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定位系统设计报告

声音定位系统设计报告
声音定位系统设计报告

参赛学生:王学庆宋辉尚翰指导教师:段英宏

学校:天津科技大学

院系:电信学院

声音定位系统设计与总结报告

摘要:

本文描述了声音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系统由XS128单片机控制,利用555电路产生500HZ电平信号。主控制器利用不同声音接收器间产生的误差信号,并通过合适的算法定位其运动。系统最大特点在于软件设计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复杂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得以简化和快速开发。经调试和测试,系统各项性能参数已基本达到设计指标。且本系统在设计中注意低功耗处理和力求高性价比等细节。

关键词:

声音定位 SX128单片机 555电路算法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und positioning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the system XS128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use 555 HZ level signal circuitry 500 main controller using different voices in the generation between receiver the error signals, and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algorithm positioning their movement system lies with the software design by the greatest feature hierarchical modular design method, make complex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ntrol algorithm to simplify and rapid development by commissioning and testing, the system has basically achieve thei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he system design index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attention to details 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目录

一、系统方案

(1)处理器的选择 (4)

(2)声源以及声音检测器的选择 (4)

(3)控制算法的选择 (5)

二、理论设计与论证

1.设计任务 (6)

2. 声响模块分析、计算.............. . (7)

4.数据处理原理分析、计算 (7)

3.声音接收放大器分析、计算 (7)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声响模块电路设计 (7)

3. 测量、数据处理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流程图 (7)

2.声音接收放大器电路设计 (9)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0)

五、参考文献 (10)

六、结束语 (11)

七、附录 (11)

.

一、系统方案

1.方案比较与论证

(1)处理器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51 单片机控制。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应用广泛,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但是功能较弱,不适于复杂的系统控制。

方案二:采用飞思卡尔公司的XS128 单片机。XS128是高性能、低功耗的16 位微处理器,功能强大,IO 端口数量多,有丰富的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中断接口,集成有可工作于主机/从机模式的SPI 串行接口,并且支持JTAG 在线调试,使用方便。

考虑到XS128单片机功能强大和使用熟练程度比较高,并且数据计算要求较高,所以选用方案二,

(2)声源以及声音检测器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蜂鸣器等发声器件作为声源,使用放大电路连接LM567 集成音频选频芯片所组成的具有选频功能的声音开关电路检测出蜂

鸣器的固有频率信号。由于加入了音频选频,抗干扰能力强,能很轻松地滤除杂声干扰,检测到给定频率的声音信号。

方案二:采用蜂鸣器等发声器件作为声源,用MIC、三极管放大电路和比较器等器件组成的简单声音开关电路检测声源的音频信号,由于比较器的滤除一大部分杂音干扰,可在环境干扰较少的情况下使用。优点:设计原理简单,可360°多方位检测。缺点:受环境杂声干扰较大,需要环境较为安静。若加入选频和滤波电路,会增加系统的复

杂程度。

通过实际测试,LM567 芯片选频性能优越,但是其信号输入到输出的响应时间不稳定,随机性给通过声波测距的算法带来很大随机误差,不适用,所以选取方案二

(3)控制算法的选择

方案一:从移动声源通过无线模块发送一个指令给主机,同时可移动声源发出一个音频信号。主机在接收到无线指令后开始计时,直到接收到移动声源发出的音频信号为止,通过计数值转化为时间参数,进而得到距离参数。A、B、C三个声音接收器与可移动声源的距离得到,即可准确定位出移动声源的位置,得到误差信号。优点:可以精确定位。缺点:需要温度补偿声速,需外加温度传感器,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

方案二:移动声源不断发出周期性音频脉冲信号,主机只检测AB 或

者AC两个声音接收器之间得到脉冲的时间差,然后通过时间差的正负判断可移动声源的具体位置。优点:算法简化了复杂的三角函数运算,使得计算简单,误差降低;过程类似闭环反馈,不断检测并修正位置,使得精度要求得到保障。缺点:只能实现简单要求的运动,不能作为复杂运动的算法。

考虑到竞赛对可移动声源要求的运动简单,并且方案二使得程序稳定。此外,由于竞赛要求不允许声响模块与其他电路有任何连接。

故选取方案二。

二、理论设计与论证

1.设计任务

本声音定位系统要求设计并制作一声音定位系统,示意图如图1 所示。

图中,声音定位系统有一个可移动声源S,三个声音接收器A、B 和C,声音接收

器之间可以有线连接。声音接收器能利用可移动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不同距离,

产生一个可移动声源离各个接收器的误差信号。

可移动声源运动的起始点必须在坐标纸内,位置可以任意指定。

2. 声响模块分析、计算

声响模块由于声音信号的基波频率为500Hz左右,声音持续时间约为1s。要求声响模块采用3V以下电池供电,功耗不大于200mW。由于功耗限制和电压,所以我们放弃了使用51单片机来作为信号发生装置,最终我们决定使用555电路来产生基波频率为500Hz的信号,并且因为要求声音持续时间为1s,所以需要采用延时电路。

3.声音接收放大器分析、计算

声音接收模块采用驻极体话筒作为声电转换原件。驻极体话筒输出端是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此电路采用漏极输出的连接方式,故在漏极D与电源正极之间须接入电阻R3。通过单电源供电的同向交流放大电路,放大交流信号,再经过比较器输出矩形波信号。

4.数据处理原理分析、计算

当移动声源发出声音时,4个声音接收器接收到的时间先后有差别,根据时间上的差别,判断出可移动声源)方位。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声响模块电路设计

声响模块由于声音信号的基波频率为500Hz左右,声音持续时间约为1s。要求声响模块采用3V以下电池供电,功耗不大于200mW。由于功耗限制和电压,所以我们放弃了使用51单片机来作为信号发生装置,最终我们决定使用555电路来产生基波频率为500Hz的信号,并且因为要求声音持续时间为1s,所以需要采用延时电路。

信号发生装置原理图及555延时电路如下:

555延时电路

555信号发生电路2.声音接收放大器电路设计

声音接收模块采用驻极体话筒作为声电转换原件。驻极体话筒输出端是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此电路采用漏极输出的连接方式,故在漏极D与电源正极之间须接入电阻R3。通过单电源供电的同向

交流放大电路,放大交流信号,再经过比较器输出矩形波信号。

电路如下:

3. 测量、数据处理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流程图

当声源位于AF以下S点时,则声源距离A、B和C点距离假定为ZA、ZB 和ZC,则必定接收器B先接收到该声音,C次之,A最后接收到.当B 接收到声音后,启动单片机定时器,测出接收器C和A的接收时间差ArC 和At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一(331.45+0.6lt)m·S~,式中t为环境温度,环境温度30℃时的速度约为350 m/s,则有:

ZC=ZB+△C;

ZA=ZB+△A; (1)

式中:

△C =△tC *350

△A =△以*350

以A为原点,则声源S坐标为(xs,ys),利用式(1)如何求出xs、ys的值呢?这里根据各点位置关系列出方程,以mm为单位:

(ZB + △A)2=xs2+ ys2

ZB2=(xs-1000)2+ys2

(ZB+△C)2=xs2+(ys-1000)2 (2)

式(2)中,△A和△C为已知,ZB、xs和 ys为未知

数,解此方程组,得到以ZB为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a*ZB + b*ZB + c=0 (3)

式中:

a=4*(△A2+(△A-△C)2-106)

b=4*[△A2+ (△A —△C)*(△A2一△C2 +106)一△A×106 ]

c=(△A2+ 106) 2 + (△A2一△C2 + 106) 2一4*△A2 *106

则ZB =(- b-sqrt(b2-4*a*c))/(2*a) (4)

代人式(2),则

Xs=(2*△A *ZB + △A2 + 106)/2000

Ys =((2×△A一2*△C)*ZB+△A2-△C2+106)/2000 (5)

这样就可根据接收器A和c的接收时间差,计算

出声源位置坐标(xs,ys).当移动声源移动到位于AF

线以上位置时,计算时把上式中ZB作为ZC即可,求

出3:5、ys值后,则声源位置坐标为(ys, ).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赛场建立坐标系,A点作为坐标原点,AB为X轴、AC为Y轴,米为坐标单位。以随机的方式放置声源的初始位置。分别将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和表2中。

表1 基本要求部分测试结果

次数放置位置测量位置

1 (126,175)(131,166)

2 (256,132)(251,115)

3 (326,89)(306,55)

五、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M] .北京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开胜. 学做智能车——挑战“飞思卡尔”杯[M]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7

[3]万福君,潘松峰.单片微机原理系统设计及应用[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4] (日)森政弘,(日)铃木泰博.机器人竞赛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 王灏,毛宗源.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M] .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2

六、结束语

本设计以XS128为核心部件,利用了声音检测与辨识技术,利用严密的数学方法实现和确定了声源的准确定位和运动定位。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力求硬件电路简单,降低硬件成本,节约功耗。

七、附录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 3

声音引导系统(完整版)

20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B: 《声音导引系统》 参赛学生: 指导教师: 学校:临沂师范学院 院系:信息学院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 二、系统整体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1) 三、设计与论证 (1) 1、电机运行速度设计 (1) 2、误差信号的产生 (2) 3、控制理论简单计算 (2) 四、电路设计 (2) 1、系统整体设计框 (2) 2、单元电路设计 (3) 1)可移动声源及声音接收器 (3) 2)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 3)无线收发模块 (5) 3、电源设计 (5) 五、软件设计 (6) 六、运行情况测试 (7) 1、声源速度测试 (7) 2.测试方法 (7) 3.测试数据 (7) 4.误差分析 (8) 七.设计总结 (8) 八.参考文献 (8) 九. 附录 (8) 十、结束语 (13)

声音导引系统设计与总结报告 摘要: 本文描述了声音导引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该系统由AT89S52单片机控制,双直流电机双轮驱动小车。通过NEC公司的ASSP电机控制芯片和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实现可移动声源的运动。主控制器利用不同声音接收器间产生的误差信号,并用无线通信方式将此误差信号传输至可移动声源,引导其运动。到达目的地,发出声光信号。系统最大特点在于软件设计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复杂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得以简化和快速开发。经调试和测试,系统各项性能参数已基本达到设计指标。且本系统在设计中注意低功耗处理和力求高性价比等细节。 关键词: 声音导引 89S52单片机 ASSP芯片算法 Abstract T his system use two STC12C5A60S2 enhanced 51-series microcomputer, double dc motor drive car outfit. Through different voice signal method-the peak-trough received from various terminal, the car of distance, through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control vehicle, and control chip car movement, destination, a sound signal. This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to such details.

数字钟设计报告——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 数字钟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王婧 班级:111041B 学号:111041226 .

数字钟的设计 目录 一、前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设计任务 (3) 四、设计方案 (3) 五、数字钟电路设计原理 (4) (一)设计步骤 (4) (二)数字钟的构成 (4) (三)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5) 六、总结 (9) 1

一、前言 此次实验是第一次做EDA实验,在学习使用软硬件的过程中,自然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下,我终于解决了实验过程遇到的很多难题,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在这次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Quartus II软件,如何分层设计点路,如何对实验程序进行编译和仿真和对程序进行硬件测试。明白了一定要学会看开发板资料以清楚如何给程序的输入输出信号配置管脚。这次实验为我今后对 EDA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对数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其运用到了实际中来,明白了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意义,也达到了其培养的目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实现的,遇到问题我们不能灰心、烦躁,甚至放弃,而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分部检查,找出最终的原因进行改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才会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成功。 2

二、设计目的 1.掌握数字钟的设计方法。 2熟悉集成电路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训学会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4通过实训学习元器件的选择及集成电路手册查询方法; 5通过实训掌握电子电路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6熟悉数字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可以显示星期、时、分、秒的数字钟。 要求: 1、24小时为一个计数周期; 2、具有整点报时功能; 3、定时闹铃(未完成) 四、设计方案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计数器和定时器组成。干电路系统由秒信号发生器、“时、 3

数字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xx级电子信息工程(x)班 学号:xxxxxxxxxxxx 学生:坏水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时间:2011.10.10~10.23 地点:电子技术实验室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坏水专业班级:xx电信本x班 指导教师:xxxxxxxxx 工作部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容(含技术指标): ①拟定多功能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要现电路的基本功能,使用 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画出数字钟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主体电路逻辑图; ③测试多功能数字钟的逻辑功能,同时满足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的要求; ④设计并安装各单元电路,要求布线整齐、美观,便于级联与调试;

四、基本要求 1.基本功能:要求设计出+5V的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钟要求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要求具有手动校时功能。 2.扩展功能: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整点时数或触摸报整点时数(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上进行电路设计)。 (一)实训题目:直流稳压电源和多功能数字钟。 (二)实训目的: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等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综 合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课题。 2、根据课程需要,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3、通过电路方案的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用元气件,通过电路组装, 调试和检测环节,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熟用常用电子元气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原则。 5、掌握电路图、PCB图的设计方法,学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6、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电路整机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训要求

B题 声音导引系统 (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声音导引系统 西南科技大学姜军周仁彬丁华建 赛前辅导教师:张华文稿整理辅导教师:王姮梁艳阳 摘要:系统以A VR系列Mega88为主控模块,采用NEC的电机控制芯片MMC-1控制L298N,实现可移动声源的运动控制。主控模块通过PWM控制L298N驱扬声器发音,同时接收接收器反馈的声源位置信息,经滤波处理并计算出声源当前的位置以及得到新的运动方向后,通过PID位置控制算法控制步进电机实现可移动声源的高速高精度声音引导定位。 关键字:声音引导,运动控制,PID算法 Abstract: The designed system realizes the motion control of the mobile sound source based on main process unit (MPU) A VR Mega88 MCU and NEC’s motor control chip MMC-1 controlling L298N chip. The MPU controls L298N by PWM method to drive the speaker,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the receiver, and calculate the sound source’s current location and the moving direction after information filtering. Afterward, the high-speed high precision steering control according to sound source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PID control for stepping motor. Keywords: guide by sound, motion control, PID algorithm. 1 系统方案设计 1.1 系统方案 根据题目的功能及参数要求,本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声源检测、主控模块、电机驱动及信号无线传送方式等的方案选择情况如下:1)声源检测:(方案一)用运算放大器将拾音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放大,用LM393比较器产生方波信号,以触发单片机中断,但由于有较多的干扰信号,使音频信号无法正确提取,还会至使控制器死机。(方案二)用驻极体话筒作为拾音器,经KIA4558运算放大器前级滤波放大、KIA4558组成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器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计算机硕士开题报告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深圳电视台DSNG车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姓名: 学号: 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 学校导师: 企业导师: 填表时间: 研究生部制表

说明 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二、论文选题类型必须下列类型之一: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或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 三、开题报告交所在学院、研究生部各保留一份存查,并作为检查报告执行情况的依据。

一、立项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工程应用价值等) 1课题来源 项目。 2选题依据 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台风、冰雹、暴风雨、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在其它通信手段遭到严重破坏时,卫星通信系统能够为政府、新闻等相关机构提供及时应急通信传输通道,解决政府应急通信、新闻直播及部分公共通信的业务需求。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将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自然灾害现场的图像、声音等有效信息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传输的方式直观地传送到电视台,广大观众可以更好的了解事件发展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各级指挥部门及领导对现场情况做出全面、正确地判断,从而增强指挥的有效性。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对当地国家通信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我国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地震灾害爆发后,灾区通信节点受机房损毁、传输不畅、供电中断等多种严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退服。 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数字卫星新闻采集车正好能应对这种考验,它在抗灾抢险等突发性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应用意义重大。它有着覆盖范围广、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通信距离远、网络部署快、机动灵活、信号质量高等特点。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将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自然灾害现场的图像、声音等有效信息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传输的方式直观地传送到电视台,从而,广大观众可以更好的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各级指挥部门及领导能够及时对现场情况做出全面、正确地判断,指挥的有效性大大增强。另外,它的相关图像还可进行全程存储,这能够为紧急情况后的现场取证、经验总结提供有力支持。3工程应用价值 本设计建设的DSNG车传输系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程应用价值: (1)提高新闻直播的时效性 现代电视媒体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速度上的竞争,面对突发新闻事件,能否快速到达现场并立即开展电视直播报道,是电视媒体竞争的关键。DSNG车具有机动灵活、部署迅速等特点,大大提高新闻直播的时效性。 (2)节目的传输质量高 由于数字传输方式本身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强,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不易失真,噪声和天电干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变小。另一方面,模拟电视广播受到现行彩色电视制式的限制,电视接收机的水平清晰度只能达到300线左右,而采用数字卫星广播后,在理论上卫星接收机输出的有效象素可高达720×576,也就是说传输质量可达到数字演播室的水平。 (3)所需的发射功率小 模拟卫星广播的图像质量是与信号的载噪比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保证传送的图像质量达到4级以上,卫星接收系统的载噪比一般要大于17dB,因此卫星上行站的发射功率通常在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 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 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 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 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⑶利用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和半加器的逻 辑功能,实现全加器。 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 CBA A B C A B C A B C F +++= 设计实现过程:⑴利用QuartusII 选择译码器(74L138)的图形模块

声音引导装置

目录 一、系统方案 1.声源S位置的计算 2.声音的收发与处理 3.无线收发模块 4.电机控制模块 5.声音收发系统的选择与制备 6.声光显示模块 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测试结果 四、结果分析 五、结束语 参考书目

声音引导系统(B题) 摘要:本系统以两片STC89C52RC做为控制核心,采用小音箱作为声源,能实现声源的大功率输出。用驻极体麦克风作为接收器并经过放大电路及三极管开关电路实现有声音时输入单片机高电平的目的,从而实现距离差的判断。采用机械波式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两个单片机的数据传送。 关键词:声音引导,STC89C51,ASSP控制芯片,驻极体麦克风 一、系统方案 1.声源S位置的计算 方案一:以A为原点,AB、AC分别为x轴、y轴建立坐标系。当S发出声音信号后,分别经过Δt1、Δt2、Δt3到达A、B、C三点并接收,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可以计算出SA与SB、SA与SC得距离差ΔL1、ΔL2,可知其为两条双曲线。这样只通过发射一次声波信号就能计算出曲线的轨迹,得到交点,即当前声源S所在的坐标位置。这样理论上小车就能够直接走到W点。但此种方案对CPU的要求太高,运算时间长,容易导致单片机故障。 方案二:在ABC三点的接收信号传到单片机B,声源的控制CPU为单片机A。当系统启动时,单片机A开始计数同时发送指令时单片机B也开始计数。从声源发出声音道单片机B接收到声音经过了时间T,利用s=vt就可以得出声源到ABC的距离了。从而确定声源的坐标。此方案可以较精确的得出声源距ABC各自的距离,但所用的硬件设备较多,整系统的调试繁琐。 方案三:先忽略SA与SC之间的距离差。只比较SA与SB的距离差,当差为正时,小车向A的方向走,当为负时小车向B的方向走。当走到OX线时SA与SB得差为0,声源在原地停止5s~10s,然后比较SA与SC得距离差,操作同上。这样就可以使声源走到W处。此方案配合利用实时控制算法PID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程序量小,所需的硬件设备很少。 方案选择:经过以上比较,我们选择了方案三。 2.声音的收发与处理 在A、B、C处分别放置三个麦克风A、B、C用以接收声音信号。 方案一:采用音频运放再经过施密特整形后进行逻辑运算的方法,进行相位差的计算。这样就能通过相位差来计算SA、SB、SC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比较哪个大来进行相应的电机控制。 方案二:通过比较A、B及A、C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正负来判断S距A、B、C哪个更远些,进而控制电机往相应的位置行走。此方案不需要很多的外围电路及程序设计,且可行性高。缺点是比较难达到比赛所要求的平均速度。 方案选择:鉴于硬件准备的不足及相应知识的缺乏,我们选择了方案二,以实现声源能够到达W点为最高目的。 3.无线收发模块 方案一:采用电磁波作为无线传输方法,如采用APC200A-43。APC200A-43模块是高度集成半双工微功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其嵌入高速单片机和高性能射频芯片。采用高效的循环交织检错编码,抗干扰和灵敏度都大大提高,最大可以纠24bits连续突发错误。但其价格特高,如果邮购每片达100元,且程序调试复杂,烧写困难。 方案二:采用机械波作为无线传输的方法,即通过声波。让单片机B控制音响发声作为无线信号,在移动声源S上也安装一个麦克风作为无线接收装置。当SA和SB相等时,由单片机B控制的音响发声,使单片机A上的麦克风接收到信号,电机停止转动。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数字秒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秒表课程设计》 姓名: xxx 学号: 学院: 指导老师:xx

摘要 EDA技术作为电子工程领域的一门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子系统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在ISE10.1软件下利用VHDL语言结合硬件电路来实现数字秒表的功能的设计方法。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运用ModelSim等EDA仿真工具。该设计具有外围电路少、集成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通过数码管驱动电路动态显示计时结果。给出部分模块的VHDL源程序和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正确,展示了VHDL语言的强大功能和优秀特性。 关键词:FPGA, VHDL, EDA, 数字秒表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第二章设计背景 (5) 2.1 方案设计 (5) 2.2 系统总体框图 (5) 2.3 -FPGA实验板 (5) 2.4 系统功能要求 (6) 2.5 开发软件 (6) 2.5.1 ISE10.1简介 (6) 2.5.2 ModelSim简介 (6) 2.6 VHDL语言简介 (7) 第三章模块设计 (8) 3.1 分频器 (8) 3.2 计数器 (8) 3.3 数据锁存器 (9) 3.4 控制器 (9) 3.5 扫描控制电路 (10) 3.6 按键消抖电路 (11) 第四章总体设计 (12) 第五章结论 (13) 附录 (14)

第一章引言 数字集成电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基石,不仅在信息处理、工业控制等生产领域得到普及应用,并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要求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周期尽可能短、实验成本尽可能低,最好能在实验室直接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因而出现了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对于芯片设计而言,FPGA的易用性不仅使得设计更加简单、快捷,并且节省了反复流片验证的巨额成本。对于某些小批量应用的场合,甚至可以直接利用FPGA实现,无需再去订制专门的数字芯片。文中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利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数字秒表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基于VHDL的EDA工具ModelSim对各个模块仿真验证,并给出了完整的源程序和仿真结果。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设 计实验报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含门电路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掌握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Multisim 、74LS00 四输入2与非门、示波器、导线 三、实验原理 TTL集成逻辑电路种类繁多,使用时应对选用的器件做简单逻辑功能检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方法。静态测试时,门电路输入端加固定的高(H)、低电平,用示波器、万用表、或发光二极管(LED)测

出门电路的输出响应。动态测试时,门电路的输入端加脉冲信号,用示波器观测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的同步关系。 下面以74LS00为例,简述集成逻辑门功能测试的方法。74LS00为四输入2与非门,电路图如3-1所示。74LS00是将四个二输入与非门封装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共有14条外引线。使用时必须保证在第14脚上加+5V电压,第7脚与底线接好。 整个测试过程包括静态、动态和主要参数测试三部分。 表3-1 74LS00与非门真值表 1.门电路的静态逻辑功能测试 静态逻辑功能测试用来检查门电路的真值表,确认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正确与否。实验时,可将74LS00中的一个与非门的输入端A、B分别作为输入逻辑变量,加高、低电平,观测输出电平是否符合74LS00的真值表(表3-1)描述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开题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1、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学校、工业、商业、企业、事业等单位,几乎每个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的单位都具有图书馆管理系统。而在使用计算机系统对图书的管理,其实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将会大幅提高管理的效率、便捷与安全。 近些年来,图书馆事业的巨大进步已为图书馆在新世纪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球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传统的单一以书本作为单元信息服务手段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现代化服务手段的实施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过去我们以开架借阅满足读者按需索书的愿望。但在传统的借阅方式下,难以达到读者快速索取图书的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的信息传递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特点,是任何手工操作都无法比拟的,电子技术与图书馆工作的结合,实现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利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激活馆藏中的各种图书,使读者从主题,各种角度检索图书的愿望得到实现。方便,快捷的检索方式缩短了寻找所需图书的时间,使读者摆脱了由于书目急速增长而无从下手的困扰,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加速了图书的开发利用。更为优越的是新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增强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服务,以及读者的自助服务,比如说可通过网络推荐新书和自行办理图书预约,续借手续等等。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人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休更广泛。 拥有一个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用来作为向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跳板,通过健全系统的各项功能,帮助图书馆逐渐向数字图书馆的方向靠拢。 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主要为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机制。虽然称之为“馆”,但并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

多功能数字钟实验报告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的设计、制作》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兴) 2008级自动化 姓名:胡荣 学号:2008960623 指导教师:刘勇 2010年11月13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1 三、总设计原理...............................1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2 五、单元电路的设计...........................5 1、数字电子计时器组成原理.................5 2、用74LS160实现12进制计数器..............6 3、校时电路...............................7 4、时基电路设计...........................8 六、设计总电路图.............................8 七、设计结果及其分析.........................8 八、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 九、心得体会.................................9 十、附录.....................................10

多功能数字钟电路设计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初步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组装及调试方法。即根据设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组装调试等实践活动,使电路达到性能要求;二、课程设计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毕业设计是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而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我们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引向实际方面,运用已学过的分析和设计电路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同时,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资料打下基础。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功能要求: ①基本功能: 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小时计数器的计时要求为“12翻1”,并要求能手动快校时、快校分或慢校时、慢校分。 ②扩展功能: 定时控制,其时间自定;仿广播电台正点报时—自动报正点时数。 2、设计步骤与要求: ①拟定数字钟电路的组成框图,要求先实现电路的基本功能,后扩展功能,使用的器件少,成本低; ②设计各单元电路,并用Multisim软件仿真; ③在通用电路板上安装电路,只要求显示时分; ④测试数字钟系统的逻辑功能; ⑤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要求:写出详细地设计过程(含数字钟系统的整机逻辑电路图)、调试步骤、测试结果及心得体会。 三、总设计原理 数字电子钟原理是一个具有计时、校时、报时、显示等基本功能的数字钟主要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等七部分组成。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分频器得到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译码,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时间。 四、主要元件及设备 1、给定的主要器件: 74LS00(4片),74LS160(4片)或74LS161(4片),74LS04(2片),74LS20(2片),74LS48(4片),数码管BS202(4只),555(1片),开关(1个),电阻47k(2个)电容10uF(1个)10nF(1个) 各元件引脚图如下图:

基于单片机的声音导引自动定位系统设计

第13卷 第1期2011年1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Dalian N ationalitiesU niversity V o.l 13,N o .1January 2011 收稿日期:2010-04-13;最后修回日期:2010-10-11 指导教师: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及教学管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9-315X (2011)01-0093-01 基于单片机的声音导引自动定位系统设计 艾青楠,金成宰,宋海波 (大连民族学院创新教育中心学生,辽宁大连116605)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志码:A 1 理论算法分析 距离远的接收器一定比距离近的接收器后接收到信号[1]。如图1中当移动小车声源从OX 线右侧开始运动后,实时判断A 、B 两点接收到的音频脉冲信号的时间差,当时间差为零时,说明声源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同。同理可以利用接收器A 、C 实现移动声源离目标Y 方向的位置。 图1 系统示意图 2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结构如图2,其中电机控制采用NEC 公司的 A SSP 芯片,电机驱动采用两片M C33886芯片实现,采用P WM 技术控制;声音接收器利用SPCE061A 中集成的音频输入专用ADC 以及AGC 放大电路,移动小车声源利用SPCE061A 内置的DAC 和外接的功放实现脉冲音频信号输出;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利用R F2401 B 实现移动小车声源与接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2]。移动小车声源及接收端程序流程图如图3。 图2 硬件系统方框图 3 实验测试 当移动声源到达OX 轴后停留8s 再转向到达W 点, 对启动点到W 点的距离和响应时间进行测试,结果见表 1。测量平均定位误差为2.10c m,速度可以达到10c m s -1。 图3 软件程序流程图 表1 再次启动到达W 点的响应时间 再次启动点与W 点的距离/c m 433846第1次响应时间/s 4.094.05 4.33第2次响应时间/s 4.123.72 4.18第3次响应时间/s 3.973.44 4.24平均响应时间/s 4.063.74 4.41平均速度/(c m s -1)10.5910.1610.72平均定位误差/c m 2.40 1.60 2.30 系统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凌阳单片机语音处理技术实 现了移动声源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和采集和处理,可实现移动声源的自动定位功能,系统满足定位误差、定位速度等要求。 参考文献: [1]韦作凯,杜秋,臧晓明,等.基于单片机实现触摸屏的实 时数据采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5):479.[2]彭传正,林春景.凌阳单片机原理与实践[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刘敏)

北邮-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上)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中心<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上)> 实 验 报 告 班级: xxxx 学院: xxx 实验室: xxx 审阅教师:姓名(班内序号): xxx 学号: xxx 实验时间: xxx 评定成绩:

目录 实验1 Quartus II 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所用器材 (3) 三、实验任务要求 (3) 四、实验原理图 (3) 五、实验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4) 实验2 用VHDL 设计与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所用器材 (5) 三、实验任务要求 (5) 四、VHDL代码 (5) 五、实验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7) 实验3 用VHDL 设计与实现时序逻辑电路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所用器材 (8) 三、实验任务要求 (8) 四、模块端口说明及连接图 (8) 五、VHDL代码 (9) 六、实验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10) 实验4 用VHDL 设计与实现数码管动态扫描控制器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所用器材 (11) 三、实验任务要求 (11) 四、模块端口说明及连接图 (11) 五、VHDL代码 (11) 六、实验仿真波形图及分析 (15) 故障及问题分析 (16) 总结和结论 (17)

实验1 Quartus II 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用Quartus 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2)掌握Quartus II 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3)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二、实验所用器材 (1)计算机; (2)直流稳压电源; (3)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开发板。 三、实验任务要求 (1)用逻辑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2)用(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和逻辑门设计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下载到实验板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信号。 (3)用3线-8线译码器(74LS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CBA,仿真验证其功能,并下载到实验板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信号。 四、实验原理图 (1)半加器原理图 (2)全加器原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