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投影出示太阳缓缓升起的动画画面,配上声音:“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可自己读,可找学习伙伴对读,也可小组同学合作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导言:《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阅读后归纳。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3.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板书: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三、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你们听——(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2、指名回答。

3、师:我们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4、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

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5、汇报交流。

(1)学习“远”的学生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2)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鼓励同学们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18000000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评点,并随机设问:

太阳的特点

怎样写

说明方法

1.5亿公里

走:3500年

飞机:20几年

列数字

举例子

130万个地球

列数字

作比较

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列数字

文中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温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为什么?

文中把太阳与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这样写好在哪里?

为何把太阳比做大火球?

7.在写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作者很注意用词的准确,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四、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读出太阳的特点。

2、竞赛的方式朗读。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让学生交流生字中易错的地方,或编成字谜考同学。

2.正确读写词语。(差不多、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较、杀菌、预防)

六、总结反馈

1.这一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们看太阳公公都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课件演示)听,他又在

说什么?(放声音)“同学们,你们学得很认真,你们想把我的有关知识介绍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了

解我吗?”

2.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太阳公公,分别练习详细介绍和概括介绍,同桌对练。

军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军神》是第九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伤时,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时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刘伯承这次受伤是在1916年3月,他当时担任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连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为救一个战士而受伤的。四川护国军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组建的。《军神》这课内容,写的就是他几个月后到重庆治疗眼伤做手术的事。故事内容引人入胜,让人读过之后受到震撼并对刘伯承产生敬佩之情。 《军神》一课在表达上特点很明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及情感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课文不仅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还借助描写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手术前、中、后刘伯承的表现;另一条线索是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但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或者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要求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刘伯承钢铁一般的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及刘伯承的表现,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难点:理解难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示例1(第一课时)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糖类的同分异构现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三、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几种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物或图片,使学生即刻进入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客观世界。 [板书]一、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71表3-3的内容,教师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谈、交流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新认识可能有: 1、这三种营养物质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其中蛋白质还含有氮、硫、磷等元素。 2、糖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一个单糖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一个双糖有12个碳原子,恰好是单糖的二倍;而多糖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是单糖的多倍。 3、葡萄糖与果糖有相同的分子式,蔗糖与麦芽糖有相同的分子式,既然它们是不同物质,那它们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同分异构体。(也可能有学生会认为纤维素与淀粉也互为同分异构体。)

4、糖类不一定都带“糖”字,糖类也并不都是甜的。 5、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油脂可分为植物油与动物脂肪,植物油是不饱和的,而动物脂肪是饱和的。 6、蛋白质是高分子。但什么是高分子呢? [教师]完善学生对三大基本营养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认识 1、纤维素与淀粉分子式中的n值是不确定的,因此,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此外,由于n可以从几百甚至几千,所以它们的分子量很大,这样的物质叫做高分子。 2、汽油、煤油、甘油和花生油都是油,但物质类别不相同! [板书]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重点) [板书]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①糖类的特征反应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①为什么可用新制Cu(OH)2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中有超常量的葡萄糖?②热水瓶胆镀银和工业制镜,为什么要用到葡萄糖溶液?这是利用了葡萄糖的什么性质?我们又能否在实验室里完成这两个实验呢? [学生]实验1:完成课本P72:实验3-5的第1个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注意:应向学生介绍新制的氢氧化铜制备方法及实验的成功关键之一:在碱性环境中。) 实验现象:加热时生成红色沉淀(氢氧化亚铜)。 结论:葡萄糖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 [教师]演示实验: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有银镜析出。 结论:葡萄糖有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氧化。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葡萄糖的结构,推出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是由其结构中的什么特点决定的。 C CH 2 CH CH CH CH OH OH OH OH OH —H O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优质教案

《军神》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 1 / 10

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军神)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 2 / 10

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学生与文本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体会“军神”刘伯承的意志品质; 能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神”字,说说你心中的神是怎样的? 2、添加板书“军”,你又是怎样理解军神的? 3、补充介绍刘伯承:1916 年,率领川东护国军同袁世凯作战时,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沃克医生是怎样评价刘伯承的?用“”画出来。 3、交流汇报 三、研读课文,深入感悟 1、自读自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能够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 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各找一句) 2、交流 随机出示灯片 (1)手术前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 病人平静地回答:" 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引导:刘伯承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师引读中心句:刘伯承那坚定的信念让我们赞叹:??生接读。 (2)手术中师:继续交流,手术中,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他不愧为军神?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刘伯承“神”在哪里?你关注了哪个词?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一声不吭” ,体会文字背后深层含义:无论肉体是怎样的痛苦,但有钢铁般的坚强。 此外,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 刘伯承的表现“紧紧抓住汗如雨下居然抓破”。这些词语说明了疼痛的程度,可以说是难以忍受,但仍一声不吭。引导读:(先自己练一练,如何读好这句话)。 师引读中心句:这样超凡的毅力,让我们不住地赞叹??出示中心句,

统编 一年级 下册 道德与法治 《不做“小马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不做“小马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马虎,认识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能进行自我查找,自我判别。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种种麻烦。 3.学会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形成克服马虎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不做“小马虎”》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4课内容。教材中有两个部分:生活中的小马虎和怎样才能不马虎。其中有一个关于马虎原因的探讨——小马虎找原因,和克服马虎方法的指导,教材辅助部分是两个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和马虎危害大。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呈现马虎的普遍现实,指明马虎带来的麻烦和危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克服马虎的办法。有情感的体验,认知的唤醒,更有行为的指导。 本课的编写是基于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家长、老师做了调查和访谈,发现以下情况:在学习中,经常因马虎抄错题、算错题、漏做题;会忘记带学习用品,忘交作业等等。在生

活中,也常因马虎没听清事情,做错事、忘记事、耽误事。对于马虎带来的后果没有直观的认识,既没有克服马虎的办法,更没有养成做事细致不马虎的习惯和意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生性活泼好动,做事经验不足,经常在行动中出现一心图快而考虑不周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能找到自己马虎的原因。 难点:学会探究自己做事马虎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对学生就马虎的认知情况做一个采访和调查。 2.设计一张马虎调查问卷。 3.准备相关模拟活动的道具。 4.相关的ppt课件和板贴。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只“马虎”。 1.趣味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考一考大家,到底认不认识这些动物。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资料

一、教材分析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快活泼,字里行间充满童趣。 故事中的“我”率真可爱,充满了奇思妙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3.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生动再现课文所讲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妈妈永远是最了解孩子的,体会伟大的母爱。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希、痒”等8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狐狸、继续、秘密”等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你也会变,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有72变,他经常变换着各种形象,同妖魔鬼怪作斗争。假如你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呢?是歌声婉转动人的小鸟,还是在花丛中偏偏起舞的蝴蝶?是干旱沙漠中的一眼清泉,还是广袤无垠大海中的一粒砂砾……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却很奇特,她想变成一棵树(板书课题),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学完本课,你一定会为这个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的第63页。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状、丁、零、肠” 。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完整版)《军神》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南京晓庄学院11小教文科一班陆静静(111501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初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到课题,大家肯定会想军神是指谁?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了吗?(生答:刘伯承,板书:20刘伯承,强调承字的写法,中间是三横)。对啊,军神就是指的我们文章主人公刘伯承将军。 (预设一)(2分钟) 那军神又是什么意思呢?“人”怎么会成为“神”呢?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吧,请把书打开到235页。 (预设二)(5分钟) (出示刘伯承照片)预习要求中让大家搜集了刘伯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当大家的讲解员,给大家介

绍一下呢? (学生回答完后,出示刘伯承资料以及故事发生背景)讲解员讲得都十分详细,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十分认真,现在大家一起读一下老师搜集的资料。 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背景,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发生的那天,看看刘伯承经历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生字、重点词语、难读句子(15分钟) (出示缠绷带、沃克、土匪、伤势、邮局、职员、不悦、麻醉药、担心、损伤、崭新、擦汗、晕过去、刀术、一共、钢板、刘伯承)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预习之后都认识了吗?我们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 嗯,这个小老师当得真仔细,读得不但准确,而且声音也很好听很洪亮,老师很喜欢。 (强调绷、伤、术、承是后鼻音,伤势两个都是翘舌音,崭新两个都是前鼻音,醉、损、擦是平舌音) (去掉拼音)现在大家还认识它们吗?请这组同学开火车读。全班再一起读一遍。 那除了这些字词,有没有其他有疑惑的词呢?(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 请大家轻轻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等5个生字,会写“沃、匪”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16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军人,体会军人的意志。 2、质疑课题(谁是军神?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 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㈠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读正确,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不懂提问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给课文划分部分。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1、端坐:端正地坐着。 惊疑:惊讶疑惑。 审视:仔细看。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崭新:极新;簇新。 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由衷:出于本心。 堪称:可以称作;称得上。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肃然起敬:形容由于受到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荣幸:光荣而幸运。1、事情发展顺序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 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 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 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求治”→“术前”→“术中”→“术后”) 3、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说。

2.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2.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5.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在看了两遍课件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 能说出部分即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术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术前——中——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教学理念与设计 《军神》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在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在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 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 平台,使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 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神话故事,也都羡慕或是想成为神仙,可是神仙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取名也是一个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 板:军神 二、了解写作背景 板:刘伯承过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7年的重庆(出示资料)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去医院后发生的事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过渡:不错!这一课讲的就是刘伯承年轻时去医院治疗受伤的眼睛,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连沃克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说的? 多媒体出示中心句,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画出能回答问题的段落。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 2. 汇报交流:手术前

《军神》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军神》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背景:《军神》这篇课文赞美了将军刘伯承,讲述的是战争时代的事,其内涵十分深刻。如何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共鸣便是本节教案的重难点。 一、激情导入,认识英雄。刘伯承这位将军有许多事迹,师生通过交流,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人物,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重点理解。通过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请学生自由朗读写刘伯承的段落,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然后让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抓住重点,理解文章。 三、借助媒体,形象感知。当学生谈到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时,播放视频《青年刘伯承》的片段,其中刘伯承“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令人印象深刻,学生被震撼了,他们的感受也随之加深。 四、注重品读,增强感悟。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通过侧面描写促进学生感悟、体会,使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军人是不平凡的人,而军神则是不平凡的军人。刘伯承从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军人,再成为军神,经历了多少磨练啊!由此,激励学生想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同样是需要悟性,需要主动的思考,需要不懈的追求的。使课文内容得以升华,情感的渗透 教学课题:《军神》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课文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方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 2、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练习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当你不小心跌倒或者手上蹭破点皮,你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文章的标题是军神,那到底什么是军神呢?引导学生组词理解:军:军人,神:神奇、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所以题目可以理解为:神奇的军人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参考文本)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示例(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示例(参考 文本)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

11.军神 优秀教案

11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发生在刘伯承身上的震撼人心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诊:讠旁窄小,人字要扁宽、舒展,下边三撇上下排列、距离匀称、下边撇要长。 龄:止字左竖和下横稍长,下边框要窄,令字人要宽、上边点要小、下边点大。 绷:三部分要窄长,纟的撇折是撇长折短且轻、下提稍长,中间月字稍小。 剂:文字要扁宽、捺变为一长点、要有力,下边左面是竖撇,刂右边竖要长。 崭:山字扁窄,车字上横要短、撇折的横和下边提稍长,斤字首撇短、竖撇要长。 慈:上边点和撇与下横分开,两个幺字紧凑、下边撇折的撇要长,心字扁宽。 荣:艹的横稍短、右竖稍长,冖的横要长,木字横短竖稍长、撇和捺要舒展。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四、当堂检测

片段教学设计范例

xx课堂教学片断设计范例 称呼的背后——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称呼的讨论 人教版xx设计者: 开开心心xxxx第九中学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 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 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 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 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她没有名字,就叫“xx”。 生: 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 师: 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 (课堂稍有沉默。) 生: 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 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 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 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 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7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屏显课文插图)看了这张图,你一定有许多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据图质疑,师筛选问题:①图上画的是谁?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图文对照,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简介图中人物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听录音,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放课文第四节录音)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4.这是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刘伯承的赞叹,那么文章的其他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呢?快速读读课文的其他几节。 (理清文章脉络:§1、求治§2、术前§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分四人小组学习§2——§4,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5.大堂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示例(二) 河北远程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思路 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已、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字头。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录音、头饰。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虚心学习,从小刻苦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赖父母的生活。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进行听说训练 教师讲《自己去吧》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 听完说说: .这个故事讲了两种小动物的什么事? .主要是在谁的帮助下成功的? 二、质疑 读了课题,听了故事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二)讲读课文。 .课文有两个自然段,选一段带着语气读一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段有几句?都讲了什么? 指名两人读对话,体会是什么意思? 出示插图: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组讨论,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案《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7 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屏显课文插图)看了这张图,你一定有许多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据图质疑,师筛选问题:①图上画的是谁?②他们之间发 生了什么事?)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图文对照,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简介图中人物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听录音,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放课文第四节录音)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4.这是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刘伯承的赞叹,那么文章的其他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呢?快速读读课文的其他几节。 (理清文章脉络: 1、求治 2、术前 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 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分四人小组学习 24,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5.大堂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语气的坚定并读好这句话)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探究课文,体验课文,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理解沃克医生的一番话,体会军神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 4、初步感受课文写作方法的独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悬念 1、师讲述刘伯承眼睛受伤的故事。 2、简介刘伯承生平,设置悬念。 知道这位年轻的军官是谁吗?他就是刘伯承,刘伯承一生70多年从事军事工作,指挥了很多著名的战役,为我们国家的解放和后来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很多人的尊敬,爱戴,连他的敌人都对于他敬佩不已。曾经有位德国医生,惊叹地称他为军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由刘伯承眼部受伤的故事导入,铺设课文情感基调。再由德国医生对刘伯承的称呼,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读熟课文,理解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请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努力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组织学生复述,引导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学生初接触课文时,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对课文的复述不仅提高了读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表述的能力。] (3)逐段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先指定一名同学朗读,再让这名同学推荐另一名同学,并说出推荐理由。以此类推。 读中相机突出有关生字的教学,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进行适当点拨,并指导读好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字词掌握扎实,与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是课文开讲的前提。] 三、认真细读,潜心会文 1、引导学生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读了课文,大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人怎么会是神”的问题。)沃克医生惊叹地称刘伯承为军神,人怎么会是神呢?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将有关词句勾画出来。 2、组织学生交流。 重锤敲击下面两段话。 可那位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底下的垫单。手术结束,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1)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感受。 (2)刘伯承动手术的过程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大家再用心读读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认真读文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紧紧”“崭新”“抓破”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