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模型_李文钊

论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模型_李文钊
论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及其理论模型_李文钊

改进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改进高斯过程回归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检测技术以及工况等条件限制,一些重要变量常常无法直接检测,这严重制约了自动控制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软测量技术因此应运而生。软测量技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软测量建模,近几年各种软测量建模方法不断涌现,其中高斯过程回归方法(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凭借其在处理小样本、复杂度较高的工业数据上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然而作为传统的软测量建模算法,高斯过程回归存在核函数单一、计算量较大、对初值敏感等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改进研究。本文的研究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总结如下:(1)高斯过程回归结构以及参数优化研究。 针对延迟焦化过程数据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和较强的复杂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万有引力搜索优化的组合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算法。该算法具有两大特点:1)用组合核函数代替传统的单一核函数,相较于单一核函数,选择组合核函数能够更大可能地保留数据特征信息,使得映射关系更加符合数据分布,同时组合核函数的引入在结构上保证了算法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2)引入万有引力搜索算法寻找每一个核函数的最优超参数,克服共轭梯度法对初值依赖性强、迭代次数不确定等缺点。(2)高斯过程回归集成算法研究。针对工业现场工况复杂,不同的工况下数据特征间的相关性可能会不同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集成自适应高斯过程回归算法。 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将工业数据集划分成三个簇,然后利用自适应算法自适应地为每个簇选出最优核函数并建立最优局部模型。预测阶段,选用贝叶斯后验概率的融合方式对每个子模型赋予权重,从而对每个局部模型进行加权集成,得到预测结果。(3)改进高斯过程回归算法的应用研究。将所提两种算法应用于某延迟焦化系统开工线温度预测中,建立开工线温度预测模型,并与传统GPR 算法、基于粒子群寻优的GPR(PSO-GPR)、基于遗传算法寻优的GPR(GA-GPR)、基于万有引力寻优的SVR(GSA-SVR)以及基于均值融和方式的K-means自适应高斯过程回归集成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最强的稳定性,同时也证明了所提算法在延迟焦化系统中的实用性、有效性。 (4)延迟焦化温度预测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基于本文所提两种算法的基础

因素模型

因素模型 杨长汉1 证券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去探讨证券价格的决定因素。最主要的两种模型就是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 一、单因素模型(Single-Index Model) 夏普(William Sharp)于1963年建立了单因素模型2。单因素模型是指证劵价格的影响因素只有一个,而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则称为多因素模型。单因素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当市场指数上升时,市场中大部分证券资产的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市场指数下降时,市场中大部分证券资产的价格就会下降。 单因素模型中有以下两个基本假设条件: 第一,证券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这里所讲的因素仅指系统性风险。 第二,一个证券的非系统性风险与其他证券的非系统性风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两种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仅取决于共同的市场因素。 在单因素模型中,主要有两个基本因素会造成证券收益率的波动: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因素,比如GDP 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引起证券市场中所有证券收益率的变化,相对于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二是微观因素的影响,如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突发事件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只会引起个别证券收益率的变化,相当于市场中的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进行分散。 我们以股票的收益率和股价指数的收益率为例,可以得到如下单因素模型公式: it it i mt it r A R βξ=++ 这一公式揭示了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指数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其中,it r 为t 时期证券i 的收益率,mt R 为t 时期市场指数的收益率,i β为斜率,表明股票收益率波动对市场指数波动的反应程度,代表两者的相关关系,it A 是截距项,反映市场指数为零时股票收益率的大 1 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杨长汉 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 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2Sharp, W.,1966,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39),119-138.

管理决策分析冲突分析完整版

管理决策分析冲突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六讲管理决策分析(冲突分析) 一、管理决策概述 1.基本概念 决策是决策者对系统方案所做决定的过程和结果。决策是决策者的行为和职责。 决策者的决策活动需要系统分析人员的决策支持。决策分析就是为帮助决策者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正确决策而提供的一套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术,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技术规范地选择满意的行为方案的过程。 按照H.A.西蒙()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从本课程已有内容来看,决策是系统工程工作的目的,系统分析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决策分析。 2.决策问题的基本模式和常见类型 ——决策者的第i种策略或第i种方案。属于决策变量,是决策者可控因素。 其中,A i θ——决策者和决策对象(决策问题)所处的第j种环境条件或第j种自然状态。 j 属于状态变量,是决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 ——决策者在第j种状态下选择第i种方案的结果,一般叫益损值、效用值。 W ij θ的不同所得到四种类根据决策问题的基本模式,可划分决策问题的类型。其中依照 j 型是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划分。 决策问题的要素决策问题的类型

3.管理决策分析方法 二、对策论与冲突分析方法 完全把握———确定型决策 完全不把握—— 对自然不确定——不确定决策

(1)时间点:是说明“冲突”开始发生时刻的标志,对于建模而言,则是能够得到有用信息的终点。因为冲突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要素都在变化,这样很容易使人认识不清,所以需要确定一个瞬间时刻,使问题明朗化,但时间不直接进入分析模型。 (2)局中人(Players ):是指参与冲突的集团或个人(利益主体),他们必须有部分或完全的独立决策权(行为主体)。冲突分析要求局中人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集合记作N ,2≥=n N 。 (3)选择或行动(Options ):是各局中人在冲突事态中可能采取的行为动作。冲突局势是由各方局中人各自采取某些行动而形成的。 每个局中人一组行动的某种组合称为该局中人的一个策略(Strategy )。 第i 个局中人的行动集合记作i i i k O O =,。 (4)结局(Outcomes )。各局中人冲突策略的组合共同形成冲突事态的结局。全体策略的组合(笛卡尔乘积或直积)为基本结局集合,记作T ,∑===n i i k T 12 (5)优行序或优先向量(Preference Vector )。各局中人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及好恶标准,对可能出现的结局(可行结局)排出优劣次序,形成各自的优先序(向量)。 三、CA 基本方法举例 ——Cuban Missile Crisis (CMC) 1.背景 1956年末至1959年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分 析 摘要:由于目前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原因的分析指标很多,且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从而影响了分析模型的稳定性,使所得模型中出现了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现象。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2010年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为例,建立了关于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变动的因子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因素为食品、衣着和家用设备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水平,其次为健身等娱乐设施价格和房价水平。 关键词: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经济和社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对于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指出,明年要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切实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由于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日益复杂,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增加。分析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提供了参考。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对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进行因子分析,从而确定出影响全国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二、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最初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Spearman提出的,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通过对诸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来表示原来变量的主要信息。假设有n个样本,对于多指标问题X=(X1,X2,...Xk),形成的背景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共同原因称为公共因子,假设用Fj表示,它们之间是两两正交的;每一个分量Xi又有其特定的原因,称为特殊因子,假设用ei表示,其两两之间互不相关,且只对相应的Xi起作用。同时,F与e相互独立。于是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Fi叫做公共因子(也称主因子),它们是在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都共同出现的因子,是相互独立的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

能力素质模型

长春一汽富晟集团员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人力资源部

目录 1胜任素质模型介绍 /1 胜任素质简述2 胜任素质识别2 胜任素质模型3 2三层面素质定义 /5 职业素养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6 专业知识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8 技能/能力定义及行为层级描述 15 3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19 集团经营班子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0 规划发展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2 人力资源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4 财务控制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28 信息化与企业管理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3 产品研销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5 审计监察室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7 党群工作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38 导读 员工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 存和发展,是企业成败 的关键。 一汽富晟集团员工岗 位胜任 素质模型是依据富 晟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员工 岗位胜任要 求,从职业素 养、专业知识、技能/能力 三个层面分 别提取能力要 素,进行能力 定义和行为 层级描述,进而构建具有 科学性、专业性、 实用性 的能力素质模型。

综合管理部各岗位胜任素质模型41

胜任素质模型介绍 胜任素质()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 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 胜任素质简述 胜任素质()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

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胜任素质识别 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 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 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识别员工 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知识 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 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 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 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 等。 技能/能力 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 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 能力等。

我国股市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我国股市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摘要:2007年3月18日,央行继1993年以来第6次提高人民币利率,这次加息后,我国的股市不但没有下跌,反而一路上扬,似乎与理论相背。对此现象本文对股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影响股市的多因素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本文认为要维持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定要完善我国的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为证券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关键词:市场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加息 我国资本市场有其特殊的运行机制,为使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同年7月,我国也已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以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到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再看我国股市的发展状况,从2006年以来,我国沉迷了多年的股市进入了一个大牛市,即使2007年3月18日的人民币利率的提高也没有影响到股市的上涨。以下笔者就想对我国的股市做一下研究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下降;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上升。利率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夏春光在《我国股市波动的利率效应》一文中,从实证研究角度,收集了上海综合股票指数从1991年4月到2002年2月的波动情况。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从利率调整的短期股市效应看,股市对升息的反应更为敏感,同时降息的股市效应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时期的利率调整,对股市的中长期波动影响存在极大的差异;调息前股指的运行态势,深刻影响着利率效应的发挥。一般而言,升息属利空因素,会促使股指下跌;降息属利多因素,可使股指上升。而从1993年5月以来的第六次加息,我国的股市不但没有下跌,反而一路上扬,在随后的交易日更是连续上涨。出于多方面原因所采取的加息政策,它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第六次加息甚至与理论结果相反。这并不能说明理论不正确,而是股票市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把这些因素归为以下几类。 一、股市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一般指广义货币,即现金加银行存款)存量超出了正常经济运行所需要的水平。从种种指标来看,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确存在。从最常用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M2(广义货币)与GDP

高斯过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西安郵電大学 科研训练报告书 基于高斯过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摘要 高斯过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有着严格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对处理高维数非线性小样本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列车精准停车问题的这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将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模型,减少数据间复杂的内在物理或其他关系。很多工程实例研究表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是科学可行的,预测精度高,简单实用,对很多问题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高斯过程;机器学习;列车精准停车 Abstract Gaussian processes ( GP) is a newly develop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strict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GP is capable of solving the highly nonlinear problem with small samples and high dimensions.Precise train stopping complex nonlinear problem, GP machine learning model applied to this problem, and propose a model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data between the intrinsic physical or other relationship. Case studies show that many of the works, GP machine learning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high, simple and practical, on many issues the problem has good applicability. Key Words:Gaussian processes;machine learning;precise train stopping 1引言 列车(包括火车、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具)的精确停车是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有效使用站台屏蔽门、保证乘客安全、较少乘客换乘时间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实际物理模型建模时收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且耗费大量的金钱。通过研究,将实际上依赖于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参数的调整,而采用对数据本身的练习进行学习和建模。如果能从数据中学习到列车精确停车的规律,则可以在保证列车达到精确停车所需指标的同时,大量节省硬件方面的费用,并建立数据规律,同时使结果与实际模型相联系,促进物理模型的建立。因此,在利用机器学习来分析列车精确停车问题时,不需要过多关注各种复杂的如轨道坡度、摩擦系数、天气状况、乘客数量等外在因素,而只需关注对精度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如停车的初始速度及距离等。 在本文中,将研究机器学习领域的高斯过程(Gaussian Process,GP),并以实际的列车停车

【精选方案】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

内容摘要: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有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探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从而对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和本土化研究产生裨益。本文认为,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正从单独研究消费者的理性行为,转向研究消费者的感性行为和消费者与环境的互动行为。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解构与前瞻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分析 (一)Del Hawkins理论模型 Del Hawkins理论模型强调了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在一定情景下的决策过程:“认识问题—搜集信息—评价选择—店铺选择与购买—购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主要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两大类因素的作用机理表现为,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需要和欲望,进而发生与此相对应的决策行为。而这两类因素的影响效果大小则会受消费者行为的体验结果以及两类因素的互相作用的影响。 (二)Roger Blackwell理论模型 Blackwell构建两个理论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在内容及其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第一个模型是一个简化了的消费者行为模型。该模型把消费者行为描述成获取、消费和处置三个连贯的阶段所组成的过程,而且还对这三个阶段的决策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也是两大类,但与Del Hawkins 观点不同的是,Roger Blackwell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统一归类为“消费者影响”因素,而把外部因素中的营销影响因素特别加以强调,命其为“组织影响”因素。“组织影响”因素与“消费者影响”因素共同组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两大类因素。 第二个模型是对第一个模型的具体化。这个模型把消费者行为的获取、消费和处置过程进一步扩展为包含七个阶段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把原来的“组织影响”因素浓缩成一个产生效果的“激励”因素,把原来的“消费者影响”因素细分为“环境影响”因素、“个人差异”因素和“心理过程”因素。 (三)Frank Kardes理论模型 Frank Kardes的理论模型比较简单。他把消费者行为理解成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过程。这些反应是由相关变量引起的,这些变量有个人变量、环境变量、人与环境互动变量等。 (四)John Mowen 理论模型

冲突分析

第四节冲突分析导论 一、引言 (1)由于对问题的考虑周到,特别是可以考虑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 此得以较全面地占有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 因此对许多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用冲突分析方法处理起来更有优越性。比如工程系统中考虑社会因素影响时的决策问题,社会系统中的多人对策问题等。 (2)提供了一种沟通的工具。借助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帮助人们进行讨论并理智地处理问题。又由于冲突分析技术能导出一个实际的结果,易于应用。实际应用者勿需通晓基础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方法,且分析过程可通过人-机对话用计算机来解决,因而有很强的实用性。 (3)冲突分析既能进行事态的过程描述和评估(事后分析),又能进行事态的结果预测,即提供了一种预测未来的工具,从而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多方面有价值的信息。 (4)冲突分析用结局的优先序代替了效用值,并认为结局判断时可以无传递性,从而在实际应用中避开了对策论关于效用和传递性假设这两个障碍。 (5)形式冲突分析较之对某一既定冲突问题的直观分析方法有许多的优点: ①关于问题的有用资料已保存并加以整理,因此分析者即能以现实的宏观方法检验一个复杂的问题。 ②能核实并易于交流冲突的结论。 ③分析者占有的资料暗指(隐含)业已识别辨明。 ④最需要信息之处显而易见(apparent)。 ⑤局中人可确定正确的行动过程(the correct course of action). 冲突分析的一般方法 (1)冲突分析的一般程序: 现实问题的简化: 局中人(player)——一个代表(参加冲突的决策者); 行动(option)——是综合提炼出来的,不涉及很多细节; 进行分析的是冲突模型而不是实际问题。 描述表达出来,既要保留真实世界的主要特征,又要尽量简单化。 第二步:进行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出可能的预测结果(predict 预测阶段)。 4、冲突分析的应用领域: (1)国际关系与军事冲突(nations at war)——如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Cuban Missile Crisis);1940年的法国沦陷(Fall of France);1944年同盟国军队入侵西欧(D-Day Invasion);

高斯过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高斯过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西安郵電大学 科研训练报告书 基于高斯过程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摘要 高斯过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有着严格的统计学习理论基础,对处理高维数非线性小样本复杂问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列车精准停车问题的这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将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模型,减少数据间复杂的内在物理或其他关系。很多工程实例研究表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模型是科学可行的,预测精度高,简单实用,对很多问题问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关键词:高斯过程;机器学习;列车精准停车 Abstract Gaussian processes ( GP) is a newly develop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strict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GP is capable of solving the highly nonlinear problem with small samples and high dimensions.Precise train stopping complex nonlinear problem, GP machine learning model applied to this problem, and propose a model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data between the intrinsic physical or other relationship. Case studies show that many of the works, GP machine learning model i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high, simple and practical, on many issues the problem has good applicability. Key Words: Gaussian processes;machine learning;precise train stopping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CPI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CPI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2011年以来,通货膨胀越来越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现象。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具有最密切的关系。CPI的不断攀升使生活成本增加,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的历史数据出发,选择货币供应量、工资率及原材料燃料价格作为自变量,通过建立CPI与以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PI变化的主要因素,并着重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为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出建议。 【关键词】CPI 多元回归通货膨胀 1.问题的提出 近一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而2011年7月为6.5%,达到最近一年的最高值(如图1)。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加强利贷调控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物价上涨,尤其在2011年7月7日进行年内第三次加息后,CPI稍有回落,说明政府控制通胀的效果逐渐显现,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可小视。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剧烈波动,特别是去年国内商品价格变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2009 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复苏,但偏高的货币供给与增加的工资率对2011年的通货膨胀形成了很大压力。由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原材料和燃料价格上涨、货币供给增加、工资率提高等因素形成的价格影响机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提出了新挑战。那么,CPI的大幅增长是否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呢? 图1 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国CPI变化趋势

2.经济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和就业率是经济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最及时的指标,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为三类: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及结构型通货膨胀。对CPI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以此为依据。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社会总供给不变,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则总需求会迅速增加,开始出现短期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如图2)。因此货币供应量应该是推动CPI上升的因素之一。在长期,经济增长水平上升使总供给增加,有利于价格稳定,因此长期经济增长水平是抑制CPI上升的因素之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价格上涨所导致的总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增加引起的总供给减少将使供给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引起价格上升(如图3)。企业生产的可变成本主要有工人工资及原材料、燃料价格,这些因素的上升会引起企业成本的上升,进而引起CPI的上涨。 图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图3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需求结构转移、部门差异等引起企业成本上升而发生的通货膨胀,其对CPI的影响也通过工资率变化实现。 综上所述,CPI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货币供应量、工资率、原材料燃料价格、经济增长水平。本文以此变量为基础,建立CPI影响因素模型。 3.模型建立 3.1 理论模型的建立 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CP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前述经济理论,我们选取广义货币供给量M2(x1)、工资率(x2)、原材料燃料价格(x3)及不

冲突与冲突分析简介

理论与方法 收稿日期:1999-12-06冲突与冲突分析简介吴育华,程德文,刘扬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冲突的概念和解决冲突的一般方法,然后阐述当前国内外有关冲突理论的研究状况,最后对冲突分析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冲突分析;对策;图式模型 中图分类号:B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0)06-0117-03 A Surve y of Conf l ict and Conf l ict Anal y sis WU Yu-hua,CHEN G De-wen,L IU Yan g (M ana g ement Colle g e,Ti an j i n U ni versit y,Ti an j i n320072,Chi na) Abstract:t his p a p er,first int roduce t he conce p t s of conflict and some g eneral met hods for solvin g conflict s. Then t he sit uation of t he research on conflict t heor y home and abroad is described.At last,some discussions about t he develo p in g direction of conflict anal y sis are made. K e y words:conflict anal y sis;g ame t heor y;g ra p h model 一、冲突概述 冲突就是一种对立状态,它产生于系统中各方所追求目标的对立性。由于冲突各方同处于一个系统中,各方是互相联系的;但由于所追求的目标是对立的,所以各方又是互相制约的;冲突各方既制约又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的特点,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冲突表现形式。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冲突做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广泛存在。经济领域中各大集团对市场的占领和争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和贸易战;国际石油市场上O P EC(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美国等石油进口国间的冲突,以及O P EC 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软木争端等。在政治领域中有执政党与野党派之间的冲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在军事领域中,冲突表现的更加明显和激烈,分别以前苏联和美国为首的掼沙及北约组织间的军备竞赛,苏美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已持续达数年之久的两伊冲突、阿以冲突。冲突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大到举世瞩目的海湾危机,小到家庭生活中夫妻假日安排,冲突现象无处不在,并不同程度地成为人们生活中关心的焦点。 尽管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千差万别,各式各样,但若加以抽象分析,考察其实质,则会发现作为一个冲突,其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局中人具有一定的理性和决策能力。 (2)所有局中人同处于一个确定的系统中,因而局中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3)各局中人在系统中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对立性,局中人能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相互作用,形成相互制约。(注:冲突的局中人指发生冲突的各方,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集团或国家。) 冲突一旦出现,冲突各方一般都要首先进行联系,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影响冲突的发展,使冲突的真实结果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联系有时是直接的,如举行协商、谈判等;有时则是间接的,如搜集对方的情报,了解其他各方的目的与企图,进行恐吓或利诱等。所谓采取措施也就是结合自己的目标和所拥有的信息作出一种单方决策,冲突各方的所有决策,将导致冲突发展为某一特定的实际结果。就冲突发展结果来看,冲突发展结果可分为三类: (1)冲突升级,导致危机。危机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间冲突的转折点,它预示着系统格局即将发生变化,另一种规模和性质的冲突将取代目前的冲突而使对立继续发展。在这个时刻,某些局中人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威胁,或局中人承受到巨大的压力,危机是冲突的一种特殊情况。 (2)冲突的合理解决,即冲突各方在充分了解情况的条件下,均衡自己的利益和整个系统条件,就冲突的某种结局达成共识。 (3)冲突的不合理解决,它是指冲突局中人在强烈的系统环境或其它随机因素的干扰下作出决策,从而导致冲突的某种结果。这种冲突结果虽然在冲突发展中可以出现,但在冲突的重复过程中不具有稳定性。 我们研究冲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冲突和解决冲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升级,促进冲突各方更好的和平共处,维护所处系统的良好运转和发展。 二、冲突解决方法简介 早期对于冲突的研究和解决工作主要是由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的,但是由于冲突的广泛存在, 117 6/2000中国软科学

能力素质模型词典

能力素质模型词典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胜任特征辞典的起源与发展

胜任特征辞典的维度与结构 一、描述胜任特征的基本维度 胜任特征的尺度是从实证资料中产生的,许多胜任特征都有超过一个以上的维度。最典型的维度有: 1.行动的强度与完整性。这是描述胜任特征定义和级别的最核心的维度。该维度 展现了胜任特征对于驱动绩效目标实现的强度,以及为实现绩效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完整性。辞典中常用A表示。 2.影响范围的大小。影响范围表示受该胜任特征影响的人的数量、职位的高低以 及规模的大小。例如:一项胜任特征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一个工作团队,部门和整个企业组织,甚至是国际性的大型组织。另外,影响范围还可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重要程度来体现。范围从一个人的绩效到一个专案,甚至整个组织的经营方式等。该维度属于第二层级,在辞典中用“B”表示。 3.努力的程度。包括行动的复杂程度以及行为人在主观上努力的程度、即为达到 某个目标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投入额外的精力或时间的多少等。 二、胜任特征辞典的结构 在辞典中,21项胜任特征都按照内容或作用的相似程度或划分为6个基本的特征族。在这6个特征又依据每个特征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着性程度划分为2-5项具体的胜任特征,而相对于每一项具体的胜任特征都有一个具体的释义与至少1-5级的分级说明,并加典型的行为描述。(见图2-1胜任特征辞典结构)

三、胜任特征级别的计分方式 辞典将胜任特征的级别划分为至少1-5级,目的是显示该胜任特征的强度、复杂性等特性的程度、每个级别与下一个级别有显着的不同(见图2-2,级别系统的设计以0为一个自然中点,对有些胜任特征要素还设定了负值;1表示这些行为通常出现在一般绩效人员身上,而在绩优人员身上却很少发生;它还说明这些行为会对高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指导。 例如,一旦发现某人出现了负值,行为出现红色警戒,表示他的某种胜任能力有问题,必须加以培训、调职或解聘。 图2-2 人际理解(IU)分级释义举例

房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房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 ——基于北京市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 房地产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关系重大的民生问题。本文以北京市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北京市生产总值等相关数据为例,分析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房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对北京市房价进行准确预测,并根据得出的预测结果对房地产发展提出合理性意见: 问题一,建立影响房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软件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折线图描述,将变化偶然性较大的货币供应量删除,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提取主成分,将各指标对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加权得到每个指标的总贡献率,比较得出影响北京市房价的六项主要指标依次为:X4居民家庭人均收入,X1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X2北京市生产总值,X1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X6人均住宅建筑面积,X5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 问题二,建立逐步回归模型,根据软件的运行结果显示,被剔除的前六个变量与问题一得出的六项主要指标一致,证明结论正确。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由软件实现得到北京市房价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 Y=4846.453+0.843X1+1.719X2+0.028X4?4.652X5?278.822X6?3.564X10。 问题三,建立曲线估计模型,通过软件拟合得到各指标变量随时间拟合的曲线方程(见表3·1),将预测房价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平均误差仅为%,说明预测效果良好。利用软件运行得到各指标及房价在2000至2015年的房价(见表3·6)稳中有升。 问题四,根据所得预测结果、北京房地产市场结构、政府相关政策,结合经济学知识,对北京市房地产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优缺点评价,在模型推广种介绍了这几个模型的广泛应用。关键词:房价预测、影响因素、主成分、线性回归、曲线拟合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的背景及条件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房子就家,不管住别墅还是住瓦房,每一个家庭都必须有自己的住房,因此住房问题本生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能力素质模型大全

国有企业能力素质模型怎么设计?——最经典能力素质模型设计案例及分析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加之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号召,公司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员工,如何对员工进行科学准确的能力评价,如何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就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国有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客观的能力评价就显得迫在眉睫。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人员,对人员配置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规范的能力素质模型是国有企业精简员工,着重培养有能力员工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国有企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能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设计一套能落地的员工能力素质模型。 【客户需求及分析】

应用文-西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解构与前瞻

西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解构与前瞻 '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解构与前瞻 (一)Del Hawkins理论模型 \xa0 Del Hawkins理论模型强调了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在一定情景下的决策过程:“认识问题—搜集信息—评价选择—店铺选择与购买—购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主要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两大类因素的作用机理表现为,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需要和欲望,进而发生与此相对应的决策行为。而这两类因素的影响效果大小则会受消费者行为的体验结果以及两类因素的互相作用的影响。 (二)Roger Blackwell理论模型 Blackwell构建两个理论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在内容及其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第一个模型是一个简化了的消费者行为模型。该模型把消费者行为描述成获取、消费和处置三个连贯的阶段所组成的过程,而且还对这三个阶段的决策问题具体化。在这个过程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也是两大类,但与Del Hawkins观点不同的是,Roger Blackwell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统一归类为“消费者影响”因素,而把外部因素中的营销影响因素特别加以强调,命其为“ 影响”因素。“组织影响”因素与“消费者影响”因素共同组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两大类因素。 第二个模型是对第一个模型的具体化。这个模型把消费者行为的获取、消费和处置过程进一步扩展为包含七个阶段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把原来的“组织影响”因素浓缩成一个产生效果的“激励”因素,把原来的“消费者影响”因素细分为“环境影响”因素、“个人差异”因素和“过程”因素。 (三)Frank Kardes理论模型 Frank Kardes的理论模型比较简单。他把消费者行为理解成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过程。这些反应是由相关变量引起的,这些变量有个人变量、环境变量、人与环境互动变量等。 (四)John Mowen 理论模型 John Mowen模型揭示了一个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交换的实现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在这一互动行为中,买者和卖者都受到环境的影响,营销者对于环境的影响会通过环境分析和市场调研来采取主动的行为,以使所制定的策略能促进交换的实现。购买者会在环境影响下和营销者的策略刺激下,通过个人影响因素的过滤,而作出买与不买的选择。Mowen 在他所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中特别强调了体验论和环境影响论。他认为这两种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与传统的决策论不同,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五)Mark·E·Parry理论模型 Mark·E·Parry模型把消费者行为理解为消费者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消费者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营销者是否提供了相应利益,而利益的多少是由产品所包含的各种属性决定的。因此,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内部价值与外部利益均衡的结果。 (六)Philip Kotler理论模型 Philip Kotler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揭示了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刺激与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消费者受到了来自环境和营销的刺激。面对刺激,消费者会因为个人特性的不同,而出现黑箱效应。这种黑箱效应往往与两大因素相关:购买者特性和决策过程。这两个因素的作用机理无从知晓,故称之为黑箱。但最终的结果——消费者的反应,我们是可以了解到的。Philip Kotler的另一个模型是关于机构购买者的行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机构购买者主要受四类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和个人因素。Philip Kotler没有

A公司能力素质模型(胜任力模型)

A公司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能力素质模型案例

目录 第一部分: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02) 1、能力素质的来源 (02) 2、B咨询公司建立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模型的理论基础 0 2 3、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 (02) 第二部分: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基本程序 (03) 第三部分: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模型 (04) 壹、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模型说明 (04) 贰、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项目汇总 (05) 叁、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知识项目定义与分级 (06) 肆、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技能项目定义与分级 (11) 伍、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职业素养项目定义 (15) 第四部分: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项目调查问卷 (00)

第一部分: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1、能力素质的来源 20世纪60年代哈佛的教授David C. McClelland首先提出能力素质的概念,以帮助组织寻找那些与员工个人能力相关的、并能够协助企业提高其绩效的因素。McClelland研究发现能力素质是持久的达成岗位绩效的最好判断因素。 著名的心理学家Scott Parry于1998年提出了关于能力素质的定义,他认为能力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能力素质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 (2)这些因素的整合引出的是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 (3)能力素质与绩效有直接的关联; (4)能力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得以提高。 2、B咨询公司建立A公司电子能力素质模型的理论基础 B咨询公司认为:员工良好的业绩表现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员工掌握的知识,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内容缺一不可。 知识项目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业务范围分析获得,知识项目包括:公司基本知识、管理专业知识、营销专业知识、财务专业知识、技术专业知识、运营专业知识等。 能力项目可以通过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与分解,以及员工解决本岗位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分析获得,能力项目包括: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两种。 职业素养项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公司文化的分析,确定员工的基本行动准则,职业素质项目可分为:一般素养和特殊素养。 3、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 (1)作为确定岗位任职资格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