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

燕子砭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案序号:01 审核人签名: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测试题(含答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的技术 2.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才让它们产生了价值。最有可能使用下列石制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早期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元谋人知道使用火②北京人能用打制方法制作出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 ③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上④元谋人生活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 )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6.史书载述,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神农耕而作陶”。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 D.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 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8.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9.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炎帝部落D.黄帝部落 10.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B.饲养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使用骨耜耕地 1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12.《周记》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该传说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神农既会耕种又会制作陶器B.半坡氏族的人们能制作陶器 C.半坡氏族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D.原始农业的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带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2.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 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 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 3.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料文献 D.学者推断 4.“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5.2014年5月18日,集藏品展览、科研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将正式对公众开放。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 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 7.在北京人遗址中,能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支持的是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的起源;简要了解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形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和掌握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早期人类的历史知识;初步认识“氏族”这一社会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人类产生的神话传说,中国神话说发娲娘娘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看《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 师问:1、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 (一)元谋人(板书) 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颁布图”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历史地图。 教师:古人类遗址的颁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占点拨:古人类遗址大都集中在大河流流域附近(因为大江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地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附答案)(2)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附答案)(2) 一、选择题 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4.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考古发现 B.神话传说 C.史料文献 D.学者推断 5.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7.“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黔西观音洞人8.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唐律名例疏义释义》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国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导言,这部分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这里面我们要记住那些内容呢?大家跟着我看书。找到: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大家用笔把这些内容标出来。同学们都听过“四大文明古国”吗?你知道是那些吗?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内容 教材P6~P11,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2.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 3.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传说,神农氏用木、石、骨制成耒耜等农具,教人们翻松土地,采来穗大实多的谷粒埋入土中,待长成结穗后收割,供人食用。他还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其他作物。后来,他播种五谷的办法,传遍各个部落,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归纳导入: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活动】同学们,看看教材上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样的房子、种植什么作物、还有什么原始居民没有掌握的技巧。 【归纳】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植物果实、渔猎;而河姆渡人已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点拨升华】原始人类从打制石器进步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植物果实到种植农作物,都是人类的进步。 探究二: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异同。 【活动】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象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一组扮演半坡人,一组扮演河姆渡人,第三组当评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场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老师: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扮演者。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分,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们大量地种植水稻。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层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有营养,好消化。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耜有石头磨制的,也有骨制的,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骨制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我为我们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可以搬到离河边更远的地方居住。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 ……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

1.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练)(解析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精选练习 基础篇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出现最早的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前;B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C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6000多年前;D项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故选B。 2.《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会使用火 B.依靠采集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石器工具 【答案】C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能证明”北京人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开始使用人工取火,因此C项“会人工取火”是北京人考古发现不能证明的,故选C。 3.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可能会使用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1万年至2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会使用天然火,题干描述的就是这一特点,ACD北京人都不会,所以答案选B。 4.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据此能够判断该远古人类为()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七年级历史上册1.1《中国远古人类》教案(1)华东师大版

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要求学生掌握人类起源的大致时间,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考古动态的介绍,培养学生从互联网及报刊、杂志等媒体上搜集最新考古资料的习惯,提高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可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自豪感。 (2)使学生明确是“劳动创造了人”,培养他们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让学生明白原始先民在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的过程中,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教学要点 1、重点:北京人的生活 2、难点:讲清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比较法、观察法、引导法等 四、安排:1 五、课文学习 导入: 这是我们的第二节历史课,我对大家还不是很熟悉,我想利用这会首先认识一下大家。 (请一同学,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从哪来的啊?” (再请一同学,问)“你有叫什么名字啊?”……“你又是从哪来的呢?”……“那你知道你父亲是从哪来的吗?”……“那你爷爷呢?”……“你爷爷的爷爷呢?”……“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呢”…… 如果我们将刚才这个问题深究下去的话,那它就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回答,人类是从哪来的。)那人类究竟是从哪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请大家将书翻到第3页——《中国远古人类》。 正文学习: 关于人类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人类自古以来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想象,于是,也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那大家知道的都有那些这类的神话传说呢?有谁愿意讲出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 (分别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知道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他们可能会讲《亚当和夏娃》、《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讲的不完整的,教师加以补充。)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 习题 第1题【单选题】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人们造屋定居,辛勤劳动,结合图文选出正确的选项( ) ①图一属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属于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②图一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二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一房屋居民种植粟,图二房屋居民种植水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下图,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参观到的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对这个牌正确的文字解释应该是( )

A、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70万—20万年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30000年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下图考古发现的磨制工具应出现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兴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右图为《春秋左传》中关于夏朝军制的记载。夏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尧 C、禹 D、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请设想下:你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远古时代,原始人会用“稻”做饭招待你……,哦,你可能来到了(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选举制 【答案】: 【解析】:

四川教育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

四川教育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7七上·腾冲期中) 国庆十一长假,小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他去的省份应该是() A . 云南省 B . 贵州省 C . 浙江省 D . 陕西省 2. (2分) (2019七上·东安期末)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A . 350万年 B . 260万年 C . 170万年 D . 80万年 3. (2分)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原始居民

4. (2分) (2018七上·深圳月考) 我国远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A . 70万—20万年前 B . 30000年前 C . 6000年前 D . 5000年前 5. (2分)假如我们能像科幻小说一样进行穿越时光的旅行,要回到我国最早原始人类生活的年代,那么我们应该去() A . 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 . 约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 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 约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6. (2分) (2017七上·钦州月考) 下列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 . 山顶洞人 B . 元谋人 C . 蓝田人 D . 北京人 7. (2分) (2019七上·龙岗期中) 根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生活年代远近进行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 .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 .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8. (2分) (2016七上·靖江期中)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含答案)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如果由你来策划某电视台要拍摄下图人物的历史纪录片,下列情节你最可能保留的是() A.他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B.它在涿鹿之战中被蚩尤打败 C.他去世后将王位禅让给大禹 D.他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2.科学证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制造和使用工具 D.使用文字 3.对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尝试着培育野生稻,野生狗尾草,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主食——稻和粟 B.能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4.早期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A.火的使用 B.会建造房屋 C.原始农业出现和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5.下列四幅“涿鹿之战”示意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 A.B.C.D. 6.下列远古人类的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北京人 7.若以“北京地区的原始人群”为题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你认为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A.记载北京地区的史学著作 B.周口店猿人遗址考古发掘 C.近现代学者们的研究论述 D.关于北京地区的古史传说 8.下列哪种原始居民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子?()

A.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 9.下图所示被称为“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的主要原因是黄帝… A.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联合炎帝战败了蚩尤 C.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是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1.我国原始人类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A.粟、白菜 B.白菜、芥菜 C.粟、水稻 D.小麦、大豆 12.劳动创造美。史前时期的先民们在艰苦的生产劳动中,还制作了简单的乐器和装饰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今天我们要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主要依整 A.考古发现B.史书记载C.影视作品D.凭空想象 13.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的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遗址 14.新石器时代指的是 A.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B.用打制方法制作刮削器、尖状器的时代 C.北京人使用工具围猎的时代D.元谋人时期使用石器的时代 15.“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最早会种植水稻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人 B.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原始人 C.生活在渭河流域的原始人 D.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 16.黄帝陵和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奠祭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 A.炎帝、黄帝打败蚩尤后走向联合 B.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C.炎帝和黄帝发明农耕、治病药物、历法、车船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1)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制特征;了解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知道原始人使用火的重要意义;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原始想象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情境,掌握培养同学再创造能力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北京人身体各部分的特点与原因;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的特点。 教学准备: 动员学生查找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 教学方法: 谈话法,指导发现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前准备活动,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简单列举女娲造人的传说)师:在今天的课堂之前,老师想在班上做一个调查,哪些同学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举手! 生:听过!(大部分举手) 师:那请听说过的同学,哪位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生:~~~~~~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那从这位同学的语句中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类是由神创造的,那我们认真的是由神创造的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由猿产生 师:对,由猿到人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人类起源的秘密,同学们非常聪明,那同学们知道我国境内的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到教材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诉我答案。 正课:(一)元谋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人? 生:元谋人 师:同学说得非常准确,那可以告诉我元谋人生活在什么时代吗? 生:170万年前 师:同学们注意了是“约”为170万年前,因为这个年代不能准确测定,所以“约”字不能省略,那同学们一起告诉我元谋人被发现的地点好不好?他被发现的地点是? 生:云南省元谋县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请勾画下来。那哪位同学告诉我元谋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史实推断、情景体验等方法与过程,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概况,归纳农耕生活的特征。 2.学习识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的方法,提升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推理想象的能力,理解农耕产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迈进,体会祖先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 难点:农耕生活(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相关历史概念。 重点突破:教学过程中,建议用列表法,比较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农耕生活概况,归纳两个聚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受远古人类的高超智慧,理解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了远古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难点突破: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中《半坡聚落房屋复原图》《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复原图》以及一些考古发现的图片,通过史实推断、合作探究、情景体验逐步了解农耕生活的形成与特征。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复习+问题”导入。巩固旧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复习:人类是从进化而来的。目前我国已确认最早的是万年前的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人。北京人过着和生活;使用石器;懂得使用。 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先民们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进行积极创造,逐渐形成了原始农耕生活。这就是当时主要遗址。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他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特点?

——图片出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版,第7页。 进入新课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和阅读习惯。 或用以下表格 1.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________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 2.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位于________流域,距今7000年左右。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 2、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3、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NO.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一)元谋人 1、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 2、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 3、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相关的知识。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使用打制石器。 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人类历史,了解了他们是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但大家想想,单纯地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会有哪些不足之处? 生:冬天食物匮乏;会经常挨饿;有时为了获得食物要走到很远的地方……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生:种地、储存食物;将吃不了的动物饲养起来,留到食物短缺的时候再食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进行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是解决食物来源不稳定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农耕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教师讲述:因为农作物的种植,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渐渐地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 2.教师提问: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提示: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原始农业的兴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提示: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图片展示: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地点、时间,并探讨地理环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第1课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中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地点、距今年代);北京人(发现时间、地点、距今年代,使用石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发现地点、距今年代、磨制石器技术、人工取火、过氏族公社生活)。 2.要求学生认识: 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离开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培养能力: 通过本课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阅读、了解、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同学们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去了解历史呢? (生答) 2.导入新课是的。我们应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历史。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情况,主要就是依靠对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的考察和研究。 板书课题(略) 3.讲授新课 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谁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请同学们看“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标题下的内容(课本第7—8页),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 板书: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学生阅读课本) 谁是中国境内的最早居民呢?(生答) 板书:1.元谋人 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现在大约有多少年? (生答) 板书:(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的遗骨、遗物是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65年的“五一”节,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的。首先发现的是两枚牙齿。请同学们看《元谋人的牙齿》图。这是两颗上门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的。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后来在同一地层中又发现古代动、植物化石和石器、炭屑,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根据科学家测定,元谋人生存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板书:2.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在20多个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其中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请同学们看《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大家看到,除元谋人外,由北向南还有:辽宁金牛山人、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山西襄汾丁村人、陕西蓝田人、安徽和县人、湖北长阳人、广东马坝人。其中最重要的是陕西蓝田人和闻名世界的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新发现的是石器时代地点约有三、四百处,遍布于除新疆、台湾、福建、海南等省、市以外的25个省、区、直辖市的大约近百个县、市。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引以自豪的。 板书: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关于人类的起源,我国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和女祸造人,就是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这两个故事,大家刚才已经看过了,以后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来讲。我们还要组织讲历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优秀教案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外貌特征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的祖先——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早期人类的遗存。(从牙齿→元谋人。) 生观察元谋人的牙齿化石的图片。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 仔细观察地图:《中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 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师:从图上观察到我国境内的许多遗址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要补充。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二)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1.北京人(时间、地点。) 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问:从外部特征来看,北京人似乎更像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学生讨论。)(1)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提问: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是同步的吗?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2)使用并制造工具(人的特征。) 提问:大自然给原始人类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 提问:有一天,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鹿,请问,从他们获得这头鹿到吃掉这头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没有,怎么办?(制造:打制。) (3)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使用火的?你知道火的来源吗?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既然火对他们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这珍贵的火种? 过渡性提问: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工具,却要面临恶劣的环境,还要和猛兽搏斗,怎样才能增强生存的能力?能否个体生活? (4)生活方式群居。 过渡性提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生活在一起,劳动的分工会一样吗?怎样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发挥集体力量的?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2.元谋人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元谋县。 (3)考古发现: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 (4)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生活状况: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知识点2北京人 3.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4.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5.发现过程: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 6.意义: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7.体貌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 走。 8.生产、生活状况 (1)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2)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3)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9.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知识点3山顶洞人 10.时间:距今约3万年。 1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12.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13.生产、生活状况 (1)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