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1.南京某中学学生小明在当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星空中某位置,小明在次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同一位置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D.21时56分4秒

【解析】小明次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是经过了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故应是次日的20时56分4秒。

【答案】 C

2011年3月26日,全球数千个城市分别在当地时间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结合下图,回答2~4题。

2.活动当天,图中四城市中熄灯最早的城市为()

A.里约热内卢B.新加坡

C.北京D.哥本哈根

3.图中四城市自转线速度最大和最小的依次为()

A.北京、里约热内卢B.新加坡、哥本哈根

C.里约热内卢、北京D.哥本哈根、新加坡

4.活动当天,北京日落时世界某城市开始熄灭电灯,该城市位于()

A.巴西B.印度

C.澳大利亚D.英国

【解析】第2题,左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右图为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根据图中的0°经线,可知里约热内卢位于西经,左图的三城市位于东经;结合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左图的三城市中北京的位置最靠东,因而其最先熄灯。第3题,结合图中的纬线可以判断出新加坡的纬度最低,哥本哈根的纬度最高,因此新加

坡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哥本哈根的自转线速度最小。第4题,活动当天北京(116°E)日落时,北京时间接近18时30分,此时开始熄灯的城市所处的经度应在150°E附近,四选项中只有澳大利亚的城市符合该条件。

【答案】 2.C 3.B 4.C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5~7题。

5.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1小时B.调慢1小时

C.调快24小时D.调慢24小时

6.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A.长B.短

C.一样D.无法判断

7.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下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可能为()

A.5时B.8时

C.16时D.21时

【解析】第5题,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调整时间说明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广州出发到美国观光是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调慢24小时。第6题,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自西向东,白昼变短。第7题,美国东部时间是西五区的区时此时是19∶00,格林尼治时间是0∶00,计算北京时间是8∶00。

【答案】 5.D 6.B7.B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据此回答下面8~9题。

8.该企业于北京时间2012年3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A.2012年3月1日19时

B.2012年3月12日8时

C.2012年2月29日21时

D.2012年2月29日19时

9.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8~9时B.14~15时

C.15~16时D.20~21时

【解析】第8题,首先计算出圣保罗的区时是西三区,然后根据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题的答案是3月1日8时-(8+3),即2月29日21时(2012年为闰年)。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伊斯兰堡位于东五区,利雅得位于东三区,东京位于东九区,悉尼位于东十区,底特律位于西六区,圣保罗位于西三区。该题可以用演算的方法解答,如北京时间是8~9时时,伊斯兰堡、利雅得、东京、悉尼、底特律、圣保罗对应的时间分别是5~6时、3~4时、9~10时、10~11时、18~19时、21~22时,然后看能否找出四个地方时在9~17时之间的。依次计算可以得出答案选B。

【答案】8.C9.B

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P点线速度为0 km/h,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据此完成10~11题。

10.M点纬度可能为()

A.77°B.66°

C.55°D.44°

11.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则北京时间是()

A.3日2时40分B.3日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D.4日21时20分

【解析】由题干信息P点线速度为0 km/h可知P点为极点;M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PN是一条日期界线,可判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为180°经线。第10题,M点在晨昏线上,且靠近极点,则M点的纬度应在66°34′~90°之间,故选A。第11题,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地方时为0时,经度为160°E,根据时差计算可知北京时间。

【答案】10.A11.B

12.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

岸堤的是()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图示左图中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流水向右岸偏转,右岸冲刷侵蚀,左岸(①处)水流平稳泥沙沉积,最终与岸堤相连;图示右图河流位于南半球则是右岸(④处)泥沙沉积,最终与岸堤相连。

【答案】 C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E、135°W B.135°E、45°W

C.60°W、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由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判读日期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结合图中经纬度可知,90°E经线此刻是12时。上海(北京时间)此时是12月22日14时,90°W 经线是0时,此时与上海同处于12月22日的经度范围是90°W向东

到180°。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北去,昼越短,悉尼白昼长于东京,上海日出早于北京;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逆时针流动;另外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与季节无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1)23°26′S(或南回归线)66°34′N~90°N(北极圈及以北地区)(2)12221214(3)D(4)A(5)DE

14.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S三地随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

(2)说出该日乙、丙两地日出时间。

(3)该日南京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____,这是________的反映。

(4)把此刻的昼夜半球分布情况转绘到下图中。

【解析】第(1)题,甲、乙、S纬度高低是S>乙>甲,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是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约是15°/时。第(2)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丙地在乙地东侧,地方时应早于乙地,全球被图示经线均分为12份,每相邻两经线地方时相差2小时,丙地位于赤道上日出地方时为6时,结合晨线分析乙地日出时地方时应为8时。第(3)题,图中南极圈内为极夜,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旗杆顶端日影轨迹应是图A,有太阳的东升西落才有旗杆的影子,故反映了地球自转现象。第(4)题,转绘过程中注意:①南极圈内为极夜;②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

【答案】(1)角速度:甲=乙>S;线速度:甲>乙>S。

(2)日出时间:乙地8时,丙地6时。

(3)A地球自转(4)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后练习 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答案:1.A2.D 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 B.a点地方时是12时 C.b点地方时是14时 D.c点地方时是0时 4.假设一自然运动的物体从a点过b点到c点,其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偏转表现是() A.东—西—东B.西—东—西 C.右—不偏转—左D.左—不偏转—右 解析:第3题,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第4题,ab段位于北半球,bc段位于南半球,b点在赤道上,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答案:3.A4.C 我国有一艘科学考察船进行国土资源调查时,停泊在某海域。当地凌晨2时44分(北京时间3时)从船上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0°。据此回答5~6题。 5.该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A.(10°N,112°E) B.(10°N,116°E) C.(10°S,116°E) D.(10°N,124°E)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二、地球内部结构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 雨的必要条件)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学生用书P20]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时。 (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1)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2)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自我检测] 读地球自转速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上线速度最大;纬线上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线速度为0。 (2)角速度分布规律:除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均为。 (3)由变式图b可知: ①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线速度,但是图中A、B两点线速度不同,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②从等值线的排列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 半球;从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 和30°N 之间,位于 纬度地区。 ③从等值线弯曲状况看,A 处凸向数值小的方向,线速度 ,说明地势 ;而B 处则相反。 答案:(1)赤道 60° 极点 (2)相等 15°/h (3)①相同 海拔 ②北 60°N 中 ③大 高 考向 地球自转速度 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2.(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 ?0~837 km/h →高纬度837~1 447 km/h →中纬度1 447~1 670 km/h →低纬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2019·郑州模拟)根据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e 点和其余四点线速度和所在纬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e 点线速度比a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a 点低 B .e 点线速度比b 点大,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b 点低 C .e 点线速度比c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c 点低 D .e 点线速度比d 点小,说明e 点纬度一定比d 点低 2.下列关于地球陆地表面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也越大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_练习题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1、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确的是( ) ①经度相同,地方时仍相同 ②的地方时仍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③太阳将西升东落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左偏,南半球右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0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0时56分4秒 C.21时3分56秒D.20时3分56秒 3、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 B.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最大 C.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D.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 4、读下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D C.A=DB>C 5、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的地理坐标是(70°W、30°S) B.a地在b地的东方 C.a、c两地的地方时相同 D.a地在d地的东北方 7.关于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四地的日期相同B.abcd四地的钟点相同 C.由a到b是由西半球到了东半球D.由c到d是由东半球到了西半球 8.6月22日,abcd四地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a B.b C.c D.d 9、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10、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 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1、和纽约地方时不同,主要是因为:() A、两地地理纬度不同 B、两地地理经度不同 C、两地自转线速度不同 D、两地自转角速度不同 12、当伦敦为6月22日正午时,的时间是:() A、6月22日20时 B、6月23日8时 C、6月22日18时 D、6月22日4时 13、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确的是()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某人驾驶飞机自甲地沿最短航线飞往乙地,下图所示为飞机 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梅州市东山中学王宇红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精品教案

第一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测要求】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3、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学生板书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请你画出示意图。 [学生归纳]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 俯视 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 [板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承转过渡]地球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所谓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结合演示,请同学们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归纳地球上任意点的角速度的规律, [学生活动]演示、思考、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o每小时。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分组讨论] 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如何计算?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教师指导]从全球角度观察,让地球自转一周,地表各点的线速度即可算;引导学生回忆纬线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上题答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图1-2-2,纬度60o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提出问题]根据前面的计算,思考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学生总结]南北两极点角速度、线速度都为0,即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承转过渡]昼夜交替 [模拟演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平行光,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自转运动。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师演示,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2、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说出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形状组成,与赤道的关系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移动规律 (4)如何判读晨昏线? (说明)对于晨昏线的判读是一个难点,要结合不同的图形进行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如: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晨线 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昏线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它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这个周期不长不短,使整个地球表面增温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有利于地表液态水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演示实验]从地球仪的北半球上空向地球仪上滴一滴红墨水,通过让地球仪不动和地球仪模拟地球不停自转,对比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地球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了偏移。 [教师讲解]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有力对它起作用,我们把这种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学生观察]再看地球仪上的红墨水的曲线轨迹,两次轨迹相比,曲线轨迹向直线轨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专题训练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是假设以北京为极点(地球自转情况不变)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的自转角速度() A.约为15°/h B.约为30°/h C.约为45°/h D.为0 2.图中,甲地的自转线速度约是() A.1 670 km/h B.837 km/h C.1 440 km/h D.1 170 km/h 解析:第1题,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极点的角速度为0;该图假设以北京为极点,故北京的自转角速度为0,D正确。第2题,甲地的纬度是60°,自转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是1 670 km/h,甲地自转线速度约为837 km/h,B正确。 答案:1.D 2.B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 3.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 C.18点D.21点 【解析】

【答案】 3.C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4.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解析】 【答案】 4.A 读下面的日照图,回答下题。 5.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6.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C在夜半球,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AB是晨线。第2题,由图可知180°经线的地方时为8:00,故地方时为0:00的经线为60°E。 答案:5.A 6.D 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下题。 A.5:01 B.5:59 C.6:01 D.6:59 8.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 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 解析:第7题,根据题干“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和表中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可知,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再根据西安的经度可计算出此时其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所以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时-13小时58分钟/2=5:01。故选A。第8题,飞机降落时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故选C。 答案:7.A8.C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下图,回答下题。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09综合钟荣华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太阳每天悄悄从东方升起,白天到来,又偷偷从西方落下,黑夜降临,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说课所要解释的话题,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二个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刚学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续,也是对行星地球的进一步补充。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两部分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认识昼夜现,学会计算时差的重要途径,也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转演示,认识昼夜交替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认识时差以及学会不同地区时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看图,提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会在不同的光照图中晨昏线的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昼夜交替的原因的认识,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破除迷信及伪科学; (2)感受地理科学的乐趣所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重点依据:因为本部分内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 (1)在不同的光照图判定晨昏线 (2)不同地区间时差的换算 难点依据:因为这些内容相对抽象复杂,而高一新生又没有任何认知基础,对学生言相对较难,因此将本部分内容设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形成教学相长互利互惠的良好开端,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法、探究法等。 学法: 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 以上的教学方法,将在以下说教学过程中一一体现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概念,同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天会经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演示: 小组间用地球仪、小电筒演示昼夜交替的过程,观看《斗转星移》关于地球自转的部分,经过合作小组交流,体会什么是昼夜半球、晨昏线,感悟昼夜交替的过程。同时设疑: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是否还存在呢? 3.指导画图: 给出一些晨昏线图片,让学生从侧面、南北极上空不同的角度去画晨昏线,学会判断的和画晨昏线,再集体订正、总结。 4.认识时差: 通过读P17页的时区和国际是界线图,认识地方时、区时及国际日界线的定义并通过简单的运算,学会不同地区的时差计算。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doc

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I (高一上)“地球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融安县高级中学地理组雷婷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学会判读晨昏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2、通过自学导读,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限于学生对初中这一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高中教学的着手点是逐步深入,对概念的表述和解释要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容易理解和更接近实际情况,要注意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而且对于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而且通过一些学生探究容易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物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板图板画图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亮标】(2分钟) 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通常酒店大堂都有很多时钟,显示出不同地方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时间呢?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展示目标:1、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2、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学会判读晨昏线。

最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鲁教版 课题: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计划课时:2课时 讲课人:xxx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授课科目:地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使学生了解晨昏线、地转偏向力等概念; b.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根据晨昏线的特点,能够判读晨昏 线; c.记住地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并会利用在学习 和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能够在不同的光照图中画出晨 昏线; b.利用左右手判别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方向,能分析河流等的 流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晨昏线和地转偏向力的学习,养成观察思考习惯; b.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加强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角/线速度规律; 2、晨昏线; 3、地转偏向力 三、教学难点:晨昏线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板画】略 【导入】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经我国东部沿海海域的台风,其气流旋转总是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江河中的漩涡也是呈逆时针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板书】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板) 【教师】初中我们已经简单学习过地球的自转,知道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进行深入学习。 首先,大家先看一下课本。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主板) 【教师】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标注一下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注意:在学生标注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是否有错误(若有,则纠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主备: 周营营 审核: 授课人: 备课时间:2017年9月 【课时】2课时 [考纲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 时间。1恒星日为 。1太阳日 为 。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 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 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 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 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与极昼(夜)最小纬线圈的纬度之和等于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o26′N )时,极昼的纬度为 。 当太阳直射在20oS 时,极夜的纬度为 。 太阳光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最新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解析】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俯视图上来看,北极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少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A 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解析】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60°N上则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其应处于中纬度。 【答案】 A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答案】 A 4.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解析】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流一般左岸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 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 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如图A)。 A B C (1)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4.自转周期 名称长度参照物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24小时太阳 5. (1)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均为15°每时。 (2)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特别提醒] 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是人们日常的计时单位,是指太阳东升西落再东升的周期,对人类活动影响明显,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公转周期——1年 名称参照物1年的长度特点 回归年太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恒星年其他恒星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特点: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公转速度 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 A点1月初最快近日点 B点7月初最慢远日点 [特别提醒]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 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5,该图展示出 (1)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轨道;(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3)黄赤交角为23°26′;(4)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其与黄赤交角互余。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1 第1章---第3节课时知能训练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右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2~4题。 2.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4.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2010·海口模拟)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且M、N所在经线两侧为不同日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0:00 B.8:00 C.16:00 D.20:00

6.若图是地球侧视图,MN为赤道,图示部分既是西半球又是夜半球,且北京正午人影将越来越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3:20 B.3月21日15:20 C.9月23日3:20 D.9月23日15:20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7~10题。 7.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 A.调快1小时 B.调慢1小时 C.调快24小时 D.调慢24小时 8.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 ) A.长 B.短 C.一样 D.无法判断 9.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下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可能为( ) A.5时 B.8时 C.16时 D.21时 10.从广州往返美国(航线不变),旅客发现去程时间短,返程时间较长,这是因为( ) 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缘故 B.受东北信风影响的缘故 C.受西风影响缘故 D.受时差影响的缘故 11.右图为“地球光照图”,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当日14时或次日12时 B.当日14时或当日12时

说课稿_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说课稿: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题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地球自转及其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人教版)《地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框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我是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等知识看作学生已初步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第二:不要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只要了解“地理现象”;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说明。 2、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现在,对地球自转进行学习,为下一节学习地球公转打下了基础,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课文分为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分别进述。应该指出的是地球绕轴自转和绕日公转是不能分割的,分开来讲是为了教学上的方便。 本节内容较简单,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感性知识,教材安排了演示地球自转的小实验和一段阅读材料“是地转还是天转?”引出了人类研究地球运动的历史,让学生理解了一个简单的现象是靠人类不断探索、研究得到的,使学生提高了对科学知识的重视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更替现象。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相联。 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所以本节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限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对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较为困难,所以把地球自转和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作为本节重点.采用播放地球自转视频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观察. 教学难点: 由昼夜更替而产生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这是地球自转的另一个事实。但是学生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对不同地方时间差异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系统的理解. 二、说教法

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传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 教具、资料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教材20 页活动题 作业 教材活动题、练习册习题 反思:有的时候手画图要比课件演示效果更好一些,并且让学生跟着一起走画图的过程效果会更好. 地 球 自 转 与公 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理解地转偏向产生的原因、偏转规律 理解时间差异的产生,掌握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 通过模拟自然现象自行分析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晨昏线的特点与判读、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时区的划分以及计算 2、难点:时间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模拟演示 四、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红墨水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自转的方向。【推进新课】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自主阅读:P17(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提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三方面? 学生回答 小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 1、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3、产生了地方时(时间差异) (一)、昼夜更替 动动手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关闭教室里的灯管,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下列情况: 地球仪不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用地球仪模拟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

1、地球自转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 2、周期:24小时(1太阳日) 3、意义:温度发生昼夜变化 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自主探究: 晨昏圈的特点与判断 1、观察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关系 2、晨昏圈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如何 3、晨昏圈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 4、你能区分晨线与昏线吗 小结:晨昏圈的特点与判断 1、形状: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移动:相当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晨昏圈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3、与光线是平行关系 4、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看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典型例题 判断图中的晨昏线,并画出太阳光线 练习一: AB为(晨、昏)线CD为(晨、昏)线 练习二: RP为(晨、昏)线MS为(晨、昏)线PQ为(晨、昏)线SN为(晨、昏)线昼夜更替 N A N s B R C D P Q M S(南极)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单选题 下面世界某区域图中,纬线L1上的点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上的点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1.A 2.A [解析] 第1题,中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为837~1447千米/时,故图示地区应位于中纬度;又因为图示越往北线速度越小,根据线速度分布规律知其位于北半球。第2题,a、b 两点纬度相同,在此情况下,地势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图是地球表面某区域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并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3.C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于60°纬线上的自转线速度837 千米/时,且越向北线速度越大,据此判断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第4题,a、b两点纬度相同,由于地势不同,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同,地势高的线速度大。读图可知b点线速度大于a点线速度,即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17年7月7日当地区时13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 (53°33'N,10°E)举行。会议召开时,汉堡正实行夏时制(时钟拨快1小时)。据此完成5~6题。 5.峰会开始时,天津观众观看峰会网络直播的时间为( ) A.7月7日20时 B.7月7日19时 C.7月6日21时 D.7月6日18时 6.峰会开始时,全球新旧日期范围之比为 ( ) A.5∶1 B.23∶1 C.21∶3 D.9∶2 5.B 6.B [解析] 第5题,汉堡实行夏时制,汉堡处于东一区,故会议召开时东一区的区时为7日12时;天津使用的为东八区的区时,比东一区区时早7小时,故峰会开始时,天津观众观看时间应为7日12时+7小时=7日19时。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峰会开始时,北京时间为19时,此时0时所在经线为165°W,即新日期的范围是从165°W向东到180°,据此可计算出新旧日期之比为23∶1。 图中①②两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在②处B.E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教师用书:第5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5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①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特点:A自西向东,B逆时针方向,C顺时针方向。 ②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附近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3小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 ③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2)地球自转的速度 ①角速度 a.大小: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各地角速度约为15°/h。 b.规律:除南北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都相等。 ②线速度 a.大小:赤道约为1_670 km/h,6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837 km/h,极点线速度为0,任一点所在地的线速度是1 670 km/h×cos α(α表示该点地理纬度)。 b.规律: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极点最小;由赤道向南北极点递减。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 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图丙中的BP。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BP,图丙中的AP。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差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 ①在地球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②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零时区)。 ③在中时区以东,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在中时区以西,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 ④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3)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4)日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的区别 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 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不完全重 合) 日期分割 0时经线 ? ? ? 旧的一天 西 新的一天 东 180° ? ? ? 新的一天 西 旧的一天 东 特点 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 东向西移动 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②日期变化:过自然日界线,向东日期加一天,向西日期减一天;过人为日界线,向东日期减一天,向西日期加一天。 ③日期范围:由此可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