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ct language under invas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全球化与科技化浪潮下保护我们的语言

Protect language under invas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全球化与科技化浪潮下保护我们的语言
Protect language under invas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全球化与科技化浪潮下保护我们的语言

Protect language under invas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Once upon a time, language, we thought, is our most precious possession of our civilization which has a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and is listed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 But instead of being valued, language has been in danger in recent year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three elements of our language, are affected in certainextend under the tendency of culture

globalization.

As a student who have just missed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which included the change in English exam that the mark of English part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hanged from 150 to 120, while the mark of Chinese increases to 180. What’s more, English become an subject which can be tested twice a year and record the higher one as the grad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ince 2016. The revolution is expected to benefit many students who are struggled with the English learning since they began primary study. But wh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make such adjustment now?

It is common in China to observe that children take diverse English courses or go to international school at a very young age. Yet this give students a wrong idea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almost exceed that of our own language, Chinese. Many of them can spell and explain many complex English words but even do not know how to read, write our characters correctly and use Chinese idioms.

The process of culture globalization is invading our own language, including our words. F or example, “思密达””欧巴” ,words lik e thi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 of our youth, which come from the Korea TV series. Also, “纳尼””卡哇伊”words transliterated from the Japanese become popular among indoorsman of China.

Educators and scholars recognize the serioussituation where the language ability——writing, remembering andusing characters or phrases——of young generations is retrograde and change to a useless way, callingto attach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r mother tongue.

Globalization apart, the technology points the way to another reason why our language is in danger.

A couple of decades ago, people can only write using hands and brain and only when you remember the character can you write down it. Today, we have our smart phone, the keyboard and diverse apps which can liberate us from writing and memorizing. There is no requirement for us to remember the structure of characters anymore. With only the

pinyin and even the first alphabet of every character then you can make a sentence.

In most cases, those techniques save our time and bring us convenience. In reality, it fools people and makes us become lazy and generally people would lose the ability of writing normally——keyboard hand syndrome, a disease called tendovaginitis resulting from long-time use of keyboard——thereby the recall of our hand writing is necessary.

In 2013, CCTV held a Chinese character dictation contest aimed to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ents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form teams and accepted the dictation offered by famous linguists and comperes. There are also many adult audience and they are also writing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The results as you can imagine are not that good, some of them even couldn’t write or recognize some basic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net world crea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generates new words every day. “尼玛””屌丝””逗比”the three words rank the top three in Internet vulgar words list of 2014. The tendency of following blindly rise in the virtual world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keyboard, byte and posts. Exquisite expression tradition eroded, replaced by many meaningless tucao, iterance and abuse…The nature of language is beyond the scope of individuals’leading and thereby become the outcome of interaction among diverse pop culture on the Internet.

Netizens are eagle to present their thoughts and existence and to beat someone, so they tend to use offensive and abrasive remarks. Swearword is like virus spreading and infectsa good many people unconsciously, so did our language.

The cultural perme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alternative device for handwriting and ignorance of normative expression pose threats to the security of our language culture.

Then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treasure?

It is obvious that globalization is irreversible and the influences

caused by other culture is inevitable. The point is to hold on to our words, our phrases and our way of expression. As Chinese, respect and valuing is the basic attitude. Undoubtedly when you lose the patience to mull over what to say and the ability to think logically, vulgarity is not far away. Likewise, if we love our characters and have the passion to protect our language, it is the courtesy that you convey to others.

Meanwhile, using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lost language culture via medias and education.

Traditional medias like television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arrange a part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programsdesign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our language culture. Besides, the flourishing of wemedia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where critics and journalists can share opinions with audience and alert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our language face with. It is also feasible for intellectuals to lead to a civil world.For netizens,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and express politely and properly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a harmonious Internet world.

As to education, the revolu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lect the standpoint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primary and senior school, teaching of Chines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Only focusing on our own language can we lead a long-term superiority in culture globalization.

From my standpoint, language is the essence of a nation and it represents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ountry. Under no circumstances can we neglect it and get it to decadency. Facing up to the culture shock from other culture, young generation ought to assimilate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oss. Take advantage of foreign culture to develop our culture and hencewe can get the best out of culture globalization and cushion the worst.

参考文献

[1]姜鑫,王颖.浅谈中国的语言文化安全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祝秋利.警惕潜伏在语言教育中的“语言危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2

[3]但海剑.全球化语境下的语言危机和共同理解[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4]Tomas.L.Friedman. Globalization, alive and well. New College English.4:114-116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生物入侵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1日 课程名称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业自然地理学 年级2015级

生物入侵机制研究 摘要: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日益加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生物入侵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理分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林业生产。目前,生物入侵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生物入侵的过程、途径、机制、危害等方面对生物入侵进行论述,并以薇甘菊为例,具体介绍了薇甘菊在我国的入侵情况及主要治理措施。 关键字:生物入侵、机制、薇甘菊

自“动物生态学之父”Charles Elton的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一书出版以来,全球对外来种入侵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一方面,受人类干扰后的多数生态系统的抗入侵能力弱,大量现有入侵种扩散和暴发趋势严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使得众多新的外来种传入速度进一步加快,新的生物入侵风险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威胁。 1.生物入侵的过程 外来种入侵可分为几个阶段:引入、逃逸、种群建立和危害,相邻两个阶段间的成功率约为10%。但是,一些有目的引入的群体如引种作物等,其成功率要高得多。此外受干扰明显的地区两阶段间的成功率也高于10%。一些疾病与昆虫方面的研究表明,某些生物入侵的最初阶段可能经历了一个难以检测的时期,此时入侵种群数量稀少且分布分散,一般手段根本无法对其检测。以后是一段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当入侵种群被发现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甚至十分巩固了。 当入侵种群分布面积达到一个域值后,就可能发生爆炸性的扩展。扩展主要依靠两种途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种群的扩大向周围空间扩散,这一方式是短程的,可能是“流”式的传播,即从一个点沿某些特定的通道传到另一个点,而没有一个明显的扩张面;第二种方式是借助某些载体传播,距离较长,且可以是跳跃式的,主要是通过动物或人的活动等途径携带外来种扩展。 2.我国生物入侵的途径 2.1自然传入 外来入侵种通过栖息地扩张、风力、水流等自然力传播,鸟类等动物还可远距离传播杂草的种子。例如紫茎泽兰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稻水象甲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薇甘菊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 2.2人为的引进物 植物引种为我国的农林业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发展经济,从国外引进优良动植物品种是必要的,但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人为引种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使滇池变成臭水塘的水葫芦是作为饲料和观赏植物及防治重金属污染植物引入我国。为保护沿海滩涂,我国最初从英美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

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论生物入侵及其对策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摘要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从甲地携入到乙地后,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昆虫、软体动物、植物、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等。 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千万年来的进化与演替,在原产地建立与环境和其他物种相适应的生物圈,构筑一个比较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界中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限制。近百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人类的作用使这些自然屏障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形成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生物入侵生态环境途径危害对策 ●内容 (一)生物入侵的方式 自然界中存在生物入侵,但这种过程是相当缓慢,而在人类的作用下,使得一个要经过上千年才可能发生的入侵在一天之内完成。对外来物种入侵模式的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引种、无意识引种和自然入侵三种途径来实现入侵的。 (1)自然入侵:指完全没有人为影响的自然分布区域的扩展。通过风力、水流自然传入以及鸟类等动物传播杂草种子等,是自然入侵的主要途径。如薇甘菊可能通过气流从东南亚传入广东,稻水象甲也可能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的。 (2)无意引种:很多外来入侵生物是随人类活动而无意传入的。通常是随人或产品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或“搭便车”被引入到新的环境。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加,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外来入侵生物借助这些途径越来越多地传入我国。一是随人类交通工具进入:许多外来物种随着交通路线进入和蔓延,加上公路和铁路周围植被通常遭到破坏而退化,使这些地方成为外来物种最早或经常出现的地方。如豚草多发生于铁路公路两侧,最初是随火车从朝鲜传入的;新疆的褐家鼠和黄胸鼠也是通过铁路从内地传入的。二是船只携带:远洋货轮空载离岸时,需要灌注“压舱水”,异地装载时须排放“压舱水”,一灌一排,大量的生物随“压舱水”移居异地,由此引发海水污染和生物入侵。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相互传播。三是海洋垃圾:人类向海洋排放废弃物越来越多,吸附在废弃垃圾上的漂浮海洋生物顺洋流向世界各地进犯,对入侵地的物种造成威胁。如海洋垃圾使向亚热带地区扩散的生物增加了1倍,在高纬度地区甚至增加了2倍多。四是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许多外来入侵种是随引进的其他物种掺杂携入的。如大量杂草种子是随粮食进口而来,毒麦传入我国就是随小麦引种带入的,一些林业害虫是随木质包装材料而来。如2000年我国海关多次从美国、日本等进口木质包装材料中发现大量松材线虫;从莫桑比克红檀木中截获双棘长蠹。五是随旅游者带入: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放,跨国旅游不断增加,通过旅游者异地携带的活体生物,如水果、蔬菜或宠物,可能携带有危险的外来入侵种。我国海关多次从入境人员携带的水果中查获到地中海实蝇等。此外,也有一些物种可能是由旅游者的行李粘附带入我国的,如北美车前。 (3)有意引种:人类为了某种目的引进新物种或品种,使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地区。我国是一个深受外来物种侵害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是一个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我国引种历史悠久,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更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的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危害及对策诉述,展望未来对抗入侵生物。 关键词:现状危害对策展望 外来生物入侵被认为是仅次于生境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濒危以至丧失的第二大原因,它们既能破坏生态系统结构,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遭受了外来 害生物的危害, 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 每年可达1 198176亿元。 一、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1种类增加,批次增加 截至2004年,我国的外来人侵物种有283 种, 其中动物76 种, 植物188种, 微 生物19种。在林业行业,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的形势也十分严峻。2003 年全国开展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 外来入侵的林业有害生物34种,其中害虫 23种,病原微生物类5种,有害植物6种。在28种从国外(或境外) 1980年以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中,有10种是21世纪以来传入的。 1.2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不断增大 我国每年发生林业有害生物1 067万hm2 左右, 外来入侵的约280万hm2 , 占26%; 1980年后入侵的林业病虫害种类发生220多万hm2 , 约占外来林业病虫害发生总面 积的80%。此外,外来有害植物中的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553万多hm2。 1.3外来有害生物对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 排挤本地物种的生存,甚至分 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不仅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松材线虫自1982年在我国大陆发现以来, 已累计致死松树5 000多万株, 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以及黄山、庐山等风景名胜区周边已经发生了疫情;紫茎泽兰生长的地方,其他杂草很难生存,树木生 长也受影响,家畜误食后会致死。[2] 1.4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的态势加剧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 术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网络安全之入侵检测技术 标签: 2012-07-31 14:07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卢楠 摘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网络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中国移动网络的开放与发展,入侵检测系统(IDS)也逐渐成为保卫中国移动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之一。在入侵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2类方法、5种硬件架构,不同的方法与架构都存在其优势与不足。本文基于入侵检测的应用场景,对现有的主流技术原理、硬件体系架构进行剖析;详细分析IDS产品的测评方法与技术,并介绍了一个科学合理、方便操作的IDS测评方案。最后,从应用需求出发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背景 目前,互联网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因特网上频繁发生的大规模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病毒泛滥等事件使很多政府部门、商业和教育机构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甚至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入侵行为经常发生,网络攻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当前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如图1所示。

图1 目前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说到网络安全防护,最常用的设备是防火墙。防火墙是通过预先定义规则并依据规则对访问进行过滤的一种设备;防火墙能利用封包的多样属性来进行过滤,例如:来源 IP 、来源端口号、目的 IP 地址或端口号、(如 WWW 或是 FTP)。对于目前复杂的网络安全来说,单纯的防火墙技术已不能完全阻止网络攻击,如:无法解决木马后门问题、不能阻止网络内部人员攻击等。据调查发现,80%的网络攻击来自于网络内部,而防火墙不能提供实时入侵检测能力,对于病毒等束手无策。因此,很多组织致力于提出更多更强大的主动策略和方案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其中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2、入侵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IDS即入侵检测系统,其英文全称为: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软件和硬件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IDS通用模型如图2所示。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1. 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D 4) C 5) A 6) 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澳大利亚美洲大陆非本土生物入侵途径影响和启示

澳大利亚美洲大陆非本土生物入侵途径影响和启示 作者:张松柏吴降星单位: 宁波市植物检疫站( 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近几年来, 多种非本土生物在中国各地蔓延, 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全球范围来看, 非本土生物入侵问题由来已久, 且以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为甚。 一、入侵历史和途径 1. 入侵历史澳大利亚、美洲大陆与旧大陆的物种交流是从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开始的。最初主要是一些驯化程度较高的动植物。如美洲印第安人驯化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陆地棉等农作物和旧大陆的小麦、大豆、甘蔗及一些牛、马等驯养动物, 这些物种的广泛传播使各大洲共同分享了人类文明成果, 促进了全球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随着欧洲移民大量流入, 给这两大陆带入了更多的新物种,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据历史学家研究, 美洲印第安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殖民者的刀枪, 而是带入的疾病。本土居民由于缺乏对天花、鼠疫、麻疹等旧大陆疾病的抵抗力, 造成了病害的流行和人口锐减。最早引起人类广泛关注的非本土生物为害问题是澳大利亚的兔灾。欧洲野兔是1859 年从英国流入澳大利亚的, 是众多外来动物中的后来者。最初仅有24 只, 作为娱乐性捕猎的对象。由于野兔繁殖极快, 再加上没有天敌, 1891 年已遍及整个澳大利亚, 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2. 入侵方式在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存在的非本土生物种类不胜枚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本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生物的入侵方式或途径多种多样, 但从人类的主观愿望和所起的作用上来看, 不外乎主动引进和偶然带入2 种类型。 ( 1) 主动引进非本土生物的目的。人类有意识地进行大陆间物种交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目的。在殖民者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 他们的生活离开了原来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一切, 特别是赖以生存的动植物, 必然会产生一种引入故土熟知的动植物的渴望。同时, 殖民者为了利用殖民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来满足建立产业基地的需要。作为家畜或役畜的猪、牛、山羊、马等动物和作为农作物的小麦、大豆和甘蔗等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 其次是娱乐或观赏目的。如娱乐性捕猎目的引进的野兔和欧洲红狐狸、垂钓目的引进的多种鱼类、各种花卉等。甚至有人还为了消除对故土的思恋, 引进了包括欧掠鸟在内的莎士比亚作品中的18 种欧洲鸟类。 第三是生物控制或水土保持目的。在两个大陆的开发过程中, 为防止无意或有意带入的生物的蔓延,或控制本土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不同时期引进了多种生物。如为控制老鼠引进的猫、獴和狐狸, 控制虫害引进的家雀、蟾蜍, 控制蚜虫引进的七星螵虫, 甚至还有为控制澳洲野兔引进的家兔病毒。柽柳则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作为水土保持目的引进而泛滥成灾的植物。 第四是科研目的。如横扫美洲大陆的“杀人蜂”是巴西的一位科学家为选育蜜蜂品种而引进的26 只非洲蜜蜂蜂后不慎逃逸, 与当地的蜜蜂自然杂交形成的。舞毒蛾是1869 年一位昆虫学家为选育家蚕品种从法国引进的。 ( 2) 偶然带入非本土生物的途径。除老鼠等少数脊椎动物外, 偶然带入的非本土生物以低等生物居多, 主要有3 条途径: ①运载工具: 老鼠和蜥蜴等是最早通过交通工具入侵的几种动物。 最近一个世纪, 随着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 依靠交通工具引入的生物数量也迅速增加。如通过船舶的压载水带入的斑纹贻贝、亚洲虎蚊和中华绒螯蟹等动物, 通过货物托盘、包装箱等木制品传入的亚洲天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James Aderson在1980年的工作,他首先提出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在该文中Aderson提出审计追踪可应用于监视入侵威胁,但由于当时所有已有的系统安全程序都着重于拒绝未经认证主体对重要数据的访问,这一设想的重要性当时并未被理解。1987年Dorothy.E.Denning[2]提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的抽象模型,首次将入侵检测的概念作为一种计算机系统安全防御问题的措施提出,与传统加密和访问控制的常用方法相比,IDS是全新的计算机安全措施。1988年的Morris Internet蠕虫事件使得Internet近5天无法使用。该事件使得对计算机安全的需要迫在眉睫,从而导致了许多IDS系统的开发研制。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的定义为:识别针对计算机或网络资源的恶意企图和行为,并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IDS则是完成如上功能的独立系统。IDS能够检测未授权对象(人或程序)针对系统的入侵企图或行为(Intrusion),同时监控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操作(Misuse)。 ●从系统的不同环节收集信息; ●分析该信息,试图寻找入侵活动的特征; ●自动对检测到的行为做出响应; ●纪录并报告检测过程结果。 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入侵检测系统能很好的弥补防火墙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防火墙的补充[1]。 二、入侵检测的分类 现有的分类,大都基于信息源和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2.1 根据信息源的不同,分为基于主机型和基于网络型两大类 2.1.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IDS可监测系统、事件和Windows NT下的安全记录以及Unix环境下的系统记录。当有文件被修改时,IDS将新的记录条目与已知的攻击特征相比较,看它们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就会向系统管理员报警或者作出适当的响应。 基于主机的IDS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其他技术。检测对关键系统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入侵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Internet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以此同时安全问题也一直存在着,而人们却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方法、技术 一、网络入侵及其原因 简单来说,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网络本身的安全; 2)所传输的信息的安全。 那么,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网络入侵检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黑客攻击日益猖獗 2)传统安全产品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二、入侵检测原理、方法及技术 1、入侵检测概念 入侵检测是指对潜在的有预谋的未经授权的访问信息、操作信息以及致使系统不可靠、不稳定或者无法使用的企图的检测和监视。它是对安全保护的一种积极主动地防御策略,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检查网路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路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2、入侵检测模型

3、入侵检测原理 根据入侵检测模型,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异常检测原理 该原理根据系统或者用户的非正常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资源的非正常情况来检测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原理根据假设攻击和正常的活动的很大的差异来识别攻击。首先收集一段正常操作的活动记录,然后建立代表用户、主机或网络连接的正常行为轮廓,再收集事件数据同时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决定所检测到的事件活动是否正常。 基于异常检测原理的入侵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a)统计异常检测方法; b)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 c)基于贝叶斯推理异常的检测方法; d)基于贝叶斯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e)基于模式预测异常检测方法。 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统计异常检测方法和特征选择异常检测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目前已有由此而开发成的软件产品面市,而其他方法都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异常检测原理的优点:无需获取攻击特征,能检测未知攻击或已知攻击的变种,且能适应用户或系统等行为的变化。 异常检测原理的缺点:一般根据经验知识选取或不断调整阈值以满足系统要求,阈值难以设定;异常不一定由攻击引起,系统易将用户或系统的特殊行为(如出错处理等)判定为入侵,同时系统的检测准确性受阈值的影响,在阈值选取不当时,会产生较多的检测错误,造成检测错误率高;攻击者可逐渐修改用户或系统行为的轮廓模型,因而检测系统易被攻击者训练;无法识别攻击的类型,因而难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攻击的继续。 2)误用检测原理 误用检测,也称为基于知识或基于签名的入侵检测。误用检测IDS根据已知攻击的知识建立攻击特征库,通过用户或系统行为与特征库中各种攻击模式的比较确定是否发生入侵。常用的误用检测方法和技术主要有: a)基于专家系统的检测方法; b)基于状态转移分析的检测方法; c)基于条件的概率误用检测方法; d)基于键盘监控误用检测方法; e)基于模型误用检测方法。 误用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是:攻击签名的正确表示。误用检测是根据攻击签名来判断入侵的,如何用特定的模式语言来表示这种攻击行为,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尤其攻击签名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示入侵行为及其所有可能的变种,同时又不会把非入侵行为包含进来。由于大部分的入侵行为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和应用程序的缺陷进行攻击的,那么通过分析攻击过程的特征、条件、排列以及事件间的关系,就可具体描述入侵行为的迹象。 4、入侵检测方法 1)基于概率统计的检测 该方法是在异常入侵检测中最常用的技术,对用户行为建立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当发现出现可疑行为时进行跟踪,监视和记录该用户的行为。优越性在于理论成熟,缺点是匹配用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外来生物入侵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

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一、入侵检测发展史 1980年,在James P. Anderson 的文章“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中[1],“入侵检测”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为开发基于主机的IDS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1985年,美国国防部计算机安全中心(NCSC)正式颁布了《可信任的计算机系统评估标准》(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tion Criteria, TCSEC)。TCSEC为预防非法入侵定义了四类七个安全级别。由低到高分别是D、C1、C2、B1、B2、B3、A1,规定C2以上级别的操作系统必须具备审计功能,并记录日志。TCSEC标准的发布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安全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信息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88年,莫里斯(Morris)蠕虫感染了Internet上近万台计算机,造成Internet持续两天停机。美国空军、国家安全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开展对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研究,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检测方法集成到一起1990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L.T.Heberlein等人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概念,即将网络数据流作为审计数据来追踪可疑的行为。 1992年,加州大学的Koral llgun开发出实时入侵检测系统USTAT(a State Transition Analysis Tool for UNIX)。他们提出的状态转换分析法,使用系统状态与状态转换的表达式描述和检测已知的入侵手段,使用反映系统状态转换的图表直观地记载渗透细节。 1994年,普渡大学计算机系COAST实验室的Mark Crosbie和Gene Spafford 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使用遗传算法构建的智能代理(Autonomous Agents)程序能够识别入侵行为,而且这些agents具有“学习”用户操作习惯的初步智能。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的内科治疗进展 马晨阳1 杜斌2 (1.内蒙古扎兰屯市医保局2.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结核医院扎兰屯市162650)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症结核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起关键作用。有文献报道:第1周开始抗结核治疗,70%缓解;第2周开始抗结核治疗,50%缓解;超过3周才抗结核治疗,疗效极差;若不治疗,病死率100%[1]。TBM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抗结核治疗的早晚、化疗方案正确与否、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是否适当、所感染的结核菌是否耐药、患者发病年龄、病型、是否有合并症等因素[2、3]。闫世明[4]认为TBM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规律用药、适当剂量、全程用药的结核病化疗原则;②选用有杀菌、灭菌作用,且通过血脑屏障良好的药物。现将TBM的内科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抗结核药物的使用 1.1常用药物、用法及不良反应 目前对结脑治疗肯定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钠、氧氟沙星等。 ①异烟肼(H),全杀菌药,早期杀菌作用最强,易透过血脑屏障。成人600-900mg/d,异烟肼代谢属快速乙酰化型,为保持脑脊液中有效抗菌浓度,重症可以用至1200mg/d,儿童15-30mg/(kg.d),静脉滴注,3个月后减量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及肝脏损害。②利福平(R),全杀菌及灭菌药,不能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只有部分通过炎性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是血中浓度的10%-20%,但已超过最低抑菌浓度。成人450-600mg/d,儿童10-20m g/(kg.d),空腹顿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肾

入侵检测技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入侵检测技术的背景 1.2 程序设计的目的 第二章入侵检测系统 2.1 网络入侵概述 2.2 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2.3 网络入侵与攻击的常用手段 2.4 入侵检测技术 2.4.1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 2.4.2 异常入侵检测技术 第三章协议分析 3.1 协议分析简介 3.2 协议分析的优势 第四章 PANIDS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1 PANIDS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 系统基本信息读取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3 网络数据包捕获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4 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4.1 数据包的分解 4.4.2 入侵检测的实现 4.5 实验结果及结论 第五章总结与参考文献 摘要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进行信息的处理。因此,网络安全就显得相当重要,随之产生的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防火墙、加密等技术,总的来说均属于静态的防御技术。如果单纯依靠这些技术,仍然难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技术,它不仅能检测未经授权的对象入侵,而且也能监视授权对象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都采用模式匹配技术,但由于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其具有计算量大、检测效率低等缺点,而基于协议分析的检测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运用协议的规则性及整个会话过程的上下文相关性,不仅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速度,而且减少了漏报和误报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PANIDS的模型,在该模型中通过Winpcap捕获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协议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某种入侵模式,从而达到入侵检测的目的。 关键词:入侵检测,协议分析, PANIDS 第一章绪论 1.1 入侵检测技术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另外,Internet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实力的标志;发展网络技术是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网络使得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利用变得更加有效、迅速,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比比皆是。然而,网络在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网络黑客可以轻松的取走你的机密文件,窃取你的银行存款,破坏你的企业帐目,公布你的隐私信函,篡改、干扰和毁坏你的数据库,甚至直接破坏你的磁盘或计算机,使你的网络瘫痪或者崩溃。因此,研究各种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来保障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数据加密、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防火墙、杀毒软件、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技术。这些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对保护网络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也存在不少缺陷。例如,防火墙技术虽然为网络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但是它不能防止来自防火墙内部的攻击、不能防备最新出现的威胁、不能防止绕过防火墙的攻击,入侵者可以利用脆弱性程序或系统漏洞绕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来进行非法攻击。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很难抵抗脆弱性口令、字典攻击、特洛伊木马、网络窥探器以及电磁辐射等攻击手段。虚拟专用网技术只能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不能防御诸如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等常见的攻击。另外,这些技术都属于静态安全技术的范畴;静态安全技术的缺点是只能静态和消极地防御入侵,而不能主动检测和跟踪入侵。而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动态安全技术,它主动地收集包括系统审计数据,网络数据包以及用户活动状态等多方面的信息;然后进行安全性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各种入侵并产生响应。 1.2 程序设计的目的 在目前的计算机安全状态下,基于防火墙、加密技术等的安全防护固然重要;但是要根本改善系统的安全现状,必须要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它已经成为计算机安全策略中的核心技术之一。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作为一种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从网络安全立体纵深的多层次防御角度出发,入侵检测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这从国外入侵检测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就可以看出。在国内,随着上网关键部门、关键业务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具有自主版权的入侵检测产品;但目前我国的入侵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处于发展和跟踪国外技术的阶段,所以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中一般采用传统的模式匹配技术,将待分析事件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生物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悬赏点数10 该提问已被关闭4个回答匿名提问 2008-11-19 19:19:26 生物入侵者的例子及解决方法最佳答 案liangcx69 2008-11-19 19:20:50 外来生物入侵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 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 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二、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外来入侵动植物种类的系统报道据有关文献查证目前 已知我国至少有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与外来入侵动植物相比我国对外来微生物种类的调查更为少见。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微生物或病害有11种。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每年以0.11.1的速率在急剧减少。这种生物多样性的极度锐减除了人类大规模开垦土地导致自然生境快速丧失外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生物入侵。

随着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为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入侵物种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丘以及重建生态系统而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有的地区过度盲目地引进了大量生长区短易于管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外来物种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地引进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正在逐渐排挤。取代当地物种并且不断扩大到自然和半自然地区并影响到那里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功能进而引起当地居民自然资源保护者水源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矛盾。人类及其经济和非经济活动是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动因特别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速率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胁迫这种破坏是长期的、持久的。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大多数外来种的传入与人类活动有关。在对外交往中人们有或无意将外来种引入了我国。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