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化学期末复习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化学期末复习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化学期末复习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化学期末复习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结合图2中的溶解度曲线,试解释“秋泛硝”的原理_____。

⑤盐碱地也是一种珍贵的土地资源,许多科技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治理盐碱地的工作中,目前已有许多可喜的实质性进展。

下列方法措施中,不能改良盐碱地的是_____(选填序号之一)。

A向盐碱地里撒施大量熟石灰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

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

【答案】蒸馏法MgCl2(熔融)通电

Mg+Cl2↑蒸发结晶侯德榜硫酸钠硫酸钠溶

液饱和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硫酸钠晶体从土壤中析出A 【解析】

【详解】

(1)①目前普遍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多级闪急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故填:蒸馏法;

②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通电

Mg+Cl2↑;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2)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硫酸钠。

②温度小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硫酸钠溶液。

③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8g,即100g水最多溶解硫酸钠的质量为48.8g,将

25gNa2SO4 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可得到Na2SO4的饱和溶液。

④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秋季温度较低,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土壤中会有硫酸钠晶体析出。

⑤A、熟石灰溶液呈碱性,不能改良盐碱地,不正确,符合题意;

B、春秋季平整土地,适时耙地,并适量灌水洗盐,正确,不符合题意;

C、施用有机肥料(能产生有机酸)和高效复合肥,并配合使用富含活性菌的土壤改良剂,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种植沙枣、白榆、胡杨、滨柃、枸杞等耐盐碱的植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海水可以提取食盐,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得到溴、镁等物质。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后,用空气将其吹出。也可以用水蒸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

而海水中的镁,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工业规模海水提镁的方法,是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将海水中的镁转变为沉淀;再加入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过滤、烘干,然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以用来制取盐酸,再循环使用。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用于电解法制碱必须经过精制。精制食盐水常加入一些试剂,使杂质沉淀过滤出来,再加入稀盐酸调节盐水的pH。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的技术叫做_______。

(2)铝和镁一样,属于活泼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_。(3)如果加入稀盐酸后盐水的pH=7,则溶液显_______性。

(4)根据材料可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________(选填“Na2SO4”或“CaCl2”)。

【答案】吹出法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中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MgCl2Na2SO4

【解析】【详解】

(1)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单质后,用空气将其吹出;

(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

(3)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4)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5)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MgCl2,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Na2SO4。故答案为:(1)吹出法;

(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3)中;

(4)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

(5)MgCl2,Na2SO4。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 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

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 3、CO 2 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 4Cl 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 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温度溶解度物质

0 10 20 30 40 50 6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NH 4HCO 3

11.9 16.1 21.7 28.4 36.6 44.1 59.2 NaHCO 3

6.9 8.15 9.6 11.1 12.7 14.4 16.4 NH 4Cl 29.4 33.3 3

7.2 41.4 45.8 50.4 55.2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_____。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_____。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6)侯氏制碱法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___。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_____。

【答案】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Na +、NH 4+、HCO 3-、Cl - NaHCO 3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填一个即可) 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置换反应 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否则没有

【解析】

【详解】

(1)侯氏制碱法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故填:4334NaCl NH HCO NaHCO NH Cl +=↓+。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

碳酸氢铵,溶液中有氯化钠、碳酸氢铵,含有的离子是:Na+、NH4+、HCO3-、Cl-;

故填:Na+、NH4+、HCO3-、Cl-。

(3)第二步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表中所给的数据可以得到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

故填:NaHCO3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4)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

故填:绿色、环保、无污染、原材料利用率高(合理即可)。

(5)从流程图可以得到,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所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故填: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

(6)侯氏制碱法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合反应;氯化钠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是复分解反应;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填:置换反应。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也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否则没有;

故填: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有氯化钠,否则没有。

4.阅读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最早于1839年由英国的Grove发明。燃料的选择性非常多,包括纯氢气(H2)、甲醇(CH3OH)、乙醇

(CH3CH2OH)、天然气,甚至于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汽油,都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这是目前其他所有动力来源无法做到的。而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2017年,我国共有8个品牌的10款车型燃料电池汽车在产,总产量为1272辆,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超过3000辆。

燃料电池是以特殊催化剂作电极使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其不需推动涡轮等发电器具,也不需将水加热至水蒸气再经散热变回水,所以能量转换效率高达70%左右,足足比一般发电方法高出了约40%;优点还不只如此,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一般方法低许多,且水又是无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装置。

燃料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和外部电路4部分组成,其正极和负极分别通入燃料气和氧气(空气),负极上燃料气放出电子,外电路传导电子到正极并与氧气结合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离子通过电解质转移到负极上再与燃料气进行反应,最后形成回路产生电能。与此同时,因为燃料自身的反应及电池存在的内阻,燃料电池也要排出一定的热量,以保持电池恒定的工作温度。右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燃料电池是将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

B 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

C 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 2可电解水生成。

D 燃料电池都要排放CO 2气体

(3)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甲烷燃料电池释放能量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化学 D 2CH 3OH+3O 2

点燃2CO 2+4H 2O CH 4+2O 2+2KOH 催化剂K 2CO 3+3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燃料电池(Fuelcell ),是一种使用燃料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可知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A 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热能、电能等,正确;

B 据短文可知,燃料电池做为汽车的动力,已被公认是二十一世纪必然的趋势,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正确;

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要的H 2可电解水生成,正确;

D 、氢燃料电池不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3)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4)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通入燃料甲烷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

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432CH +10OH -8e CO +7H O ═,通入氧气

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22O +8e +4H O=8OH ,电解质溶

液为氢氧化钾,两式相加得到总反应方程式为:

42232CH +2O +2KOH

K CO +3H O 催化剂。

5.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km 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 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 2不同,通常状况下O 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 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 2,并放出大量的热。 O 3比O 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 2、CO 、NO 、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 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 2O 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 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 2能转化为O 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 3约3%。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 、NO 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 3与O 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 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结构不同 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减少废气(含CO 、NO 等)以

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

【详解】

(1)从微观角度解释O 3与O 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2)在微热条件下,O 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 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臭氧+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 、NO 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 、NO 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6.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氢氧化物

()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

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

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答案】过滤 2442CuO+H SO CuSO +H O ;2442ZnO+H SO ZnSO +H O 置换反应 Cu 、Fe 将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 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 过滤、洗涤、干燥 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

【解析】

【分析】

【详解】

实验设计:

(1)操作1是使不溶性物质氢氧化铁和其他可溶性物质分离的过程,为过滤;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目的是使氧化铜和氧化锌完全反应进入溶液,主要

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CuO+H SO CuSO +H O 、

2442=ZnO+H SO ZnSO +H O ;

(3)由于加入铁粉前是硫酸铜、硫酸锌以及剩余的硫酸的混合溶液,加入铁粉,反应的反应分别为:44Fe+CuSO =Cu+FeSO 和2442=F Fe+H SO SO +H e ↑,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为置换反应。反应后,由于加入的铁过量,所以滤渣含有剩余的Fe ,同时还有生成的Cu 。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 4FeSO (2Fe +)氧化成()243Fe SO (3Fe +),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将溶液中的铁元素除去;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不引入较难除去的杂质。

(5)()2Zn OH 沉淀完全时的pH 为8.0,故操作2的实验步骤为:①加入适量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 至8.0;②过滤、洗涤、干燥;③灼烧。

交流反思:

(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3Fe OH 受热可得到23Fe O ,可作颜料,以及()442NH SO 可作化肥,故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23Fe O 作颜料、()442NH SO 作化肥。

7.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该研究即可除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找到合适的均相催化剂。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在高温下不会分解的金属钌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1)图1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 4O )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碳

C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的原因是_____,试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 (3)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_____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出化学式)。 ②请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用序号作答)

a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b .反应过程中,自身的性质不变;

c .反应过程中,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d .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答案】3H 2+CO 2复合催化剂CH 3OH+H 2O ﹣2 AC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H 2O 2CH 3OH+3O 2

点燃2CO 2+4H 2O ac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组成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CH 3OH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323H +CO CH OH+H O 复合催化剂 ,设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 x+(13)+(-2)+1x=2 =0,﹣。

②A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A 正确;

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 不正确;

C 、二氧化碳循环利用,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故C 正确;

D 、液化石油气和汽油主要是碳氢类化合物、甲醇中共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D 不正确。故选AC 。

(2)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从微观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①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2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H 2O 。 ②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③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a 正确;

b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 不正确;

c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c 正确;

d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故d 不正确。故选ac 。

【点睛】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自身的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

8.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在过去几百年间曾在远洋海员、探险家及军队中广为流行。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 说明书的一部分。请你回答:

(1)维生素C 中含有___种元素,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比是____,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每天应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 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

①当维生素C 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 药片,则每天至少服用___次;

②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当维生素C 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 这种蔬菜含120mg),则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___g 。

(3)取2片维生素C 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 的溶液显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 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 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_____。

(4)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 药剂的正确方法是_____。

【答案】C 、H 、O 三种 3:4:3 40.91% 3 500 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 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由说明书可知维生素C 的化学式为C 6H 8O 6,则维生素C 中含有C 、H 、O 三种元素,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8:6,最简比是3:4:3,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100%40.91%126+18+166

??≈???。 (2)已知正常成人每天对维生素C 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

①当维生素C 完全来自图中的维生素C 药片,维生素C 药片每片的质量为100mg ,每片含

维生素C 的质量为100mg 10%=10mg ?,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 药片

60mg 10mg/=6÷片片,则每天至少服用62/=3÷片片次次;

②每天应保证有足够的蔬菜摄入量。当维生素C 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 这种蔬菜含120mg),设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x ,则有120mg x =60mg 1000g

?

,解得x=500g ,即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的质量为500g 。

(3)取2片维生素C 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 的溶液显酸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时红色消失,表明维生素C 受热时易被破坏,则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维生素C 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凉拌生食、加少量食醋或不要高温爆炒、不要煮过长时间。

(4)维生素C 是一种水溶维生素,易被氧化,该说明书上注明“若变黄请勿食用”,则保存维生素C 药剂要防止其氧化,吸水,因此保存的正确方法是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密封保存。

9.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金属是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能够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中合金的应用较为广泛。

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的冶炼。冶炼金属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是利用一氧化碳或碳等还原剂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例如铁铜等;对于活泼金属,则要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冶炼,例如镁、铝等。

金属钛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钛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时能与O 2、N 2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钢铁的一半。钛和钛合金无毒且与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在医疗方面应用广泛。目前大规模生产金属钛的方法是:先将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 2)和炭粉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 2 制得TiCI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然后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Mg 在高温条件下与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写出金属钛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钛可以抵抗强酸甚至王水的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定量的镁粉和锌粉加入AgNO 3和Cu (NO 3)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液为蓝色时,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情况。

【答案】单质 银白色(或硬度与钢铁差不多或密度小) 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2323CO Fe O 2Fe 3CO ++高温 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锌

2(或两)

【解析】

【详解】

(1)“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即使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结合材料“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可知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2)结合短文内容分析,可知钛呈银白色、硬度与钢铁差不多、密度小,以上均属于钛的物理性质;

(3)由材料可知,钛可抵抗强酸甚至王水腐蚀的原因是:在常温下,钛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且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来冶炼铁,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323CO Fe O 2Fe 3CO ++高温;

(5)结合相关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当镁消耗完后,锌才可参与反应。据此分析,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则镁、锌均全部消耗,则滤液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镁、硝酸锌以及反应剩余的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根据题干信息“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氢前金属锌,可能含有金属镁,说明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反应完,进而可知滤渣成分为银、铜、锌或银、铜、锌、镁2种情况。

【点睛】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 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_____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_____;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_____。

【答案】熔点 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解析】

【详解】

(1)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灯丝;故填:熔点;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使灯泡耐用,题干信息中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故填: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 灯所替代;故填: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故答案为(1)熔点;(2)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 Na2CO3+CO2↑+H2O。某兴趣小组采用下 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 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 x 10.6g ↑ 168x 10610.6g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 106y 106y 168 ↑ 106(16.8g y)y 13.7g 168-+ = y 8.4g =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活性氧化锌(ZnO )粒径介于1~100nm ,是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某科研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 和ZnO ,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回收铜,并制备活性氧化锌。 (查阅资料)()()4324422Z ZnSO +n +2NH H O OH NH SO ?↓; ()4323424ZnSO +4NH H O Zn NH SO +4H O ?????;()22Zn OH ZnO+H O △ 常温下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 见下表: 氢氧化物 ()3Fe OH ()2Fe OH ()2Zn OH ()2Cu OH 开始沉淀时的 pH 1.9 7.0 6.0 4.7 沉淀完全时的 pH 3.2 9.0 8.0 6.7 (实验设计)设计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和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成分为__________。 (4)加入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不选用高锰酸钾,而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__。 (5)完成操作2的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③灼烧。 (交流反思)(6)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上述实验流程,除了能回收金属单质和活性氧化锌外,还可以获取的有用副产品是(写出化学式,并指明其用途)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果果关注本地首例违规添加亚硝酸钠食品安全公诉案件,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查询整理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上表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___。 (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_____不同。 (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两种氮的氧化物和水,请你写出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常被误作食盐食用而导致中毒事件发生。有一包外观酷似食盐的固体,结合表中信息,如何鉴别它是亚硝酸钠还是氯化钠______(包括选取的试剂、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只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元素组成 2NaNO2+2HCl=NO↑+NO2↑+2NaCl+H2O 取少量放在金属片上加热,若先熔化则为亚硝酸钠;或取少量溶于水,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为氯化钠,若有浅黄色沉淀则为亚硝酸钠;取少量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为亚硝酸钠,否则为氯化钠;或取少量溶于水,用pH试纸测定,若pH>7为亚硝酸钠,若pH=7,则为氯化钠 【解析】 【分析】 【详解】 (1)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为:易溶于水,熔点为271℃,沸点为320℃,熔点低等; (2)食盐是日常调味品,亚硝酸钠有毒,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宏观的角度看,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不同,氯化钠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亚硝酸钠有钠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亚硝酸钠跟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O2+2HCl=NO↑+NO2↑+2NaCl+H2O;

化学科普阅读练习

科普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 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 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2)NO不稳定的原因是。(3)NO可用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

虎门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挖两个大池注水后,将烟土抛入池中,浸泡后再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 如今的超市中有一种称之“一拉热”方便加热食品,加热剂是分开包装的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绳子一拉,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加热食品。此法也可以用于制备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加入水后,呈上下两层,上层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下层悬浊液称作石灰乳或石灰浆。上层清液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下层浑浊液体石灰乳是一种建筑材料。石灰乳也可以与纯碱进行苛化反应,用来制备烧碱。 根据以上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 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 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O2都来自于合成氨工艺:这样NH4Cl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温度溶解度物质0102030405060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NH4HCO311.916.121.728.436.644.159.2 NaHCO3 6.98.159.611.112.714.416.4 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 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 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 88 BC 8 CH4+CO2一定条件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4 C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5分)阅读下列科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000只压缩氯气(Cl2)钢瓶。霎时间,在长约60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阵地。所经之地绿色植被枯黄褪色;英法士兵先是咳嗽继而喘息,甚至死亡,部分逃到高高的山上的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武器锈迹斑斑。这就是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 (1)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2)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材料2)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①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型杀菌消毒保鲜剂。②漂白粉是一种广泛普及的杀菌消毒漂白剂,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其水溶液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HClO起到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 (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材料1】(1)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17【材料2】(1)+4(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材料1】(1)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2)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毒性、与金属反应(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3)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原子中,具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材料2】(1)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为+4价;(2)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H2O+CO2===CaCO3↓+2HClO。 考点:物质的性质、用途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我国青年学者姜雪峰教授被IUPAC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 说起硫,大家想到最多的是SO2和酸雨,实际上生活中硫和硫的化合物应用很广泛。单质硫是一种黄色晶体,所以又称作硫磺,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硫磺有杀菌作用,还能杀螨和杀虫,常加工成胶悬剂,防治病虫害。在药物中,硫元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仅

【初中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 人教版经典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人教版经典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一戴维灯(如图甲)。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人类日常照明分别经过煤油灯、白炽灯、日光灯、LED灯等几个阶段: ①白炽灯中的制作灯丝的材料使用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日光灯是利用电流在充满汞蒸气的灯管中流过而发光的,说明金属汞具有_________性。 ③LED灯中大量使用半导体材料硅,如图乙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C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D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严禁烟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钨的熔点高导电 AB 【解析】 【详解】 (1)甲烷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井中除了要保持通风换气降低甲烷浓度外,还应该严禁烟火;故填:严禁烟火;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故填: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放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则回答: (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 (_______)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 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 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硫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答案】分子结构不同臭氧+二氧化硫? 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解析】 【详解】 (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三氧化硫 为:】臭氧+二氧化硫? (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2. 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我国目前暂定为 10%)的变性燃料乙醇,通过特定工艺混配而成的新一代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能源结构调整和降低环境污染推动了乙醇汽油的发展。 乙醇的化学符号是 C2H5OH,无限溶于水,与烃类燃料相溶性差。乙醇可以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也可和汽油或柴油混合形成混合燃料。乙醇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有以下特点: (1)乙醇的低热值相当于汽油的 60.9%,相当于柴油的 62.8%,但从相对能耗的角度看,其热效率并不比汽油和柴油低; (2)乙醇的辛烷值比较高,是良好的汽油机代用燃料,也是提高汽油辛烷值的良好添加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集1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 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各地方试卷集合汇编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 氧化铜 H 2SO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金属的活动性 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 (OH )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 2SO 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故填: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_。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清和蛋黄pH均达到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填字母序号,下同 ..)______。 A.2天 B.6天 C.12天 D.32天 (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