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教学文案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教学文案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教学文案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奥斯卡金像奖(2015;第87届) 获奖:4提名:5

获奖:

·奥斯卡奖-最佳服装设计米兰拉·坎农诺 Milena Canonero

·奥斯卡奖-最佳化妆与发型 Mark Coulier Frances Hannon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配乐亚历山大·迪斯普拉特 Alexandre Desplat

·奥斯卡奖-最佳艺术指导安娜·皮诺克 Anna Pinnock亚当·斯托克

豪森 Adam Stockhausen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影片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杰瑞米·道森

Jeremy Dawson斯科特·鲁丁 Scott Rudin Steven Rales

·奥斯卡奖-最佳导演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雨果·吉尼斯Hugo Guinness

·奥斯卡奖-最佳摄影罗伯特 D.耶欧曼 Robert D. Yeoman

·奥斯卡奖-最佳剪辑 Barney Pilling

这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当看到电影海报(见顶)就被迷住了。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电影对于我来说有一种奇

特的吸引力,像他的《月升王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青春年少》...但真的最爱的还要说是《布达佩斯大饭店》。

个故事从头至尾笼罩在梦幻的氛围里,一位无名作家(裘德·洛饰),为了专心创作,他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在这里,作家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F·莫里·亚伯拉罕饰),穆斯塔法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饭店曾经的主人名叫古斯塔沃(拉尔夫·费因斯饰),而年轻的穆斯塔法(托尼·雷沃罗利饰)在当时不过是追随着他的一介小小门童。古斯塔沃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在他的经营和组织之下,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了当

时首屈一指的度假胜地。古斯塔沃和年迈的D夫人(蒂尔达·斯文顿饰)情投意合,D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留给了古斯塔沃,这一举动惹恼了她的儿子迪米特里(阿德里安·布洛迪饰),布达佩斯大饭店和古斯塔沃的厄运就此拉开了帷幕。

通过裘德洛饰演的作家的述说,时间从现代推回19世纪世纪初,这个梦幻的故事真正发生的年代--19世纪冷战时期。到这里,故事的主人公才出来--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上一代饭店管理者,风流的古斯塔沃先生。安德森为这座遗世独立的大饭店打造了最明艳的色彩和最欢快的节奏,正如故事的主角古斯塔夫先生一样,滑稽,可亲,温情。他也许不是好人,许些有点玩世不恭,但古斯塔沃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人,他在在越狱的危机关头,仍不忘感谢和教育前来搭救的小学徒zero,相比于一边埋头杀人抢车的狱友,他显然更有人性的温度。面对这样一个矛盾,可笑的人的自杀结局时,却觉得悲哀可怜,

但又不知道有比自杀更合适的结局了,这本是一个悲哀荒诞的故事。

安德森自己说:“我一直在努力避免重复自己,但我的电影看起来却像是在不断重复。这并非是我刻意所为,我所做的只是想让电影保持个人特色,但对观众来说又具有趣味性。”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和韦斯·安德森第一次合作的演员F·莫里·亚伯拉罕说:“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我对韦斯的那种感觉——他真的非常了不起。你知道圣·埃克苏佩里的那本《小王子》吗?韦斯·安德森就是长大了的小王子。”

电影的风格我觉得是滑稽且严肃的,韦斯·安德森极力为我们营造他自己的童话二次元世界,光怪陆离,仅以梦幻的色彩粉,黄,红,蓝,黑,白,紫为主色渲染故事,却难以掩盖残酷的现实,虽然充满艺术感,却尽显讽刺。这部极具安德森个人特色的电影像一台舞台剧一样精致华丽轻松加愉快的形象表达,但不苟言笑的认真与严肃却显现在所有的诙谐幽默中。韦斯安德森毫无顾忌地在这个有梦幻画面的电影中展示着各种暴力元素,比如Kovacs律师被夹断的手指,Serge的姐姐被砍断的头颅等,色情元素当Moustafa回忆Gustave和老女人主顾们偷情时所出一闪而过的那些镜头),而这却又毫无违和感地与整部电影充满

童话色彩的故事和拍摄手法结合在了一起,告诉我们它其实是一部成人式童话。

韦斯·安德森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都给看过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独特的风格曾被好莱坞高度评价与期待,从剧本,摄影到美术甚至配乐,他都会亲自确认,这也使得他的几部作品都保持了导演独有的风格。或许是受儿时漫画的影响,他的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二次元的童话色彩。虽然同样是讲述沉重的现实故事,但通过他的镜头,一切冰冷都会神奇地展现出一种温暖的美好,历史也

会呈现出沉淀的温度。无论它的内核是多么黑暗,至少尝起来都是甜美可口。布达佩斯大饭店像是欧洲精致的甜点一个覆盆子派,松软的派底,玫瑰色的慕斯上铺了满满一层新鲜的覆盆子。剖开可口的派,那内部就是安德森向大师致敬的“隐喻”了。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高度个人风格化的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灵感源自于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韦斯·安德森在一次访谈中说到自己第一次接触茨威格的小说是《Beware of Pity》(《心灵的焦灼》),之后他不断从茨威格小说中获取灵感,在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中韦斯安德森看到茨威格对于“最好的欧洲”逝去的悲痛,茨威格用“Europe is committing suicide”来形容当时的欧洲。

1941 年在纽约的一次作家宴会上,茨威格演讲中有这样一段。

Zweig came out and said, I’m here to apologise before you all. I’m here in a state of shame because my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in which the world is being destroyed. My mother tongue, the very words that I speak, are the ones being twisted and perverted by this machine that is undoing humanity.

(向所有人致歉,我感到羞耻,是因为我的语言来自于一个已被摧毁的世界。我的母语,我的每一句话,都被这台毁灭人性的机器所扭曲变形。)茨威格对欧洲是迷恋的,他在维也纳的生活方式就是当时流行的艺术,早上起来读

报,诗歌以及哲学著作。在咖啡厅和剧作家成群结队的交谈,碰撞出新的剧本。他形容那是安全的世界,可以不用考虑身份和护照,全情投入事业及创作,事物也可以极致细化和自由。在茨威格看来,当时欧洲的优雅,就相当于酒店门童也能随时唱里尔克的诗歌那样,直到二战开始,这种巨大文化底蕴的生活,被冲刷殆尽。

茨威格的苦难从一战到二战,从 1933 年他的著作被焚毁,他本人被迫寓居英国,到 1938 年奥地利被吞并,他成为无国之人。在《昨天的世界》里他哀叹道:“在最近十年里,结识一个可以使你缩短等候时间的领事馆小官员要比和一个托斯卡尼尼或者一位罗曼·罗兰结成友谊更为重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