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记叙文阅读(小说人物、环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记叙文阅读(小说人物、环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记叙文阅读(小说人物、环境)

中考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人物、环境)

【复习策略】

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的人物分主人公(最能突出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的人物)和次要人物,还有线索人物。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刻画人物的方法与作用

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两个方面。

1.正面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侧面描写

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的……形象。

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或……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下伏笔)。

常用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平凡、朴实、纯真、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洒脱、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着、势利、循规蹈矩、寡言少语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等。

【阅读方法】

1.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常考题目主要有“你认为****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等等。

解题思路:回答这一类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到文中人物所做的事件(事)与所想的感情(情)来理解和回答,尤其是事件与事件间的转承,感情与感情间的变化中人物所表现出的特质,即是什么品质在起影响作用的。具体是要找准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此类题型,一般可以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分析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一,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有益于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第二,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考点例析】

天色已晚

朱山坡

①我们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撒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次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来的人物对白,想像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

我说,我不是来听电影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要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伊豆的舞女》。这是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座位上拎了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甜美、清澈、纯净的声音。薰子在呼唤我了。我心里答应一声,咬咬牙,掏出两块钱。他既惊奇又尴尬。昂首挺胸地走进电影院,我终于看见了薰子。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我,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天色已晚。但愿那些屠户将剩肉贱卖给我,让我四块钱可以买到三斤肉。我把口袋里的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窜动。我茫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他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跳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上。还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选自《朔方》2014年第2期,有改动)18.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

19.小说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0.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其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污垢……

B.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窜动。

☆21.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撅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从全文来说,题目中的“唱歌”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3.第③段中写道:“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4.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心里活动。(6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5.结尾写道:“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一)(13分)

18.①借买肉之机去听电影;②偷看电影却被抓;③因看电影而错过买肉;④受人帮助买到肉。(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①交代了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②初步展示“我”的性格特点;③为下文卖肉看电影埋下伏笔。(3分,每个要点1分)

20.A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直”“伸”“睁”“整理”“搓”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我”即将与熏子见面时的激动、渴望和真诚。

B句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肉行打烊后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了“我”希望落空后茫然无措、孤立无助的心情。

(2分,方法1分,效果1分)

21.①是线索人物,串联了“买肉”和“看电影”;②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③从侧面突出了“我”对电影的痴迷;④反映了特定年代存在的人间温情。

(4分,每点1分。从小说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答案:

1.(4分)“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2.(4分)(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答“给家人买回了鱼”,给1分)

3.(4分)(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2)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快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4.(6分)大姐:期待吃鱼而又装着不在乎;

二姐:迫不及待想吃鱼。

我和妹妹:因为即将吃鱼,欢快难抑。

5.(4分)观点(2分)要点: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结合实际,阐述清除。(2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种爱 丁丽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口,跟婆婆热络地说着话。 ②陈家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只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接下水果,憨憨地笑。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精气神儿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口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我说,当然可以。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风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 ?这以后,难得见到他。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一晃,春天要过去了。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连命题角度都有)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连命题角度都有) 一、常见考点 1.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 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 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3.语言品味; 4.主旨把握; 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 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 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事件;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 (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 (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角度: (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新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警 弋舟 上了车,我才知道这是要把老奎送到养老院去。地方是老郭找的,离得也不算远,还在我们派出所的辖区里。这家养老院是私营的,规模不小,据说条件不错,住进去不容易,有的老人已经排了两年的队。天知道老郭是怎么搞定的。我想这事儿,怕是不会像让两根烟那么轻而易举。这就是我师父。他除了跟老奎长得像点儿,俩人之间既不沾亲又不带故。再说了,他已经退休了,自己还在跟喉癌死磕。 两个老头都不说话。我偶尔回头,看到坐在后排的他们,居然手拉着手。两只满是老年斑的手彼此扣着,像盘根错节的枯树根咬合在一起。车里有股老年人身上特有的怪味儿。这气味还带着颜色,青灰,又泛着点儿苔藓长着毛的墨绿。没错,你也可以说那就是死亡的味道。 到了地方,老奎却不想进去了。老郭也不劝他,让我跟他在院门口等着,自己蹒跚着进去找人办手续。老奎的包袱扔在地上,他一屁股坐了上去,从口袋里拿出只铝烟盒。这只铝烟盒我太熟悉了,老郭的,现在竟然到了他的手里。铝烟盒里装着烟丝,估计不够他抽几回的。也就是说,用这只铝烟盒来装烟丝,实用性不大。它更像是个装饰品或者是纪念物。不知为什么,我还觉得拿在老奎手里,它也像是个女人用的粉饼盒。尽管它也算不上太讲究,但对于老奎来说,还是精致了点儿。 他开始卷烟。我跟他说这家养老院有多好。我的话他压根没往耳朵里进。他抽着烟,眼睛空洞地望出去,像是曾经望着滔滔的江水。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它挺困扰我的,我当时想的是,我要是再不问一下,可能就永远不会得到答案了。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老奎——为啥要在一把年纪了的时候想到来自首?老奎不搭理我,抽他的烟,望他的水。问完我才明白,其实我也没那么想得到个答案。这世界上说不清的东西太多了,而有答案的东西却太少。 “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冷不丁,老奎来了这么一句。 我听见了。但当时像没听见一样。随后我才意识到,“孤单”这个说法,我压根就没跟他挂上过钩。这个词不该在他老奎的词库里。我认为有些情感是他无从觉醒到的。哪怕它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攫紧了他的心,疯狂地荼毒他。就好比如果他真的被“孤单”所煎熬,恐怕他也只会本能地有所不适而已。那情形完全是生理上的,在他,可能就像是嗅到了一股令人反胃的恶臭。他没法将之上升为一种情感。所以,我以为听见了另外一个人说话。 他还是不看我。但我没看错的话,他的眼角有混浊的老泪。你见过人的眼泪像洗过抹布的脏水吗?当时我就见识了。他还能流出脏水一样的眼泪,这算是上帝对他的一个优待。你知道,动物们只能干瞪着眼睛默默承受。不过这可不像一辈子都让上帝头疼的那个老恶棍。他敢杀人,敢卖闺女,敢当钉子户,可是不敢承受老了的“孤单”。 他坐在那儿,整个人蜷缩着,像是被人扔出去时还揉成了团的废纸,你要是想重新弄平整,得用熨斗使劲熨才行。报纸卷出的烟卷都快烧到他指头上了。有一阵,我甚至动念,是不是想办法帮他把闺女给找回来。但这念头立刻打消了。还是算了吧。有什么好说的

部编中考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叔父走了,犁还在 ①犁还在。堂哥把它拿到河边先洗净,又用沙土擦亮,再用刷子去灰尘,然后用清漆油过,最后让它静静地挂在西厢的工具库里。每次经过,犁面上反射出一片明亮光点,有如叔父的眼睛,殷切而明亮。 ②黄牛还在。却老了,早已不用再下地犁田,大多时间是躺在门前的杨柳树下,一边细嚼慢咽着侄子添加的青草,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 ③叔父去了另一个世界——他没有带走他的犁,也没有牵走他的黄牛。叔父得的是肝癌,走的时候还不足五十八岁。在他还能自主行动的时候,他最后放牧过他的黄牛,检修过他的犁,也看望过他耕种了一辈子的农田…… ④犁,黄牛,农田,成了叔父那辈人的缩影。 ⑤很多人也许都不认识我叔父所钟爱的轩辕犁。犁在我们家乡又称曲辕犁,是家乡农民引以为傲的重要农具之一。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浙南丘陵地面积小的特点,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我还记得一提到轩辕犁,原本沉默的叔父话就会多起来。 ⑥犁田,也叫“耕地”,是种地前的必经工序。现在,有的地方种庄稼是不犁田的。有一次我跟叔父说起,叔父大为光火:哪能这般对待田地!干的干死,淹的淹死!田地给人饭吃,我们不能对田地不敬啊! ⑦改革开放的当下,打工、经商成为农民的向往,在村民们纷纷弃地离家,背井离乡,出外淘金掘银之时,我们是否还要遵循叔父的教诲: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荒废不得。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土地。将自己的青春揉进悠悠的岁月,用咸咸的汗水标点黄黄的土地。磨细的锄把记录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磨秃的犁铧诉说着世事的沧桑。为了柴米油盐,为了儿女的学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让太阳肆意地亲吻你的脊背,让山风恣情地啃噬你的肌肤。光亮的镢头映出你些许的黯然,丝丝的旱烟燃烧着你的凄苦,汗水滴落,粒粒是你的血和盐,寒来暑往,天天有你的苦和累。庄稼是你的宠儿,田野是你的希望。每当燕子衔来春天的呢喃,布谷鸟叫黄麦子,喜鹊啄熟山坳的玉米,你的眉头如莲花绽放。只有年头节下,当发财的打工族西装革履的返乡时,吧嗒吧嗒的旱烟锅才流露出些许的失落。 ⑧天旱未雨,土地干裂,你的眉头皱如撕裂的伤口,田间地头笼罩着你如烟雾的愁绪,面对大片日益枯萎的庄稼,你忧心如焚,将深深的叹息埋在一锅又一锅旱烟袋中,回望西天,残阳如血,用虔诚的信仰孕育明天的期盼。 ⑨叔父已去天国多年。偶尔回到老家,我会去看叔父的犁,看叔父的黄牛,看叔父曾经犁过的农田。走在叔父犁过田的田埂上,我能从那些田块里看见叔父的身影。从叔父的身影中,我便能够找到自己总是乐于吃亏、勤于做事的根源所在。也只有此时,自己的心才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导读:关于中考语文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记叙文的结构层次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3.题目——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意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 3)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6.理解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策划: 一、引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 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 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药》里的华老栓为什么会拿革命者的鲜血来做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呢,原因就是他生活着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犹如一间绝无窗户而又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周围的人都在是迷信的,愚昧的,麻木的。所以他的迷信、愚昧、麻木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项链》的作者就曾这样介绍玛蒂尔德: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如范进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54岁以前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表现了他沉迷于仕途,热衷于功名的性格特点。 五、牛刀小试: 阅读小说《木笛》,回答文后题目: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意图是什么?(5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4、你认为文中的音乐大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指导: 第一步:请大家浏览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整体阅读,把握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 活动1、抽生复述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好了,我们在着眼于全篇,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做文后的习题了,大家还要注意阅读的步骤: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审题包括审分值和问题,如……揣摩题路就是说要试着从命题者的思维角度去揣摩。并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置。)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在文中锁定了答题区域后,就要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找到信息源,筛选出关键词句。) 第四步:紧扣原文,整合答案(就是将筛选、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组织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2009沈阳 迷雾灯塔之光 〔英」拉夫特里·芭芭拉庞启帆译 ①科林慢腾腾地从学校往家走.不远处是一个坐落在山上的爱尔兰小渔村,他的家就在那里。今天是圣诞节的前一天,但科林一点也感觉不到圣诞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没有下雪。但科林知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感觉,这是一个他甚至不敢去想原因 ②他看看远处灰色的大海,地平线上一艘船的影于也没有七天前他的父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③"我会从设德兰群岛带一条牧羊犬回来给你。"科林的父亲在出海的那天早上这样对儿子说,"在圣诞节前你就会得到它,我保证。" ④但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夜;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摧毁了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父亲的渔船。 ⑤科林推开家门。"科林,我们需要更多的泥炭来生火。"科林一进门,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 ⑥"我不大想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母亲。"是,我也不太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是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家现在充满了悲伤,但我们必须点亮蜡烛。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去吧,孩子。我有两根蜡烛,我们一人一根。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家门。 ⑦科林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微不足道的蜡烛?"他看着灯塔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驴子摇摇头,悲伤地叫了几声,似乎它能听懂科林的话。 ⑧科林凝望着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里灵光一闪。"对,就这样。"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 ⑨看守人达非先生打开门,"你来干什么,年轻人?你吓了我一大跳。要知道,平安夜就要降临了。" ⑩"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你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 ⑾"嗯,用电池,但它们现在已经没有电了。孩子,新年后才有新电池。" ⑿"不,我的意思是,在使用电池这种好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 ⒀"用汽油灯。这盏灯现在放在地下室里,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 ⒁"用煤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一丁点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 ⒂达非先生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回到家里,科林从厨房里拿了几个桶,又跑出家门。 ⒃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⒄"你可以从你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 ⒅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敲门。⒆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 ⒇我会带更多煤油来,时间还早呢!"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而去。 (21)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

部编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心头 赵汀生 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姓曹,四五十岁的样子,戴着副玳瑁眼镜,镜片形似鸡蛋,厚如陶瓷碗底,像有圈圈螺纹。语文课若有偷看小人书做小动作的,不论在哪个角落,他总是先扶扶眼镜,注视片刻,轻咳几下,然后用教鞭敲着讲台,说:“这怎么行呢?”当时同学们大多有些怵他,背地里叫他“眼镜”。 我们班的自习课原本和其他班一样,没有老师,大家在教室里随意走动,交头接耳,很是自在。后来“眼镜”将大半自习课用于自习语文,他总是坐在讲台旁批改作业,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沙写字的声音。 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自习课,下课铃响后,曹老师从讲台旁站起来,扶了扶眼镜,压低嗓门说:“放学后我带同学们去游泳,会游泳的请举手。” 我们这个小山城溪河交错,深潭也很多,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在游泳时溺亡,老师和家长通常不许孩子去游泳。但炎炎夏日里,游泳对孩子们,尤其小男孩,是极大的诱惑,常有人偷偷下河。此刻,平日里颇为严厉古板的“眼镜”,竟要带大家去游泳,幸福来得实在有点意外。教室里一下子喧嚣起来,那些预备下课后冲出去抢占乒乓球桌的男生,赶紧将攥在手里的自制光板球拍塞回书包。 选择去游泳的最后只有男生。到得一处宽阔的河滩,曹老师叫我们站成一排,报了两遍数才让下水。我与同学们打了一阵水战,又连扎了几个猛子浮出水面,见不远处河面上有两点亮光,抹去脸上的水珠一看,原来是曹老师正面对着我们站在水中,眼镜反射着太阳光,一闪一闪的。我游到曹老师跟前,请他和我们一起去游泳,他摇了摇手说:“我还是不游吧,万一眼镜掉进河里,就什么都看不清了。”我说这样泡在水里不动太冷了,他扶了扶眼镜:“没关系。我眼睛不好使,你去告诉大家,不要离我太远,这样才看得见你们。” 太阳落下山去,渐渐起了风,柳枝拂着水面窸窣作响。此时刚过端午节,河水还有些凉,水中的我们已感到了微微寒意,陆续往河岸游去。曹老师瘦小的身子依然立于水中,晚霞映着他微驼的背影。他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伸着指头清点人数,等着我们一一在他面前游过。待他最后上得岸来穿衣时,我们分明见他嘴唇有些发紫。 此后,曹老师每周总会带我们去游泳,他将眼镜的两条腿绑上橡皮筋,牢牢系在头上,跟我们一道游泳、潜水、打水战,从下水到上岸,须臾不离开我们。直到暑假,曹老师回了乡下的家,才结束了这段我童年时很快乐很留恋的时光。 这年的深秋,我父亲从下放的农村回家,让我带一张纸条给班主任。曹老师看过纸条,右手在我头顶摩挲半晌,说:“你爸要带全家去农村生活,你能不去吗?”我仰头看着曹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次日上午放学后,曹老师把我叫到他那儿,在书架上翻找了一阵,取出一张当时很流行的一分钱一张的小宣传画,在背面签上名字和年月日,递给我:“做个纪念吧。到了农村,条件大不如这里,要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城里读书。”他坐到靠背椅上,拉着我的手又叮咛了一番,突然把我紧紧抱住,胡子和眼镜轻轻蹭着我的脸,那种痒

201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201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常见题型解析 1、题型一:题目设题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 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 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使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 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或者:使用…修辞,写 出…… ②标题作用 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 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 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 《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 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 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 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能够略去;起因能够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实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实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 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 ①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度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思路:抓住文中抒情议论句,体会作者情感,用赞美(贬斥)的语言概括。是一个……的人。从文章……看出来。要巧借文章中的词语是否要结合内容分析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记叙文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内容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领会全文主旨,感受人物理解,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局部或细节上,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并品析重要文段,品味人物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品味词语、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中疑难之处,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等等。 【知识疏理】 1.记叙的要素,叙述的方式。2.新闻报道的文体知识。3.记叙的顺序。4.记叙中的描写。5.记叙中的议论。6.记叙中的抒情。7.记叙的详略。8.文章结构、线索方面的知识。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诗句。10.分析、欣赏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11.段落结构层次的划分,段落品析。12.一定的联想能力,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试题特点】 基本上都是简答填写题,出题的角度比较丰富,如概括、填写、分析、诠释、解说、标记、描述、品析、联系、比较、探究、自由表达等等各个方面的考查角度都有所涉及。 【解题导引】 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①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 ②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③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④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一、标题 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 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 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二、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 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 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

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 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 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 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 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中考语文试卷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题分类汇编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的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 ?“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那有什么不好呢?” ⑴“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⑵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 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 ..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⑷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⑸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一个选择恰当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