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建环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建环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DOC)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熟悉空调冷冻站系统的原始资料:

1.用户要求:包括用户需要冷量及变化情况,供冷方式,供回水温度及及户使用场所和使用安装

方面的内容。

2.水资源资料:指冷冻站附近地面水和在下水的水量、水温和水质等情况。

3.电源情况:

4.气象资料:指当地最高最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全年主导风向和大气压力等。

5.地质资料:土壤等级,承压能力,地下水位和地震度。

6.发展规划:在设计冷冻站时,注意了解近、远期规划,以便在设计中考虑扩建余地。

二、确定制冷系统设计方案

(一)常见制冷系统的特点、设计方法及比较

常见制冷系统的特点及比较

空调工程常用的冷源的制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另一类是吸收式制冷。

压缩式制冷,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分为活塞式(往复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一般利用电能作为能源。

吸收式制冷根据能源利用形式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燃油型和燃气型等,这类制冷机以热能作为能源。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风冷热泵式。根据机型结构特点还有压缩机多机头式、模块式等等,下表列出的几种形式和空调用制冷机的负荷范围

在电制冷机组中,涡旋式压缩机单机制冷量较小,要适应大负荷的情况必然要增加机组的台数,在管路设计和运行管理上都带来不便,所以适合比较小的负荷。螺杆压缩机单机由于结构特点制冷量不能

做得太小,也不能太大,所以比较适合中等负荷。离心机由于结构限制单机制冷最大,很少几台就可以满足大负荷的需要。同样,溴化锂机组由于其结构限制也只能适合大负荷下工作。

每一种制冷形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适合工程应用、管理方便、节能、环保、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才是选择的标准。选择冷源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空气调节系统的冷源应首先考虑采用天然冷源;无条件采用天然冷源时,可采用人工冷源

(2) 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人工冷源时,制冷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制冷容量、供水温度、电源、热源和水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民用建筑应采用电动压缩式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选择热泵型机组。

(3) 制冷机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工质的种类、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效果、环保安全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转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4) 冷水机组的选型应采用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较高的产品,并同时考虑满负荷和部分负荷因素,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压缩方式的技术特点,对制冷性能系数分别作了不同要求:活塞/涡旋式采用第5级,水冷离心式采用第3级,螺杆机则采用第4级。有条件时,鼓励使用《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规定的1、2级能效的机组(见表8-3),推荐使用比最低性能系数提高1个能效等级的冷水机组。

由于溴化锂冷水机组以消耗热能作代价达到制冷目的的,所以它的耗电量很小(仅为压缩式的2%

左右),但它的单位制冷量的热耗较大,即其性能系数比较小,国内目前的最高值也仅为1.2左右,而压

缩式机组则在3.5以上。故溴化锂机组只是很少用电,并不能技能。所以这种机组的最佳适用条件是有余热、废热的场合或缺电地区,它的发展不可能取代压缩式制冷,而只能相应发展。

标准的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一般以0.1MPa(表压)左右的低压蒸汽或100℃左右的热水作为驱动热源。由于蒸汽单效机的能效比在0.60~0.75之间,比双效机低(双效机为1.0~1.23),因此只有在无法获得驱动双效机的热源(一般为0.4~0.8MPa表压蒸汽),而只有上述低压蒸汽或热水的场合,才采用单效机。

对于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通常遇到的热水温度低于100℃,冷水温度≥31℃。在这种情况下,制取<10℃的冷水是不合适的。若实际情况下只有≤95℃的热水作热源,那么冷水机组只能提供≥10℃的空调水。若要求热水型冷水机组提供7℃的空调冷水,则热水温度不应低于100℃。另外,对于低温热水型机组,其性能系数是很低的,只有普通蒸汽单效机的一般左右(0.35左右)且冷却水量也较大(见表8-4)。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用低温热水型机组。

这里要注意,制冷机组的节能并不代表空调系统一定节能,因为系统里还有风机、水泵等还要消耗

大量电能,它们取决于系统的阻力特性,需要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η)/∑Q≤A(B+α∑L)/ΔT

EC(H)R=0.003096∑(G·H/

b

式中EC(H)R—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

G—每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3/h;

H—每台运兴水泵对应的设计扬程,m;

η—每台运行水泵对应设计工况点的效率;

b

Q—设计冷热负荷,kW;

ΔT—规定的计算供回水温差,℃;

A—与水泵流量有关的计算系数;

B—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

α—与∑L有关的计算系数;

∑L—从冷热机房至该系统最远用户的供回水管道的总输送长度,m。

(二)确定制冷系统类型:

根据空调提出的需要制冷量、冷冻水供水量、冷冻水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发展规划、能源供应、使用场所等,进行多方案比较,主要是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比较,以确定制冷系统的型式,确定系统形式。确定制冷机组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和蒸发器输出冷量的方式。

三、确定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总制冷量: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可按下式计算:Q0=(1+A)Q

式中Q0 ——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

Q——用户所需制冷量(KW);

A——冷损失附加系数。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工况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

当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若我们计算的用户所需制冷量Q为最大小时所需制冷量,则总制冷量应符合下式:

Q0=A1A2A3A4Q

式中A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在0.6—1.0之间;

A2——冷损失系数,可取1.05-1.15;

A3—事故备用量修正系数。两台机组时,取1.4;三台机组时,取1.12;四台机组以上时,取1.0;

A4——考虑设备传热及出力效率降低系数,有的厂家样本上已提供,可取1.0。

四、确定系统的设计工况

1.冷凝温度根据冷凝器的形式和冷却介质的温度确定。

2.蒸发温度应根据用户使用温度和蒸发器形式确定。

五、选择制冷机组类型、制冷量和台数

选择制冷机组类型、制冷量和台数

1.冷水机组铭牌上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或样本技术性能表中的制冷量和耗功率是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只能作冷水机组初选时参考。冷水机组在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下的制冷量和耗功率应根据设计工况或使用工况(主要指冷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按机组变工况性能表、变工况性能曲线或变工况性能修正系数来确定。

2.由于实际工况的水质与机组标准工况所规定的水质可能存在区别,而结垢对机组性能的影响很大。目前,冷水机组产品标准对冷水侧和冷却水侧的污垢系数做出了规定,其数值与美国空调制冷协会的ARI550/590-1998标准相一致,即机组冷水侧的污垢系数为0.0176m2·℃/kW,冷却水侧的污垢系数为0.044 m2·℃/kW。当实际使用的水质与标准工况下所规定的水质条件不一致时,应进行修正。一般来说,机组运行保养较好时,水质条件较好,修正系数可以忽略;当设计时预计到机组的运行保养可能不及时或水质较差等不利因素时,宜采用合理的污垢系数对供冷(热)量进行修正。

3.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为2~4台,不考虑备用;多机头制冷机可以用单台。制冷主机台数可根据建筑业主和建筑所备机房情况进行确定。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应按工程大小,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负荷运行的调节要求来确定。当空气调节冷负荷大于528kW时,不宜少于2台。大工程台数也不宜过多。为保证运转的安全可靠性,当小型工程仅设1台时,应选用调节性能优良、运行可靠的机型,如选择多台压缩机分路联控的机组,即多机头联控型机组。

当采用多个相同型号制冷机时,单机容量调节下限的产冷量大于建筑物的最小负荷时,应选一台小型制冷机来适应低负荷的需要。

并联的冷水机组至少应选一台节能显著(特别是部分负荷)、自动化程度高、调节性能好的冷水机组。

六、绘制草图及水利计算

(一)绘制草图

1.绘制制冷机房平面布置

2.绘制制冷机房水系统流程图。

(二)计算

在上述各系统草图基础上进行,其计算内容包括:

1.冷冻水管网水力计算

2.冷却水管网水力计算

七.制冷机房辅助设备

制冷机房主要辅助设备选择

1.冷却塔的选择

(1)冷却塔的主要形式

目前常用的冷却塔是玻璃钢冷却塔,玻璃钢冷却塔分标准型的、低噪声的;玻璃钢冷却塔还可分圆形的、方形的,逆流的、横流的等。当然冷却塔的分类形式还有很多种,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2)冷却塔结构

典型的圆形逆流冷却塔结构

(3)冷却塔设计选型

冷却塔台数与制冷主机的数量一一对应,可以不考虑备用。

冷却塔的水流量=冷却水系统水量×1.2

举例:假设空调系统冷却水量为160m3/h,那么冷却塔的冷却水量=160×1.2=192 m3/h,根据就近原则,选择冷却塔参数表中冷却水量为200 m3/h的冷却塔。

2.水泵的选择

(1)水泵的主要形式

由于空调水系统属于闭式循环,循环水泵所需克服的阻力不大,所以水泵主要以单极离心泵和管道泵两种形式为主。水泵的型号通常主要分为四部分,如表6所示。

(2)水泵选择的步骤 1)水泵流量的确定

冷却水泵流量:一般按照制冷机组产品样本提供数值选取,并附加5%~10%的裕量;或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 为制冷主机制冷量。

)()()

2.1~15.11.163

℃5~5.4W ()/m (3??=k Q h L

循环水泵流量:在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的情况下选定的机组,可根据产品样本提供的数值选用,或根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并附加5%~10%的裕量。如果考虑了同时使用率,建议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中的Q 为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3()

(m /)(4.5~5)Q kw L h =

?℃ 1.163

式中 L ——所求管段的水流量;

Q ——建筑没有考虑同时使用率情况下的总冷负荷。 2)水系统水管管径计算

在空调系统中所有水管管径一般按照下述公式计算:

D =

式中D ——所求管段的管径,m ;

v ——所求管段允许的水流速,m/s

流速的确定:一般,当管径在DN100到DN250之间时,流速推荐值为1.5m/s 左右,当管径小于DN100时,推荐流速应小于1.0m/s ,管径大于DN250时,流速可再加大。进行计算时应注意管径和推荐流速的对应。

目前管径的尺寸规格有:DN15、DN20、DN25、DN32、DN40、DN50、DN70、DN80、DN100、DN125、DN150、DN200、DN250、DN300、DN350、DN400、DN450、DN500、DN600。

注意:一般,选择水泵时,水泵的进出口管径应比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径小一个型号。例如:水泵所在管段的管径为DN125,那么所选水泵的进出口管径应为DN100。 3)水泵扬程的确定

以水冷螺杆机组为例,冷冻水循环水泵扬程的组成:

①制冷机组蒸发器水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25~7mH O (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②末端设备(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盘管等)表冷器或蒸发器水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25~7mH O (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 ③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一个为23~5mH O ; ④分水器、集水器阻力:一般一个为23mH O ;

⑤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根据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确定,一般为27~10mH O ; 为了保证运行参数,一般还要考虑附加5﹪~10﹪的裕量。 故此,冷冻水循环泵的扬程为:

12345()H h h h h h β=++++ 裕量系数β一般为1.05~1.1。

综上所述,冷冻水循环泵扬程为226~35mH O ,一般为232~36mH O 。 注意:扬程的计算要根据制冷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照搬经验值! 冷却水泵扬程的组成:

①制冷机组冷凝器水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25~7mH O (具体值可参看产品样本); ②冷却塔喷头喷水阻力:一般为22~3mH O ;

③冷却塔(开式冷却塔)接水盘到喷嘴的高差:一般为22~3mH O ; ④回水过滤器阻力:一般为23~5mH O ;

⑤制冷系统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绘制冷却水草图根据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确定,一般为

25~8mH O ;故此,冷却水循环泵的扬程为:

12345()H h h h h h β=++++

综上所述,冷却水循环泵扬程为217~26mH O ,一般为221~25mH O 。

当设计流量在设备的额定流量附近时,上面所提到的阻力可以套用,更多的是往往都大过设备的额定流量很多。同样,水管的水流速计算后,建议查表取实际阻力值。

水泵总是在一个管路系统中运行的,水泵的工作点取决于管路特性,不同的管路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工作点。如果水泵的裕量比较大,根据水泵特性曲线,水泵的工作点右移,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加。设计选取的水泵扬程过大,将使得富裕的扬程换取流量的增加,流量增加还使得水泵电机负荷加大,电流加大,发热加大,加剧轴承磨损,甚至烧毁电机。同时流量增加也使得水泵噪声加大。 (3)水泵并联和串联运行

当制冷机组为多台时,为了适应负荷变化,一般设计运行的水泵台数与制冷机组台数相同。制冷机组并联运行时,水泵也就并联运行。

并联以后,水泵的压力特性不变,由于管道阻力特性不变,因此流量并不能成倍增加。表7给出了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流量的损失情况。

由表7见,水泵并联运行时,流量有所衰减;当并联台数超过3台时,衰减尤为厉害。故强烈建议:1)选用多台水泵时,要考虑流量的衰减,留有余量;2)空调系统中水泵并联不宜超过3台,即进行制冷主机选择时也不宜超过3台。

一般,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台数应和制冷主机一一对应,并考虑一台备用。在高层建筑中设计不作分区的系统,一定要校核循环水泵的承压。

循环水泵承受的压力为水泵扬程与系统最高点至水泵入口高差之和。 冷却水泵承受的压力为水泵扬程与冷却塔溢流口至水泵入口高差之和。 3.补水水泵选择计算

补水水泵需克服的阻力为系统最高点距补水泵接管处的垂直距离和补水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选取补水泵的扬程是在此基础上附加30~50kPa。

mH O。

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一般为3~5

2

闭式系统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

闭式系统补水水泵的流量为系统水容量的2.5~5倍。

冷却塔补水量为循环水量的2%左右。

空调水系统的单位水容量见表8

补水泵一般按照一用一备的原则选取。

4.电子水处理仪、水过滤器的选择

(1)产品主要形式

电子水处理仪是一种对水质的物理处理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质,而是短时间内改变了分子状态,从而使盐分不会从水中析出。但是,它只适合于常温下对水的处理,所以,在采暖系统中不能使用。

“Y”形过滤器使用纱网过滤水中的杂质,纱网的孔目与过滤效果和阻力都有关系。

这两种设备都要求按正确的方向安装。

(2)电子水处理仪和过滤器的选择

空调水系统中使用到的电子水处理仪和水过滤器一般都按照设备所在管段的管径进行选择。

冷却水系统属于开式系统,必须使用电子水处理仪。

冷冻水系统属于闭式系统,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可以在冷冻水系统管路中或膨胀水箱进水管路中安装电子水处理仪。

5全自动软化水装置的选择

当工程所在地树枝较硬或是系统较大的时候,空调系统的循环水和补水最好也是软化水,该空调系统必须配置水软化装置,一般选用全自动软化水装置。

全自动化软化水装置的选用一般按照系统补水量进行选择。补水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装置小,系统补水时间长;装置大,系统补水时间短)。

6.膨胀、定压装置的选择

膨胀水箱一般按照冷冻水系统管路总水容量的2%~3%选择一般,一万平方米左右建筑空调水系统膨m。闭式冷冻水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以容纳系统内的水的体积增量

胀水箱的容积为2~43

?V=(1/ρ2- 1/ρ1)V L

ρ1\ρ 2 —系统运行前后水的密度 kg/L

V—冷(热)媒水系统的总水量,一般根据建筑面积按下表估算。膨胀水箱的容积取1.5?V

分水器、集水器是为了连接通向各个环路的许多并联管道而设置的,采用分、集水器的目的是有利于各空调分区的流量分配和调节,亦有利于系统的维修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均压的作用。

直径D 的确定:

(1)按经验公式估算:

max 3~5.1d D )(= 其中max d 为分、集水器上最大管径。 (2)按经验公式确定D :

ρ

v G

D 595

.0= 式中 G ----通过的总水流量,h

t ;

v ----筒身水流速,s

m v 1.0=;

8. 管道的保冷与保温

空调设备、风道与冷水管道的保冷、保温设计,是为了保持供冷、供热生产能力以及输送能力,减少冷热量的损失,节省能源。另外,对于供冷设备及其管道,保冷还是为了防结露;对于表面温度过高的管道或设备,保温还可防止人被烫伤、或辐射强度过高而造成对人体的损害。

工程中常使用的保温材料有:膨胀珍珠岩、岩棉、矿渣棉、玻璃纤维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橡胶材料等。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保温层厚度计算

(1)供热或冷热共用时,按文献 [4] 中附录J 选用,也可按文献 [8] 中经济厚度或防止表面凝露保

冷厚度方法计算确定;

(2)供热时,按文献中 [8] 经济厚度方法计算确定;

(3)凝结水管,按文献 [4] 中附录J 选用,也可按文献 [8] 中防止表面凝露保冷厚度方法计算确定; (4)目前工程中,空调水管常采用发泡橡胶塑料,其厚度必须根据环境空气的参数进行计算,不能

轻易地按产品样本上的推荐值取用。

八.制冷设备及机组的布置

布置原则:

制冷机房的位置应靠近空气调节负荷中心。一般应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地下室,对于超高层建筑。也可设在设备层或屋顶上。由于条件所限不宜设在地下室时,也可设在裙房中或与主建筑分开独立设置。当有合适的蒸汽热源时,宜用汽轮机驱动的离心制冷机,其排气作为吸气机的热源,使离心制冷机与溴化锂吸收制冷机联合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和检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凑,节省建筑面积冷热源机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制冷机组的主要通道宽度以及制冷机组与配电柜的距离应不小于1.5m ;制冷机组与制冷机组

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1.2m ;制冷机组与墙壁之间以及与其上方管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离应不小于1m 。

(2)冷水机组的四周均应按样本要求留足间距,特别是在机组的一端应有足够的空间能对管壳式

换热器进行清洗和换管。

(3)水泵的布置应便于接管、操作和维修;水泵之间的通道一般不小于0.7m。水泵宜集中布置一处,以便管理和排水。

(4)机组和水泵的基础四周应有排水沟,将冷凝水、渗漏水排至地漏或集水坑。

(5)分、集水器的中心安装标高为0.9m左右。

(6)机房高度方向应有一个预先布置。在机组的顶部和梁下之间应考虑通风送、排风管(或排烟管)和多层水管的布置高度。

(7)冷却塔应布置在通风散热条件良好的屋面或地面上,并远离热源和尘源;冷却塔之间及冷却塔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有一定距离。

(8)设备和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等应设在便于观察的地方。

九. 绘制图纸、编制设计说明书

(一). 绘制图纸

1.图纸内容要求

图纸内容正确完整,图面布置合理,力求用工程语言表达工程设计、线型清晰、分明、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图纸标签及签名填写齐全,图面文字书写工整。要求CAD绘制2张,手绘1张。

本设计要求图纸内容、规格如下:设计施工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明细表。制冷站的管道设备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各1张(3号);制冷系统的工艺流程图1张(2号),可不按比例绘制,应绘出设备、仪表、部件和各种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管道应标管径和介质流向。

2.图纸绘制要求

(1)制冷系统流程图

包括制冷机组、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热水系统的原理和流程,可不按比例绘制。图中要求设备以示意图画出形状,列表编号说明;应表明冷冻水、冷却水系统的输送方式,各种管道、设备、仪表、部件之间的关系;各种管道应标注管径、介质流向及坡度。图纸表示不清楚地方,可加必要的说明内容。

(2)机房平、剖面图

a.平、剖面图按1:50或1:100比例绘制

b.平面图应按本层平顶以下俯视绘出,剖面图应在其平面图上选择能反映该系统全貌的剖位直立剖面,剖切的视向宜向上或向左。

c.水管管径标在水管上方,焊接钢管用“DN×××”

d.平面图中包括制冷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平面布置,设备底座和基础尺寸,各种定位尺寸及距墙尺寸。

e.平、剖面图中应绘出建筑的轮廓线,标出定位轴线、编号及与机房冷源系统有关的门、梁、柱等建筑构配件。

f.剖面图上应注明设备和管道中心(或管底)标高。

g.平、剖面图中各设备、部件应注明编号,其编号应与系统原理图一致。

h.如需要,图纸中可加必要的说明内容。

(二)编制设计说明书

1.设计说明书要求:设计说明书是对设计内容及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工程概况、方案选择、热力计算、设备选择等。要求层次清楚,语句流畅、数据准确、图表清晰,包括封面、参考文献等。装订:A4纸打印,加封面,左侧装订。

2.设计说明书文字格式

主标题:三号字、居中、宋体、加黒,段后为自动。正文:全文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0、字间距1.5,首行缩进2个字符(包括各级标题)。编码:采用中式“一、 1. (1) 1)”编码形式,不得采用自动生成格式。其中“一、 1.”做为标题,加黒,单独成行。“(1) 1)”可以做标题,也可以不做标题,如果做标题,需单独成行,做还是不做标题,均不需要加黒。

图表:图表文字及说明等均采用五号宋体。表格要有表头(表头包括表号、表名),表头在表的上面并居中加黑。图要有图号、图名,在图的下面并居中,不需加黒。公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要规范,必要时要编号,编号要写在公式的尾部。

参考文献

[1]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2] GB/T50114-2001,暖通空调制图标准[S].

[3]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GB50763-2012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 李建华.制冷工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吴业正.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郑贤德.制冷原理与装置[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研究监督中心.GB/T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S]. 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8

. [9] 彦启森等.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M].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 陆亚俊等.建筑冷热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1] 张小松等.制冷技术与装置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12] 丁云飞等.冷热源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3] 李永安等.制冷技术与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初步设计)

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物是一幢具有商业、餐饮、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办公楼,地处繁华都市上海。总层数为6层(含地下一层),其中地上首层为商场、超市;二层为中餐厅、西餐厅;三层为娱乐城、大小包厢(酒吧、咖啡间);四、五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地下室为中央空调机房及停车场。地下一层、地上一二三层层高均为4.5m,四、五层层高为3.8m,建筑物地面总高度为22.6m。总建筑面积约为6800㎡,空调面积4722㎡,计算冷负荷为916.537kW,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94W/㎡。 该建筑物有关资料如下: 1、屋面 结构与表1-6(b)中序号1相同,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50mm。 2、外墙 红砖墙,厚度为240mm,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70mm 厚的充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3、外窗 单层钢窗,玻璃为5mm厚普通玻璃,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4、人数 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详细安排见附表1。 5、照明设备 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整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罩无通风孔,功率为65W/㎡。 6、空调每天使用时间 一、二、三层为14小时,即8:00~22:00; 四、五层为8小时,即8:00~16:00。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空调方式的确定 根据各类房间的使用功能,为了运行管理和调节的方便,拟将一、二、三层的商场、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娱乐城各作为一独立单元,采用一次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三层东侧、四层及五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为了运行管理的方便,拟将冷冻水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二、三层为一个水系统,四、五层为一个水系统,竖管和各层水平支管均采用同程式。整个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水量、双管制的闭式循环。冷热源拟采用水冷式螺杆热泵机组。 本建筑物为非高层建筑,并且建筑物除地下层外各房间均有外窗自然采光。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系统程设计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姓名:马杰 学号:20114025025 指导老师:郭敬红 日期:2014年11月17日

目录 一任务和目的 (3) 二工程概况 (3) 三设计概述 (3) 四空调负荷计算 (4) 4.1 手算标准示范 (4) 4.1.1 上海市室外气象条件 (4) 4.1.2. 病房各项相关条件 (4) 4.1.3. 冷负荷计算 (5) 4.2各层其他其余空调空间的冷负荷 (8) 五、空调风系统 (8) 5.1各房间新风量确定 (8) 5.2 新风管道选择 (9) 5.2.1各新风干管管径选取 (10) 5.2.2各房间的新风支管管径选取 (10) 5.3新风管阻力计算 (11) 5.4新风冷负荷计算 (12) 5.6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3) 5.7 风机盘管选型 (13) 5.8气流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1、熟悉和掌握空调工程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 2、较为合理地确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案,了解空调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较规范地绘制工程图; 3、熟悉和学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以及其它有关的参考资料,合理地选用空调、通风系统的定型产品。 二工程概况 该楼总共12层,主要房间朝南向,首层层高为4.4m.其中第12层设计。该空调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选择,负荷计算,末端设备的选型,气流组织设计,风系统设计等内容。 三设计概述 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考虑,该建筑性质为相对单一的办公建筑,从而将整个空调区划分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设计满足舒适性空调要求。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计算估算确定风管路和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课案

第一章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电能用户。电能可以方便的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例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磁能等等;并且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易于实现,可以输送到需要它的任何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电能的应用规模也很灵活。以电作为动力,可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提高电气化程度,以电能代替其他形式的能源,是节约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供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的任务就是向用户和用电设备供应和分配电能。用户所需的电能,绝大多数是由公共电力系统供给的,所以供配电至关重要,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设计说明书空调用制冷技术设计计算书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 空调用制冷技术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6月12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3) 二方案设计 (3) 三负荷计算 (3) 四冷水机组选择 (4) 五水力计算 (6)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六设备选择 (8) 1 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 (8) 2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 (9) 3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11) 4 过滤器的选择 (12) 5 冷却塔的选择及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12) 6 定压罐的选择 (13) 七制冷机房的工艺布置 (14)

八设计总结 (15) 九参考文献16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某空调系统制冷站工艺设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合肥市某建筑体集中空调工程,建筑单体共15层,建筑面积约30000吊,主要功能及使用面积为:商场10000卅,办公7500卅,会议中心1000卅,客房为2500卅,多功能厅500 m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C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房间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C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C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负荷计算; 1. 面积热指标(查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商场:q=230(w/m2); 办公:q=120(w/m2);会议中心:q=180 (w/m2);客房:q=80(w/m2); 多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商场:Q=10000*200=2300(Kw); 办公:Q=100*7500=900(Kw); 会议中心:Q=180*1000=180(Kw);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赵梦娇 指导教师李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4) 1.3基本设计参数 (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8)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3)

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第一节概述 供配电设计应包括负荷的分析计算、确定配电方案、选择高低压电气设备及成套设备、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变电所主结线方案、进行短路计算对电气设备进行校验、考虑电气设备的布置方案,还可以包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防雷与接地以及电气照明设计内容。 一、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令、标准和规范,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设计中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耗能低、性能先进的电气。 3)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4)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二、供配电设计的基本内容 供配电设计主要包括变配电所设计、高压配电线路设计、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和电气照明设计等。 (一)变配电所设计 变配电所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尝计算。

2)变配电所所址和型式的选择。 3)变电所主要电器台数、容量及类型的选择(配电所设计不含此项内容)。 4)变配电所主接线路的设计。 5)短路电流的计算。 6)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 7)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装定。 8)变配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 9)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单。 10)绘制变配电所主结线图、平面图和必要的剖面图、二次回路图及其他施工图。 (二)低压配电线路设计 低压配电线路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低压配电线路系统方案的确定。 2)低压配电线路的负荷计算。 3)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4)低压配电设备和保护设备的选择。 5)低压配电系统接地装置的设计。 6)低压配电线路敷设方式的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8)绘制车间低压配电系统图、平面布线图及其施工图样。 在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应认真学习和消化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的题目、任务和要求,搞清楚已给了哪些原始数据,尚缺哪些数据和资料需要自己收集,然后应考虑借阅一些有助于设计的图书资料,并草拟一个设计的大致进程安排。 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又要很好地与指导教师配合,争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免走弯路。 第二节设计步骤 一、收集原始资料 在动手设计之前,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收集用电设备的性质、特征、功率、布局、环境及气象条件;有关厂房的平面图及断面图;用电设备平面布置图;电源的电压、容量及可能提供的供电方式。 二、电力负荷的分析计算 根据工艺设计提供的各厂房电力负荷清单,分析那些电力设备属一级负荷,那些属二级负荷,那些属三级负荷,然后按需要系数法分别计算出各厂房及全厂的计算负荷,在全厂平面图上画出各厂房的负荷图。 根据各厂房的负荷性质及平面布局,确定在那些地方设车间变电所及各变电所中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制冷与空调工程教案8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二章活塞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 §2-2 水系统及其设备安装 中央空调工程中的水系统包括冷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均来自冷(热)源设备,通过水泵增压后,向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空调末端装置输送冷、热水,再通过水冷式(或风冷式)散热(或吸热)设备,组成水系统循环回路。 一般来说,中央空调工程水系统遵循下列原则,即1)具有足够的冷(热)负荷交换能力,以满足空调系统对冷(热)负荷的要求。2)具有良好的水力工况稳定性。3)水量调节灵活,能适应空调工况变化的调节 要求。4)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经济,并便于操作和维修管理。一、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安装 在制冷系统中,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方案较多,系统循环多为从制冷压缩机组的冷凝器出来的冷却水经水泵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的水从冷却塔靠高差重力作用自流至冷凝器。系统设计方案有以下几种,即1)设有补充水箱(或水池),保证系统连续运转,如图2—6所示。2)没有补充水箱,靠冷却塔集水盘的浮球水阀自动补水,温度的稳定,如图2—8所示。 图2—6有补充水箱的冷却水系统 l一冷水机组2一冷却塔3一补水箱4一水泵5一橡胶补偿接管 6一止回阀7一压力计8一温度计9一蝶阀10一水流开关中央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主要由水泵、补水箱、冷却塔、阀门、集气罐、过滤器等设备组成,是一种开式系统。 (一)水泵(水泵的作用) (二)补水箱 (三)冷却塔(作用,原理) (四)过滤器 (五)阀门

(六)管道安装 二、冷(冻)热水循环系统的安装 中央空调的冷(热)水循环常采用闭式系统,如图2—45所示。这种系统具有①管路系统与大气隔绝,管道与设备内腐蚀机会少;②水泵能耗小; ③系统最高处设置膨胀水箱可及时补水;④系统设施简单等优点。 在闭式循环系统中,按冷热水是否合用管路划分,冷 水系统可分为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系统;按水泵配置 划分,冷水系统可分为单式泵系统、复式泵系统;按各环 管路长度是否相同划分,可分为同程式和异程式系统;按 流量的调节方式划分为定流量和变流量系统。其特征及使 用特点如表2—15所示。 常用水管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膨胀水箱的作用; 2、管程的种类和特点 见p63 从中央空调冷、热水闭式循环系统图中可以看出,系统主要设备为冷(热)水泵、膨胀水箱、分水器、集水器、风机盘管、阀体等。与冷却水循环系统相似,冷水循环系统的安装包括系统设备的安装和管路敷设及绝热。冷、热水泵的安装与冷却水泵的安装过程一样,冷(热)水系统中阀件的安装与冷却水系统中阀件的安装过程一样,在此不再叙述。 1.膨胀水箱 目前,由于中央空调水系统中极少采用回水池的开式循环系统,因而膨胀水箱已成为中央空调系统水系统中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收容和补偿系统中的水量。膨胀水箱一般设置在系统的最高点处,通常接在循环水泵的吸水口附近的回水干管上。 (1)膨胀水箱的构造膨胀水箱是一个用钢板焊制的容器,如图2—46所示,有各种不同的大小规格。膨胀水箱上的接管有以下几种: 1)膨胀管。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体积增加将系统中的水转入膨胀水箱。 2)溢流管。用于排出水箱内超过规定水位的多余的水。 3)信号箱。用于监督水箱内的水位。 4)补给水管。用于补充系统水量,有手动和自控两种方式。 5)循环管。在水箱和膨胀管可能发生冻结时,用来使水正常循环。 6)排污管。用于排污。 箱体应保温并加盖板,盖板上连接的透气管一般可选用DNl00的钢管制作。(2)膨胀水箱容积的确定膨胀水箱的容积是由系统中水容量和最大的水温变化幅度决定的,可以用下式计算确定: Vp=αΔtVs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 2 设计基本资料 (2) 2.1建筑概况 (2) 2.2设计参数 (2)

3 负荷计 算....................................................... ..2 3.1冷负荷计算方 法 (2) 3.2空调冷负荷计 算 (2)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 定 (5)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 较 (5)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 定.... (6) 4.3 风机盘管的布 置 (7) 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 . (7)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 (7)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 算........................................ . (9) 5.3新风机组选择计

算........................................ .. (11)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11)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3) 7 气流组织............................................ .......... .14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 (14) 7.2散流器选择计算.......................... (14) 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 (15) 8.2 减振设计......................... . (1) 6 8.3保温设计......................... .. (16)

供配电课程设计.docx

一心得和体会 经过近三周的课程设计,总体上来说是获益匪浅。通过本次设计,所学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当中,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很好的系统了一遍,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使自己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很多的知识,且做好设计的前提也是掌握足够多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如何将知识系统化就成了关键。如本设计中用到了工厂供电的绝大多数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侧重了知识系统化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计算准确度,绘图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本次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计算和绘图,因此要求要有很好的计算,和绘图能力。通过本次锻炼,使自己的一次计算准确度有了进步;绘图方面,熟练了对autoCAD掌握。 三、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此次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为了解决问题,激发了对获取知识的渴求,从中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此次课程设计的完成带给我了很大的收获,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 (1)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等几种,本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P30 = Pe ? Kd 无功功率:Q30 = P30 ? tg(p 视在功率:S30 = P30/Cos(p 计 算电流:130 = S30/ V 3UN 根据要求及负荷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各车间的P30、Q30、S30、130,然后列出表格。 1)铸造车间: 动力负荷:Pe=400kw Kd=O. 4 cos(p =0. 70 tan(p =tanarccos(p =1.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 ? 指导教师:?? 崔鹏 ??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基本参数 (3) 1.2.1室外参数 (3) 1.2.2 土建参数 (4)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5)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5)

2.1.2内围护冷负荷 (6)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6)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7)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6)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18) 4.2汇总于下表 (18) 4.3送风量计算 (19) 4.4新风量计算 (20)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0)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2) 6.1气流组织计算 (22)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4) 7.1风管的布置 (24)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25)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题目 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 1.2设计基本参数 1.2.1室外参数 纬度:28.13 度 经度:112.55度 海拔高度:68mAS 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 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太原市某办公楼供暖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张伟捷 设计者:李学文 设计日期: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原始资料…………………………………………………………… 室外气象参数……………………………………………………… 室内气象参数………………………………………………………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第三章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设计条件……………………………………………… 冷负荷计算……………………………………………………… 热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内容 负荷汇总 负荷逐时波动图 第四章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空调系统的比较………………………………………………… 空调系统的确定…………………………………………………… 第五章送风量和新风量的确定…………………………………………… 送风量确定………………………………………………………… 新风量确定………………………………………………………… 第六章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室内气流组织……………………………………………………… 送风口形式………………………………………………………… 回风口形式………………………………………………………… 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第七章风管、水管水力计算……………………………………………… 风管的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的风管布置……………………………………… 风管水力计算………………………………………………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环境工程专业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 指导书 编写教师:王亚杰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研室

一、阅读建筑电气设计的有关规范、图例及课程设计任务书 1.将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设计的有关规范、图例进行阅读,了解和掌握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设计有关规范、标准和绘图规则。 2.针对给定课程设计题目,熟悉《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课程设计任务、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设计步骤——技术路线 1.明确设计任务、熟悉设计资料、确定设计方案 熟悉《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指导书;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对已给土建底图仔细阅读、理解建筑功能及建筑结构,并进行整理,确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欲使用的土建底图。根据建筑物功能及建筑结构,考虑对其供配电及照明设计,拟定配电箱的具体位置;根据外线情况确定进户总箱位置;根据建筑平面图针对个房间不同的使用功能,按照建筑电气照明设计规范进行照明设计,以满足使用对照度及功能要求;确定课程设计方案(绘出课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草图)。 2.绘制施工图(A3幅面图纸,横向,左侧装订)、编写计算说明书(A4幅面,纵向,左侧装订)。 绘制供电干线平面图;绘制各层照明平面图;绘制各层插座平面图;绘制照明供配电系统图;绘制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联结平面图;绘制屋面防雷平面图;进行电力负荷的计算;进行导线及电气设备的选择与确定;编写设计说明(计算)书。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调研和收集《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课程设计相关资料

将建筑电气设计方面的规范和规程进行全面的通读,对其不明白的部分通过查阅资料及向指导教师请教解决。调研和收集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资料、样本。熟悉建筑(土建)条件平面图的功能及使用要求。学习与参照相关工程实例。 2. 初步设计方案 1)电源380/220伏从东侧或北侧采用用直埋电缆进户为宜。 2)住宅每户用电容量按面积确定(参照相关资料)、且单独计量,计量配电箱宜设在一层楼梯间,每户客厅内宜设开关箱。 3)住宅每户至少应设照明回路;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客厅及卧室插座;客厅空调插座等5个回路。且应选用两极漏电保护开关。 4)住宅楼梯间采用声控楼梯灯并设公共计量表。 5)办公室采用吊杆日光灯.墙两侧设单相二三孔安装组合插座。 6)根据每户的布局确定每户小配电箱的位置。 7)根据负荷性质确定回路个数及每回路线路走向。 8).分别画出每个配电箱的回路并进行负荷计算。 9)根据计算选定开关及导线。 3.灯具布置和照度计算 按房间的功能和要求,进行灯具的选择和照度计算(需要系数法或单位面积安装容量法等),并根据计算进行灯具布置。办公室,厕所,走廊和楼梯间可设一般照明。根据各房间的结构,用途和面积,确定灯具,开关,插座和照明配电箱位置。 要做到:照明灯具布局合理,选型正确,控制方便,且满足照度要求。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_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C08建环(2)班 学号: 题目: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1年06 月25 日

附2: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附3: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学院船舶与建筑班级C08建环(2)班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上海某办公楼办公室空调设计 前言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简称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我国于1931年首先在上海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冷源为深井水。随后,也在一些电影院和银行实现了空气调节。

空调器教案

空调器主要部件的安装 新课引入: 空调器的种类繁多,认识和掌握空调器的结构、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正确区分其工作现象,是维修空调器的基础。这节课主要介绍空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一、空调器的种类及其型号 1.空调器的种类 (1)整体式(窗式)空调器 (2)分体式空调器 2.空调器的型号 如:KFR-28G表示通用气候型,分体热泵壁挂式房间空调器,额定制冷量2800W。 3.课堂演练: (1)空调器种类的识别。 (2)空调器型号的识读。根据教师给出的空调器型号,识读并填写出它的含义 二、空调器的结构组成 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特点 1.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特点 (1)室内机部分 典型的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结构示意图。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管路部件和电路部件都安装在机壳中。从图中可以看到,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机壳的顶部为吸气窗,机壳的正面是吸气栅,吸气栅是通过按扣与主机壳相连的。 (2)室外机部分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外机的接线盒位于机器的侧面,从室内机引出的连接电缆就是连接到室外机的接线盒上,卸下挡板后,可以看到室外机的接线盒。 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将室外机的机壳打开后,可以看到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室外机的内部结构。

2.分体柜式空调器的结构特点 (1)室外机部分 分体柜式空调器外形类似于立柜,可放置于房间适合的角落处。 (2)室外机部分 冷暖型空调器室外机 三、空调器制冷(制热)原理 1.普通型空调器制冷原理 普通型(冷风型)空调器的制冷原理如图所示: 1、冷暖空调的制冷原理 制冷工作时,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过热蒸气蒸气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然后进入电磁四通换向阀→→制冷剂蒸气经电磁四通换向阀换向后进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由轴风扇进行冷却,风扇吹出热风→→干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单向阀、干燥过滤器、毛细管进入蒸发器→→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为气体,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贯流风扇将冷凝器周围的冷风吹出,→→送到室内制冷剂气体经四通阀回到压缩机中,如此往复维持制冷循环。 2.热泵型空调器制冷制热原理 热泵型空调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型(冷风型)空调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只电磁换向阀(又称四通阀),如图所示。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报告(税友科技楼电)

精选 塲叫丸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税友科技楼10kV变电所电气设计 课程:______________ 供配电工程 ____________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电气100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101601114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李杨 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翁双安 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 2013年6月19日_________

扬州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题目 税友科技楼10kV 变电所电气设计 2.原始资料 2.1 课题原始资料 各课题的工程概况及负荷详见工程图纸资料(另附)。 2.2 供电条件 (1)供电部门110/10kV 变电所位于工程附近 1.5/2.0/2.5/3.0km (自选)处,10kV 母线短路电流为16/18/20kA (自选),根据需要可提供给用户 1 路或 2 路10kV 专线(自选)供电。 (2)采用高供高计,要求月平均功率因数不少于0.95。不同电价负荷,计量分开。如学校用电统一执行居民电价,公共建筑执行商业照明电价、非工业动力电价,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大工业电价、职工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电价。居住区采用高供低计(住户每单元集中设置计量表箱、小区公建在配电室低压出线柜设置计量表)。 (3)供电部门要求用户变电所高压计量柜在进线主开关柜之前,且第一柜为隔离柜。 2.3 其他资料 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为35°C,年最热月地下0.8m处最高温度平均值为25C。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20140939 学生梦娇 指导教师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3) 1.3基本设计参数 (3) 1.3.1地理位置 (3) 1.3.2室外计算参数 (3) 1.3.3室计算参数 (4) 1.3.4围护结构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3.1.1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3.1.2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9) 3.1.4人体热湿源冷负荷 (9) 3.1.5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3.1.6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3.1.7新风冷负荷 (12) 3.1.8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4.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5) 4.2.1风机盘管的选型 (15) 4.2.2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6) 4.3新风机组的选择 (17) 4.3.1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7) 4.3.2新风机组的选型 (17) 4.4水力计算 (17) 4.4.1水力计算的方法 (17) 4.4.2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8) 4.4.3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