见灰色有大灰、老鼠灰、蓝灰、深灰等。

大灰、老鼠灰、蓝灰、深灰

6配色编辑

形与色是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环境、气候、欣赏习惯等因素相适应,还要考虑远、近、大、小的视觉变化规律。不同的颜色所表达的感情不一样,不同颜色之间搭配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好的平面设计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应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既协调又统一的视觉效果。调和可以使有明显差别的色彩变得协调统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现,有的物品色彩搭配的非常协调、雅致,令人陶醉,而有的却乏味、低俗。单一得颜色无所谓协调,只有在几种颜色具有基本得共同性或融合性时,才会变得协调。以纯度较高的红色和绿色为例,红与绿是两种对立的色彩,即我们常说的互补色。假如我们把两种面积相同的红色和绿色放置在一起。我们的视觉会感到太刺眼,很不舒服。如果在这两种纯度都很高的互补色中加入相同量的同一种颜色,如白色或其他颜色,或者将红色面积减小,这时我们的视觉就会很舒服,这就是调和。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并列在一起,产生一种鲜明强烈的视觉感受,但仍不失统一协调的色彩关系。对比主要是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面积的大小,距离的远近,形态的动、静等多方面色彩因素来达到对立又统一的视觉效果。对比的最大特征就是产生比较作用,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万绿从中一点红即为此道理。

色彩平衡

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淡色与深色搭配在一起时,淡色感觉很轻,而深色感觉很重,这是因为色彩在视觉上有轻重的感觉。色彩的轻重感是依据它的明度高低而定的,例如相同明度的两种色彩搭配时,彩度较高的色在视觉上感觉较轻。设计中的颜色平衡就是把这种轻重悬殊很大的颜色合理搭配,使之在设计中感觉舒服、稳定。在设计时还要注意平衡轻色与重色的关系和膨胀色与收缩色的色性。面积同样大小的浅黄色和红色,在视觉上红色比浅黄色有重量感;面积同样大小的黄色和青色放置在一起,视觉上黄色有膨胀感,青色有收缩感。

色彩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响节拍强弱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设计中一般是指同一色彩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韵律则有较多的变化意味,是指色彩的浓淡、明暗、色块大小等的组合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在色彩设计中节奏是一种简洁、鲜明的韵律,而韵律又是复杂含蓄的节奏。

配色的基本概念,这是我们在做图时常常预见的问题,若能将这些概念了解,在颜色的搭配上自然比较占优势。

色名对比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彩度对比

色彩和另一彩度较高的色彩并列时,会觉得本身彩度变低,而和另一个彩度较低的色彩时,会觉得彩度变高,这种现象称为彩度对比。

补色对比

两个互为补色的色彩在一起时,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使色彩彼此色感更强,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

面积对比

将两个色彩强弱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若要得到对比均衡的效果,必须以不同的面积大小来调整,弱色占大面积,强色占小面积,而色彩的强弱是以其明度和彩度来判断,这种现象称为面积对比。

配色的基本类型

在考虑如何配色时,必须先确定自己到底要什么的配色效果。1.决定主体色。2.选择搭配色。3.选择背景色。

4.明彩度调整,完成配色。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1 ```设计人员必备: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与配色学 颜色学基础 1、颜色的基本概念 1.1什么是颜色 定义:颜色是光作用于物体上面,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剩余的光反射到人眼,人眼视觉神经受到这一定波长和强度的可见光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光(电磁波称为可见光——visual light) Newten证明白光由所有可见光谱色构成,见图,所有可见光的波长及范围见表1。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颜色波长,nm 范围,nm 红 700 640-750 绿 510 480-550 橙 620 600-640 蓝 470 450-480 黄 580 550-600 紫 420 400-450 1.2颜色的产生 物体颜色就是它对照射它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后,所反射或透射的光的颜色。一般呈现颜色的物体都是非发光物体,非发光物体产生颜色有三个要素,即发光的物体(光源),反射或吸收光的物体(非发光物体),以及观察者(人眼)。其中非发光体包括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物体,也包括油漆、油墨等涂料。非发光体呈现颜色的三要素。光源观察者 颜色 物体 不同颜色物体对光选择性吸收后,其反射或投射的可见光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 -光源 光源可以用它的光谱功率分布(spectral dfficaly distribution)来表示。为了统一颜色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了四个标准照明体(Illuminat)。他们的光谱、功率分布见个图3。 A:标准照明体A代表标准色温为2856K完全辐射体的光,近似钨丝灯光。 B:标准照明体B代表标准色温为4874K直射阳光,相当于平均中午阳光。 C:标准照明体C代表标准色温为6774K平均日光,近似于阴天天空的日光。 D65:标准照明体D65代表标准色温为6504K的日光时期。 色温(colour temperature):一个光源的色温是黑体(Blackbody)发出与光源相同光谱时黑体所应具有的温度。 非发光物体呈色:物体在一定光照射下产生透射、吸收和反射由其光学特性所决定,常用波长—反射系数曲线表示。 观察者:通常为眼睛+大脑(Eye+Brain),人眼的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对光的亮度很敏感,感受光的亮度,而锥型细胞则对光的颜色很敏感,感受光的颜色,人眼视网膜上有三种锥型纤维细胞,分别对红、绿、蓝光敏感,人眼所看到的任一颜色,都是光引起这三种锥形细胞一定程度的兴奋所合成的。见图5 眼睛对光的敏感性依赖于光的波长,在在可见光全波长范围内中555nm(黄绿光)最大。而其他光电管的光敏感特性与眼睛差别很大,见图6 眼睛看到物体的全过程见图7,一个物体颜色的呈现,首先得有光源,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部分分子吸收光波中某一特定波长(颜色)的光得到的能量,引起分子跃进迁,使物体呈现被吸收的波长颜色的补色。 某一特定物质,其分子跃进的能量与其能级相关,因而某一特定物质吸收的能量级特定的,颜色也是特定的。 条件配色(Metamerism) 定义:两表面的颜色在一组观察条件下相似,而在另一观察条件下不同的现象,称为条件配色,配色一对样品反射曲线见图8。 常见的配色条件有:不同的照明体(四种标准照明体见图3)、不同的观察者、不同的物体面积大小,不同的视觉。 1.3颜色的三原性:色调(Hue):是颜色之间区别的特性,由色光的主波长决定。明度(Lightless): 人眼对颜色明暗程度的感觉。彩度(Chroma):颜色纯度的感觉,故又称“饱和度”。

第七讲:色彩学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色彩学基础知识 有时候,观察我们拍完的照片,会发现,整体色调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可能有点偏红,或者偏蓝,或者偏其他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色不同,其实是光在作怪。 光与色 摄影作品主要是借助光完成的,没有光就没有摄影。我们能看到被摄体及被摄体的颜色,就是光的作用。或者说,只有被摄体使人眼有光感时,才能使人眼有色觉。有光有色,无光无色,在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根本谈不上看到被摄体的形状和颜色。物体有两种,一种为发光体;一种为不发光体。我们所讲的多是不发光体,发光体极特殊,对摄影作用不大,故不在论述之中。 光分为两种,一种为可见光;一种为不可见光。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光一般为白色,实际上光不是单纯的白光,而是一种混合光。当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才能分解成一系列色光,这也称为色散现象。日光分解后大部分光人眼看不见,人眼能看到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凡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就称为不可见光,凡是人眼能看到的光,就称为可见光。

可见光谱的色光有七种: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可见光都是按照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也可以说,光是按波长辐射的一种电磁能,就如水的波纹一样,是波浪式进行的。日光辐射的电磁能有伽玛线、X光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光波的波长极其微小,以毫微米为单位,每一毫微米等于一毫米的百万分之一(mm/1.000.000)。人眼对波长辨别的范围,大约在380毫微米(光谱中紫色)到760毫微米(光谱中红色)。但是,当波长小于400毫微米时大于700毫微米时,人眼对这两端光的感受能力接近于零,所以把可见光谱定在400到700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其实在整个光谱中,波长为700~600毫微米的光,呈现出不同的红色;在600毫微米左右为黄色,然后为绿色;500毫微米左右为青色,最后转为蓝和紫色。在光谱中红、绿、蓝这三个色段均为主要色,也叫摄影三原色。 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虹,把日光中所含的光谱成份显示出来,这和三棱镜分解日光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各种光谱成份的道理基本一样,也很好的证明了上述的观点。 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由于不同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人眼可感受到可见光的波长为400nm(紫色)~700nm(红色)。 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RGB)。红色、绿色、蓝色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多种颜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 补色的概念:从白色中减去颜色A所形成的颜色,称之为颜色A的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 白色-红色red=青色cyan 白色-绿色green=洋红magenta 白色-蓝色blue=黄色yellow 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 补色的特点:当使用某个补色滤镜时,该补色对应的原色会被过滤掉。 原色以及所对应补色的名称: 颜色再现有两种方式: 原色加法:三原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白色,任意其中两种原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补色。 原色减法:三补色全部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

原色加法比较简单,由原色叠加而形成其他颜色,但是应用较少;而原色减法是从白色中减掉相应原色而形成其他颜色,就是用补色来叠加形成其他颜色,应用的场合比较多。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色彩学原理

色 彩 學

色彩產生的要素:光源、被照射物體、眼睛、大腦 光(能量)->物體->眼睛->腦->視覺形成 1.1 光 1666年牛頓(Issac Newton 1643~1727)以三稜鏡分解太陽光, 發現其由許多不同色光諸如紅、橙、黃、綠、藍、靛 (indigo)、紫等等所組成。
圖1.1-1 牛頓 (Sir Issac Newton 1643~1727)

圖1.1-2 可見光譜 380nm以下:紫外線 (Ultraviolet) 380nm~450nm:紫 (Violet) 450nm~490nm:藍 (Blue) 490nm~560nm:綠 (Green) 560nm~590nm:黃 (Yellow) 590nm~630nm:橙 (orange) 630nm~780nm:紅 (red) 780nm以上:紅外線(Infrared) --R. W. G. Hunt, Measuring Colour, 2d, Ellis Horwood, London, p. 22, (1992). Nm: nanometer,百萬分之一公釐(a millionth of a millimeter)或 10-9 公尺。

振幅:光波之高低起伏,影響彩量。 波長:兩個振幅間之距離,影響色相。 頻率=光速/波長 (frequency=velocity/wavelength)
圖1.1-3 光波 光通過介質時其波長變短而光速(velocity)變慢,但頻率不變。 真空中之光速約為2.998X108 m/sec

色彩学专业名词术语

色彩设计 用于草图或模型阶段的配色计划。是商业设计中最有表现效果的一种。因看到物品时首先映入眼睛的是色彩,之后才是形,故色彩在设计中至为重要。 须特别注意: 一、印刷技术和印刷方法; 二、关于流行色的考虑; 三、色彩所具有的特性 四、根据商品的对象、年龄、性别而产生的好恶条件; 五、表现商品特性的色彩; 六、依靠照明的配色; 七、根据陈列效果的配色; 八、根据广告效果的配色。 颜色代码表网站,有助于颜色对比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895582.html,/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9 https://www.360docs.net/doc/d52895582.html,/shejixinshang/donghua/Index.html 色彩计划 指在商业、工业或生活方面,以发挥色彩的功能效果为目的而有计划地运用色彩。对象包括展览、包装、工厂、车辆、产品、服务性行业、广告、彩色电视、印刷品、排版、服装、住宅、室内、伪装等,范围很广。 色彩调节 指对建筑、交通工具、设备、机械、器物等外表作色彩装饰,利用色彩所具有的心理、生理、物理的功能和性质,改善人的生活、工作气氛、环境等以提高其效率。可分为环境色和安全色两类。前者如墙壁使用冷色系的淡蓝绿色或暖色系的象牙色等能使眼睛休息的色彩;天花板用极淡色或白色;护墙板用与上壁同色相但稍暗的色。后者如黄色表示警戒,加入黑色条纹表示碰撞、绊倒、砸落危险的场所。橙色表示危险物;绿色表示救护品;蓝色表示修理品等;红色表示防火用具;白色用来表示通路和整顿等。 色彩感情 人们看到色彩时的心理效果。即某个色对观看者所引起的情绪变化。由于色的特性,及观看者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心理状态,所以色彩感情具有一般的倾向;一、冷暖感。有引起兴奋的兴奋色,即积极的色彩;有具稳静作用的沉静色,即消极的色彩。前者包括红、紫、橙、黄、黄绿等暖色,后者包括蓝绿、蓝、蓝紫等冷色。二、轻重感。淡黄和紫、黄绿和紫蓝相对立,前者都比后者感到轻;一般明度高的色比明度低的色轻。三、华丽、朴素感。彩度越高越华丽,彩度越低越朴素。四、软硬感。含有白、灰的色彩伴随着联想,看到色后各种观念和情绪将浮现出来。一般倾向表示如下: 红热情、危险、革命橙温和、嫉妒、嫌恶黄光明、希望、活动 绿平和、安全、新鲜蓝悠久、平静、理智紫优雅、高贵、不安 白洁白、神圣、不吉灰平凡、阴郁、恐怖黑严肃、死亡、刚健 由于联想被社会所固定化,就具备了象征性。上表右侧词义联想往往用左侧的色彩来象征。 色彩视认度 色彩在一定环境中被辨认的程度。可清晰辨认画在地色上的图形,称为“视认度高”。反之,看不清楚时叫“视认度低”。这取决于图形和地色之间色相明度、彩度差的大小。图形和地色的差别愈大,视认度愈高。据实验结果,色彩视认度的顺序如下:黑地黄图;黄地黑图;黄地蓝图;蓝地白图;黑地白图;蓝

色彩学

ANSI Standard 的演進 ?目前最新版本ANSI 1997 ?演進的過程1990、1992、1996 、1997四版?演進過程中的轉變 –均勻度從9點量測演進成13點量測 –色度座標表示從(x , y) → (u` , v`) –加色差表示法[(u 0, v 0)為標準量測值] –加色彩深度表示8bit drivers , 16.8M colors 2 020)v `v ()u `u (`v `u -+-=?

?綠色量測點,為9點量測法 ?再加邊緣紅色4點,為13點量測法?ANSI 1997 的均勻度對四個角更嚴格規範

?分別量測16 點的照度值 %100?=黑場照度平均值 白場照度平均值對比度

?以中心點量測色座標,標示如下: White : u`= v`= Red : u`=v`= Green : u`=v`= Blue : u`= v`= 中心點 量測

色彩光學(Chromatic Optics) ?色彩光學:結合色彩量測與非成像光學的科學?色彩工學(Colorimetry): –CIE 標準色度學 –分光光譜學(Spectrophotometry) –濃度學(Densitometry) –彩色複製學(Color reproduction) –色彩印刷學(Color printing) –色彩管理系統(CMS system) ?非成像光學:液晶投影機的光學系統 –燈源光譜函數 –分合光系統

Non-image Optics ?Photometry and radiometry ?Luminous distribution curve ?Light source and lamp type ?Light collective components (reflector)?Optical components (integrator, Prism, color filter)?Etendue ?Matching projection lens to illumination path ?System F/# number ?Light valve and system gray scale ?Color render

基础知识,色彩搭配

产品 材质: 涤纶,锦纶,腈纶,棉麻等混纺 金银线:闪色效果。 雪尼尔,麂皮绒,绒布(植绒,割绒,丝绒等), 不同质地的窗帘布会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丝绒、缎料、提花织物、花边装饰会给人以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之感。方格布、灯芯绒、棉布等能创造一种安逸舒适的格调。 考虑房间的功能,如客厅、餐厅可以选择豪华、优美的布艺面料。卧室的窗帘要求厚质、温馨、安全。书房窗帘却要透光性能好、明亮,采用淡雅的色彩,使人身临其中心情平稳,有利于工作学习, 浴室、厨房就要选择卷帘和百叶窗等。 考虑季节因素,夏季窗帘宜用质料轻柔的纱或绸,以透气凉爽;冬天宜用质厚布,厚密温暖;花布窗帘四季皆宜,但尤以春天活泼明快。

色彩搭配: 1.冷暖色(色相): 暖色分别为:红、橙、黄。 冷色分别为:青、蓝、紫。 中性色分别为:白、银、金、灰、黑。 冷暖色和中性色搭配是百搭。 金色、银色可以与任何颜色相配衬。(金银色不能同时使用) 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 用对比色为主显活泼、跳跃突出个性,用同一色系则显得稳健。 普通窗多采用同一色系,橱窗等多采用对比色系; 2.深浅色(明度): 深:低明度的色彩 浅:高明度的色彩 深色总在浅色的前面。 浅色系列产生膨胀感,室内环境显得明朗开阔,适合小房间。 较深色的组合显得居室环境较小,有收缩感,适合大房间。 3.华丽与朴素(色的纯度): 彩度高的为华丽色,彩度低的为朴素色。 鲜色总在沉色的前面 明色华丽,暗色朴素。金银色虽然华丽,但是通过黑白色的使用,即可华丽又可朴素。 一般来说,用明亮色有轻快感,用暗色有庄重感,高彩度和暖色给人以温暖,兴奋感觉,低彩度和冷色给人以平静放松感.

色彩基本知识教案

《色彩基本知识》 一.授课班级:基础班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色彩基本知识》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与懂得色彩主生的基本条件以及绘画用色的基本知识,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及同种色、类似色、固有色、条件色与色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类似色、对比色的组合调配。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相结合 九.教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色卡,类似色与对比色的范围,示范用的水粉纸若干张,水粉画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些黑白电影或是黑白电视节目,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灰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一两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所以说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不是单调的。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颜色呢?光进入视觉的三种形式:1.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2.透射光3.反射光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通过物体的吸收、反射或穿透作用,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的感觉。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是直觉。 (二)颜色 色彩范畴:色彩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范畴 无彩色:黑、白、灰色。

有彩色:红、黄、蓝等含彩的色。 我们在画色彩的时候,什么颜色是必不可少的呢? 1、三原色 不能用其它颜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原色。用原色却可以混出其它色彩!(不是全部)。 原色包含两个系统:光的三原色和和色料或颜料的三原色! (1)色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 (2)色料的三原色:紫红,柠檬黄,天蓝! 在一张画里面,同一种颜色不同距离的物体我们证明体现呢? 2、间色 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由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复色是的纯度最低,含灰色成份。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一个物体由于受到光的影响,暗面我们一个怎么体现呢? 4、补色 是广义上的对比色。在色环上划直径,正好相对(即距离最远)的两种色彩互为补色。如:红色是绿色的补色;橙色是蓝色的补色;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补色的运用可以造成最强烈的对比 (三)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相貌,即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不同的波长给人不同的色彩感受!红、橙、黄、绿、蓝、紫色每个字代表一个具体的色相!注意:色相是由波长决定的,所以比如粉红色,暗红色,灰红色是同一色相(都是红色相)只是彼此明度和纯度不同而已! 色相可以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最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学考试复习

1、颜色视觉的产生过程如何?形成色觉的四要素是什么?答:(1)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2)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3)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色觉产生的四要素是光源、物体、眼睛、大脑。2.色彩管理学的三个步骤?答:a校准:为了保证色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输入设备、显示设备、输出设备进行校准,以保证它们处于标准工作状态b特性化:所有的设备都校准后,将设备的特性记录下来的操作过程就是特性化过程。彩桌色面系统中的每一种设备都具有其自身的色彩特性,为了实现准确的色彩空间转换和匹配,必须对设备进行特性化c色域转换(色彩传递):这是将图像色彩从一种设备的色域数据转换为另一设备色域数据的过程。通过色彩管理软件(俗称RTP软件),色域转换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实现。在不同设备的色域之间进行转换,通常被称为色域映射。3.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答:分为加色法和减色法两类。加色法的颜色混合又称为色光混合。减色法的颜色混合是指颜料的混合。三条基本规律 补色律:凡两个以适当比例相混合产生白色的颜色光是互补色。例如,红色和浅青绿色、橙黄色

和青色、黄色和蓝色、绿色和紫色等,都是一对对互补色。 间色律:在混合两种非补色时,会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他们之间的中间色。例如红与黄混合产生橙色,蓝与红混合产生紫色。中间色的色调偏于较多的一色,饱和度决定于二色在光谱轨迹中的位置,越近则越饱和。 代替律:如果颜色A+颜色B=颜色C,若没有颜色B,而颜色X+颜色Y=颜色B。那么 A+(X+Y)=C。说明每一种被混合的颜色本身也可以由其它颜色混合结果而获得。例如,如黄和蓝相混合时,黄色可以由红加绿来代替,因“红十绿=黄”。 色光的混合规律:红、绿、蓝(蓝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紫光=品红光;蓝紫光+绿光=青光;红光+绿光+蓝紫光=白光。 色彩的三属性是指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色彩的三种属性中色相被用来区分颜色,根据光的不同波长,色彩具有红色、黄色或绿色等性质,这被称之为色相。黑白没有色相,为中性。

色彩学

《色彩学》 结 课 论 文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姓名:永生 班级:采矿08-4 学号:0710100438

谈近代色彩学说的应用与现代色彩教学 内容摘要:17世纪,牛顿把太阳的光线从隙缝引进暗室,用棱镜分解出光谱后,色彩科学的研究和学说的建立迎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光学试验的发展给色彩研究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启示,高校色彩教学应走在色彩科学的普及、利用和开发的前面。 关键词:色彩学说色彩应用色彩教学 一、近代色彩学说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在牛顿前,中国古人已经将色彩依五行学说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称作五色。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关于色彩的论述。但那时对色彩的研究无论国内国外都仅限于哲学范畴。17世纪,牛顿把太阳的光线,用棱镜分解出光谱后,色彩科学的研究、学说的建立才迎来革命性的发展。 1.光谱学说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把无色的太阳光从隙缝引进暗室,在通道上放置棱镜,光通过棱镜产生折射。当折射的光碰到白色幕布时,在那里显现出如雨后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带,色带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秩序排列着,这条色带被命名为光谱。 牛顿以前的学者,认为白色是最简单的光线,牛顿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种被分解过的色光,即使再一次通过棱镜也不会再分解为其他的色光。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被分解过的色光让它们再经过一个顶角较大的倒置棱镜,结果这些色光重新复合成白光。 通过实验,牛顿证实了白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复合而成。含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线称为全色光,白光是全色光。自然界之所以绚丽多彩,就是因为有了全色光的照射。 2.三色学说 在牛顿发表“光学试验”一百多年之后,英国医师和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于1801年创建了色觉三色理论。托马斯·杨认为,色彩感觉依赖于视网膜本身物质的固有特性。他认为在视网膜的所有位置上都同时存在三种,分别是红色、绿色、蓝色形成共振的粒子。当接受光照后,粒子分别按各自固有的共振曲线共振,并分别经三种神经纤维将各自的振动值传给大脑中枢形成色觉。多少年来,笔者一直为色光三基色、色料三原色能混合出丰富的色彩,而它们本身不能由混合得到而困惑。“三色理论”是否解释了一些此类问题,色彩的奥秘还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 3.电磁学说 托马斯·杨创建色觉三色理论30年之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诞生了,这位“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证明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光和电磁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光是一定波长的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硬朗色系:中心色为红色,整个居室地面铺红色地毯。窗帘用蓝和白的印花布,与红色地毯成强烈对比。沙发选用黑色,家具以白色为主。墙和天也以白色为主,这样可以避免对比强烈而显得刺眼。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轻快色系:中心色为黄、橙色。具体讲,选择地毯橙色,窗帘、床罩用黄白印花布。沙发、天花板用灰色调。再搭配一些绿色植物为衬托,使居室充满惬意、轻松气氛。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典雅色系:中心色为粉红色。沙发、灯罩用粉红色。窗帘、靠垫用粉红色印花布,地板淡茶色。墙用奶白色,此色系适宜年轻女性住房用。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轻柔色系:中心色为柔和的粉红色。地毯、灯罩、窗帘用红加白色调。家具白色,房间局部点缀淡蓝,以增添浪漫的气氛。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优雅色系:中心色为玫瑰色和淡紫色。地毯用浅玫瑰色;沙发用比地毯浓一些的玫瑰色;窗帘可选用淡紫印花棉布,灯罩和灯杆用玫瑰色或紫色。再放一些绿色的靠垫和盆裁植物加以点缀,墙和家具用灰白色,通常可取得雅致优美的效果。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技巧—华丽色系:中心色为桔红色、蓝色和金色。沙发用酒红色,地毯为同色系的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些金色,如镀金的壁灯,再加一些蓝色作为辅助,便能形成豪华格调。 室内设计色彩搭配与运用 室内设计是人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理性创造方法”。换句话说,室内设计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艺术为形式来表现的,目的在于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既有生活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生活环境。 谈室内设计的艺术表现性,无疑就涉及到了美,美离不开艺术,美离不开和谐,美离不开色彩,室内色彩设计无疑在室内艺术设计即表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马克斯在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到,人类是“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生产的”,即“依照美的尺度来生产的”。从石器时代的穴居草棚到近代高楼大厦,无不显示出建筑形式的美,如:比例、和谐、色调、质感、均衡、韵律、构图、序列等等。色彩被广泛运用于艺术活动的实践中,色彩也无一例外地在现代室内设计以及运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色彩学》[1]

色彩的基础原理第一节色彩的形成一、光的本质从 远古到17世纪以前,人类对色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真正对色彩进行科学的分析,是由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7 年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开始的,称为可见光谱色,投在垂直的 白色立面上呈现一种连续的色带,相互渐次变化,分为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 青(blue-green)、蓝(blue)、紫(purple)七色。光学上 把这种使白光分解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光是属于一定波长 范围内的一种电磁辐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吸收照射到地球 表面。而人的视觉对从380~780nm(纳米或者毫微米)这 一极小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最为敏感,这叫可见光谱。眼睛对于 一定范围内的辐射的选择性反映是感受光能的有利条件,也是 保护人眼避免热辐射和过强的其他辐射的伤害的必要条件。波 长的作用是区别色彩,它的长短会产生色相的变化,波长最长 的为红色,最短的是紫色。高于780nm的光叫红外线,低 于380nm的光叫紫外线。波长和色的关系如下:红—780~630nm 橙—630~590nm 黄—590~560nm 绿—560~500nm 青—500~470nm 蓝—470~430nm 紫—430~380nm 二、三原色与 三原色光红、黄、蓝与红、绿、蓝色彩的基础原理之二第一节色彩的属性色光三原色的确定:三原色的 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

种色彩合成。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第二节一、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几乎每出现一块色彩,都伴随着三要素的不同显现, 三者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1、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和主要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显现出的色彩感觉。一个画面, 主要的色彩倾向往往是色相起作用。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明暗的程度。色彩明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种是各种色 相之间的明度差别,同样的纯度,黄色明度最高,蓝色最低, 红绿色居中;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因为光量的强 弱而产生不同的明度变化。无彩色系有黑白灰三色, 最高和最低明度色为白色和黑色,灰色居中。人眼最大明度辨别力为近200个等级层次。孟塞尔把明度定为(包括理论的)黑白11级,可视 的黑白上下之间为9级不同的梯度。 3、纯度纯度是 指色彩的鲜艳度或纯净饱和的程度,也称彩度。它取决于色彩 波长的单一程度。可见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为极限纯度,是最 纯的颜色。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灰以及其他色彩,纯度自 然会降低。孟塞尔色立体中采用了14级的纯度变化。红色纯度 最高,为14级,黑白灰纯度为零,橙、黄、紫居中,纯度最低 的为蓝、绿色。第三节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为了更全 面、科学、直观的表述色彩概念,运用色彩及其构成规律规范

基本色彩学认识

基本色彩学认识?色相:是指红、黄、蓝三色。三色内任何的 两色配色后,所延伸出来的会变成红、橙、 黄、绿、蓝、紫的顺序。 ?色性:色彩给人的感觉、联想有冷暖之分, 成为色性。冷色系给人以寒冷、沁凉的感觉, 如湖蓝、翠绿等。暖色系给人以温暖感觉的 颜色,如红色、橙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又称亮度。明度 最高的是白色,最低 的是黑色。 ?纯度:颜色的鲜明程度,又称彩度、饱和 度。纯度最高的是原 色,最低的是复色。

?互补色系:在色相环中180度角相对的颜色为互补色。 ?相近色系:在色相环中,以某一颜色为基准间隔60度的颜色。 ?同色系:属于相同色系的不同明度的颜色。在某一纯色中逐渐加入白色,色彩会越来越亮;而逐渐加入黑色,色彩会越来越暗,这些色彩都是属于同一色系。

?颜色的意义: ?色彩搭配的技巧和原理 为配合鞋款陈列的美观,鞋款陈列时,必须注重色系的搭配。鞋款陈列可采取同色系、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搭配方案陈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配色方案: A、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等色彩的搭配,这些色调的运用,可使专柜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B、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专柜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C、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灯。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色彩学

目錄 ( 一) 前言 ( 二) 基本色彩感覺要素 A . 光源( LIGHT ) B . 被照體( OBJECT ) C . 接受( 收) 體( RECEIVER ) ( 三) 色彩語言 A . 三刺激值( TRISTIMULUS V ALUES ) B . 色相( HUE ) 彩度( CHROMA ) 明度( LIGHTNESS ) ( 四) 儀器測量值與人員判色的認知 附錄第2 頁第4 頁第4 頁第6 頁第7 頁第8 頁第9 頁第11頁 第16頁第18頁

( 一)前言 大多數的人不十分明瞭色彩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及衝擊有多大,( 我們視色彩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我們每天都基於對某些顏色的感覺和態度做決定和行事。 我們大多會潛意識地根據季節 性的色彩趨勢來選擇服裝、化粧品、 家飾及汽車。我們所選擇的色 彩不僅顯示了我們的個性, 甚至在我們投資的價值上扮演一個重要 的角色。當我們買賣房子、汽車時,顏色常是我 們首先著眼的要素之一。 一棟粉紅色的房子不會和一棟裝修潔白的灰 褐色房子一樣有市場性。 如果我們想要一部火紅的車而不是一部老舊不起眼的車時,我們大多希望它的性能和它的顏色 一樣不平凡。 有些顏色會引起我們自然的 生理反應,如紅綠燈或是因沒有 確切遵守交通號誌而尾隨你的警車上的紅色閃光燈,還有慢慢朝你車窗走來的警察身上的藍色制服,這些均會使你的心跳加速。 顏色的光亮或鮮明會使人聯想到新奇、清新或謹慎,很顯然 地,當我們在雜貨店裡選購食品時都會依一 個產品包裝的新鮮度來決定,退色 的包裝使人聯想到過期或沒有人要 的感覺,同樣的我們也根據顏色來 判斷日常食物是否新鮮。

软装色彩搭配技巧

软装色彩搭配技巧 色彩作为软装设计的基础,在整个软装设计实施中占据主导地位。色彩作为一个奇妙的东西,通过色相、纯度、色调、对比等手段表达人们的情感和联想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甚至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理解和看法。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基础、色彩搭配以及我们室装修的运用。 色彩基础 首先讲一下色彩基础,色彩是具有语言性的,色彩不仅使人产生冷暖、轻重、远近、明暗的感觉,而且会引起人们的诸多联想。 色彩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指无单色光,即黑、白、灰;有彩色指有单色光,即赤、橙、黄、绿、蓝、靛、紫;这些基本色通过色相、明度、纯度的变化,可以配比出成千上万的色彩,并且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的三属性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颜色的种类名称。由于色彩是不同光波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色彩的种类随着光波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这个东西,是绿色的还是红色的,就是只他们的色相不同。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表达在室空间设上可以为物件的亮度和深浅程度,白色物体反射率最高,所以明度就最高,黑色物体则反之。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度,也有饱和度之称,比如地中海风格和东南亚风格中经常说到的高饱和度色彩。

纯度高的色彩可以给人华丽的感觉。

而纯度低的色彩给人朴素的印象。 纯度对色彩的性质改变作用最为明显,任何一种鲜明的颜色,只要纯度稍微降低,色相就会有质的变化,在实际的配色过程中,色彩不断混入白色,那么该色相的明度就会越来越高,而纯度越来越低;而如果色彩不断混入黑色,它的纯度和明度都会同时下降。

冷暖对比:在色盘中,最冷的颜色是蓝色,最暖的颜色是橙色,也就是这两个互补色是冷暖色的两极。暖色给人的印象是生动的,有激情的,有表现力的,给人感觉在空间位置靠前。 冷色给人的印象是谨慎的,冷静的,容易产生平静感,给人感觉在空间位置靠后。 所以小空间小户型可以使用冷色系,是我们的房间在视觉上变大。 一般把黑色、白色和灰色等无色系视为中立,没有冷暖感,但在实际运用中受到其他搭配色彩的影响,黑、白、灰等色彩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冷暖感。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色彩设计学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物理性质 1、光与色 A、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光是发生色彩 感觉的刺激物,色彩是视觉器官的结果。 B、色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波长和振幅决定。光波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 别。振幅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 2、物体色 A、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以后,会产生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透明物体的 颜色是由它所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不透光的物体,它的颜色取决于对 波长不同的各种色光的反射和吸收的情况。 B、物体表面色的饱和度(纯度)取决于选择性吸收的光量和表面反射的光 量,它实际与物体表面的性质有关。 3、光源的演色性 二、色的分类 1、无彩色系 指黑色、白色和由黑白色调和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2、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彩。 三、色彩的基本特性 1、色相 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2、纯度(彩度、饱和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含有色部分的比例。 3、明度 色彩的明亮程度(两种情况): A、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同一色掺入不同颜色或黑色时会使明度降低。 B、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最低,红色为中间明度。 四、色的混合 1、三原色 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它色可由这三 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 青(湖兰)。 2、混色理论 间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 复色:间色与原色相混或间色与间色相混 对比色:红与蓝为对比色 互补色:红与绿为互补色 协调色:红与桔为协调色 3、色立体 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表示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一种表色方法。 说明:A、赤道部分表示纯色相环 B、南北两级连接中心轴表示明度 C、南极为黑,北极为白,中心为灰

色彩学的知识

色彩学的知识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丰富多彩场景的世界,漫天朝霞、落日余晖、草青雪白、绿廋红肥、江水如蓝、青山似黛、和满目秋色皆拜大自然所赐,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写景早已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了。也有不少是人类自己的生活历程创造的绚丽色彩,大红的中国馆、银白色的鸟巢、富丽堂皇的宫殿、庄严肃穆的庙堂以及汽车、船舶、飞机乃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物件,处处都充斥着色彩的诱惑。这些色彩中有很多就是我们涂料行业产品的功劳。色彩学自然也是涂料技术工作者应该了解的一门学问。 色彩学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它与透视学、艺术解剖学一起成为美术的基础理论。 色彩虽然是仅以不同波长的光线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眼睛而产生的效果,但色彩学却广泛地涉及到光学、心理学、生理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等学科。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这些学科(尤其是光学)的长足进展,而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又为这些学科提供材料,推动它们的深入。 按照现代色彩学的理论,色彩不仅作用于人们的眼睛,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情绪、睡眠、食欲甚至处理事情的行为。因此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会看到人们用不同的色彩进行装饰,以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也因为这个原因,人们把某些色彩还划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以体现出它们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如红、黄等颜色就像火焰和太阳一样,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感觉,显得富丽堂皇,象征着红红火火,积极向上,常常用于节日或喜庆的时候,被划分为暖色调,;而蓝色、白色或绿色,则像湖泊和青山一样宁静、沉稳,所以常常用于像医院、学校等地方以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属于冷色调。学习色彩学,研究色彩变化艺术,有利于我们正确拟定色漆配方,指导色漆的生产和施工。 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光对于人眼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光是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即所谓“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约在红光的0.77微米到紫光的0.39微米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颜色;而受光体则根据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呈现千差万别的颜色。由色彩的这个光学本质引发出色彩学这部分内容的一系列问题。

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 ——服装的色彩搭配教案 越溪初中:张正琼 【教材分析】 通过课件(明星们的服装搭配)。引导学生认识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能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服装搭配,是成为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让学生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色彩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趋于美好。通过学习这节课,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将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并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服装的意识。本课侧重于服装的色彩搭配、款式、种类,其余搭配条件一带而过。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便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到服装的款式设计、色彩搭配、面料的选择,对于初一年的同学来讲,造型技能对他们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选择从色彩的搭配为主,涉及到款式和面料概括性的介绍其常识,色彩搭配则作为重点处理,并辅以作业练习强化,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色彩的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鼓励大家做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学习重点、难点】 1、本课侧重于服装的色彩搭配、款式、种类,其余搭配条件一带而过。本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四方面巧妙结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评论、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色彩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教师揭题:时代的变化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服装不仅是个人的审美和素质的体现,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你们想知道怎样合理的搭配服装,才能穿出品位吗?板书课题《服装的色彩搭配》。 二、讲授新课 过程一:1、我们都有偶像崇拜,自己都有喜欢的明星,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时尚的时装吧。出示幻灯片,由学生直观欣赏并做出选择。 学生讨论(略) 人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色彩是自然的化妆师。色彩对于着装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人的头发、肤色等天生的色彩进行分析、搭配。 (1).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2、师生互动:幻灯片出示服装色彩的搭配的方法。 3、归纳总结: (1)、协调色的搭配。 A有色彩搭配(同类色、临近色、对比色) 找一找谁的衣服属于同类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邻近色搭配,谁的服装属于对比色搭配。 B无色彩搭配(黑白灰) C不同纯度与明度色彩的搭配 (2)、对比色搭配的方法.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色彩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色彩基础 课程编号:JSJ23 适用专业:计算机广告 学时:15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 是计算机广告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巩固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视觉语言规律和视觉造型修养,集观察感受、分析思考和动手为一体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 水粉画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在课堂写生时为大多数学生采用。静物画则是受众人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自然光色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表现方法,熟悉水粉画的性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色彩认识、表达能力。通过教师讲授有关知识、绘画技法并通过学生的绘画实践使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一般规律和技法的同时提高绘画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和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二、设计思路 根据设计专业的需要,训练专业色彩的思维方法和色彩整体关系的处理能力,以阶段性的课题训练为手段,重点放

在追求体验色彩组合关系的美感训练上,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色彩知识、正确的色彩思维方法、基本的色彩表现技能,提高色彩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性目的,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系统学习与认识的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相关的色彩现象及原理,掌握色彩在运用中的一些相关规律及技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色彩理论 和观点,使学生熟悉艺术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感知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及实作基础。 本课程应该结合色彩理论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色彩配色练习、色彩写生练习、色彩构成练习、色彩归纳及色彩设计练习,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色彩,并逐渐熟练运用色彩作为设计工具。其课程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加强色彩的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水粉画课堂写生的基础方法和步骤。要求运用水粉的基本技法,结合以前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造型知识,有意识的表现对象。逐渐转向色彩表现的探索及其运用上,通过对繁杂对象的表现和更为熟练地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及艺术素养。 了解色彩构成的含义、历史以及和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掌握色彩构成的构成要素。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色彩心理学的高度为各种专业的艺术设计提供色彩设计的 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熟练掌握和学习色彩中的不同种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