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 写作真题合集

管理类联考 写作真题合集
管理类联考 写作真题合集

2010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

57.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个真正的学者,其崇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于真理就会变得无限伟大。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中都含

有追求真理的内容。然而,近年学术界的一些状况与追求真理这一使命相去甚远,部分学者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自我炒作、沽名钓誉等等现象时有所闻。

2011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票价值的高低。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一支股票的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票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是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人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57.论说文: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自拟题目。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通过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2012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折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

2016年-2019年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

2016年 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慌"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它们的内部都有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话,他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但这种一致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错误: 1.材料提供的数据时效性不足,用的是2012年的数据;证明不了2015年的事情。 2.劳动力人口减少不等于劳动力人口就短缺了,如果原先劳动力人口远过于求呢。 3.用工荒的成因,材料提到的是长三角地区,但是成因也可能是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所以长三角不能证明全国范围出现用工荒。 4.材料说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空缺和求职比,但是要证明劳动力人口真的短缺了,恐怕需要更长时间段的数据。 5.大学生的就业难也可能是因为岗位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 的。

2019管理类联考真题及答案

届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国联考真题 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学科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比例为1:3:8,获奖率为30%、已知10人获得一等奖,则参加竞赛的人数为 (A)300 (B)400 (C)500 (D)550 (E)600 【答案】B 2、为了解某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按男、女人数的比例进行了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根据表中数据估计,该公司男员工的平均年龄与全体员工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单位:岁)(A)32,30 (B)32, 29.5 (C)32, 27 (D)30, 27 (E)29.5, 27 【答案】A 3、某单位采取分段收费方式收取网络流量(单位:GB)费用:每月流量20(含)以内免费,流量20到30(含)的每GB收费1元,流量30到40(含)的每GB收费3元,流量40以上的每GB收费5元,小王这个月用了45GB的流量,则他应该交费 (A)45元(B)65元 (C)75元(D)85元 (E)135元 【答案】B 4、如图,圆O是三角形ABC的内切圆,若三角形ABC的面积与周长的大小之比为1:2,

则圆O的面积为 【答案】A (A)π(B)2π (C)3π(D)4π (E)5π 5、设实数 ,

满足|- |=2,

|- |=26, 则 +

= (A)30 (B)22 (C)15 (D)13 (E)10 【答案】E 6、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胜2盘者赢得比赛。已知每盘棋甲获胜的概率是0.6,乙获胜的概率是0.4,若乙在第一盘获胜,则甲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A)0.144 (B)0.288 (C)0.36 (D)0.4 (E)0.6 【答案】C 7、如图,四边形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合集

2010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 57.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个真正的学者,其崇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于真理就会变得无限伟大。一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中都含

2020MBA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供参考)

2017MBA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及答案解析 写作 ?论证有效性分析 本小题30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动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准。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喜的本性就会掲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陈君华老师解析: 结论:国君只要利用奖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 最好应该攻击的五个逻辑问题,分别是: 1.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更不能不加批判和反思地直接作为现在治国的基础。而且法家的观点,在先秦时期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除了法家,还有儒家、道家、农家……以及后来西方的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律理论,为什么非要以法家作为现在治国的理论基础? 何况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商纣王、秦始皇等都没有好的结局。 2.利用奖罚来治理臣民,也许是必要的,但以此推出只要利用奖罚就能把臣民治理好,就犯了混淆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试想,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天灾人祸导致过度贫困、民不聊生,或社会上的严重不公正,导致群情激愤,这个时候,单纯的奖罚就未必有效了。而且国君奖罚的对象、时机、程度、公平性如果不恰当,甚至倒过来会直接导致更严重的民愤。还有,某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义士,如果他们就要致力于推翻你的暴政,你国君怎么奖励怎么惩罚他,很可能都是没用的。 3.就算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绝对廉洁的人,但相对来说,还有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相对更廉洁些。所以,任用相对廉洁的人,就是有可能的。同时,因为他们相对廉洁一些,所以任用他们在防治贪腐、廉政建设的成本上,应该要比任用贪心重的人更低,监管也更加容易。

2017年考研: 396经济类联考写作部分真题

2017年考研: 396经济类联考写作部 分真题 考研各个科目复习之前,一定要浏览一下历年真题。弄清楚考查形式,题型情况,难易程度等内容,有利于针对性的看书。真题是考研题目的集大成者,不论是对于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来说,都是一样的。现凯程教育为考研考生们分享相关重要的真题资料。 刚考完2017考研初试,凯程教育的电话瞬间变成了热线,同学们兴奋地汇报自己的答题情况,几乎所有内容都在凯程考研集训营系统训练过,所考专业课难度与往年相当,答题的时候非常顺手,相信凯程的学员们对此非常熟悉,预祝亲爱的同学们复试顺利。考研分笔试、面试,如果没有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挂掉。如果需要复试的帮助,同学们可以联系凯程老师辅导。 下面凯程老师把专业的真题全面展示给大家,供大家估分使用,以及2018年考研的同学使用,本试题凯程首发! 41题.论述有效性分析 我们知道,如果市场规模扩大,最总产品的需求将是巨大的,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的企业,因为产品是高附加值的,所以投资回报率高,工人的工资报酬也高。如果工人遇到的工资报酬高,那么所有的工人都会争先恐后选择在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企业工作,这样一来,低技术、低附加值、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会自动淘汰出局了,市场上最终生存下来的都是采用先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反地,如果市场规模狭小,最终产品的需求非常小,而且采用先进技术的成本很高,生产出来的高技术产品根本无人问津。企业无利可图,因此没有一家企业愿意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这是工人即使拥有高技术,也会发现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终,市场上剩下的都是低技术、低附加值、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了。 由此可见,市场规模决定了先进技术的采用与否。没有大的市场规模就别指望涌现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而且拥有更庞大的国际市场,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低技术、低附加值、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担心,更不要大动干戈搞什么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让市场去进行“自然选择”,决定什么样的企业最终存活下来。所以,政府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做大市场,只要政府把市场做大了,就什么都不用发愁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是否应该对穷人提供福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论说文。国家是否应该对穷人提供福利村大交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贪婪、自私、懒惰是人的本性,如果有福利,人人都想获取。贫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懒惰造成的。对穷人提供福利相当于把努力工作的人的财富转移给了懒惰的人。因此穷人不应该享受福利的。 支持者则认为:如果没有社会福利,穷人没有收入,就会造成社会动荡,社会犯罪率会上升,相关的管理支出也会增加的,其造成的危害可能大于提供社会福利的成本,最终也会影响努力工作的人的利益,因此,为穷人提供社会福利能够稳定社会秩序,应该为穷人提供福利。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61、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甲:有人以中医不为西方人普遍接受为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我不赞同。西方人普遍不能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乙:西医是以科学研究为根据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因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把中医的科学地位归咎于西方科学界不认可中国文化,是荒唐的。 甲:“科学没有国界”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如果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呢? 乙:从科学角度讲,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中医不以这些科学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只能说是伪科学。 甲: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治好了很多人,怎么能说它是伪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西医自然有长于中医的地方,中医也有长于西医之处。中医体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我,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就是西医所欠缺的。 乙: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中医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只有三十岁左右,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七十岁左右,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 【参考范文】 无效的中医科学性之辩 在上述材料中,甲乙双方针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了系列的辩论。然而,该辩论过程存在一些缺陷,现分析如下: 首先,甲认为:“如果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呢?”这明显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科学”与“知识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甲方由“科学无国界”推导出“知识产权无国界”是欠妥当的。 其次,乙由“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不必然得出“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素质的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则受到民族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科学观”的影响。 再次,甲方以“科学对人类有用”为前提,进而论证“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则有失偏颇。“有用”不是“科学”判断的前提,正如:我们不能由“科学都是有用的”推出“有用的都是科学的”。甲方在论述的过程中错误地使用了条件关系。 最后,乙方不能凭借西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对患者作出的全身检查便得出西医具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西医在诊断过程中覆盖了身体的每一部分,并不意味着西医在治疗理念上具有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另外,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只归因于某一个具体的因素过于草率。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甲、乙双方都未能守住各自阵地,他们在论证的过程中

2020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

2020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 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论说文35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论证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 论证。(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 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识,论证的依据 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期,我同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程过乘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油以应对,,以免造成资 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拟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原 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 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 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 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必会造成浪费。反而 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 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的生产不足,应 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57、论说文: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孟子曾经用阳虎的话:“为高,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这段话表明了古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会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2016年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题

2016年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题 四、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 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他们的内部都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不然的话,它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但这种一致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2013年199管理类联考真题答案+真题最终版(数学、逻辑、写作)

2013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答案 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A 、B 、C 、D 、E 五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计划10天完成任务,实际提前2天完成,则每天的产量比计划平均提高了( ) A . 15% B. 20% C. 25% D. 30% E. 35% 【答案】C 【解析】设原计划每天的产量为a ,实际比计划平均提高了x ,则108(1)a a x =+,即 108(1)x =+解得25%x =,故选C 2.甲乙两人同时从A 点出发,沿400米跑道同向均匀行走,25分钟后乙比甲少走了一圈,若乙行走一圈需要8分钟,甲的速度是(单位:米/分钟)( ) A. 62 B. 65 C. 66 D. 67 E. 69 【答案】C 【解析】8=400v 乙,则=50v 乙. 2525=400v v -乙甲得到400 ==5016=6625 v v + +乙甲 3.甲班共有30名学生,在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中,全班平均成绩为90分,则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至多有( )个. A.8 B.7 C.6 D.5 E.4 【答案】B 【解析】设低于60分的最多有x 人,则每人可以丢40分,30人的总成绩为3090=2700?,则40301002700300x ≤?-=,解得7.5x ≤,故最多有7个人低于60分. 4.某工程由甲公司承包需要60天完成,由甲、乙两公司共同承包需要28天完成,由乙、丙两公司共同承包需要35天完成,则由丙公司承包完成该工程需要的天数为( ) A.85 B.90 C.95 D.100 E.105 【答案】E 【解析】设甲每天完成x ,乙每天完成y ,丙每天完成z ,则 1601281 35x x y y z ?=???=? +??=?+? 即160128135x x y y z ? =?? ? +=???+=??所以1111352860105z =-+=得到1105z =, 即丙单独做需要105天,故选E 5. 已知11 1 ()(1)(2)(2)(3) (9)(10) f x x x x x x x = ++ + ++++++,则(8)f =( )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与答案解析

2020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5考研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与答案解析 四、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 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解析:论证中心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 参考问题: 1、只要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扩大销售——会化解生产过剩;条件关系使用不当。 市场需求仅是生产过剩的一个因素而非充分条件和唯一因素, 2、政府干预违背经济运行客观规律——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论据不足。 且不说政府干预是否违背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本就需要宏观调控,所以在论据不明朗的情况下,论证有问题 3、生产过剩会增加物资储备,而生产不足是供不应求——支持 生产过剩;因果无关。生产过剩不仅导致产品剩余还会导致通货膨胀,生产不足仅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还可以用其他的产品替代,两者的 比较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4、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不当假设。不当假设了市场问题仅由内部解决,不受外部调控。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 自拟。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段话 表明了古人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仁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两者关 系的一种思考。 解析:“仁”可以看作是精神财富,“富”可以看作是物质财富,当人们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时候,都不利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吸收其好的东西,并加以综合,精神和物质 二者并重。所以,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同时注重精神财

管理类联考写作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 【2012年1月】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法。 众所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 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轻率概括。未必都是大自然的问题。 6、解决了一些自然问题,是否可以不断推广。 7、是否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些自然问题加以疏导,加以改进,使其更利于人类。 8、文中缺少数据表明人类干预自然有没有成功的案例,或者有多少失败的案例,看不出其干预带来的结果。 文: 上述论证通过利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解释地球的气候变化这一概念,然而该论证在其论证过程中,有待商榷,多处令人质疑,先分析论证如下: 首先,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多年来的一个变化过程,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地壳的迁移,人类等动植物的生存所造成的污染而引起的变化,如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日益增多就是由人类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的。 其次,来讨论下相对论的适用围。因为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因此可以说:在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狭义相对论就是适用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这两个原理同时成立,也可能导致错误结果。例如洛伦兹变换就可能导致错误结果。 再次讨论广义相对论的适用围。因为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

2020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docx

2020 年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写作真题 写作,第 56-57 小题,共 65 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 分,论说文 35 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论证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选择 若干要点,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和论证。 (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 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识,论证的 依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 有一段时期,我同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程过乘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油以应对,,以免造成资 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拟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原 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 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 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必会造成浪费。反而 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 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的生产不足,应该 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57、论说文: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 自拟。 孟子曾经用阳虎的话:“为高,不仁矣 ; 为仁,不富矣。” ( 《孟子. 滕文公上》 ) 这段话表明了古对当时社会上为富为会现象的一种态度,以及对 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合集完整版

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合 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分析进行分析和评述。(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了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是基于近几十年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互联网的普及、软件的创新使海量信息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由于世界是平的,穷国可以和富国一样在同一平台上接受同样的最新信息。这样就大大促进了穷国的经济发展,而改善了它们的国际地位。 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金砖四国”国际声望的上升,无不得益于他们的经济成就,无不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起飞,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无疑也依靠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同时也可作为“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的有力佐证。 毋庸置疑,信息传播技术革命还远未结束,互联网技术将会有更大发展,人类社会将有更惊人的变化,可以预言,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和最发达的国家之间再也不会让人有天壤之别的感觉,非洲大陆将会成为另一个北美。同样也可以预言,由于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和世界一样,也会从立体变为平面,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鸿沟将被填平,中国西部的崛起指日可待。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个真正的学者,其崇高使命是追求真理。学者个人的名利乃至生命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但因为其献身于真理就会变得无限伟大。一些着名大学的校训中都含有追求真理的内容。然而,近年学术界的一些状况与追求真理这一使命相去甚远,部分学者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自我炒作、沽名钓誉等等现象时有所闻。 2011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2018年管理类联考写作题目解析及范文

2018年管理类联考写作题目解析及范文 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针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有人说,机器人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类。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繁琐的工作岗位,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万的铁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人工智能也将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人则不以为然。 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要点 去年题干结果清晰,题目难度系数低,考查范围未超出考研之家课上所讲的常见逻辑缺陷及应对策略: 1.物质”、“物质丰富”、“物质主义”概念混淆;“精神”、”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充实”概念混淆。 2.即便“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无法推出“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更无

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写作真题

三、逻辑推理:第26~5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A、B、 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26.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我们的作品才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只有不离开人民,文艺才不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B)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是历史的“剧中人”。 (C)历史的创造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D)历史的“剧中人”都是历史的“剧作者”。 (E)我们的作品只要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就会在人民中传之久远。 27. 盛夏时节的某一天,某市早报刊载了由该市专业气象台提供的全国部分城市当天天气预报,择其内容列表如下: 根据上述信息,以下哪项作出的论断最为准确? (A)由于所列城市盛夏天气变化频繁,所以上面所列的9类天气一定就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B)由于所列城市并非我国的所有城市,所以上面所列的9类天气一定不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C)由于所列城市在同一天不一定展示所有的天气类型,所以上面所列的9类天气可能不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D)由于所列城市在同一天可能展示所有的天气类型,所以上面所列的9类天气一定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E)由于所列城市分处我国的东南西北中,所以上面所列的9类天气一定就是所有的天气类型

28. 现在许多人很少在深夜11点以前安然入睡,他们未必都在熬夜用功,大多是在玩手机或看电视,其结果就是晚睡,第二天就会头晕脑涨、哈欠连天。不少人常常对此感到后悔,但一到晚上他们多半还会这么做。有专家就此指出,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烦恼。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 (A)晨昏交替,生活周而复始,安然入睡是对当天生活的满足和对明天生活的期待。而晚睡者只想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B)晚睡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当天的事须当天完成,哪怕晚睡也在所不惜。 (C)大多数习惯晚睡的人白天无精打采,但一到深夜就感觉自己精力充沛,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十分可惜。 (D)晚睡其实是一种表面难以察觉的、对“正常生活”的抵抗,它提醒人们现在的“正常生活”存在着某种令人不满的问题。 (E)晚睡者内心并不愿意睡得晚,也不觉得手机或电视有趣,甚至都不记得玩过或看过什么,但他们总是要在睡觉前花较长时间磨蹭。 29. 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为满足自己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心行为有抽烟、饮水、进食、聊天、刮胡子、使用手机、照顾小孩等。某专家指出,分心驾驶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一项统计研究表明,相对于酒驾、药驾、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情形,我国由分心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最高。 (B)驾驶人正常驾驶时反应时间为0.3~1.0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则延迟3倍左右。 (C)开车使用手机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则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其正常驾驶时的23倍。 (D)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E)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1/4 的车祸是由驾驶人使用手机引起的。 30-31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工厂有一员工宿舍住了甲、乙、丙、丁、戊、己、庚7人,每人每周需轮流值日一天,且每天仅安排一人值日。他们值日的安排还需满足以下条件: (1)乙周二或周六值日; (2)如果甲周一值日,那么丙周三值日且戊周五值日;

2018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写作真题解析

2018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写作真题解析 四、写作: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讲极大地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观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有人说,机器人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类做那些人类做不了的事,而不是代替人类。技术变革会夺取一些人低端繁琐的工作岗位,最终也会创造更高端的更人性化的就业机会,例如,历史上铁路的出现抢去了很多挑夫的工作,但又增加了千百万的铁路工人,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技术变革,人工智能也将促进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人则不以为然。 写作参考答案(社科赛斯独家名师张乃心提供)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要点】 「谬误1」唯物主义原理是否能够解释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存在分歧争议,故不能凭借唯物主义原理展开后续论证。同理,材料后文也无法凭借后物质主义理论论证物质生活丰裕的人,会更注重精神生活。 「谬误2」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不代表物质越多,精神就会越丰富,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物质世界中人们可以得到更直接,更强烈,更精彩的享受,所以当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人们很可能会醉心于这些物质带来的享受,反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需求。 「谬误3」物质生活丰裕的人,未必会更注重精神生活。因为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还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感,例如我国的主要矛盾从人们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2015年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百度

2015年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真题与答案详解 (华章提供) 第56-57小题,共65分,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分析下论证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论证。(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识,论证的依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程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拟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原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可以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识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会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的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行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华章参考解析: 首先,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未必能扩大销售,也即很难使生产过剩的产品得以有效处理。人们的需求和购买力不一定会随着生产企业的销售扩大而改变。因此,由生产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也未必能解决生产过剩的难题,还需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即使出现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就会自动调节吗?如果市场能自动调节的话,那么,“通货膨胀、垄断”等现场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也是有限的,还需要政府加以指导会更易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