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

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充分地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时,它的颜色是鲜红的;当它放出了氧,成为还原血红蛋白时,颜色就变为暗红。动脉和毛细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而还原血红

面部发绀

蛋白少,因此它的颜色鲜红,透过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红色仍明显。

皮肤较厚,且含有色素,因而是白里透红或微棕色透红。静脉血因含还原血红蛋白多、氧合血红蛋白少,所以它是暗红色,透过皮肤,就呈现青紫色。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品可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本身就是紫色的。因此,凡粘膜、指甲和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里血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变性血红蛋白的时候,都会出现紫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通常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克/升就可形成紫绀。紫绀可分为中央性、周围性及混合性。另外,药物及化学物品中毒导致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出现亦可形成紫绀。

编辑本段分类

中心性发绀

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发绀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Sa02降低所致。一般可分为:①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喉、气管、支气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淤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②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循环进行氧合作用而人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周围性发绀

此类发绀常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其特点表现在发绀常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冷的,但若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此特点亦可作为与中心性发绀的鉴别点。此型发绀可分为:①瘀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的疾病,如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等;②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心排出量减少的疾病和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如严重休克、暴露于寒冷中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Raynaud)病、肢端发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

混合性发绀

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存在。可见于心力衰竭等。

编辑本段病因和临床表现

(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高

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因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的发绀称肺性发绀,常见于呼吸道阻塞、重症肺炎、肺淤血、肺水肿、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绀称心性发绀,常见于法洛氏四联症等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临床特点为全身性发绀,除四肢末梢及颜面部(口唇、鼻尖、颊部、耳垂)外,躯干皮肤和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也可见发绀,且发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发绀不消失。

2.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见于体循环淤血、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右心衰竭、大量心包积液、重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冷刺激等。其临床特点为发绀常出现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等,发绀部位皮肤发凉,若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发绀即可减轻或消失。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并存,常见于全心衰竭。

(二)异常血红蛋白血症

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由伯氨喹啉、亚硝酸盐、磺胺类、硝基苯、苯胺等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也可因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肠源性紫绀”。其临床特点是发绀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危重,氧疗青紫不退,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中也不能转变为鲜红色,若静脉注射亚甲蓝、硫代硫酸钠或大剂量维生素C,均可使紫绀消退。还有极少数高

杵状指并紫绀(心衰体征)

铁血红蛋白血症为先天性,患者自幼即有发绀,有家族史,身体健康状况较好。

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均能引起硫化血红蛋白血症,但患者同时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为先决条件。此类发绀的临床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更长时间,患者血液呈蓝褐色。

编辑本段问诊要点

1.发绀的发生情况:发生的年龄、起病时间、可能诱因、出现的急缓。

2.发绀的特点及严重程度:注意发绀的部位与范围、青紫的程度,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发绀部位皮肤的温度,经按摩或加温后发绀能否消退;发绀是否伴有呼吸困难。全身性发绀见于心肺疾病及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而心肺疾病发绀严重者常伴呼吸困难,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者却一般无呼吸困难。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而休克和贫血者发绀不明显。

3.相关病史:有无心肺疾患及其他与发绀有关的疾病病史;是否出生及幼年时期就发生紫绀;有无家族史;有无相关药物、化学物品、变质蔬菜摄入史,和在持久便秘情况下过食蛋类或硫化物病史等。

4.伴随症状:急性发绀伴意识障碍见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急性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等;发绀伴杵状指(趾)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发绀伴呼吸困难见于重症心、肺疾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等

杵状指并紫绀(心衰体征)

编辑本段治疗及相关保健方法

1.青紫仅限于四肢末端、耳轮、鼻尖等体温较低部位的周围性发绀,保暖后即可改善。

2.全身性发绀伴有呼吸困难者,应考虑有羊水吸入,奶或呕吐物呛入,并立即用吸管将其吸出,并给氧。疑有肺炎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3.未成熟儿出现全身性发绀,怀疑肺不张及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应正压给氧,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4.手术产儿出现发绀并呼吸困难或抽搐等,应考虑有颅内出血并作相应处理。

5.全身性发绀并有心脏阳性体征者,应进一步除外先天性心脏畸形、膈疝或气管食管瘘等,与有关科室共同诊治。

相关保健方法包括:

1.对于新生儿发绀,要及时给以氧气治疗。发绀提示体内缺氧,有可能对新生儿的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以致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

2.在家庭里,可以制氧器产氧来满足新生儿对氧气的需要。但是一定要选择绝对安全的器械设备,制氧剂要无任何副作用。家庭制氧器的使用为新生儿缺氧的救治赢得时间,避免因缺氧时间长而造成脏器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可逆转的损伤。

3.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奶及呕吐物呛人气管。

血液循环不好

定期作面部按摩,有条件的可作面膜倒膜,这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调节皮脂分泌,保持皮肤水份,改善皮肤弹性,有助于防止皱纹形成。 冷水浴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状态,同时也提高皮肤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维持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防止皮肤老化和衰老的作用。维生素E缺乏可引起皮肤粗糙、老化。 保持乐观、心情愉快、思想开朗,可使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使皮肤代谢旺盛,肤色红润,容光焕发。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对喜、怒、哀、乐要有节制,使自主神经处于稳定状态,保持肌肤有充足的血液和营养的供给,保持正常肤色和功能。 活血DIY: 黑糖姜汤: 材料:生姜一块、附子80克、红枣10粒、黑糖60克。作法: 1.生姜洗净后切块,不必去皮。 2.将附子和红枣冲净,与老姜一起放进锅中,加1碗半的水熬成1碗。3.加黑糖拌匀,即可饮用。最近很流行的黑糖,我个人也视它为不错的补方。这道配方必须用老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全身产生温热的感觉,改善手脚冰冷。 泡足浴方: 材料:黄芪10克、当归10克、葛根10克、川椒5克、红花5克。作法:1.以纱布袋将所有药材包起来并捆紧。2.加适量水浸泡20分钟后再烧开加热。3.煮约10分钟后倒入泡盆,再调和冷水至适当的温度。这道泡脚配方可以活血通经,双脚常冰冷的人可以每天泡个10分钟,让血液循环更好,渐渐就能改善冰冷的痛苦。 泡澡可以增进血液循环,泡完后你会觉得整个身体发亮,但是一定要泡半身浴,尽量不要泡到胸口的心脏部位(由于水温和水压的影响,很多人泡到胸口会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如果你的心脏够强,泡完澡或是洗完热水澡后,可以再用稍凉的水冲一下身体,这可以让你身体的皮肤更紧实,也更加强血液循环。 早晚梳头一百下,有助增进血液循环,减少脱发又可减少头皮屑。 贫血女人的食疗菜单 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

皮肤微血管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中国知网

皮肤微血管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徐菲菲综述郭渝成刘秀华#审校 [中图分类号] R-33 R331.3+ 【摘要】皮肤被覆全身,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临床活体皮肤微循环观察,能够为全身疾病和局部病变提供微血管的变化指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本文综述皮肤微血管特点及常用的皮肤微血管检测方法,并以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Laser-Doppler Flowmetry, LDF)为侧重点,介绍皮肤微血管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皮肤微血管;内皮;血流;激光多普勒 微血管病(Microvascular Diseases)是缺血(氧)、氧化应激、自身免疫等多种病因造成微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结缔组织病、肾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1]。研究表明,微血管功能障碍发生早于大血管病变[2,3],微血管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和转归。然而,临床常用的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 FMD)和脉搏波速率(Pulse WaveVelocity, PWV)等指标均反映体循环大血管功能状态,不能发现早期的微血管病变。皮肤被覆全身、位置表浅,其血管反应性的变化常出现在某些疾病的早期阶段[4—6],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全身微血管功能,是评估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理想位点。 1皮肤微血管的生理特征及其调节特点 皮肤被覆全身,在成人约占体重的6%,面积约为1.5—1.8m2,是人体中表面积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厚度(不包括皮下组织)约为0.5—4.0 mm;健康成人在室温25℃时,皮肤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8.5%。其血供经皮下组织进入真皮乳头,动脉毛细血管在真皮乳头形成弓状血管袢,垂直于皮肤表面,提供皮肤营养;乳头下血管走向与皮肤平行,主要用于血液储存;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的血管网参与体温调节[7]。皮肤微血管是皮肤的重要结*[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81170140);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108B01)[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北京100853;#通讯作者,E-mai:xiuhualiu98@https://www.360docs.net/doc/d612997125.html,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知识要点】 一、血液循环: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人体物质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 型、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 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可以遗传。输血以同型血最好。 二、血管 动脉 有很强的弹性,管壁有发达的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也有平滑肌。 静脉 管壁比动脉薄,静脉承受压力也较小。在横切面上,动脉因管壁弹性大而圆涨,静脉则因管壁薄 软而皱缩。 毛细血管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腔直径不过4μm ~12μm ,管壁只有一溥层内皮细胞,其外有少许 结缔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可通过管壁而进入各组织中,成为组织液或细胞间液。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后,由小静脉收集,再经静脉系统流回心脏。 血液 (红色粘稠 液体成年人 7%-8%) 血浆 (55%) 水:91%-92%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0.5-1万个/mm 3 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 血小板:10-30万个/mm 3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男:500万个/mm 3(14克/100ml) 女:420万个/mm 3(12克/100ml) 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 心脏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结 扁桃体 脾 循 环 系 统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作者:————————————————————————————————日期: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人体皮肤穴位的电位差

初探人体皮肤穴位的电位差 1103 科设李景元 学号3110000143 浙江大学 摘要:基于用灵敏电流计观察了相应穴位的皮肤电流与电位,通过对其分布特性的研究,发现了劳宫与涌泉穴之间电压变化的奇异现象,并以此推测人体各处穴位存在一定的高低,为日后针灸、人体研究提供参考因素。并提出利用人体点位精确穴位、提高针灸疗效、查看疾病等假设。 关键词:皮肤电位;学位电位;人体电位分布 一、课题背景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营阴阳 ,是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途径 ,对针灸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揭示经络实质 ,几十年来众多的学者对经络循行线上的机体组织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 12〕,但至今仍无统一的意见〔 1 ,2〕。近年来随着对微循环认识的深入 ,人们在临床和实验中不断发现微循环与经络现象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提出了“经络实质的微循环假说”。该假说认为:经络是人体的微循环系统 ,经脉是微循环相对集中的区带 ,经络是经脉区带以外的微循环 ,穴位是微循环开放的集中点 ,经络现象是人体微循环与包围微血管的肌肉纤维 ,支配微循环的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表现 ,经脉和穴位的存在部位是一定的。赵红等研究了针刺“足三里”对经络线上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针刺“足三里”可以即刻使机体的循经部位 ,包括远端循经部位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增〔 3〕。郑利岩等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为检测手段 ,对低频声循经传导时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经络输声后 ,两经经脉线的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加(P < 0. 05) ,而非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量没有显著统计 图二、涌泉穴 图一、劳宫穴

最新皮肤病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皮肤病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盘状红斑狼疮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A.部分患者免疫指标阳性 B.蛋白尿 C.抗Ro(SSA)和La(SSB)抗体阳性 D.ANA高滴度阳性 E.ENA阳性 2. 亚急性湿疹选择外用药剂型() A.溶液 B.软膏 C.硬膏 D.震荡剂 E.醑剂 3. 毛囊角栓可见于哪种疾病() A.DLE B.天疱疮 C.玫瑰糠疹 D.银屑病 E.多形红斑 4.以下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环磷酰胺的是() A.肝损害 B.流感样症状 C.膀胱毒性 D.肾损害 E.血小板降低 5. 斑贴试验不适合于检查() A.接触性皮炎 B.职业性皮炎 C.特应性皮炎 D.神经性皮炎 E.化妆品皮炎 6. 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Kobner现象

B.Auspitz征 C.薄膜现象 D.靶形红斑 E.蜡滴现象 7. 色素失禁一般不见于下列那种疾病?() A. 色素失禁症 B. 银屑病 C. 红斑狼疮 D. 黑变病 E. 扁平苔藓 8. SSSS是下列哪项的缩写() A. 血管性水肿 B. 丘疹性荨麻疹 C. 寻常型脓疱疮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9. 带状疱疹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A. 常单侧发生 B. 多见于肋间神经 C. 丘疱疹互相融合 D. 全身表现轻微 E. 神经痛 10. 对梅毒螺旋体最有效的是()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四环素 D. 红霉素 E. 丁胺卡那 11. 水痘患者需隔离至() A.热退后5天 B.发疹后5天 C.发病后5天 D.所有皮损干燥结痂 E.所有皮损消退 12. 麻疹的出疹顺序() A. 面部-耳后-上肢-躯干-下肢 B. 耳后-面部-上肢-躯干-下肢 C. 面部-耳后-躯干-上肢-下肢 D. 躯干-耳后-面部-上肢-下肢 E. 躯干-上肢-下肢-面部-耳后 13. 关于嗜酸性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不正确的是() A.外周嗜酸细胞明显增多 B.ESR降低 C.高γ球蛋白血症 D.IgG升高

激光多普勒检测芥子气染毒家兔背部皮肤血流变化规律军事医学科学院

激光多普勒检测芥子气染毒家兔背部皮肤血流变化规律 军事医学科学院六所二室 时辉宁钟玉绪 目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这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能够直观反映皮肤血流的变化特点,检测不同剂量芥子气染毒皮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皮肤组织的供血变化规律;从而为芥子气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也为探讨芥子气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不同剂量芥子气(1μl、2.5μl、5μl、10μl)染毒家兔背部皮肤,染毒后12h、24h、48h和72h分别将动物麻醉,利用激光多普勒观察染毒部位皮肤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图(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LDPI)显示:在染毒后12h ,染毒部位血流增加,染毒剂量越大血流增加越明显;提示芥子气染毒皮肤后,短时间内即出现血流加快,此时,染毒部位可能出现急性炎症反应,血管扩张。至染毒后24h ,芥子气剂量为1μl、2.5μl的染毒部位血流开始减少,芥子气剂量为5μl、10μl时,环绕染毒部位出现环形区域,血流增多;至染毒后48h,染毒部位损伤加重,血流逐渐减少,围绕染毒区域出现环形供血,剂量为5μl、10μl,与24h 组相比较,染毒部位环形区域几乎没有血流,血流减少的区域在扩大;至染毒后72h,所有剂量组,染毒中心区域供血减弱,均出现明显的环形供血;提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芥子气可能对染毒部位的血管产生损伤,周围组织代偿性供血。结论:不同剂量芥子气染毒家兔背部皮肤后,造成皮肤血管的损伤,对皮肤血流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染毒后早期应用能够改善染毒部位血供的药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芥子气损伤。 关键词:芥子气激光多普勒皮肤损伤

血液病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IDA):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贫血的测定值: 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 贫血的分类: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晕、眩晕、萎靡、昏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是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 呼吸系统:轻度贫血,平静时呼吸次数可能不增加,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急性失血性贫血时循环系统的主要表现是对低血容量的反应,如外周血管的收缩、心率的加快、主观感觉的心悸等。 消化系统:凡能引起贫血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贫血前或贫血同时有原发病的表现。 泌尿系统: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同时有原发肾疾病的临床表现。 内分泌系统:某些自身免疫病不仅可影响造血系统,且可同时累及一个甚至数个内分泌器官,

组织灌注与氧代谢评价指标概念与临床意义

组织灌注与氧代谢评价指标概念与临床意义第六节 查体灌注判断指标:意识、肢端、皮肤、尿量、血压、心率、毛细1. 血管再充盈时间①意识变化:休克早期,组织灌注代偿时,表现为精神紧 张,兴奋,或烦燥②皮肤和粘膜不安,但神志尚清楚。严重休克时,意识逐渐模糊,乃至昏迷。 ③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甚至皮下出血。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 尿量减少:早期为肾前性,反映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流不良;后期还可能是肾实质性损害,出现无尿。④血压变化:在代偿早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以下)。失代偿时,2.7Kpa短暂的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明显,脉压差小(⑤脉搏细弱而快: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80mmHg。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搏出量甚少。随着心肌缺氧、收毛⑥缩乏力加重,致脉搏无力细如线状,桡动脉、足背动脉等周边动脉摸不 清。。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为正常,>3s,表示存在组织低灌注乳酸及乳酸清除率2.人体内乳酸的产生来自于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降解,在正常生 理状态下,在且这种代谢途径只占总丙酮酸代谢的十分之一。这种作用不会形成乳酸堆积,。2mmol/l乳酸,但血乳酸水平基本维持在小于正常成年人中,一天 产生1500mmol细胞内乳酸缺氧情况下,丙酮酸在体内迅速聚集并几乎完全转化为乳酸,缺血、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肯定了组织缺氧致乳酸聚集。迅速增加,并快速分布至血液中。被认为是随后ICU及急诊室时所获得的乳酸水平,单一的乳酸水平,尤其是入住等报道了初始乳酸水平高于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强预测因子。Trzeciak初始乳酸的预测价值也被其他大型队列研究肯4mmol/L与增加急性期 死亡有关,定。初始乳酸小时内血清乳酸水平下降幅度[(大部分研究定义乳酸清除率为6小时来定义乳24,初始乳酸水平]*100%也有研究使用水平-6小时后乳酸水平)/等报道了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灌注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Backer D 酸清除率。致氧输送至组织及不论何种原因的休克均存在微循环障碍,他血流动力学变量。持续的低灌注将导致若没有迅速恢复灌注,器官受损,最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乳酸水平随着毛细血管灌注的致命的器官损害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5增加成比例的降低,因此很多研究对乳酸清除率进行了大量研究。章通过对置信95%0.75(篇原始文献的Meta分析得出乳酸清除率对死亡率预测 的敏感性),当研究对象仅为 0.61-0.8095%置信区间 0.58-0.87,特异性为0.72(区间0.67,特异性为95%置信区间0.67-0.92)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时,敏感性为0.83()。得出高乳酸清除率预示着危重患者的低死亡率,置信区间为 0.59-0.75(95% 预示着提高乳酸清除率可能会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

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

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充分地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时,它的颜色是鲜红的;当它放出了氧,成为还原血红蛋白时,颜色就变为暗红。动脉和毛细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而还原血红 面部发绀 蛋白少,因此它的颜色鲜红,透过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红色仍明显。 皮肤较厚,且含有色素,因而是白里透红或微棕色透红。静脉血因含还原血红蛋白多、氧合血红蛋白少,所以它是暗红色,透过皮肤,就呈现青紫色。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品可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本身就是紫色的。因此,凡粘膜、指甲和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里血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变性血红蛋白的时候,都会出现紫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通常毛细血管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克/升就可形成紫绀。紫绀可分为中央性、周围性及混合性。另外,药物及化学物品中毒导致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出现亦可形成紫绀。 编辑本段分类 中心性发绀 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发绀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Sa02降低所致。一般可分为:①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喉、气管、支气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淤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②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循环进行氧合作用而人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背景] 激光多普勒是一种无创组织血流检测手段,基于激光遇到血细胞会产生相移的原理。激光多普勒可以给出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细胞浓度,这些参数是从反射光照射光传感器产生的光电流的功率谱里提取出来的。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激光多普勒市场销量稳步上升(如图1)。相比于超声多普勒,激光多普勒除了无创还可以检测组织的微循环和人情绪激动时血液灌注的快速变化。当然激光多普勒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缺陷,如血液灌注信号受到组织光学特性的影响,存在运动伪影,灌注测量缺少定量的单位,不知道检测深度和生物零信号(在不流动条件下进行灌注测量)。[1] 图1 从1980到2006年使用到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文章[1] [检测原理] 图2 MOOR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当一束激光照射到一小块组织上,光子会被静态或者动态的微粒散射。根据散射角度、波长、被散射物的速度的不同,移动的红细胞会对激光产生不同的相移。 如图3,速度ki ,频率ω的光子被速度为V 的红细胞散射,多普勒相移为 Δω=|V||k1-ks|cos β,k1是入射波向量,ks 是散射波向量,β是速度向量和散射向量(即k1-ks )的夹角,β是散射角,λ是散射光的平均波长,则多普勒相移为Δω=2(2π/λ)|v|sin(α/2)cos β。在血液中激光会经过多次反射、微血管走向有任意性,所以光会有一定范围内的相移。 图3 速度ki ,频率ω的光子被速度为V 的红细胞散射[1] 经过相移后的激光与没经过相移的激光在探头处相干产生斑点干涉纹,从而产生交流电(AC),用直流电的平方(DC^2)做标准化得到 =1N fD(2-fD) (1) 其中N 是干涉斑的数目,fD 是所有探测到的光子的相移频率。 图4 探头的接收发送 为了提取出血流量和血细胞浓度,需要检测探头电流波动的功率谱。如图4是从人体右脸颊采集,扫出500个数据再求平均得到的。功率谱序数i 的时刻是 Mi=∫ωi P(ω)dω∞ 0 (2) I=1时是灌注信号,和血细胞运动速度的均方根和血细胞浓度成线性相关,i=0是的信号等于

激光多普勒用于脑血流的测量

应用DIC 显微镜观察神经递质对大鼠脑片血管作用的方法 实验准备: 1.器械:剪刀、止血钳、不锈钢铲、50ml 、250ml 烧杯、注射器、培养皿、剃须刀片、玻璃钩、滤纸、加样器、尼龙筛(尼龙网和直径6cm 塑料瓶盖制成)、尼龙弓玻璃电极毛胚。 尼龙弓 移脑片管 加样器 可加热载标本台 尼龙丝 金、银或不锈钢弓 502胶粘合 加热进水口 出水口 ACSF ACSF 出液口 记录槽

2.仪器:微分相差干涉显微镜(DIC,带水浸镜头,LEICA DMLFS) 微分相差干涉显微镜及图像摄像记录系统 图像摄像记录系统(HAMAMASU Camera controller, C2400-60、Japan)振荡切片机(Vibroslice) 玻璃电极拉制仪(SUTTER INSTRUMRNT COMPANY) 微电泳仪(自制) 3.人工脑脊液(ACSF)配制: 分子式分子量工作浓度 mM 配液浓度(g/L) 1L 2L 4L NaCl 58.44 124 7.247 14.494 28.98 KCl 74.55 3 0.224 0.448 0.896 NaHCO384.01 26 2.184 4.368 8.736 NaH2PO4·2H2O 156.01 1.24 0.193 0.386 0.772 MgSO4·7H2O 246.47 2.0 0.493 0.986 1.972 *CaCl2110.99 2.0 0.222 0.444 0.888 *C6H12O6·H2O 198.17 10 1.982 3.964 7.928 *用前加入,以免浑浊或污染。 4.玻璃电极制备:玻璃电极拉制仪按使用说明操作。 实验程序: 1.脑片制备: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难点: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教具PPT课件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 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三.新课 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4.5kg或4500ml。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板书)二.血液 【讨论】 1、含有抗凝血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质,它们的比重不一样,所以会分层。分成三层。(幻灯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

生:学生观察,并找出几种血细胞。(有的找对,有的找错,并由其他学生更正)观察红细胞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一下,红细胞都是成什么形状的? 生:像一个两面凹的圆饼。 师:为什么红细胞都是红色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呈红色。 师: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呢?(看书后回答)。 指出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生:血红蛋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和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师:对,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和氧结合,而与二氧化碳分离,相反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而与二氧化碳结合。 另外还有一种气体,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的160倍,所以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出现窒息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为什么? 生: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呢? 生:安全使用煤气,一旦发生泄漏马上开窗通风…… 师: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如果血液中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会贫血。 观察白细胞图片 师:白细胞的外形都一样吗?颜色呢? 生:它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颜色也各有不同。 师:白细胞的外形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有多种类型,都有细胞核,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呢?(看书后回答)。 生:当人体受到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 师:这时的伤口就会出现红肿,局部体温升高的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 (图片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过程”) 观察血小板图片,视频展示“血小板在伤口处凝结的过程” 师:看完图片和这段影片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血小板? 生:(几个学生补充后)无细胞核,体积最小。人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部位聚集,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的入侵。 师:很好,我再介绍一下,在凝血时,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伤口附近流出的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没有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称为血清。 师:下面,请大家试着以列表的方式来比较一下三种血细胞 血细胞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

第三章血液循环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教材重点提示及目的要求 [教材重点提示] 一、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1.概念因动脉血流入增多引起器官和组织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充血。因发生在动脉,故又称动脉性充血。 2.常见的充血类型 (1)生理性充血在生理情况下,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需要而发生的充血。 (2)病理性充血 1)炎症性充血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导致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充血。2)减压后充血当机体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后,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形成局部充血。 (4)侧支性充血指缺血组织周围吻合支动脉开放引起充血。 3.病理变化及后果 肉眼: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液含量增多,体积轻度增大。局部组织色泽鲜红。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功能活动增强。 镜下: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动脉性充血为暂时性血管反应,一旦原因去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对机体影响不大。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动脉硬化。 (二)淤血 1.概念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淤积,称淤血。因其发生在静脉,故又称静脉性充血。 2.原因 (1)静脉受压因各种原因压迫静脉,使静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相应器官或组织发生淤血。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阻塞静脉,引起淤血。 (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引起肝、脾、胃肠道等体循环淤血。 3.病理变化和后果 肉眼:淤血的器官或组织呈暗红色或紫蓝色,发生在皮肤、粘膜时常呈紫蓝色,故称为紫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切面湿润多血。淤血处温度降低。 镜下: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还可伴水肿。 淤血的后果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淤血的部位、淤血的程度、淤血发生的速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淤血严重时常会出现以下后果:①淤血性水肿及出血。②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③淤血性硬化。 4.重要器官的淤血 肺淤血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出现褐色颗粒,称为心力衰竭细胞。后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器官逐渐变硬,称为肺褐色硬化。 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带细胞萎缩,周边带发生脂肪变性,肝切面呈现黄红相间的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二、出血 1.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流出的现象,称为出血。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出血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出血时血液流出体外,称外出血。若血液进入器官、组织或体腔则称为内出血。 2.原因和类型

血液循环

实验十一在 体蛙心收缩描 记与起搏点观 察 [目的] 了解心肌的某些特性,掌握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并用结扎法观察蛙心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自动节律性高低。 [原理] 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心肌的相对不应期给予单个阈上刺激,可引起一次额外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下一次动作电位传来时通常落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中,心脏便会产生一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另外,心肌还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条件下,心肌对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均发生同样大小的收缩反应。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为窦房结(蛙类为静脉窦),此外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组织具有潜在起搏点的功能,且它们发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频率是依次递减的。当人为阻断它们之间的传导时(如结扎、低温或麻醉等),则心脏各部分会表现出不同的兴奋节律。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 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与刺激器、张力换能器 (10~50g)、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蛙板、蛙针、手术器械、丝线、小烧杯、滴管、纱布,任氏液。 [实验方法与步骤] ㈠实验准备 用蛙针破坏蟾蜍的脑与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从上腹部向前方左右剪开胸腔,暴露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将连有丝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尖,丝线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松紧适度。换能器接微机生理实验系统或二道仪直流插件插口,调节记录仪。刺激电极可直接与心室肌接触或由刺激器输出端引出二根导线、一根和蛙心夹连接,另一根与心脏周围组织接触。实验装置见图7-11-1。 ㈡在体蛙心收缩描记 1.描记正常心搏活动曲线:观察曲线升降及疏密所代表的心室收缩、舒张的关系及频率。 2.在心室收缩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能否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心室舒张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脏期前收缩和伴随其后的代偿间歇。 4.心肌“全或无”反应:用丝线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作一结扎,心脏停止跳动。然后给予阈下及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观察蛙心收缩强度的变化。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不少于15s。 5.按图7-11-2,在蛙心脏右上方有一血管神经束,在颈静脉和皮动脉之间的是

最新皮肤病的种类图片(精品收藏)

皮肤病的种类图片 皮肤病的种类图片 皮肤病种类繁多,大约有1000多种。常见的皮 肤病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疱疹、酒渣鼻、脓疱疮、化脓菌感染、疥疮、疤痕、癣、鱼鳞病、腋臭、青春痘、毛囊炎、斑秃、脱发、婴儿尿布疹、鸡眼、雀斑、汗疱疹、螨虫性皮炎、湿疹、 荨麻疹、灰指甲、硬皮病、皮肤瘙痒、脱毛、黄 褐斑以及性传播疾病有梅毒、尖锐湿疣、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 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霉素过敏。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妄想症。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 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13.化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毛发红糠疹。 14.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15。寄生虫、昆虫、动物性皮肤病。 16.毛发、甲皮肤病:多毛症、秃发、脂溢性秃发、腋毛癣、皮脂溢出症、斑秃、老年白发、精神紧张性白发病、少白头、漏斗部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甲板营养不良、甲凹陷症、甲板纵裂、甲层裂症、脆甲症、横沟甲、厚甲症、钩甲、甲剥离症、杵状甲、点状甲、甲外伤、甲周肿痛。

血液病皮肤表现图鉴01-001

◆◆◆ 血液病皮肤表现图鉴 (第一部分) 血液病皮肤表现,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其相对特异性,针对性较强。临床依据皮肤病变表现的这些线索,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得出相应的诊断,这是医师应掌握的基本功。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因对实验诊断颇有裨益。 皮肤病变是临床表现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个医生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必须牢牢抓住“临床表现”这个纲,因为“纲举”才能“目张”。 资料来源:中尾喜久等.血液病アトラス.南山堂.昭和48;三好勇夫著:血液学病例彩色图解.1999;朱学骏等主编:中国皮肤病性病图鉴(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D.C.Linch,A.P.Yates,M.J.Watts编著(李增刚译):血液病学袖珍诊疗彩色图谱系列.天津科技翻译公司出版.2002. ☆-----------------------------------------------------------------------------------------------☆ 目录 一、红细胞疾病皮肤、黏膜及其它病变 (一)贫血痣 (二)缺铁性贫血指甲病变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皮肤、黏膜及毛发病变 (四)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皮肤病变 (五)先天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皮肤、黏膜病变 (六)镰状细胞病皮肤、趾病变 (七)卟啉病皮肤病变 (八)红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病变 二、非恶性白细胞、淋巴系及其它疾病皮肤、黏膜病变 (一)传染性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病变 (二)淀粉样变性口腔病变 (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肤病变 (四)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病变 三、出血性疾病皮肤、黏膜病变 (一)血管性紫癜皮肤病变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病变 (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皮肤、黏膜病变 (四)弥散性血管性凝血皮肤病变 四、白血病皮肤、口腔病变 五、淋巴瘤皮肤病变 (一)NHL皮肤病变 (二)HL皮肤病变 (三)皮肤淋巴瘤皮肤病变 1、皮肤B细胞淋巴瘤皮肤病变 2、皮肤T细胞淋巴瘤皮肤病变 -----------------------------------------------------------------------------------●●●

组织灌注与氧代谢评价指标概念与临床意义

第六节组织灌注与氧代谢评价指标概念与临床意义 1.查体灌注判断指标:意识、肢端、皮肤、尿量、血压、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①意识变化:休克早期,组织灌注代偿时,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燥不安,但神志尚清楚。严重休克时,意识逐渐模糊,乃至昏迷。②皮肤和粘膜苍白、潮湿,有时可发绀,甚至皮下出血。肢端发凉,末梢血管充盈不良。③尿量减少:早期为肾前性,反映血容量不足、肾血液灌流不良;后期还可能是肾实质性损害,出现无尿。④血压变化:在代偿早期,由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有短暂的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更明显,脉压差小(2.7Kpa以下)。失代偿时,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⑤脉搏细弱而快: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下降,心脏代偿增快,以维持组织灌流,但每次心搏出量甚少。随着心肌缺氧、收缩乏力加重,致脉搏无力细如线状,桡动脉、足背动脉等周边动脉摸不清。⑥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s为正常,>3s,表示存在组织低灌注。 2.乳酸及乳酸清除率 人体内乳酸的产生来自于乳酸脱氢酶对丙酮酸的降解,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种作用不会形成乳酸堆积,且这种代谢途径只占总丙酮酸代谢的十分之一。在正常成年人中,一天产生1500mmol乳酸,但血乳酸水平基本维持在小于2mmol/l。缺血、缺氧情况下,丙酮酸在体内迅速聚集并几乎完全转化为乳酸,细胞内乳酸迅速增加,并快速分布至血液中。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肯定了组织缺氧致乳酸聚集。单一的乳酸水平,尤其是入住ICU及急诊室时所获得的乳酸水平,被认为是随后器官功能不全及死亡的强预测因子。Trzeciak等报道了初始乳酸水平高于4mmol/L与增加急性期死亡有关,初始乳酸的预测价值也被其他大型队列研究肯定。 大部分研究定义乳酸清除率为6小时内血清乳酸水平下降幅度[(初始乳酸水平-6小时后乳酸水平)/初始乳酸水平]*100%,也有研究使用24小时来定义乳酸清除率。Backer D等报道了乳酸清除率与毛细血管灌注密切相关且独立于其他血流动力学变量。不论何种原因的休克均存在微循环障碍,致氧输送至组织及器官受损,最终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若没有迅速恢复灌注,持续的低灌注将导致致命的器官损害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乳酸水平随着毛细血管灌注的增加成比例的降低,因此很多研究对乳酸清除率进行了大量研究。章通过对15篇原始文献的Meta分析得出乳酸清除率对死亡率预测的敏感性0.75(95%置信区间 0.58-0.87,特异性为0.72(95%置信区间 0.61-0.80),当研究对象仅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时,敏感性为0.83(95%置信区间0.67-0.92),特异性为0.67(95%置信区间为0.59-0.75)。得出高乳酸清除率预示着危重患者的低死亡率,预示着提高乳酸清除率可能会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