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

第一讲

1、PING命令中有哪些典型的参数,作用分别是什么?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ECHO 数据包。默认为32 字节;最大值是65,527。-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s count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k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2PING命令用于诊断网络的步骤是什么?

使用Ping检查连通性

有五个步骤:

1. 使用ipconfig /all观察本地网络设置是否正确;

2. Ping 127.0.0.1,127.0.0.1 回送地址Ping回送地址是为了检查本地的TCP/IP协议有没有设置好;

3. Ping本机IP地址,这样是为了检查本机的IP地址是否设置有误;

4. Ping本网网关或本网IP地址,这样的是为了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有问题,也可以检查本机与本地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在非局域网中这一步骤可以忽略)

5. Ping远程IP地址,这主要是检查本网或本机与外部的连接是否正常。

第二讲

2、ISO模型是如何进行传输的。

组包——中转——打包(写成一句话)

3、简述ISO模型与TCP/IP模型的特点(简述ISO模型与TCP/IP模型的关系与区别)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

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

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

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

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4、TCP/IP应用层服务有哪些?

1.应用层的基本协议

2.万维网协议WWW

3.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4.文件传送协议FTP

5.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6.电子邮件协议SMTP(发送)

7.电子邮件协议POP3(接收)

8.域名服务DNS

第三讲

1、数据通信主要的传输介质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

双绞线:用于室内组网

同轴电缆:楼层间、室外的短距离组网

光纤电缆: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由于光在光导纤维的传导损耗比电在电线传导的损耗低得多,光纤被用作家庭、企业等长距离的信息传递。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微波,无线电,卫星等,长距离货短距离传输

2、广域网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报方式的原理是什么?

数据报方式

数据报是报文分组存储转发的一种形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相比,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送之间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线路连接"。源主机所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是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从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从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典型的数据报方式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数据报方式的工作过程

(1) 源主机A将报文M分成多个分组P1,P2,…,Pn,依次发送到与其直接连接的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A(即结点A)。

(2) 结点A每接收一个分组均要进行差错检测,以保证主机A与结点A的数据传输的正确性;结点A接收到分组P1,P2,…,Pn后,要为每个分组进入通信子网的下一结点启动路选算法。由于网络通信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分组P1的下一个结点可能选择为结点C,而分组P2的下一个结点可能选择为结点D,因此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通过子网的路径可能是不同的。

(3) 结点A向结点C发送分组P1时,结点C要对P1传输的正确性进行检测。如果传输正确,结点C向结点A发送正确传输的确认信息ACK;结点A接收到结点C的ACK信息后,确认P1已正确传输,则废弃P1的副本。其他结点的工作过程与结点C的工作过程相同。这样,报文分组P1通过通信子网中多个结点存储转发,最终正确地到达目的主机B。

3、广域网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数据报方式的特点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

数据报方式报文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信。

4、广域网数据交换方式中虚电路方式的原理是什么?

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线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达到最佳的数据交换效果。虚电路方式在分组发送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

典型的虚电路方式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虚电路方式的工作过程

(1) 虚电路建立阶段

在虚电路建立阶段,结点A启动路由选择算法选择下一个结点(例如结点B),向点B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同样,结点B也要启动路选算法选择下一个结点。依此类推,呼叫请求分组经过结点A-结点B-结点C-结点D,送到目的结点D。目的结点D向源结点A发送呼叫接收分组,至此虚电路建立。

(2) 数据传输阶段

在数据传输阶段,虚电路方式利用已建立的虚电路,逐站以存储转发方式顺序传送分组。(3) 虚电路拆除阶段

在虚电路拆除阶段,将按照结点D-结点C-结点B-结点A的顺序依次拆除虚电路

5、广域网数据交换方式中虚电路方式的特点有哪些?

虚电路方式的特点

(1) 在每次报文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之所以说是一条逻辑连接,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因为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 一次通信的所有报文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报文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 报文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 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6、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传输方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ATM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而ATM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在A TM交换方式中,文本、语音、视频等所有数据将被分解为长度固定的信元(cell)。信元有一个5字节的信元头(header)与一个48字节的用户数据(user data),信元长度为53字节。A TM信元结构如图所示。

ATM的工作原理

ATM交换对虚电路方式做进一步的发展,推出了信元交换方法。ATM网中的ATM主机在传输数据之前,首先将数据组织成若干个信元,每个信元的长度为53字节。通信子网中的ATM交换机的数据交换单元是信元。由于信元长度与格式固定,因此可以减少交换机的处理负荷,这就为交换机的高速交换创造了有利条件。

7、简述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传输方式中关键的术语及其含义。

几个关键的术语

物理链路是连接ATM交换机-ATM交换机、ATM交换机-ATM主机的物理线路。每条物理链路可以包含一条或多条虚通路VP,每条虚通路VP又可以包含一条或多条虚通道VC。有人形象地把它们比喻成:物理链路好比是连接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虚通路好比是高速公路上的两个方向的道路,而虚通道好比是每条道路中的一条条的车道,那么信元就好比是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A TM中的物理链路、虚通路与虚通道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虚通路

在虚通路一级,两个ATM端用户间建立的连接被称为虚通路连接,而两个ATM设备间的链路被称为虚通路链路(VPL,virtual path link)。那么,一条虚通路连接是由多段虚通路链路组成的。图2.28(a)给出了虚通路连接的工作原理。

每一段虚通路链路VPL都是由虚通路标识符(VPI,virtual path identifier)标识的。每条物理链路中的VPI值是惟一的。虚通路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交换式的。每条虚通路中可以有单向或双向的数据流,A TM支持不对称的数据速率,即允许两个方向的数据速率可以是不同的。

(2) 虚通道

在虚通道一级,两个ATM端用户间建立的连接被称为虚通道连接,而两个ATM设备间的链路称为虚通道链路(VCL,virtual channel link)。虚通道连接VCC是由多条虚通道链路

VCL组成的。每一条虚通道链路VCL都是用虚通道标识符(VCI,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来标识的。根据虚通道建立方式的不同,虚通道又可分为以下两类:永久虚通道(PVC,permanent virtual channel)、交换虚通道(SVC,switched virtual channel)。虚通道中的数据流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当虚通道双向传输信元时,两个方向的通信参数可以是不相同的。

第四讲

1.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也是ITU 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

?时分双工

适应于无线资源的自适应分配

?码分多址

允许同时多个用户访问

?联合检测

使同小区内干扰减至最小

?动态信道分配

从而减少小区间的干扰

?智能天线

进一步降低小区间的干扰

2.WCDMA(宽带码分多址),是一种第三代无线通讯技术。

对同一无线信道的多用户同时访问

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容量分配

每个CDMA用户和所有使用同一无线信道和时隙的用户都发生干扰(多址干扰)

第五讲

1.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2、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令牌环网工作原理:

1.在令牌环网中有一个令牌(Token,即空数据帧)沿着环形总线在入网节点计算机间依次传递,令牌实际上是一个特殊格式的帧,本身并不包含信息,仅控制信道的使用,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够独占信道。当环上节点都空闲时,令牌绕环行进。节点计算机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发送数据帧,因此不会发生碰撞。由于令牌在网环上是按顺序依次传递的,因此对所有入网计算机而言,访问权是公平的。

2.令牌在工作中有“闲”和“忙”两种状态。“闲”表示令牌没有被占用,即网中没有计算机在传送信息;“忙”表示令牌已被占用,即网中有信息正在传送。希望传送数据的计算机必须首先

检测到“闲”令牌,将它置为“忙”的状态,然后在该令牌后面传送数据。当所传数据被目的节点计算机接收后,数据被从网中除去,令牌被重新置为“闲”。 令牌总线型局域网工作原理:(如下图)

1.令牌总线是一种在总线拓扑结构中利用“令牌”(token )作为控制节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在采用令牌总线方法的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只有在取得令牌后才能使用共享总线去发送数据。

2.令牌总线型网络在访问过程中主要原理同令牌环网。

3.与CSMA/CD 方法相比,令牌总线方法比较复杂,需要完成大量的环维护工作,包括环初始化、新结点加入环、结点从环中撤出、环恢复和优先级服务。

3

主要设备:以太网交换机、集线器、计算机。

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A 机器向C 机器发送数据包为例:A 机器向控制单元发送一个数据帧,控制单元截取该数据帧的首部,该帧的首部包括了目标机器的MAC 地址,控制单元将到交换表中查询该MAC 地址对应的端口信息,然后将该数据帧从C 机器所对应的端口发送到C 机器。

4、虚拟局域网的组建主要有哪些方法? 虚拟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 用 MAC 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用网络层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 IP 广播组虚拟局域网

第六讲

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第一步: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根据网络物理接口的类型,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功能模块,以解释处理此数据包的链路层协议报头。主要是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如CRC校验、帧长度检查等。

第二步:在链路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验证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根据数据帧中IP包头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跳的IP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Checksum)。

第三步:根据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跳IP地址,将IP数据包送往相应的输出链路层,被封装上相应的链路层包头,最后经输出网络物理接口发送出去。

5、防火墙是什么?分为几类?

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访问控制设备,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

防火墙体系结构:

●屏蔽路由器(Screening Router)

●双宿主机网关(Dual Homed Gateway )

●被屏蔽主机网关(Screened Host Gateway)

单宿堡垒机

双宿堡垒机

●被屏蔽子网(Screened Subnet)

6、请简述两种类型的防火墙组建方案。

双宿主机网关(Dual Homed Gateway )

性能分析:

双宿主机用两个网络适配器分别连接两个网络,又称堡垒主机。堡垒主机上运行着防火墙软件(通常是代理服务器),可以转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等。双宿主机网关有一个致命弱点,一旦入侵者侵入堡垒主机并使该主机只具有路由器功能,则任何网上用户均可以随便访问有保护的内部网络。

被屏蔽主机网关(单宿堡垒主机)

性能分析:

1.堡垒主机只有一个网卡,与内部网络连接。通常在路由器上设立过滤规则,并使这个单宿堡垒主机成为从Internet惟一可以访问的主机,确保了内部网络不受未被授权的外部用户的攻击。而Intranet内部的客户机,可以受控制地通过屏蔽主机和路由器访问Internet。

2.在提供直接的因特网访问方面提供了灵活性,如路由器可以配置成允许Web服务器和因特网之间有直接的数据通信量。

3.如果分组过滤器被攻破,则因特网和专用网中的通信量就可以直接通过路由器而进入内部网。

被屏蔽主机网关(双宿堡垒主机)

性能分析:

双宿堡垒主机型与单宿堡垒主机型的区别是,堡垒主机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内部网络,一块连接包过滤路由器。双宿堡垒主机在应用层提供代理服务,与单宿型相比更加安全。

第七讲

1、NAT代理的含义及工作原理?

NAT代理定义:NA T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的缩写,采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局域网内部的"非法互联网IP地址"通过NAT 可以转化成"合法互联网IP地址",实现对外界网络如Internet的合法访问。NAT的实质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一个在数据包底层的Proxy 代理,它不再单独为每一种互联网应用协议例如http,ftp,telnet做代理工作,它作的是每个TCP/IP数据包的代理。

NAT代理工作原理:采用地址转换技术,NA T将内部客户机发出的每一个IP数据包地址进行检查和翻译,把包内的请求端IP地址数据纪录并重新打包成合法的互联网外部IP地址发送到互联网。然后NA T把由互联网获得的数据包根据请求端纪录把目的IP地址在数据包内部进行重组,使其转换为局域网客户端的IP地址然后发送到客户端。

2、Proxy代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Proxy代理的含义:代理服务器英文全称是Proxy Server,其功能就是代理网络用户去取得网络信息。它就好比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网络浏览器直接去连接其他Internet站点取得网络信息时,都是送出请求信号,然后对方再把所请求的信息传送回来。

Proxy型代理服务器特点:

●多用户同时访问Internet

●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筑起防火墙

●通过缓存区的使用降低网络通信费用

●对局域网用户进行访问权限和信息计费的管理

●对进入局域网的Internet信息实现访问内容控制

●在确保内部网络安全的环境下提供Internet信息服务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复习简述题(含答案)

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并层的主要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请简述之。 3.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次的优点。 4.什么是汁算机网络?请列举计算机网络的5种拓扑结构。 5.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各包含些什么内容。 6.请简述基带信号、宽带信号的概念。 7.数据链路层中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8.为什么以太网规定最短有效帧长为64字节。 9.试说明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ROAD36 所代表的含义。 10.简述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11.IP数据报首部格式的各项需称和它们所占有的字节或比特数。 12.简述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1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中继系统,根据中继系统的层次,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中继系 统,井简述其所在的层次。 14.简述掩码对IP地址的作用。 15.请你简述一下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16.简述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主要区别。 17.IP地址可分为几类,简述常用的有类IP地址的基本特点。 18.以下地址中的哪一个和86. 32/12匹配?请说明理由。 (1) 86. 33. 224. 123 (2) 86. 79. 65. 216 (3) 86. 58.119. 74 (4) 86. 68. 206. 154 19.一个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最多为多少字节?为什么? 20.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传输媒体和物理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当数据链路层使用PPP协议或CSMA/CD协议时,既然不保证可靠传输,那么为什么对所传输的帧进行差错检验呢? 22.IP数据报必须考虑最大传送单元MTU。这是指哪一层的最大传送单元?包括不包括首部或尾部等开销在内? 23.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 答案: 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解答: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怎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一个网络内的数据链路的连接,负责信息从源传向宿,并为无差错的、以帧为单位的传送而服务,它支持的数据连接技术很多,可以在几乎任何一种物理网络上运行。 (3)网络层(网际层),它主要负责完善数据分组(形成数据报),为源站点和目标站点的数据传输服务,在数据传送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节点。 (4)运输层,它主要是把要传送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组,它由两个协议组成: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UDP提供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5)应用层主要为用户进程提供服务、管理和网络资源分配等。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请简述之。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

1、简述WWW、HTML、HTTP、URL之间的联系。 答:①WWW:(P248)即万维网,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web。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的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②HTML:(P258)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 除了不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屏障。HTML并不是应用层的协议,它只是万维网浏览器使用的一种语言。 ③HTTP:(P251)即超文本传送协议,是面向事物的应用层协议,该协议定义了 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它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 ④URL:(P250)即统一资源定位符,它是用来表示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位置和 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URL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只要能够对资源定位,系统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各种操作,如存取、更新、替换和查找其属性。 综上所述,WWW是一种计算机网络,HTML是制作WWW页面的标准语言,HTTP 是WWW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URL是对WWW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的定位的方法。 2、简述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联网的异同。 答:①中继器:(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物理层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 ②网桥:(P95)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 发和过滤。用于隔绝冲突,但是不能隔绝广播。是通过内部的接口管理软件和网桥协议实体来工作的(现已很少用)。 ③路由器:(P166)属于网络层设备,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 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从路由器某个输入端口收到分组,按照分组要去的目的地(即目的网络),把该分组从路由器的某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给下一条路由器。下一条路由器也按照这种方法处理分组,直到该分组到达终点为止。路由器的转发分组正是网络层的主要工作。 ④网关:(书上没找到,百度的)属于应用层设备,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或: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帧。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减少负载。 路由器和网关的区别是,路由器对LAN而言是内部的,而网关指向LAN的外部。 网关能将异种网络互联起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相互转换的网络互联设备。 路由器在网络层,网关在应用层。 3、简述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P67 答:数据链路层是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补充复习提纲 (1)TCP、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名称、功能,及其相互对应关系,IEEE802标准对数据链路层的进一步细化。 (2)按照课程所采用的网络层次模型(5层),各层中的主要协议,如: 应用层:HTTP,DNS,FTP,SMTP,TELNET,SNMP,…….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OSPF,RIP,ICMP,IGMP,ARP,RARP,……… 数据链路层:HDLC, SLIP,PPP,…….. 物理层:10BASE-T,100BASE-T,100BASE-FX,…… (3)TCP和UDP协议端口号的规定、分类,部分熟知端口号(记忆) (4)TCP和UDP协议的可靠性问题(谁来提供可靠性?如何提供?) (5)通信进程标识所能表示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源进程号(端口)、原主机IP、协议、目标主机IP、目标进程号(端口) 称为“五元组” (6)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7)各传输介质的特性(带宽、信号衰减、抗干扰能力、传输距离等) (8)T1、E1技术的相关内容(采用什么复用技术等) (9)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数据传输模式的基本特点 (10)实验课程中,路由器交换机设置相应命令的多种格式表示,例如: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2 Interface Fa 0/12 Interface F0 Interface Gigabit 0/2 Interface G2 (11)CRC校验码计算 (12)PCM采样频率计算方法 (13)LLC和MAC知识 (14)共享以太网和FDDI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 令牌) (15)IP地址的定义(网络号、主机号的规定)、分类及标识,子网划分、掩码概念及使用、路由聚合技术和相关的计算 例如:三个子网 192.168.12.0/24 192.168.13.0/24 192.168.14.0/24 聚合成一个超网,聚合后的超网地址? 基本方法:从左到右找相同位,写出网络前缀,其余为0 12 00001100 13 00001101 14 00001110 16+6=22 前12位相同,聚合地址为192.168.12.0/22 (16)IP协议报头格式及其各字段的作用与数值定义 (17)ICMP协议相关知识(ICMP的差错控制——“参数问题报告”的处理方式),如:IP 数据包头中的“生存时间”为0,也就是TTL=0时,ICMP的差错处理方式为:丢弃本IP数据包,再向源主机发出报文——“参数问题”报告报文) (18)IP地址与设备无关与端口相关

计算机网络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P3 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P12 4、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四类。P17 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要特别区分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P18可出大题 6、网络协议的三要素。P25 7、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主要有两大类通信方式: 第二章 1、理解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P38 2、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其中码分复用可出大题。P47 3、了解ADSL的特点。P57 第三章 1、透明传输问题:字节填充和零比特填充。P73 2、差错检测问题:如何计算冗余码,可出大题。P68 3、掌握CSMA/CD协议。P79 4、了解MAC地址。P86 5、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分别用什么设备?P91要了解碰撞域的改变。 6、透明网桥转发表如何建立?通过自学习的方法。可出大题。P94 7、结点交换机的任务是? 第四章 1、了解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差异。P109 2、分类的IP地址:A、B、C类,可出大题。P113 3、地址解析协议ARP。P119 4、片偏移。P123 5、子网掩码。可出大题。如何计算网络地址,如何计算下一跳等,计算子网的主机数,如何划分子网等。P130 6、最长前缀匹配。P138 7、PING和tracert命令。P143 8、距离向量算法。可出大题P148 9、IP数据报的首部。 10、路由器的任务是。 11、无分类编址CIDR。地址块可出大题。 12、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划分子网和不划分子网都要会。可出大题。 第五章 1、TCP和UDP的优缺点。P182 2、了解端口号和套接字。P183 3、各类窗口的概念。 4、利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可出选择题。重点是慢开始和拥塞避免算法。可出大题,甚至画图。 第六章 1、了解DNS、WWW、电子邮件。 如:读取邮件和发送邮件的协议名称。电子邮件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武汉大学)

第一章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进行并行计算和分布式数据 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各互联的计算机互相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连接、系统拓扑结构和通信控制 等方面基本一样,都具有通信和资源共享等功能。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独立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机是相互联系、 协调、有分工的。 ?支持网络的是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是分布式操作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数据传输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带宽:网络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是体现网络性能的一个指标 ?吞吐量:单位时间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时延: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发送、传播、处理、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通道所能容纳的比特数 ?往返时间:从源→目的→源的时延 ?利用率:被利用的时间。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3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雏形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2)网络阶段: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完成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美国国防部1969年开始发展的ARPAnet:用于军事目的,主要是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持通信的畅通,但结果颇为丰富,ARPAnet可以发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成为了Internet的雏形。 ARPA网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 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 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 主要贡献是公开了这些研究成果 (3)网络标准化阶段:在解决计算机连网与网络互连标准化问题的背景下,提出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加速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正式制订并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ISO与CCITT等组织为该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制订了一系列的协议标准,组成了一个庞大的OSI基本协议集。 首先应用在ARPAnet的TCP/IP协议经过不断地改进与规范化,目前广泛应用在Internet上,

计算机网络复习整理

第一讲 1、PING命令中有哪些典型的参数,作用分别是什么?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count 指定的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ECHO 数据包。默认为32 字节;最大值是65,527。-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s count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k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2PING命令用于诊断网络的步骤是什么? 使用Ping检查连通性 有五个步骤: 1. 使用ipconfig /all观察本地网络设置是否正确; 2. Ping 127.0.0.1,127.0.0.1 回送地址Ping回送地址是为了检查本地的TCP/IP协议有没有设置好; 3. Ping本机IP地址,这样是为了检查本机的IP地址是否设置有误; 4. Ping本网网关或本网IP地址,这样的是为了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有问题,也可以检查本机与本地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在非局域网中这一步骤可以忽略) 5. Ping远程IP地址,这主要是检查本网或本机与外部的连接是否正常。 第二讲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常考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 1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2.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 1 )信号转换 ( 2 )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 3 )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 4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3.在因特网中将IP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在目的站而不是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是由于: (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更简单些;效率高,延迟小。 (2)数据报的各分片可能经过各自的路径。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 (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为适应路径上不同链路段所能许可的不同分片规模,可能要重新分片或组装)。 4.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 1,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2,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简述计算机通信中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主要在于: ( 1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 2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 3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 4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 5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根据网络的定义,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系统、网络软件及协议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基本模块,为网络内的其它计算机提供共享资源;数据通信系统是连接网络基本模块的桥梁,它提供各种连接技术和信息交换技术;网络软件是网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网络协议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简述一下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答; 所谓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通信规则的集合。目前用的最多的几种常用网络协议有:OSI参考模型, TCP/IP 网络协议,局域网参考模型,ATM网络协议等等 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传输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传输方式单工数据传输指的是两个数据站之间只能沿一个指定的方向进行数据传输。半双工数据传输是两个数据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数据传输是在两个数据站之间,可以两个方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答:在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它是指在通信电缆上原封不动地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 0 或 1 数字脉冲信号。将信道分成多个字信道,分别传送间频、视频和数字信号,称为宽带传输。宽带传输与基带传输相比有以下优点:能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系统具有多种用途;一条宽带信道能划分为多条逻辑基带信道,实现多路复用,因此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宽带传输的距离比基带远,因为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传输的速率愈高,能够传输的距离愈短。 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答: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移幅键控法 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在ASK 方式下,用载波的两种不同幅度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ASK 方式容易受增益变化的影响,是一种低效的调制技术。在电话线路上,通常只能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FSK 方式下,用载波频率附近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的两种状态。在电话线路上,使用FSK 可以实现全双工操作,通常可达到1200bps 的速率。在PSK 方式下,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据。PSK 可以使用二相或多于二相的相移,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对传输速率起到加倍的作用。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 答:在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 技术,也即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地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而不像FDM 那样,同一时间同时发送多路信号。这样,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的交叉,就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 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较优点有哪些? 答:报文交换比起电路交换来有许多优点:(1)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一条结点的通道。对于同样的通信容量来说,需要较少的传输能力。(2)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3)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却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但传送延迟会增加。(4)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分组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答:分组交换的特点主要有:(1)线路利用率高。分组交换以虚电路的形式进行信道的多路复用,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提供多条逻辑信道,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利用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基础考试试题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Internet最早起源于(A )。 A.ARPAnet B.MILnet C.以太网D.环状网 2、网关工作在OSI模型的(B )。 A.传输层以上B.网络层C.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校验是(B )的主要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4、以下哪个是正确的MAC地址(B )? A.00-01-AA-08 B.00-01-AA-08-0D-80 C.1031 D.192.2.0.1 5、一般说来对于通信量大的吉比特以太网,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应该选用(C )。 A.双绞线B.微波C.光纤D.同轴电缆 6、在同一时刻,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的信道通信方式是(D )。 A.半双工通信B.单工通信C.数据报D.全双工通信 7、在IP数据报头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头部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C ) A.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 B.头部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C.头部长度字段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比特为计数单位D.头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比特为计数单位 8、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C )。A.报文、帧、比特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帧、比特 D.数据报、帧、比特 9、在Intern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的(A ) 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全发生变化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1.计算机网络发展四个阶段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60年代中期以前) 2、计算机网络阶段(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90年代末及未来)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资源共享观点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等两个部分。 资源子网: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它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4.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基本拓扑构型有: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5.根据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 通信信道的类型有两类: 广播通信信道 点-点通信信道 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也可以分为两类: 广播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s) 点-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s) 6.典型计算机网络举例 ARPANET NSFNET Internet Internet2 7. 公共数据网的发展 (1). X.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它是CCITT为广域网制定的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采用了复杂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机制,协议复杂,工作效率不高;主要是针对大型机与终端连网。 (2)帧中继主要考虑如何减少数据帧在通信子网中的开销,没有采用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机制,通信子网中的差错控制由主机的高层来保证;主要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连。 (3)B-ISDN CCITT提出将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综合在ISDN一个网络之中;目标是将语音、数据、静态与动态图像传输,以及N-ISDN提供的所有服务综合在一个通信网中,覆盖从低传输速率、非实时传输要求,到高传输速率、实时突发性等各类传输要求;B-ISDN 采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B-ISDN与N-ISDN区别:N-ISDN以目前使用的公用电话交换网为基础,B-ISDN以光纤作为干线和用户环路传输介质;N-ISDN采用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B-ISDN采用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