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名词解释汇总

Android系统名词解释汇总
Android系统名词解释汇总

Android系统名词解释汇总

1、固件、刷固件

固件是指固化的软件,英文为firmware,它是把某个系统程序写入到特定的硬件系统中的flashROM。

手机固件相当于手机的系统,刷新固件就相当于刷系统。不同的手机对应不同的固件,在刷固件前应该充分了解当前固件和所刷固件的优点缺点和兼容性,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2、ROM(包)

智能手机配置中的ROM指的是EEProm(电擦除可写只读存储器)类似于计算机的硬盘,手机里能存多少东西就看他的容量了。底包+更新包统称为一个ROM包。

3、固件版本

固件版本是指官方发布的固件的版本号!里面包含了应用部分的更新和基带部分的更新,官方新固件的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复已往固件中存在的BUG以及优化相关性能。

4、CID、SUPERCID

CID是CustomerIDentity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手机的平台版本,破解限制之后的CID称为SUPERCID。

刷机过程中SPL需要根据CID效验ROM是否可用,并决定是否刷入,一般情况下要求一定要对应CID的ROM才可以用,cid不同的rom是刷不上去的。对于普通的CID来说,一般有两个限制:1)不能刷入低版本的的ROM,2)不能刷入不同平台的ROM,比如:在台版机上刷欧版ROM、跨型号刷ROM等。SUPERCID有些型号手机的CID的限制是可以通过软件来破解的,已知的有577W、586W等,但也有也些型号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破解CID,如838G4。

破解限制之后的cid称为SUPERCID,拥有SUPERCID的机器可以刷任意版本和平台的ROM。具体来说,同一个手机既可以刷台湾的ROM,也可以刷日本的rom,也可以刷香港的rom等。甚至也可以刷进一个其他型号手机的ROM(如586W刷577W)。但是这也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因为没有了限制,没有了校验,刷入一个错误的ROM也是很容易的事。我们一般刷机时需要破解为SUPERCID,因为一方面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刷机所用的ROM都是通不过CID校验的;另一方面万一刷机失败,对于SuperCID的手机更容易修复。

5、HTC Sense

HTC为Android系统设计的用户界面。从HTC Hero开始,HTC推出的所有产品都將整合HTC Sense。并符合三個设计理念,包括Make It Mine、Stay Close、与Discover the Unexpected。

6、Recovery

笼统的说,就是一个刷机的工程界面。如果你装过系统,你可能知道dos界面或者winPE,安装了Recovery相当于给系统安了一个dos界面。在recovery界面可以选择安装系统,清空数据,ghost备份系统,恢复系统等等。刷recovery与刷rom不冲突。

7、APP TO SD、APP2SD

一些Android机器在安装程序的时候默认是安装在机器内存上的,这就会导致原本不大的内存被占用,运行速度降低,而存储卡却利用率很低的情况。APP TO SD就是把程序安装到SD卡从而腾出手机内存提高运行速度的意思。APP2SD亦然,只是谐音而已。

8、Root

Root权限跟我们在Windows系统下的Administrator权限可以理解成一个概念。Root是Android系统中的超级管理员用户帐户,该帐户拥有整个系统至高无上的权利,所有对象他都可以操作。只有拥有了这个权限我们才可以将原版系统刷新为改版的各种系统,比如简体中文系统。

9、RADIO

Radio简单的说是无线通信模块的驱动程序。ROM是系统程序,Radio负责网络通信,ROM和Radio可以分开刷,互不影响。如果你的手机刷新了ROM后有通讯方面的问题可以刷新RADIO试一试。

10、ROM分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出自手机制造商官方的原版ROM,特点是稳定,功能上随厂商定制而各有不同;另一种是开发爱好者利用官方发布的源代码自主编译的原生ROM,特点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使ROM更符合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习惯。

11、IPL、SPL

IPL英文全称是InitialProgramLoader,负责主板,电源、硬件初始化程序、并把SPL装入RAM。IPL损坏了可把手机扔进河里,或者通过换字库来解决。

SPL英文全称是SecondProgramLoader,“第二次装系统”,就是负责装载OS操作系统到RAM中。另外SPL还包括许多系统命令,如mtty中使用的命令等。SPL损坏了还可以用烧录器重写。

SPL一般提供这几部分功能:检测手机硬件、寻找系统启动分区、启动操作系统为系统的基本维护提供操作界面,可以通过数据线与操作终端(如PC)建立连接,并接受和执行相应命令。它里面包含许多命令,像r2sd,l,doctest(危险命令,他会擦除gsmdata)等。我们常说的三色屏就是由SPL驱动的。检测SD卡,当你把一些特殊制作的SD卡插入后,SPL 可以在启动时校验并根据SD卡内容刷机或执行一些命令。这有点类似

于PC的从软驱启动。

IPL和SPL版本可以在三色屏中查看。按住照相键不放,然后短按电源开机键即可进入三色屏查看相关信息。

12、Sign

Sign是指给Rom包或者Apk应用程序签名,只有签名过的Rom或者Apk才可以刷入或安装到手机上。

13、Cyanogen、CM

Cyanogen是国外一位牛人,其制作的CyanogenMod系列Rom比较流行,主要追求的就是速度,CyanogenMod的缩写就是CM,因而我们也常见CM ROM。

14、adb

adb是Android Debug Bridge的缩写,意为Android系统的调试桥。通过adb我们可以在Eclipse中方面通过DDMS来调试Android程序,其实这就是用于谷歌Android系统的debug调试工具。

adb的工作方式比较特殊,采用监听Socket TCP 5554等端口的方式让IDE 和Qemu通讯,默认情况下adb会daemon相关的网络端口,所以当我们运行APK安装器时adb进程就会自动运行。

除了上述的操作功能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adb管理设备或手机模拟器的状态。还可以进行很多手机操作,比如刷ROM系统升级、运行shell命令等等。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等。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2012年11月数据显示,Android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76%的份额,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0%。 中文名:安卓 外文名:Android 开发商:Google、开放手持设备联盟 发行商:Google 发行时间:2008年9月23日 编程语 言: C/C++(底层)Java等(应用 层) 系统家 族: 类Unix,Linux 源码模 式: 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 内核类 型: 宏内核(Linux内核) 软件许 可: Apache License, GPL等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 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 Android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作家利尔亚当(Auguste Villiers de l'Isle-Adam)在1886年发 表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L'ève future)中。他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Android。 Android的Logo是由Ascender公司设计的。其中的文字使用了Ascender公司专门制作的 称之为“Droid ” 的字体。Android是一个全身绿色的机器人,绿色也是Android的标志。颜 色采用了PMS 376C和RGB中十六进制的#A4C639来绘制,这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品牌 象徵。有时候,它们还会使用纯文字的Logo。 2012年7月美国科技博客网站BusinessInsider评选出二十一世纪十款最重要电子产品,Android操作系统和iPhone等榜上有名。

Android系统架构详解

Android系统架构详解 Android系统架构由5部分组成, 分别是:Linux Kernel、Android Runtime、Libraries、Application Framework、Applications。 1、Linux Kernel Android relies on Linux version 2.6 for core system services such as security, memory mana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network stack, and driver model. The kernel also acts as an abstraction layer between the hardware and the rest of the software stack. Android基于Linux 2.6提供核心系统服务,例如:安全、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堆栈、驱动模型。Linux Kernel也作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抽象层,它隐藏具体硬件细节而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服务。如果你学过计算机网络知道OSI/RM,就会知道分层的好处就是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而为上层提供统一的服务,屏蔽本层及以下层的差异,当本层及以下层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到上层。也就是说各层各尽其职,各层提供固定的SAP(Service Access Point),专业点可以说是高内聚、低耦合。如果你只是做应用开发,就不需要深入了解Linux Kernel层。 2、Android Runtime Android includes a set of core libraries that provides most of the functionality available in the core libraries of the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roid包括一个核心库的集合,她们提供了Java编程语言的核心库中的绝大多数功能。 Every Android application runs in its own process, with its own instance of the Dalvik virtual

android系统开发工作介绍

android系统开发工作介绍 一、android的开发工作 Android的开发分为三个类型:移植开发移动设备系统;android系统级开发和应用程序开发。 1、移植开发移动设备系统 2、Android系统级开发,指的是扩展android的框架或者是修改bug,这方面比较少,除非有些开发移动设备的厂商,比如做gps,可以往里面加入一些自己的特定系统东西,这可能导致一些不兼容。当然也可能是简单的修复bug,详细的内容后面还有说。 3、开发应用程序,这应该是比较主流的开发,也就是给android系统写应用程序。当然我们这里主要是研究android的framework如何给这些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把android分为四个层次,从底层往上依次为:linux内核、C/C++库、java 框架和java应用程序。移植开发移动设备涉及到linux内核(包括其驱动);android系统级开发涉及到C/C++库的开发及给上层java框架;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就是调用java的框架写应用程序。 简单的从上到下,android应用程序需要有java框架支持,比如它要发送短信,就需要java 框架,java框架其实就是将C/C++库包装成为了一个JNI,而实现具体的功能是C/C++库,最后驱动硬件完成功能,这也就是linux内核部分。 所谓framework,也就是系统级开发,这将是本文的重点,虽然android的framework 开发比较少,但是对其了解后更有利于整体开发的进行,当然很多设备厂商还是非常需这要些的。 二、android系统架构

Linux内核及驱动、C/C++框架、java框架、java应用程序。 1)、Linux内核及驱动 其中linux内核及驱动是内核层的(本人对linux内核也有过痴迷的时候,就像现在android 痴迷一样),系统总是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的,比如内存管理、进程管网理、络协议栈等。 2)、android的C/C++框架 系统C库:用的是libc,没什么好说的,C程序员都知道。多媒体库SurFace Manager:显示子系统的管理器LibWebCore:web浏览器引擎,支持android浏览器SGL:skia图形库,底层的2D图形引擎 3D库:OpenGL FreeType:字体显示Android的运行环境,这个也应该属于这个框架里面的,android的虚拟机叫做Dalvik,运行环境就是由这个虚拟机和基础的java类库组成。 3)、android应用框架 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系统,包括视图、内容提供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活、动管理器。 视图非常丰富:list、grid、text box、button等。内容提供器是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另一个程序的数据。资源管理器是提供访问非代码的资源访问,如布局文件。通知管理器,使得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自定义的提示信息。活动管理器,用来管理程序生命周期。 4)、android应用程序Android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用java写的,当然现在好像也支持一些脚本语言,如 ruby,但是不支持C开发,所谓支持C开发是指jni的形式。 。。。。。。。。。

Android系统架构简介

Android系统架构简介 Android系统架构简介 目前Android的Linuxkernel控制包括安全、存储器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堆叠、驱动程序模型等。下载Android源码之前,先要 安装其构建工具Repo来初始化源码。Repo是Android用来辅助Git 工作的一个工具。 应用程序 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使用Java作编程语言, 使界面到功能,都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其中Activity等同于J2ME 的MIDlet,一个Activity类别负责创建视窗,一个活动中的 Activity就是在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执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两者之间透过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连结,达到 复数程序同时执行的效果。如果执行中的Activity全部画面被其他Activity取代时,该Activity便被停止,甚至被系统清除。 View等同于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员可以透过View类别与“XMLlayout”档将UI放置在视窗上,并可以利用View打造出所 谓的Widgets,其实Widget只是View的一种,所以可以使用xml 来设计layout。至于ViewGroup是各种layout的基础抽象类别,ViewGroup之内还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构造函数不需要在Activity中调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须的,在Activity中,要通过findViewById()来从XML中获取View,Android的View类 的显示很大程度上是从XML中读取的。View与事件息息相关,两者 之间透过Listener结合在一起,每一个View都可以注册eventlistener,例如:当View要处理用户触碰的事件时,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册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还有Image等同于 J2ME的BitMap。 中介软件

安卓Android ROM定制、移植:第六篇:boot.img、recovery解包和打包

太抱歉了,因为教程实在是有点粗浅了,其实很多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不是复制粘贴,当然很多只是一步步的走的,不过也许我自己觉得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可是一旦别人看起来,还是感觉很深奥,没办法,本人就这点能力了,呵呵! 大家都知道安卓的核心更换呢,那是在boot.img里面,那么如何在WINDOWS下去解开它呢,LINUX的自己略过。。。。 首先百度BOOTIMG.EXE,然后你懂的,会出来一大堆,这得感谢制作bootimg.exe的作者,本来是为华为的机器做的分解工具,不过我们也可以拿来分解boot.img、recovery.img等,OK!先来谈谈这两个文件的基础,部分来自网络。 boot和recovery映像的文件结构 boot和recovery映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它们是一种android自定义的文件格式,该格式包括了2K的文件头,后面紧跟着是用gzip压缩过的内核,再后面是一个ramdisk 内存盘,然后紧跟着第二阶段的载入器程序(这个载入器程序是可选的,在某些映像中或许没有这部分)。此类文件的定义可以从源代码android-src/system/core/mkbootimg找到一个叫做bootimg.h的文件。 (译者的话,原文是一个叫做mkbootimg.h的文件,但从Android 2.1的代码来看,该文件名应该是改为bootimg.h了)。 /* ** +-----------------+ ** | boot header | 1 page ** +-----------------+ ** | kernel | n pages ** +-----------------+ ** | ramdisk | m pages ** +-----------------+ ** | second stage | o pages ** +-----------------+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标准 TAF-WG2-AS0021-V1.0.0:2018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 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Module and Test Method of Aging Test on File System Based on Android Mobiles and Smart Terminals 2018-09-04发布2018-09-04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文件系统老化模型和测评方法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文件系统老化模型 (1) 4.1 文件系统老化模型概述 (1) 4.2 剩余存储空间分析 (1) 4.3 碎片化方法分析 (2) 4.4 静态资源分析 (2) 4.5 10个月老化模型 (2) 4.6 18个月老化模型 (3) 4.7 24个月老化模型 (3) 5 文件系统老化方法 (3) 5.1 文件系统老化方法概述 (3) 5.2 文件系统碎片化方法 (4) 5.3 用户媒体文件填充方法 (4) 5.4 用户数据库文件填充方法 (4) 6 文件系统老化前后的性能评估 (4) 6.1 测试方法 (4) 6.2 评估方法 (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标准修订历史 (5)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附录 (6) 参考文献 (7)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电信终端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隽、崔雪然、苏兆飞、孟凡玲、郭隆庆

Android操作系统发展史

Android操作系统发展史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Android系统的历史,首先我们就要先来说说Android系统这个名字的来历。Android这一词最先出现在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1886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中,作者将外表像人类的机器起名为Android,这也就是Android小人名字的由来。 知道了Android名字的来历我们再来看一下Android系统的来历。Android系统一开始并不是由谷歌研发出来的,Android系统原来的公司名字就叫做Android,谷歌公司在2005收购了这个仅成立22月的高科技企业。Android系统也开始由谷歌接手研发,Android 系统的负责人以及Android公司的CEO安迪·鲁宾成为谷歌公司的工程部副总裁,继续负责Android项目的研发工作。 在2007年11月5日这天,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这款名为Android的操作系统,并且在这天谷歌宣布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联盟组织,该组织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这一联盟将支持谷歌发布的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将共同开发Android系统的开放源代码。 看完Android系统的发展简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具体的Android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以及代表机型有哪些。 Android 1.0 代表机型T-Mobile G1 在2008年,在GoogleI/O大会上,谷歌提出了Android HAL架构图,在同年8月18号,Android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批准,在2008年9月,谷歌正式发布了Android 1.0系统,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 在2008年,在智能手机领域还是诺基亚的天下,Symbian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前提下,谷歌发布的Android 1.0系统并没有被外界看好,甚至言论称最多一年谷歌就会放弃Android系统。

Android体系结构

Android体系结构 android 平台大的方面的层次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包括一个操作系统,中间件与应用程序,android 的系统框架图如下: 图中的软件层次自上而下分成4个层次 1. 应用程序(Application) 2. 用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 3. 各种类库(Libraries)与android运行时(Adnorid Runtime) 4. 操作系统(OS) 一、应用程序(Application) 应用层就是与用户交互的一个层次,用户可以瞧得见的一些应用,用户可以操作。这类应用基本都就是通过Java语言编写的独立的能够完成某些功能的应用程序。Android本身提供了桌面(Home),联系人(Contacts),拨打电话(Phone),浏览器(Browers)等很多基本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应用框架提供的API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普通开发人员要做的事情就就是开应用层的程序提供该广大消费者使用。 二、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 普通开发者可以使用Android基本应用程序使用的系统API,android 应用框架中的各个模块都可以被复用,各种服务也可以被复用,理解了这个机制,开发人员可以更好的更轻松的开发出优秀的android应用。 开发过程中常用到的基本框架组件如下:

1. 一组View(UI 组件),这些UI组件包括Button(按钮),EidtView(文本框),TextView(标签),List(列表) 等等,灵活运用这些组件可以快速方便的创建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 2. Content Providers(内容提供者),听起来有点抽象,通俗的理解Content Provider 就就是提供一种 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应用程序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互相访问与共享,比如通讯录的存储就使用了这种服务,其它应用也可以访问通讯录中存储的联系人信息。 3. Resource Manager 顾名思义就就是资源管理,android中的资源很多包括图片,用户界面(Layout xml),字体,颜色,UI组件的Id等等都可以称之为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都就是通过Resource Manager来统一进行管理。 4. Notification Manager(消息通知管理),它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操作与使用设备的时候在状态栏上提供 消息的提示。比如有短信来的时候,android自动会将这个消息提示在状态栏上,用户可以及时的瞧到。 5. Activity Manager(活动管理),Activity管理着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并且控制着应用的导航,扮演控 制器的角色。每个Activity类似于Windows应用中的一个wendow。一般的应用都就是通过一个个Activity 交互构成的。 6. Window Manager(窗口管理),管理所有启动的窗口。 7. Location Manager(位置管理),用来管理地图服务的相关功能。 8. Telephoney Manager(电话管理),用来管理有关的电话的相关功能。 9. Package Manager(包管理),管理所有的安装在android系统内的应用程序。 三、库(Libraries)与运行环境(RunTime) 这部分内容开始涉及底层,开发普通的应用不会直接对这个层进行操作。这层中包含了一组类库(Libraries)与运行时(RunTime), 1. 系统C库(libc),一个从BSD集成来的标准C系统函数库(libc)它就是专门为基于嵌入式Linux的设 备定制的。 2. 媒体库(Media Framework),基于PackeVideo OpenCore,该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以及 回放与录制,同时支持静态图像文件。编码格式包括:MPEG4、H、264,MP3、AAC、AMR、JPG、PNG。 3. Surface Manager 对显示子系统的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提供2D,3D图层的无缝融合。 4. WebKit,一个最新的web浏览器引擎,用来支持Andiroid浏览器或者嵌入的web视图。 5. SGL 底层的2D图形引擎。 6. OPENGL|ES,基于OpenGL ES 1、0 APIs实现,该库可以使用硬件3D加速或者使用高度优化的 3D软加速。 7. FreeType,位图(bitmap)与适量(vector)字图显示支持。 8. SQLite,一个对所有应用程序可用,功能强大的轻量级关系型数据库引擎。 9. Core Libraries 该核心库提供了Java编程语言核心库的大多数功能。 10. Dalvik VM, android平台的一个虚拟机,它相当于PC中Java的虚拟机JVM。 四、操作系统(OS) Android 的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Linux 2、6 内核,操作系统为Android提供的服务包括: 1. 安全性(Security)。 2.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3. 进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4. 网络堆栈(Network Stack) 5. 驱动程序模型(Driver Model)包含以下这些常规的驱动程序: (1)Display Driver (2)Keypad Driver

S3C6410 移植Android 内核移植经验

主要过程: . 安装lunux 环境 . 安装编译工具 . 下载Linux kernel . 安装Android SDK . 获得root file system . 修改Linux kernel 源码 . 配置Linux kernel . 修改root file system . 编译Linux kernel . 下载kernel Image 1.安装linux 环境 安装Ubuntu Linux 系统,从网站上下载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映像,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307770.html,/ubuntu/releases/8.04/ 下载ubuntu-8.04.2-desktop-i386.iso,刻录成光盘安装,安装可以在windows 系统下进行, 选取有15G 空间的硬盘安装,输入用户密码开始安装 这一步结束退出光盘重启进入Ubuntu 系统,完成余下系统安装。 Linux 安装完成,进入Ubuntu 系统,确保电脑连接Internet,安装一些必要软件。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框,进行下面的操作: $ sudo apt-get install ssh $ sudo apt-get install flex bison gperf libsdl-dev libesd0-dev libwxgtk2.6-dev build-essential zip curl

$ sudo apt-get install valgrind $ sudo apt-get install sun-java6-jdk $ 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所有软件系统会自动从网络下载安装,完成后可以开始Android 的移植。 2.安装编译工具 下载: $ wget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307770.html,/public/gnu_toolchain/arm-none-linux-gnuea bi/arm-2008q1-126-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安装: $ tar -xjvf arm-2008q1-126-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3.下载Linux kernel 从下面地址获得: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307770.html,/p/android/downloads/list?can=1&q=&colspec=File name Summary Uploaded Size DownloadCount Kernel : linux-2.6.23-android-m5-rc14.tar.gz 解压文件 $ tar -xf linux-2.6.23-android-m5-rc14.tar.gz 4.安装Android SDK 从网上下载linux 版本的Android SDK,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4307770.html,/android/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zip 下载后解压,获得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 文件 5.获得root file system ⑴下载busybox 工具从下面地址 http://benno.id.au/blog/2007/11/14/android-busybox(linux 环境中下载)⑵运行emulator 获取root file system $ cd <目录>/ android-sdk_m5-rc15_linux-x86/tools $ ./emulator& 等待emulator 启动,看到出现Android 系统画面,进入菜单ALL/Dev Tools/Development Settings 下,将Wait for debugger,Show running processes,Show screen updates 这三项打勾,回到命令输入终端。 $ ./adb push /busybox /data $ ./adb shell # /data/busybox tar -czf system.tar.gz /system # /data/busybox tar -czf data.tar.gz /data # /data/busybox tar -czf etc.tar.gz /etc # /data/busybox tar -czf sbin.tar.gz /sbin # exit $ ./adb pull /system.tar.gz ./ $ ./adb pull /data.tar.gz ./

安卓操作系统简介

安卓操作系统简介 简言: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和Android 3.0 Honeycomb。 系统介绍: 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是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早期由Google开发,后由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开发。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以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Linux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Java编写。 2010年末数据显示,仅正式推出两年的操作系统Android已经超越称霸十年的诺基亚(Nokia)Symbian OS系统,采用Android系统主要手机厂商包括宏达电子(HTC)、三星(SAMSUNG)、摩托罗拉(MOTOROLA)、LG、Sony Ericsson、魅族M9等,使之跃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系统不但应用于智能手机,也在平板电脑市场急速扩张。 系统架构: 应用程序: Android以Java为编程语言,使接口到功能,都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其中Activity 等同于J2ME的MIDlet,一个Activity 类(class)负责创建视窗(window),一个活动中的Activity就是在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运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两者之间通过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连结,达到复数程序同时运行的效果。如果运行中的Activity 全部画面被其他Activity 取代时,该Activity 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统清除(kill)。 View等同于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员可以通过View 类与“XML layout”档将UI放置在视窗上,Android 1.5的版本可以利用View 打造出所谓的Widgets,其实Widget只是View的一种,所以可以使用xml来设计layout,HTC 的Android Hero手机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于ViewGroup 是各种layout 的基础抽象类(abstract class),ViewGroup之内还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构造函数不需要再Activity中调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须的,在Activity 中,要通过findViewById()来从XML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类的显示很大程度上是从XML中读取的。View 与事件(event)息息相关,两者之间通过Listener 结合在一起,每一个View都可以注册一个event listener,例如:当View要处理用户触碰(touch)的事件时,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册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还有Image等同于J2ME的BitMap。 中介软件 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沟通桥梁,并用分为两层:函数层(Library)和虚拟机(Virtual Machine)。Bionic是Android 改良libc的版本。Android 同时包含了Webkit,所谓的Webkit 就是Apple Safari 浏览器背后的引擎。Surface flinger 是就2D或3D的内容显示到屏幕上。Android使用工具链(Toolchain)为Google自

【IT专家】yolo模型移植到android手机端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yolo模型移植到android手机端 2017/08/18 665 之前写了android demo在手机上的运用,但是模型都是官方给的,想要替换成自己的模型,因此尝试了下将自己训练的yolo模型来替换demo给的模型。首先,darknet的训练和.weight文件到.pb文件的转化,以及android demo 的实现见之前的博客。在此不再叙述sdk,nkd等配置问题,且直接使用.pb文件。其次,默认已安装android studio。 (1)终端进入(android安装目录)/bin,输入./stuodio.sh开启android studio ?(2)点击new,import project导入(tensorflow所在路径)/tensorflow/examples/android文件夹(可连接手机先run,保证demo能够正常运行后再行修改) ?(3)将build.gradle中68行的bazelLocation改为自己bazel的路径:def bazelLocation = ‘/home/seven/bin/bazel’185行apply from: “download-models.gradle”注释掉,并在第112行,增加//*/(不然后面的内容都被当做注释了): ?if (nativeBuildSystem == ‘bazel’ || nativeBuildSystem == ‘makefile’) { // TensorFlow Java API sources. java { srcDir ‘../../java/src/main/java’ exclude ‘**/examples/**’//*/ } // Android TensorFlow wrappers, etc. java { 最后,将第76行开始的内容改为自己需要的版本号: android { compileSdkVersion 25 buildToolsVersion “26.0.1” if (nativeBuildSystem == ‘cmake’) { defaultConfig { applicationId = ‘org.tensorflow.demo’ minSdkVersion 21 targetSdkVersion 25 ndk { abiFilters “${cpuType}” } (4)将转化得到的.pb文件放在(tensorflow所在路径)/tensorflow/examples/android/assets文件夹内,为方便起见,可将此.pb重命名为graph-tiny-yolo-voc.pb。若文件夹中已存在此文件名的文件,删除之。 ?(5)该项目将一次性生成三个app,因为我只需要detect一个,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删除关于另外的两个activity,修改后的文件如图 ?

Android 文件系统制作教程

android文件系统制作教程 1)认识android文件系统分区 splash1 :开机画面,Nandroid备份为splash1.img recovery :设备序列号为mtd1,该分区是恢复模式(即开机按Home+End进入的界面),Nandroid备份为recovery.img boot :设备序列号为mtd2,底层操作系统内核启动分区,挂载为/目录,Nandroid备份为boot.img system :设备序列号为mtd3,G1的Android核心平台,挂载为/system目录,通常为只读,Nandroid备份为system.img cache :设备序列号为mtd4,G1的缓存临时文件夹,挂载为 /cache目录,事实上除了T-mobile的OTA更新外,别无用处,Nandroid备份为cache.img userdata:设备序列号为mtd5,G1中用户安装的软件以及各种数据,挂载为/data目录,Nandroid备份为data.img 2)常用的fastboot命令 重启G1: $ fastboot reboot 刷所有分区并重启手机 $ fastboot flashall 刷指定分区: $ fastboot flash {partition} {file.img} 如:fastboot flash system /备份/system.img 擦除分区: $ fastboot erase {partition} 如:fastboot erase system 使用update.zip整体刷新 $ fastboot update {update.zip} 刷自定义开机画面: $ fasboot flash splash1 mysplash.rgb565 3)利用Makefile制作update.zip 从update.zip这个刷机包反推的介绍整个android文件系统的制作过程 并编写了一个Makefile文件,利用 Makefile的”依赖检查”机制管理各种文件的生成步骤和依赖关系;

Android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

Android本质上就是一个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与Ubuntu Linux、Fedora Linux 类似。只是Android在应用层专门为移动设备添加了一些特有的支持。既然Android是Linux内核的系统,那么基本的启动过程也应符合Linux的规则。如果研究过其他Linux 系统应该了解,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首先会将一个Linux内核装载到内存,也就是编译Linux内核源代码生成的bzImage文件,对于为Android优化的Linux内核源代码会生成zImage文件。该文件就是Linux内核的二进制版本。由于zImage在内核空间运行,而我们平常使用的软件都是在应用空间运行(关于内核空间和应用空间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Android深度探索(卷1):HAL与驱动开发》一书的内容,在后续的各卷中将会对Android的整体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内核空间和应用空间是不能直接通过内存地址级别访问的,所以就需要建立某种通讯机制。 目前Linux有很多通讯机制可以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交互,例如设备驱动文件(位于/dev目录中)、内存文件(/proc、/sys目录等)。了解Linux的同学都应该知道Linux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一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例如,一个设备通常与一个或多个设备文件对应。这些与内核空间交互的文件都在用户空间,所以在Linux内核装载完,需要首先建立这些文件所在的目录。而完成这些工作的程序就是本文要介绍的init。Init是一个命令行程序。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这些与内核空间交互的文件所在的目录。当Linux内核加载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用init程序,也就是说,init是用户空间执行的第一个程序。 在分析init的核心代码之前,还需要初步了解init除了建立一些目录外,还做了如下的工作 1. 初始化属性 2. 处理配置文件的命令(主要是init.rc文件),包括处理各种Action。 3. 性能分析(使用bootchart工具)。 4. 无限循环执行command(启动其他的进程)。 尽管init完成的工作不算很多,不过代码还是非常复杂的。Init程序并不是由一个源代码文件组成的,而是由一组源代码文件的目标文件链接而成的。这些文件位于如下的目录。 /system/core/init 其中init.c是init的主文件,现在打开该文件,看看其中的内容。由于init是命令行程序,所以分析init.c首先应从main函数开始,现在好到main函数,代码如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_count = 0; struct pollfd ufds[4]; char *tmpdev; char* debuggable; char tmp[32]; int property_set_fd_init = 0; int signal_fd_init = 0;

(完整word版)ios与android系统架构

系统包(运行架构) Android Ios Android系统的优先级响应层级是Application(应用层)--Framework(框架层)--Library (运行库及显示)--Kernal(内核层)架构,和显示相关的图形图像处理这一部分属于Library,可以看到到第三位才是它,当触摸屏幕之后Android系统首先会激活应用,框架然后才是屏幕最后是核心架构。 iOS对屏幕反应的优先级是最高的,它的响应顺序依次为Touch(触摸显示)--Media(媒体)--Service(服务)--Core(内核)架构,换句话说当用户只要触摸接触了屏幕之后,系统就会最优先去处理屏幕显示也就是Touch这个层级,然后才是媒体(Media),服务(Service)以及Core架构。 应用程序框架层

Linux内核层 Android是基于Linux2.6内核,其核心系统服务如安全性、内存管理、进程Android 内核分析 一、内核在操作系统中的地位 Android基于Linux操作系统由硬件、系统内核、系统服务和应用程序等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内核是核心的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与计算机硬件进行交互实现对硬件的编程控制和接口操作调度访问硬件资源同时向应用程序提供一个高级的执行环境和对硬件的虚拟接口。主要功能包括中断服务程序、进程调度程序、进程地址空间的内存管理、进程间通信。内核与普通应用程序不同,其拥有所有硬件设备的访问权限以及启动时即划分的受保护的内存空间。 二、Android内核和标准的Linux内核一样,Android内核主要实现内存管理、进程调度、进程间通信等功能。 Android内核是在标准Linux内核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为了适应嵌入式硬件环境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Android对标准Linux内核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经过与标准Linux内核源代码进行详细对比可以发现Android内核与标准Linux内核在文件系统、进程间通信机制、内存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 文件系统不同于桌面系统与服务器,移动设备大多采用的不是硬盘而是采用Flash作为存储介质,因此Android内核中增加了标准Linux内核中没有采纳的YAFFS2文件系统。 YAFFS2按层次结构设计分为文件管理接口、内部实现层和NAND简化了其本身与系统的接口设计能更方便地集成到系统当中。 进程间通信机制Android增加了一种进程间的通信机制IPCBinder,Binder通过守护进程ServiceManager管理系统中的服务,负责进程间的数据交换。各进程通过Binder访问同一块共享内存以达到数据通信的机制。从应用层的角度看进程通过访问数据守护进程获取用于数据交换的程序框架接口,调用并通过接口共享数据,而其他进程要访问数据也只需与程序框架接口进行交互方便了程序员开发需要交互数据的应用程序。 内存管理在内存管理模块Android内核采用了一种不用于标准Linux内核的低内存管理策略。在标准Linux内核当中使用一种叫做OOM(OutofMemory)的低内存管理策略,当内存不足时系统检查所有的进程并对进程进行限制评分获得最高分的进程将被关闭。Android新增加了一种内存共享的处理方式Ashmem。通过Ashmem进程间可以匿名自由共享具名的内存块这种共享方式在标准Linux当中不被支持。经过分析Android内核由标准Linux内核修改而来,因此继承了Linux内核的各种优点保留了标准Linux内核的主体架构。 同时Android按照移动设备的需求在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进程间通信机制、电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修改添加相关的驱动程序和一些必要的新功能,但是与大多数精简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相比Android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标准Linux的基本架构,因此Android系统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拓展性更强。

Android_ROM制作移植及精简教程

Android_ROM制作,精简及移植教程 本教程主要内容有:Android系统文件夹结构解析、应用软件说明、定制精简、ROM签名把包等内容。刷机有风险,出问题自负。其实这个教程一早就想写的,但由于时间及本人的懒惰,一直拖着。今晚终于静下心来写好本文,本文有部份内容来自于网络。 速度与华丽,你喜欢那个。是不是想要一个又够速度又华丽的ROM呢?我是一个追求新鲜的人,对于手机的ROM,我又追求稳定、精简、美观、省电。现在Hero ROM有很多,最新的有第三方Android 2.1版本,但这些ROM的制作者都会跟据自已的个人喜欢会增加和增少相应的功能或是界面,但我们往往不喜欢这些ROM的某些小方面,所以随着而来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ROM修改成为一个自已真正需要的ROM呢?以往一直是依靠“大杀器”来解决,但觉得还是过于麻烦,所以寻求办法自己动手修改ROM。于是有了本文。废话少说,进入题。 一、Android系统文件夹结构 一个完整的ROM根目录会有以下几个文件夹及文件: data META-IN system boot.img 系统目录说明 1. 应用程序安装目录 1) 系统应用程序所在目录 /system/app/*.apk 2)用户安装应用程序所在目录 /data/app/*.apk 3) 注意: a)在模拟器中,每重启一次,/system/app/下的应用都会被还原,有时/data/app下也会被清除 b)若在/system/app和/data/app下有重名的应用,不一定会启动哪一个,尤其是在adb install杀死正在运行的程序时,有时旧的就会被启动 2.用户数据所在目录 /data/data/应用包名/shared_prefs 配置文件 /data/data/应用包名/databases/* 库文件所在目录 3. SD卡对应目录 /sdca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