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能源及能源的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汽车动能C.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

D.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2.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A.石油B.煤炭C.风能D.天然气

3.下列能源中,不是新能源的是()

A.石油B.风能C.核能D.太阳能

4.关于能量及其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轻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B.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洒水,其动能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会增大,但温度可以不变

D.“永动机”无法实现,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2015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下列关于核能发电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电能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D.核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6.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7.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8.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A.清洁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D.受天气影响大

9.如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B.LED灯泡的发光部件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10.《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能。

12.在煤、太阳能、风能、水能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13.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在北京奥运中心区投人运营。该车的质量为1200千克。

( 1 )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2 )该氢燃料电池轿车所受的重力为牛。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14.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不可控)的;太阳能是(一次/二次)能源,它是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裂变/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15.我国正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甲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乙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将管内的水加热的。

(2)你认为(填“能”或“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理由是:。

(3)这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120L,那么水箱内装满水时,在一般的光照条件下。太阳能每天可将满箱20℃的水加热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4)如果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是。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7.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填题序号);

(2)黄冈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m﹣3当地价格/元?m﹣

3每户月平均用气量

/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气约4×107960天然气约8×10715370请你决策:(选填“A”或“B”)

A.继续使用煤气,B.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样决策的理由是:。

2019年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能源及能源的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汽车动能

C.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

D.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分析】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即可,在处理时应该看清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又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解答】解: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工作时,消耗太阳能,产生内能,即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故A正确;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后再将电能转化为汽车的

动能,故B错误;

C、据化学知识可知,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

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故C正确;

D、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

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过程判断、能量转化方向性的理解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2.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A.石油B.煤炭C.风能D.天然气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只要空气流动就会有风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下列能源中,不是新能源的是()

A.石油B.风能C.核能D.太阳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

【解答】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即不是新能源。故A符合题意。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能是新开发利用的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能源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热点。

4.关于能量及其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轻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B.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洒水,其动能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会增大,但温度可以不变

D.“永动机”无法实现,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分析】(1)如果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在可控制的核反应堆中进行,就可和平利用核能发电,若不加控制,就会发生原子弹爆炸;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相互影响;

(4)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解答】解:

A.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故A错误;

B.洒水车匀速前进不断洒水的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洒水车的动能变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原子弹的原理和核电站的原理的区别;影响动能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的理解和掌握;两种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5.2015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下列关于核能发电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电能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D.核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分析】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虽然核能发电有很多优点,但是核废料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

【解答】解: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的,故A正确;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核能,再通过能量的转化,最终获得电能,故B错误;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故C错误;

D、核能不能从自然界重复获得,核能发电所产生的核废料具有放射线,所以核能不是

可再生清洁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电站在利用核能时的原理、能量转化、以及核能的特点等,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6.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分析】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有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叫核能,又叫原子能;

获得核能的方式: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裂变如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如氢弹。

【解答】解:A、原子核虽小,但其中存在大量的能量,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裂变的能量,还无法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故说法错误,

不合题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已经能够控制,核反应堆就是利用了可控的核裂变,

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击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

能量变化,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与核能相关的物理知识,属于记忆性的内容,难度不大。

7.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分析】(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光纤通信主要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激光是一种光波;(4)现代电信网络中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

【解答】解:

A、核电站是利用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

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

C、光纤通信主要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激光是一种光波,故

C错误;

D、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能、太阳能、光纤以及电磁波的利用,涉及的知识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8.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A.清洁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D.受天气影响大

【分析】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环保、能量大、获取方便等优点。

【解答】解:

A、太阳能环保、清洁,属于其优点,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属于其优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属于其优点,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是它的缺点,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太阳能这种新型能源的认识,是近来中考的热点内容。9.如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B.LED灯泡的发光部件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分析】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故A正确;

B、LED灯能发光主要使用的材料是半导体,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且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巧妙的设计利用是关键。

10.《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应分成发电和储存电能两部分分析。

【解答】解: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多余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选:B。

【点评】要注意: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与放电的过程,其能量转化情况刚好相反。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电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现在社会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什么能源,以及最方便的电能。

【解答】解: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由其它能源转化来

的电能。

故本题的答案为:化石;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热点。12.在煤、太阳能、风能、水能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太阳能、风能、水能。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2)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太阳能、风能、水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煤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太阳能、风能、水能都能够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一次能源。

故答案为:煤;煤、太阳能、风能、水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能源分类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3.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在北京奥运中心区投人运营。该车的质量为1200千克。

( 1 )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

( 2 )该氢燃料电池轿车所受的重力为12000牛。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的优点,重力的计算公式G=mg,以及增大摩擦的方法。

【解答】解: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它具有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

由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得:G=1200Kg×10N/Kg=12000N.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故本题答案为:①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

②12000,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由质量算重力,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4.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发生的

链式反应是可控(可控/不可控)的;太阳能是一次(一次/二次)能源,它是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裂变/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分析】(1)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成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太阳内部为核聚变,而核电站应用了重核的裂变;

(2)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解答】解:

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

太阳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故是一次能源,它是在太阳内部,通过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而释放出的核能的。

故答案为:可控;一次;聚变。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有关核的知识: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15.我国正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分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解答】解: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故答案为:内;机械。

【点评】此题考查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一道基础题。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

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甲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乙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将管内的水加热的。

(2)你认为不能(填“能”或“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理由是:因为双层玻璃管(集热管)中间是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

(3)这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120L,那么水箱内装满水时,在一般的光照条件下。太阳能每天可将满箱20℃的水加热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2.52×107J。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4)如果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是 2.5m2。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吸收太阳辐射热,传递给水,水吸热温度升高;若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集热管中又有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3)根据ρ=求出水的质量;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

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4)利用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计算出太阳能热水器接受的热量;

然后再利用功率的公式P=计算出1m2所接受的热量,最后计算出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S。

【解答】解: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将内能传递给管内的水,使水的内能增大;(2)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集热管中又有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

(3)水的体积V=120L=0.12m3,

由ρ=得水的质量:

m=ρ水V=1×103kg/m3×0.12m3=12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120kg×(70℃﹣20℃)=2.52×107J;(4)设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为S,

=S×1400W/m2;

则这台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的辐射功率:P

由P=可得太阳照射5h获得的太阳能:

W总=P太t=S×1400W/m2×5×3600s;

由η=可得:

Q吸′=W有=W总η=S×1400W/m2×5×3600s×40%;

所以,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

S===2.5m2。

故答案为:(1)热传递;(2)不能;双层玻璃管中间是真空,不利于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3)2.52×107 J;(4)2.5 m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吸热公式和热值公式的运用,要学会审题,从复杂的题干中搜集有用信息,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了(△t)、升高(△t)和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7.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①②③④;

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①(填题序号);

(2)黄冈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m﹣3当地价格/元?m﹣

3每户月平均用气量

/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气约4×107960

天然气约8×10715370

请你决策:A(或B)(选填“A”或“B”)

A.继续使用煤气,B.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样决策的理由是: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使用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保,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为了降低环境的恶化,人类正积极探索开发新能源。

【解答】解:(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①②③④;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①。

(2)由图表可知,若使用煤气,每个月的费用为54元;若使用天然气,每个月的费用为45元,费用比煤气要少,但需要70元的灶具投资,短期内看不如使用煤气划算,但从长远观点看更划算一些。

所以,可以选择A(或B)。

理由是: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①;

(2)A(或B);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在解答第二问时要通过计算对比,然后寻找对应的理由。

2019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期中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搓手取暖 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 压缩空气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难度】易 【专题】图析法;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答】解:ABD、搓手取暖、玩滑梯以及压缩空气都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是通过热传递使纸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C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A.B.C.D. 【考点】比热容. 【难度】易 【分析】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水和煤油的比热不同,质量相同,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解答】解: A、B 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同一只烧杯中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A、B图象均错误; C、D 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温升高的较小.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将物理规律以图象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应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有答案)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初中物理2020九年级全一册测试 一、单选题 1.(3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 B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 .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2.(3分)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 B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放出了热量 D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3.(3分)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 ,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 熄灭,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 或电阻R 上。合理的判断是( ) A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电阻R 断路 B .若电压表有示数,一定是灯L 短路 C .若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电阻R 短路 D .若电压表无示数,一定是灯L 断路 4.(3分)电现象中有三个同学非常熟悉的实验:a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 伏安法测电阻; c 、伏安法测电功率.这三个实验均要多次测量电压与电流值,但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a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B .b 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C .c 实验是为了比较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D .b 、c 两个实验都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3分)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九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最新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卷(最新)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利用拖拉机耕地时总比在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慢,这是为了() A.提高拖拉机的效率B.增大柴油机的功率 C.提高燃料的利用率D.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冬天大雪纷飞B.桂花香飘满园 C.成群的蝴蝶翩翩起舞D.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 3.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4.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B.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 C.双手互相摩擦,双手变热D.电水壶烧水,水变热 5.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炒鸡块时利用了做功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加 B.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降低的原理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向热汤中滴入香油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 C.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7.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空中悬停的直升机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C.匀速上升的电梯中的人,他的机械能不变 D.电饭锅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经过美食街时,同学们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臭豆腐”的味道,这 属于现象;“臭豆腐”经过烧烤后,加快了的 无规则运动。 9.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一个冲程,该冲程是 将能转化为能。 10.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的能转化 为能的装置。蓄电池在充电时。把能转化 为能。 11.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 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甲液体的比热 容乙液体的比热容。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吸收 的热量乙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12.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是J,这些热量如果完全由煤气燃烧来提供,至少需kg的煤气。(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煤气的热值4.2×107J/kg)。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3.小明同学做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气筒向装有少量酒精的瓶内用力打气,瓶内气体的内能会。当他向瓶中继续打气,瓶塞从瓶口处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教案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一:欧姆定律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8-P79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定义式:I =U /R 。 3.在国际单位制中,U 的单位是V ,R 的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写出欧姆定律的另外二个推导式。 答:U =IR ,R =U /I 2.完成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分析:已知U =12 V ,R =30 Ω,则应该运用公式I =U /R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完成例题2:如图17.2-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 ,求电阻R 的阻值。 分析:已知U =6 V ,I =0.3 A 求电阻R ,则应该运用公式R =U /I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能用上述方法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吗? 答:根据公式 R =U /I 可以知道,如果知道了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5.阅读P79科学世界,了解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尝试画出电路图。 答: 6.由I =U R 变形得到R =U I ,某同学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答:不对,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但电阻的大小等于它两端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的比值。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要先换算成国际单位。 2.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在计算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如果一个题目中有多个U、I、R,应用不同的下标加以区别,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 【即时练习】 某定值电阻两端是2.5 V,此时流过的电流是300 m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49份) 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 认识分子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2. 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学会辨别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3. 知道比热容的概念及单位,学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有关热现象。 5、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能辨别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6、经历探究物体吸热能力的过程,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内能的改变;②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③热量的计算。 难点:①分子热运动;②内能的理解。③比热容的理解。 【学具准备】 红墨水、烧杯、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集气瓶、打气筒、水和食用油等,以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 【知识构建】 【复习过程】 [创设情境] (播放“海陆风”flash动画,同时提出问题)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滨,总会感到习习的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气象上把这种风称为“海陆风”,你能否运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切入主题,更好的体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形象的flash动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形成复习课的枯燥感。)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 ?知识聚焦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扩散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运动跟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___________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如何利用烧杯、冷水、热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细线、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探究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子间作用力。 ?探究一: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探究)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刮风时尘土飞扬 (技巧归纳)分子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运动。 (学以致用) 1.如下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中,整杯水都变红了,这种现象叫做_____,扩散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选填“能”或“不能”)。我们通过扩散现象来验证分子的运动,这里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法。实

(完整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所列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 1.研究并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是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学发现,做出这个贡献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牛顿 C.欧姆 D.伏特 2.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在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电压跟导体电阻成正比; D、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将R1、R2(R1>R2)按照下图中四种不同接法分别接在下图中MN两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的接法() 4.甲、乙两个电阻之比为3∶5,将他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甲、乙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A.5∶3B.3∶5C.1∶1D.无法比较 5.如图,李江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电阻而连的电路,相关该实验 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 B.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换接较小的量程

C.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可能随电压表的示数的不同而不同 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变亮 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P从a滑至b 的过程中,相关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准确的是() 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增大 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减小 C.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7.如图所示,一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把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接错了。闭合开关后,电路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都烧坏B.先烧坏电流表,再烧坏电压表 C.电流表烧坏,电压表正常D.电压表烧坏,电流表正常 8、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二极管由下列哪种材料制成() A.陶瓷材料 B.金属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超导材料 9.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有电流通过的电阻两端,一定有电压存有 B.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没有电流通过的导体,没有电阻 D.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大小共同决定 10.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有问题的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

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6、内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晶体熔化、 液体沸腾) 只有指向内能的是正确的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7、燃料燃烧,推动火箭。题目如果强调是燃烧,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强调是做功,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课后题1、2题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见实验专题)。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吸热能力就是放热能力。 3、水、冰、煤油的比热容。

九年级下册物理 电功率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物理 电功率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 电功率 易错压轴题(难) 1.=1.5V 0.3A=0.45W P U I =?额额额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 .电源(电压为4.5V ), B .电流表A 1(量程为0﹣0.6A ,电阻为0.5Ω) C .电流表A 2(量程为0﹣3A ,电阻为0.2Ω) D .电压表V 1(量程为3V ,内阻为3kΩ) E .电压表V 2(量程为15V ,内阻为1kΩ) F .滑动变阻器R (阻值0﹣10Ω) G .定值电阻R 0=800Ω H .待测小灯泡L (额定电压为3.8V ,额定功率大约是1.2W ) I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既要保证电路安全,又要提高测量精确度;为了减小系统误差,测量时电表示数应大于量程的三分之一。则 (1)根据实验要求,电流表应选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其中部分电路已画出)。________ (3)根据实验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器材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实验电路(其中部分导线已连接好)。_______ (4)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_______端(选填实物图中“a”或“b”);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开关试触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仔细检查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 B D b 小灯泡L 断路

【解析】 【详解】 (1)待测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8V,额定功率大约是1.2W, 由P=UI得,小灯泡的额定电流大约为: , 因为小灯泡L的额定电流0.32A小于0.6A,且大于电流表A1量程的三分之一, 所以,根据实验要求,电流表应选B。 因为电源电压为4.5V,待测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3.8V,大于V1的量程 但小于电压表V2量程的三分之一,为了使偏转角度尽量大,电压表应选D。 (2)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其两端的电压为3.8V,由于电压表(量程为3V,内阻为3kΩ),因此可将电压表与R0串联后在并联在小灯泡L的两端,电流表接在干路上(即电流表外接法), 当灯泡L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的电压为U L=3.8V, 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和R0所在支路电压: 串联电路电流相等,所以电压的比等于电阻的比,即电压表V1与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之比: 联合以上两式可解得:,; 所以实验电路图如下: (3)根据实验电路图,按电流的流经顺序将其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根据保护电路的原则,在闭合开关前,应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由实验电路可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b端。 开关试触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存在断路性故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两极是连通的,则故障应为与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即小灯泡L断路。 【点睛】

九年级物理_单元测试卷—全册(沪粤版)

学习资料 能力形成同步测试卷物理(沪科粤教版) (单 元 卷) 九年级全一册上册 第11章 探究简单电路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第1-10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第11、12题为多选题,每题4分,选对但不 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38分) 1. 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B 、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 、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 、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相对静止 2. 用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则毛皮与玻璃棒( B ) A 、相互吸引 B 、相互排斥 C 、无相互作用 D 、无法判断 3. 如果两个轻小物体互相吸引,则可能的是( C ) A 、它们都带正电 B 、它们都带负电 C 、它们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D 、它们都不带电 4. 当开关S B ) 5. 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值 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 ) 6. 下列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约为0.2A 的左右的的是( C ) A 、电子表 B 、电饭煲 C 、台灯 D 、空调 7. 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使用前,如果它们的指针没有指到表盘的“0”点上,要先调零 B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它们所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 C 、使用时,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串联,而电压表则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D 、它们都可以直接与电源两极连接 8. 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 只要有一个车门没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下图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 A ) 9. 如图 11-1 所示,L 1 L 2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 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a 为电流表,b 为电压表,c 为电流表 B 、a 为电压表,b 为电压表,c 为电流表 C 、a 为电流表,b 为电流表,c 为电压表 D 、a 为电流表,b 为电流表,c 为电流表 10. 如图11-2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 后,发现灯L1不亮,L2正常发光。此电路的故障 可能是( B ) A L1L1短路 D 、电灯L2短路 11. 小张家的卫生间按如图11-3所示的电路安装了照明灯L 和换气扇M ,则它们( ABD ) A 、能各自独立工作 B 、能同时工作 C 、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D 、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12. 关于街道上路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因为它们都是傍晚亮起,清早熄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B 、有时候,某盏路灯坏了,其它的还会亮,所以它们是并联的 C 、只要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它们的亮灭 D 、必须每盏灯用一个开关控制 二、填空题(第1、9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 单位换算:0.35A= 350 mA ;168uA= 0.168 mA ;270mV= 0.27 V= 2.7×10-4 kV 2. 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20V ,对人安全的电压是 ≤36V 。 3. 串联电路中:电流 处处相等 ,总电压 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 相等 ,干路电流 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 4. 用 摩擦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 正电荷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 验电器 。 5. 有些化纤布料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穿着化纤布料的衣服时, 容易产生 静电 现象,从而 吸引 轻小的尘埃。 6. 电路是用导线把 电源 、用电器 、开关 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 路径 。电路的状 态有 通路 、 断路 和 短路 三种情况。电源的两极是不允许直接用 导线 连接的。一旦发生短路,轻则会引起 电路故障 ,重则将烧坏电器,甚至引起 火灾 。 A B C D B C D 图11-3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各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三十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综合测试卷0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 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 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 3.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少,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内能越小 5.夏天,当你赤脚在烈日当空的小河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小石头热得烫脚,而河水却是冰凉的,这是因为() A.水比小石头的温度变化大 B.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大 C.水比小石头吸收的热量少 D.水比小石头的比热容小 6.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膨胀做功将() 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空气 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C.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D.内能减少,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的冰块也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大 8.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甲的温度升高得比乙快,则它们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A.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 B.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C.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D.无法判定 9.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A.铝 B.铁 C.锌 D.铅 10.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11.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摆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电视节目介绍了特色美食——福州鱼丸。煮鱼丸时,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鱼丸的内能;我们能闻到鱼丸的阵阵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物质比热容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2:3,升温之比为3:4,则它们吸热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14.图甲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中表示热牛奶温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煮粽子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粽子内能,同时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较大。 3.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创意,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若转速是1800r/min,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个做功冲程。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___。 6.你会计算通过圆环的电流吗?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通过弧ADB的电流为0.3A,通过弧ACB的电流为0.3A,则通过整个圆环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7.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使该导体通电1s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只有部分导线位于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国城市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些用户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或“裂”)变来发电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卷(质量与密度)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图1 1、宇宙是由_ ___组成的,物质是由__ __组成的;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星系,描述它的大小最好用__ __做单位。 2、图2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甲图表示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体积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 3、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 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不变,而冰的比水的小,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4、小敏在"测量铝块质量"的实验 中: (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中a所示,此时应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使横梁平衡. (2)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2中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___________平衡.(填"已经"或"没有") (3)若在测量时,她已在右盘中放入了2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再加1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又如图2中a所示,用2g砝码将1g的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2中c所示,则她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游码位置如图2中的d所示,则所测铝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5、在已知空气密度(ρ空气)的前提下,要测量一墨水瓶中空气的质量,现有器材为:天平(带砝码)、水、空墨水瓶,请回答:(1)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求出盛满水的墨水瓶中水的 _____________,算出____________,从而知道瓶的容积V容.(2)空气质量的表达式:m 空气=__________. 6、小明在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盐水,他想让同学们根据烧杯中液面的高低判别出这三种物质,其中液面的高度最高的是,液面高度最低的是,你判别的依据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秋季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解析版05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现象,说明液体分子。 2.在做功改变内能的实验中,老师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使得瓶内的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成小液滴出现的现象。 3.如图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此时它正处在冲程。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2400r/min,则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次。 4.用煤气灶把1kg、初温为20℃的水烧到70℃,消耗了1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煤气的热值为 4.2×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J,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5.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则金属箔带的是电荷(填“正”或“负”),金属箔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6.我国家庭电路的供电电压是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V.插座应联在电路中,开关和所控制的用电器应联。 7.如图所示,是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我们把它连入电路中,当较长的接线脚A连线柱,短脚接B 接线柱时,发光二极管和小灯泡都发光;如果较短接线脚A接线柱,长脚接B接线柱时,发光二极管和小灯泡都不发光,说明此时电路处于(填“短路”或“开路”)状态,这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的性质。 8.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L1与L2串联,则应该闭合开关;要使灯L1与L2并联,则应该闭合开关。如果同时闭合开关,会造成电源短路,是绝不允许的。 9.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 10.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和A3的示数分别为1.2A、0.8A和0.3A;那么通过L1的电流为A,通过L2的电流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