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总学时:66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16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指导性教材名称:《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3.内容

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电路的分析能力。

3.2 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讲述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路分析方法、交流电路、电路时域分析、电工测量与安全用电等知识。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

3.3 课题(含实践)名称(内容)与学时安排

3.4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3.4.1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基本分析方法

了解: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理解:欧姆定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掌握:电阻的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第二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了解:暂态过程产生原因

理解:暂态电路的应用

掌握:电路的暂态分析方法

第三章、正旋交流电路

了解:正旋交流电产生的原理

理解: 正旋交流电的表示法

掌握: R、L、C电路的阻抗计算及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3.4.2 考核要求

3.4.2.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2.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2.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要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本大纲于2006年1月18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时范围:60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帺调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指导性教材名称:《模拟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3.内容

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作用和任务是: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科学技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

要求:掌握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熟练掌握基本放大器电路、反馈放大器、线性集成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3.3 课题(含实践)名称(内容)与学时安排

3.4.1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了解:半导体的概念、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参数。

理解:二极管、稳压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图解分析法、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意义、多级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及其特点;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及零点漂移问题。

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简化微变等效电路、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调整工作点的方法和稳定工作点的措施、应用微变等效法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第三章功率放大电路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级间耦合方式及其特点、几种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分类。

理解: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及零点漂移问题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路

了解: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的组成、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理解: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掌握: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

了解: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理解: 负反馈的概念

掌握: 反馈类型及判别方法

3.4.2 实践考核内容及其要求

3.4.2.1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和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

〔实验目的〕1、学会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测量波形的幅值、频率、相位等。

2、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压表、万用表等的操作使用方法。

3、利用万用表识别二极管、三极管的管脚和类型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实验器材〕直流稳压电源1台、电子毫伏表1台、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万用表1块、

双踪示波器1台、二极管1个、三极管2个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操?规程做实验,做完后及时交宎验报告

3.4.2.2 实验二:单管放大电路分析

〔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的连接

2、测量静态工作点并验证静态工作点参数对放大器工作的影响。

3、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并测量搾大倍数。

4、了解失真情况。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实验器材〕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示波器1台、毫伏表1台、稳压电源1台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做完后及时交实验报告

3.4.2.3 实验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实验目的〕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外形及管脚设置。

2、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佷用方法。

3、验证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实验器材〕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示擢器1台、万用衠1台、直流稳压电源1台、直流信号源1台、晶体管电压表1台。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做完后及时交实验报告

3.4.2.4 实验四:三-八译码器及其应用

〔实验目的〕1、熟悉不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了解译码器的应用。

〔实验室名称〕电子实验室

〔实验器材〕数字逻辑实验装置1台、数字万用表1块、74LS138译码器1片、74LS20双四输入与非门1片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做完后及时交实验报告

3.4.3 考核要求

3.4.3.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3.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3.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要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本大纲于2003年 5月 8 日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16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指导性教材名称:《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3.内容

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科学技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原理和测试方法,掌握电子电路的安装焊接,初步具备电子电路的综合设计能力。要求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对电子系统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掌握电子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3.4.1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了解:逻辑代数的概念、常用门电路的组成并掌握其逻辑功能、逻辑代数皀基本运算法则

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方法

掌握: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卡诺图化简方法。

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竞争和冒险的概念

理解:组合逻辑器件(编码器、译码器和数字显礪器等)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利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第三章集成触发器

了解:触发器的概念和分类

理解:集成触发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会进行常用触发器之间的互相转?。

掌握:RS、JK、D、T触发器的电路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第四章时序逻辑电路

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理解: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第五章脉冲产生电路和定时电路

理解: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掌握:555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

3.4.2 考核要求

3.4.2.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2.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2.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要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本大纲于2006年 1月18日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时:56学时。其中46学时,实验10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 指导性教材名称:《自动检测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年 8月版。

3.内容

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是研究信息科学领域中信息捕捉必要手段的一门科学,《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传感技术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组建非电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实际能力。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测控系统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3.2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在现代企业的各个领域中应用广泛,在教学中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能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3.3课题(含实践)名称(内容)与学时安排

3.4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3.4.1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基本概念(敏感元件、变换器、检测技术、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特性及其标定(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动态特性标定);误差分析及处理技术。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金属应变式传感器;半导体压阻应变式传感器。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

自感式传感器(自感式传感器分类、气隙型自感传感器、差动型自感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电涡流式电感传感器(高频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低频透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四章热电式传感器

热电偶(热电效应、热电偶基本定律、热电偶实用测量电路、热电偶冷端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热电偶的应用);电阻温度传感器(常用的金属热电阻、常用的半导体热敏电阻);PN结型温度传感器(温敏二极管及其应用、温敏三极管及其应用、集成温度传感器)。

第五章谐振式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闭环自激、敏感机理、谐振子的品质因数Q 值、谐振元件的刚度与谐振频率的关系);振筒式压力传感器(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基本振型、零压力频率f0、振动频率与压力的关系、测量线路及线性化处理);振动膜式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振动弦式传感器(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振动弦的固有频率与输出特性、测量线路);振动梁式传感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输出特性)。

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正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石英晶体的压电特性、压电陶瓷的压电现象);压电传感器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压电晶片的连接方式、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压电传感器的应用举例(压电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第七章磁电式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基本特性、霍尔元件连接方式和测量电路、测量误差及补偿方法、霍尔传感器的应用);磁敏式传感器(磁阻效应、磁敏电阻的基本特性、磁敏二极管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磁敏三极管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磁敏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

第八章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光电管及其基本特性、光电信增管及其基本特性);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光敏电阻、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新型光电式传感器(高速光电二极管、色敏光电传感器、光位置传感器、光固态图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应用举例(烟尘浊度监测仪、光电转速传感器、光电池应用)。

第九章光纤传感器

光纤的传光原理及特性(光纤的结构、光纤的传光原理、光纤的传光特性);传输光的调制技术(光强度调制、光相位调制、光偏振态调制、光频率调制);强度调制光纤传感器(光纤水深探测器、透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马赫-泽德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强磁场传感器、光纤角速度传感器、偏振态调制光纤电流传感器、频率调制光纤血流传感器)。

第十章气敏传感器

概述(气敏传感器分类、气敏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气敏传感器的主要参数特性);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基本参数、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应用);接触燃烧式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应用);气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CO浓度的测控、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自动换气扇的控制)。

第十一章电容传感器

工作原理(变面积型、变介质的介电常数型、变极间距离型、差动电容型);测量电路(测量电桥、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电容调频电路、运放测量电路);主要性能分析及应用举例(误差分析、灵敏度的提高、应用举例)。

第十二章湿度传感器

概述(湿度及其表示方法、性能参数、分类);毛发湿度计;干湿球温度计;电阻湿度传感器(固体电介质湿度传感器、高分子电阻式湿度传感器、半导体陶瓷湿度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湿度传感器);电容湿度传感器;应用举例(自动气象站湿度测报、仓储湿度控制、汽车后窗玻璃自动去湿装置)。

第十三章生物传感器

概述(工作原理、分类);应用举例(环境监测领域中应用、医学检验中应用、生物工程领域中应用、食品领域中应用);DNA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

第十四章智能传感器

概述(相关概念、基本结构、主要功能、主要特点、基本实现方式);实现技术(标度变换处理技术、非线性自校正技术、温度补偿技术、数字滤波技术);智能传感器应用实例(多通道智能温度传感器AD7417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和典型应用)。

第十五章信号放大电路

电桥放大器;测量放大器;隔离放大器;电荷放大器;专用单片集成放大器。

第十六章信号调理电路

有源滤波电路(种类和基本性能、压控电压源型滤波器电路、双二次型滤波器电路);精密检波电路(精密半波检波电路、精密全波检波电路、峰值检波电路);鉴相和鉴频电路(鉴相电路、鉴频电路);积分电路(基本工作原理、误差分析、电路设计与调试);电压比较电路及应用(概述、单片集成电压比较器、比较器的应用)。

第十七章信号变换电路

电压-电流变换器(负载浮地的U-I变换器、负载接地的U-I变换器、差动输入的U-I变换器);电流-电压变换器(I-U变换原理电路、通用精密I-U变换器、高增益微电流I-U变换器、高精度微电流I-U变换器、大电流-电压变换器);交流-直流变换器(AC-DC 变换原理电路、AC-DC变换实用电路);电压-脉宽变换器(三角波发生器、电压比较器、输出级);DC-DC电源变换器(升压型DC-DC变换器、降压型DC-DC变换器、极性反转型DC-DC 变换器)。

第十八章传感器与自动检测系统

差动变压器的典型应用;接近开关推广应用;差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动平衡机原理、测试机设计和CAN接口的实现);CCD图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图像定格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的软件实现);光电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第十九章测试系统抗干扰技术

干扰来源及分类(干扰现象、干扰产生原因及分类、干扰传播途径);硬件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隔离技术、电路的设计和制作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CPU抗干扰技术、输入输出的抗干扰技术)。

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2考核要求

3.4.2.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2.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2.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 本大纲于2006 年1月18日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单片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专业。学时范围:60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指导性教材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编:曹天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年8月第1版。

3.内容

《单片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以研究嵌入式程序控制为主技术学科,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工业测控、智能仪器仪表、家电、信息与通信、军事装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综合应用已学或正在学习的其它专业课的知识。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的综合知识;能熟练地掌握MCS-51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掌握MCS-51单片机控制外部接口电路的基本;初步掌握MCS-51单片机在嵌入式自动控制中的基本应用和方法。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

2MCS-51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和功能。

3MCS-51单片机接口技术。

4 掌握MCS-51单片机在嵌入式控制中的基本应用。

3.4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3.4.1 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

第一章 MCS—51单片机概述

了解:单片机的名称和分类;

理解:单片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及分类。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了解: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片外总线结构;

理解:MCS-51单片机cpu的组成、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时钟电路与时序、MCS-51单片机内部存储器、SFR、堆栈;

掌握:MCS-51单片机CPU的组成、堆栈及存储特性、并行输入/输出端口、复位电路。

第三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了解:指令格式及常用符号

理解: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掌握: MCS-51单片机的111条指令: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指令与移位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位操作类指令

第四章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了解: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理解: 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辑与汇编

掌握: 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子程序。

第五章 MCS-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了解: 中断的基本概念

理解: 中断机构及操作。

掌握: 中断处理过程及举例。

第六章 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

了解: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 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

掌握: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第七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接口技术

了解: MCS-51单片机与液晶显示器LCD接口

理解: MCS-51单片机与LED显示器和键盘接口。

掌握: MCS-51单片机与D/A转换器、A/D转换器接口。

3.4.2 实践考核内容及其要求

3.4.2.1 实验一:测字程序

〔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上机操作及调试方法

〔实验室名称〕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内容〕测字程序

〔实验准备〕超想MCS-51单片机仿真试验箱、电脑

〔实验要求〕通过拆字程序了解并掌握单片机仿真的基本操作

3.4.2.2 实验二:P1口试验

〔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上机操作、调试方法及硬件电路

〔实验室名称〕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内容〕P1口试验

〔实验准备〕超想MCS-51单片机仿真试验箱、电脑、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实验要求〕通过P1口电路试验程序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电路和仿真的基本操作,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3.4.2.3 实验三:外中断及定时器试验

〔〔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上机操作、调试方法及硬件电路

〔实验室名称〕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内容〕外中断及定时器试验

〔实验准备〕超想MCS-51单片机仿真试验箱、电脑、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键盘

〔实验要求〕通过外中断及定时器试验程序了解并掌握单片机控制键盘和显示器接口控制的电路和汇编程序。

3.4.2.4 实验四:A/D转换和D/A转换试验

〔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上机操作、调试方法及硬件电路

〔实验室名称〕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内容〕A/D转换和D/A转换

〔实验准备〕超想MCS-51单片机仿真试验箱、电脑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DAC0832、ADC0809

〔实验要求〕通过A/D转换和D/A转换电路试验程序了解并掌握单片机数/模、模/数转换试验和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3.4.2.5 实验五:步进电机试验

〔实验目的〕熟悉单片机上机操作、调试方法及硬件电路

〔实验室名称〕单片机实验室

〔实验内容〕步进电机试验

〔实验准备〕超想MCS-51单片机仿真试验箱、电脑、步进电机、开关电路、发光二极管电路

〔实验要求〕通过步进电机试验程序了解并掌握单片机驱动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

3.4.3 考核要求

3.4.3.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3.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3.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要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本大纲于2006年3月1日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应用电子技术技术专业。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10学时。

2.制定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3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意见》。

2.4指导性教材名称:《PLC控制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月版。

3.内容

3.1 课程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电器控制与PLC》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书从便于教学和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常用低压电器控制线路基本环节及设计方法、三菱F2系列、欧姆龙C系列、松下FP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方法以及PLC 控制的设计。通过该书的学习,可以为掌握现代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课程的特点、教法与学法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PLC技术在工业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编制一些应用性的程序。

3.3

3.4

3.4.1 课程内容

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

了解: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理解:熔断器、主令电器、刀开关、低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文字和图形符号;

掌握:接触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文字和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了解:电器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控制线路中常用的保护环节;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控制线路;

掌握: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特点、应用、组成;

理解: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标、典型三菱FX2N系列PLC简介;

掌握: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四章指令系统及编程

了解: OMRON CPM1A型PLC指令系统

理解: 常用的PLC单元程序

掌握:梯形图语言、三菱FX2N系列PLC指令系统、PLC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了解: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六章电器及PLC控制应用实例

了解:普通车床电器控制系统。

理解:PLC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掌握: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常用机床电器控制线路故障的分析。

3.4.2 考核要求

3.4.2.1理论考核的各部分比例大致是:识记占20%,领会30%,一般应用占40%,综合应用10%。

3.4.2.2 笔试命题应覆盖到各章,并须突出重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一般、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一般为3:4:2:1。

3.4.2.3 本课程的总成绩 =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成绩(30%)。学生成绩及格,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4.附加说明

4.1 本标准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教研室制定并解释。

4.2 本大纲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课程改革与整合情况可适时调整。

4.3 本大纲制定和修订要经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通过。

4.4本大纲于2006 年1 月18日颁发并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 二、实验总学时:8 三、应开实验个数:4 必开实验个数: 4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物理学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六)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电路实验板。 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用三表法测量电路等效参数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 (三)每组人数:2人/组 (四)实验要求:必修 (五)实验目的:学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和交流功率表测量元件的交流等效参数的方法;学会功率表的接法和使用。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参数;测量电感、电容串联与并联后的等效参数;验证用串、并试验电容法判别负载性质的正确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功率表、自藕调压器、镇流器、电容器、白炽灯。26套 (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电路48+8学时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8 总学分: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安全工程(安检方向)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 参考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泛的工程背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树立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6学时) 1.理解电源和负载、激励与响应、输入与输出、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电路元件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关系及建模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瞬时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其在不同参考方向下的含义。 4.了解集中参数元件的假定、集中电路的概念及电路元件的分类。 5.熟练掌握线性电路元件(R )的符号、欧姆定律及元件约束方程、伏安特性、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吸收的功率和能量的公式、开路和短路的定义;了解无源元件的概念;了解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完整版)教学大纲-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unda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 Ⅰ 课程代码:E0200710 学时数:20 学分数:1 课程类型:实验课程 适用学科专业:电子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执笔者:崔红玲编写日期:2013-11-15 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以“电路分析基础”作为背景知识,在服务于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学会简单的电子测量方法,能够设计搭建简单的单元电路。 一、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experiment course in electronic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ies of Circuit Analysis”, this course not only serves for the theory courses, but also aims at helping students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jects. Students in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know about basic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devices, handle simple electronic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design and build the basic circuit unit. 二、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建立工程上的感性认识,增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设计单元电路引导 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通过预设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小故障,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学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Goals The course will guide the students to have a perceptual cognition o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n ability.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electronic theory and thus improve the students’ hands practically by designing the circuit unit. Also, They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faults in the experiments. These teaching activities will enhance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学分:1 二、实验总学时:16 三、应开实验个数:8 必开实验个数:8 选开实验个数: 四、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五、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 六、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100% 七、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自编指导书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绘;掌握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定非线性元件(白炽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电工实验装置DG09提供的可调线性电阻器、白炽灯、二极管、稳压管、DGX-1实验装置。 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实验内容:测定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可调直流恒流源、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万用表、可调电阻箱、电位器、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四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学时: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目的: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双踪示波器的自检;正弦波信号的观察和测量;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双踪示波器、低频脉冲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频率计、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实验五一阶动态电路的研究 学时:2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目的:研究一阶电路方波响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学习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 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学习用示波器测定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掌握微分电路与积 分电路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2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函数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动态电路实验板、DGX-1实验装置。26套。 (七)所属实验室:电路原理室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电路原理》(爱迪生班)教学大纲

《电路原理(甲)Ⅰ》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范承志、孙盾;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范承志 课程号:101C0040 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Circuit 周学时: 4.0 学分:4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必修 预修课程:普通物理,微积分,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面向对象:电气学院“爱迪生实验班”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程特色简介: 《电路原理(甲)Ⅰ》是电气信息类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静态、稳态、动态的教学过程体系,全面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电路谐振、互感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非线性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分析;过渡过程的经典解法。 爱迪生实验班教学采用独立开课方式,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发展变化,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思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仿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通过考试、论文报告、课程设计等手段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理论部分与实验结合,通过综合实验把理论知识及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性和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提供必要的预备知识。

根据“爱迪生实验班”的教学要求,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与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小)学期 每周4学时,共8周。打*部分为选讲内容。 (一) 电路概述……………………………………………………………… (5学时) 1.电路模型及电路元件 2. 参考方向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 (二)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定理…………… ……………………………(14.5学时) 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2. 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 网孔电流法 3. 节点电压法, 改进节点电压法 4. *割集电压法 5. 叠加定理、线性定理 7. 戴维南与诺顿定理 6. 替代定理 8. 特勒根定理, 互易定理 (三) 正弦交流电路…………………..……………………………………(10.5学时) 1. 正弦交流电量的基本概念 2. 正弦交流电量的相量表示 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