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内经_五脏五味理论看方剂配伍_粟栗

从_内经_五脏五味理论看方剂配伍_粟栗
从_内经_五脏五味理论看方剂配伍_粟栗

从5内经6五脏五味理论看方剂配伍

粟 栗

(长春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吉林长春130117)

摘 要:5内经6中五脏五味理论对后世方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的方面阐述了5内经6药物性味组方原则,并列举了后世在此指导下的配伍严谨,适用有效的方剂,剖析其配伍理论。

关键词:内经;五味五脏;方剂配伍

中图分类号:R 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7-1255-02

收稿日期:2009-12-27

作者简介:粟栗(175-),女,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

方剂配伍研究。

5黄帝内经6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的医学典籍,蕴含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原则,其中有关药物疗法的论述极为丰富,是后世方药学发展的渊源。5内经6中确立的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治法理论,从五脏基本的生理特点入手,结合五味的基本性能,对五脏的用药进行了阐述。1 五味所入

五味即药食之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5内经6在五行与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建构起比较系统的五味理论,对临床遣药制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5素问#脏气法时论篇6说:/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0[1]。这是人们对不同味的药物作用最早的认识。后来,按照五行理论,将五味与脏腑相配属,如5素问#宣明五气篇6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0[1]。这种五味入五脏的理论,直接指导着对脏腑疾病的治疗及用药,其不同气味的药,服用之后,药力可先达到与其相对应的脏腑。后世的药物归经及引经报使理论,即是五味归五脏理论的直接发展。五味入五脏,但是临证应用药时不可太过,否则损伤正气,5至真要大论6指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0[1]。5内经6中进一步指出五味入五脏,而五脏又外合五体,因此五味与人体各部又有相应亲和关系,在5内经6中将五味入五脏的亲和关系称之为/走0。5灵枢#九针6云:/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0[2]。因此,气、血、筋、骨、肉之病,也可以用五味的偏嗜来治疗。

五味入五脏理论直接指导后世临床脏腑疾病的方药配伍与治疗,后世据此创立了许多著名方剂。如四君子汤中人参、白术、甘草之甘味来补中脏,达到补益中焦脾胃之气的目的,此即/甘入脾0;导赤散中之苦寒之木通清心降火,利水通淋,此即/苦入心0;酸枣仁汤中用酸甘平之酸枣仁养血补肝,入肝安魂治失眠,此为/酸入肝0;吴鞠通治疗风热咳嗽之桑菊饮,选用入辛凉之桑叶、菊花以发散肺热,此即/辛入肺0;四神丸、耳聋左慈丸的用法中以淡盐汤送服即为/咸入

肾0,以上均是五味入五脏理论的具体运用。

2 五脏苦欲补泻

5素问#脏气法时论篇6阐述了药食气味与五脏苦欲补泻的关系。指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0;/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0;/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0;/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0;/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0[1]。此为/五脏所苦0。/苦0指常见之疾,由于五脏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常见之疾也各有特点。因此,在治疗上,结合五味的性能,五脏的用药也各有其特点。以/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0为例,从肺的生理特点来看,肺以降为顺,气上逆于肺,逆肺之性则为/苦0,因此临床上肺病不论寒热虚实,咳嗽气喘是其最常见症状,苦味能降逆,后世止咳平喘之方,大都用苦味降逆。如治寒喘咳嗽之苏子降气汤中的前胡、厚朴,治热喘咳嗽之定喘汤中的白果、杏仁、黄芩,治虚喘咳嗽之补肺阿胶汤中的马兜铃、牛蒡子、杏仁,治实喘之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的葶苈子皆是苦味,方中配伍均是针对肺气上逆以苦味泄之降之组成的方剂。又如/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0,脾的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和水液,喜燥恶湿,易被水湿所困则为/苦0,而苦味药物具有燥湿之性,因此,临床上多用苦性的药物来燥湿健脾。临床上对湿滞脾胃、气机不畅者可参选平胃散化裁,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皆苦温之品以燥湿健脾。治疗脾肾阳虚阴水之实脾饮,以草豆蔻、厚朴、大腹皮、木香之苦、辛、温燥之、行之。

本篇又指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0;/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0;/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0;/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0;/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0[1]。这里指的是/五脏所欲0。/欲0指/喜欢0之意,是顺其性,对于此中的/补0、/泻0,金元医家张元素、王好古都有简单的解释,明#缪希雍则进一步发挥,在5神农本草经疏6卷一辟/五脏苦欲补泻论0指出:/五脏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苦欲者,犹言好恶也。违其性故苦,逆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补泻系乎苦欲,苦欲因乎脏性,不属五行,未落阴阳,其神用之谓欤?0[3]。李中梓亦提到/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0[4],所以并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0的意思。以/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

之,辛泻之0为例,肺与秋金相对,从五化来看属/收0,肺以收敛为特点,酸味药具有收敛的作用,顺肺之性,故以酸收之,辛味药具有发散的作用,逆肺之性,故以辛泻之。临床证见肺气耗散不收,出现久咳久喘、汗出、乏力、脉虚等,当敛肺止咳平喘,以九仙散为代表,其方以酸涩的罂粟壳就为君药,又配以酸味的五味子、乌梅,充分体现了以/酸补之0的经义,而此时用辛味的药则会耗散肺气加重病情,起到副作用,即以/辛泻之0之意。小青龙汤中酸收的芍药、五味子收敛肺气,亦有防止耗散太过,以酸补之的含义。又如/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0,吴昆注/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故食辛以散之。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也0[5]。疏泄是肝气条达的具体表现,因辛味药具有能行能散的作用,可以顺肝木之性,即用辛补之,而酸味药则具有收敛的作用,抑制肝脏的疏泄功能,为逆

收稿日期:2009-12-05

作者简介:周少林(195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肝之性,即用酸泻之。在临床常见的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胁肋胀痛,善太息,气逆上冲等症,用药时常选用能散能行的辛味药,如柴胡、木香、香附等药疏肝理气来调理肝脏,常见的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方中均以柴胡之辛,散肝内郁之气。以上方剂均为通过药物气味配伍的充分体现。

5黄帝内经6中的五脏五味理论主要是依据脏腑的性能和五味的基本作用来决定的,这种理论对临床组方配伍用药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后世据此创立的有效方剂仍然应用至今。对于这些原则,我们要正确理解应用,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9,150,544,

141,143.

[2]黄帝内经灵枢经释义[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817.

[3]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14,

17.

[4]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医宗必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87.

[5]郭君双.吴昆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66.

孔子养生思想探究

周少林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养生家。在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仕途不得意之时,仍非常重视养生之道,堪为中国历史上养生之师表。孔子重视树德养生,主张修身养性,困境中不忘乐观,讲究饮食起居,坚持锻炼身体,其丰富的养生思想内涵和健身哲学理念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依然足资借鉴。

关键词:孔子养生;道德;乐观;饮食;运动;起居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7-1256-03

养生学在中国,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皆重养生。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为儒教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一生仕途甚不得意,颠沛各国,流离四方,然能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成为影响深远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生活纷扰,但在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享年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0,在当时人均寿命不到30岁的情况下,可谓高寿了[1]。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主要得益于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实践,在养生方面孔子亦堪为师表,孔子有关养生的论述颇为丰富,时至今日,依然足资借鉴。

1以立志树德为先

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上,同时也是精神与社会的一种完美状态。人的一生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求,所以人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志向,心中有目标、有追求,适应社会的发展,生活才会觉得充实,才会充满信心和乐趣,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心无所求,便会感到生活的勃然无味。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会心灰意懒,悲观失望。孔子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0,/至诚不息,不息则久0(5礼记6)。意为天以运行不息为健,人也应当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养其身以有为也0(5孔子家语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0[2]孔子本人正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奋斗了一生,明确提出养生的目的是为了有所作为。/意之所存谓之志0[3]。/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0[3]。人若精神专一,用志不分就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易于控制和调节情绪,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事业上去,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并认为这有助于延年益寿。孔子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0。/大德必得其寿0 (5礼记6)历代医家也都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防病的首要内容。晋代葛洪在5抱朴子6中强调:/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0。5尚书#君陈6有:/有容德乃大0。孙思邈在5千金要方6中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以养生之大径也0。/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0。明#王文禄在5医先6中更提出:/养德养生无二术0。常言道:/积善可以延年0,/厚德载福0也是这个道理。人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木火土金水人 体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官目舌口鼻耳 五指食指中指拇指小指无名指 五形筋脉肉皮毛骨 五情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 自 然 界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1.向上对应五行 2.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3.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下面就把我们公司最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绍给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1、人体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的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心包络对应的是六腑中的三焦。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相生 木→ 火→土→金→水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全文可直接参考以下五行图: 五脏六腑五行图 释意: 心主血气,藏神,五行属火,充于脉,其华荣于面,开窍于舌,与小肠互为表里,色红,味苦,嗅焦; 心肝疏泄,藏魂,五行属木,充于筋,其华荣于爪,开窍于目,与胆互为表里,色青,味酸,嗅臊; 脾主运化,藏意,五行属土,充于肌,其华荣于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色黄,味甘,嗅香; 肺主宣降,藏魄,五行属金,充于皮,其华荣于毛,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色白,味辛,嗅腥; 肾主精髓,藏志,五行属水,充于骨,其华荣于发,开窍于耳,与膀胱互为表里,色黑,味咸,嗅腐。 方位为风水学上所代表住宅的方位。 第一节五脏六腑的五行 五行原理:什么是五行呢?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 土(脾、胃 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 呬) 水(肾、膀胱六字诀吹)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

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希”字功。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

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图表

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图表 半月痕与五指关系 拇指半月痕——关连肺脾 呈粉红色时,表示胰脏机能不良,容易感冒、反复感冒、疲劳,严重时易患糖尿病。 食指半月痕——关连肠胃 呈粉红色时,表示胃、大肠得循环不良,食欲自然减退。 中指半月痕-关连心包经、神志 呈粉红色时,表示精神过度紧张,易头晕、头痛、思路不清、脑涨、失眠、多梦。 无名指半月痕-关连内分泌 呈粉红色时,表示运行于无名指得三焦经发生异常,易体质下降、阴阳失调,人容易有种说不出得不舒服感,女性会得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小指半月痕-关连心肾 小指一般很难长出半月痕,出现时,多为热症。呈红色时,易患严重得心脏病。 肝、心、脾、肺、肾七字歌诀 脾脏七字歌诀 脾胃表里五行土,八卦坤艮拇指通。 窍口体肉五色黄,华唇神意歌为声。 志思变噎味通甘,嗅香液涎通脾胃。

肝脏七字歌决 肝胆表里五行木,八卦震巺食指通。窍目体筋爪甲华,味酸色青志为怒。变卧液泪声为呼,神魂嗅矂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 心与小肠相表里,八卦为离通中指。五行为火窍通舌,体脉滑面色为红。声笑志喜省苦通,嗅焦液汗变为厥。 肺脏七字歌诀 肺与大肠为表里,八卦乾兑通环指。体皮窍鼻华为毛,色白神魄声为哭。智悲便咳胃通心,嗅腥液涕五行金。肾脏七字歌诀 肾与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八卦为坎通小指,皮骨窍耳华为发。五声为申味通咸,嗅腑五便为哆嗦。五脏健康之人 心脏好之人精力充沛 肝脏好之人胆大 肾好之人志向远大 肺好之人做事有魄力 脾胃好之人有毅力

五脏就是否平衡健康得简易判断 睡觉平仰者为就是 其她睡姿皆为否 病症与五脏 多汗-------心脏不好 嘴起翅皮---肺虚 大便一次拉不尽---肺气不足 五味与五脏 心-------苦 肝-------酸 脾、胃---甜 肺-------辣 肾-------咸 五脏与五色肝-----青 心-----赤 脾-----黄 肺-----白 肾-----黑 如吃黑色食品可补肾,吃黄色食品补脾五脏与五窍肝-----目 心-----舌 脾-----口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

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 “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

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 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行_五色_五方_五味各自对应的五脏和六俯

今学者普遍认为,正式将阴阳与五行相结合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他首创"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更替是按照五行顺序周而复始地运行,试图以此揭示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律。由此,又衍生出五行配伍,涵容万事万物的庞大阴阳五行体系,诸如五行配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配五色(青、赤、白、黑、黄),五行配五味(水配咸、火配苦、木配酸、金配辛、土配甘)。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征、羽),五行配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行配五征(雨、阳、燠、寒、风),五行配五脏(脾、肺、肾、肝、心)等。 中医理论将食物分为五味:甜、酸、苦、辣、咸,并与五脏相关,甜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辣入肺,咸入肾,易经中的五行与五味是相配的:甜味金,辣味木,酸味水,咸味 火,苦味土,如果能够活用食物五行,配以出生月份,在食物上加以调整,一来可以开运,

二来可以身体健康. 月份五行属性: 正、二月份:属木;四、五月份:属火;七、八月份:属金;十、十一月份:属水; 三、六、九、十二月份:属土;五行食物改运的秘法在于:尽量少吃自己出生月份的五行所属五味,而要多食克自己出生月份所属的五味,因出在所在月份的五味是一生中最忌的味道.五行相克如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根据以上原则,各月出生者所食五味如下: 正、二月份出生者:多吃辣味而少吃酸味; 四、五月份出生者:多吃咸味而少吃苦味; 七、八月份出生者:多吃苦味而少吃辣味; 十、十一月份出生者:多吃甜味而少吃咸味; 三、六、九、十二月出生者:宜多吃酸味而少吃甜味. 春夏秋冬时节不会变,养生之序也一样.乾-西北;坤-西南;震-东;巽-东南;坎-北;离-南;艮-东北;兑-西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如下情志疗法. 思胜恐(土克水),怒胜思(木克土),哀胜怒(金克木),喜胜哀(火克金),恐胜喜(水克火) 人之饮食,各有适味。五脏各主其味: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肝虚血枯者,喜酸味,因酸能补肝;脾虚者,喜甘(类甜味)味,因甘能补脾;心火重者,喜苦味,因苦能泄火;肺虚有寒者,喜辛味(如辣椒、生姜、大葱、花椒等),因辛能宣肺去寒;肾虚者,喜咸味,因咸能滋肾。 “恐胜喜”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高兴过了头,就让他恐,这样可以防止因过度高兴带来的问题,如范进中举后,就是高兴过了头,他老岳父打了他一巴掌,他才清醒了; “思胜恐”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听到点声音就害怕,那么应该让他多思考,想通了就不怕

人体五脏六腑的活跃时间及与五行五色的对应

人体五脏六腑的活跃时间及与五行五色的对应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体“五脏六腑”的活跃时间及与五行五色的对应 一、人体的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人的生命,主要依靠脏腑的机能活动。“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有心(心包)、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胸腔和腹腔合并起来为第六个腑)六腑。 二、脏和腑的关系。 1、脏比腑重要: 从经络位置来看,所有脏的经络都在手臂和腿部内侧以及身体前侧;腑的经络则在手臂和腿部外侧以及身体背面。当人体面临危险的威胁时,会本能的曲起身躯,所有脏的经络都在身体的内侧,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只有腑的经络暴露在外,可见,脏的重要性远比腑重要。 2、脏与俯互为表里: 每一条脏的经络都和另一条腑的经络紧密相连。例如肺和大肠,从解剖学来看,在完全不同的位置,甚至找不出任何关联;但从经络上看,肺的经络和大肠的经络分别在手臂的内外两侧,用针刺治疗穴位时,如果针尖到达的位置是经络真正的所在,那么肺和大肠实际上可能只有数毫米的距离,两条经络上的各种物理特性,如温度、导电性、体液流动等,都会互相受到密切的影响,这两个器官是紧密相连的。 心肝脾肺肾心包 ︴︴︴︴︴︴ 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三、脏器与五行五色的对应。 1、五行学说概述: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其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其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 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2、脏器与五行: 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密切关系,古人将之以五行理论整理后,再依各个脏器的特性对应到五行。在五行关系中,讲究的是平衡,如果五脏中的任何一个脏器的能力较其它脏器强或弱,就会破坏这种平衡。例如心火太旺的症状,有可能是心脏自己的原因引起,夏天容易自然产生心火太旺;有可能是冬天肾气不足时,水克不住火造成的;有可能是春天肝气上升时,木生火造成的。 3、脏器与五色:食物的颜色与人体五脏相互对应,合理搭配,是饮食养生的基础。 4、对应表:

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 五味:辛、咸、酸、苦、甘 五脏:肺、肾、肝、心、脾 五官:鼻、耳、目、舌、口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摘要: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开窍于目:肝 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等。关键词:五行,五脏,养生,临床指导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一,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 。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 。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 。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

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肝开窍于目 《黄帝内经》对于肝的阐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 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生风;酸伤筋,辛胜酸。”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这些都是动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过程。地球一经形成,方位就确定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风由东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风生木,好比春风使万物复苏;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说,草木的中酸

五行与五脏对应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五行与五脏对应表格 篇一:五脏、五行、五官等对应表 五脏、五行、五官等对应表 譬如:肝脏与青色都属木,肝与青色相对应,开窍于目,发怒易伤肝,所以吃青色的蔬菜等可收到养肝效果,对眼睛也有保健作用。 篇二: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子午流注: 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十二生肖十二寓意 23:00--1:00(子时)胆属鼠此时是老鼠活跃的时间(﹡胆主管大脑﹡)1:00--3:00(丑时)肝属牛牛脾气(脾气不好肝火旺) 3:00--5:00(寅时)肺属虎声吼如虎(肺活量大;肺主宿降是深度睡眠时间)5:00--7:00(卯时)大肠属兔大便时间,多吃青菜排便好7:00--9:00(晨时)胃属龙胃蠕动该吃

早饭了9:00--11:00(巳时)脾属蛇脾蠕动消化吸收时间11:00--13:00(午时)心属马心脏跳得快〈马跑得快〉血流量大(﹡心主神明,小睡一会儿,养神、养气、养精﹡)13:00--15:00(未时)小肠属羊需要素食营养(是小肠吸收营养时间)15:00--17:00(申时)膀胱属猴承上启下〈猴上蹿下跳〉﹝﹡此时间段全身气化最强、头脑最灵活,是最好的学习工作时间﹡) 17:00--19:00(酉时)肾属鸡需补钙(鸡吃石头为补钙)19:00--21:00(戌时)心包经属狗保护心脏(保持心情愉悦)21:00--23:00(亥时)三焦经属猪该睡觉了 平和的心态(怒伤肝,过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荤素搭配) 适量的运动(干活属劳动,锻炼属活动,运气动血才叫运动)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篇三: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