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1--公司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培训1--公司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培训1--公司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公司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一、公司的起源与历史

(一)公司的起源

1、在公司出现以前,个人独资企业是最典型的企业形式;与独资企业并存的是各种合伙组织,当时的合伙组织中最典型的就是家族经营团体。在公司产生以前,合伙组织都没有取得法人的地位,但是却有其他的一些法人团体出现。

这种情况最早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在古罗马,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寺院等宗教团体、养老院等公益慈善团体都取得了法人的地位。——法人的概念:独立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萌芽于古罗马,古罗马是靠战争发迹的,战争使罗马疆域扩大,也使商人大发其财。但是战争以及维持辽阔疆域却耗资巨大,于是,政府与商人相互勾结,签订合同。某些大商人联合起来为政府解决部分财政问题,政府则允许他们组成一定的商人组织,承包某些过去由政府控制的贸易、工程,甚至收税职能。

(二)直至10世纪以后,贸易才同城市一齐重现繁荣。中世纪初期,在城市和贸易发展的刺激下,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重新萌生起来。城市发展了,城邦政府的军事开支和行政费用均需大量资金的支持。于是,商人们便以替政府筹款为条件取得成立公司的特许权,获取厚利。有一些贸易团体取得了法人的资格,尤其是其中从事海外贸易的组织。在中世纪英国,这样的组织享有相对合伙更大的独立性。如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三)无限公司最早产生的公司是无限公司。但是,无限公司与合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取得了法人地位的合伙组织而已。

有关无限公司的第一个立法是1673年法国路易十四的《商事条例》,在当时被称为普通公司。在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中又改名为合名公司。《日本商法典》中也规定有“合名会社”。——类似于合伙企业。

(四)两合公司两合公司是由15世纪出现的康曼达组织演变而来的。在康曼达组织中,一部分人出资,但是承担有限责任;一部分人出力,但是承担无限责任。后来,康曼达组织发展为两种企业形式,一种是隐名合伙(有限合伙),一种是两合公司。最终由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两合公司也没有得到很大规模的发展。

(五)股份有限公司1555年,英国女皇特许与俄国公司进行贸易,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认为,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7世纪英国、荷兰等国设立的殖民公司,比如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1807年,《法国商法典》第一次对股份有限公司作了完备、系统的规定。到现在,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占统治地位的公司形式。

(六)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有限公司基本吸收了无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不足,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最早的有限责任公司立法为1892

年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之后,1919年的法国,1938年的日本也相继制定了《有限公司法》。

二、中国公司法的发展

中国公司法的百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清末(1904-1914年)、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2004年)三个阶段。其中,中华民国时期又可分为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2-1927年)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又可分为前期(1949-1978年)和后期(1979-2004年)。

(一)清末(1904-1911年)

清末出台《公司律》未真正施行,确立了“股权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公司法面前所有公司一律平等的原则”。《公司律》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开始以公司制企业模式组织、发展中国经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包含了平等、自由等经济民主理念的、专门规范生产经营组织的法律,从而开启了中国公司立法的先河。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 1914年1月13日,北京政府农商部颁行了近代中国的第二部公司法——《公司条例》。此外,北京国民政府又主持修订了《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公司注册规则》、《公司保息条例》、《证券交易所法》和《破产法草案》等公司法配套法规。初步形成了民国初年较为完备的公司法律体系。其中《公司条例施行细则》、《公司保息条例》、《证券交易所法》,在中国公司立法史上都具有首创意义。南京国民政府颁行的1929年《公司

法》是在北洋政府1914年《公司条例》的基础上,参酌德法等国《公司法》,于1929年11月拟定,12月26日公布,1931年7月1日起施行的。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现代中国公司立法”。1945年1月,国民党立法院商法委员会依据国防最高委员会通过了“第一期经济建设原则’和“修正公司法原则”,经商法经济两委员会联席会议,立法院讨论研究,修正后的公司法于1945年9月29日通过,1946年4月12日公布,同日施行。1946年公司法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引进有限公司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政务院于1950年12月29日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政务院1954年9月5日公布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1956年第一季末实现全国全行业私合营后,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已告完成,从此私营公司不复存在,《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同时失效,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随之消失。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开始按照行业归口、产品归类和方便管理的原则,按行业组建了各种专业性公司。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可以采用独资企业、合作企业和有限公司三种形式。

我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后经四次修正,最后一次为2018年10月26日。

三、合伙、合伙企业与公司等各类型对比

(一)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的对比——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2006年修订,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2007年修订)。

(二)合伙企业与公司的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与《合伙企业法》

(三)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的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现代公司培训的发展方向.doc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先进的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的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培训呈现出很多新理念,新趋势,新方向。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企业E-learning 系统、KM系统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企业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现代企业的许多要素,如管理、经营、文化理念等,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培训工作要向各个领域渗透。还要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劳资双方通过素质的提高,增强职工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形成高科技、深层次、社会化、高质量,形成学习型企业。 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培训工作既要讲究计划性,要提高各级管理者领导的科学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科学化程度,做出月、季、年培训工作计划;还要讲究系统性,就要有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管理和业务的实际,追求效益的最佳化和成本的合理化。 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因人而异,从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使培训更加贴近业务一线。 要坚持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就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通过岗位练兵,调动员工积极学习技术的热情,激励高素质员工。还要使培训的整体部署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员工的某一项紧缺技能,使其迅速掌握,尽快应用到实践中去。 ?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先进的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的方式、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培训呈现出很多新理念,新趋势,新方向。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现代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趋势?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科学技术就是生命力的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培训工作,如企业E-learning系统、KM 系统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对话、自我辅导培训、利用终端技术互联网进行规模巨大的远距离培训等等。?企业培训的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 及发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早在1883年电能开发的萌芽时期,恩格斯就曾经评价了它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循环完成了。德普勒的最新发现,在于能够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件事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电磁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因此,研究电磁规律及其应用的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电能作为一种,它便于与各种进行转换,从多种途径获得来源(如、、、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等)。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20世纪

企业的起源

很久的过去,某地生活着一群人。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对付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靠集体的力量猎取其它动物、捕鱼、采摘植物果实为生。当时,除了身残体弱者之外,大家都要参与劳动。 逐渐,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工,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猎取动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我们称之为狩猎者:另一部分人熟练地掌握了捕鱼技术,成了专门负责捕鱼的渔猎者;还有一部分人采摘技术非常娴熟了,专门负责采摘,我们称之为采摘者。 此时一个群体变成了三个群体,但每一个群体依然过着集体生活。 随着人们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狩猎者群体每日猎获的动物除了满足本群体食用外,有了部分盈余,于是想方设法将其储存起来,以备猎获不足时食用。渔猎者与采摘者同样。 有一天,狩猎者群体的成员们在休息的时候谈起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他们经常看到山下的渔猎者津津有味地吃鱼,他们不知道鱼到底味道怎么样,都很想尝尝,可大家都不会打渔。于是有聪明人出了个主意,派人到渔猎者那里用肉换鱼吃。 狩猎者代表带着肉来到了渔猎者的住处,说明了来意,渔猎者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也正想尝尝肉的滋味呢! 于是顺利成交,狩猎者吃到了鱼,渔猎者吃到了肉。 吃到了肉的渔猎者得到了启示,他们想用同样的办法吃到植物的果实,于是派了代表带着鱼去与采摘者们换取植物果实,同样顺利成交。 从此以后,在狩猎者、渔猎者及采摘者之间交换开始频繁进行。 世界依然在发展,人的知识与技能同样在提高。在发展过程中,大家发现不仅食物可以相互交换,衣服、工具等都可以用来交换食物或相互交换,于是

一部分人开始从狩猎者、渔猎者、采摘者中间分化出来,开始专门加工衣服、工具或其它各种生活用品。 有一天大家发现,分工的细化使交换变得复杂起来了,有人想拿肉换鱼,可有鱼的人却正好不想吃肉,他想吃米,可有米的人也不想吃鱼,想吃肉。这样就好了,有肉的人先拿肉换了米,再拿米去换鱼,交易就完成了。 如果有米的人不想吃鱼,也不想吃肉,那就麻烦了,想拿肉换到鱼还需要费好大周折。 为了简化越来越复杂的交换过程,有人提出拿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作中间物,这种中间物根据比例可以换取任何东西,任何东西也可以拿这种中间物换取,于是出现了“货币”性质的东西。 货币的出现虽然使复杂的交换过程简单化了,可因为人的群体发展非常快,分工越来越细、生活空间也越来越大,即使想拿肉换鱼的人已经拿肉换到了货币,可他要把货币换成鱼还需要走很多路,费很大劲,中间还有在其它方面花费货币的可能,等真的找到了有鱼的人,他手里原本可以换10条鱼的货币现在只能换5条鱼了。 也就是说,肉换鱼的成本越来越高,或者说就是:有鱼的找不到要鱼的,有肉的找不到要肉的。 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生活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使交换的成本越来越大,交换重新变得困难起来了。此时,聪明人再次出现。他想,如果定时把大家组织起来,把自己多余的东西带到一个地方,这样就互通有无了,于是市场出现了。 市场的出现方便了交换的实现,在市场上既可以以物易物,又可以以物易货币,还可以以货币易物。在市场上,初期大家不论是物物交换,还是通过货币交换都是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的,后来紧俏的东西可以换取更多东西或更多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 2015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内容摘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现代企业凭借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其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制约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成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和难得的机遇,企业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中国现代型企业发源地和当前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现代型企业发展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可避免。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代型企业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着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现代型企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及时认识反思我国现代型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建议,以促进我国现代型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我国现代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弊端;现状

目录 内容摘要................................................................ I 引言.. (1) 1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 1.1 管理理念不科学、规范程度不够 (2) 1.2 管理战略缺乏创新 (2) 1.3 企业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 (2) 1.4 忽视人力资源管理 (2) 1.5 企业文化不贴合实际 (3) 2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4) 2.1 知识管理的挑战 (4) 2.2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5) 2.3 网络经济的挑战 (5) 3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7)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 摘要: 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 墓室陵园秦始皇陵 正文: 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的坟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类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陵墓的起源,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缘故,从氏族社会开始,这种观念就已存在。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开端是秦始皇陵,到了汉代,帝王修建陵墓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位帝王一继位便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陵墓建筑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我们留下了宏伟的且庞大的陵墓群,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一、陵墓建筑的布局方式 陵墓建筑的布局分三个方式。首先,是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的封土是覆斗状的,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氛围,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然后,是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重在强调正面神道,以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来衬托出陵墓建筑的宏伟不凡,如唐高宗的乾陵。最后,是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个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并且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使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陵墓的庄严肃穆之感。 二、陵墓建筑的分类 陵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地下墓室、地上陵台和陵园。 陵墓墓室分为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和石筑墓室三种。由于时代的不同墓室的结构形式也不同。从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的墓室都是大型木椁墓室,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主要用特殊木材修建墓室,称为“黄肠题凑”,这一形式使木构墓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汉代的一些王墓就是以这种形式而造的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这两类。空心砖墓室起源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大致起源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它的使用开始逐渐广泛,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就是砖砌墓室。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是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是筒拱等。石筑墓室大多采用拱券结构,如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就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从明朝开始,墓室建筑发展到了顶峰,开始用巨型条石建造

培训与开发发展趋势分析

培 训 与 开 发 的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系别: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1142 学号:201111210229 姓名:钟倩

培训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培训是一种具有短期目标的行为,目的是使员工掌握当前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开发是一种具有长期目标规划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激励和挖掘员工潜在的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掌握将来工作可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对员工工作上的新要求。前者关注现在,后者着眼于未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因而富有远见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员工培训。但我们也无可否认,正如同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样,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很不完善。现在就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关键字:培训与开发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一、培训与开发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培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取得了一些成就。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知名大型企业,如海尔、联想的员工培训则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培训体制的完善与创新都足以体现这一点。但同时,现阶段的员工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二、培训九大误区 (一)培训就是岗位职务培训 (二)培训可有可无 (三)培训就是花钱 (四)随意培训(缺培训需求分析) (五)培训就是上课 (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 (七)培训不能与组织目标挂钩 (八)随培训结束而结束 (九)培训缺乏系统性 三、培训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一)培训趋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效率提高 培训需求和培训技术的多样化,使得培训服务的品质参差不齐,没有衡量的标准将不利于培训业整体提升。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在培训业中的推广运用,将极大推动培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提高培训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标准化的培训产品传播广泛,市场占有率,规范化的培训服务能极大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培训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其地位将从企业边缘走向中心 今天人们对于通过培训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基础。资本和资源是被动的生产因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也认为:“在新的信息社会中,关键的战略资源已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性。公司可以开发的有价值的新的资源的唯一对象,是它的雇员。”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人力资源既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又涉及一个质量的问题。数量虽然是竞争力的一部分,但相比较质量更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就是提高一个组织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其态度、价值与行为也将为之改变,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不仅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新规范的教育培训,也注重人才潜能的开发,注重培养开拓型的智力和方法,突出创造力开发和创造性思维及员工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培训。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越强,企业有效知识资本存量将迅速上升,促进员工实用技能储备有效加强。教育培训的地位将从企业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企业智力增长的发动机。 (三)培训将出现终身化学习的趋势 所谓终身教育,就是不断的对劳动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在知识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教育培训将从“要我学”的被动方式转化到“我要学”的主动方式。相对于高薪而言,员工们更愿意到能给自己更多学习与培训机会的企业去,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能力 (四)更注重员工人文素养和团队精神的培训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浅谈中国古代陵寝园林 摘要:本文就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展开讨论。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陵墓的起源、演变以及风格特点。指出中国古代陵寝园林反应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中国陵寝园林文化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1.陵寝园林的发展历史 30000-18000年前,山顶洞人发明了原始的墓穴文化人尸同洞,上室为居,下室为葬。10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居与墓穴逐渐分开两地。[1]三代时期中原地区以树为坟茔的标志。西周,为了区别墓主,不同等级的墓主的墓圹上栽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树木。在墓葬顶上或边侧造“寝”,便于死者灵魂“饮食起居” 。从战国中叶开始,对地上坟丘外观规定等级。秦汉以后墓葬制度日臻完善。 2.帝王陵寝制度及其演变 君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它首先出现在赵、楚、秦等国。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王权的不断加强,当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王,其坟墓造得越来越高达宽阔,状似山陵,坟墓也因此被称为“陵”。 西周以前,帝王坟墓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造豪华墓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这一时期的特色;以李世民的昭陵为代表的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四百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奠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了明代陵制,而且作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后的顶峰。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 3.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

2020年企业员工培训的七大发展趋势

2020年企业员工培训的七大发展趋势 在中坚力量培养企业中层干部及核心团队15年的过程中,培训与需求不断发展,大型公司/企业都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开始做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被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而这,也为一些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能力培养发展出新趋势,这些趋势也促使人才培训和企业内训带来全新的概念,湖南中坚力量总结了七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培训目的演变为对企业人塑造 企业培训目的已从主要使员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逐渐演变为对“企业人”和“现代人”的塑造,企业以往的员工培训主要是为了使人更好地适应机器,提高工作效率,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管理的核心,企业发展首先依赖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不仅需要员工掌握现代知识技能,更要有现代人的意识与适应能力,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即通过培训塑造“企业人”、“公司人”、“现代人”。 为了激励员工、稳定队伍,培训既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与他们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两个需要。 以往员工培训主要考虑企业当前的工作需要,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或补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推进,企业步入了高科技化、国际化、竞争化的新时代,需要员工培训更具战略性,不仅着眼于员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补充或提高,而且要培养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培训员工的新观念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保证企业经营和个人发展同时进行。 二、企业已逐渐成为学习型企业 成功的企业将培训和教育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 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劳资双方通过素质的提高,来确保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学习型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最大区别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而改变原先通过行政措施来提高效率的做法。 “学习型企业”的提出,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趋势,将使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三、培训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 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趋势。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及车间实习、师傅带徒弟,现代企业采用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并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方法与手段,如视听教学、模拟演习、研修讨论、职务轮换、自我测评、基层锻炼、挂职锻炼、游戏、电脑化培训、互联网培训、情景模拟、行为模拟等等,使培训更加吸引人,效果也更好。 另外,企业培训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趋势。这种技术创新,使员工获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速度大大加快,员工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不受限制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使企业可以迅速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掌握先机。而培训的高科技化也必然带来培训的高投入,企业用于培训的投人与日俱增。 四、逐渐走向社会化、合作化 培训由一个企业内部用来提高员工素质的单一部门逐步走出大门而跨向社会。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用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本节将详细介绍条码技术的概念﹑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 1.条码技术的起源及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传输通讯能力日益强大。全面、有效的信息采集和输入几乎成为所有信息系统的关键。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在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采集、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条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欧美、日本等国家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在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代码图案如图2-2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代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条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d Feissel)等人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数字0~9?中的每个数字用七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码码制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将条码标识应用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码系统。?这两项发明可以说是条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大学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人才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外部培训机构不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高等教育机构也不能满足员工对职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渴求,企业大学就在这种形势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一、企业大学的起源 1.1 国外企业大学 1.1.1 国外企业大学发源 一般认为,通用电气在1956年建立的克劳顿培训中心(即现在的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标志着企业大学的诞生。事实上早在1927年,通用汽车即创办了通用汽车技术和管理学院(GM学院),试图将培训和学习带到工作中来,这个时间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大学的发源时间。 1.1.2 国外企业大学历史 企业大学出现以前,传统的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员工的技能普及和培训方面,企业大学的成立掀开了企业管理培训的序幕。下图1描述了国外企业大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企业大学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20—70年代),传统的培训体制发生改变,“企业大学”这一术语在20世纪50年代由迪斯尼公司首先采用,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摩托罗拉大学成立后,企业大学有了全新的功能和形式,它的成功运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企业大学建立的高潮。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大约有400家企业大学成立,到2000年间,美国的企业大学已经超过2000家。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21世纪初,企业的培训对象开始进一步对外扩展。2001年,惠普应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培训需求成立了惠普商学院,很快,客户面就扩大到了整个社会。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完成了从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到内外兼顾的整个价值链培训的转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在企业结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国陵墓建筑的发展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陕西西安附近是中国帝王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秦始皇陵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极大,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最负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骏图”。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中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占地78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清朝5位皇帝,14位皇后,百余名嫔妃。清东陵内的主要陵墓建筑都精美壮观,极为考究。 陵墓存在的意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为现代遗留下了极为可观的古代遗迹、遗物以及古籍资料.陵

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二、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实际上是为员工打造健全的内部成长机制,也是有效地开发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和储备各类人才,最终促成企业稳定、持续和高速地成长。 2.员工培训有利于改进现有职位的业绩。当员工即将晋升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工作时,则会产生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岗位,提高工作绩效,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3.员工培训有利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对员工而言,每个人都有从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高满意度的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追求理想的职业,设计着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企业通过给予员工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4.员工培训有利于改变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态度。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但使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自信心加强,而且也感受到管理层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员工培训还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5.员工培训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性。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地更新观念,保持对于外界环境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反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强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始终处于市场的领先地位,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 1.培训手段呈现高科技趋势 利用高科技来丰富培训手段和提高培训质量,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培训的潮流。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与企业培训工作,实现了人机对话和远距离培训,使培训教育方式产生了质的变化,这对职工快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了先进手段。 2.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观念培训等深层次领域 随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布局的完善和优化,也随着企业分离办学校等社会职能,企业员工培训将不再可能以学历教育为主。依照国际惯例,我国的员工培训必须从学历教育转向技能培训、观念培训、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等方向发展,使企业员工培训进入深层次领域,其内涵已远远超过培训本身,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发展趋势。 3.从社会化教育转向企业个性培训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培训也必须经历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将有限的培训资源用于最急需的培训项目上。各个企业不同时期最急需的培训项目自然不会是统一的,因而企业培训必须个性化。每个企业的培训必须依其独特的技术工艺、管理风格、企业形象和发展战略,开展具有独特内容和方式的培训。每个企业培训什么、怎样培训,都是很难从其他企业或社会上“克隆”来的,只能依靠本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认真研究本企业的特殊要求、熟悉本企业的独特个性,精心开发和设计紧密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培训课程,才能使培训真正收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效果。 4.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员工培训不能再一味沿袭个体学习方式,而必须更多地采用团队学习模式。团队学习就是指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协作能力进而实现共同提高的过程。团队学习可以促进个人成长,由于个体间差异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团队学习可以有效发挥队员个人的比较优势,来达到团队内部的互动。同时,通过团队学习能使团队智慧融入个人化理念中,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开展业务的工作需要,还有利于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为了促进团队核心竞争力矢量叠加,必须建立“学习型企业”,其最大特点是:崇尚知识和技能,倡导理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这种“学习型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最大区别是:通过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精神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雪王越珩(山东省医药工业设计院250013 山东省邮政公司250011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显现,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训环境或场所、设计培训课程、选定培训师、培训实施步骤等;明确义来讲,又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本文以英国皇家邮政和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培训的真正目的并用一般术语表达期望的培训目的,围绕培训目分析国内外大型企业教育培训的做法,以期对我国转型期的企业具有重要的采取适宜的培训形式。借鉴意义。借助现代手段,积极开展互联网培训(Internet-based train-【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培训计划互联网培训ing )和内部网培训(Intranet-based training ),前者向所有机构和个人开放,后者则仅限于公司的内部员工访问。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1. 企业员工培训节省约30 的费用,而且可以提高40 的培训效果。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员工培训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重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与资源共享的功能,并尝试将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是全面提升员工用于员工的培训之中,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远程学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把企业培育成学习型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习,让互联网在员工培训中扮

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通过互联网2. 国外员工培训的现状分析访问专业培训网站,了解最新的培训信息。本文以英国皇家邮政员工培训为例。为应对全球性日趋激烈逐步建立专家、教授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组成的培训师资库:的市场竞争,英国政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将英国由制造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客座教授(或顾问);来自修造企业(公司系大国向服务大国转变。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下,英国企业普统外)客座专家(或顾问)、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遴选聘请的兼职教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开发,认为培训开发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市师以及教培中心专职教师。建立培训师资培训业务档案,记载培训场竞争力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师的培训效果,对兼职培训师资实行动态管理并由公司出台兼职皇家邮政为使各专业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具有更培训师资管理的有关制度,明确公司内外兼职培训师的遴选条件、加灵活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各专业公司人力资源部中设立了学职责和待遇。习与发展部,专门负责培训项目设计、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经费管3. 国内外先进企业教育培训的启示理等。培训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时间,通常是将在岗培训与英国皇家邮政和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内外著名企业,行业的顶脱产培训结合起来,在培训中心培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工作单位尖企业,

第四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

第四章宫殿、坛庙与陵墓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考核知识点: 1、宫殿型制的演变 2、掌握大明宫的空间营造特点;掌握含元殿的宫阙制度对创造宫殿气氛有何作用,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3、掌握明清北京故宫的艺术成就 4、坛庙建筑的内容 5、掌握北京天坛建筑群的群体空间艺术;掌握天坛单体建筑的形式特征及设计手法 6、陵墓的起源 7、了解陵墓建筑的内容 8、掌握“厚葬”、“薄葬”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陵墓制度的不同 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礼仪空间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宫殿 一、宫殿型制演变 内容+布局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1)、早期的宫殿型制——住屋 2)、殷商时期——纵轴线上的单体建筑 3)、商代开创宫殿先河——前朝后寝 4)、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型制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1)、秦 2)、西汉长安宫殿 3)、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 A、曹魏邺城北宫 B、东晋南朝建康宫殿 C、魏晋南北朝时的宫殿型制特点 a、从多宫并置到只有一宫 b、东西堂制 c、骈列制 3、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1)、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A、东西堂制改变为三朝纵向排列 B、废除骈列制 2)、宋金元 A、宫前序列的发展: B、宫殿布局的变化 a、皇城在城市当中 b、元大都三殿两宫的型制对明清宫殿有直接影响 3)、明清——三朝两宫五门 A、宫殿布局继承唐太极宫以来传统,三朝纵向排列; B、宫前序列在宋金元基础上强化。 4、小结 1)朝:东西堂制——三朝纵向排列 2)宫殿和官署: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1、唐大明宫 1)建筑群的处理:利用地形的优秀实例;确立了纵向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 2)布局:前朝后寝,三朝南北相重 3)含元殿型制 2、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A、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 C、基础设施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的典范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 a、对古制的恢复和附会,三朝五门 b、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 a、三朝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 b、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C、空间有序转换: a、以门为媒介 b、以廊庑为辅助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重檐〉单檐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4)空间的意义 A、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B、神圣与世俗的分界 a、午门:紫禁城正门,皇帝的家门 午门的独特形制,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都反映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b、天安门(承天门):金凤颁诏 3、沈阳故宫 第二节坛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一)坛庙的种类 1、明堂:展现宇宙构造和运行的象征性礼制建筑。 2、祭祀自然神 1)天地日月,风云雷雨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3、祭祀祖先

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培训与开发 一、现代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区别: 1、现代培训更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以企 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HRP)为依据制定的培训与开发计划把培训目标与公司的长远目标、战略、远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以系统思考。 2、现代培训已经不是对于单个个人的独立的培训。 3、现代培训更注重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 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极大积极性。 4、现代培训更关注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强调以人为 本,不仅要使培训这一需要学习者花费体力、脑力、时间的任务更为有效,而且要把培训演绎成学习者喜闻乐见、感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活动,乃至一种享受,一种公司对员工贡献的回报于激励措施。 5、现代培训已大大突破了岗位技能的范围,更注意提 高人的胜任能力。 二、现代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 1、讲解或口头表达能力 2、沟通与交流能力(人际技能的最主要一个方面)

3、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 4、创新能力 5、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现代培训的发展趋势 1、培训组织的多样性 2、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 3、从战略高度进行领导力的开发 4、以学习型组织为导向的持续学习和JIT培训 5、培训的技术支持手段更加先进 6、陪训内容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了解) 1、明确意识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明确意识到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动态变化 3、注重长期发展 4、考虑多种可选方案 5、整合其他资源和部门 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正强化:指在预期行为发生后予以奖励和表彰的反应。(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自己有利,很能满

足他的需要,从而增加行为的强度或频率。)负强化:指在预期行为发生后消除令人不愉快或烦恼的因素或环境的反应(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 对自己有利,能消除不愉快的环境,从而增加行 为的强度或频率。) 惩罚:指在预期行为发生后给予行为个体不喜欢的东西或取消行为个体喜欢的东西的反应。 六、认知主体学习理论: 同化: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整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 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 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 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 八、学习原理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培训原则: 1、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2、主义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TPM的起源与发展

TPM是一种来源于生产现场的改善活动。全世界最好的工厂管理在日本,是因为改善活动在日本工厂无处不在,TPM活动就是其中最受关注而且最有成效的改善活动之一。TPM活动是从美国的PM活动(生产性维护或预防维护)演变过来的。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设备制造业空前大发展,在设备制造业内广泛开展各类设备维护活动。 为了解决各类设备维护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以及维护难度的加大,美国借助欧洲工业革命的成功,对设备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后采取应急措施的事后处置方法叫做“事后维护(Breakdown Maintenance,BM)”,将设备出现故障以前采取对策的事前处置方法称为“预防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PM)”,将延长设备寿命的改善活动叫做“改良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CM)”,把爲了制造不出故障不出不良的装备的活动将制造不出故障易于维修的设备的活动称为“维护预防(Maintenance Prevention,MP)”,最后将上述BM、PM、CM、MP四种活动结合起来称为“生产维护(Productive Maintenance,PM)”,从此找到了设备管理的科学方法,这就是TPM的雏形。美国利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大大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20世纪6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了PM活动,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其内容。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为了大力推广PM活动,设立了PM奖,以奖励那些在PM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其中,日本电装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电装公司是丰田汽车公司下属的一家关联企业,主要生产电气零部件,它于1961年导入了GE公司的美式PM生产维护,以此开始探索日本式的PM方式。经过不断的改进,日本电装公司终于创建了日本式的PM,即“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TPM)”。 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电装公司在PM活动中取得的卓越成果,一举获得了当年的PM优秀奖。日本电装公司的成功,在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与会的教授和专家在考察了电装公司的现场后,发现制造部门的80%到90%的员工都参与了这项活动,于是在PM前面加了个T,正式将该公司的PM活动称为TPM,以区别于美国的PM活动。 1971年,日本设备管理协会(JIPE)正式认同了TPM活动,并且在日本企业全面推广这项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