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组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组专题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组专题复习

专题:滑轮知识总结类型一:用滑轮提升重物

类型二:用滑轮拉动重物

类型三:滑轮组

专题练习:滑轮组 力的大小关系和移动距离关系

(一)计算力的大小

1、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若动力移动20cm ,则物体上升 cm 。

2、图3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轮和一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但是它们有不同点。请回答:(1)甲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而乙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滑轮组更省力些;(2)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 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 ,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 。

3、在图9-42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使人站在地面上能把物体提到高处。画好后再回答: (1)该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

(2)如果拉动绳端向下移动L m ,则物体能上升的高度h= 。

4、在图9-47中,画出滑轮组的串绕方法,要求是:绳端往上提,重物往上升。并回答下列问题: (l )这个滑轮组有 段绳子承担物重,若绳端的拉力向上移动l.5m ,则物体上升 m 。 (2)若物重G =30N ,摩擦及动滑轮重均不计,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 = N 。 (3)若物重G =30N ,摩擦不计,动滑轮重为G 动=6N ,使重物匀速上升时,绳端的拉力F = N 。

图9-47 图9-50

图3

5、如图9-50所示,物重G =30N ,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 使滑轮匀速上升。 (l )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移动20cm ,则拉力F= N ,物体上升 cm 。

(2)若滑轮重为2N ,使物体上升20cm ,则拉力F = N ,滑轮向上移动 cm 。 6、在右图中,物体A 的重力为G ,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 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人对绳的拉力F 的大小等于( )

A 、0.5G B.2G C. 0.5f D.2f

7、如第7题图所示,在水平面桌面上放一个200N 重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 摩擦力为40N ,匀速拉动物体时,水平拉力F 应为 。

8、如第8题图所示的装置中,已知重物G1=500N ,重物G2=1200N ,在不考虑摩擦和其他阻力情况下, 使重物G1保持平衡的拉力F 应等于 。

第7题图 第8题图

(二)计算速度

1、如图9-51所示,滑轮重不计,滑轮与转轴的摩擦不计,在拉力F 作用下可使物体匀速运动。(l )如果拉绳的速度是V ,则物体移动的速度V 物= V ;(2)如果已知拉力F 是6N ,那么可知( )

A .物重为12N .

B .物重为3N .

C .物重为2N .

D .物体受摩擦力12N .

E .物体受摩擦力3N .

F .物体受摩擦力2N .

2、如图9-58所示,滑轮重及滑轮转动时的摩擦均不计。向上拉绳的速度是1.2m /s ,拉绳的力F 是9N 。由此可知( )。

A .物重是27N ,物体的速度是0.4m /s .

B .物重是18N ,物体的速度是0.6m /s .

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7N ,物体的速度是0.4m /s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8N ,物体的速度是0.6m /s

3、如图9-59所示,摩擦不计,滑轮重2N ,物重10N 。在拉力F 的 作用下,物体以0.4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则( )。 A .F =5N ,F 向上的速度是0.2m/s . B .F =7N ,F 向上的速度是0.2m/s . C .F =6N ,F 向上的速度是0.8m/s . D .F =22N ,F 向上的速度是0.2m/s .

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 的重物,现用如图6所示装置将物体 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 ,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

绳间摩擦,水平拉力 F 为 N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

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

9-51 图

9-59 图

9-58

图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专题练习(含答案)

滑轮组的省力问题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是5N,则滑轮和重物总重为___________N。 2.如图所示,拉力F1和F2分别经过滑轮A和B使物体C和D都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大小均为30牛,则物体C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物体D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牛。 3.如图所示,在10牛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物体重力G为_____牛。 4.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一段时间内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m,拉力F 做功_____J。 6.2019年8月9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录我国沿海地区,该台风最高可达16级。如图小宇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若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400 N拉力,则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_____N。 7.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若5s内坠砣串下降了4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速度是________m/s。(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赛马初中九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得分 1.家庭电路中,要装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V。 2.如图 1 所示,正确使用试电笔的是,当用它插入插座的左孔时氖管不亮, 插入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火线在插座 的孔。 3.如图 4 所示的两个模型,其中图是发电机的 模型,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4.如上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 向 右移动时灯泡L 的亮度 __________(选填“变暗”或“不变”), 电流表示数 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如图 6 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 L 标有“3V ”字样,R为定值电 阻。闭合 S,断开 S l,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 S1,发现电 流表示数变化了0.3A ,则R的阻值为 _____Ω , 此时灯泡L 和电阻 R 消 耗的功率之比是______ 。 6.小红同学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电视,当妈妈把电饭锅插头插进插座时,家里的自动 空气开关“跳闸”了,则“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饭锅插头内部,也可能是电路中用电器。 7 .如果某用电器工作时 5 min 做功 1.5× 105 J,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是__ _W.一只灯泡标有“220V 100W”字样,把它接入110V 电路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_____W。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图 8 中的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2.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 息是利用() A.电磁波传送 B .超声波传送 C .光纤传送 D .空气传送 3. 学校茶炉房为方便学生而设计了如图9 所示的电路。绿灯亮、 红灯不亮,表示水已烧开,此时开关的开、闭情况是() A. S 1 2 1 2 断开、 S 闭合B. S 闭合、 S 断开 C. S 1、 S2都断开 D. S1、S2 都闭合 4.如图 10 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表①、②、③是电流表或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2 的滑片 P 在中点,闭合开关 S,三只电表均有示数。当滑片P 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若电阻串联,①、②是电压表,则表③示数变大 B.若电阻串联,①、③是电压表,则表②示数不变 C.若电阻并联,①、③是电流表,则表②示数不变 D.若电阻并联,①、②是电流表,则表③示数变大 5.小红家购买了一只电热水器,使用时发现通电不长时间,其电源线很热,甚至能闻 出很浓的橡胶的焦味,于是张云决定用他学过的物理知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他可从下面 哪个方面的鉴定提出投诉() A.导线太短B.导线太粗C.导线太细 D .电压太高 6.注意观察,善于发现。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A.电流具有热效应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电磁感应现象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7.有两个电阻R1、R2(已知R1<R2),如果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在相等的 时间内它们消耗的电能分别为 W1、 W2,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1<W2 B.W1>W2 C.W1=W2D.无法判断 8.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7— 5 所示,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甲的示数为0. 2 A, 电流表乙的示数为0. 8 A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7— 5 A.电阻R1 与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1∶ 3 B.电阻 1 与电阻2 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1∶ 9 R R C.电阻R1 与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3∶ 1 D.电阻 1 与电阻2 消耗的电功率之比是9∶ 1 R R 9.某同学有一个灯泡,将它与8 Ω的电阻串联,当将它们接在24 V 的电源上时, 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该同学测得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5 A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36 W,额定电压为 24 V B.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18 W,额定电压为 12 V C.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20 W,额定电压为 12 V D.这个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12 W,额定电压为 12 V 10.盛夏时节,正值用电高峰,某市电力供应紧张,政府鼓励市民节约用电。下列不属于 节约用电的是() A.电视机不用时拔下插头 B.使用大功率的电炉烧水 C. 随手关灯 D.推广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 三、作图(每题 2 分,共 4 分)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教案 科目:物理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课时:第一课时 年级:八年级编写人:授课人:审核人: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知道质量的的概念,能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学习重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 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 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 1、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符号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即它与物体的、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无关。 3、对于微小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用天平测量,通常采用测量。 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 1、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于1.5×106mg的是() A、一头大象 B、一只鸡 C、一张邮票 D、一个苹果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它的蛋有1.5Kg,合_________g;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它的蛋只有0.35g,合_________mg。 3、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是( ) A、先称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1粒米放在一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仔细测量 D、把1粒米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4、物体实际质量是20.5g某同学粗心,将物体放在了右盘,砝码放在了左盘称量,则天平平衡时他读到的质量为(1g以下使用游码)() A、19.5g B、20.5g C、21.5g D、20g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所用砝码已经磨损,则所测得质量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物体被移到月球上质量将变小 B.1㎏铁块的质量比1㎏木头质量大 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少 D.将铁块拉成铁丝,其质量不发生变化 7、在“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1)把天平放在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如图10甲所示,于 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丽的做 法不对,不对之处是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__(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g、5 g砝码各一个时, 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g。 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检测案) 1、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2)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105; (3)一只鸡的质量约为50 ;(4)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为0.025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12.2 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使用定滑轮一定既不省力也不费力(2)使用动滑轮有时可能不省力(3)使用滑轮组一定比使用动滑轮省力(4)使用滑轮组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5)使用滑轮组总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6)组成滑轮组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目一定要相等(7)使用滑轮组时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A.(1)(2)(4)(6) B.(1)(2)(5)(6) C.(2)(4) D.(2)(4)(6)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20 N的物体匀速提高0.1 m(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不计),所需的拉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A.40 N,0.3 m B.40 N,0.2 m C.60 N,0.3 m D.60 N,0.2 m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 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的拉力大小实际应该是()

A.小于3 N B.等于3 N C.大于3 N D.等于2 N 5.如图所示,某同学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他借助该装置提升100 N的重物(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把A、B简化看成动滑轮 B.人将绳拉过1 m时,物体也上升1 m 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的拉力为20 N D.利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6.(多选)如图所示,用此装置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当拉力F=20 N时,重50 N 的物体被匀速提起,10 s内物体升高5 m,则()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 m B.动滑轮重10 N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班级:姓名:成绩: . 注意事项:本试卷中常数g=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 字母代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二、1、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在昭通用普通茶壶烧开水,沸水的温度可达100℃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X Kb 1. C o m C.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6×103N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1.2m 2、你在上体育课时,遇到了下列一些场景,并由此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 列联想错误的是() A.“跳远助跑”时利用了惯性的原理 B.“引体向上”时手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C.“踢足球”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D.“仰卧起坐”时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 3、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 计空气阻力)()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的重力和它所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汽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的牵引力和它所受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5、在日常生活中,用10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0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杠杆 B.斜面 C.一个定滑轮 D.一个动滑轮 6、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 上提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资料

运动和力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 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说明: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特性。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无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 相互平衡。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 力就彼此平衡。 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 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 =F S ,其中:p ——压强——帕斯卡(Pa ); F ——压力——牛顿(N ) S ——受力面积——米2(m 2)。 2、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 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 ——Pa ;ρ——kg/m3;g ——N/kg ;h ——m 。(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5、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 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6、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7、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 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 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作业设计

第2节滑轮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 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 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 拉力的功率为200W 2.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 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 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 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 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 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 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 拉力F的功率为20W D. 拉力F的大小为90N 4. 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 P甲>P乙 B. P甲F乙 C. η甲<η乙 D. η甲=η乙 7.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拉力F=3N,物体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轮重、绳重和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合力不为零 B. 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9N C. 竖直墙受到的拉力为9N D. 拉力F每秒钟做功为1.8J 8. 如图所示,用力F拉着滑轮,使重2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家庭电路中,要装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 V。 2.如图1所示,图甲中试电笔的笔尖A应该是(选填“导 体”或“绝缘体”)。在图乙和图丙中,正确使用试电笔的是 图,当用它插入插座的左孔时氖管不亮,插入右孔时氖管 发光,可知火线在插座的孔。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电阻R的阻值为30Ω,滑动变阻 器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4Ω,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当开关S闭合后,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允许调至的最小值为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 小功率为W。 4.现在有一种“手机自生能”技术。手机上装上特制电池,上下左右摇晃手机即可产生电能,这种手机电池产生电能时应用到了________ 现象,其能量转化是 _________ ; 5.小刚家电热毯的电阻丝断了,他爸爸将电阻丝接上后继续使用,在使用中小刚发现接头处被烧焦了。小刚猜测可能是接头处的电阻(选填“变大”或“变小”),你判断小刚的爸爸是图3中的种接线方法。在家庭电路中,除接线外还有哪些地方与上述现象有相似之处?请你列举出一 例。 6.如图4所示的两个模型,其中甲图是机的模型,它是根据 制成的,乙图是机的模型,它是根据制成的。

7.如图5所示,A和B分别是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R2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图,请判断两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1______R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两个电阻串联,串联总电阻的图像在区域________。(选填“Ⅰ”“Ⅱ”“Ⅲ”) 8.如图6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标有“3V0.6W”字样, R为定值电阻。闭合S,断开S l,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S1,发 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3A,则R的阻值为_____此时灯泡L和电阻R 消耗的功率之比是______。 9.小红同学在家里开着空调看电视,当妈妈把电饭锅插头插进插座时,家里的自动空气开关“跳闸”了,则“跳闸”的原因可能是电饭锅插头内部,也可能是电路中用电器。 10.如图7所示为北方某市郊区林场,树木已成材,砍伐后,地面上留有一 截树桩。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到林场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此时有一群大雁自右 向左迁徙,小刚同学为确定大雁飞行方向拿出指南针,指南针指向如图7 所示。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帮助小刚确定磁针A端是极,此时 季节为季。 二、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1.图8中的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2.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A.微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 13.学校茶炉房为方便学生而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电路。绿灯亮、红灯不亮,表示水已烧开,此时开关的开、闭情况是() A. S1断开、S2闭合 B. S1闭合、S2断开 C. S1、S2都断开 D. S1、S2都闭合 14.用电压为220V的电源向远处某工地的一盏标着“PZ 220-60”的电灯供电,由于导线有电阻,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为55W。则导线消耗的功率() A.大于5W B.等于5W C.小于5W D.不能确定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完整讲义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生活中存在的力 拉弓射箭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投篮压路机压路 思考:什么是力? 人弓 推土机土 运动员杠铃 物体物体 2、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3、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用力扳竹子小孩盘腿坐在木板上骆驼在沙地上踩出脚印 足球运动中相互传球守门员守球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例1:在跳板跳水这个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例2: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点拨: 理解力的概念应把握两条: 1、力就是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外一个是受力物体。 运动状态的理解: 1、由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我们把静止的当作是一个特殊的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否则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变了。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第八章《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能 1、电能 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 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 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内能 2、电能的计量 电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千瓦时,通常叫做度,符号是kW·h。 1kW·h=3.6×106J 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也叫电度表)计量出来。电能表上“220V”“5A”“3000Revs/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二、电功率 1、电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用P表示,单位:瓦特(瓦,符号W),千瓦(符号kW),1kW=1000W 电功率的大小等于用电器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P=W/t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W—消耗的电能—焦耳(J),t—所用的时间—秒(s) 2、“千瓦时”的来历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做实际电压,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 电灯泡上标着“PZ220V 25W”,表示电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25W。 3、电功率的测量 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UI 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功率—瓦特(W),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①原理:P=UI ②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③所需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小灯泡、导线。 ④实验电路图: ⑤实验注意:电源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⑥实验过程 四、电与热 一、电流的热效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 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同步练习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12.2.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勇同学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该滑轮组所起的作用是() A.仅改变动力的方向 B.仅能省力 C.仅能省距离 D.既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林红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把同一重物提升到同一高度时() A.用装置甲和装置乙吊起重物所用拉力相同 B.用装置甲吊起重物比用装置乙省力 C.用装置乙吊起重物比用装置甲省力 D.用装置乙吊起重物,动力移动的距离比用装置甲小 3.有一个滑轮组,绳重、滑轮重和摩擦都忽略不计,人站在地上用40 N向下的力可以匀速提起200 N的重物,则在这个滑轮组中() A.定滑轮个数为5个,动滑轮个数为5个 B.动滑轮个数为5个,定滑轮个数为4个 C.动滑轮个数与定滑轮个数都为2个 D.动滑轮个数为2个,定滑轮个数为3个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装100袋大米,已知每袋大米的质量为50 kg,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00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则至少需要吊运的次数是() A.9次B.10次 C.11次D.12次 5.林红同学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当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 m时,物体升高0.2 m,已知拉力是20 N,所用滑轮组中有两个动滑轮,每个动滑轮重5 N,不计摩擦与绳重,则物体的重力是() A.90 N B.95 N

C.105 N D.110 N 6.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在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 A.1∶2 B.1∶1 C.2∶1 D.3∶1 7.(多选)如图所示,在大小为50 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重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1 m,忽略绳重及摩擦。在此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2 m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3 m C.动滑轮的重力为20 N D.将物体重力增加到160 N,则拉力变为100 N 8.某同学体重为500 N,他的手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 N,动滑轮重100 N,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物体A吊起来,物体A的重不能超过() A.1000 N B.1200 N C.900 N D.1100 N 二、填空题 9.如图1所示是林红同学探究“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时的情形,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______,该滑轮组既省力又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钩码重为1 N,若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图1 10.如图2所示是一种手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用到了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滑轮组,使用这种机械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若图中虚线框内部分的自重为0.9 kg,某次在衣架挂上总重为7.5 kg的湿衣服匀速提升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至少为________N。(忽略绳重和摩擦,g取10 N/kg) 图2 11.用如图3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当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检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2011泉州)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消失,那么字宙飞船将()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加速飞行 D.匀速飞行 2.(2011德州)2011年5月15日,刘翔在国际田径钻石联赛男子110实档比赛中采用7步上栏的新技术以13秒07的成绩一举夺冠(如图3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刘翔蹬地起跑,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刘翔在比赛过程中重力对他没有做功 C.刘翔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D.刘翔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2011淮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国速滑选手王濛打破世界记录,一人获得三枚金牌。有关王濛运动、领奖瞬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站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与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冲过终点后,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滑行 D.用力向后蹬冰面,会向前滑行,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2011金华)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 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 C.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5.(2011黄冈)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的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是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C.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6.(2011黄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7.(2011牡丹江)下列现象中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释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 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④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题

人教版物理下册机械效率计算题练习 1 1、如图所示,现将重为5N的物体A沿长,高的斜面匀速从底端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恒为3N,所有时间是12s,求: (1)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的平均速度; (2)物体A从底端到顶端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 (3)求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2、建筑工地用如图l7所示的简易滑轮组提升砖块,某工人将重500 N的砖块一次性匀速提升到离地面4 m高的砌墙处,所用拉力为200 N,时间为 20 s,这次提升砖块过程中:(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求:(1)?利用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工人做功的功率;??????? (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某次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时,将重为100N的土以s的速度从井中匀速提升,此时拉力做的功W随 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拉力的功率;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大小. 4、“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设备,在汶川地震灾区救援现场,用“塔吊”可将很重的水泥板方便地吊起并安放到工作区域内。(g取10N/kg) (1)现有一“塔吊”如图所示,它有一水平臂AB,AO叫平衡臂,OB叫吊臂。C为可移动的滑 轮组,C移动的范围是从O点到B点。已知:AO=10m,OB=50m。若“塔身”的宽度和铁架、滑轮组所受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在A端所装配重的质量为5t,要想起吊质量为的水泥板,为安全起吊,C应移动到离O多远的地方? (2)若“塔吊”20s内将质量为的水泥板匀速提高了4m,那么,“塔吊”提升水泥板的功率是多少?如果机械做的额外功是3×104J,“塔吊”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装置中,物体甲重G甲=150N,动滑轮重G轮= 50N,人重G人=650N。轻杆AB可以绕O点转动,且 OA∶OB=5∶9。不计轴摩擦和绳重,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地面对物体乙的支持力为F1=210N。求: ⑴物体乙受到的重力G乙。 ⑵若用物体丙替换物体甲,并在物体乙的下方连接一个弹簧,如图乙所示,当轻杆AB在水平位置时,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弹簧对物体乙的作用力为F2=780N。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 力F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关于电学单位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 伏特是电压的单位 B . 安培是电流的单位 C . 焦耳是电功的单位 D . 千瓦时是电功率的单位 2. 图1是小华对他收集的四幅“物理与生活”的宣传画进行的说明,其中错误的是 【A 】 A . 司南在地磁场作用下指北的一端为S 极 B . 碟形天线可用来接收来自卫星的电磁波信号 C . 电磁起重机是电磁铁的具体应用 D . 试电笔的内部安装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以此确保使用安全 3.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接入电路前要估计测量值的范围,来选定量程 B .接入电路时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C .接入电路时两表都严禁将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D .使用前都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4.下列知识结构中有错误..的是 【 B 】 5.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下列不能有效避免雷电危害的做法是 【D 】 A 、现代高层建筑上装有避雷针 B 、我国古代建筑上的龙角铁制装饰物 C 、高压输电塔上面有两条平行导线 D 、下大雨时在田野里应撑起雨伞或到大树下避雨 6. 下列有关电和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强弱只与电流大小有关 C .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铁的相似 D .电磁铁中用钢芯代替铁芯效果更好 7.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们没有电阻 B .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只跟材料有关 C .将一根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大 D .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铝导线的电阻小 8. 对公式R = I U 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C 】 A 、电阻R 跟电压U 成正比 B 、电阻R 跟电流I 成反比 C 、电阻的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D 、当电压U =0,电阻R =0 9. 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 A. 发电机 B .电灯 C .电熨斗 D .电烙铁 10. 磁性材料已经在现代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广泛使用,下列元器件中,不是应用磁性材料的是【B 】 B .改变导体 电阻的方法 改变导体的长度 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改变通过导体的电流 C .电生磁的应用 通电螺线管 电磁铁 D .家庭电路中电流 过大的原因 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短路 A .串、并联电阻特点 串联:R =1R +2R 并联:R 1=11R +21R

【重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 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亚里士多德: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