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功能主治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甘草的图片(20张)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衍义》:微凉。
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脾、胃。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适应病症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马鞭草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痢疾初作,不可用。
优劣辨别

对于现在中药市场的检查发现,市场上的甘草存在硫熏、细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达不到药用要求,甚至出现伪品,冒充甘草出售。甘草主产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以内蒙古、甘肃所产质量最佳。此外,甘草在东北、河北、山西等地亦有分布,质量稍逊。市场上假冒产地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因此建议尽量选择陈.志

谦甘草这些品牌,规避质量问题。鉴别甘
草要点有四:一是根圆柱形,红棕色或灰棕色;二是具纵沟皱及皮孔;三是质坚实,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四是气微、具特殊甜味。而类似品光果甘草则皮孔细而不明显,质坚实,断面裂隙较少,味甜;胀果甘草则根及根茎粗壮,灰棕色或褐色,质坚硬、少粉性,味甜或带苦。至于黄甘草、粗毛甘草则根条较细,甜味略差;刺果甘草、苦甘草则味苦,可资区别。
甘草根呈长圆柱形,长30~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具明显的皱纹沟纹及横长皮孔,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而重,两端切面中央稍下陷,断面纤维性,形成层明显,具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质坚粗长者刮去外皮,为“粉草”。
药理作用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4]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4]
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4]
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 )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4]
3.解毒作用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 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份为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
4. 止咳平喘作用 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盐尚有抗炎症及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抗

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4]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4]

药用性能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其他药效

1. 甘草[5]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注意事项

用药禁忌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毒副作用
不久前曾经提过,传统药物方剂的组成有君臣佐使四类药物,而“使药”是引导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兼有调和作用。这么一来,药物不必运行到别的器官,导致其他器官受到药物不必要作用损害,减少副作用。(请参阅何乃强、陈镜洲合著,新加坡康复协会2000年出版《药物的认识》第141页)
在传统医学,甘草(licorice)是多属于使药,它有调和诸药的功能,而且很多传统药方都用上甘草配搭。甘草含有很多化学成份,但以甘草酸(又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c acid 或 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为主。市面上出售的零食如糖果、酸梅、橄榄,有些是用甘草调制或混有甘草,可是如果长期吃甘草,或是吃了大量的甘草,那恐怕会有不良后果。
甘草的药理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样作用,很多对甘草有认识人的知道过量的甘草会使到尿量及钠(sodium,盐含有成份)的排出减少,身体会积存过量的钠(盐分)引起高血压;水分储存量增加,会导致水肿。同时过多血钾流失引起的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甘草能致心肌损伤。这些研究结果,早已在西方的医学文献刊出。
更有报告指出它还可以影响脑部,

病人会出现嗜睡的症状。
配伍禁忌
抗菌药:甘草及其制剂中含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大剂量的甘草与四环素族、红霉素、氯霉
素等抗菌药联用,可降低这些药物的吸收率,如长期配伍联用还可引起二重感染。甘草还忌与异烟肼、两性霉素B长期配伍,以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增大。黄连素与甘草同用抑菌作用呈降低趋势。另外临床中还有将抗菌消炎的头孢氨苄片与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的甘草合剂同用,结果导致头孢氨苄片抗菌作用降低的报道。
水杨酸类及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甘草所含的甘草酸经酶的作用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和葡萄醛酸。甘草次酸的结构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相似,若与水杨酸衍生物合用,能使消化道的溃疡率增加。曾有报称,将复方甘草片与阿司匹林合用,使患者原有十二指肠溃疡面积增大,导致上腹部疼痛加剧,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对原有溃疡者尤应慎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加重对消化道的刺激,故在用药上不宜联合应用。
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降糖灵、优降糖,胰岛素等若与甘草配伍同服可降低降糖药的效果。因糖皮质激素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肌中转移到肝脏,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和糖原的产生增加,故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所以与降糖药在药理上是拮抗的。有报道称降糖灵与甘草甜素片同服使患者血糖升高,病情加重。这是由于甘草甜素可影响降糖灵的降糖效果。此外,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可增加肝糖原,升高血糖。
强心甙类药物:甘草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可潴钠排钾,使体内钾离子减少,导致心脏对强心甙敏感性增加,从而发生中毒。临床上有炙甘草与洋地黄毒甙片同服,患者出现室早、二联律、一联律的报道。这是由于甘草能导致低血钾,与洋地黄毒甙片同服极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反应发生。应避免二者联用或联用时适当补充钾盐。
利尿药: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保钠排钾。若与排钾性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利尿酸、速尿、氯噻酮、乙酰唑胺等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易加重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增加不良反应,如水肿、压升高、全身无力,甚至可发生严重低钾性瘫痪。临床上出现过复方甘草片与双氢克尿噻片同服,导致患者浮肿加剧并出现尿潴留。原因是甘草次酸有排钾作用,能引起低血钾,双氢克尿噻片也能加速钾离子的排泄,故二者合用可引起低钾性水肿、尿潴留。应避免二者配伍使用或合用时加强补钾。

草可引起高血压
如果你有高血压,请远离甘草。冰岛科学家发表在内分泌学会第82届年会上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食用小量甘草会引起血压增高。
在瑞典哥德堡萨
霍琳斯加大学附属医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Gothenburg Sweden),Helga Sigurjonsdottir医生称,“3名高血压妇女在就医时称她们经常食用大量甘草,正是此事促使我们对其进行研究。”
当这些妇女停止食用甘草时,她们的血压开始降低。甘草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即甘草次酸,可影响调节血压的激素分泌.食用大量甘草会导致血压明显增高,但是食用小量甘草是否会有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选取64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受试者每天食用一定量的甘草,持续2-4周。他们被分成三组,每组服用剂量不同,范围从每天50克到200克。
两周后,所有受试者均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每天服用50克的受试者血压平均升高3.5mmHg,而每天服用200克的受试者平均升高14mmHg。
研究人员称,“这表明即使是小量的甘草对血压也有明显影响。”
但是彻底戒绝甘草几乎是不可能的。甘草被广泛应用于烟草制造业中,可制成香烟或烟草口香糖,在后者中,作为甜味剂的甘草使之咀嚼起来味道更加香甜。
甘草还可作为甜味佐料使啤酒颜色加深,尤其是对于那些用麦芽酿造的啤酒。当然,你可以吃红甘草,它含有樱桃调味品,而不含有任何真正的甘草成分。
宜忌人群

宜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以及阿狄森氏病、尿崩症、支气管哮喘、先天性肌强直、血栓性静脉炎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脾胃虚弱、食少便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者适宜食用;心悸怔忡、神经衰弱病症患者适宜食用;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多欠伸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
腹部胀满病症患者不宜食用。而且在服用中药大戟、甘遂、芫花期间,也不宜食用甘草;此外,甘草不宜与羊栖菜和海藻一起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