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测试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测试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测试题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夏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A.通过“禅让制”登上王位

B.自己建立了夏朝

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父位

D.牧野之战取胜,推翻上一个朝代

2.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下列关于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B.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统治中心区域在今陕西西部和河南南部

D.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

3.迁都是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迁到另一个城市。商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

A.政治动乱和水患

B.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外族入侵

D.商朝人思念家乡

4.有学者曾说:“商代的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下列能说明这句话的是()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6.为加强统治,周王室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列等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王

A.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7.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①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②王陵区的存在;③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

④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的反叛

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的影响

9.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A.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分封制逐步瓦解

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10.请按照称霸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霸主()

①齐桓公②秦穆公③楚庄王④晋文公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11.某中学历史小组打算排演一部战国时期的小话剧。剧本中哪一情节是错误的()

A.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

B.维系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C.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D.各诸侯各自为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称霸

12.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的范围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3.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说明商鞅变法()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

14.下图所示的六个字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它来自于()

某地二王庙书法石刻“深淘滩,低作堰”

A.李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筑思路

C.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构思

D.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15.下列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别中,与其观点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仁”,以德治国

B.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加强统治

C.道家——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无为而治”

D.墨家——主张“兼爱”,强调“非攻”

二、材料题(第16题21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共43分)

16.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奴隶王朝的开端】

夏朝都城的宫殿复原图

(1)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4分)

(2)除了宫殿外,夏朝还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请你说一说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的实质。(2分)

【文明进步与发展】

图一图二

(3)这两张图片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从这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5分)

【疆域扩大与巩固】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4)上述材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中诸侯对周王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4分)

【战争频繁的东周】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打着怎样的旗号?(2分)

(6)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在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1)桀和纣的统治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举实例说明。(3分)

材料二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三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

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2)材料二、三中的“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诛伐”或“惩讨”的结果如何?(4分)

材料四“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商汤

材料五“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周文王

(3)材料四和材料五都体现了什么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请举实例加以印证。(2分)

(4)结合五则材料,说一说你的感悟。(至少两条,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商君”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3分)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2分)

(4)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三、综合探究题(共12分)

19.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请结合以下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经济新气象】

材料一

图一春秋铁制农具

图二战国牛尊

(1)这两幅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上有了怎样的发展与进步?这些进步有何积极作用?(2分)

【政治新面貌】

材料二

(2)图示中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是在哪一时期完成的?请结合史实说一说封建制度的确立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方式实现的。(2分)

【思想新动态】

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3)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7分)

(4)上述表格中的治国思想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1分)

答案

1.C解析: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择C项。

2.C解析:本题考查夏朝兴亡的史实。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故选择C项。

3.A解析:本题考查商朝迁都的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故选择A项。

4.A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文明。广泛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择A项。

5.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和清朝沿用了这个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并不分封诸侯。西周实行分封制,被分封的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故选择A 项。

6.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之下是士,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择A项。

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一万年前和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并没有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也没有王陵区,排除A、B两项;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排除D项,选择C项。

8.B解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夏朝和商朝时并未实行分封制,并没有地方诸侯,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但并未直接导致西周灭亡,排除C项;牧野之战导致商朝灭亡,并不是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排除D项。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三个朝代的末代君主都因昏庸残暴,导致亡国,故选择B项。

9.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周平王东迁后,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

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也不再定期向天子进献贡物,故选择C项。

10.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霸主。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故选择B项。

11.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历史。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故选择D项。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诸侯国数量从一百多个减少到十几个,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情形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选择D项。

13.B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些规定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处死了商鞅,故选择B项。

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二王庙”是后人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的。“深淘滩,低作堰”是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道路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故选择A项。

15.C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倡以德治国,A项正确;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B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项正确。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故选择C 项。

16.(1)禹。二里头遗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军队、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3)商朝。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甲骨文。司母戊鼎的出现说明商朝青铜制造业规模大,工艺高超。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我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甲骨文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4)分封制。诸侯王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局势,巩固了疆土,扩大了统治范围。(5)王室衰微,周天子的地位下降。旗号:尊王攘夷。(6)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国。商鞅变法。

17.(1)都推行暴政。如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2)商汤和周武王。汤领导各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武王联合各部落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3)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如周武王就得到了吕尚和周公等人的辅佐,国家日益强盛。(4)得民心者得天下,暴政导致亡国;有名的君主都善于用人,任用贤臣或有才干的大臣。(言之有理即可)18.(1)商鞅。变法革新的思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成功了,变法失败与成功的依据是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以变法者的死活为标准。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因而成功了。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19.(1)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进一步推广。使农业生产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2)战国时期。是通过改革或变法来实现的,如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3)

(4)如儒家和道家的减轻人民的负担,墨家的选择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以及法家的依法治国,都值得我们借鉴。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声能、()、()、()、()、()、() 等都是能量。 2、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消耗()。 3、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与()的 关系, 4、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 来实现能量的转化。像电灯泡、摩托车等都是常见的()装置。 5、能量可以通过()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 6、电磁铁通电后,();断电后,()。 7、电磁铁是一种将()转化为()的装置。 8、人们在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发挥能量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 需要利用某种()或()对使用能量的() 和()进行控制。()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9、能量的单位是(),10——13岁的儿童每天约消耗() 的能量。 10、食物和汽油中储存着()。 11、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 中。 12、太阳光的能量形式主要是(),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形式是 ()。 13、在食物链中,()和()在不断的流动着。 14、食物链常从()开始,到()终止。 15、人造卫星表面设计是受到了()的启发。 16、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 17、电影放映机能把电能转化成()和(),让我们看 到精彩的画面,听到美妙的声音。 18、一些装置可以将能量从一种形式()成另一种形式。 二、判断。 1、能量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控制。() 2、不同装置所转换的能量一般不同。() 3、各种能量之间通过条件可以相互转换。() 4、淀粉能燃烧证明淀粉中有能量。() 5、如果自然界没有植物,人和动物就会死亡。() 6、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 7、每种动物或植物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8、太阳能能转化为机械能。() 9、人们无法控制光能。() 10、变色眼镜是用手动来控制能量的。() 三、选择。 1、植物可以自己制造() A、淀粉 B、钾盐 C、氮气 D、二氧化碳 2、下面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老鼠→小麦→蛇→鹰 B、鹰→蛇→老鼠→小麦 C、小麦→蛇→老鼠→鹰 D、小麦→老鼠→蛇→鹰 3、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含的能量来自()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4、大约在()多亿年前,出现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A、10 B、20 C、30 D、40 5、电扇释放的() A、声能 B、电能 C、热能 D、风能 6、人造卫星在离地球()的轨道上运行。 A、200千米——300千米 B、200米——300米 C、2000米——3000米 7、线圈缠绕匝数相同,一节电池的电磁铁磁力()两节电池的电磁铁磁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8、()能自己制造食物,是生产者。 A、植物 B、动物 C、人 9、拖拉机输入的是() A、化学能 B、电能 C、机械能 D、热能 10、植物叶片在()环境中容易产生淀粉。 A、阳光照射 B、黑暗无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班级:七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考试题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8分) (1)哺.育()(2)污秽.()(3)(ào)悔()(4)随声附(hè)()(5)屏障.()(6)哽.咽()(7)gèn古()(8)亦复如shì() 3.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1)力挽狂阑________(2)山颠________(3)讫祷_________(4)契而不舍__________ 4.在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我校将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 修改意见: 5.仿写题:以某一具体事物(如:大树、小草、灯塔……)开头,仿照例子造句(字数可以不同).(3分) 例: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隔阻,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 6、综合性学习。(4分)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请你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填空。(12分) (1),;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2)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表现了战斗的持久与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来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郭茂倩《木兰诗》)8.名著阅读。(4分) (1)《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一部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其他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个)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8分) ①惟.闻女叹息_________②问女何所忆._________③愿为市.鞍马_________④昨夜见军帖 .._________ ⑤策勋 ..十二转_________⑥赏赐百千强._________⑦关山度.若飞_________⑧木兰不用 ..尚书郎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说一说木兰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 藩(陈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2.解释加点字词。(3分) 尝.闲处一室:__________ 甚.奇之:__________ 何不洒扫以.待宾客: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2)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4.你同意陈藩所说的吗?说说理由。(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高贵的施舍 ⑴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⑵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 “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 ·第1页(共2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1~5节)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2.机械式闹钟要上发条,这实际上是使发条积蓄() A.动能 B.电能 C.势能 D.热能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发生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4.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渐渐地停下来 D.列车沿平直轨道匀速出站 5.火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20米/秒,则() A.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小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7.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确定8.比较F1和F2的大小,正确的是() A.F1>F2 B.F1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上复习资料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满分:120分) 班级____姓名___座号____ 一、积累及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宛转嘹亮抖擞喜出忘外 B 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 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 D 决别憔悴分歧各得其所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上山赏雪。 B 春华秋实 ....,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开始向我求情。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 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D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田里的水也咕咕地起着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3分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6、按要求默写句子。9分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设宏伟意境,表现了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借时序的交替来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7、综合性学习: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4分) (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任选一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填空: 1、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 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氧气,适当的温度。 3、蜜蜂或其它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的柱头上,这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后 发育成长形成果实和种子。 4、蚕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5、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二、判断: (√)1、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或者只有雌蕊,没有雄蕊,这种花叫两性花。 (√)3、雌蕊柱头有黏液主要是为了沾上花粉。 (√)4、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份和湿度。 (×)5、动物产的卵都能发育成新一代生命。 (×)6、只有开花结果的植物才能繁殖后代。 (×)7、南瓜花、冬瓜花、油菜花都是完全花。 (√)8、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9、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10、尽管种子的形状和构造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种皮和胚。 (√)11、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12、解剖花的顺序应该从外到内的。 (×)13、克隆羊“多利”是通过胎生繁殖出来的。 (√)14、自花传媒是一种原始的传粉方式。 (×)15、两性花一定是完全花。 三、选择:

1、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C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 2、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构造的是( C )。A、胚芽 B、胚根 C、胚茎 3、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C )。A、油菜花B、桃花C、南瓜花 5、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B)A、油菜花 B、南瓜花 C、凤仙花 6、蚕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是由种子中的( C )提供的。A、胚根 B、胚芽C、子叶 7、下面植物中利用流水来传播种子的是( A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 8、蚕豆种子的( D )发育生长后变成根,( C )发育生长后变成茎和叶。 A、种皮B、子叶C、胚芽D、胚根 9、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两性花的是( B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丝瓜花 10、油菜花有( C )个花瓣。 A、2 B、3 C 、 4 1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C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12、( C )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A、胚芽 B、胚根 C、胚 13、随风飘动进行传播的种子是( B )。 A、栗子B、榆钱 C 、苍耳 14、植物的果实是由雌蕊中的( C )发育而来的。A、柱头B、花 柱C、子房 15、青蛙卵能在( B )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A 、3 B、 10 C 、30 D 、120 16、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C )。A、鸭 B、乌 龟 C、牛 四、连线: 1、将种子与其相适应的传播方式连起来。 2、将图片与鸟类相应的繁殖活动用线连起来. 苍耳水流传播 莲蓬弹力传播 油菜荚风力传播 蒲公英动物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测试题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水平测试 一、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词.(每空一分) 1.this(反义词)________ 2.these(反义词)________ 3.those(单数形式)________ 4.that(复数形式)________ 5.photo(复数形式)________ 6.picture(复数形式)________ 7.watch(复数形式)________ 8.friend(复数形式)________ 9.boy(复数形式)________ 10.family(复数形式)________ 二、根据句意、首字母提示或者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每空一分) 1. Is _____ (these) your eraser? 2. _______ (that) are my brothers. 3. ______ (Her) isn’t Susan. Her name is Mary. 4. Lin Hai and Guo Peng are my ______ (friend). 5. My mo ther’s brother is my ______. 6. Helen _______ my aunt. My aunt is Lucy. 7. Nina’s father and mother are her ______. 8. These are pens and ______ are pencils. 9. Call Mike a________ 365-4639. 10. Please __________ (open) your book. 11. Look at those _________ (woman). 12. Do you like _______ (sing)? 13.Here are two (photo)of my family. Those (child)boats are on the river. 14. This is my a_____ and she my mother’s sister. 15. Lucy and Lily are twins (双胞胎).They are twin s______. 三、单项选择(每空一分) ( ) 1.________ is my aunt, Mary. A. These B. This C. look D. I ( ) 2. ________ my cousins. A. These are B. This are C. These is D. This is ( ) 3. His mother's ________is his grandmother. A. grandfather B. grandmother C. grandparents D. mother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5、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6、根据(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玉米)。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8、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发生变化 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 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 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B )。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海边 C、干燥的高原 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B )。 A、白萝卜 B、番薯 C、肥肉 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B)。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C)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C)。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A)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1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B)。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的更旺 1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挚.zhì痛谰.làn语辔.pèi 头浊.zhuó流 B、嗥.鸣(háo) 怪诞.(dàn) 默契.(qì) 蚱.蜢(zhà) C、亘.héng古田垄.lóng 污秽.huì啾啾.quī D、哽.gèng咽镐.gǎo头宛转.zhuàn 意蕴.yùn 2、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山巅.(山顶)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木兰当户.织(门) B、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控制) 亘.古(延续不断) 问女何所忆.(思念) C、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哺.育(喂) 宛转 ..(曲折) 关山度.若飞(过) D、懊悔 ..(侮恨) 惨.白(悲惨)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3、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老山界》是光未然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文通过记叙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意志坚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4、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 ) (3分)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40分) 1.油菜花有个萼片、个花瓣、个雄蕊、() 个雌蕊。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它们都是______ 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花。 3.雄蕊可以分为和花药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雌蕊可以分为、、子房三部分。用手指轻触柱头,发现柱头上有。 4.植物雄蕊的传到雌蕊上的上,使雌蕊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和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5.植物利用或者来传播花粉。 6.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传播,如油菜等;靠传播,如槭树等;靠传播,如鬼针草等;靠传播,如椰子等。 7.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它们一般都用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8.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 9.蚕豆的种子是由和成的。胚又包括、和。 10.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和;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 11、青蛙卵能在_____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鸡蛋孵出小鸡大约需_____要星期。 12、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______,它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辨(10分) ( )1.兰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2.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构造等各不相同。 ( )3.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4.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 ( )5.油菜花的雄蕊上有许多花粉,雌蕊顶部的柱头有粘性,可以粘住花粉。 ( )6.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7.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8.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9.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 )10.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子叶。 三、我会选(10分) 1.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3.世界上( )颜色的花最少。 A红 B白 C黑 D黄 4.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 ),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5.关于油菜发育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花—结果—受精—产生种子 B、开花—传粉—受精—产生种子 C、开花—传粉—结果—受精 6.( )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A、果实 B、种子 C、花 7.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 A、椰子 B、蒲公英 C、鬼针草 8.下列各项中,不是蚕豆种子构造的是( )。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和?i()xu…n耀()造ni?()无y?n()浩h…n()2.释词: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好劳动: ⑵我依然看到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蹒跚: ⑶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绚丽: ⑷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汗马功劳: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以“小巷深处”为题含义深刻,“小巷深处”究竟有什么呢? 5.海伦·凯勒是国、。 6.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凯勒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邓稼先,那就是:他是一个的人。 8.《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9.依据句子后面括号内的意思,请为下面语句标出重音。 ⑴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是篮球) ⑵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别推托了) ⑶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有我一人知道) ⑷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不一定会做台球)

⑸我知道你会打台球。(只知道你,别人我不清楚) ⑹我知道你会打台球。(你瞒不了我) 第二部分: (一)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0.选文直接照应课文开头的句子是,照应了开头的哪一句? 11.讳言“母亲死了”,而说“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2.“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是指。 13.将选文分成三个层次,并归纳层意。 14.从作者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就我们来讲,尽忠于我们的民族,最重要的是要作什么? 15.两个“尽忠”,其目的是什么? 16.“创造了”和“创造着”区别何在? 17.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别表现在哪里? 18.在母亲灵前写下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多项选择) A、对母亲深沉的爱 B、报答祖国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的坚强决心 C、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 D、同国民党集团战斗到底的决心 (二) 母亲·儿子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到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