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角平分线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角平分线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角平分线导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角平分线导学案(1)

(新版)北师大版

1、4 角平分线(1)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学情预设学习

目标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

对子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定向自学

一、温故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角平线的相关性质。并用尺规做图做出下图的角平分线。

二、知新DEBACOP

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OA,

PE⊥OB,垂足分别为

D、E。求证:PD=PE 我们能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理)写出它的

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平分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到垂足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符号语言(如图)∵ 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PE⊥OA,PD⊥OB∴ PD = PE

3、角平分线的判定(1)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符号语言(如图)

∵ PE⊥OA,PD⊥OB,且PD = PE∴ 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检查讨论在预习中不能完成的问题:在小组交流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反馈教材P29随堂练习1教材P30知识技能2中考链接

1、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

D、E,B

E、CD相交于O,且∠1 =∠2。求证:OB = OC

2、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

D、E,B

E、CD相交于O,且OB = OC。求证:∠1 =∠2反思总结说收获:说改进方法:预习内容:

1、4 角平分线(2)学习目标:

1、能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1)》教案

4.角平分线(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及相关结论.学生已经经历了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过程,因此比较容易用类比的方法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已探索过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此处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尝试着证明它,并构造其命题,进一步讨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使学生掌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述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练习;第四环节:随堂练习;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情境引入 我们曾用折纸的方法探索过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性质,步骤如下: 从折纸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CD=CE, 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你能证明它吗? 2: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证明性质定理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着证明上述结论,然后在 全班进行交流.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 2 1 E D C P O B A

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求证:PD=PE. 证明:∵∠1=∠2,OP=OP, ∠PDO=∠PEO=90°, ∴△PDO≌△PEO(AAS). ∴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指导) 我们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证明了我们折纸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我们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用多媒体演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 我们在前面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已经历过构造其逆命题的过程,我们可以类比着构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引导学生分析结论后完整地叙述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 你能证明它吗? 没有加“在角的内部”时,是假命题. (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在全班讨论交流,对困难学生可个别辅导) 证明如下: 已知:在么AOB内部有一点P,且PD上OA,PE⊥OB,D、E为垂足且PD=PE,求证:点P在么AOB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PD⊥OA,PE⊥OB, ∴∠PDO=∠ PEO=90°. 在Rt△ODP和Rt△OEP中 OP=OP,PD=PE,∴Rt△ODP ≌ Rt△OEP(HL定理).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逆命题利用公理和我们已证过的定理证明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逆命题叫做原定理的逆定理.我们就把它叫做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3.巩固练习 综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函数》教学设计

《函数》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 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5.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对学生来讲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教材,课件,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 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意图: 承接上一学期变量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感受研究函数的必要性。 效果: 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起到很好的导入效果。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与旋转时间t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下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 (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 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 是多少?给定一个t 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 值吗? 问题2.瓶子或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这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

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D C B A 、 B 、 C 、 D 、 博瑞教育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两直线a ∥b ,与∠1相等的角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不等式组x>3 x<4 ???的解集是( ) A 、33 D 、无解 3、如果a>b ,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a 3b -- D 、2a<2b -- 4、如图所示,由∠D=∠C,∠BAD=∠ABC 推得△ABD ≌△BAC ,所用的的判定定理的简称是( ) A 、AAS B 、ASA C 、SAS D 、SSS 5、已知一组数据1,7,10,8,x ,6,0,3,若x =5,则x 应等于( ) A 、6 B 、5 C 、4 D 、2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 、三棱住的侧面是三角形; C 、六棱住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7、△ABC 的三边为a 、b 、c ,且2 (a+b)(a-b)=c ,则( )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B 、c 边的对角是直角; C 、△ABC 是钝角三角形; D 、a 边的对角是直角; 8、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学生爱吃哪几种水果作了民意调查,那么最终买什么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众数; D 、加权平均数; 9、如右图,有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都按照相同的顺序,依次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并且把标有“6”的面都放在左边,那么它们底面所标的3个数字之和等于( ) A 、8 B 、9 C 、10 D 、11 10、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北京市出台了新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1)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不超过4立方米,则按每立方米2米计算;(2)若每月每户居民用水超过4立方米,则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4.5米计算(不超过部分仍按每立方米2元计算)。现假设该市某户居民某月用水x 立方米,水费为y 元,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分) 11、不等式 12、已知点x 313、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1 a b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学案

第一节不等关系 本节知识点: 1.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能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 知识点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等关系 [例题1] 如图1-1,用两根长度均为l cm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图1-1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 (4)你能得到什么猜想?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 分析: 一个是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是了解“不大于”“大于”等词的含意_____________ (1)因为绳长l为正方形的周长,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得面积为__________,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 cm2,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圆的周长为l,所以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要使圆的面积不小于100 cm2,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l=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面积大 当l=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cm2) 此时_____的面积大. (4) (4)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均为l cm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________________ 因为分子都是____相等、分母_____<______,根据分数的大小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因此不论l取何值,都有______>_______.. 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针对性训练1] 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

数学教案-角的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教案 3.9角的平分线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 1,复习引入课题. (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 AOB的角

平分线oc. 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 (1)在图3- 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 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 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 PD, PE (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 (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 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2)教师随后强调定理1与定理2的区别:已知角平分线用性质为定理1,由所给条件判定出角平分线是定理2. (3)教师指出:直接使用两个定理不用再证全等,可简化解题过程. 4.理解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1)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运动显示)到角的两边的距离都相等(渗透集合的纯粹性). (2)在角的内部,至U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运动显示)都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不在其它位置,渗透集合的完备性). 由此得出结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二、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练习1填空:如图3-86 (1) v OC平分/AOB,点P在射线0C上, PD丄OA于D PE丄OB于E.「. -----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2) v PD丄OA, PEL OB, -------- 二0P平分/AOB ( --------- ) 例1已知:如图3-87 (a), ABC的角平分线BD和CE交于F. (1)求证:F到AB, BC和AC边的距离相等; (2)求证:AF平分/ BAC; (3)求证:三角形中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4)怎样找△ ABC内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

初二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 入下表相应的空格 ) 1.在天气预报图上,有各种各样表示天气的符号,下列表示天气符号的图形中,既 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 A (46)--, B (63)-, C (52), D (34)-,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416±= B 9273 -=- C 3) 3(2 -=- D 2 11 4 12 = 4. 下列图形中,单独选用一种图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是 A 正三角形 B 正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5.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6.若点),(1y a 、),1(2y a +在直线1+=kx y 上,且21y y >,则该直线所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7.如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8. 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组成, 晴 C 冰雹 A 雷阵雨 B 大雪 D 第8题 第2题 x y A B C D

已知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这个矩形色块图的面积为 A 142 B 143 C 144 D 1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9.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 10.把1.952取近似数并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 11.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把△EFO 旋转180°, 则点E 的对应点 E ′的坐标为 . 12.梯形的中位线长为3,高为2,则该梯形的面积为 . 13.已知点),(11y x 、),(22y x 、……、),(n n y x 都在直线53-=x y 上,若这n 个 点的横坐标的平均数为a ,则这n 个点的纵坐标的平均数为 . 14.等腰梯形的上底是4cm ,下底是10cm ,一个底角是60 ,则等腰梯形的腰长 是 cm . 15.如图,已知函数y a x b =+和y kx =的图象交于点P ,则二元一次方程组 , y a x b y k x =+?? =? 的解是 . 16.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 =15,且BD ∶DC =3∶2,则D 到边AB 的距离是 . A C 第16题 第18题

八年级数学上 角平分线的作法

一. 教学内容: 1. 角平分线的作法. 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3.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二. 知识要点: 1.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 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两点; ②分别以C 、D 为圆心,大于1 2 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 ③过点P 作射线OP ,射线OP 即为所求. O A B ① ② ③ 2.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①推导 已知:OC 平分∠MON ,P 是OC 上任意一点,PA ⊥OM ,PB ⊥ON , 垂足分别为点A 、点B . 求证:PA =PB . O P A B M N 12 C 证明:∵PA ⊥OM ,PB ⊥ON ∴∠PAO =∠PBO =90° ∵OC 平分∠MON ∴∠1=∠2 在△PAO 和△PBO 中,???? ?∠PAO =∠PBO ∠1=∠2 OP=OP ∴△PAO ≌△PBO ∴PA =PB ②几何表达:(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 P A B M N 12 如图所示,∵OP 平分∠MON (∠1=∠2),PA ⊥OM ,PB ⊥ON , ∴PA =PB . (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推导 已知:点P 是∠MON 内一点,PA ⊥OM 于A ,PB ⊥ON 于B ,且PA =PB . 求证:点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O A B M N P 证明:连结OP 在R t △PAO 和R t △PBO 中,? ????PA =PB OP =OP ∴R t △PAO ≌R t △PBO (HL ) ∴∠1=∠2 ∴OP 平分∠MON 即点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②几何表达:(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O P A B M N 1 2 C 如图所示,∵PA ⊥OM ,PB ⊥ON ,PA =PB ∴∠1=∠2(OP 平分∠MON ) 3. 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①为推导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依据和思路; ②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第2课时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2.会利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锻炼数学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判定.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的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我们知道,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在角的平分线上呢? 【教学说明】如图所示,已知PD⊥OA于D,PE⊥OB于E,PD=PE,那么能否得到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呢?事实上,在Rt△OPD和Rt△OPE中,我们利用HL可得到Rt△OPD≌Rt△OPE.所以∠AOP=∠BOP,即点P在∠AOB的角平分线上.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是角平分线的延伸,那如何利用它来解题呢? 例1 如图O是△ABC内的一点,且O到三边AB、BC、CA 的距离OF=OD=OE.若∠A=70°,求∠BOC的度数. 【分析】由OD=OE=OF,且OD⊥BC、OE⊥AC、OF⊥AB知,O是△ABC的三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1=∠2、∠3=∠4.要求∠BOC的度数,只要求出∠1+∠3的度数,即只要求出2(∠1+∠3)=∠ABC+∠ACB 的度数即可,在△ABC中,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OC的度数.

解:∵OF⊥AB,OD⊥BC,且OF=OD, ∴BO平分∠ABC,即∠1=∠2,同理可得∠3=∠4. ∴∠BOC=180°-(∠1+∠3)=180°-1 2 (∠ABC+∠ACB)=180°- 1 2 (180°-∠ A)=90°+1 2 ∠A=125°. 【教学说明】求三角形中角的度数,要善于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例2如图①,D、E、F是△ABC的三条边上的点,且CE=BF,S △DCE =S △DBF ,求证: AD平分∠BAC.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DCE和△DBF的两底CE=BF,且它们的面积相等,所以这两底上的高应该相等.因此过点D作DM⊥ AB,DN⊥AC,垂足分别为M和N,则DM=DN.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AD平分∠BAC. 【证明】如图②,过点D作DM⊥AB于点M,作DN⊥AC于点N. ∵S △DCE =S △DBF ,即 1 2 CE·DN= 1 2 BF·DM. 又∵CE=BF,∴DN=DM,∴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即AD 平分∠BAC. 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90°,D是 AC上一点,且AE⊥BD并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又AE=1 2 BD.求证:BD是∠ABC 的平分线. 【分析】要证明BD是∠ABC的平分线,即证明∠1=∠2,可构造全等三角形,延长AE、BC交于F,根据条件证明△ABE≌△FBE即可. 【证明】延长AE、BC交于点F. ∵AE⊥BD,∠ACB=90°, ∴∠2+∠F=∠FAC+∠F=90°, 即∠2=∠FAC. 在△BDC与△AFC中,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卷

A B C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为了了解某地区12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个体是指每个考生 (B )12000名考生是个体 (C )500名考生的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是指500名考生 2、不等式组? ? ?>>a x x 3 的解是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3 (B)a=3 (C)a >3 (D)a≥3 3.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5中⑴、⑵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⑶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⑷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 (A ) (B ) (C ) (D ) 4.使 5 ) 2(3x -为负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x <-2 (B)x >-2 (C)x <2 (D)x >2 5、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 点,(0,4)表示B 点,那么C 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A 、(0,3) B 、(2,3) C 、(3,2) D 、(3,0) 6、如图,AB ∥CD ,用含α、β、γ的式子表示θ,则θ=( ) (A )α+γ-β (B )β+γ-α (C )180°+γ-α-β (D )180°+α+β-γ 7、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子上,实物图片左边所给的是它的三视图,则这一堆方便面共有( ) (A )5桶 (B ) 6桶 (C )9桶 (D )12桶 8、数据7、9、8、10、6、10、8、9、7、10的众数是( ) (A )7 (B )8 (C )9 (D )10 9、两条直线1y ax b =+与2y bx a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延伸,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其作法原理是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提供了使用角的平分线的一种典型方法——利用角平分线构造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而证明相关元素对应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反映了角的平分线的基本特征,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研究过程还可为后期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提供思路。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2.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应用. 难点:1.理解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运用. 教学用具 直尺、刻度尺、量角器、角平分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1:给出一个纸片做的角,能不能找出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呢? 师生活动:可用量角器,若不利用工具,也可用折纸的方法,教师课件演示. 问题2:哪一种方法用起来更方便?在生活中,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 师生活动:用量角器比较方便,但有误差,用折叠的方法比较简捷,但若换成木板、钢板等无法对折的材料,此方法就不行了,那还有别的方法适合吗?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设计“激趣设疑、联旧带新”环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更高层次的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途径.(二)探索新知

八年级数学下册4因式分解课题因式分解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对因式分解作出正确判断,培养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 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学习难点】 对因式分解及整式乘法关系的理解.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方法指导:因式分解必须把一个多项式分成几个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并且不能与整式乘法混淆.学习笔记: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变形,所以分解因式后的两个因式的乘积一定等于原来的多项式,用这种方法可检测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否正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计算下面各式: m(a+b+c)=ma+mb+mc;(x+2)(x-2)=x2-4;(a-b)2=a2-2ab+b2. 2.根据左边的结果填空: ma+mb+mc=m(a+b+c);x2-4=(x+2)(x-2);a2-2ab+b2=(a-b)2. 很显然第1题中各式属于整式乘法,第2题中各式的变形属于什么呢?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92-9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尝试把a3-a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 答:a3-a=a(a2-a)=a(a+1)(a-1). 2.什么叫因式分解? 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以称为分解因式. 范例1: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C) A.a(x+y)=ax+ay B.x2-4x+4=x(x-4)+4 C.10x2-5x=5x(2x-1) D.x2-16+16x=(x+4)(x-4)+6x 仿例1: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有( B) ①x2-y2-1=(x+y)(x-y)-1;②x3+x=x(x2+1);③(x-y)2=x2-2xy+y2;④x2-9y2=(x+3y)(x-3y). A.1个B.2个C.3个D.4个 仿例2:通过计算说明992+99不能被( D) A.9整除B.99整除C.100整除D.101整除 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即互逆运算,二者是一个式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因式分解是两个或几个因式积的表现形式,整式乘法是多项式的表现形式. 【自主探究】 范例2:如果多项式3x2-mx+n因式分解的结果为(3x+2)(x-1),求m,n的值. 解:∵(3x+2)(x-1)=3x2-x-2,∴-m=-1,n=-2,∴m=1. 仿例1:若m2-n2=8,且m-n=2,则m+n=4. 仿例2:(2x+a)(2x-a)是哪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 B) A.4x2+a2B.4x2-a2C.-4x2+a2D.-4x2-a2 范例3: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 016×45+2 016×56-2 016×100. 解:原式=2 016×(45+56-100) =2 016. 仿例:利用因式分解计算:2 0163-2 0162-2 014×2 0162. 解:原式=2 0162×2 016-2 0162×1-2 0162×2 014 =2 0162(2 016-1-2 014) =2 0162×1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性质

E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要从P 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探索体验 探索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CD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CD 沿着角的两边入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

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观察领悟作法,探索思考证明方法 画法: 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 . 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1/2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C. 作射线OC. 射线OC即为所求. 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画法,加深印象,并强调尺规作图的规范性。 想一想:为什么OC 是角平分线呢?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进一步 明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熟悉几何证明 过程。 已知:OM=ON ,MC=NC 。 求证:OC 平分∠AOB 。 证明:在△OMC 和△ONC 中, OM=ON , MC=NC , OC=OC , ∴ △OMC ≌ △ONC (SSS ) ∴∠MOC=∠NOC 即:OC 平分∠AOB 探索2: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图4 N M D C B A 图2 E D F D 图3 A C F E B 图1 N P O M A C B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时间: 100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8,若AB=5,AC=6,则EF= . 2、若2 164b m ++是完全平方式,m = . . 。 3.如图1,PM=PN ,∠BOC=30°,则∠AOB= . 4.如图2,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 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对. 5. 已知△ABC ≌△DEF, 且∠A=30°, ∠E=75°, 则∠F= . 6.如图3,在△ABC 和△FED , AD=FC ,AB=FE ,当添加条件 时, 就可得到△ABC ≌△FED.(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7.如图4, 已知AB=AC, ∠A=40°,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则∠DBC= 度. 8.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等于50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 . 9、已知115a b -=,则2322a ab b a a b b +---的值是 10.若()2 190m n -+-=,将22mx ny -因式分解得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式子:23123510 ,,,,,94678xy a b c x y x a x y π+++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2.下列各式是因式分解,并且正确的是【 】 A .()()22a b a b a b +-=- B .123 111 a a a += +++ C .()()2 32111a a a a a --+=-+ D .()()2222a ab b a b a b +-=-+ 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角的平分线的画法 数学课上,探讨角平分线的作法时,黎老师用直尺和圆规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 小聪只带了直角三角板,他发现利用三角板也可以作角平分线,方法如下: 步骤: ①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M、ON,使OM=ON. ②分别过M、N作OM、ON的垂线,交于点P. ③作射线OP.则OP为∠AOB的平分线. 小颖的身边只有刻度尺,经过尝试,她发现利用刻度尺也可以作角平分线. 根据以上情境,解决下列问题: (1)黎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

(2)小聪的作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请你帮小颖设计用刻度尺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要求:作出图形,写出作图步骤,不予证明) 试题分析: (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解答. (2)利用判定方法“HL”证明Rt△OMP和Rt△ON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3)利用刻度尺作出PM=PN,再利用“SS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得解: 在△MOP和△NOP中,,∴△MOP≌△NOP(SSS).∴∠MOP=∠NOP.∴OP 是∠AOB的平分线. 试题解析: (1)黎老师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SSS”. (2)小聪的作法正确。理由如下: 在Rt△OMP和Rt△ONP中,,∴Rt△OMP≌Rt△ONP(HL). ∴∠MOP=∠NOP.∴OP是∠AOB的平分线. (3)如图: ①利用刻度尺上的刻度,在OA和OB上分别画点M、N,使OM=ON; ②用两个刻度尺作出MP=NP,交于点P;

③作射线OP,则OP就是∠AOB的平分线. 考点:1.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2.作图(基本作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4-估算-学案(无答案)

4估算 学习目标: 1. 会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囤,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会利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发展估算意识和数感. 2. 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学案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请你来帮忙: 当你在公园玩累的时候,有没有在公园的凉亭里休息过?你观察过凉亭的形状吗?小明同学是一个非常细心的孩子,爸爸妈妈带他去过许多公园,他注意到公园的底而形状有正方形、圆形、正六边形、 正八边形等,并且他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1)如果一个正方形凉亭的占地而积为1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大约是多少呢?(精确到0」米) (2)如果改建成一个同样而积的圆形凉亭,它的半径大约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由修建环保公恫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岀本巧课的学习内容一一公园有多宽. 某市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用来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地的长是宽的 两倍,它的面积为400000平方米.此时公园的宽是多少?长是多少? 问题:公园的宽有1000米吗?那么怎么讣算岀公园的长和宽. (自主学习5分钟,交流2分钟) 学生活动二:例1下列结果正确吗?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①顷?20 ; ②3; ③ JlOOOOO =500; ④ 5/900 ^96. (自主学习3分钟,交流2分钟) 学生活动三:通过活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钟思考,3分钟交流) 环节二:例2你能估算它们的大小吗?说岀你的方法. (①②误差小于0. 1;③误差小于10;④误差小于1.) 小试牛刀:你能比较亘丄与、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想的? 2 2 方法要点小结: 三、质疑问难: 四.整体建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 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 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 小明家居住在通州区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 点,要从P 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 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 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 二、探究体验 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 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 和AD 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 画一条射线

A F C B E AE ,AE 即为∠BAD 的平分线。 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 是∠BAD 的平分线。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 =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 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 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 三、合作交流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 PE =PF .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 问题:引例中两条管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 四、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EB =FC . E O B A O B P E F 图2 图3 A O B P E A O B P E F 图1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卷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1、在下列说法中是错误的() A.在△ABC中,∠C=∠A一∠B,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5:2:3,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C.在△ABC中,若 3 5 a c =, 4 5 b c =,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D.在△ABC中,若a:b:c=2:2:4,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2、若1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