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关键词:无线通信频谱资源 mimo

前言

无线信道具有的多径衰落特性是阻碍信道容量增加和服务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提出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可以提供分集增益,从而对抗多径衰落。因此,mimo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mimo技术简介及基本原理

通俗地讲,多天线系统就是收发双方都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收发。通过适当的发射信号形式和接收机设计,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无线通信系统成本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多天线技术因其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传输效率和频谱利用率而获得广泛的青睐。

如图1所示,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技术,我们可以在空间域获得空间分集(也被称作无线分集)。如果在接收端仅配置一根天线,则此多天线模型通常被称作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同样,如果在发射端仅配置一根天线,则系统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

通常情况下,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是指具有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的系统,具有多于一根发或收天线是在每对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建立不同的信道,在这类模型中,发射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信道到达接收端,只要其中一个信道足够强,接收机就能够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重点) 1、雷达的基本概念 雷达概念(Radar): 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 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是一种电磁波的传感器、探测工具,能主动、实时、远距离、全天候、全天时获取目标信息。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2、目标距离的测量 测量原理 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 距离测量分辨率 两个目标在距离方向上的最小可区分距离 最大不模糊距离 3、目标角度的测量 方位分辨率取决于哪些因素 4、雷达的基本组成 雷达由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同步设备: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接收机: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 电源第二章 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 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定度 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 单级振荡式、主振放大式 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产生信号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单级振荡式: 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脉冲信号。 优点:简单、廉价、高效; 缺点:难以产生复杂调制,频率稳定性差,脉冲间不相干;主振放大式: 固体微波源:是高稳定度的连续波振荡器。 优点:复杂波形,稳定度高,相干处理 缺点:系统复杂、昂贵 第三章(重点) 1、接收机的基本概念 接收机的任务 通过适当的滤波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从伴随的噪声和干扰中选择出来,并经过放大和检波后,送至显示器、信号处理器或由计算机控制的雷达终端设备中。 超外差接收机概念 将接收信号与本机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经混频后得到一个中频信号,这称为外差式接收。得到的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的,称为超外差式。中频信号经检波后得到视频信号。 接收机主要组成部分 接收机主要质量指标 灵敏度S i min、接收机的工作频带宽度、动态范围、中频的选择和滤波特性、工作稳定度和频率稳定度、抗干扰能力、微电子化和模块化结构 2、接收机的噪声系数(重点) 噪声系数、噪声温度的定义 噪声系数: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比和输出端信号噪声比的比值。实际接收机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与“理想接收机”输出的额定噪声功率之比。 噪声温度:温度Te称为“等效噪声温度”或简称“噪声温度”, 此时接收机就变成没有内部噪声的“理想接收机”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二次雷达作用距离及影响因素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民航吉林空管分局 梁志国 严浩 文敏 马纯清 1 引言 航管二次雷达对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航班正常、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次雷达覆盖范围是一项重要指标,这涉及到雷达设备的各项指标(如雷达天线增益、发射机发射功率、接收机带宽、接收机噪声系数等指标)的确定、准确合理的选址、规划和布局。影响雷达实际作用距离的外界因素是非常复杂的,雷达的探测性能要受到雷达站选址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的研究了二次雷达辐射信号作用距离以及影响因素、空域覆盖问题。 2 理想条件下二次雷达覆盖范围分析 二次雷达覆盖范围由二次雷达的作用距离决定。二次雷达探测飞机需要询问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飞机应答机天线,飞机的应答信号能够有效的到达雷达天线。询问距离要想达到最大,条件就是询问信号到达飞机时的功率刚刚好等于飞机应答机最小可检测信号。询问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I I I I Imax 4????????''=P G G P R πλ,其中,I λ为询问信号波长,这里为0.291m ,I P 为询问 信号功率,典型值为2000瓦,I G 为询问信号增益,典型值为27dB ,即天线增 益为501,'I G 为应答机天线的接收增益,因为应答机天线为全向天线,所以天线增益为1,'min P 为应答机的灵敏度,即最小可检测信号,典型值为-71dBm , 即79.4×10-12w 。经计算可以得到询问信号的最大作用距离为2600km 。 应答信号到达雷达的距离达到最大的条件是应答信号到达雷达天线的功率刚刚好等于二次雷达最小可检测信号,应答信号作用距离的公式为 2/1min R R R R Rmax 4????????''=P G G P R πλ,R λ为应答信号波长,0.275m ,'R P 为应答信号功率, 典型值为251W,24dBW ,R G 为雷达接收增益,27dB ,'R G 为应答频率应答机天线

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及系统应用

测速雷达原理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当前用来检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检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多普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象,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多普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CS R-28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检测到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与遇到运动物体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及I 通道和Q 通道的相位变化。由频率的变化,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出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由I 通道和Q 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判断运动物体是朝着无线电波的方向前进或朝其反方向前进。 根据多普勒原理,由于雷达发射和接受共用一个天线,且运动目标的运动方向与天线法线方向相一致,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率fd 符合下列关系式。 (1) f d = 2V r f t C

雷达原理简介修订稿

雷达原理简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目前用来侦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都卜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像,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都卜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增加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传送的反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 会减小 速度侦测装置(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侦测到发射出现的无线电波,及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由这两个不同频率的

差值,便可以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是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当然,此种速度侦测装置可以将所侦测到的速度,转换为「公里/小时」。也许大家还是无法体会什么是「都卜勒效应」,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都有「听」过「都卜勒效应」。例如:当火车鸣笛或救护车的警报声一直朝着你接近时,会发现声音会一直在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都卜勒效应」,此例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因为当声波一直朝着你接近时,该声波的频率会一直增加,所以听到的声音才会一直变。这跟测速雷达所用到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速雷达所使用的不是声波,而是无线电波。 由于警察的测速雷达总是侦测到一个较强的反单电波后,才决定该移动物体(车子)的速度;而通常体积较大的物体其反弹的电波也较强;另外,离发射电波较近的物体,其所反弹的电波也会较强。根据这个原理,若有两辆大小相同的车子,同样都是超速时,测速雷达只会侦测到开在较前面车子的速度;若有一辆未超速的大卡车开在前方,而另一辆已超速的小客车开在后方时,测速雷达是无法侦测出该小客车已超速,除非该小客车已经超越了大卡车而继续超速。 这告诉我们,利用雷达波来侦测车速时,是无法在车阵中,侦测到特定车辆的速度,而只能侦测到开在车阵最前面,且体积较大的车子的速度。 二、雷达原理详述 下面的文章,将更详细地探讨雷达测速的各种影响因素: ? ? ? ? 下图显示出影响Muniquip K-GP手持雷达枪,其雷达波覆盖范围的因素:

浅谈探地雷达的原理与特点

浅谈探地雷达的原理与特点 摘要:地下管线系统的建立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地下管线中的非金属管线的大量存在以及城市建设快速安全的需要,探地雷达探测技术的独特优势就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对探底雷达和地下管线的分析,为应用探底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字:探地雷达;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0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地下管线的密集程度也在不断地扩大。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一方面关系着城市居民生活及城市工业的发展,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又由于它深埋于地下,具有不透明性,纵横交错、结构复杂。近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出现施工时挖断通信、电力电缆导致通讯中断、区域性停电、停产事故,这些事故给该地区经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地下工程在施工时如何避免破坏这些地下管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立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成为现代城市快速建设的关键因素。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一种对地下或物体内不可见的目标或界面进行定位的电磁法,并以其探测的高分辨率和高效率而成为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有力工具。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工程实践的增多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探地雷达技术也得到极大提高,仪器也不断更新,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采集速度快、后期数据处理简便等特点。因此在铁路、公路、建筑、市政、考古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受到广大现场技术人员的认可和喜爱。 1 探地雷达的发展 国外探底雷达技术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以专利形式提出将雷达原理用于探地,正式提出了探地雷达的概念。但是直到50年代后期探地雷达技术才被慢慢重视起来。探地雷达在矿井、冰层厚度、地下粘土属性、地下水位等方面的得到了应用。1967年,一个与Stern最初用于冰川探测的仪器类似的系统被设计研制出来,1972年,Rex Morcy和Art Drake开创了GSSI公司,主要从事商业探底雷达的销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存储设备的问世,加之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拟反射地震处理的应用,探底雷达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其中有:石灰岩地区采石场的探测、淡水和沙漠地区的探测、工程地质探测、煤矿井探测、泥灰调查、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调查、埋设物探测、水文地质调查、地基和道路下空洞及裂缝调查、水坝的缺陷检测、隧道及堤坝探测等。 自70年代以来,许多商业化的通用数字探地雷达系统先后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GSSI公司的SIR和MK系列,加拿大Sensor&Software公司的Pulse Ekko系列。这些雷达的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功能有多通道采集、多维显示、实时处理、变频天线、多次叠加、多波形处理等,另外还有井中雷达系统,

雷达组成及原理

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 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 姓名:杜凯洋 教师:王文钦教授 一.简介 雷达(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 雷达的组成 (一)概述 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 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判决之前完成(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才有)。 (二)雷达发射机 1、单级振荡式:大功率电磁振荡产生与调制同时完成(一个器件) 图2-1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1)定时器提供以 T为间隔的脉冲触发信号 r (2)脉冲调制器:在触发脉冲信号激励下产生脉宽为τ的大功率视频脉冲信号。 (3)功率射频振荡器:产生大功率射频信号。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 d v f λ =,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 c R τ ?=。因此,脉宽越小,距离分辨力越好

3.1.4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24/G A πλ=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与解释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以及解释 山东大学岩土中心

第1章.探地雷达简介 1.1工作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利用频率介于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的一种地球物理探测仪器。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探地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调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地下管线探测等众多领域。 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发射天线将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定向送入地下,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层或目标体就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数字化,然后由电脑以反射波波形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可根据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判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及其分布。探地雷达是在对反射波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来判断地下目标体的,所以其探测效果主要取决于地下目标体与周围介质的电性差异、电磁波的衰减程度、目标体的埋深以及外部干扰的强弱等。其中,目标体与介质间的电性差异越大,二者的界面就越清晰,表现在雷达剖面图上就是同相轴不连续。可以说,目标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电性差异是探地雷达探测的基本条件。 图1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 1.2电磁波传播特征 探地雷达的电磁脉冲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v = 其中c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如表1所示。

材质相对介电常数材质相对介电常数 粉质粘土 6 水81 干砂3~5 灰岩4~8 湿砂20~30 花岗岩4~7 金属300 砂岩 6 PVC塑料 3.3 页岩5~15 混凝土 6.4 淤泥5~30 空气 1 海水80 粘土5~40 表1各种常见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磁波脉冲在地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 k= 根据电磁脉冲的传播规律,在地质界面上如果反射系数为负,则相位与发射脉冲相反,若反射系数为正,则相位与反射脉冲一致。如图2和图3,可以清除看到反射波相位的变化规律。 图2

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和抑制

二次雷达假目标的产生和抑制 摘要假目标的出现给空中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将雷达假目标的出现概率降到最低。本文结合空管二次雷达工作原理,从雷达信号多路径传播、应答信号脉冲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二次雷达假目标的成因及相应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假目标;反射;抑制 1 假目标的产生与分类 1.1 综述 空管二次雷达,作为管制员的“眼睛”,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二次雷达拥有更高的可靠性。对于二次雷达可靠性的衡量,假目标的抑制手段及抑制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假目标,是雷达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目标,假目标容易给管制工作带来了误导,甚至影响空中交通的安全。 假目标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多径传播(反射)、异步干扰、绕环效应、二次环绕及虚影目标等。 1.2 多径传播(反射) “多径传播”,即在雷达发射天线、目标和接收天线之间存在一条以上路径的现象。通常雷达发射和接收采用同一天线,天线与目标之间的直线路径称为直接路径,而在雷达天线和目标之间经过地面或建筑物等障碍物反射到达的路径称为间接路径。不同类型的多路径对于雷达检测性能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常,多径传播是造成二次雷达假目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多径传播形成假目标的过程,有以下两种情况: 1)询问的反射 当询问波束的主瓣方向上存在着障碍物,询问信号经反射后,被应答机接收,这个询问信号可能引起应答机的应答,而应答信号以直线的方向到达雷达的接收机,即由天线接收,这时就会产生一个假目标。 2)应答的反射 当飞机应答时,由于其应答机的天线是全向天线,故一旦其应答脉冲的反射信号被雷达接收也会产生反射假目标。

雷达原理简介

雷达原理简介 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目前用来侦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所有利用雷达波来侦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都卜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像,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都卜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下图为都卜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 >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增加 <==车子朝着无线电波传送的反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 会减小 速度侦测装置(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侦测到发射出现的无线电波,及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由这两个不同频率的差值,便可以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是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当然,此种速度侦测装置可以将所侦测到的速度,转换为「公里/小时」。也许大家还是无法体会什么是「都卜勒效应」,但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都有「听」过「都卜勒效应」。例如:当火车鸣笛或救护车的警报声一

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参比

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参比 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作为工程物探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连续、无损、高效和高精度等优点。探地雷达由一体化主机、天线单元及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率宽频短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异质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1,2 )。 图1. 电磁波勘探原理示意图

图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 探地雷达勘探流程示意图如下: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是不变的,因此根据探地雷达记录上的地面反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差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的埋藏深度H: 式中,H即为目标层厚度;

V是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式中,C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cm/ns;ε为相对介电常数,取决于地下各层构成物质的介电常数。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数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r 可表示为: 式中,ε1、ε2 为界面上、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中心频率。导电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中心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 二、技术参比 各国对于雷达的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但原理相同。基本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主机、天线和分析软件。经过预先的考察,我室先后联系了意大利、加拿大、拉脱维亚、俄罗斯四国在我国的总代理。在我白鹤嘴水厂出厂管处,对该厂?1600供水砼管沿途进行了相同实验场地的综合管线的探测。经过现场测试的实际效果和后期数据处理以及各仪器不同特性,从这三个部分对现在中国市场上主要的雷达品牌综合对比。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关于雷达线雕这个项目其实我关注了蛮长时间了,小姐妹说她姐妹说她雷达线雕俩月后面部塌陷?作为一个爱美得老阿姨这样一个经典得项目肯定是不能错过得了。但是雷达线雕副作用我怕怕,所以做了些功课。在想雷达线雕的副作用、注意事项、效果、恢复之前!大家一定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做了雷达线雕后悔了?为什么有人做雷达线雕后效果还不错,真的是物美价廉就是好的吗?所以不是全脸雷达线雕在韩国被禁止,而是禁止不正规的线,不合格的操作者,雷达线雕老了有后遗症麽出现的原因呢?1、雷达线雕种类问题;2、技术问题有些连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如何操作都还没弄清楚的操作人员,那就要注意了;或者某些三天上岗的,其技术也堪忧啊!选择一个正规机构以及优秀操作人员,才是取得好的雷达线雕效果。3、术前术后你服用了胶原蛋白,导致了面部蛋白线的每一个胶原凝结点的基底皮肤细胞曾生程度不一样,可能还会因为你服用的胶原和面部线雕激发自身的胶原重叠,导致整个皮肤重叠的不均匀,出现噩型的曾生和胶原变异,这种情况一般还会出现面部持续红肿、苹果肌下垂、面部僵硬、左右脸不协调、面部出泡等等面部线雕副作用;如果出现面部线雕副作用,那么雷达线雕美容价格后期花的就还要多。4、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很重要,比方说自身细胞内ACMETEA的含量是不是充足,因为雷达线雕琛渡达到筋膜,试想想这根线穿透的地方怎么办?一个针洞怎么办?但是雷达线雕就是运用提拉这个原理,收紧皮肤的,胞体内没有ACMETEA或是缺少帮助修复受损皮肤、链接和修复针洞,蛋白线就会陷入副作用的尴尬局面。 雷达线雕功效?雷达线雕原理以及功效? 哈哈哈,下面讲讲我得一些小感受,先说一下我和医生小哥哥总结的雷达线雕几个坑: 1、不要只看价格,我做之前查了一下雷达线雕的机器,才知道,只要老美的雷达线雕才是有技术支持的,什么是技术支持,简单的说就是做完有效果的,而且美版雷达线雕的机器MD真的很贵,所以啊火眼晶晶的女人们,看雷达线雕的产地要比看男人还要仔细,男人看走眼了,大不了BYEBYE,可是雷达线雕看走眼了,....不说了,想都不敢想; 2、好的机器碰到不好的操作,一样是废柴,所以啊,好的操作者一样重要,雷达线雕温度实在是高,很高,很高,被烫伤可咋办?深度都说直达筋膜层,也许你和我一样没概念,什么是筋膜层?不用懂,只要知道,筋膜层是你皮肤的底线就行了,所以好的操作者你说重要不重要? 2、术前术后管好自己的嘴巴,术后注意事项要做好而且还不能吃胶原蛋白,这点以前我是肯定不赞成的,不是说胶原蛋白是好东西吗?拍!拍!又给自己打脸了,前一阵子张雨绮吐槽胶原蛋白,让她得了什么留,我的医生又告诉我,雷达线雕本身在皮肤基底会形成1万左右的胶原蛋白凝结点,本来自身胶原蛋白已经被激发出来了,此时你在去服用胶原蛋白,会发生胶原蛋白异常堆积,导致胶原噩性曾生、做完雷达线雕脸红肿干痒、面部僵硬、面部不协调、凹陷等问题,这点是大多数女性出现雷达线雕副作用的原因之一。所以这就是圈里圈外的区别,可别像我用圈外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 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 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 向许多方向再辐射。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 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 ,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 漂移。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 f d 2v r,即可得到目 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 雷达的探测范围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 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 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 分辨力 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 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 ( R)min c 。因此,脉宽越小,2 距离分辨力越好

. 3.1.4 数据率 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 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 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 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3.1.8 功耗及展开时间 功耗指雷达的电源消耗总功率。展开时间指雷达在机动中的架设和撤收时间。 3.1.9 测量目标坐标或参数的数目 目标坐标是指目标的方位、斜距和仰角,此外,还指目标的速度和性质(机型、架数、敌我)。对于边扫描边跟踪雷达,还指跟踪目标批数,航迹建立的正 确率。 3.2 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 3.2.1 工作频率和工作带宽 雷达工作频率主要根据目标的特性、电波传播条件、天线尺寸、高频器件的性能以及雷达的测量精确度和功能等要求来决定 3.2.2 发射功率 分为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所输出的功率称为脉冲 功率,平均功率指一个重复周期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3.2.3 调制波形、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 现代雷达则采用多种调制波形以供选择。脉冲宽度指发射脉冲信号的持续时间。脉冲重复频率指雷达每秒发射的射频脉冲个数,其倒数叫脉冲重复周期。 3.2.4 天线的波束形状、增益和扫描方式 天线的波束形状一般用水平和垂直面内的波束宽度来表示。天线增益用 G 4 A / 2 表示。天线的主瓣在雷达的探测空域内以一定的规律运动,叫做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