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此时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在图中Ⅲ区域,箭头向上.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应在二倍焦距以外,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是没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形成的光斑是

焦距,即焦距是 12cm=18cm.

故答案为:C.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

【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4.下列作图错误的是()

A. 力F的力臂

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

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 光的反射

【答案】B

【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

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

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答案】 A

【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2)天文望远镜观察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所以天文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

故答案为:A .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物镜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但相对于物体,像是倒立、缩小的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答案】 C

【解析】【解答】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A不符合题意;

B.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B不符合题意;

C.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C符合题意;

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投影仪、照相机的晶体是凸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7.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

B. 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

C. 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

D. 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但不是成反比关系,A不符合题意;因为1/f=1/u+1/v,所以由表格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知道,1/f=1/12cm+1/60cm,即解得透镜的焦距是:f=10cm;所以,当物距u=9cm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B不符合题意;当物距u=16cm 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C符合题意;当物距u=5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不同位置时,能成不同的像,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凸透镜的焦距,并判断成像特点.

8.物体从距凸透镜18cm移到距凸透镜12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5cm

B. 10cm

C. 15cm

D. 20cm

【答案】 B

【解析】【解答】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2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2cm>f,所以,12cm>f>6cm。物体在距离凸透镜18cm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2f>18cm>f,所以,18cm>f>9cm。综上所述:12cm>f>9c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凸透镜物距和像距范围,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列不等式并解,计算凸透镜的焦距范围.

9.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问的距离,这时()

A.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与人间的距离

C.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曰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答案】 D

【解析】【解答】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拍照时镜头应对着景物,半透明纸相当于胶片,所成的像落在半透明纸上,

由于光可以透过透明纸,所以人的眼睛可以看到半透明纸上的像,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观察远处物体

时,就运用移动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故应缩小半透明纸与镜头的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10.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 远离透镜

B. 靠近透镜

C. 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 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答案】 B

【解析】【解答】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走近视眼睛,会聚的程度会加强,像会前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近视眼睛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所成像往后移。

11.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电影机

D. 望远镜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B不符合题意。

C、电影机实际上和幻灯片的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是用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如图是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

潜望镜是利用物体经两块平面镜反射成像工作的.

12.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交通标志线上每隔2m安装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列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A. 公路上反光标志牌

B. 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

C. 自行车的尾灯

D. 环卫工人穿的反光马甲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于“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当汽车灯光射来时,光线经过玻璃微珠折射后,在玻璃微珠背面发生反射,然后沿原路返回,这样司机就可以看清黑夜中的标志牌。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自行车的尾灯、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反光马甲都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只有十字路口的红绿交通标志灯没有用到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图像,“夜精灵”的形状如同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同时又能将汇聚后光线全反射,反光效率很高.

13.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C.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 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符合题意。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14.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拍摄a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 拍摄b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 拍摄a与b时,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答案】 B

【解析】【解答】由图知,b的像比a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15.如图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虚像

B. 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 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 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故A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故B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故C错误.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2)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3)凸透镜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4)人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叉鱼时要对着虚像的下面叉去,才能叉到鱼.

1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晶关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像成在视网

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此项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C.

【分析】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依据对以上知识点的理解来判断此题.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

17.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 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D. 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30cm>2f,得f<15cm,

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

故选C.

【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8.关于光学器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矫正远视眼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B.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表面成40°角射入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40°

C. 镜面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D.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一条彩色的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远视眼的产生原因都是因为晶状体会聚能力变弱,使光线的会聚点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的,为了让光线的会聚点重新落在视网膜之上,所以需要佩戴会聚透镜来加强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也就是凸透镜,此选项错误;

B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0°角入射,则入射角为:90°-4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选项错误;

D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则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19.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 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 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 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A错误;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

D、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G+G动)= ×(3N+6N)=4.5N,D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③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只是接触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

直向上的拉力;④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F= (G+G动)计算出拉力F的值.

20.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从图中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10cm;

当物体距凸透镜18cm 时,物距u=18cm,其介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B.

【分析】首先根据图甲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确定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21.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解: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故为②④图.

故选C.

【分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戴一个凸透镜来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戴上凸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

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 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 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选D.

【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分析.

23.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MISSING IMAGE: , ]

A.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B、由图知,物距大于2f,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B错误;

C、远视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提前会聚,使光屏靠近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C正确;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使光屏远离透镜,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错误.

故选C.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成像的特点;(2)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从距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20cm处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像.再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7 cm处,所成的像是()

A. 放大的虚像

B. 放大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解析】【解答】当蜡烛距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成清晰、等大的实像,故凸透镜焦距为20cm,所以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距离为7cm时,物距小于焦距,故成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1)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当2f>u>f 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v>2f.(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5.图5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③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 近视眼镜可利用凸透镜矫正

C.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投影仪工作时,2f>u>f,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 错误;

B、近视眼是人眼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 错误;

C、照相机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2)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来矫正;(3)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7.下列哪幅图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A、近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属于正常眼的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

B、当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即是远视眼;故B不符合题意;

C、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属于正常眼的情况;故C不符合题意;

D、当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为近视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8.下列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虚线框中如果是一种透镜,则应该是凹透镜

B. 图乙中当AB棒左右运动时会生成电流,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C. 图丙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吸气冲程,该冲程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吸进气缸

D. 图丁中A管能喷出水,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图甲虚线框中如果是一种透镜,通过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故A错误;

B、乙图没有电池,当AB捧左右运动时会生成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的实验图,属于发电机的原理,故B错误;

C、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吸气冲程.故C错误;

D、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管中液面就会向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通电是原因,受力运动是结果;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运动是原因,产生电流是结果.(3)判断冲程名称可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进行分析;(4)吸管A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吹气之前,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当向B 管吹气时,A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A管下方压强不变,A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29.图中所画的作图完全正确的是()

A. 浮力力臂

B. 光的折射

C. 通过透镜的光线

D. 力和

【答案】 B

【解析】【解答】A、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A不合题意;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符合题意;

C、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C不合题意;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从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不管容器怎样放置,水面总是水平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垂线段 .

30.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即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

中考物理第篇专题六综合计算题试题

专题六 综合计算题 类型一 力学综合计算题 1.(2016·福州)为提高车辆通行质量,福州交警在市区一些道路某些时段推出“绿波通行”,即车辆在绿波路段以如图所示的50~55 km/h 范围内行驶,一路绿灯。在绿波时段, 质量是1.2×103 kg 的汽车,经过绿波路段上相距2.7×103 m 的两个路口,用时180 s ,问: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 (2)若汽车在这段距离内行驶的牵引力保持3000 N 不变,则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多少? (3)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6 m 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 取 10 N/kg) 解:(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 =s t =2.7×103 m 180 s =15m/s =54 km/h ,因为50 km/h <54 km/h<55 km/h ,所以该汽车是“绿波通行” (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 =Fs =3000 N×2.7×103 m =8.1×106 J ,则汽车的输出功率P =W t =8.1×106 J 180 s =4.5×104 W (3)汽车的重力G =mg =1.2×103 kg ×10 N/kg =1.2×104 N ,因为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所以汽车对水 平地面的压力F 压=G =1.2×104 N ,则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压S =1.2×104 N 0.6 m 2=2×104 Pa 2.(2016·雅安)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 取10 N/kg 。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 kg ,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 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 m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 ,求拉力的功率。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解:(1)建材的重力G =mg =50 kg ×10 N/kg =500 N (2)由图可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 =2,则1 mi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2 h =2 ×12 m =24 m ,拉力做的功W =Fs =200 N×24 m =4800 J ,拉力的功率P =W t =4800 J 60 s =80 W

压轴题11 科学探究-2020年中考物理挑战压轴题(尖子生专用)

压轴题11科学探究 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涡轮喷气发动机 如图所示,为某轴流式涡喷发动机,其结构是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其中压气机与涡轮装在同一条转轴上工作,工作时,空气首先进入发动机的进气道,当飞机飞行时,可以看作气流以飞行速度流向发动机,由于飞机飞行的速度是变化的,而进入压气机气流速度有一定限制,因而进气道的功能就是通过可调管道来调整气流速度,使进入进气道的气体全部通过可调管道,空气流过压气机时被压气机的旋转叶片压缩后进入燃烧室,这部分气体与燃料混合后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流推动涡轮,一边带动压气机正常工作,一边从尾喷管喷出高速气流推动飞机飞行。 一架搭载某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其部分参数如下表,其中热效率是指涡轮喷气发动机获得的机械能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之比,而推进效率则是指涡轮喷气发动机传递给飞机的推进功(推力所做的功)与其获得的机械能之比。 热效率1η推进效率2η航空燃油热值q (1)工作中,涡轮喷气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大。 (2)关于涡轮喷气发动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进气道中吸入的是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体 B.燃烧室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燃料耗尽后还可以利用压气机压缩气体推动涡轮转动 D.尾喷管中喷出的高速气流对飞机做功 (3)设可调管道的通风口面积为S1,当飞机加速飞行时,应使通风口面积S1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v (4)已知上述飞机所受空气阻力f与飞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当飞机以cm s

的水平速度匀速巡航t秒,若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功效Q是指发动机提供给飞机的推力与发动机机械功率的比值,则其功效的字母表达式为Q=______N/W(用提供的字母表达)。 2.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________(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________(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你支持________的选择。 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题 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 在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口聚集的地方,体温监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大关口,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测温效率,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相较于传统人工问询、查验、登记、测温的防疫工作流程,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有效减少因近距离接触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使用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保证每个通过的人额头上都显示温度,体温正常者和. 异常者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如图所示。而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 中测量温度的原理主要是红外测温。60年代找国研制成功第一台红外测温仪,国产红外热像仪在昆明研制成功,实现了国产化。 光学系统汇集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以及位置决定。红

备战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电路类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将规格分别为“6V 6W ”和“6V 3W ”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 的电源上,两灯均发光,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灯两端电压较大 B .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 C .甲灯较亮 D .乙灯较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根据2 U P R =比较两灯泡电阻之间的关系,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 们的电流相等,根据U IR =比较两灯电压关系,根据2P I R =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灯泡的亮度关系。 【详解】 AB .根据2 U P R =得,两灯的电阻分别为 ()2 26V 6Ω6W U R P ===甲甲甲 () 2 2 6V 12Ω3W U R P = ==乙 乙乙 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乙的电阻大,根据U IR =可知,乙灯两端的电压大,故AB 错误; CD .根据2P I R =可知,电流相等时,电阻大的功率也大,所以乙灯较亮,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率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好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V 不变,灯泡上标有“2.5V ,?A ”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 ”。闭合开关,将滑片P 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 B .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 C .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D .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详解】 A .此时灯泡电阻 L 2.4V 8Ω0.3A U R I =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L = 4.5V 2.4V 2.1V U U U -=-=滑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 L L 2.4V 82.1V 7 R U R U ===滑滑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3.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金属导体接通后分开,则两验电器金属箔( ) A .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B .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C .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数字电路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数字电路期末模拟考试 试题及答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数字电子电路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共30分) 1. 三极管有NPN和PNP两种类型,当它工作在放大状态时,发射结___ _,集电结______;NPN型三极管的基区是______型半导体,集电区和发射区是______型半导体。 2. 把高电压作为逻辑1,低电平作为逻辑0的赋值方法称作_______ 逻辑赋值。一种电路若在正逻辑赋值时为与非门,则在负逻辑赋值时为________。 3. 四位二进制编码器有____个输入端;____个输出端。 4. 将十进制数287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__;十六进制数是__ _____。 5. 根据触发器功能的不同,可将触发器分成四种,分别是____触发器、 6. 下图所示电路中, 7. Y 2 二、选择题(共 20分) 1. 当晶体三极管____时处于饱和状态。 A.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 B. 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C.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

2. 在下列三个逻辑函数表达式中,____是最小项表达式。 A . B A B A )B ,A (Y += B. C B C B A BC A )C ,B ,A (Y ++= C. C AB ABC B C A C B A ) D ,C ,B ,A (Y +++??= 3.用8421码表示的十进制数45,可以写成__________ A .45 B. [101101]BCD C. [01000101]BCD D. [101101]2 4.采用OC 门主要解决了_____ A .TTL 与非门不能相与的问题 B. TTL 与非门不能线与的问题 C. TTL 与非门不能相或的问题 5.已知某触发的特性表如下(A 、B 为触发器的输入)其输出信号的逻辑表达式为___ A . Q n+1 =A B. n n 1n Q A Q A Q +=+ C. n n 1n Q B Q A Q +=+ 三、化简下列逻辑函数,写出最简与或表达式:(共20分) 1. BC A C B A C B B A Y 1+?++= 2. Y 2=Σm (0,1,8,9,10,11) 3. Y 3见如下卡诺图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5综合应用题

专题五综合应用题 ,专题特征 【题型特点】 中考压轴题是人们对中考试卷中最后一道或两道题的习惯称谓。压轴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高。对于考生来说,若攻克了压轴题,就意味着能力强,可得高分;对命题者来说,把压轴题当作是一份试卷的“压轴戏”,常在“新颖”“综合”上下工夫。 【题型解读】 综合计算题是综合考查我们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评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类归纳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各种能力高低的“试金石”,常为中考具有压轴意味、区分度较高的一种必考题型,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集中在力、电、热三块上,以力、电为主,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语言归纳及表述能力、计算能力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可谓是一题多用。 【解题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解答综合计算题的常见方法: (1)简化法:把题目中的复杂情景或现象进行梳理,找出相关环节或相关点,使要解决的复杂问题中突出某物理量或规律,使复杂得以简化,减少一些混淆和混乱,如画等效电路图,分析物体受力,将连结体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力等。 (2)隐含条件法:通过审题,从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的语言或给出的情景或元件设备等环节中,挖掘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隐含在其中的条件,使计算环节减少,答案误差减少,如灯泡正常发光,装水的矿泉水瓶倒过来后的压强、压力变化等。 (3)极值法:也叫端点法,对不定值问题或变化范围问题的解答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解答这类问题,应弄清要研究的是哪个变化物理量的值或哪个物理量的变化范围,然后确定变化的规律或方向,最后用相对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概念,一个对应点一个对应点的计算取值,如求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功率变化范围;物体被拉出水面前后拉力变化范围或功率变化范围等。 题型一力学综合计算题 考查内容: 1.基本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功率。 2.主要规律: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分析)、液体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能量守恒及机械效率。 3.容易混淆的问题:重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漂浮和悬浮功和功率、功和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 【例1】(2014遵义中考)一体重为600 N,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5 m2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0.5 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不计绳重及摩擦) (1)在匀速提升物体的过程中,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9,芜湖一模)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竖直向下__的。 2.(2019,马鞍山模拟)小滨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10__N;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3.(2019,东营)立定跳远时,如果起跳板上有沙粒,起跳时就会感觉很滑,影响跳远成绩,这是因为起跳板上的沙粒把滑动变为__滚动__,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4.(2019,武汉)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惯性__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5.(2019,武汉)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惯性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

为受到__重力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6.(2019,淮北模拟)“阿波罗”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由于__惯性__仍可继续飞行,奔向月球,说明了力__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在接近月球时,向前喷气使飞船受到__向后__(选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减速,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7.(2019,安庆模拟)如图所示,A物体重40 N,B物体重12 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__12__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__24__ N的水平向左拉力。 二、选择题 8.(2019,曲靖)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或工具,主要应用物体的弹性来工作的是(B)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9.(2019,黄山模拟)“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重力方向的是(C) 10.(2019,菏泽)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B)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凸透镜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 cm B.只将透镜向右移动,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通过透镜向左以一定可以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光屏上一定可以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片近视镜片,光屏适当左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A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求解。 【详解】 A.由题可知,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则根据成像特点有 >>,2 2f u f > v f 则 > >>,30cm2f f f 220cm 可知 f >> 15cm10cm 故A项正确; B.只将透镜向左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在光屏和透镜之间,可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项错误; C.只将透镜向右移动,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在光屏上;故C项正确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项错误。 故选AC。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物

体与光屏的距离L和凸透镜的焦距f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8cm B.L=14cm C.4cm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1 电路如图P1.1所示,已知u i=5sinωt (V),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试画出u 与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i 图P1.1 解图P1.1 解:波形如解图P1.1所示。 1.2 电路如图P1.2(a)所示,其输入电压u I1和u I2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0.7V。试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P1.2 解:u O的波形如解图P1.2所示。

解图P1.2 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 Zmin =5mA ,最大功耗P ZM =150mW 。试求图P1.3所示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围。 图P1.3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 ZM =P ZM /U Z =25mA 电阻R 的电流为I ZM ~I Zmin ,所以其取值围为 Ω =-=k 8.136.0Z Z I ~I U U R 1.4 已知图P1.4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6V ,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5mA ,最大稳定电流I Zmax =25mA 。 (1) 别计算U I 为10V 、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 O 的值; (2) 若U 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图P1.4 解:(1)当U I =10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 33.3I L L O ≈?+= U R R R U 当U I =15V 时,若U O =U Z =6V ,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L O I L 5V R U U R R =?≈+ 当U 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 Zmin ,所以U O =U Z =6V 。 (2)=-=R U U I )(Z I D Z 29mA >I ZM =25mA ,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5 电路如图P1.5(a )、(b )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 Z =3V ,R 的取值合适,u I 的波形如图(c )所示。试分别画出u O1和u O2的波形。 图P1.5 解图P1.5 解:波形如解图P 1.5所示 1.6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P1.6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题题(共27个专题)

专题01 声现象 声现象中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探究、声音的三特征、噪声的控制及声音具有能量是 中考物理的必考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噪声的控制成为一个热门考点。但 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我们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靠的是音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来获取信息的是( ) A .大象的“声音”交流 B .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C .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 .蝙蝠的“回声”定位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4.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 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 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__中减弱。 接抽气机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A .发声的音叉 溅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专题02 光学之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区别 光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为主,是中考的重点。但作为压轴题就很少见。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2.光射到镜面上,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若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10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镜面旋转10° B.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 C.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顺时针旋转20° D.入射光线不动,镜面逆时针旋转10° 3.如下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__________;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___________;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是光的_____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 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这说明_______。

模拟电路测验试题套和答案

模拟电路测验试题套和答案 1 / 29

————————————————————————————————作者:————————————————————————————————日期: 2 / 29

坑爹的模电 试卷编号01 ……………………………………………………………………………………………………………… 一、填空(本题共20分,每空1分): 1.整流电路的任务是__________;滤波电路的任务是__________。 2.在PN结的形成过程中,载流子的扩散运动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漂移运动是__________作用下产生的。 3.放大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失真,分别是__________失真和__________失真。 4.在共射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中,使低频区电压增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的影响;使高频区电压增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的影响。 5.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的作用是__________;引入交流负反馈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部分组成。 7.某多级放大器中各级电压增益为:第一级25dB 、第二级15dB 、第三级60dB ,放大器的总增益为__________,总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 8.在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发射极公共电阻R e对__________信号的放大无影响,对__________信号的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共模抑制比K CMR为__________之比。 9.某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1(在第三页上)所示,当信号频率恰好为上限频率时,实际的电压增益为__________dB。 二、判断(本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是PN结,它具有单向导电和反向击穿特性。 2、()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常用方法主要是负反馈法和参数补偿法。 3、()在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中,只有电流放大能力而无电压放大能力的是基本共集组态。 4、()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负值,则引入的一定是负反馈。 5、()通常,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最大只有40%,而乙类和甲乙类功放电路的效率比甲类功放电路的效率要高。 6、()一般情况下,差动电路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越好,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越小越好。 7、()根据负反馈自动调节原理,交流负反馈可以消除噪声、干扰和非线性失真。 8、()要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稳定并使输入电阻增大,则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9、()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负反馈可以使输出电阻减小,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电流负反馈可以使输出电阻增大。 10、()在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应用中,通常,当要求振荡工作频率大于1MHz时,应选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选择(本题共20分,每个选择2分): 1.在放大电路中,测得某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的静态电位分别为0V,-10V,-9.3V,则此三极管是() A. NPN型硅管; B. NPN型锗管; C. PNP型硅管; D. PNP型锗管; 2.为了使放大电路Q点上移,应使基本放大电路中偏置电阻R b的值()。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3.典型的差分放大电路中Re()。 A. 对差模信号起抑制作用 B. 对共模信号起抑制作用 C. 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均无作用 4.在差动电路中,若单端输入的差模输入电压为20V,则其共模输入电压为()。 A. 40V B. 20V C. 10V D. 5V 5.电流源的特点是()。 A . 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小; B . 交流电阻小,直流电阻大; C. 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大; D. 交流电阻小,直流电阻小。 6.影响放大电路高频特性的主要因素是()。 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 B.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C. 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 D. 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 7.关于理想运算放大器的错误叙述是()。 A.输入阻抗为零,输出阻抗也为零;B.输入信号为零时,输出处于零电位; C.频带宽度从零到无穷大;D.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无穷大 8.有T1 、T2和T3三只晶体管,T1的β=200,I CEO=200μA;T2的β=100,I CEO=10μA;T3的β=10,I CEO=100μA,其它参数基本相同,则实用中应选() A. T1管; B. T2管; C. T3管 9.交流反馈是指()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B.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C.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D.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10.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是由两部分组成,即RC串并联选频网络和() A.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B. 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C.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D.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共50分): 1.(本小题10分) 电路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判断反馈组态,并近似计算其闭环电压增益A usf。 2.(本小题10分) 电路如图3所示,u2=10V,在下列情况下,测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的数值各为多少?(1)正常情况时;(2)电容虚焊时;(3)R L开路时;(4)一只整流管和电容C同时开路时。 1 / 29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欧姆定律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如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一定断路B.电阻R一定短路 C.灯L可能变亮D.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表一个示数变大,另一示数变小有两种可能: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局部短路,导致总电阻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而灯泡中电流增大,即灯泡变亮;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灯泡熄灭. 由以上分析可得,A、B、D判断均错误,C判断正确.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4Ω B.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A~0.5A C.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 D.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54W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电功率公式P UI =可知灯的额定电流是 L L L 1.5W 0.5A 3V P I U === 额 额 额 还可知道灯泡的电阻是 L L L 3V 6Ω 0.5A U R I === 额 额 因为电压表的量程是0到3V,所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 max L 0.5A I I == 额 由此可计算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是 min max 9V 18Ω 0.5A U R I === 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 L min min -18Ω-6Ω12Ω R R R === 滑总 而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电流也是最小的,电路是安全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2Ω~24Ω;电路中的最大总电阻是 L max 6Ω24Ω30Ω R R R =+=+= 总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是 min max 9V 0.3A 30Ω U I R === 总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5A;也可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值是 Lmin min L 0.3A6Ω 1.8V U I R ==?=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8V~3V;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大小是 ()2 2 Lmin min L 0.3A6Ω0.54W P I R ==?= 故选D。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W为一个稳压管,其作用是确保C、D之间的电压U CD不变,只要流过稳压管W的电流在5mA和25mA之间,U CD将稳定为15V。R2为一可变电阻,它的最小值为1000Ω,最大值为无穷大(即断路)。设电源电压U为25V,则当R2变化时,为了确保U CD为15V,则R1阻值为范围应为()

模拟电路期末试卷及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期末试题 (A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偏置条件是发射结 正偏 、集电结 反偏 。 2. 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有三种: 直接 耦合; 阻容 耦合; 变压器 耦合;在集成电路中通常采用 直接 耦合。 3. 差分放大器的基本特点是放大 差模信号 、抑制 共模信号 。 4. 乙类推挽放大器的主要失真是 交越失真 ,要消除此失真,应改用 甲乙 类推挽放大器。 5. 图1所示两级放大电路,图中级间采用 阻容 耦合方式,1T 接成 共基 组态,2T 接成 共集 组态,1R 和2R 的作用是 为T1管提供基极偏置 。 6. 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若要降低下限频率,应将耦合电容的值 增大 。 7.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中,由于共射电路的上限频率 小于 共基电路的上限频率,故此组合电路的上限频率主要取决于 共射 电路。 8. 负反馈系统产生自激的条件是1)(-=ωj T ,相应的振幅条件是1)(=ωj T ,相位条件是()πω?±=T 。

二、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两个晶体管的三个电极电流如图2所示 (1)判断它们各是NPN 管还是PNP 管,在图中标出e ,b ,c 极; 答:见图中标识(判断NPN 管还是PNP 管各1分,标出e ,b ,c 极1分, 共3分) (2)估算(b)图晶体管的β和α值。 601 .06 === B C I I β, 985.01≈+= ββα (各1分,共2分)

2.电路如图3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电路具有稳定的输出电压和高的输入电阻,应接入何种负反馈? R f 应如何接入?(在图中连接) 答:应接入电压串联负反馈(1分) R接法如图(1分) f (2)根据前一问的反馈组态确定运放输入端的极性(在图中“□”处标出),并根据已给定的电路输入端极性在图中各“○”处标注极性。 答:见图中标识(3分)(共6空,两个1分) 3.简述直流电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答:直流电源主要由整流电路、滤波滤波、稳压电路组成,其中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减小电压的脉动,稳压电路的作用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阻变化的影响,从而获得足够高的稳定性。(组成部分3分,功能2分)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滑轮组的省力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装成甲、乙滑轮组,分别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 A .甲、乙的拉力之比是2∶3 B .甲、乙的机械效率之比是1∶1 C .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是3∶2 D .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是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 ()1 F G G n = +物轮 由图知,n 甲=2,n 乙=3,所以绳端的拉力分别为 ()1 2 F G G +甲 物轮 ()1 3 F G G = +乙物轮 则甲乙拉力之比 ()()1=323 21F F G G G G = ++甲乙轮轮物物∶∶∶ 故A 错误; D .将同一重物在相等的时间内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提升物体的速度相同,由图知,n 甲=2,n 乙=3,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分别为 v 甲=2v v 乙=3v 所以,甲、乙绳的自由端速度之比 v 甲∶v 乙=2v ∶3v=2∶3 故D 错误;

C .由P Fv =可得,甲、乙拉力的功率之比 32 :1:123 F v P P F v ?= ==?甲甲乙乙乙甲 故C 错误; B .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由W 额=G 轮h 、W 有=G 物h 可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则拉力做的总功相同,由W W η=有 总 可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甲、乙的机械效率之比 1::=1ηη甲乙 故B 正确。 故选B 。 2.(1)如图甲所示,图中的装置相当于一个_______(填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 (2)如图乙所示,使用此简单机械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中间系一个钩码,就做成了能自动回头的“魔罐”,当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还能自动滚回来,这说 明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系列:专题四--综合应用题

专题四综合应用题 类型一力学综合计算题 1.(2016,福州)为提高车辆通行质量,福州交警在市区一些道路某些 时段推出“绿波通行”,即车辆在绿波路段以如图所示的50~55 km/h范围 内行驶,一路绿灯.在绿波时段,质量是1.2×103 kg的汽车,经过绿波路 段上相距2.7×103 m的两个路口,用时180 s,问: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绿波通行”? (2)若汽车在这段距离内行驶时牵引力保持3000 N不变,则汽车的输出 功率是多少? (3)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0.6 m2,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取10 N/kg) (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s t= 2.7×103 m 180 s=15 m/s=54 km/h,因为50 km/h<54 km/h<55 km/h,所以该汽车是“绿波通行”(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W=Fs=3000 N×2.7×103 m= 8.1×106J,则汽车的输出功率P=W t= 8.1×106 J 180 s=4.5×104 W(3)汽车的重力G=mg= 1.2×103 kg×10 N/kg=1.2×104 N,因为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所以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压=G=1.2×104 N,则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压 S= 1.2×104 N 0.6 m2=2×104 Pa 2.(2016,雅安)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取10 N/kg.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 kg,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若工人在1 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 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 N,求拉力的功率.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1)建材的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2)由图可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2,则1 mi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 h=2×12 m=24 m,拉力做的功W=Fs=200 N×24

压轴题10 声学-2020年中考物理挑战压轴题(尖子生专用)

压轴题10声学 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小红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小明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时间为1.4s,问: (1)小明听到的第一次是通过什么传来的? (2)长铁管的长度是多少?(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3.为了监测车辆是否超过了规定值,公路上都安装了测速仪。一辆从新洲开往武汉的小车经过刘集监测点时,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4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1s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测速仪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2s;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保持不变; 求: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 (3)小车的速度。 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_____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_____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5.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保留一位小数) 6.小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 5s内,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7.暑假小明同学乘坐汽艇去游玩,行驶过程中对面出现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声速是340m/s) (1)若汽艇静止在水面上,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着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8.材料一:人耳朵能分辨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材料二:一人在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一个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材料三:声音在铁(钢管就是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敲打钢管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s,求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