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讲解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㈠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一: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二: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推论三: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三: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两个平面的交线)。

㈡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1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

1.1 平行线的传递公理: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即:a∥b,b∥c a∥c

1.2 异面直线

定义: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

1.3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⑴异面直线成角的范围:(0°,90°].

⑵作异面直线成角的方法:平移法。

注意:找异面直线所成角时,经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殊点(如中点、端点等),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相交、平行)

3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斜交、垂直)

㈢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

1 线面平行

1.1 线面平行的定义: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则称为直线和平面平行。

1.2 判定定理:

1.3 性质定理:

2 线面角:

2.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

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

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

3 面面平行

3.1 面面平行的定义:空间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为两平面平行。 3.2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⑴ 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即:

推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

平面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

⑵ 判定定理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互相平

行。即:

3.3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⑴ (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⑶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㈣ 垂直关系(包括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

1 线面垂直

1.1 线面垂直的定义: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1.2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图2-3 线面角

图2-5 判定1推论

图2-6 判定

2

1.3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⑴ 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

⑵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即:

★1.4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PO ⊥α,斜线P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OA ,a 是平面

α内的一条直线。

① 三垂线定理:若a ⊥OA ,则a ⊥PA 。即垂直射影则

垂直斜线。

② 三垂线定理逆定理:若a ⊥PA ,则a ⊥OA 。即垂直

斜线则垂直射影。

2 面面斜交和二面角

2.1 二面角的定义:两平面α、β相交于直线l ,直线a 是α内的一条直线,它过l 上的一点O 且垂直于l ,直线b 是β内的一条直线,它也过O 点,也垂直于l ,则直线a 、b 所形成的角称为α、β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记作∠α-l-β。

2.2 二面角的范围:∠α-l-β ∈[0°,180°]

3 面面垂直

3.1 面面垂直的定义:若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90°,则两平面α⊥β。

3.2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即:

3.3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⑴ 若两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图2-7

斜线定理

图2-10 面面垂直性质

2

图2-11 面面垂直性质3

例题分析

例1、(1)已知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700,则过空间一定点O,与两条异面直线a,b 都成600角的直线有( )条.

A. 1

B. 2

C. 3

D. 4

(2)异面直线a,b 所成的角为θ,空间中有一定点O,过点O 有3条直线与a,b 所成角都是600

,则θ的取值可能是 ( ). A. 300 B. 500 C. 600 D. 900

例2、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求证:MN ⊥AB ;

例3、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的底面ABC

0,

AC=1,C 点到AB 1的距离为CE=2

3,D 为AB 的中点(1)求证:AB 1⊥平面CED ;

(2)求异面直线AB 1与CD 之间的距离;

(3)求二面角B 1—AC —B 的平面角.

例4、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90°,AB <CD ,SD ⊥平面ABCD ,AB=AD=a ,SD=a 2,在线段SA 上取一点E (不含端点)使EC=AC ,截面CDE 与SB 交于点F 。 (1)求证:四边形EFCD 为直角梯形;

(2)求二面角B-EF-C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例5.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A1C⊥平BDC1;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x x U x A ∈? 且 1() U A A=?2() U A A U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解集 ||(0) x a a <>{|} x a x a -<< ||(0) x a a >>|x x a <-或} x a > ||,||(0) ax b c ax b c c +<+>> 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 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判别式 24 b ac ?=-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 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 的根 2 1,2 4 2 b b ac x a -±- = (其中 12 ) x x < 122 b x x a ==-无实根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125数列

1.对于数列{a n},“a n+1>|a n|(n=1,2,…)”是“{a n}为递增数列”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由a n+1>|a n|(n=1,2,)知{a n}所有项均为正项, 且a1<a2<…<a n<a n+1, 即{a n}为递增数列 反之,{a n}为递增数列, 不一定有a n+1>|a n|(n=1,2,), 如-2,-1,0,1,2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已知数列{a n}对任意的p,q∈N*满足a p+q=a p+a q,且a2=-6,那么a10等于()A、-165 B、-33 C、-30 D、-21 答案:C 解析:a4=a2+a2=-12, ∴a8=a4+a4=-24, ∴a10=a8+a2=-30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3.若数列{a n}前8项的值各异,且a n+8=a n对任意的n∈N*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能取遍数列{a n}前8项值的数列是() A、{a2k+1} B、{a3k+1} C、{a4k+1} D、{a6k+1}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得数列以8为周期, 当k分别取1,2,3,4,5,6,7,8时, a3k+1分别与数列中的第4项,第7项,第2项,第5项,第8项,第3项,第6项,第1项相等, 故{a3k+1}能取遍前8项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4.对于数列{a n}(n∈N+,a n∈N+),若b k为a1,a2,a3…a k中的最大值,则称数列{b n}为数列{a n}的“凸值数列”.如数列2,1,3,7,5的“凸值数列”为2,2,3,7,7.由此定义可知,“凸值数列”为1,3,3,9,9的所有数列{a n}个数为() A、3 B、9 C、12 D、27 答案:D 解析:数列{a n}(n∈N+,a n∈N+),若b k为a1,a2,a3…a k中的最大值,则称数列{b n}为数列{a n}的“凸值数列” 数列{a n}的,“凸值数列”为1,3,3,9,9 ∴知数列{a n}中的a3和a5分别可取的值为1,2,3;1,2,3,4,5,6,7,8,9, 根据乘法原理得知满足条件的个数为:27 题干评注:数列 问题评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5.在数列a1,a2,…,a n…的每相邻两项中插入3个数,使它们与原数构成一个新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专题资料

专题一浅析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是画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基础,弄清楚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三视图和直观图,平行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这个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而中心投影则不同.下表简单归纳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结合实例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 例1如何才能使如图所示的两棵树在同一时刻的影长分别与它们的原长相等? 解析:方法一:可在同一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长,分别连结它们影子顶点与树的顶点,此时为平行投影. 方法二:可在两树外侧不同方向上画出与原长相等的影子,连结影子顶点与树的顶点相交于P,此时为中心投影,P为光源位置. 点评:这是一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相结合的题目,答案不唯一.连结物体顶点与其影子顶点,如果得到的是平行线,即为平行投影;如果得到的是相交线,则为中心投影,这是判断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方法,也是确定中心投影光源位置的基本作法,还应注意,若中心投影光源在两树同侧时,图中的两棵树的影子不可能与原长相等. 例2 如图所示,点O为正方体ABCD-A′B′C′D′的中心,点E为面B′BCC′的中心,点F为B′C′的中点,则空间四边形D′OEF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正投影可能是________(填出所有可能的序号).

解析:在下底面ABCD上的投影为③,在右侧面B′BCC′上的投影为②,在后侧面D′DCC′上的投影为①. 答案:①②③ 点评:画出一个图形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的关键是确定该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端点等,方法是先画出这些关键点的投影,再依次连接各投影点即可得此图形在该平面上的投影. 专题二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法 当所给几何体形状不规则时,无法直接利用体积公式求解,可尝试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求出原几何体的体积,下面逐一介绍,供同学们参考. 一、等积转换法 当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或套用公式时某一量(底面积或高)不易求出时, 可以转换一下几何体中有关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行计算求解,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求三棱锥的体积. 例1在边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P 分别是棱A1B1,A1D1,A1A上的点,且满足A1M = 1 2A1B1, A1N=2ND1,A1P= 3 4A1A(如图1),试求三棱锥A1—MNP的体 积. 分析:若用公式V= 1 3Sh直接计算三棱锥A1—MNP的体积, 则需要求出△MNP的面积和该三棱锥的高,这两者显然都不易求出, 但若将三棱锥A1—MNP的顶点和底面转换一下,变为求三棱锥P—A1MN的体积,便能很容易的求出其高和底面△A1MN的面积,从而代入公式求解. 解:V A 1-MNP =V A1—MNP = 1 3·S△A1MN ·h = 1 3× 1 2·A1M1·A1N·A1P= 1 3× 1 2× 1 2a· 2 3a· 3 4a= 1 24a 3.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058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如图9-7-21,三校柱O AB —O 1A 1B I ,平面O B 1⊥平面O AB ,∠O 1O B =60°,∠A O B=90°,且 O B=OO 1=2,O A=3,求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建立如图9-7-2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O (0,0,0),O 1(0,1,3),A(3,0,0),A 1(3,13),B (0,2,0). ∴B A 1=OB -1OA =(-3,1,-3),1OA =OA -1OO =(3,-1,3). 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则cos α= A O B A A O B A 1111 ?=71 .故异面直线A 1B 与A O 1所成的角的大小 为arccos 71 . 解析:用平移A 1B 或A O 1的方法求解,是很困难的,于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向量法求解.充分 利用∠A O B=90°,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有关点及向量的坐标,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计算. 题干评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问题评注: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2.如图9-7-23,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求直线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的大小. 答案:建立如图9-7-2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a ,0),A 1(0,0,2a),C 1(- 23a ,2a ,2a),取A 1B 1中点M ,则M(0,2a ,2a),连结AM ,MC 1,有1MC =(-23 a ,0, 0),AB =(0,a , 0),1AA =(0,0,2a).由于1MC ·AB =0,1MC ·1AA =0,∴MC 1⊥面AB 1.∴∠C 1AM 是AC 1与侧面AB 1所成的角θ. ∵1AC =(-23 a ,2a ,2a),AM =(0,2a ,2a), ∴1AC ·AM =0+42a +2a 2 =492 a . 而|1AC |=2 2 22443a a a ++=3a ,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数学立体几何 一空间几何体 ㈠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 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 棱柱的分类 棱柱的性质 , ⑴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长方体的性质 ⑴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12 = AB2 + AC2 + AA12 ⑵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三条棱所成 ` 的角分别是α、β、γ,那么: cos2α + cos2β + co s2γ = 1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2 ⑶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AC1与过定点A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 cos2α + cos2β + cos2γ = 2 sin2α + sin2β + sin2γ = 1 图1-1 棱柱 图1-2 长方体 图1-1 棱柱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正n 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矩形组成的以底面周长和侧棱为邻边的矩形。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直棱柱侧面 = c ·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棱柱的高) S 直棱柱全 = c ·h+ 2S 底 【 V 棱柱 = S 底 ·h 2 圆柱的结构特征 2-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2-2 圆柱的性质 ⑴ 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 ⑵ 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2-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 - 2-4 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S 圆柱侧面 = 2π·r ·h (r 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的高) S 圆柱全 = 2π r h + 2π r 2 V 圆柱 = S 底h = πr 2h 3 棱锥的结构特征 3-1 棱锥的定义 ⑴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⑵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 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 ⑴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⑵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⑶ 正棱锥中的六个元素,即侧棱(SB)、高(SO)、斜高(SH)、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OB)、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OH)、底面边长的一半(BH),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三角形SOB 、SOH 、SBH 、OBH 均为直角三角形)。 3-3 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正n 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n 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组成。 3-4 正棱锥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图1-3 圆柱 )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高中数学知识点题库 096通项

1.数列1,3,7,15,…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答案:2n-1 解析:a2-a1=21,a3-a2=22,a4-a3=23,…依次类推可得a n-a n-1=2n-1 ∴a2-a1+a3-a2+a4-a3…+a n-a n-1=a n-a1=21+22+23+…+2n-1=2n-2 ∴a n-a1=2n-2,a n=2n-1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前4项为4,6,8,10,则其一个通项公式为 答案:a n=2(n+1) 解析:该数列的前4项分别可写成:2×(1+1),2×(2+1),2×(3+1),2×(4+1),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2(n+1)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 n:5,8,11,…;b n:3,7,11,…,各100 项,则由他们共同项所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答案:12k-1(k=1,2…25) 解析:设共同项构成的数列为C n,依题意可知a n=2+3n b m =-1+4m m=1,2,..75 a n= b m=2+3n=-1+4m ∴4m=3(n+1) ∵(3,4)=1,∴3|m ∴m=3k (k=1,2, (25) 4m=4?3k=3(n+1) ∴n=4k-1 (k=1,2, (25) C n=2+3?(4k-1)=12k-1 (k=1,2, (25)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4.已知{a n}是首项为19,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S n为{a n}的前n项和. (Ⅰ)求通项a n及S n; (Ⅱ)设{b n-a n}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 n.答案:(Ⅰ)-2n2+21n(Ⅱ)-2n2+21n+2n-1 解析:(Ⅰ)先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求得a n和S n. (Ⅱ)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b n-a n}的通项公式,根据(1)中的a n求得b n,可知数列{b n}是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构成,进而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得T n. 题干评注:通项 问题评注: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5.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通项为a n=90-2n,则这个数列共有正数项() A、44项 B、45项 C、90项 D、无穷多项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等差数列{a n}的通项为a n=90-2n大于零,可以得到数列的正项个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

高中课程复习专题 ——数学立体几何 一空间几何体 ㈠空间几何体的类型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 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 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 几何体。 其中, 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㈡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1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其余各面都是四边 形,并且每相邻 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 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棱柱的分类 瓦他棱柱… ②四检杆 底血为甲行四边遊 T-trAfij 休 侧检旺亢丁底向 A-'K'tf'AlkJtt 囱向为和序 ------------------ ? ------------- - ----------------- ■ ------------------ A 长方体I 屁血为止方册.1』四棱相 傭棱打底血边怅*||簞 止方体 1.3棱柱的性质 ⑴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⑵ 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⑶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⑷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的对角面是矩形。 1.4长方体的性质 ⑴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 条棱的平方和:AC 12 = AB 2 + AC 2 + AA 12 ⑵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AC 1与过定点A 的三条棱所成 的角分别是a 伙Y 那么: 2 2 2 cos a + cos 3 + COS 丫= 1 sin 2 a + sin 3 + siny =2 ⑶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 AC 1与过定点A 的相邻三个面所组成的角分别为 a 3 Y 则: .咬llLI 昭|1.呂出 *正棱柱 够一 ;I ;从 图1-2长方体 2 COs a 2 2 + cos 3 + COSY = 2 sin 2 a 2 2 + sin 3 + sinY =1 E' A 图图1棱柱棱柱

高中数学知识归纳典型试题

数学必修4知识归纳 一、任意角(逆时针旋转→正角,顺时针旋转→负角) 1、与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k k Z ββαπ=+∈ 2、弧度制 (1) α= l r ,l =r α? (2)180 =o π rad 1=o ()180 π rad 1rad =180()π o 57.3≈o (3)扇形面积S =211 22 lr r α=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定义 2、三角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2 2sin cos 1αα+=; sin tan cos α αα = ; tan cot 1αα?= 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四、诱导公式(口诀:纵变横不变,符号看象限) 五、三角恒等变换 思想方法:①切化弦、平方降幂的思想; ②化为同角、同名的思想; ③拆角的思想:如()()β αβαααβ=+-=--,2()()ααβαβ=++-等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降幂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 =??? →令sin 22sin cos ααα=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αβ =??? →令22cos 2cos sin ααα=- 2cos 22cos 1αα=- ?降幂公式:21+cos2cos 2 αα= , 2cos 212sin αα=- 21cos2sin 2 α α-=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m αβ =???→令22tan tan 21tan ααα =-  2、辅助角公式(合一思想):关键是“提斜边” sin cos )a x b x x ?+=+ (? 是斜边) 3、正余弦“三兄妹”: sin cos x x +、sin cos x x -、sin cos x x —— 知一求二 内在联系:2 (sin cos )12sin cos 1sin 2x x x x x ±=±=± 六、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比较(见书) 1、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 sin()y A x B ω?=++的图象:步骤:设X x ω?=+,令X =30, ,, ,22 2 π π ππ→求相应的x 值及对应的y 值→描点作图 试一试:请用“五点法”画出函数2sin(2) y x π =-在一个周期内闭区间的图象 列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项练习

立体几何简答题练习 1、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且AP=DQ 。求证:PQ ∥平面BCE.(用两种方法证明) 2、如图所示,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E 、F 分别在PA 、BD 上,且PE:EA=BF:FD,求证:EF ∥平面PBC. 3、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C 1D 1,AA 1的中点。 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

4、如图所示,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平面PAD ∩平面PBC =l. (1)求证:l ∥BC ; (2)MN 与平面PAD 是否平行?试证明你的结论。 5、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SA ⊥底面ABCD ,SA=SB ,点M 是SD 的中点,AN ⊥SC ,且交SC 于点N 。 (1)求证:SB ∥平面ACM ; (2)求证:平面SAC ⊥平面AMN ; (3)求二面角D-AC-M 的余弦值。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面PAD ⊥底面ABCD,且PA=PD= 2 2 AD,E 、F 分别为PC 、BD 的中点. 求证:(1) 求证:EF ∥平面PAD; (2) 求证:平面PAB ⊥平面PDC; (3) 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二面角C-PD-G 的余弦值为3 1 ?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库

第六章 数列 二、重难点击 本章重点: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及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注重提炼一些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如:观察法、累加法、累乘法、待定系数法、倒序相加求和法、错位相减求和法、裂项相消求和法、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知识网络 四、数列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 1.∑== ++++=n i i n n a a a a a S 1 321Λ 2.?? ?≥-==-2 1 1 1 n S S n S a n n n 课前热身 3.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n n a n 2832 -=,则数列各项中最小项是( B ) A .第4项 B .第5项 C .第6项 D .第7项 4.已知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其通项公式为n n a n λ+=2 ,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3(+∞- 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42 +-=n n S n ,,则?? ?≥-=-=2 5 212 n n n a n

题型一 归纳、猜想法求数列通项 【例1】根据下列数列的前几项,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通项公式 ⑴7,77,777,7777,… ⑶1,3,3,5,5,7,7,9,9… 解析:⑴将数列变形为 ),110(9 7-?),110(972-)110(973-,,Λ)110(97 -n ⑶将已知数列变为1+0,2+1,3+0,4+1,5+0,6+1,7+0,8+1,9+0,…。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1(1n n n a -++= 点拨:本例的求解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联想、归纳、转换获得项与项数的一般规律,从而求得通项。 题型二 应用?? ?≥-==-) 2() 1(1 1 n S S n S a n n n 求数列通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分别求其通项公式. ⑴23-=n n S 解析:⑴当123,11 11=-===S a n 时, 当)23 ()23(,21 1---=-=≥--n n n n n S S a n 时 132-?=n 又11=a 不适合上式,故???≥?==-) 2(3 2)1(11n n a n n 三、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 【例3】根据下列各个数列{}n a 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其通项公式 ⑴141 ,2 1211 -+ == +n a a a n n 解析:⑴因为141 21-+=+n a a n n ,所以 )1 21 121(2114121+--=-=-+n n n a a n n 所以)31 11(2112-=-a a )51 31(2123-=-a a 43111 ()257 a a -=-

人教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

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 框或B 框。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框、B 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P 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当型 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 条件下终止循 ,但不允许“死循环”。2数变量,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1.2.1 输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1、输入语句 (1)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 (2)输入

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试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第四届北京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 1、(满分20分)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还要接着向前没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一个限速为40千米/时的路段上,先后有A、B两辆汽车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后,交通警察现场测得A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2米,不足15米,B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1米,不足12米。又知A、B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米)与车速x(千米/时)之间有如下关系: 假如仅仅考虑汽车的车速因素,哪辆车应负责任? 2.(满分20分)北京电视台每星期六晚播出《东芝动物乐园》,在那个节目中曾经有如此一个抢答题:小晰蜴体长15cm,体重15g,问:当小晰蜴长到体长为20cm时,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选择答案:20g,25g,35g,40g)?尝试用数学分析出合理的解答。 3. (满分20分)受日月的引力,海水会发生涨落,这种现象叫做潮汐。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船坞;卸货后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顺某季节每天的时刻与水深关系表: 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时刻水深(米) 0:00 5.0 8:00 3.1 16:00 7.4 1:00 6.2 9:00 2.5 17:00 6.9 2:00 7.1 10:00 2.4 18:00 5.9 3:00 7.5 11:00 3.5 19:00 4.4 4:00 7.3 12:00 4.4 20:00 3.3 5:00 6.5 13:00 5.6 21:00 2.5 6:00 5.3 14:00 6.7 22:00 2.7 7:00 4.1 15:00 7.2 23:00 3.8 (1)请在坐标纸上,依照表中的数据,用连续曲线描出时刻与水深关系的函数图像; (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问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刻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4.(满分20分)2000年末,某商家迎来店庆,为了吸引顾客,采取“满一百送二十,

人教版高中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 A 框或 B 框。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 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P 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