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文化、民俗等资料

仙游文化、民俗等资料
仙游文化、民俗等资料

仙游资料

城市名片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是全国主要红木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古典家具高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木雕工艺品《景仁榜》、《和平舟》,分别被北京故宫、朝鲜国家博物馆收藏。2011年12月,仙游县顺利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专家考评组复评,同意继续授予我县“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称号。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古典工艺家具厂家3349家,从业人员数1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艺企业144家,实现产值89.8亿元。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林庆财),省工艺美术大师14名,中、高级工艺美术专业人员405名。仙游木雕艺术创作基地列入首批“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一城”(海西国际商贸物流城)、“六园”(仙游工艺产业园、盖尾工艺产业园、坝下工艺产业园、度尾艺雕产业园、赖店古玩产业园、宝泉油画国画产业园)、“三走廊”(以仙榜路、仙度路和三郊路为轴的三条工艺走廊)、“五中心”(工艺美术展示中心、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工艺美术博物馆)建设,力争至2015年,行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

【中国田径之乡武术之乡】

“中国田径之乡”、“中国武术之乡”。是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之一,先后五次蝉联全国“田径之乡”,近年又荣获全国“武术之乡”桂冠。林桑、林凡、陈泽斌、王惠玲、刘碧丽、陈帅、傅志强等一批出类拔萃的运动员,从仙游起步走向全国。他们的母校——仙游少体校,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中国戏曲之乡】

“中国戏曲之乡”。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的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鲤声剧团五度晋京献演,一次赴台巡演,都取得轰动效应。其中:莆仙戏《团圆之后》是中国近代十大悲剧之一,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春草闯堂》是中国近代十大喜剧之一,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2010年,莆仙戏《春草闯堂》又被文化部列入“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再次在全国巡演。2011年,鲤声剧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第五届法国中国地方戏曲节演出,《白兔记》获最佳传统剧目奖。著名莆仙戏演员王少媛荣获全国“梅花奖”的女旦。老舍生前有诗赞曰:“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

【中国国画之乡】

“中国国画之乡”。代表人物有李霞、李耕、黄羲,开创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有“北齐(白石)南李”之称的李耕,生前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仙游是全国重要的油画基地,共有2万多名油画师、画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办画廊700多个,其中油画出口企业10多家、大型画室150多个,年产值达20多亿元。

产业发展概况(2012-10-31)

1、至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47家。

2、2011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500-1000万元的企业有6家;

200-500万元的企业有25家。

3、至目前,全县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云敦服饰),国家驰名商标3件(云敦服饰、金威世家、东亚机械),省名牌产品52个。省级著名商标50件,省企业知名字号4件,市级知名商标48件。

4、工艺美术产业情况:全县共有工艺企业3350多家,包括古典工艺家具、仙游石、古玩、国画、油画等,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中级职称工艺美术师385人、技师206人、工艺设计人员568人。2011年,144家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完成产值9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9.1%,增长80%。2012年1-9月份,86家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新统计口径)完成产值75.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8%,增长40.6%。

仙游工艺产业园列入福建省六大创意产业园和省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是2011年度、2012年度省在建重点项目,规划用地4.1平方公里(6156亩),总投资80亿元。仙游国际油画城正在申报列入2013年省在建重点项目,是由仙游籍在外近200家油画企业抱团回乡投资,总投资10多亿元

农业农村发展概况

1、县域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8万亩,果树地13.64万亩,林地191.1万亩,生态林55万亩,经济林28.72万亩。森林覆盖率69.15%。平均降雨量1300~2300毫米。

2、全县现有省市龙头企业23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莆田枇杷、莆田桂圆、度尾文旦柚),有机农产品2个(金山茶场、泰禾枇杷)、绿色农产品5个(山益牌甜柿、嘉丰农业桔柚、度尾文旦柚、书峰枇杷、意达蔬菜)、无公害农产品7个(金溪乌龙茶,大老古鸭蛋、咸蛋、皮蛋,金沙薏米,象塘农牧,天宇畜牧)、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台湾甜柿、度尾文旦柚)、福建著名商标5个(仙溪牌、康辉牌、牧童牌、大家发松花皮蛋、万寿牌)、省级金奖农产品1个(大喜铁观音)、上海世博会名优茶金奖2个(仙溪牌铁观音、大喜牌铁观音)、银奖1个。

备注:凯丰里陈上的茶叶店经营的品牌就是大喜铁观音。

经济发展

仙游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县生产总值203亿元(初步预计数,下同),增长13.5%,完成年计划的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5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770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17.8亿元,增长31.8%,完成年初预算的104.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21%,完成年初预算的10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亿元,增长29.4%,完成年计划的101.3%,各月增速均排名全市各县区前列,固定资产投资率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历史人文

人文积淀丰厚。她因西汉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来仙游“炼丹成仙、跨鲤升天”传说而得名,置县1313年,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状元、13名尚书、28名侍郎、近700名进士,出现“科甲冠八闽”的盛况。仙游是全国“戏剧之乡”,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鲤声剧团六度晋京献演,其中:莆仙戏《团圆之后》是中国近代十大悲剧之一,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春草闯堂》是中国近代十大喜剧之一,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2010年被文化部列入“全国优秀保留剧目”;《白兔记》一举囊获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五项大奖,并在2011年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上,获得最佳传统剧目奖。仙游是全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是引领国内红木家具市场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全县现有工艺美术企业3350多家,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仙游工艺产业园是福建省首批6个省级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之一。仙游是全国“国画之乡”,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有“北齐南李”之称的李耕,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仙游是全国重要的油画基地,共有2万多名油画师、画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办画廊700多个,其中油画出口企业10多家、大型画室150多个,年产值达20多亿元。

古代历史名人

【林宋卿】

字朝彦,功建里(今鲤城木兰街)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先后任睦亲北宅宗学博士,召试秘省正字,代理主持翰林学士院、恭州知州等职。

宋卿主张安抚少数民族,曾多次劝阻泸州主帅不要拓占溪费州,不被采纳,又向朝廷上疏说:“溪费州检踏,切恐生夷疑,别致生事,大率役其地不足耕,得其民不足治,引惹边患,贻害一方。盖蜀郡与群蛮为邻,若不杜窒其源,则接武边攻者众,宁不丧六十州生民之命脉乎?”徽宗采纳这一意见,任命宋卿兼提举夔、潼州府兵马都监公事,继续知恭州。不久,思州(今贵州思南县一带)正式纳入宋廷版图。时少数民族官员田祐恭、田祐祥因仇家密告他们造反,御使台要处田氏兄弟极刑。徽宗命林宋卿审理此案。他细心调查检察,据实给予从宽处理。当时,尚书省命令夔州路要上缴十万匹绢绸供燕山军需。漕台催讨紧急。宋卿向漕台说:“以保障茧丝,当权轻重。夔门至隘,人心易摇。未产下户,当为蠲,”漕台采纳了他的意见,恭州百姓深感其德。

恭州任满,运判张深和部使者向朝廷推荐宋卿的政绩,请求留任。徽宗为免除西顾之忧,准其连任。宋卿奏请朝廷免了恭州百姓积欠税赋208450余緍钱、154300多石米。林任职恭州五年,从不取法令规定以外的薪俸。恭州百姓建生祠崇奉他。

建炎三年(1129年),任湖南帅司参议,后任张浚都督府参议官。曾为朝廷提出治理两湖事宜及治军的5条策略。著有《湖北事宜》、《督府集议》等。晚年,辞官归里,宋廷赠予朝请大夫。

【蔡卞】

蔡卞(1058~1117年),慈孝里赤湖(今枫亭镇东宅村)人。字元度,蔡京弟。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翌年任江苏江阴县主簿,王安石招其为婿。

元丰五年(1082年),蔡卞任国子直讲、崇政殿侍讲,后提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侍御。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改任礼部侍郎,出使辽国,受厚礼接待。后连知外州。绍圣元年(1094年)为中书舍人,兼国史修撰。绍圣四年升任尚书左丞,借“绍述”之说,欺上胁下,陷害异已。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继位,蔡卞被陈等谏官所劾,降为少府少监,到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居住。翌年,授知大名府,后提为知枢密院事,负责边防、军备等机要事务。当时蔡京任宰相,在处理宋廷政事上与蔡京不协,便出知河南。后累迁镇东节度使。著有《毛诗名物解》。政和八年(1117年),蔡卞年已60岁,告假回乡祭祖,死在路上。

【蔡京】

蔡京(1047~1126年),字元长,慈孝里赤湖(今枫亭镇东宅村)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授任浙江钱塘县尉、舒州推官。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当时,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蔡京积极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法。哲宗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任宰相,废止王安石新法,蔡京立即投靠司马光,在限期内恢复差役制,受到司马光赏识。绍圣元年(1094年),蔡京任户部尚书。此时司马光已死,章惇掌握大权,章在差役制上与司马光有分歧,于是召集文武官员商讨恢复雇役制,久议不决。蔡京便献策给章惇说:“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章惇采纳了蔡京的主张,把差役制又改为雇役制,蔡京得到章惇赏识。蔡京为了掌握军权,把澶州、郑州、曹州、拱州等四个地方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指派亲戚宋乔年、胡师文等人担任郡守。蔡京还被徽宗加封为司空、鲁国公。

蔡京提倡“丰、亨、豫、大”之说,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铸造礼器,修理方泽,设立道观等,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终致爆发宋江、方腊农民起义。靖康时,蔡京举家南逃,为侍御史孙觌所劾,被钦宗放逐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年80岁。

蔡京曾奏请宋神宗,下诏修建莆田木兰陂。工书法,与胞弟蔡卞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20卷。

【林豫】

林豫,字顺之,仁德里(今龙华镇象运村)人。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元丰初(1078年),淮南地方不宁,林豫时任连水军使,竭力安抚平息之,升任京东排岸司。绍圣元年(1094年),苏辙、苏轼被贬惠州、雷州,林豫为二苏饯行,题词赠苏辙。宰相章惇大恨,将林豫降任为内藏副使。绍圣四年,西夏军队离开霸桥向内地侵入。林豫时任河北沿边安抚使,积极兴建城墙和边寨栅栏,巩固军事要防,抵御西夏军队。

元符三年(1100年),林豫任鄜延路兵以马、鄜州知州。时黄河北堤决口,林调任冀州知州。他一面安置灾民、赈粮,一央重金招募青壮年民工,修复水毁堤岸。嗣后,任定州兵马,主持广信军政事。他向朝廷献上治理江河水患的良策。崇宁二年(1103年),林豫以六宅使出任真定府兵马、荆州知州。他上表力陈“钞面钱”与“陕西铜钱”的弊端,力阻朝廷缴折余钱款。因而触犯宰相,被株连列入“元祐党籍”而罢官。大观四年(1110年),又被朝廷起用,知邵武军。

林豫从政之余,博览群书,著有《杂说》10卷、《杂文》10卷,汇编为《笔锋草录》。

【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出生于慈孝里赤湖蕉溪(今枫亭镇东宅村)农民家庭。宋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甲科第十名。翌年,任漳州军事判官。景祐三年至庆历三年(1036~1043年),先后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继以秘书丞、集贤校理知谏院兼修起居注。时宰相吕夷简执政,结派营私,排斥异已,屡贬言者。蔡襄见正直者被贬,心中不平,作《四

贤一不肖》诗,称赞范仲淹等四人,痛责高若讷。庆历三年,旱、蝗成灾,西夏侵凌,内忧外患深重。他连上《言灾异》四疏,指出仁宗皇帝“不专听断,不揽威权,使号令不信于人,恩泽不及于下”,应自“修省”。随后,又上疏谏阻迎舍利与修建开宝寺等事,劝仁宗皇帝不要信佛,应修人事,救时弊,加强边防,恤民苦难,以求至治。

庆历四年,蔡襄以右正言直史馆出知福州,七年,改任福建转运使。当时,兴化平原百姓,依赖胜寿、西衡、屯前、东埔等五塘,灌溉沿海盐地碱地千余顷。但五塘被豪强陈清等人侵占为田,蔡襄发动百姓,修复五塘古水利工程,使民获其利。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他奏请朝廷减征身丁米一半。蔡襄在福州见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治,多为蛊毒所害,便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延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他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蔡襄创制品质优良的贡茶“小龙团”。倡议官员发动民众从福州大义渡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道路,故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京任职。至和元年(1054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开封京师地,世称难治,他持法不阿,为政清明,朝野敬佩。

至和二年二月,蔡襄以枢密直学士移知泉州;闰二月,改知福州;八月赴任,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在侯官县(今福州市)开淘河浦69条,延袤125里,便利农业生产和交通。又兴办学校,提倡读经,造就经国人才。

福州一带民间,举丧大办酒肉宴与山头斋筵,任众人恣食,常弄得贫民典卖田宅而破产。为此,蔡襄撰《戒山头斋筵》,禁止丧家设筵与山头斋会,违者治罪。后又作《教民十六事》一文,指导民众参与市场管理,告发、捉捕市场的诈骗者,禁止赌钱,提倡简办丧事等。从皇祐五年起,泉州民众就开始兴建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因资金不足及水深潮急,工程难以进展。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调知泉州后,多方筹款,招募民工与工匠,加快建桥进度,并首创“蛎房”胶固法,使桥基凝固为一体。嘉祐四年十二月,洛阳桥建成,险渡变通途,万民欢庆,蔡襄设宴庆功。撰《万安桥记》勒石碑立于桥头,把参加建桥者姓名刻在石碑上,却没把自己名字刻上。

嘉祐五年秋,仁宗皇帝召拜蔡襄为翰林院学士权三司使,翌年二月赴京任职,主管朝廷财政。不久,英宗继位,蔡襄作《国论要目》一文,阐述改革主张,英宗非但不采纳,反而夺其三司使职。蔡襄请求外任,治平二年(1066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杭州。三年,徙南京留守,未去赴任,因其母逝世,归故里守制。翌年八月,病逝家中,享年56岁。欧阳修为他写墓铭。英宗追赠吏部侍郎,后又加赠少师、谥忠惠。

蔡襄为官20余年,不仅政绩显著,在科学文化方面也作出重要的贡献。他所撰《荔枝谱》与《茶录》,均是世界最早介绍荔枝、茶叶的专著,所创制的“小团茶”,品质较“龙凤茶”更精。他还精于书法,真、行、草、隶皆优,而以散草为最,独树一家,被誉为宋代“翰墨豪杰”。著有诗词370首,奏议64篇,杂文584篇,收入《蔡忠惠公文集》。

【傅楫】

傅楫(1041~1101年),字元通,孝仁里(今赖店镇)人。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初任扬州司户参军,掌管户籍、赋税、仓库。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当地官僚常以难办的事刁难他,傅楫都能裁决如流,不随和草率。即使官员的随从犯法,他也依法严惩。使奸险狡诈的人销匿踪迹,不敢为非。

徽宗即位,先后命傅楫为直秘阁、吏部司封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国子司业、起居郎、中书舍人等职。时曾布为宰相,因曾荐举傅楫,想拉拢傅楫为同流,楫却岿然守正,不徇私情。凡朝廷及曾布的命令中有不妥的,他都直谏不讳,竭力劝阻。建中靖国初(1101年),傅以龙图阁待制出任亳州知府。卒于职,享年61岁。朝廷赠少师。著有文集35卷。

【王回】

王回(1048~1100年),字景深,折桂里汾庄(今榜头镇云庄村)人。宋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任江陵松滋县令,当地有用活人祭鬼的恶俗,王回对为首者绳之以法,百姓得以安宁。任濠州鹿邑知县,政绩显著。一年后,将调任他职,鹿邑县百姓万人,将其政绩报州府及朝廷,请求让王回留任。朝延召回为宗正寺主簿,任睦亲、广亲宅讲书。当时,邹浩为谏官,时常和王回议论时弊。哲宗赵煦废黜皇后,立宠妃刘贤妃为后,朝纲将乱。邹浩上疏谏阻,并揭露章惇等劣迹,得罪奸党,被谪贬新州。王回慨然为邹浩备办行装,同时安慰邹浩的母亲。自己继续上疏竭力替邹浩辩护。哲宗盛怒,下令将王回罢官,并逮捕下狱。徽宗即位,王回复职,以武骑尉任泉州监税。后诒升监察御史,未上任而病逝,享年52岁。

仙作家具

仙作家具泛指仙游制作的古典工艺家具,融合了国画、雕刻艺术与古典家具制作技巧,是明清家具的继承和创新。仙游被称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作红木家具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区域派系,“仙作”古典工艺家具主要特点:一是款式典雅,二是结构严谨,三是用料考究。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专业化程度高,形成一定规模的集群。

目前,仙游县工艺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70000余人,出现了一批木雕、古典家具生产专业镇、专业村、专业街,年创产值100多亿元,仙游“仙作”工艺家具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区域品牌,在中国木雕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

仙游古典家具可以从形、材、艺三方面进行欣赏,无处不闪耀着中国传统家具与文化的魅力,不论从工艺、文化还是从欣赏、收藏的价值来看,都能作为中国家具的典范。

【仙作家具的价值体现】

古典红木家具作为一种艺术品,有着鉴赏和收藏的双重价值。仙作家具品种齐全,功能设计合理,居室内摆放几件好的红木家具,既能改善居室环境,又能提高生活品位。除实用价值外,仙作家具的价值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艺价值

红木家具界有句俗语“三分料七分工”,评价红木家具产品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其造型和工艺。仙作家具融入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一件古典家具的设计分为造型设计、工艺设计、雕刻设计三部分,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五十多道工序大部分手工完成。手工雕刻要求高超的技艺,精细处细如发丝。正因为雕刻环节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因此,一个工人雕刻一块30厘米宽50厘米长的木板,工艺复杂的完工需要一个月时间,工艺简单的也要十天左右。

收藏价值

老家具选材一般按“一黄”、“二黑”、“三红”、“四白”的顺序排列。“一黄”指黄花梨,“二黑”指紫檀,“三红”指老红木、鸡翅木、铁梨木、花梨木,“四白”指楠木、榉木、樟木、松木。仙作家具的原料主要是黄花梨、紫檀、红酸枝三类,这三类红木主要分布在地球赤道的两边狭小地带,由于生产期长,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价格越来越贵。资源的稀缺性注定了红木的收藏价值,因而红木家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文化价值

仙作家具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千百年来红木家具受追捧的原

因正源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不懈追求。仙作家具的榫卯结构记载的是中国木器领域的深度文明,红木的雕刻纹饰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追求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向往,仙作家具的雕刻工艺是艺术表现形式的深度挖掘。所以,仙作红木家具本身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仙作”传说】

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的仙游置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曾孕育了4名宰相、5名状元、13名尚书,2006年12月荣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称号,正式确立了“仙作”家具在中国木雕家具中的重要地位,并以其独特的地方风格,与“苏作”、“京作”、“广作”并称为全国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关于“仙作”名称的由来,相传还和宋代的名臣蔡京有关。

蔡京,字元长,福建仙游县人,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五度为相。宋神宗年代,参与王安石改革受挫,被贬回乡。有一天蔡京特地去九鲤湖(中国九仙梦文化胜地)祈梦,请求九仙公指点迷津。当夜他梦见九仙公身上背着一把似“龙头”的东西,在菜溪岩(仙游四大景之首,人称“小武夷”)上边摘茶油籽,边呼着蔡京的小名“毛狗”道:“兴学安邦雇役制,九天珠玉求凤去”,说着就渐渐地隐去仙踪。蔡京醒来,惊奇不已,回京之后,按仙公的指点,先向掌管大权的宰相章惇献策,把差役制改为雇役制,得到章惇的赏识。同时开展兴学运动,对地方官学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被史家称为“崇宁兴学”。从此蔡京对仙公托梦更是深信不疑,只是对第二句“九天珠玉求凤去”百思不得其解,一次偶然中从其儿媳妇(系公主)那里了解到皇太后的下身发病,久治不愈。蓦然回想起九仙公的指点,顿然感悟。于是蔡京就特地请在京的仙游工艺师别名“鲁艺” ,用上等的海南黄花梨木材(也是名贵药材,能消炎、止血)精雕成九天珠玉“龙头”,并带一瓶仙游菜溪岩产的山茶油(也能消炎,润肠胃),通过大内总管童贯呈献给皇太后,皇太后享用之后,不仅治好了困扰多年的疾病,而且享受到久违的天伦之乐,于是内心大喜,特召蔡京晋见。皇太后问他所献的“龙头”是何人所做的,此时蔡京暗想自身祸福难料,弄不好会戴上欺君罪名将会遭满门抄斩,便小心地回答:“是仙做的。”皇太后听后喜上眉梢,连声赞叹:“真是鬼斧神工,不愧为神仙之作啊。”蔡京见状,马上改口道:“仙做,就是仙游人创作的。”从此以后,在皇太后力荐下,“仙作”工艺家具开始名满京城,并推向全国。

蔡京还具有改革之胆识与创新之壮举,他所展现出来的执政才干震动了朝野,再加上呈献九天珠玉的“仙作”有功,受到皇太后的极力推荐,而荣登宰相之位。当他衣锦还乡之时,特地亲往九鲤湖还愿,并在将军亭挥毫奋书“九天珠玉”四个大字,镌刻在将军亭对面百丈危

百般江湖不如锄头翻土。做官伴君如伴虎、不如买田建屋当地主。这是清代流行于仙游民间的两句顺口溜,大致的意思是告诫老百姓要知足长乐,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要过安安稳稳的田园生活……

清代的仙游古典家具为何崇尚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生活?曾经叱咤官场的仙游人,为何选择告老还乡,过隐居的日子?这还应当从明末仙游名人郑纪说起。

郑纪,字廷纲(1438-1513),仙游度尾人,历官三朝,曾任户部尚书等职,为扭转明中叶国家经济危机做出了一定贡献,被誉为明代“经济名臣”。

明宪宗时期,郑纪任国子祭酒兼翰林庶吉士,见皇帝朱见深宠信宦臣,政治腐败,就呈上了一本“太平十策”的奏章,然而郑纪的忠言并未得到皇帝的采纳,于是他辞官返乡。明

孝宗继位后,重新起用郑纪为经筵同考官,后又任南京左通政。明正德年问,郑纪被提拔为南京户部尚书,后又嘉赠为户部尚书、大司徒,他极力为朝廷聚赋敛财,但由于皇帝挥霍无度,终使明朝逐渐走向衰落。郑纪忠于职守,但也触犯了同僚宦臣的利益,受到不少的攻击和诽谤,不得不辞官隐退,告老还乡。

明末,像郑纪这样为官清廉、尽忠职守却屡遭迫害的仙游人不算少数,这引起了仙游地区市民阶层对宦海生涯产生厌倦情绪。人们厌倦了官场,厌倦了朝廷,厌倦了株连九族的逃亡!那些曾被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曾被贪婪打落得体无完肤,却还要追逐在名利之中,还要为奢侈的私欲开脱的凡夫俗子成为了唾骂的对象。

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导致清代仙游地区的仕宦者寥寥无几。清三代之后,仙游人开始安于本分,或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或远离故土出洋经商。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以纲常道德为日用,以士农工为常业,并推及人,劝人为善,修之于家,行之于外;在文化品味方面,则崇尚清淡古朴的世俗生活。

清代,仙游民间社会风尚的转变,使得人们对追求功名的宦海生活失去了趣,转而以平静清淡的世俗生活作为主流,提倡简约适中,崇尚高洁淡雅的审美情趣。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品味,“仙作”匠师对仙游古典家具的造型和装饰风格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大致是在乾隆之后,“仙作”家具在造型艺术、用料、装饰及色彩方面则与广东、苏州和北京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一方面,清代“仙作”家具延续了明式家具中精致古朴的的造型因素,虽然家具的局部装饰还是以“精微透雕”和“黄金彩绘”见长,但实用性已大大增强,家具的整体面貌转向世俗化的审美趋向,风格上则追求工艺巧妙、实用美观、清淡的艺术特色。

另一方而,清代“仙作”家具的纹饰图案往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拓宽,除少量植物、动物纹样外,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此外,“勾顶藤纹”是“仙作”家具常见的装饰纹样,这种纹样常被装饰于桌案椅凳的腰部,是“仙作”家具的特殊符号。清代,“仙作”家具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讲求吉祥寓意,与“苏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清式“仙作”家具显得格外的质朴和淡雅。

相形之下,中国内陆的“苏作”、“京作”、“广作”和“徽作”等家具制作门派,已从简洁的明式风格转向追求华丽、繁复的清代样式。用料上以粗壮、厚重硬木为主,追求宽大舒适的效果;装饰上则极尽雕刻、镶嵌之能事,广泛利用传统艺术中的雕漆和彩画工艺,同时也引进西方的玻璃镶嵌艺术;布局上推陈出新、追新求异,艺术性已远大于实用,木作工艺在家具上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特点以当时的广州地区最为典型,家具形体端庄大方,富丽堂皇,并且明显受到了西洋装饰艺术的影响,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

以清代的凳子为例,“广作”的匠师会在凳子的表面髹黑漆,描金蝙蝠勾莲团花纹,四周饰螭龙纹,边缘回纹锦,四角嵌珐琅片,下承嵌珐琅式柱,牙条雕蟠螭纹,凳腿上皆镶嵌铜胎珐琅螭纹。而“仙作”匠师则将凳子处理成“四辟八叉”式,座面四角攒边框,通体光素,只在腿间施以简练的线条装饰,或是在凳子的腹部设计一个抽屉,以节省空间,达到实用美观的功效。总之,与“广作”、“苏作”和“徽作”的精雕细琢相比,清代的“仙作”家具的确具带有很强的生活性和民俗化,在华丽繁缛的清式风格影响下,“仙作”家具不入主流,独辟蹊径,自创风格,多少有点剑走偏锋之感。

【仙游工艺美术概况】

仙游是全国“工艺美术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红木集散地之一,古典家具高端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是引领国内红木家具市场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全县现有工艺美术企业3350多家,2011年产值突破160亿元;拥有国家级

工艺美术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4人。仙游工艺产业园是福建省首批6个省级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和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之一。仙游是全国“国画之乡”,由李霞、李耕、黄羲所开创的仙游画派,以古典人物画饮誉海内外,其中有“北齐南李”之称的李耕,曾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巨屏《松青鹤白东方红》,其作品《达摩》、《春夜宴桃李园》分别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收藏。仙游是全国重要的油画基地,共有2万多名油画师、画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办画廊700多个,其中油画出口企业10多家、大型画室150多个,年产值达20多亿元。

【仙作家具工艺之美】

仙游名匠名师所制作雕刻的家具古雅大方,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已非同原来的单纯笔墨绘画之平面艺术意趣了。尤其是它有效地调动了平、圆、透、镂、徽等雕刻艺术的技巧,使其表现对象,通过凹陷和突出两者之间的变换交替,用丰满和空虚之间的穿插应用,重构审美对象。运用对应因素相互变换,充分利用材质之特殊性,发挥刀痕凿迹之“木趣”与其年轮木纹材质肌理之“木韵”,使其体现变化随其原有画图之笔意融入客观视觉与物体感知,营造出三维艺术的特殊效果。实现其创造理念与观赏者的审美观念得到和谐与默契,从而提示其内涵美,激发起观赏者对作品意境的联想与共鸣,诱人深入到雕刻所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史诗之艺术境界。这也形成了仙作家具国画与雕刻工艺完美结合的显著特点。

就其工艺流程来看,仙作家具制作流程大致如下:

一、木料干燥。古代木匠师傅干燥木材通常采用自然干燥,将木材放于阴凉干燥处或地下室让其自然阴干。但是这样的传统的干燥处理在南方多变的环境之下,常常会造成材料的干燥质量不稳定,形成材料浪费比较严重。现在科技的进步,仙游匠师开始使用现代的干燥技术,比如先进的干燥房等,这样可以缩短干燥的时间,提高干燥的质量,提高木材的使用效率。

二、取势定图。选好的木块经过“平直”师傅进行必要的砍削刨光后,根据家具不同部位制出不同的形状,再在其上用墨笔描绘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样,或者在宣纸上描出所要雕绘的图案或形状大徉,并贴于木块表面,不同位置、不同层次的图案、图形可用不同色线代表。描图在传统木雕家具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几乎“头手”或“二手”木雕师傅都能绘画,对于各种传统图案十分熟练,信手拈来就能组合成一幅生气勃勃的画面。有的熟练艺人对于一些遍体雕花的部位,也只需一面描图,照着家具大样就能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三、雕镂刻画。在家具的雕刻工具的运用上,除常用的雕刀、凿子、锤、推刨、斧、锯、锥、锉等外,根据不同情况还须专门制造一些特殊的工具如勾刀、钻子、线锯、各种凿子、锉子等。由于雕刻时需要的工具较多,所以许多木雕艺人常常要依具体所需打制各种工具,以保证各类复杂图形能够雕凿成型。

四、细部打磨。雕好的木头有许多棱角、刀触,外形较精糙,因而需要精细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锉、细质砂石、动物生皮、树皮纤维、毛树叶、草把灰沙等硬的或韧性好的自然物为之,现在常用砂纸进行打磨,有的用砂光机进行打磨。

五、光面与上料。家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髹漆)。其间又有很多道工序,如:磨灰——打色——上底胶——磨胶——上漆。明代的家具多是不上漆的,为了防止其开裂、渗水和腐坏,或刷一层紫土、桐油,或刷数道酒精,或擦抹少许生香油。核桃木做的家具则用核桃仁在其上擦抹,让油脂自然渗入木质。清代,受福州漆器工艺和漳州黄金漆画的影响,“仙作”家具开始采用先髹漆再绘黄金画的工艺。

就其制作结构来看,仙作古典家具全部采用榫卯结构。

仙作红木古典家具讲究美观及实用性,在各个部位的接合处使用榫结构卯合,牢固并且省料,良好的榫结构甚至接合的缝都看不出来。针对不同的结构位置,有各种不不同的榫。

例如:板材结合使用的“燕尾榫”、“明榫”、“闷榫”;横竖材结合使用的“格角榫”、“穿鼻榫”、“插肩榫”;霸王杖使用的“勾挂榫”结构;桌案上使用的“插榫”等。两块薄板拼合时常用“龙凤榫”,即用榫舌和榫槽并接。仙作家具在弧形弯材结合处常常难以找到接缝,这就是“楔钉榫”的作用。还有一种特殊榫件,用于装在可拆开的构件之间。推上这种“走马榫”,可将两个物件固定,拉开就可以拆开两个部件。有的仙作家具在做完后的榫部位钻孔,投入细长木头,将榫头固定住,称为“关门钉”。

就材料的运用和技法而言,仙作家具大略可分为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体雕等五大类。

一、阴刻:阴刻是我国传统家具制作的一种基本刻制方法,它通常是在一块刨光处理后的平板上,运刀划划,以线条刻划图形轮廓之方式,将图案呈现现出来的技法,类似图画之白描手法。它以构图简洁明朗,主题简单明确为原则。阴刻过程,寡料较少,因此多用于不损伤木料直接承受载重的构件上,如柜门、侧板、床榻等地方。

二、浅浮雕:将图案以外区域先作清底,在有限的厚度上雕刻,让图形浮现凸出,并具有立体感。浅浮雕技法也因削料较少,适用于如上述不损伤木料的承重构件。浅浮雕技艺大都体现在宫殿上的神像、寺庙的建筑装饰上,还有匾额、围屏、栏杆、门窗、梁枋、斗拱、屋架等,多绘以花鸟、松梅、菊竹等。

三、深浮雕:利用较厚材料,表达多层次而且图形复杂的技法,其中一部分需要运用镂空雕法图案的结构技巧。由于背后并未透空,里层图案运刀雕刻极难,实为雕刻师傅技艺一大考验。深浮雕作品常见于古家具中的面板、屏风隔扇、靠背等构件上。

四、透雕:也称镂空雕,是古典仙作木雕的主要技法,即将图案以外的部分凿空,让前后透光,若只就正面观赏,已接近圆体雕法。该技法多运用于扶手、靠背、床靠等家具构件上。

五、圆雕:也称“立体雕”,是古代木雕技艺最难的一种,圆雕作为中国古代工艺雕刻的重要技法,王新明作品以取之不易之竹根为主要材料,以手工精雕细琢而成,极富鉴赏收藏价值。

仙游特色产品

【竹编、竹插工艺】

仙游竹插工艺是在古老的竹编艺术上创新出来的。竹插工艺品有鸟笼、灯罩、手提篮、报架、竹雕、不求人等六大类一百二十多种。其中单鸟笼就有五十多种,有圆形、六角形、方形、八角形、弧形,有天坛式、古屋式、亭阁式、宝塔式等。小的只有五寸长,大的则有一米多。造型无不精巧洒脱,各有异趣。

鸟笼以“迎春花亭鸟笼”为最。这种鸟笼为双层六角亭阁结构,两层各有六根支柱,上层是竹雕花鸟柱、下层是竹雕盘龙柱,两层都配有六角形飞檐,上层飞檐嵌有六支纪龙草,下层飞檐屋脊头装饰着六条蜷尾的鲤鱼,两层支往底端都缀满花鸟图案,正中四个台阶,一个开关笼门,顶端嵌着飞龙笼钩,整个鸟笼结构严谨、距离相衬、间架有致,就象一座堂皇的亭阁。“迎春花亭鸟笼”曾多次选送赴京和出国展出。

人物竹雕大多十八公分大小,取材于李耕先生的人物画和《红楼梦》故事,如“达摩祖师”、“伏虎罗汉”、“弥勒”、“观音”等,神态活现,栩栩如生。

【木雕工艺】

仙游木雕历史悠久,明、清时代就已驰誉八闽,现存民间的佛像、神龛、吊筒、挑梁、匾额、

围屏、眠床、果盒等,都是木雕艺术的结晶。

仙游的木雕分为平雕和圆雕两种。平雕是在平板上刻出富有立体感的人物、花鸟,再涂漆描金,多用于古式眠床和寺院建筑装饰艺术上。圆雕则以龙眼木、黄杨木和石枫木为料刻成站立、蹲坐、横卧等多种姿态的神佛、观音、将军、仕女等形象,多用于寺观雕像,摆设装饰和出口工艺等。

仙游素有“画乡”之称,把高超的国画艺术与精湛的木雕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是仙游木雕工艺的特点。如仙游工艺二厂,沿袭画家李耕笑佛的艺术特色,创作出木雕弥勒佛,裸胸膨腹,仰天大笑,嘴笑、脸笑、心里笑,观赏者也深受感染。一九七八年该厂的一尊弥勒佛雕像被选送往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赞赏。特别是六幅黄杨木屏凤,雕花设计全是人物花鸟配套,正面是十八学士图,屏风背面是郑板桥的花鸟墨竹。屏风的磨漆明丽,雕工精致,刀法挺拔,富有层次繁多和装饰性强的风格和特色,可谓上乘精品。还有李霞的关公,黄羲的麻姑晋酒等雕像,也是历届广州交易会上的热门货。仙游木雕已有一百多种,远销日本、美国、马来西亚、黎巴嫩、新加坡、印度、港澳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仙游松茸】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c又名姬松茸,原产巴西、秘鲁。福建省仙游县食用菌开发总公司,于1992年引进菌种,进行栽培研究,经几年栽培推广,仙游县已成为中国唯一巴西菇生产基地,年出口量占全国90%,被日本国消费者誉为“仙游松茸”。

【仙游皮蛋】

仙游皮蛋是以独特的科学传统配方加工而成的,质地透明有弹性,味道鲜美,食后甘味回旋,具有清凉、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可以减少胆囤醇,品质上乘,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现品种有无铅松花皮蛋、鹌鹑皮蛋等,全县已形成年产优质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1亿粒,产值1亿元,出口供货总值1000多万美元的“两蛋”生产出口基地。创下了“一路发”,“大家发”、“鹭岛”、“路路发”、“福春”、“爽得霸”等十多个优势品牌,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仙游县现有皮蛋企业10多家,其中仙游中源食品有限公司、建福食品有限公司、仙游大济蛋品厂具有直接出口权。

【兴化桂圆】

兴化龙眼,除部分生食外,大部分焙制成桂圆干。焙制桂圆干时,先把采摘来的龙眼逐个剪粒,然后装在大箩筐里,放在大水桶浸泡十几分钟,捞起凉干,倒进竹制双头弯的大筐里,渗些细沙,来回轻轻地摇晃二百来下,使龙眼外壳经互相摩擦而产生变化,呈显着褐黄的颜色。待半小时后,再把桂圆放在焙灶上铺平,用温火经过24小时三次翻焙,即制桂圆干。由于一次性不可能把桂圆核焙干,所以要把刚焙制的桂圆干放置在干燥处,让外壳把核里的水分吸出来,五、六天后再焙一次,这样桂圆干就不易发霉变质。可长期存储。兴化桂圆干驰名中外,枫亭铺头村成为全国桂圆干集散销售中心之一。

【金沙薏米】

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薏米始栽培于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为贡品。现在金沙薏米还畅销国内外。金沙薏米容易脱壳,出米率达60%以上。薏米的腹沟深、粒圆、含固形物多。煮热时,汤较浓,能清热、解毒、利水、去湿,可治风湿病。妇女坐月子常食用金沙薏米饨猪脚。

【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优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边的坑尾自然村吴金栋祖父栽培一株优质柚,后用高压法育苗传邻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产量已达到2500公斤。由于文旦柚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果实无籽脆甜。198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视察时,品尝之后为它命名“度尾无籽蜜柚”。1980年时全县种植面积总共只有198亩,产量也只有八吨。1983年,经福建省科委鉴评,认定为优良柚类品种,同时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研究所确认为是柚类中的佳品。1992年,全县文旦柚种植面积达2481亩,年产量1050吨,龙华、大济、赖店、榜头等也相继引种。目前,度尾文旦柚的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初具规模。

【枫亭糕】

这种糕点四四方方,洁白如玉,看一眼目悦心怡,尝一口嘴香舌甜。其原料为糯米、白糖、花生仁、芝麻等,都是本地易得之物,可是其做工须费功夫,非唾手可得。莆仙一带百姓逢年过节大都喜欢备这种糕点,一者用来敬佛祭鬼,一者用来招待亲友。此糕乃手工做法,大同小异,但不知是枫亭人发明,还是枫亭原料纯正,抑或枫亭人手巧,其地所产最为醇香可口,故名为“枫亭糕”驰名海宇。枫亭人把它做成长宽各三寸厚七分的形状,用薄纸张包装,白纸红字,印有“枫亭糕”字样。

仙游民俗

【下马】

亦称“脱草鞋”:古时,远离家门出外做官或经商的人回到家乡时,他的堂叔侄,表兄弟姐妹等亲戚,都要备办线面、鸡蛋(或煮碗点心)相敬,俗称“下马”。意思是为远方归来的亲人洗尘。他们收下礼物后,必须回敬毛巾、肥皂,表示感谢亲友们的深情厚意。

【饯行】

旧时出外赴考、做官或经商的人,临行时,他的亲友要煮上一碗线面、鸡蛋给他吃,叫做饯行,意思是祝他平安、顺利。主人收下面蛋后,要回敬红糖数块(今用糖果),表示不忘家乡亲人的甜情蜜意,待外出回来时,再赠以毛巾、肥皂酬谢他们。现在一些农村沿用旧礼为乡里人参军、上大学行饯行礼,表示祝贺。

【送嫁】

姑娘要出嫁了,亲友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给她,叫做送嫁,姑娘则要把夫家挑来的石榴包、红糰、白糕、猪肉分赠给他们。

【贺喜】

(即送贺礼):在仙游乡村,凡是结婚、“做十”(祝寿)、“贺厝”(即庆贺新屋落成)的人家,其亲友都用红纸包上几元线(有的是送实物)作为贺礼。主人要备办酒席宴请他们,作为答谢。特别是结婚时,亲戚送来贺礼,主人除了宴请他们之外,临行时还要分给一刀“祖肉”(一般是条肉)和一串红糰、白糕、石榴包等,俗称为“回贺礼”。

【做客】

到乡下做客,主人会煮上一大碗线面,外加鸡蛋、花生、肉菜等肴。客人不能把点心都吃光,

一定要留下一些,叫做“留碗底”。

【挂脰】

孩子到亲戚家去做客,如果是第一次来的,临行时,主人就要用红髻线扎上一些钱,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叫做“挂脰”。

【谢师】

旧时父母延师教子学艺之日,要用盘盒装上酒菜,送到师傅家中,先让孩子行拜师礼,再呈上一个红封,内装学艺的酬金,叫做“谢师”。师傅收下了这些礼物,就认下这个徒弟,开始教他学手艺了。

主要旅游资源

主要有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四大景,以及九鲤飞瀑、菜溪流韵、麦斜居云、仙水漫步、天马云梯、塔山望海、凤顶禅踪等二十四小景,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福建省十大空中最美家园”。正在开发的仙水洋风景区是屏南“白水洋”面积的2倍。木兰溪源自然保护区正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同比增长10%。连天红、协立公司列入首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仙水洋】

仙水洋溪面宽30多米,溪床平展,溪流轻缓,水深在半米之内。溪床少见卵石和泥沙,系整块棕色的平坦石皮构成,沿溪延伸近1公里,犹如天然之水上步行街,此水街大异于周庄和同里等江南古镇的水街,充满了山野情趣,堪称闽中水域一大奇观。

【菜溪岩】

菜溪岩以山清水秀,石奇岩峻,峪深洞幽而著称居仙游四大景区之首,菜溪岩全景有120多处。菜溪岩的景色,四季常新,变幻无穷。春天,山花烂漫,争奇斗艳;夏天,层峦染碧,万壑摇青;秋天,硕果累累,红叶满山;冬天,红梅怒放,苍松添翠。

【麦斜岩】

又称“灭邪岩”,海拔1006米,以石奇洞多闻名,有“小武夷”之称。岩脚有座山亭,右侧是巍巍铁衣峰,称为护岩“铁衣将军”,左侧是拔地而起的千仞石崖,上刻“樵谷山”三个大字,相传乃元世祖亲书。

【九鲤湖】

荣誉称号

1、“福建三绝”: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2、“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3、“中国梦文化之乡”。

九鲤湖荡青漾翠,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的四周,林木葱茏,千岩竞秀,怪石嵯峨,瀑漈泱泱,兼具林泉水之胜,上游涧底遍布如白如樽、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状的洞穴,传说为九仙炼丹的遗址。山间林野散立着无数奇岩怪石,诸如蓬莱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石、天然坐等,蔚为奇观。

九鲤湖最著名的风景是九漈瀑布,各漈因状得名。有雷轰漈、瀑布漈、珠帘漈、玉柱漈、石门漈、五星漈、飞凤漈、棋盘漈、将军漈、各漈落差大至100多米,小至3-4米,九漈瀑布或飞流之下,或银蛇飞舞,或喷珠扬玉,其中是为壮观的是瀑布、珠帘、玉柱三漈。九漈瀑布全长10余公里,沿途悬崖夹峙,蜿蜒曲折,十分引人入胜。

九鲤湖景区人文景观众多,有摩崖题刻,道教名观、艺术建筑和文物古迹20多处。湖山间“任楷草题镌几无完石”、“天子万年”、“第一蓬莱”、“碧水丹山”、“观瀑”、“九鳍腾云”、“飞雨奔雷”等历代名人题刻,古朴大方、遒劲洒脱;湖滨的九仙观、水晶宫、玉皇楼、迎仙会馆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将军、观澜、观瀑、怀念、爱乡五亭,依山临水、玲珑精雅;景区内尚存的何仙宫、全竹庙、更衣亭、湖光亭遗址,是游客怀古的好去处;宋孝宗皇帝赐予“仙水灵惠”金匾的一泓“仙泉”,以清洌甘甜,不干不涨称奇。

九鲤湖的祈梦文化源远流长,何氏九仙是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司梦神灵,其祈梦程式自唐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研究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六朝太府卿郑露、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江南才子唐伯虎、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挲萨都来过这里游览、祈梦。明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清著名学者纪晓岚等对九鲤湖手工艺梦文化都作过生动的记述,千百年流传下来手工艺许许多多以梦文化时题材手工艺优美词章它梦验故事,给九鲤湖风景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神往。1998年九鲤湖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本人为大家推荐的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春节篇。欢迎阅读。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上海,也有走三桥的民俗活动。由于走三桥是在月光下步行的,因此也叫“走月亮”。这个名字让我想起那首“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桥头到桥头……”的老歌。走月亮当晚的氛围也着实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 晚风悠悠吹,小河静静流…… 天上广寒宫,地下樱桃河;月下走三桥,青春永不老。古时,才子佳人在月明之夜徜徉在樱桃河边,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温馨和浪漫,那是整个身心的愉悦。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是有韵有味,因为桥就是江南人的性格,桥也构建了江南的民风与民俗。每逢中秋夜晚,江南的桥总是焕然一新,流光溢彩,“桥桥对峙,互相凝望,脉脉含情,萦水环绕,波光桥影,绿树掩映。如质朴典雅的东方女子,妙曼地跳舞,桥与桥之间的街圩,如舞起的裙裾,倒映着粼粼碧水…… 一条长江,分开了南北,从此便有了粗犷的江北与柔媚的江南。江北,多为广袤的平原,江南多是浩淼的水乡。平原厚实,那是江北人世世代代淳朴的厚重;水乡淡雅,自是江南祖祖辈辈优雅的书香,沉淀了千年的古韵与风华…… 江北,当是粗犷的江北;江南,自是婉约的江南。总是在黄昏时想起江南,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雨后的彩虹下面走来婀娜的江南女子…… 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烟雨的江南,舞在飘渺的江南。走进江南的街阱,依旧可见纺车吱呀,童谣呢喃;水波粼粼,荷叶碧碧;菜油飘香,糯米情长…… 远处可见,江南女子采桑,养蚕,织布,浣衣;蓝花的头巾,竹丝的斗笠,红绿蝴蝶的发结,还有那羞红的笑魇…… 江南女子,雨一样轻轻,雾一样盈盈,总会在我的梦中羞答答地开放,缓缓地飘散着一缕绿暗香。江南的赶集,最是一道风景。弯弯的拱桥上,江南女子,三五成群,花花绿绿,叽叽喳喳,人在桥上,影在水里,青春荡漾…… 江南的女子来到集市,蜜桃也好,密橘也好,枇杷也好,只是叫卖却不说价钱,买者还价多少就是多少,从不开价也从不讨价。卖完水果,她们就来到布店,扯一截花布,或绿或红,身上一披,蓦然便幻化成了一群美丽的孔雀。然后,一路有笑有歌,走过一块块菜花地,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走过一棵棵绿柳树,宛若天女散花一样,飘进了贴满了福禄门神的各自的家门…… ——江南的民俗文化(二) 1993年早春时节,我第一次走进徽州,却感到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迷离之间,我总觉得自己似曾来过,却又似乎很遥远。一时间,我陶醉在徽州温润的人文环境中。黄山脚下的屯溪古镇,处处体现着江南的柔美——一边是泛黄的昨日,一边是明媚的今天。徽州,就像一方沉默的古砚,被时光研磨,又在水中慢慢洇开,便生动了整个的江南。徽州牌坊始建于不同朝代,那些精致绝伦的雕刻和古韵天然的图纹昭示着它们曾经的气派与辉煌。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的人文内涵,记述了曾经的辉煌,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现代文明的曙光,镀亮了亘久的人文历史,濯洗了锈蚀的文明,一座座浸透着威严,折射着显赫,隐喻着情感的牌坊,向世人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我只能在遗留的映象中寻找当年忠臣孝子与烈女节妇的沉浮背影,在徽州历史里翻阅那些动人的故事。挽着岁月的高度,将思绪抛掷到云端,借光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文化节活动方案范文3篇 一、活动宗旨: 展现社团风采弘扬校园文化 继承社团精神彰显学子风范 二、活动主题:(青春激情飞翔) 青春人文师院激情魅力校园飞翔活力社团 三、活动地点:全校范围内 四、活动时间:4月10日-5月26日 五、活动流程: (一)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4月10日19:00 地点:逸夫楼西广场 (二)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 1、无私奉献社会公益篇 (1)关爱南阳城、共迎农运会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承办:经管学院社团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承办:发展心理协会 (3)招募贵州支教志愿者活动 承办:春蕾志愿社

(4)大学生节能减排系列活动 承办:绿色环保协会、大学生志愿社 (5)关爱老人走进老年公寓行动 承办:爱心社、春蕾志愿社、手语协会 2、变幻风云理论学术篇 (1)社团学 理论知识竞赛 承办:mmds协会、法律研究协会 (2)红楼梦知识系列活动 承办:红楼梦协会、电影文化协会 (3)职场竞聘大赛 承办: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4)范蠡经济思想宣传系列活动 承办:范蠡经济论坛、大学生调查研究协会 (5)战神粟裕专题报告会 承办:汉文化研究协会 3、社彩斑斓兴趣爱好篇 (1)红歌会 承办:mmds协会 (2)我眼中的和谐校园摄影大赛 承办:摄影协会 (3)主持人挑战赛

承办:演讲与辩论协会、播音与主持协会 (4)公关礼仪大赛 承办:公关与口才协会、模特礼仪协会 (5)英语之星比赛 承办:天英社、英语俱乐部 (6)电子竞技大赛 承办:电子竞技协会、电脑俱乐部 (7)南阳市魔术巡回展 承办:魔术协会 (8)南阳师院第七届太 极拳、太极剑比赛 承办:太极拳协会 4、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社联四周年联谊会 承办:学生社团联合会 (三)社团文化节总结表彰会暨闭幕式 时间:5月26日15:00 地点:西区音乐厅 【范例】 一、活动主题:展现缤纷社团,共建绿色校园 二、活动时间:5月6月 三、指导思想: 本届社团文化节,在校团委的指导下,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24 | 浏览(231)人次| 投稿| 收藏] 信息中心 萧放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民俗作文之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1

民俗文化活动方案 【篇一:旅游-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起源: 我们于 4月初偕同重庆城市生活旅游专刊记者及相关旅游局领导踏上了重庆周边旅游景区考察之旅。石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也让我们感触最深。石柱是一个富含丰厚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的地区,从早期唱响大江南北的《太阳出来喜洋洋》伊始,石柱就已登上了时代的舞台,然而在渐进的发展路上石柱独特的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却淹没在浩瀚的改革浪潮里,过多的局限将这个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 )具有70%土家族文化和幅员3012平方公里的土地封藏! ??伴随 3月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如一条霹练将石柱神秘的面纱撩起,远山、近水、闻鸡起舞,久违的歌声《太阳出来喜洋洋》将再度响彻大江南北。 ——参考意见—— 一、明确主旨 1、长远目标:到将石柱初步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著名山地森林旅游避暑胜地、重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 目的地、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土家民俗生态旅游大县。

2、战略部署:未来三年,依托主城区、面对新三峡、背靠武陵山,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的战略发展思路。 3、实施计划: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 观点:每一个活动实施的出发点都是服从于长远目标和阶段性计划的,一个具有延续性的活动所承载的使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交替、更新,而非单一的移植和重复,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同生命之水源远流长。因而,在活动创意执行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明确我们的目的和任务。 二、突出核心卖点 1、绿色生态 2、民俗文化(核心参考) 观点:绿色生态是石柱的根基,但不是灵魂,绿色生态具有重复性和叠加性,它能够适用于任何自然景区但不能形成竞争力,它是一个话题但不是核心卖点!因而,挖掘并推广石柱的核心卖点将成为本年度的首要任务。土家族在中国分为南支和北支两大序列,南支以湖北、湘西为主,北支以重庆为代表,而石柱拥有70%以上的土家族,更能将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传承、发扬。——民俗文化不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在不断积累和演变中铸就成的灵魂,一个根植于秀丽山河之间,沉淀于潜移默化之中的人文景观。

甘肃民俗资料

甘肃民俗风情文化 一.历史发展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 二.地理气候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三.甘肃特色文化 1、河西走廊 这里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也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交相辉映,民间筵悦、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2、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 这里是山川锦绣、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 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娇、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民俗旅游的主要景点。 3、甘南、临夏 甘南、临夏两个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 4、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 这里是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老区。境内除有众多的革命遗迹外,还有道家圣地崆峒山、王母宫山以及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向文化的传播阵地,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5.敦煌文化——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公元前111年设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和枢纽城市,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市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地,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原的第一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融汇之地。敦煌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厚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拥有以“大漠奇观”著称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世界级自然奇观。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代表了公元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是两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文化遗存之一。20世纪初以来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悬泉置汉代简牍的考古发掘,由此发展出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煌学,是世界公认的国际显学。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旅游胜地,是中国旅游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6.长城文化——边关防卫的古战场 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参观了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在几百年前,万里长城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长城修筑距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 一、概念的界定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

民俗文化艺术节项目策划书

绘六十岁月峥嵘 抒燕园盛世华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庆燕园风采展 策 划 书 主办方:共青团燕山大学委员会 承办方: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

一、活动主题:绘六十岁月峥嵘抒燕园盛世华景 二、活动背景: 燕山大学源于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 年。1958 年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迁至工业重镇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 年成建制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 1978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原机械工业部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5 年至1997 年学校整体南迁市。1997 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2006年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现划转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2010年,是我们的母校建校六十周年的日子。 2010年,燕山大学将迎来建校九十周年华诞。九十载岁月峥嵘,沧桑巨变。燕山大学秉持“厚德、博学、”的校训精神,一路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历代燕大人承前启后,不畏艰难,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如今的燕山大学沐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已发展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进的大学。从工业大学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从渤海湾堡高粱地到雄伟的21世纪楼,几多风雨,几度沧桑,不变的是理想、信念、追求,不改的是学风、教风、校风。燕山大学九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凝聚着几代燕大人的智慧和心血,更凝聚着每一位校友和关心支持燕大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关爱和奉献。九十周年校庆,将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里程牌,更是燕山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的校园滋润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无愧于我们的学校。年年的心血,年年的新生!我们的继承,会是更华丽的音响! 曾记否?我们的先辈,在恰同学少年的风发意气里,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不悔的热血青春。 六十积淀,点点滴滴之间深润燕园情怀,方寸盈尺之中昭显大学百态。 身为燕园儿女的我们,走在时代前沿,将百态文化带进校园,创造出处处体现科学文化,并具有全新面貌的和谐燕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活动目的: 在燕山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到来之际,为引导我校大学生深入了解燕山大学的校情文化文化,激发爱校情怀,体现我们对母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展现时代学子新风。 四、活动意义: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关心关注实事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关心关爱校史风情是我们的心声。 举办这次的校庆燕园风采展,有助于身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燕大的校史风情,只有更好的了解,才有更好的兴趣,才能滋生更深层次的热爱,才能更热忱的致力于建设燕大、爱护燕大的工作中来。 五、活动亮点: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民风民俗 宁波人过冬至风俗:旧时各家以芦穄粉搓圆子,叫芦穄汤果。后渐改为糯米粉圆子,加番薯粒,叫番薯汤果。先供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俚语“冬至大如年,皇帝佬倌要谢年”。这天长辈嘱咐小孩不可啼哭,大人也不打骂小孩,不可摔坏东西,否则视为不吉利。大族开祠堂门,具牲礼神祭祖,按丁分麻饼(吉饼)或分碗,女性不计在内。大户人家在家祭祖,做“冬至羹饭”。祭祀陈设禁用红色,烛用绿色,馒头盖蓝色戳子,谓可“压火”保安。冬至前夕,称“冬至夜”,出嫁女儿须回夫家。俗谚“嬉嬉夏至日,睡睡冬至夜”,因冬至夜最长,夏至夜最短。是夕,睡前须洗脚,说是夕洗脚,冷天不开裂。这夜要比平常睡得早,以祈好梦。谓“冬至前夜梦最灵”,冬至早晨相互传梦,长者为小辈“圆梦”,亦有赶至慈溪清道观(今慈城,道观毁于“文化大革命”)求梦者。冬至正时辰,抛掷萝卜至屋瓦上,经雨淋日晒成干后,收集挂壁上,俗称“冬至萝卜”,说可治痢疾。以上习俗多已不行,但冬至后民间仍视为吃补药、服补品的进补季节。 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庙社》载:“今之庙,即古之社也。古者,人民聚落所在必奉一神以为社,凡期会要约,必于社申信誓焉。故村社之多寡,即可觇其时民户之疏密,此讲地方史者所当注意也。兹编所载,虽不尽如上所谓,然神庙多处,其民居亦盛,村落凋亡地,其神庙亦多废圮,于此亦可考见地方今昔兴衰之故。盖神社虽亦属迷信之一,而其起源则与僧寺、道院绝殊,不可不表而出之也。”约在

1933年,鄞县城乡共有517处庙祀,其中当时城区(一区至五区)有159处,这是崇神、信鬼、好祀的民间习俗的表现。《鄞县通志》所载“庙社一览表”的栏目,有名称、地址、所祀之神、庙社组织、建修年月、庙下(庙脚)户口、庙会报赛、地图纵横线交点、备注。在城区社庙中,庙下(庙脚)户口在千户以上的摘录于下:? 新水仙庙?在惠政镇偃月街,祀水仙渊灵侯。庙社组织分周、韩、林、江、施五堡。宋时建,郡守赵以夫撰有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全祖望撰有碑记。咸丰十一年毁于兵,同治二年重葺。庙下户口一千四百余户、六千余人。旧例元宵灯祭,八月十五日为神诞期,演戏致祭,今皆停止。是庙,传为阿育王龙神之行馆。? 汤君庙?在清洁镇惊驾桥下,祀敕封明济侯汤华。庙社组织分仁、义、礼、智、信五柱。唐元和间建,清雍正十一年重建,乾隆四十七年重修。嘉庆四年重建,道光十八年、咸丰九年、光绪二十七年三次重修。庙下户口约二千数百户。夏历六月五日为神诞期,演戏、奉牲祭神。庙内旧有壁画。? 栎木庙?在栎木镇栎木巷,祀鄞令张峋。庙社组织分潜龙漕、仇毕、舟孟桥、荷花庄等十八堡,每两堡推委员一人,共九人主持庙事。明时建,清代屡有修葺,董沛有记。庙下户口约数千户。夏历二月十二日为神诞期,致祭演戏,八月十六日神像出巡每堡,今已停止。相传神有功翦马,今各营于中秋日设祭,谓张峋有功德于民,民故报以庙食。? 白马庙?在栎木镇李家桥(旧名李家庙桥)畔,祀神失考,惟据卢友

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文化简介 1、秦腔 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2、皮影戏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3、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4、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5、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6、凤翔木板年画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活动方案)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民俗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名称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二、时间和地点____年4月3日至 10日,微山湖湿地风景区三、指导思想本届文化艺术节以“游湿地胜景,品民俗文化”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宣传、民俗展示等内容,挖掘和宣传我市民俗文化、运河文化,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活跃微山湖湿地景区的文化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活动组织主办单位:中共滕州市委 滕州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滕州市委宣传部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管委会滕州市服务业协调办公室滕州市文化局滕州市旅游局滕州市某某镇党委、政府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单位:滕州市教育局滕州市广播电视局滕州日报社五、主题活动(一)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时间:____年4月3日上午9:30地点:微山湖湿地博物馆广场活动内容:枣庄市领导,滕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王忠林、王刚、邵磊、宗大全、张宪依、李广宪、盛永志),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全市文化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游客等参加民俗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并欣赏文艺演出。活动议程: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刚同志主持。1、中国杂 技团团长于金生先生介绍民俗文化艺术节筹备情况;2、枣庄市委常委、滕州市 委书记王忠林同志讲话;3、枣庄市领导讲话;4、主席台领导为首届中国·滕州民俗文化艺术节剪彩;5、与会领导、嘉宾欣赏民俗文艺演出并参观游览湿地风景区,参加祈福放生活动。(二)祈福放生活动时间:____年4月3日至6日地点:欢乐岛、游船上等内容:邀请参会领导在游船上启动“热爱自然,微湖放生”活动,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民风民俗文化作文素材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 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 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 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 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 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 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 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 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 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 “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 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 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 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 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 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 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 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 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 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在我记忆深处一直有颗星星在闪烁,它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 那是在太原过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大街上张灯结彩,处处灯火辉煌,大街小巷里 车水马龙,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 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整个街上热闹非凡。各个店铺里堵得 水泄不通,望着这热闹劲,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有灯 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 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诵了起来,却毫不发觉姐姐以悄无声息地 站在了我的后面,“呦!表妹好雅致,这样看有什么意思,咱俩不如 去逛逛?”“好呀好呀!”我连忙拍手叫好。

中国民风民俗资料和图片

中国民风民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

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过年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 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 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吃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收(给)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合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案 【篇一: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本土文化教育资 源的一笔宝贵财富。笔者就家乡的节日民俗如何融入到幼儿园的教 学中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主要从区角环境、亲子活动、 社会实践和自我创作等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节日民俗;区角环境;亲子活动;社会实践;自我创作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 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 们的家乡震泽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其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本土文化 教育资源,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如:端午节的赛龙舟、舞龙舞狮 活动;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大型踩街等。基于以上的原因,我 们结合本园的课题研究,尝试让家乡的民俗节日引进我们的园本课程,引导幼儿感受节日活动,使孩子个性得到陶冶,传统得到延续。 一、把节日搬进幼儿的游戏,节日民俗在区角环境中的再现 1.创设富有园本特色的区角,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活动 ①“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成立,为节日民俗活动拉开体验的序幕。“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是指专门介绍震泽节日民俗的特定区域,是“震泽节日一条街”序幕,其中主要包括震泽各种节日民俗的描述、 图片及相关的节日代表典型物。“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建立的主要 功用是幼儿了解我们家乡节日文化的窗口,也是幼儿游戏“震泽一日游”的起点站。 ②“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为节日民俗活动打开深入的通道。 “震泽节日一条街”的创设是“震泽节日民俗”文化馆的延伸,主要是 各个节日的细化和凸显,目的是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将自己对某 个节日的理解,通过具体的操作得以升华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言, 这些节日民俗的教学,如果只通过初步的感知,那么,幼儿所获取 的知识就是表面的,初浅的。因为节日民俗本身就是动手、动脑、 动身的艺术,节日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 2.开展富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我们从儿童自身出发,根据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了 分层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递进性、层次性。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doc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XX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 1、XX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XX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XX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XX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课本古代文化常识_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中国民俗文化》 第一单元 《北京得春节》(老舍) 1、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得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首,古时也称“元旦”。关于“元旦”,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四始”之说了:“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就就是说正月里得第一天就是一年得开始,因而人们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贺,人们在充满欢乐得气氛中,迎接新一年得到来,留下自己得希望与祝愿。 2、春节风俗 (1)家家户户都要为新年得来到而做各色各样得准备,备齐各色吃穿用得“年货”,大人小孩都要准备好新年穿得新衣服,所谓“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同时,腊月里为了迎接新年得到来,各家各户还要进行扫尘、贴春联、挂年画、祭灶等。如宋人吴自牧《攀粱录》中已经有这样得记载了:“十二月尽……不论大小户,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目得就是“以祈新岁之安”,这种扫尘风俗一直保存到今天,也反映了我国人民讲卫生得好传统。语文月刊 (2)春节前家家都贴春联、挂年画,这些最初都与传说中得怪物“年”有关,人们贴于门上得对联,就是为了镇住“年”,将它吓跑。久而久之,春节贴春联、挂年画,变成了一种喜庆得象征。 (3)腊月十十三,民间有许多地方都有祭灶得习俗。因为相传腊月二十四,灶神将要回天界向玉皇大帝复命去,百姓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时人们就要在灶神像前放上年糕、糖、瓜果等供品,意谓使灶神吃了以后不再讲人间坏话。有得地方在祭毕后还要将灶神像烧掉,意谓升天。而有得地方则让小孩拣细秫秸,扎成马与狗得形状,意谓让灶王乘坐上天。 (4)迎新年之俗,当以除夕为最重。除夕,就是指夏历十二月得最后一日,意谓旧得一年至此夕而除。人们为了表达对新年得美好祝愿,就格外瞧重这一天。此日一入夜,家家户户便围坐在摆满丰盛菜肴得桌前,举杯互祝,共吃团圆饭(年夜饭)。 (5)除夕之夜守岁、辞岁,当就是全国各地都有得风俗。辞岁,意谓辞别旧岁。除夕之夜,全国各地还有一些比较普遍得风俗,如给压岁钱,迎新灶,烧秦桧等。 (6)压岁线,亦称“压祟钱”。除夕年夜饭后,由尊长向晚辈分赠钱币,并以戏线穿成串,挂于小孩胸前,谓能压邪驱鬼,此俗从汉代开始就有了。语文月刊 (7)迎新灶之俗,都于除夕夜举行,相传灶神腊月二十四上天复命,除夕之一天返回,故民间都于此日在厨房内贴上新得灶神像,像前摆上供品,并焚香燃烛。 (8)春节放鞭炮已有几千年历史,这一传统更多得就是为了表达人们喜悦得心情,以及对新一年得祝福,在图吉利得同时,更增加了节日得喜庆气氛。 (9)新春佳节,特别就是正月初一一早,人们一见面,都要作揖道喜,互相祝福,这就就是“拜年”。拜年就是主要得春节风俗之一,人们互道平安,互道吉祥,共享节日得喜悦。

民俗民风的资料

民俗民风的资料 关于民俗民风的资料有哪些的呢。看看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可以借鉴的哈。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

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