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控盘

高度控盘
高度控盘

高度控盘

《筹码分布》这本书,尽管有些东西需要增减、删节,形成一些新的理论体系,但是有一块内容,可以说至今仍然是很有用,也就是由于当时所涉及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乃至于到现在,当时所提到的判断依据和标准到现在依然是适用的。就是判断主力的高度控盘状态,也是这一节所要讲的主题——研究主力的高度控盘。

一、研究机构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方式。

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复杂的图线图表、筹码分布或者成本均线中看出主力的高度控盘。筹码本身并没说,这块筹码是主力的,那块筹码是散户的。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这个市场,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价值观、心理状况、行为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异。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差别,就很容易通过一些技术图线上的迹象来区分这只股票是散户持仓还是主力持仓,乃至于确认一只股票是主力的高度控盘。

什么叫机构的思维方式或者行为方式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是我自己操作和决策的一只股票,由于我组建了一个不小的队伍,所以采用机构投资的方式去投资股票,当然这种方式在我们的节目中,逐渐也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尽量以机构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市场。这样的话你就能参加机构博弈了。机构是怎么考虑问题呢?咱们看一下图 1 。

图 1 的宝钢股份,现在标出的这个位子就是买入位置,买入了之后,应该说当时比较顺手买入之后盈利了。我想解释机构投资者跟个人投资者在行为方式上的不同,就去看这只股票盈利了之后,大家怎么考虑问题。肯定有人就想,这只股票最后的一个交易日,扎了个尖,说这个股票是不是有风险,是不是得了结,是不是已经到手的煮熟的鸭子别飞了,我得卖出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公众很普遍的一些想法。我怎么考虑问题呢?我是这么考虑的,因为我们操作是有非常严格的操作套路的,仅就这样一只股票而言,我选择了绿色的成本均线,也就是 3 4 日成本均线作为动态止盈线,而且这个动态止盈线直接交给交易人员(下图),碰到这根线交易员自己就卖出了,根本就不需要我管。

这样再看这只股票,感觉是这只股票我赢了。直到触发动态止损线的时候还能有 10 %的实在的利润,看这只股票不是说它涨了两个板我挣了 20 %,而是说我已经挣到了的钱是10 %,而不是 20 %。(图 3 )

因为我定的卖出计划,是它回落到这个位置我卖出,由于资金量不是特别的大,这种卖出是可以操作的。如果特别的大,这个动态止盈线还得往上调,以免到时出现流动性的问题。回过头来就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不是需要把这只股票获利了结呢?”

我是这么考虑的,最根本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资金安全,现在仅就宝钢这只股票来说,叫做绝对安全,无论如何也有 10 %的盈利。也就是说这个仓位彻底摆脱了风险,那是最安全的一只股票,因为挣钱了。如果我要把它卖了,换成其它股票,买进的时候,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谁也避免不了它瞬间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换成另外一只新的股票,就会让你重新承担风险,而承担风险的滋味是非常难受的。就我们而言,挣多少钱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能把股票做顺了。如果分 30 分仓,中间有 20 只股票都是在绝对安全的区域内,就什么都不管了,可以不看这个市场,反正最后能赢出来,就可以休息,这是我们追求的最佳的生存状况,或者说所谓的职业状态。

回头说宝钢卖不卖呢?我说如果卖了对我不划算,换一只新股票能正更多的钱,我不需要挣更多的钱,反而是因为换一只新的股票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要为它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甚至输了还没法向公司交代,毕竟我也是投资师嘛!这种情况就真不划算了。于是造成了筹码在我手里被锁定。其实有时候大家理解为什么机构总是要做中长线,总是获利了它不卖,因为卖了它真不划算。不是说机构不划算,而是说机构的决策人不划算。因为谁都想过好日子,谁愿意每天呆在市场中,在涨涨跌跌的过程中把头发给弄白了,这个是谁都不愿意的状态,这就是一种区别,最后的结果当然就不卖了。

这是跟公众投资者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导致的行为方式也完全不一样。那些风险挺动荡的股票,会被这些投资机构所清掉。因为些股票它面临很多的风险,基本面不确定,技术面不确定,各方面都不确定,又不是主流,这种中小机构就很难在这些股票中呆得住,反而是好股票一路持有。大机构呢?大机构更是这样,大机构建仓不容易,你说实际获利,刚才我说的那个 10 %,要卖最多只能挣到这个数,因为它卖出之后要引发下跌,不可能把所有的股票卖到天价上,有一个流动困难的问题,所以要决定一次卖出也是非常困难的,比

我们更困难。我们最多叫中小机构,而他们一个进出,准备期就起码是两个月。把所有的调研做好,计划做好,价值分析作好,开始慢慢的建仓,建仓三五个月,最后刚挣了百分之十几就卖了。除非有一种情况,是市场促成他卖出,如果市场对这只股票高度认同,怎么卖怎么都有人买,这个时候倒有人选择获利了结。

比如说招商银行就是这样,它起来了,它的投资价值是值得怀疑的,于是正好有一个20 %左右的盈利,有些机构顺势就卖掉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在追捧这个板块。如果市场不给你条件呢?市场走弱市,板块又没又建立概念呢?也只好扛一会儿,要等好的时候再说。所以讲了半天,只是讲一个道理,由于机构行为模式和公众有非常巨大的差异,就造成了在技术分析上很容易通过成本分析这几个指标:筹码分布、成本均线乃至于 K线和大盘指数,就能够最后确定出主力的高度控盘。

我们使用三个原理。第一叫“ 获利不抛的是机构筹码”,第二是“ 解套不卖的是机构筹码”,第三叫“ 横盘洗不掉的是机构筹码”。这个是两年前所提出的,判断机构筹码的三个主要的思维方式,到现在依然是成立的。也就是说筹码分布的很多案例、具体的结论可能现在都需要修改一下,但是就这三条基本原理依然给它保留下来继续使用。

二、机构控盘筹码测量方法

在《筹码分布》这本书里,特别提出了一种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主要使用的原理就是“ 获利不抛的筹码是机构的筹码”。我们看一下电脑画面(图 5 )。这只股票是长安汽车,现在时间是 2003 年 3 月 19 日。什么是下移呢?距离它近期的最高价,把测量光标移下来,移到给大家展示的这一根横线的位置,这距离最高价正好是两个跌停板,然后再去测量这根横线的下方有多少筹码。把电脑显示的数据放大一下大家看得清楚一些,是58.63 ,接近 60 %。很显然,长安汽车这只股票就是主力高度控盘,因为它涨起来了,把底下那些被锁仓的筹码暴露出来,数一数就知道了,这些筹码是主力的。60%的主力持仓,可以算作是高度控盘,这个标准在这里重新确立一下。有些股票主力的持仓甚至高达百分之八九十,那叫绝对控盘。那种主力都是一种单庄股的行为,到现在大家看有些股票,像当初的亿安科技就属于绝对的高度控盘。不过现在不太讲究大家去跟“高贵”的绝对控盘的绝对主力,即使他有再多的主力也没有用。因为主力已经赢大了,完全可以选择出货,这个时候你不知道它下一步要做什么,它的股价将随心所欲,这种情况不太好。我们喜欢的是相对低位的主力的高度控盘,又叫低位高控盘庄股,这是我一来坚持的操作方向。

回到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把它总结一下。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实际上是通过筹码分布,近期最高价之下 21%的底线有多少筹码。

这么说比较绕口,或者去累加一下,获利 21%依然不抛的筹码总和是多少,就是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这种方法是在主力拉升区去确认一个股票的主力持仓量,理论上来说是一种事后确认。也就是说好的买入点不是在你能够用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的时候,那个时候

(图 5 )股价已经高了。而是在它在吸筹区,上一节讲主力的这个吸筹区域,在吸筹区就知道这个是主力的高度控盘。就是把它的吸筹状态全部读懂,这是最佳的买点。买上去之后用下移法测量一下,是不是高控盘。如果不是就意味着当时的判断有一点点毛病。主力可能是一种海盗庄股,就是中低控盘的一些股票做对倒拉台。再往上的操作就要采用顺势而为,趋势一变坏就撤出。如果能确认是主力高度控盘,就应该敢把钱挣得更多一些,对后续的操作策略是有一定影响的。

另一个我们讲的是,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指的是主力的最低持仓量,也就是主力起码有 58 %,就是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图 10 )

因为无法说得清楚,近期最高价下方那两个跌停板之内的筹码是主力的还是散户的。可以说它既有主力的又有散户的,因为它上涨的过程中也有主力拉升或者主力加仓的一些结果。就是说它的最低持仓量是 58 %,但是到底比 58 多多少,那现在就找不到更精确的东西去估算了。不过要知道主力持仓 58 %已经够了,因为这么多股票在主力机构手里,剩下的散户有一些筹码已经无碍这只股票显示它的庄股特性了。

(图 10 )

我们现在再看一只股票双鹤药业。(图 11 )这也是 2003 底,我们也是下移两个板,去测量它有多少筹码是主力的。测量的结果发现在我们的测量日期,主力的持仓量是

75.76 %,这叫绝对控盘(大于 70%就叫绝对控盘)。要是把这个测量点往回推一下,推倒这个主升段的末期去测量,主力持仓量还高,是 89.53 %。这就是说这只股票主力几乎把所有的股票都拿在手里,这种股票一般都是单庄的,混庄它总会有人卖有人买,你说五十几家基金持有一只股票,总是有人到一定时候他就不要了,有人再进来。所以要彻底锁定住的主力持仓量一般都很难高到 90 %附近。而90%的这种股票是主力绝对控盘的高位高控盘

庄股。(图 11 )

像双鹤药业这种走势,很难判断将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既可能拉升,也可能主力开始缓压出货,等于说决定权在主力手里面。作为跟庄的投资者,你就失去了对主力的判断力。或者说这主力唯一的弱点就是出货困难,要买了它就不困难了,所以这种股票是很难操作的。在我们的投资理论上,一般要避免去做这种高位高控盘庄股,这是一种比较难以确定的

结果。(图 12 )

不能确定它将来是涨是跌,主动权在人家手里面,对方没有弱点,这种股票最好就别碰了,因为这不符合做股票的根本原理。当时巴费特和索罗斯在长期的股市生涯中所坚持的也是这个原则。做股票不能说光自己有弱点,甚至自己应该没弱点,而弱点总是对方的。这样的话做股票才能赢。

插一点理念上的东西。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就是说当时的股价不是处在最高点,已经回跳了一段了,那怎么办呢?咱们看一下电脑画面(图 13 )。

(图 13 )技巧还是去找近期的最高价,就是这个地方。(图 13 )

从最高价下面下拉两个跌停板,而不是从当前的价格下移两个跌停板,这样画出一条线,去数这个线下面的筹码是多少,是 45.34 %。可能大家立刻会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大家知道事后,扬子石化的筹码量不应该是这么低,一直是在主力一定的控盘状态,那你怎么说主力持仓量是 35.34 %呢?还是刚才说的,用这些技术方法确定的主力成本叫主力的最低成本。而上边这个峰有多少是主力的,多少是散户的不知道。这种情况,你不能完全确认这只股票是高控盘状态,可以等一等,等什么时候能够彻底确认主力控盘多少再做定夺。不是说 45.34 %是主力持仓量低了,而是你看不见。也就是说去找主力的成本其实也是一种侦察,偶尔侦察卫星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就看不清楚。再看清楚的时候,一看还是这个状态,可以再玩这只股票。在看不清楚的时候,适当等一等,等信息更确定一些,再做决策。所以这个下移法它也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区分的。

四、单庄股与混庄股。

还是回到长安汽车,不妨进一步剖析一下,这将近 60 %的筹码到底都是谁的。首先盘点一下基金拿了多少,基金的数据很容易通过这只股票的股东结构或者基金的报表中获得。长安汽车这只股票,在 3 月 19 日, 2003 年第一季度,持仓量占流通盘的 6.8 %。这个数据可能让大家很奇怪。汽车股不是基金股吗,怎么长安汽车就占了 6.8 %呢?再看上海汽车,上海汽车还行, 20.7 %。这个数据是非常真实的,它来自于基金的季报。长安汽车6.8 %,但是测量下来知道它是主力的高度控盘, 60 %大约是都是机构的,也就是一般基金每一个季度会公布一次持仓结构,把它大致数一数,找到长安汽车一家就知道了。(图 6 )说在基金之外还有一个大家伙持有了长安汽车。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后来的行情,长安汽车表现出很强的单庄股的特点,就是剧烈的拉升。(图 7 )而上海汽车表现更多的混庄股的特点,就是稳定而温和拉升。通过计算出的主力的仓位,再剪掉基金的仓位,也就知道了场外的大机构的仓位了。至于这大机构是谁,不需要知道。

单庄机构和混庄机构共同去做一个板块,那是很有意思的事。单庄机构往往显示出更多的是以前所见到的强悍特征,而混庄显示出的是一种安全和稳健特征。乃至于到最后大家也知道结果,上海汽车这只股票走得很稳,一路几乎没把谁给套住。它是大量机构的混庄,对这个混庄只要大家对投资价值的观点一致,谁也不会主动去套别人。而长安汽车,在高价位区显示出巨大的波动,这是单庄特性所决定的。

到底是买单庄高控盘股还是买混庄高控盘股呢?这要看您的爱好,一般来说单桩股会提供更大的意外惊喜,也就是说这个主力它要主动使一把劲,它的涨幅会超过一些混庄股。但是混庄股提供出了一种安全性,因为这么多机构拿着它,只要机构不出现分裂,结果是大家一起去赢钱,做得也是舒舒服服的。

所以这就是在机构博弈时代可以选择股票的品种,不像原先似的,只能跟那些单庄股,只能跟稀拉派落,只能让它去玩大家。毕竟现在产生出另一个类群,涨与不涨依赖于很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并不是哪一个人能影响得了的。对于散户或是公众投资者来说,他可能跟着单庄股走,他没有那么高的技术,玩不起。反过来跟着基金的主流或者合金资产走,大体

能够获得一个温和的收益。可想而知,这么长时间没有散户,几个散户能够赢过这个市场,而机构博弈时代其实也给散户一个出路,你跟着主流机构走就是了。因为你光想着挣大钱,但是这么长时间错的总是你,现在跟着混庄股,虽然当不了冠军,但是也能够温和地让自己的财产增值,挣一个比买国债强四五倍乃至于强十几倍这么一个收益,这也不成问题。也就是说市场给大家以不同的机会可供选择,这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盘点一下长安汽车的筹码到底是哪家基金持有的,结果是非常有意思,长安汽车所涉及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有 1 家,涉及的基金只有 1 家,我说的是 2003 年 3 月,是博时价值增长和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我们看上海汽车就不是这样了,大家看图版。(图 8 )上海汽车涉及了一群的基金,涉及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五花八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混庄状态。把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累加起来再看,发现第一名还是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图 9 )非问这只股票到底谁是老大,这个老大就是博时,它是一个公开的老大,数据早就在报表中发给你了,随便都可以查,随时都可以查。也就说在机构博弈时代,很多东西都是透明的,都是在公开数据上,重要的是能不能处理这些公开数据。要有能力去识别,拿了还要继续拿,而不是它拿了很快就要走掉。用的办法还是说它的位置不要太高,不要盈利太多,理所应当的这只股票会继续持有一段。而这个时候大盘一反转形势变暖,这些股票自然就会漂一段。那不就盈利了吗?所以在这个时期去做股票,说它复杂吧,比以前来说多了一些多头博弈的知识,说它简单吧,仅仅靠一些公开信息就能八九不离十的把股票作对。

(图 9 )

汽车股要说起来,当时没有敢做汽车股,也就是犯了一阵迷糊。迷糊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大盘不太好,另外一个呢,嫌这汽车股贵。别人解释说这个汽车产业当时的空间,当时是没有人信的,当时大家根本没有人看。当时我听到的最多的言论,大家是问:你别管汽车股怎么样,说说我的股票,它跌了这么深了,会不会超跌反弹啊?能不能给一个在低位买进平仓成本的机会啊?等你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人家机构集中的攻击了一下汽车板块,结果造成了后来大家所说的,股票的冰火两重天。有一部分投资者叫满仓踏空,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五、低位高控盘。

1、确定低位。要所判断主力高控盘最有价值的是那种低位高控盘,而不是涨起来,事后去确认它是高控盘。那有什么用呢?回头就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去确认它是低位。关于股票的低位现在的明堂就挺多,不是说股价一路下跌,现在是最低价就叫低位,那种低位基本

上没有什么意义。记得之前的培训给大家提出一个概念叫成本谷,现在回过头来再去复习一下,什么是成本谷?看这只股票:宝钢股份。(图 15 )

(图 15 )

现在 K 线图显示的最后的交易日是 2003 年 4 月 7 日,实际上这张图已经涵盖了2002 年大部分时间的走势了。大家就看蓝色的成本均线,实际上从上方走下来,被低价位拉下来,很快走平,拉不动它了。接着股价穿越成本均线把成本均线再向上一抬,形成一个向下的成本均线圆弧底,这个就叫成本谷。可以说在成本谷的下方基本都是一些超跌状态,主力最低最低位置的吸筹状态,真正主力的吸筹区域是在成本谷的里面,现在把成本谷给标出来。(图 16 )

成本谷的区间是多大呢?是成本均线构成成本谷的圆弧的底边向上两个涨停板之间的20 %左右的位置。现在再看,给它“填上水”,这个地方就是成本谷。如果股价是处在成本谷的里面,或者成本谷的下面,都叫低位。成本谷判断低位标准意思是说,股票的价格跟主力成本相差无几,它的高和低就是相对于主力成本而言的。如果买的股票并不比主力成本高太多,就叫低位,别管相对价格的高低。从图 16 上可以看出,这只股票从最低点向上已经长了很多了,但是长到这还叫低位。

(图 16 )

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判断低位呢?早期已经给大家讲了基于投资价值的海平面,海平面的附近也叫低位。如果一只股票有两个低位因素,即处在成本谷附近,又处在海平面附近,就管它叫双低股票了。叫做股价也不高,投资价值所确定的价格也不高,这就是双低。还有一种低位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绝对价格,六块钱跟十二块钱比,六块就叫低。如果股市有三个低位因素。股价处在相对于成本的不高的位置,相对于投资价值不高的位置,股价也就是五六块钱,这种股票就叫做三低股票。

(图 17 )

可能很多投资者还希望还有一个低位因素,是不是相对价格也低呢?它一路从高位跌下来,跌到现在这个地方了,距离它的最低价很近,这种股票就叫做四低股票。(图 17 )

在真实的投资中想让四个因素,也就是说,成本因素、投资价值的因素、绝对价格的因素和相对价格的因素都低,恐怕已经不是那么现实了,因为这么好的股票早就让人抢光了。所以一般在真实的操作中能找到两种低位因素,就已经是很好的低位股了。

宝钢股份有几个低位因素呢?应该说有三个。股价是五块钱,绝对价格也不高,又处在成本区内,就是成本谷的里面,在海平面附近,距离海平面上方两个涨停板的位置,这只股票是个低位股。(上图)

由此看来,股票不讲理就在这个地方,你说宝钢股份距离最低位涨了四个半涨停板,怎么着都叫高位了吧?在技术面、基本面看来,这只股票可不是高位,恰恰是低位。至于曾经有过的最低价,其实没多大意义,因为没几个人在那买到股票,它就是市场的恐慌性抛杀,杀出的一个理论上的最低点。那个最低点是基本上在真实投资中不去看的位置,要看一些更实在的东西,要看主力成本、投资价值。

2、确定高控盘。下面的任务是确定宝钢股份是否是高控盘。你光说它低位还不行,那高控盘是不是高控盘呢 ? 什么地方去确认高控盘?确认高控盘的最理想的位置是成本谷,就是这个盆的上沿。也就是我图中给大家画了一个红圈(图 19 ),这个地方需要做一个工作,确认是不是高控盘。它既然经历了线下横盘,又在成本均线上方,捣腾了这么长时间了,到这个地方,你应该说一下持仓量到底是多高,怎么确认呢?我们接着看一下电脑画面。(图

20 )

⑴ 90:3。把刚才红圈这点密集的 K 线给放大了,交易日是 2003 年 4 月 7 日。首先能看到的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90 : 3 。这个时候的成交量,在分析主力行为中,成交量实际上要折算成换手率来分析。不要去看每天它成交了多少多少个亿,这没多大意义。因为股票有小盘股和大盘股,股票盘子小的也就一两千万股,盘子大的十几个亿都有。换手率是表示一只股票抛压的,最直接了当的技术指标。宝钢股份在这个地方的换手率可以说低得不能再低了,只有 0.73 %。如果要在分析图上看这只股票,会发现它整个分析图都是断的,这是从分析图上也可以看出这种换手率极低的一种标志。一般来说要是换手率比较高,成交比较活跃,分析图是连着的,是一种很坚实的走势。一旦走断了,这只股票基本上就是交投清淡。可是宝钢股份在这个位置是不应该交投清淡的,这个位置所有人都挣钱了,平均盈利也有 10 %,大盘情况也谈不上有多好,顶多是大盘正在某一个高位区波动振荡而已。这种情况下的换手率极低,仅此一条就可以确认它是高控盘庄股。刚才说过的它又在低位,那就是低位高控盘庄股,是个三低股。

⑵成本均线全多头排列.为了能够让大家多获得一些知识,把这张图还能看到的其它的高控盘的判断依据也讲一下。因为某些股票会显示出这种特征,某些股票会显示去另外的特征。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能够看到是一种叫成本均线全多头排列的这么一种技术组合。(图 21 )

所谓多头排列指短期的均线站到长期的均线的上方。比如说 5 日站到 13 日的上方,就可以说 5 日成本均线与 13 日成本均线呈现出多头排列的状态。而 5 日站到 13 日,13 日站到 34 日,而 34 日又站到无穷成本均线之上,四条成本均线依照短到长排好次序,摆在一起走四条类似于平行运动的平行线,这就叫全多头排列。一旦股票拉出这样一种成本均线走势,理论上就是主力的高度控盘。因为这种情况下,越是买的早的获利越高,正好显示出低位主力早就建好了底仓。现在主力是挣得最多的投资者,如果这个时候股价又高于最短期的 5 日的成本均线的上方,或者在它上下飘动,就是更结实的全多头排列,也可以说是主力高度控盘的迹象,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另外一种特征。

⑶相对高位筹码持续锁定.也就是说 90:3 所看的是一个交易日没有抛压。如何去衡量满盘获利,而股价在较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抛盘,怎么看呢?用 CYF 指标,以前讲这个指标的时候说它叫市场能量,这是一个俗称。精确的叫法它叫浮筹率,浮筹率是指被大家换来换去的一群筹码。一只股票抛压重与不重也可以看浮筹率高不高,就是 CYF13 。如果筹码都被锁起来了,浮动的筹码很小,就可以说它是在较长的时间内,筹码是被锁定的。休息一下咱们接着说宝钢股份。刚才说了,如果浮筹率很低,就说这筹码是被锁定的。咱们回头再看一下电脑画面(图 23 )。

(图 23 )

宝钢股份 600019 在我刚才所显示这个位置,就是 2003 年 4 月 4 日,它这个时候的CYF13 的值是 10.48 。可能大家不是特别研究 CYF 指标的不知道 10.48 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筹码的高度锁定,这个值是非常低的。浮筹率比较高的时候,甚至能够高达 70 %、80 %,尤其是新股,因为所有股票都正在进行热烈的交易,到 10 附近它基本上就冷了。现在这个状态股价处在相对高位,满盘获利,筹码被高度锁定,自然就是高控盘了。

为了以后大家方便的使用 CYF13 ,就是叫做浮筹率指标,去判断主力的高度控盘,或者叫高度锁仓,给出这样一个标准。(图 24 )如果 CYF13 小于 25 ,它的市场含义就是说这十几天以内,两周半吧,股市只被换手了 25 %,其它的都锁着呢,就只有这些股票被换来换去,把这种情况就叫做筹码的基本锁定。如果小于 21 就叫良好锁定,小于十六叫绝对锁定。这个标准不是 10 , 10 是太低了。在实际的经验中发现只要它低于 16 就可以说筹码是被绝对锁定了,外面没有什么股票供短线交易者互相的换了。

接下来看,弄了这么多的标准,有 90 : 3 ,有成本均线的全多头排列,尤其是不强的走势,叫做平衡势,成本均线的全多头排列,又有满盘获利,筹码的绝对锁定。这样的话买这只股票,随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 宝钢股份主力确定是高控盘,有主力吸筹,然后确定是彻底的高控盘,一直到后面拍片子的时候 2003 年 12 月 4 日。(图 25 )

一路看下来,宝钢股份在发现它是高控盘之后到现在,这小一年的上涨幅度有四个涨停板。可以说你要有耐性,去跟这些个混庄的主力绝对控盘的,同时又是一种在判断标准下的低位的股票,它的中长期盈利应该说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短期呢?可以说它短期上经常是振荡来振荡去,这是混庄的价值投资的股票的一大特点。它机构比较多,难免就有分歧,只要出现分歧,股价就得停下来,把分歧解决了,上涨,再出现分歧就得停下来。这还是小分歧,如果要分歧更大,没准还会引发这些混庄主力的集中出货。主力到底会不会有分歧呢?一般来说也不要瞎猜,主力要有分歧一定有基本面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搜集来的基本面信息,大致估计一下主力会有多高的分歧。可以说在均衡定价附近主力一般不会有太高的分歧,涨上去之后,可能越高分歧也就越大。如果涨上去持续走高,还看不到主力的分歧,甚至能认为这只股票的主力,要么就是被一个固执的投资理念所控制,要不然事实上就是一个主力联合做多,他们之间就开始通气了。从技术分析中能看到 K 线背后很多市场上关于投资者的状况,利用这些东西,就能够获得准确的判断,正确地操作。

一直说到这,说的都是所谓低位高控盘庄股。我再给大家归纳一下,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呢?这个低是个相对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相对于什么呢?相对于主力成本,相对于投资价值。以后所谈到的低位并不是你所理解的低,不是股价上涨了四个涨停板就叫低,其余就叫高了。它可能还低,因为它还在海平面附近,它还在主力成本区附近,你涨多少都可以认为是低位,这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思维方式。因为价值投资引发的机构博弈,大家对高和低换了一种理解,这种理解跟市场表现不相一致。于是就会造成了公众尤其是一些散户所不理解,主力干吗要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建仓呢?是因为它说那地方低。也就是说这市场上关键是主力怎么想,也没办法。它说什么是低,什么就低,说这个高了要走,我们也走。

所以在市场中中小机构、散户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思维方式上得听这大机构的。反过来是不是意味着大机构就能挣最大的一块呢?这倒不是。因为大机构进一次出一次它是非常笨拙的。而中小投资者乃至于中小机构,是很灵活的,把挣到的那段拿走了就得了。它甚至可以转着圈去吃那些大机构的好股票,加在一起也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六、中位高控盘股。

低位谈完了,如果股价向上上涨一个台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不是股票就不能做呢?也不是!尤其是大致的预测,未来股市可能是一个振荡盘上的漫牛走势,股价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势。现在所谈到的成本谷其实是指的站到三五年以后往回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低的位置。以后股价每涨一个台阶市场上要重新对一只股票进行定位,于是就会诞生出所谓中位高控盘股的概念。可以说并不一定低位高控盘股是好股票,中价位也是好股票。

1、什么是中价位呢?对于中价位,到底谁算谁不算,现在可以给大家一个说法,可以保证用不了多久,什么是中价位也要被重新改写。所谓中和高,总是跟市场当前的主流投资者的理解去理解。它涨,甚至翻了一倍,有人说这仍然叫中价位,是因为有翻八倍的,这一倍也就是被大家接受了。当然这是一种惯常的比较的思维方式。从目前而言,判断股价的高

位、低位、中位,我用的办法叫做成本位移的办法。什么叫成本位移呢?看电脑。(图)

还是宝钢股份,自从股价脱离了成本谷向上拉抬之后,成本均线也就向上拉抬了,到现在看到的这个交易日的状况,成本均线已经大致向上拉抬了两个涨停板了。自成本谷的谷底到当前成本均线的位置之间的一个上升,就管它叫成本位移。成本位移是什么市场含义呢?一般而言主力在高位要想出货的话,它一般很难做到在最高价出,等它把货出完了,这个股的股价也就击穿无穷成本均线了。回头再看主力出货最后能落下的平均的出货价,也不过是高位的成本均线的那个位置。所以跟进货是一样的,进货主力的低位成本、高位成本一平摊,也是成本均线。高位出货也是,成本均线从低位拉上去拉到高位,成本均线上涨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主力能够获利的一个保守的高度。它要想套现,最多能挣的就是这个成本位移。像宝钢股份这只股票走到这了,主力能拿到的利润就是这个成本位移所指示的 20 %。也就是说主力挣了两个涨停板,更高更多的也拿不到,别看股价自最低价,向上已经爬了好几个涨停板了,但是主力能拿到的就是这个 21 %左右的这么一个空间。

这样的话这只股票还能不能再碰吗?怎么办呢?我们有什么判断标准或依据吗?是有的,判断方法跟在低位判断的方法是一样的。也是 90 : 3 ,满盘获利有没有抛压。比较讲究的是你不要在中价位区间,什么时候都去判断是高控盘。唯一能够做判断的是它的最高点附近的表现。给它换一下,也就是这两个红圈。(上图)这两个红圈给出的这个位置可供你判断主力是不是高控盘。

把刚才说的归纳一下,什么叫中价位呢?中价位是指股价的成本位移不是特别高的一个价位。也就是说主力没有特别高的有效盈利,就叫中价位。但是毕竟还需要给中价位一个具体的标准,依照本人的经验,我的标准是成本位移小于六个涨停板都叫中价位。而六个涨停板折合成股价的涨跌幅是 77 %左右,这个地方就都叫中价位,我定的范围是比较宽了。实际也是如此。很多股票尽管已经涨了百分之六七十了,但是它还能再上涨,关键在于一只被价值发现挖掘潜力的个股很难想象股价刚涨了百分之十几,这价值就算被挖出来了。一般来说引发这么多机构去投资一个价值投资的品种,它看好的价格空间怎么着也得有六个涨停板,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所以我管这个叫中价位。

2、而在中价位股票如何判断高度控盘呢?仍然是使用以前所说的三大判断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在它的最高价的区域去判断是否是高度控盘,因为只有那个地方判断才比较可靠。就宝钢股份这只股票而言,一直到拍片子的十二月初它仍然是高度控盘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在这么高的价位上仍然体现去满盘获利无抛压的特征,仍然体现出在很高的价位上筹码锁定的特征,那么它就是高度控盘。既然是高度控盘,你原先持有这只股票,现在还可以继续持有一段时间,直到发现一些不利于你持仓的市场证据为止。

七、归纳总结

先给大家讲一个体会,现在炒股票跟当初炒股票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结合。以前炒股票,有人说:“我只看基本面。”把技术面说得狗屁不是,这帮技术看基差、死差的,简直就是瞎说八道。而信奉技术分析的人又可以指责基本面:“你那些基本面根本就不是什么很实在的东西,无非是道听途说,你也没有什么光荣的”。这两家基本面派跟技术面打了这么多年架,到今天我的观点是最好不要再争论了,基本面给出的是基本面的信息,技术面给出的是技术上获得的投资者的信息,两者缺一不可。光懂基本面不懂技术面或者光懂技术面不懂基本面,这都是要吃亏的。

在天狼之眼的培训的第一集就跟大家说了,什么构成了投资者的盈利?是信息的不对称。有人占有信息,他就有优势,有优势就要赢那些什么信息都没有的,而技术分析提供的信息同样也是极有价值的。基本面它重要的是看对象,就是看上市公司,看宏观经济,这是基本面看的东西,基本面看投资对象是什么。技术面看什么呢?技术面看投资者,主力是中度控盘啊,高度控盘啊?主力是吸筹,还是出货?而市场是什么构成的?是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构成的。当然市场其实是三方: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管理层。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它各自解决了其中两大成分,投资对象的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看懂,投资者由技术分析看懂,把两个合起来几乎是天下无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