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串讲资料:诗歌部分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诗歌部分
大学语文串讲资料: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诗词部分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律诗:每首诗8句的为律诗;绝句:每首诗4句的为绝句。

《蒹葭》

《作家作品》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有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中心思想》

我们把这首诗看作爱情诗,描写一位青年在怀念她的情人,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真诚的向往,执著的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失望,以及他的惆怅心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两种境况。

本诗的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

追寻的两种境况:一种,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另一种,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像迷离,“宛在水中央”。两种情况的结果都是可望不可即。

二、掌握本诗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

《诗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而重章、重言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反复,节奏舒卷徐缓,二者互为补充,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诗运用重章,细致地表现时空转换和情感的发展。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体现时间的推移,暗示追求时间的漫长和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转变,暗示追寻对象飘忽难觅,从而细腻地展现了主人公感情的流程和变化。

三、掌握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四、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不同看法。

主要体现在对“伊人”的理解上面。“伊人”指作者的意中人,但是,这个人飘忽不定,幻像丛生,给人以悠渺难测之感。于是有人就认为“伊人”是隐居的贤士,这首诗是一首招贤诗。另外,“在水一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那么该诗就是一首描写人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

《湘夫人》

《作家作品》

屈原战国时楚人,先秦时期伟大的诗人。留存作品《离骚》《九歌》等等。

《中心思想》

本诗选自《九歌》。《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约湘夫人见面,而最终也没能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本诗描写的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的层次。

可分为四个层次:依托水神祭祀中的降神,迎神,娱神,送神四个基本部分,可分为四层:第一小节:描写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来到湘水北的小洲,但是期约未遇,心中忧伤。

第二小节: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的期待和反复的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第三小节:描写湘君筑室水中迎接湘夫人的情景,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无比向往。(属于铺陈写法)第四小节:描写湘夫人没有到来,湘君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二、掌握本诗的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

借外在举止抒情:登白薠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

融情入景: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因情造景: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第三小节全部是因情造景。

三、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

四、分析“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艺术性。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相约未见的愁情。属于融情于景。

五、掌握本诗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诗寄托作者受到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和对社会理想,完美人格的坚决追求的精神。

六、本诗是根据楚地祭祀水神乐歌改编的。

《陌上桑》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五言叙事诗。

《主旨》

本诗是由民间传说“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组成。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体会其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罗敷女性格特征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表现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民间风情。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3.女主人公从几个方面夸夫。从五个方面:

(1)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2)“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3)“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4)“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5)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这段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其作用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并且不敢对自己有非分之想。表现了女主人公机智聪明,也增添喜剧色彩。

《饮酒》

《作家作品》

陶渊明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田园居》。《饮酒》是五言诗,田园诗。

课文讲解

《本文主旨》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学习要点》

1.重点掌握“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在看似矛盾的开篇“而”提出设问,然后推出答案:诗人的心早已远离喧嚣的尘世,所以,人虽身在人世间,也能像在偏僻之处一样,不受世俗的干扰。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

“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忘世(开始四句);第二层:忘我(中间四句);第三层:“忘言”(最后两句)。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句,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田园生活无比闲适、惬意的心情,返璞归真的心境;中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暮景与飞鸟结伴归来的景像,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物我浑化,返璞归真中的乐趣,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

3.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如,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写情,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景,写情的过程中,阐发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妙用。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行路难》

《作家作品》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

《本文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学习要点与难点》

1.分析本诗以作者感情变化安排结构层次的特点。

本诗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层次的。第一层是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后的苦闷,悲愤心情。五六句是第二层,以自然环境的险恶,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七八句为第三层,借吕尙,伊

尹的故事,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九十两句为第四层,由幻想回到现实,再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激愤。最后两句为第五层,借南朝宗悫的豪迈的诗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乐观进取的情怀。

2.分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的心情。

这里诗人连用四个动词,以两个连续动作,借行为举止抒情,真实地刻画出诗人抑郁悲愤的心情。

3.分析借象征抒情句的作用。

以渡黄河,登太行来比喻作者的理想抱负。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仕途的艰难。

4.分析诗中所用典故的用意。

借吕尙,伊尹被明君重用的故事,增强了信心,在茫茫前途中看到了希望,表达了对前途的信心;借南朝宗悫的诗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5.本诗的结构安排的方式。

是以诗人感情变化发展来安排的。

6.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作用。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处细节描写。

7.本诗的抒情手法。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为借举止抒情;“冰塞川”“雪满山”借象征抒情,表现前途的渺茫;吕尙,伊尹被明君重用的故事,借典故抒情,表达对前途并不失望。

《秋兴》

《作家作品》

杜甫盛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中心思想》

悲秋:悲自然之秋,悲国运之秋,悲个人之秋。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本首诗“悲秋”的含义。

本诗的“悲秋”体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秋悲;2,国运秋之悲;3,人生秋之悲。

二、“他日泪”“故园心”的内涵。

“他日泪”因回忆往事而落泪;“故园心”思念长安的心意。

三、指出“开”“系”的双关意义。

“开”既有花开之义,又有引发诗人伤心落泪之义;

“系”就船来说,是把船系住;对心来说,是牵挂不能忘记之义。

四、掌握本诗抒情的不同特点。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融情入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融情入景、借象征抒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移情于景

《长恨歌》

《作家作品》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发起“新乐府运动”。

本诗是歌颂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真挚爱情的长篇叙事诗。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本诗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长诗。

二、掌握李隆基,杨玉环的性格特点。

李隆基:突出描写他先是宠幸杨贵妃,以致娱乐误国,后写他对杨贵妃苦苦相思,情深似海。杨玉环:先描写她的美丽,再描写她对李隆基的忠贞不渝的感情。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及抒情、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1.从举动:“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2.从景物描写:“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3.心理描写:“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本诗采取对比、象征的表现手法。“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是对比手法;“春风”象征过去的美好;“秋雨”象征今日的孤独。“孤灯挑尽未成眠”借举止动作抒情,描写李隆基晚年的孤独寂寞。

四、分析第四段杨贵妃的心理活动。

描写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表现她内心的震惊,激动,惶恐等等心理活动。

“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表现她内心的惊喜、激动;“云鬓半偏新睡觉”表现杨贵妃的急切心情;“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表现杨玉环悲楚和委屈;“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表现对李隆基的感激之情。

五、重点掌握的几个句子。

直接抒情:此恨绵绵无限期。

移情于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借比喻抒情:梨花一枝春带雨,芙蓉如面柳如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借举止抒情:“孤灯挑尽未成眠”。

融情于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因情造景:第四段。

《早雁》

《作家作品》

杜牧唐代大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七绝最为人称道。

《中心思想》

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掌握本诗通篇比兴象征的手法。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大雁,而实际上是在描写逃难的人民。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

二、掌握本诗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全诗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名为描写大雁,实际在比兴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诗中用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建承露仙人和陈皇后失宠居住在长门宫指代宫廷,加上月夜冷寂的气氛,隐含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对朝廷无能的愤慨。

三、掌握“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的情感内容及抒情手法。这两句诗借象征抒情。暗示朝廷对百姓漠不关心。

四、掌握本诗的对偶句。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

《虞美人》

《作家作品》

李煜,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宋灭了南唐,李煜投降,被封为“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所杀。后人将其父李璟与他的词合编为《南唐二主词》

《本文主旨》

本诗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身为囚徒之时,抒发了他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思想感情。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该词中借景抒情的句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美好季节中的美好事物,可是作者却期盼它不要出现。这是因为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因为它的出现只会引起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伤痛;“往事知多少”“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直接说明期盼春花秋月了结的原因。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被囚禁之处东风又起,更进一步抒发了作者无穷的思念与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具有双重寓意:往日的“雕栏玉砌”还在,而它的主人早已憔悴不堪。实际是在比喻江山易主,国土更姓,物是人非的的感伤,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2.重点掌握几个句子的含义。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天的花充满生机和美好,秋天的月象征团圆和光明,作者却希望它快完结,这不合常理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因痛苦而厌倦生命,及对故国的思念,对亡国的伤痛。

“往事知多少”去日苦多,不可复返。同时厌倦来日,不敢思量。包含追忆、痛苦、悔恨、不可企求多种含义。

“雕栏玉砌”指的是南唐的宫殿,以此说明江山易主。

“朱颜改”指自己本来的面容变得憔悴不堪,物是人非,表现主题。

3.掌握词中的比喻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春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八声甘州》

《作家作品》

柳永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婉约词派代表。《八声甘州》是一首慢词。

《本文主旨》

抒写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遥望故乡之苦,归思难收;二,羁旅行役之苦;三,怀念妻子之苦,相思不相见。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具体情感内容。

2.重点掌握“登高临远”四字是贯穿全篇的关键句。

3.具体分析上片的结构。

上片按照先总后分的层次展开,分为四个层次:(1)点明时间,季节,写秋景全貌,并制造了气氛;(2)写无生命的事物,风、关河、残照;(3)写有生命的事物,花残柳败;(4)写长江,用一个“语”字给无生命的长江赋予了秋思。

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奠定了基础。

4.分析下片抒情转折的特点。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濕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诗歌鉴赏范文

大学语文文学作品赏析试题集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1、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鉴赏】: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鉴赏】: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月下独酌》是李白做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作者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

大学语文诗词复习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1)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大学语文-古诗词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其二】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其三】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说“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有版本为“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节选大学语文教材中部分爱国主义诗词

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爱国的诗词文章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瑰宝。文学作品,作为爱国情怀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文化积淀中熠熠生辉,向后世人们展示爱国的风采。为国求才的统治者、征战疆场舍生忘死的将士、悲苦不堪生活困顿的读书人、饱受压迫的民众……他们的一思一念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爱国情怀的基石。本文选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若干,讲述流淌在文字中的家国之情。 【主题词】爱国情怀贤才将士百姓 家国与民族,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不断深植于民族精神骨髓之中的符号。爱国情怀交织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经时光摧残、岁月洗礼,沉淀下文学之中的瑰宝——爱国华章。爱国没有统一的行动,也没有统一的言语。无论是何人处何地在何时,心中忧国之情溢于言表,继而成于方絮,终传于后世。统治者忧怀天下,渴望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公卿百官治政清明,国泰民安,万民咸服;将军战卒征战沙场,血染衣袍,破敌军;有识之士郁郁不得志仍心怀社稷,渴望建功立业;百姓背井离乡,抛家弃子,葬于异乡……爱国的表现形式万千,但是都在文学作品之中有所体现。 文学作品是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史官著书、臣子奏章、诗词曲赋乃至戏曲传奇,都有着爱国篇章的身影。 (一)砥定天下,造化清明 人杰贤才无论何时都是国家管理者的左膀右臂,是协助管理国家,制定律令,稳定社会的基石。在古代,鉴于信息交流的闭塞,统治者想要发掘更多的贤才来治理国家是比较困难的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渴望扬名天下的人才凭借游说国君大夫获取名声;至秦朝以“辟田和胜敌”为仕进之途增强国力,史无前例地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庞大帝国,实行了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再有皇帝考察任用下方各地地政策; 及至汉朝,察举孝廉为主要地选拔人才的措施。时代在变化的过程中,人才的选拔方式也在不断变革,统治阶级则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协助自己砥定四海,稳固统治,经世济民的贤才。 许多统治者为了寻求人才,不可不谓之尽心竭力,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天下处于四分五裂之时,虽有雄心壮志,却功业未成的曹操内心的极度忧虑和渴望。《短歌行》将曹操对于贤士的希冀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自己对贤士的渴望比作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般对爱人的思念,而对应《诗经·郑风·子衿》中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没有写在《短歌行》中,但是他的感情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对那些贤士没有来找自己的深深的哀怨,还表明自己愿意鼓瑟吹笙欢迎贤士的到来,可见曹操惜才爱才求才之心。不仅仅表达在情感上,曹操还在实际行动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人才的渴望,这在《求贤令》中清晰地表现出来。对于过去传统仕进标准“经明行修”做了重大突破革新,坚决主张从各阶层选拔人才,广开才路,提出了“士不必廉而后用”的主张,实行唯才是举。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中国北方的实际控制者,他的爱国情怀是对人才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壁垒,为国家选拔更多有利于社稷的人才,让那些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卓越才干来治理国家管理政务,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他作为统治者的爱国。 爱国不仅是统治者的求贤,也是百官公卿的谏言谏行。为官者的爱国,是敢于直谏,

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题

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2、“风骚”——“风”是指《诗经》,“骚”是指“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的代表作,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3、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4、赋比兴——赋比兴指的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5、诗史——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号称“诗史”。他们以其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6、“双子星座”——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风格不同优秀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显示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号称“诗史”,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他们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7、李煜——李煜,字重光,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后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死。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后期由小皇帝变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8、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之交,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词感情深厚,风格婉约,造语清新,后期作品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尤其憾人心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漫》等。 二、简答与分析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部分内容。它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的。“风”是先秦乐曲的通名,即指音乐曲调。“风”分为十五国风,“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即正,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的名称,即朝廷正乐。“雅”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作者多为贵族。“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节奏比较舒缓。“颂”的本意是舞蹈的“形容”,舞蹈的“模样”。“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 2、《蒹葭》的含蓄朦胧美。 《蒹葭》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朦胧诗的鼻祖。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诗中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恰恰是这份朦胧、这份不确定性,才使得作品流传至今,依然让人令人回味无穷。 词采用了比兴手法,交待时间和地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大学语文古诗词文填空50题_共1页

1.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2.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5.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9.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13.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1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6.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9.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20.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2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4.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25.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8.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9.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0.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4.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35.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36.,忧思独伤心。 3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38.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39.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40.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42.长恨此身非我,何时忘却营营。 4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4.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5.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46.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47.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48.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9.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

大学语文-诗歌部分

大学语文- 诗歌部分 一单项选择 1《氓》选自《诗经》中的() 正确答案:A风 2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C弃妇诗 3从表现手法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B叙事诗 4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D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5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 正确答案: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从内容上说,《将仲子》是一首() 正确答案:B爱情诗 7《将仲子》选自() 正确答案:C郑风 8下列诗篇中,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是() 正确答案:A.《硕鼠》 9《蒹葭》中运用“兴”法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0下列诗歌选自《秦风》的是() 正确答案:D《蒹葭》 11屈原的《九歌》由几篇诗歌组成() 正确答案:B十一 12《桔颂》选自() 正确答案:C《九章》 1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诗歌是() 正确答案: A.《九歌》 14《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正确答案: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屈原的《九章》中,最早完成的作品是()

16《将仲子》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中女子怎样的心情?()正确答案:C矛盾 17《桔颂》的抒情基调是() 正确答案:B乐观开朗 18《桔颂》从文体上来说,是一首() 正确答案:A咏物诗 19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 正确答案:C屈原 20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 正确答案:D《离骚》 21《离骚》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正确答案:C象征 22下列诗句中表示培养诗人坚忍不拔毅力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正确答案: A.心远地自偏 24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正确答案:C陶渊明 25陶渊明,自称() 正确答案:B五柳先生 26《杂诗》(其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正确答案:D人生无常 27《归园田居》(其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C愉快 2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句中“掇”字念() 正确答案:Achuo 2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正确答案:B.《短歌行》 30下列诗句化用《诗经》中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31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 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 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 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 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 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 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

专升本大学语文串讲诗词部分

诗词单元 1、学习目标 (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 (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 (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

大学语文诗词赏析

《新丰折臂翁》 唐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 左臂凭肩右臂折。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 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 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 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 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 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 万人冢上哭呦呦。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注释] ①新丰:县名。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②左臂凭肩:左臂扶在玄孙肩上。③来:以来。④致:招致。因缘:缘故。⑤圣代:圣明时代。折臂翁大概生于开元中期,并在开元后期度过青少年阶段。开元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故称“圣代”。⑧梨园:玄宗时宫庭中教习歌舞的机构。新丰是骊山华清官所在地,所以老翁能听到宫中飘出的音乐。 ⑦无何:无几何时,不久。⑧这句话是说:每户人家,三个成年男子中要抽一个壮丁。前一个“丁”指丁男,后一个“丁”指壮丁。⑨云南:此处指南诏。⑩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的一段江流。11瘴烟:即瘴气,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山林间因湿热蒸发而产生的一种能致人疾病的气体。12徒涉:蹦水步行。汤:滚开的水。13兵部:唐尚书省六部之一,主管中央及地方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牒:文书。此处指征兵的名册。14将:介词,以,用。槌(chuí):通“挝”,捶,敲击。⑩簸(bǒ跛):摇动。16且图:苟且图得。拣:挑选。17此臂折来:一作臂折以来。18万人冢:作者自注说,云南有万人冢,在鲜于仲通。李宓军队覆没的地方。按万人冢在南诏都城太和(今云南省大理县)现在尚存。呦呦(yǒu优):形容鬼哭的声音。19宋开府:指宋璟(jǐng井),开元时贤相,后改授开府仪同三司。作者自注说,开元初天武军牙将郝灵佺(quán全)斩突厥默啜(chuò辍),自谓有不世之功,宋璟为了防止边将为邀功请赏而滥用武力,挑起与少数民族的纠纷,在第二年才授他为郎将,结果郝氏抑郁而死。20杨国忠:天宝十一载(752)拜相。21作者自注说,天宝末年,杨国忠两次挑起与云南王阁逻凤的战争,死二十万,天下怨哭,民不聊生。 [赏析]:白居易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著名的《新丰折臂翁》写了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宰臣“欲求恩幸立边功”,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命。诗中借老翁之口说道: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

大学语文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 一单项选择 1《氓》选自《诗经》中的() 正确答案:A风 2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C弃妇诗 3从表现手法上说,《氓》是一首() 正确答案:B叙事诗 4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 正确答案:D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5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 正确答案: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从内容上说,《将仲子》是一首() 正确答案:B爱情诗 7《将仲子》选自() 正确答案:C郑风 8下列诗篇中,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是() 正确答案:A.《硕鼠》 9《蒹葭》中运用“兴”法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0下列诗歌选自《秦风》的是() 正确答案:D《蒹葭》 11屈原的《九歌》由几篇诗歌组成() 正确答案:B十一 12《桔颂》选自() 正确答案:C《九章》 1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的一组诗歌是() 正确答案: A.《九歌》 14《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 正确答案: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5屈原的《九章》中,最早完成的作品是() 正确答案:D《桔颂》 16《将仲子》一诗主要表达了诗中女子怎样的心情?() 正确答案:C矛盾 17《桔颂》的抒情基调是() 正确答案:B乐观开朗 18《桔颂》从文体上来说,是一首() 正确答案:A咏物诗 19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爱国诗人是() 正确答案:C屈原 20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 正确答案:D《离骚》 21《离骚》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正确答案:C象征 22下列诗句中表示培养诗人坚忍不拔毅力的诗句是() 正确答案: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2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富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1)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资料(1)《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1)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理解;(4) 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 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使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使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理解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 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 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四、重点掌握赋,比兴的使用。

大学语文-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象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 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大学语文 古诗词

羌村三首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kān)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一说“子魂魄毅兮为鬼雄”)!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有版本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