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史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展,偏重政治的倾向逐渐得到纠正,经济史地位随之提高。反映到高考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考查的比重有所提高。就历史学科而言,复习时应注意如下视角: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使学生深入理解某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前因后果,把握好这个阶段的历史特征。

(2)由于国情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式、速度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从各自社会状况出发,再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3)根据不同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既要具体分析概括每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特点,又要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去总结经济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

(4)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动因、过程等。

考纲:近代世界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世界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现代世界 4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知识整合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英国

(1)概况

a.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b.18世纪六十年代至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c.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世界工厂”。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e.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丧失了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但仍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特别是它的金融业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f.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衰落。“一战”使英国从债权国变为的债务国。1929--193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g.“二战”后,英国经济严重削弱。英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历了恢复、快速发展和滞胀时期。

(2)特点

a.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

b.最早发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其经济发展受殖民地影响巨大,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与“日不落帝国”。

d.从17世纪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一直是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美、德冲击,“一战”后让位于美国。

2.法国

(1)概况

a.18世纪,法国工商业发达的程度,在欧洲大陆首屈一指,但农业占统治地位。

b.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工业革命的进程受到一定的影响。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c.19世纪中期,法国的工业生产占世界第二位。最后三十年,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

d.“一战”后,法国经济因战争损失严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20世纪二十年代,法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e.1929--1933年,法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f.“二战”后,法国经济同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历了恢复、高速发展和滞胀几个时期。

(2)特点

a.法国的农业落后,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等因素,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b.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经济破坏都比较严重,削弱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高利贷资本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3.美国

(1)概况

a.殖民地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北部工商业发达,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b.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

d.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形成了垄断。

e.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f.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2)特点

a.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积极吸收人才。

b.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并后来居上,长期取代英法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c.两次世界大战,都给美国经济发展和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提供了契机。

4.德国

(1)概况

a.19世纪早期,工业革命在德意志开始。德意志的纺织、冶金、采煤、农业化学和铁路运输等部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尤为突出。

b.l871年完成统一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20世纪初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c.20世纪30年代受到经济危机冲击尤其严重。法西斯上台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d.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推动经济的起飞。60年代初,德国成为欧洲最强的经济大国。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德国的作用越来越大。

(2)特点

a.德国统一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统一前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统一后发展迅速。

b.战争对经济发展影响大,普法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经济。

c.成功地抓住了几次有利的机遇和国际形势。如利用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迅速跃居世界第二;利用一战后帝国主义协约国之间矛盾,抵制赔款,恢复经济;利用“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恢复并发展经济。

5.日本

(1)概况

a.l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b.明治维新使日本很快进入经济迅速发展时期。l9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在政府的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

c.一战期间,乘机发展工商业,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d.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工业生产普遍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国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措施。

f.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经经发展时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特点

a.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摆脱外来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b.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c.资本主义发展从一开始即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d.外来因素对日本经济影响重大。向西方学习、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掠夺、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大,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世界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成为囊括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资本主义创造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又进一步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2)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存在。

(3)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形成的作用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世界市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有力地冲击瓦解着各国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最重大的事件,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17—19世纪,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后,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全面建立并发展起来,19世纪60、70年代达到顶点。与此相适应,在政治思想上,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主张“自由”、“平等”和实行资产阶级民主。经济上倡导“自由贸易”,典型代表常常是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如英国。

自由竟争一方面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客观上促使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的危机。同时还使各国强烈地进行对外殖民战争,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由竟争的结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必然引起生产的大规模集中,当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垄断的产生。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被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所取代。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继续发展和扩大,它使资本主义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巨大的垄断组织都是采取科学方法组织起来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管理的,在很大的范围内用有计划的生产代替“自由竟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使生产的社会化大大提高,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日益扩大,使孕育着的经济危机日趋成熟。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结果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剥削本国人民,而且通过殖民开张,把他们的统治带到全世界,造成了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尖锐矛盾。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对立直至挑起世界大战,其根本原因是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之间激烈争夺、瓜分世界领土造成的。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危机。“罗斯福新政”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其结果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为二战后的世界各国所仿效。另外以德、日为主的另一种模式也开始出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同国民经济的军事化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消除危机的措施是以对外侵略扩张,向别国转嫁危机为主要方式的。

二战后,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不少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力量,并成为促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50—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频考点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英国经济“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①确立的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确立:l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③丧失: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④丧失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的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②表现: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①原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

②表现: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三次快速发展

(1)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特点: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美德发展较快,英法相对缓慢,俄日发展较快,但相对落后。

②原因: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政治上,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政党竞争机制的形成为缓和矛盾、稳定政治创造了条件。工人运动主要是经济斗争、合法斗争,处于积蓄力量的和平发展时期。

③表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展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工业化,经济高度繁荣。政治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爆发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政治运动。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2)20世纪20年代短暂的稳定发展

①特点:美国逐渐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②原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一战后以“委任统治”制度对殖民地进行瓜分;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表现:各国经济复苏,接近或超过战前水平。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得到巩固。资本主义国家间以经济竞争、谈判对话取代了武装对抗。

④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1 92 9~1933年经济大危机。

(3)20世纪50~70年代的高速发展

①特点:日本、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②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为其提供了最有力的因素;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二战后确定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各国推行社会改革。

③表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当普遍地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各国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战争。

自助训练

1.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什么()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B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大量工厂的出现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促进人口从农村流入工厂所在的城市。19世纪中后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其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比英国要晚,程度也比较低,从表格数据可以①③结论是符合题意的。

2.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

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

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B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表明世界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和俄国两国经济发展主要障碍的共同点是( )

A.资金不足 B.企业设备陈旧

C.缺乏技术人才D.缺乏自由劳动力

3.D 19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和俄国都开展了废除农奴制的运动,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美国则颁布了法律废除了农奴制,二者都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紧张的问题。

4.恩格斯在《1845和1885年的英国》一文中指出:“英国享有了将近一百年的工业垄断,现在无可挽回地失去了。”英国丧失工业垄断地位的主要内在原因是()

A.美、德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美国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C.英国工业化进程缺乏必要的资金 D.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4.D 注意本题所问是“内在原因”。AB两项是外在因素,应排除;英国有雄厚的资本积累,只是将其投到殖民地,所以C也错误。

5.读下图,图中的参议院大厅里,坐在议席位上的是一些参议员,他们在开会时还不时地向后张望。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的垄断资本家,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铁托拉斯”“铜业托拉斯”等等。该漫画反映了()

①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

②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③垄断组织的出现消除了竞争

④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A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更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排除③④。

6.下图是1888年~189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促使发生变化的条件不包括()

A.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B.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对外侵略获得大量财富 D.重视教育

6.A 图片中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都得到迅速发展,即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政策、资本、教育都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日本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封建残余势力,即改革彻底,所以A 错误。

7.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给我们的有益启示不包括()A.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本国B.要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C.资本输出显得日益重要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7.C 英国、法国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重视采用新技术,结果退居世界第三、第四。

8.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为()

A.工业资产阶级日益集中社会财富

B.对外掠夺由商品输出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大力采用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

D.产生了适应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垄断组织

8.D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生产技术的极大提高,生产竞争的激烈,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终于产生了垄断。

9.下图是一幅1927年德国关于危机的预言性的漫画,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A.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相对贫困,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B.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治经济,使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C.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广大人民向摇摇欲坠的政府示威

D.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9.C本漫画是关于经济危机的预言,从图中上面、下面人群归类及举止可以判断是群众性的示威游行,而断壁悬崖更反映了政府摇摇欲坠。

10.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美国最终能够以资本主义“民主”的方式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其原因有()

①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②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③依靠相对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10.B 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但没有遏制经济危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蔓延。故②错误。①③④业都符合美国的情况。

11.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1.A 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主要是对欧洲有利,而且是形成于1967年,排除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是一军事组织,与美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没有多大关系,排除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20世纪年代,也排除D。

12.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①日本和欧共体与美国激烈争夺世界市场

②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削弱

③日本和欧共体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④中美结束了20多年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B 20世纪70年代中美结束对抗这是美国战略收缩的表现,而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原因之一是这一时期美国的霸主地位的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所以④属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的影响,而非表现。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例

材料二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世界必须使民主享有安全,世界的和平必须建立在可信赖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

当涉及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自由的时候,中立不再是可行的和可取的,对和平与自由的威胁在于存在受有组织的势力支持的专制政府。……

我们必须为了民主创建一个安全的世界,这一天已经到来,为了捍卫那使她得以建国的原则、为了她所珍视的和平与幸福,美国可以抛洒热血竭尽其能。上帝保佑美国,她别无选择。

——引自1917年4月2日威尔逊总统在国会上的讲演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生的显著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材料一中美国经济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三和材料二有什么关系?

14.(2008惠州摸底)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次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状况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趋势如何?

材料二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所选辑

(2)从黄金储备的情况可以看出,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

答案:(1)欧美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以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2)美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实力相对衰落;欧共体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西欧和日本开始崛起。这有利于加快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编制人:姜艳审定人:历史备课组学案编号:6#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情况与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有 A.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3.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整顿银行业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4、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①新建田纳西工程②以工代赈③发放救济④蓝鹰运动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6.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指导下 A.积极推进新技术革命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8、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最主要特点是 A、自由放任生产 B、实行计划经济 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减少政府开支9.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紧掠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以及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10.20世纪50至7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有许多相同点。其中不包括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努力避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D.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1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业)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选择题 1.(2019·南菁中学月考)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A[根据“1929~1930年”“1931年”等年份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正确。] 2.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由此说明()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A、B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相关,排除。材料中“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反映了局部的干预,故C正确。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经济指导的杰作,尤其是它在所有制形式上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新型的国家所有制,使“国家具有经济基础属性和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此类措施的深远意义是() A.使国家具备了经济管理的职能 B.实现了就业与消费的增长 C.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D.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剧变 C[材料反映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国家所有制,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转变,故C正确。]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这些年来.有的人大肆宣传西方国家推行私有化和“民营化”的经验,似乎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都已走入日暮途穷”,国有经济在任何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样的宣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人以心理上和实践上的有害误导。?国有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由来已久,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有官办工厂。英国1657年邮政总局就属国有。15世纪下半叶,西欧许多国家把采矿业、冶金业、金属加工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大利政府办了瓷器厂、挂毯厂等,甚至连罗马的教堂也有官办的制造厂。日本明治政府出于侵略的需要,实行官营模范工厂制度,把大批军事工业、矿山、冶金企业、造船企业和铁路收归国有。如果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有经济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一般仅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当资本主义进人成熟时期,当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达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的时候,尤其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凋零,社会矛盾高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勃勃生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的东西。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发展国有经济的程度并不相同,

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然而所有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地都发展了国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秩序的维护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起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今后发展会有反复,投资方向和管理方式会不断变化,比重会时高时低,但国有经济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不会退出西方国家的经济舞台。这是肯定无疑的。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占的比重很大。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资料,70年代中期,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中所占比重平均为16.5%,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中,国有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9.5%。在西欧诸国,国有企业产值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工业总产值的30%;80年代,多数西欧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20%以上。1982年,工业发达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平均占工业总产值的22.5%,投资占14.5%,就业人数占18.2%。在198 4—1993年的10年中,美国、日、德、英、法和意大利的政府投资在国内固定资本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平均为15.6%、23.8%、11.6%、17.2%、16.2%和16.7%。?国有企业在西欧一些国家居十分重要的地位。1995年,法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国防工业中,有国有或国家控股50%以上、职工超过500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有2158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投资占21.3%,出口占16%,职工总人数(2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 8%。意大利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7%、工业总产值的23%、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的源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发展为保障的。因此,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是共同促进和相互伴随的,每一时期经济的大发展都有力地推动政治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健全又无形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美国政治的现代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中后期,即美国建国的时期 18世纪,随着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不符合。1776年,《独立宣言》的颁布终于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经济的发展不再受英国的控制。《1787年》宪法的颁布,是美国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确立了民主共和、人民的自由权力等制度制度,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自由宽松的环境。 第二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西进运动 美国独立后,废除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禁令,在1810年至1890年间,大批的移民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向西部,以19世纪初至中叶移民最多,产生的影响最大。1810年,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占美国的十分之一,1820年便升至四分之一,大批移民的西进为美国发现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西进运动也是美国领土的扩张史,美国领土从此从大西洋向西延伸到太平洋,使美国领土得到了极大地扩张。这些都为日后美国的现代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阶段:19世纪中后期,即美国的工业革命时期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美国的不断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南北战争,主张发展工业的北方打败主张发展奴隶制的南方,结束了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也是黑人奴隶不断解放的开始,促进了美国政治民主的发展。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交叉进行,在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发展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美国在一战后的崛起和二战后的称霸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即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1913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20年,美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美国的经济现代化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大企业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不断挤压小企业,使大量的小企业破产,被兼并,大企业则发展成为垄断组织。20世纪初,垄断成为美国经济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垄断大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极大地消极影响。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的先例,对垄断资本进行整治,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使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得到了健康发展。 第五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后,即二战以后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分析

2001年第3期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un.,2001第23卷 第3期Journal of Shaoyang T eachers C ollege V ol.23 N o.3 收稿日期:2001-03-24 作者简介:彭俊亮(1969— ),男,湖南隆回人,邵阳师专助教,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分析 彭俊亮 (邵阳师专社科部,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文章从国有经济的性质、行业布局及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比较 中图分类号:F03、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74(2001)03-0007-02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在形式 上看来是相同的,但是在实质上两者有巨大差别,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 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看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国有经济与全民所有 制经济是相通的,它是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 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同高度社会 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联系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 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范围 内,全社会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体现在生产资料不仅不再是为私人谋求利益和进行剥削的手段,而且是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物质福利,保证全体劳动者走向共同富裕的手段。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它 是资产阶级的总代理———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用来 协调各个不同的资本家及资本家集团之间的利益,缓 和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之间的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经济形式。 二 从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行业布局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达到50%以上,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较低,80年代末期,工业化国家国有经济增加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10%,在美、英、法、德、日、意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法国国有经济占G DP 的比重最高,1990年为10%,美国比重最低,不足1%。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有 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 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境外企业及其他(分布的具体情况请看表1) 。 表1:我国国有经济资产总额与所占比重 行 业 国有经济资产总额(亿元)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农林牧渔业1678.170.0工 业54435.956.8建筑业14453.858.0 交通邮电业13829.188.9 商 业14225.044.0房地产业3735.840.9金融保险业125834.387.4 社会服务业4794.558.3行政事业单位49850.399.2其 他16670.39.9 境外企业4735.8100.00 总 计304242.955.7这些产业大部分都关系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居主 导地位。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电力、交通运输、港口、邮电等部门。这些部门 投资大、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单个资本家不愿投资,但又是所有资本家增殖资本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于是,资产阶级国家跑出来,充当起协调者角色。第二7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Word文档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英国通过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首先崛起,开辟了世界近代化进程的先河。法国、美国继起成为世界强国。德、俄、日在19世纪中后期也相继跻身于世界近代化国家的行列。通过本主题的学习,知道主要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以史为鉴,理解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和平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一)为什么要选择这一主题? 现代化意味着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是文明结构多侧面、全方位的重塑,包括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和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等内涵。现代化肇始于西欧。16—18世纪,西欧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接踵而至,首先在英、法等国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18世纪60年代后,工业革命释放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工业文明由西欧向全球扩展,作为工业文明载体的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由此迈入现代化的全球性发展阶段。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国家起步有早有晚,现代化动因或产生于内部或来自外力,形成了“早发内生”,和“晚发外生”两种现代化类型。主要发达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则有三种途径:革命、改革、王朝战争,可谓殊途同归。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各国受到本国国情的影响,选择了不同发展模式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大势,对本国及其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正身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学生,本主题将有助于他们通过审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加深对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认识。 (二)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及其学习要求 1. 英国 英国革命之所以被称为“清教革命”,从现象上看,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而至“光荣革命”,都离不开宗教因素。引导学生分析英国革命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尚未展开,意识形态仍受宗教影响,披着宗教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段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英国革命历时50年,其间政体四变,最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分析英国政治民主的特点:通过立法提高议会的权威来制约王权,在议会内部则实施分权制衡,并以两院制和两党制防止议会专权,搭起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但英国革命忽视平等,保障的仅是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人民大众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

资本主义 本专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找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明确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新特点。容围绕“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展开: 它以罗斯福新政为核心,讲述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作出一次调整──从自由放任政策到政府干预政策的变化;从而引发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分析 1、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 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过程。 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史的角度看,它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历程: “15—17世纪的重商主义→17—20世纪初的自由主义→(19世纪末垄断产生)→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去寻找原因。应当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运行机制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战后乃至当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一个总结。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突破自身的发展困境,在保持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了迅速和长足的发展。 2、从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是人类不断学习和借鉴各种文明成果,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的结果,是人类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借鉴了联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和机制,同样的,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也为我们中国所借鉴。这也有利于我们对现代经济的进一步认识。从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经济思想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钦察汗国解体后获得独立,领土不断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标志着近代俄国的建立。 1、改革的背景: (1)西欧国家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2)17世纪的俄国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经济相比西欧还相当落后: (3)彼得一世希望获得良好的出海口,实现扩张的目的:彼得一世即位时的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北边虽然后海岸线,但是基本上常年封冻,无法作为港口,彼得一世希望通过向西扩张,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向南扩张,获得黑海的出海口。 (4)俄国军队在向克里木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暴露了俄国军队的弱点: 2、改革的主要内容: 1697年彼得一世组织使团考察西欧国家,自己也化名前往,一年后回国,即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军事上,仿效西欧样式,建立新式海陆军: (2)经济上,鼓励开办工场,发展工商业: (3)政治上,改革和健全国家近代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4)社会文化方面,重视教育改革,改变社会习俗: 3、改革的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农奴制,但是经过改革,俄国的国力显著增强。使俄国跟上了世界潮流,开始了其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2)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3)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彼得一世的改革为以后俄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1、1861年改革: (1)改革的背景: ①落后的农奴制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落后的农奴制成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 说明了什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说明了什么 这些年来.有的人大肆宣传西方国家推行私有化和“民营化”的经验,似乎国有经济在世界各国“都已走入日暮途穷”,国有经济在任何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样的宣传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给人以心理上和实践上的有害误导。 国有经济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西方国家发展国有经济由来已久,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就有官办工厂。英国1657年邮政总局就属国有。15世纪下半叶,西欧许多国家把采矿业、冶金业、金属加工业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大利政府办了瓷器厂、挂毯厂等,甚至连罗马的教堂也有官办的制造厂。日本明治政府出于侵略的需要,实行官营模范工厂制度,把大批军事工业、矿山、冶金企业、造船企业和铁路收归国有。如果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国有经济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一般仅起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当资本主义进人成熟时期,当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达到不可收拾的局面的时候,尤其是战后西方各国经济凋零,社会矛盾高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以后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勃勃生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必然和必须的东西。 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发展国有经济的程度并不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政策也不一样,然而所有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地

都发展了国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掌握着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国有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秩序的维护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起了极其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今后发展会有反复,投资方向和管理方式会不断变化,比重会时高时低,但国有经济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而不会退出西方国家的经济舞台。这是肯定无疑的。 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表现出了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占的比重很大。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最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资料,70年代中期,包括美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中,国家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中所占比重平均为%,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近50个国家中,国有经济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在西欧诸国,国有企业产值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占工业总产值的30%;80年代,多数西欧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20%以上。1982年,工业发达国家国有工业产值平均占工业总产值的%,投资占%,就业人数占%。在1984—1993年的10年中,美国、日、德、英、法和意大利的政府投资在国内固定资本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平均为%、%、%、%、%和%。 国有企业在西欧一些国家居十分重要的地位。1995年,法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国防工业中,有国有或国家控股50%以上、职工超过500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有2158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投资占%,出口占1 6%,职工总人数(2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意大利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工业总产值的23%、投资的%、信贷业务的75%和就业人数的%。意大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袁兵年201021100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型的,只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当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之时,形成了最受关注的美英模式、德日模式和瑞典模式。还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期间有过一些波折、经济危机也未曾停止过,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势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因而,在新世纪之初,要能够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客观规律,就需要我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解释,以确保社会主义在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有益做法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促进人类社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保持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1:三种模式的介绍 美英模式被广泛称为“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它是指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这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其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税收负担、严格控制货币、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其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渊源上,崇尚个人主义和充分的竞争性,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自由

放任的经济理论;在资源配置上,主张所有资源都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在决策机制上,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围,但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对经济有直接影响。 德日模式被称为“莱茵模式”,经过不可避免的文化改造以后,由欧洲传到了日本,其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它包含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的活力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市场应该享有最大的运转自由,这种运转自由首先表现在物价和工资方面;二是市场运行不能独自支配整个社会生活,它应该首先受到社会需要的平衡和制约,而国家则在其中起保障作用。社会市场经济根据本国实际在运行过程中,强调必须做到市场自由原则同社会公正原则的结合。这种结合是由社会调节或国家调节来实现的。 瑞典或北欧模式也被视为发达资本主义的一种典型模式类型,且以达到较高社会公平水平的高福利闻名于世。其推行的改良社会主义的政策和理论。其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包括以下基本内容:首先,宣称“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是“自由、平等、团结、民主和劳动”,强调它既不同于以私人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民主与福利,也不同于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的自由和富裕,主张以团结的思想支配社会发展。其次,主张以较温和的方式,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其改良主义的政策和主张,逐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的过渡。再次,主张“经济民主”,也就是改变经济大权集中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悄然兴起。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引发了英、美等主要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石油、电力、钢铁、汽车、飞机等新兴工业部门异军突起,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不断改进,各国的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在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开始频繁爆发经济危机,各国国内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浪潮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掀起了高潮,各国政府开始加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治方面,劳工阶级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阶级力量中的重要成员,政府不得不顾及劳工阶级的利益,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出现;世界市场上的残酷竞争诱使各国民族主义再次泛滥。所有的因素互相交错、互相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即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作用逐渐突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干涉日渐增多。 英、法、德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中,各国政府纷纷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了战时管制经济,设立了专门的战时管理机构,对国内的化工、军火、燃料等公司实行了国有化管理,并投资建设了一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成为西方主要国家战时经济中重要的应急措施。西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持续了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巨大的资源损耗,而且使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为了战争都实行了战时管制经济,因此都面临着战后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战后西方各国国内社会阶级力量中,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数量和重要性都较战前有了明显增加。战争还导致世界的政治力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美国、日本得益于战争的爆发,战后两国的经济实力大增,美国纽约逐渐取代伦敦成为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英、法等欧洲主要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远远不如战前,经济不仅发展缓慢,而且过分依赖于美国。在战争中形成“星星之火”的西方国有经济,在战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呈现“燎原”的发展态势,而是遭到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各国政府的清理和遣散。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缓慢的时期里再次受到重创,物价狂跌、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剧增的经济窘境迫使各国大大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程度,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过后,西方主要各国刚刚获得发展的喘息之机,却再次迎来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参战国家不得不又一次实行战时经济管制,发展国有经济等措施再次出现,国有经济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较一战结束时更为艰巨的经济重建和复兴重任,但是这一次西方各国没有让历史重演。各国政府不但没有被清除前期发展的国有经济,反而主动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政策,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英、法等国随着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上台执政,更是掀起了数次的国有化浪潮。国有经济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对各国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经过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繁荣发展,国有经济在主要资本主义各国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效率低下、效益太差等严重的弊端和缺陷。国有企业的低效不仅为西方各国政府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开始引起了私有企业等纳税人的不满。在财政和舆论双重压力之下,西方主要各国政府开始对本国的国有经济进行大刀阔斧的私有化改革。以英国撒切尔政府对国有经济的私有化改革为开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对国有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展开改革和调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宏观和微观管理模式。经过一系列的私有化改革措施之后,西方国有经济在主要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