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最新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最新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翼状胬肉手术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术(ICD-10 11.311)

(二)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症状:异物感、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3.体征:睑裂区球结膜增生、肥厚,其下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结膜充血。

4.病变直观,影响美观。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翼状胬肉(ICD-10H11.001)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2-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冲洗泪道。(3)心电图。(4)视力、眼压、验光、眼前节照相、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试验)、角膜曲率。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2)对于手术风险大者(高龄合并全身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对症保守治疗。(3)对于有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对症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术前推荐不含激素类的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非甾体眼药水,常用量:局部广谱抗生素术前使用12次或以上,局部非甾体滴眼液每天4次。(2)术后推荐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常用量:滴眼液每日3-4次,眼膏每晚一次。

(八)手术日为住院当天或第2天。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联合局部注射浸润麻醉。手术方式:胬肉切除手术,有复发风险者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

(九)术后恢复。术后住院恢复≤2天。1.术后局部广谱抗生素眼膏涂于术眼结膜囊内,包扎术眼回病房。2.术后用药:术后应用广谱抗菌眼药水及眼药膏预防感染;局部应用非甾体消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对于胬肉较大较深者可依据患者症状使用绷带镜;出血风险较高者当天应用止血药物口服。3.如发现切口感染,伴全身症状者及时复查血常规,结膜下出血明显者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十)出院标准。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手术部位无明显不适。2.体温正常,无阳性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结膜移植片在位(7天可在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对于进展期翼状胬肉患者,先予广谱抗生素预防和非甾体药物治疗,对于复发风险较低的高龄患者择期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于胬肉较大者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ICD-9 11.32002)术等。2.复发胬肉不进入临床路径。3.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角膜溃疡形成、暴露巩膜坏死等并发症,导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

H11.001);行翼状胬肉切除(ICD-9 11.39001)或联合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3天

经行腹痛临床路径精编

经行腹痛临床路径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 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TCD编码:BFY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痛经(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63-266) 患者表现为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痛坠胀,伴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形寒肢冷,带下量多色白,或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乏力,严重时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全身不适症状。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制定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乐杰.妇产科学[M].第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47)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发生阵发性小腹疼痛为主, 并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 连续3 次以上, 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 生殖系统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2. 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型: 经行不畅, 常于经前1-2 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 疼痛较剧, 拒按, 或有胸闷、乳房胀痛、两胁胀痛, 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 下血后疼痛缓解, 脉沉涩或弦, 舌质暗或有瘀斑。 寒湿凝滞型:平时多坐卧湿地, 或经期有淋雨涉水史, 或有过食寒凉生饮史。经行时出现小腹冷痛, 喜暖, 经水排出不畅, 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得热则缓, 面色青紫,四肢不温,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紧。 气血亏虚型: 平时虚弱多病, 行经时小腹疼痛绵绵不休, 腹痛多在经后, 小腹柔软,喜按, 经量少, 质清稀, 伴有腰酸肢倦,面色无华, 头晕心悸, 舌淡, 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上述原发性痛经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2.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28+7)天。 3. 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疼痛评分分值>3。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讲解学习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01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ICD-9 :11.39 )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手册》(孙兴怀主编) 1. 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 体征:鼻侧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底部朝向内眦尖端,头部向角膜中央部伸展,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按发展情况分为两类: (1)进行性胬肉,头部向角膜中央部伸展速度较快,呈灰白色胶状隆起,其前方的角膜出现浸润,体部充血肥厚。 (2)静止性胬肉,头部平坦,无进行性迹象,体部轻微充血或不充血,组织菲薄。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眼科手册》(孙兴怀主编) 1.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 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侵入角膜; (3)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4)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5)影响美容。 2. 手术方式常用以下几种。 (1)单纯胬肉切除(ICD-9 :11.39 )。 (2)胬肉切除合并羊膜移植(ICD-9 :11.32 )。 (3)胬肉头部转向术(ICD-9 :11.31 )。 (四)标准住院日为3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11.001 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泪液分泌试验、眼球运动、外眼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眼底、眼科 B 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3-6 天。

翼状胬肉手术2016年临床路径(附表单)

翼状胬肉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翼状胬肉手术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 H11.001) 行翼状胬肉切除术(ICD-10 11.311) (二)诊断依据。 1.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 症状:异物感、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 3. 体征:睑裂区球结膜增生、肥厚,其下纤维血管侵入角膜,结膜充血。 4. 病变直观,影响美观。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翼状胬肉(ICD-10 H11.0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2-3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冲洗泪道。 (3)心电图。 (4)视力、眼压、验光、眼前节照相、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 试验)、角膜曲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大者(高龄合并全身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对症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对症保守治疗。(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术前推荐不含激素类的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非甾体眼药水,常用量:局部广谱抗生素术前使用12次或以上,局部非甾体滴眼液每天4次。 (2)术后推荐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常用量:滴眼

中心医院临床路径培训计划

宽甸中心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实施计划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所以我院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加强临床路径相关文件的学习,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建立组织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工作要求 各试点科室和专业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办等职能部门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二)开展培训指导原则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项全新的模式。因此,我院院办、质控科、医务科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科室、辅助科室、相关职能部门等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充分调动其参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让参与人员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实施临床路径

管理的步骤、环节、措施、任务、时间和目标要求。要加强对试点科室的全方位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训实施方案 1、医院总体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宽甸中心医院临床路径培训教案,临床路径的专科模板、实施流程、医患沟通等所有培训内容经过质控科严格制定把关,并制定培训时间表由质控科指定专家组负责实施。 2、质控科等职能部门负责监管和督导,保障培训计划按时、有序的进行,并进行中期调查反馈,期末总结评估培训成果。 3、建立临床路径绿色通道:临床路径管理和培训涉及到医院的多个部门和科室,涉及到多个学科。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核心,密切试点科室与相关部门、科室之间的联系与协作,使相关部门和科室能积极主动地按照临床路径培训要求,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落实好相关任务,配合试点科室做好临床路径管理各项工作。 4、严格考核。单病种临床路径培训考评结果与科室责任人职称评聘、评优晋级和劳务分配等直接挂钩。 (四)实施过程监控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要求,试点科室及临床医师、护士要落实责任,加强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环节监控,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严格按照既定临床路径、进出临床路径患者的条件及临床路径变异的处理原则,按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妇科-畸胎瘤剥除临床路径(修改)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 2.行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手术码:65.25 54.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病史:体检发现卵巢肿瘤或出现月经异常 2.体征: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三.选择手术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卵巢畸胎瘤诊断明确; 1)主诉:体检发现卵巢包块或出现月经异常; 2)专科检查:附件区可及囊实性肿瘤; 3)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瘤呈混合性回声,考虑卵巢畸胎瘤; 4)肿瘤标记物未提示恶性可能;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化验齐全,化验结果无明显异常; 4.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卵巢畸胎瘤(ICD-10:D27 M 9080/0)疾病编码; 2.备行腹腔镜卵巢畸胎瘤剥除术;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BCA)+ 凝血4项(PATF)、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LCT;(非社保病人可增加HC-2) 3.STD+BV; 4.住院生化、血型鉴定;

5.免疫四项; 6.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7.B超(盆腔);(非社保病人可增加腹部B超) 8.肿瘤12项检查; 9.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性激素六项、阴道镜、宫腔镜),有月经异常者必须行宫腔镜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原则上选择头孢一、二代,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 G-杆菌可用氨曲南。 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 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3.总的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超过24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内置物:无; 3.术中用药:必要时用止血药物; 4.输血:必要时; 5.病理: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 2.预防性抗菌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总预防用药时间除个别情况外不能超过24小时。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 2. 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 3. 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住院后突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医院翼状胬肉临床路径及表单

翼状胬肉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术前常规检查;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菌药物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 一、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宫腔镜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ICD10: N85.0/N85.1/N85.9)主要手术为宫腔镜手术(68.12)无宫腔镜手术的禁忌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异常子宫出血,或无症状查体发现,无严重合并症。 2.体征:子宫正常或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考虑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有宫腔镜手术指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超声发现宫腔占位;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症。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85.901子宫内膜病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8.超声检查。 9.宫颈癌筛查。 10.阴道感染相关检查。 11.其他情况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3天。 1.麻醉方式:静脉全麻。 2.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包括阿托品、速尿、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等)。 3.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九)术后住院恢复2-4天。 1.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病理结果回报情况决定。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腹痛,阴道出血不多。 2.体温正常,血色素≥8g/L。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患者阴道出血多,不能进行宫腔镜手术。 2.因患者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术后出血发热、阴道出血多、血色素低等情况,需要治疗和住院观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病理结果回报为恶性。 5.出现手术并发症。

四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

四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能减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最优术式。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4组,分别采用4种手术方式,即A:单纯肉切除术, B: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MMC)术,C:肉切除+羊膜移植术,D组: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至3年。结果 A组复发率为36% , B组复发率为30%, C组复发率为26%。D组复发率为10%。四组间两两比较,统计学处理,P < 0.1,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翼状胬肉手术丝裂霉素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表常见疾病,当胬肉侵及角膜中央区后,即影响视力又影响美观。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很多,保守疗法有药物、腐蚀、烧灼、冷冻、激光、超声波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手术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而手术切除后的翼状胬肉易复发,为了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翼状胬肉复发率的影响,我科从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3年间对120例翼状胬肉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并观察术后复发率。因本研究是讨论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故对于复发性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现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92例120眼,男性45例,55眼,

女性57例,65眼,患者的平均年龄42.5岁。按患者的入院次序随机分配成四组,A组30眼,采取单纯肉切除术。B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局部丝裂霉素用药。C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D组30眼,采取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1.2 羊膜的取材与保存:羊膜均为母体血清中排除肝炎、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健康孕妇胎盘上的无菌羊膜。将新鲜胎盘以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用含2000u/ m1妥布霉素生理盐水浸泡10-15分钟后,将羊膜从绒毛膜分离出来,上皮面朝上平铺贴附于含2000u/m1妥布霉素湿纱布垫,置于4℃冰箱内保存,24小时内使用。 2 愈合标准 2.1 痊愈:乎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光滑,无新生血管及肉组织增生; 2.2 复发:结膜明显充血肥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3 手术方式 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由同一术者进行。 A组:单纯胬肉切除术式。 B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应用MMC术式。 C组: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式。 D组: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式。 4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白天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国产)+硫酸软骨

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 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 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 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免疫常规、住院生化、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或结膜移植术。 3、术中用药:有感染危险时, 可使用第一代头孢类,术前30分钟使用, 术后24小时 停止使用。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必要时加用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不进入路径。 3、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翼状胬肉(医师版)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丝裂霉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翼状胬肉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翼状胬肉(ICD-10:H11.0)。 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胬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 2.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 2.手术方式:单纯胬肉切除手术(ICD-9-CM-3:11.39)。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1.0翼状胬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2)专科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压、眼球运动。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外眼像、眼底、眼科B超、角膜厚度。 (七)选择用药。

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2.手术方式:翼状胬肉切除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1–2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促进角膜修复眼液5-7天。 (十)出院标准。 1.角膜上皮或缺损区修复,伤口无异常。 2.眼球运动无异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不进入路径。 2.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晶状体损伤、视网膜损伤),

201X年最新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无痛宫腔镜检查(2016年版) 一、无痛宫腔镜检查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应证: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 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症的宫内因素检查。 (二)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符合手术适应症。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适应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入院前)。 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型、凝血功能; 4.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妇科超声; 6.阴道感染常规检查; 7.宫颈癌筛查; 8.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 1.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 2.手术方式:宫腔镜检查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膨宫液、止血、止痛、止吐药物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 术后用药: (1)根据术中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2)必要时止吐、止血、止痛药物。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无手术并发症。 2.阴道流血少量,无剧烈腹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需导致退出日间手术路径。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合并症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诊治。 4.需要输血。 二、无痛宫腔镜检查日间手术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①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②宫腔粘连的诊治;③宫内节育器的定位及取出;④评估超声检查的异常宫腔回声及占位性病变;⑤评估异常的子宫输卵管造影;⑥不孕的宫内因素检查。行无痛宫腔镜检查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6-08T11:21:52.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勇刘永坚陈真 [导读] 翼状胬肉是眼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李勇刘永坚陈真 (增城市新墉医院 51134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00例(120只患眼)和2011年1月-2012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110例(130只患眼),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65天,术后观察随访6~19个月,有11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9.2%;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d,平均2.12天,观察随访6~19个月,有4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导致的异物感及眼痛等症状。 【关键词】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眼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55-02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眼局部的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现三角形的增生侵犯角膜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结膜变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紫外线的辐射、环境因素等刺激以及结膜炎症等有关,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于临床症状轻者可影响到患者的美观,容易产生异物感,重者可引起患者角膜出现散光或遮盖瞳孔后影响视力,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眼球运动障碍。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传统方法。传统单纯切除术治疗术后角膜的上皮修复时间较长,患者容易产生不适症状,复发率较高,是目前困扰眼科临床的一个难题,为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已经于近年用于治疗翼状胬肉,临床上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为探讨和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对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00例(120只患眼),其中初发翼状胬肉80例100只患眼,复发翼状胬肉20例20只患眼;男60例80只患眼,女40例40只患眼;年龄19~72岁,平均37.6岁。2011年1 月-2012年1月因翼状胬肉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110例(130只患眼),其中初发翼状胬肉90例100只患眼,复发翼状胬肉20例30只患眼;男70例85只患眼,女40例35只患眼;年龄20~74岁,平均38.2岁。所有患者均为进展期翼状胬肉,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缘内≥2 mm。对比观察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及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使用典必殊眼液滴眼1-2天,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1)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先从胬肉体部平行将角膜缘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结膜下组织至半月皱襞处,注意勿损伤内直肌和肌鞘,彻底清除增生组织及少许结膜组织,避免残留胬肉组织,暴露巩膜面,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与胬肉缺损区相应大小的不带结膜下组织的植片,然后将植片平铺在暴露的巩膜床上,植片角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对位吻合。(2)同上方法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3-7天,视角膜上皮修复即取出角膜接触镜。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术区结膜无充血,平整且光滑,角膜创面透明光滑或仅残留云翳;复发:术区结膜肥厚、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并侵入角膜缘≥1mm。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及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区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 组别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7天平均天数单纯手术组(120眼) 0 12 56 21 18 11 2 3.72 联合佩戴角膜接触镜组(130眼) 12 70 38 10 0 0 0 2.3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组别手术病眼(眼)复发眼数(眼)复发率% 单纯手术组 120 11 9.2 联合佩戴角膜接触镜组 130 4 3.1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的一种疾病。翼状胬肉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刺激眼部,侵入角膜致眼睛散光而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眼球发生运动障碍。目前,临床上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有单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翼状胬肉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其中,单纯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复发率高我科已很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率为14.6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44%,对照组为36.59%,对照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采取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控制并发症及复发率,促进术后恢复。 标签:单纯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为常见眼科疾病,实施常规切除术后,复发率可达25%~85%左右,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1]。有学者研究发现[2],术中辅助注射β射线照射与局部丝力霉素应用等,都能起到控制复发率作用,但是辅助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新型的术式,本组研究对翼状胬肉分别实施单纯切除术及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符合《实用眼科学》制定的翼状胬肉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3±6.4)岁;病程5d~3个月,平均病程(25.6±4.8)d。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4.2±6.2)岁;病程8d~5个月,平均病程(25.1±4.5)d。纳入标准:符合翼状胬肉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者;18~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两组手术均为显微镜下,将病变胬肉组织切除。观察组:在病眼下方角膜外3mm取切口,与角膜缘平行,将球结膜剪开,将球结膜平行向前渗入透明角膜内1mm,随后将植片剪断。术中将移植片平行放置于植床,使用10-0尼龙线作间断性缝合,需要实施固定浅层巩膜,做结膜瓣下对腔内血管清理,结膜瓣与巩膜创面紧密相连。术后使用抗生素眼膏作感染预防;对照组:局部浸润麻醉后,将角巩缘球结膜剪开,从胬肉上下缘对病灶进行分离,将胬肉根部彻底剪断。胬肉根部提起后,向头部分离,直至将胬肉完全切除。术中保持角巩表面呈光滑状,术后常规抗感染。 1.3观察指标记录术后复发情况及角膜瘢痕、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详细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了解。

眼科临床路径

一、 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 :(新农合病人) 入院化验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 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入院眼部检查 : 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 A/B 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 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 OCT 诊断依据 : 1. 症状 :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征 :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 眼前节检查基 本正常。 3. 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 : 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 、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 服药自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安排:入院后第 2-3 天 ,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 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 )散瞳要求瞳孔大小 术后检查项目 : 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 钠)至手术后一个月, 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 泪液。反应不 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 1. 眼压正常 2. 伤口愈合好 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变异及原因分析: 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 护角膜内皮药物。 2. 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 ,需要及时后节 手术对症处理。 3.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晶体位置异常、 视网膜脱离、 眼内炎) 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手术干预。 、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 入院化验检查 :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 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 眼部检查 : 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 UBM 、电脑视野、眼科 A/B 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 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诊断依据 : 2 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 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 4. 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主要 1. 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 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

宫腔粘连临床路径

宫腔粘连临床路径 一、宫腔粘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粘连(N73:604) 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连松解术(67.0003) (二)诊断依据。 1.病史:人工流产后、宫腔操作后月经量减少或B超提示子宫内膜不连续或宫腔镜检查提示宫腔粘连; 2.体征:子宫常大,质中;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1.宫腔粘连诊断明确,有子宫粘连松解的手术指征: (1)B超或宫腔镜提示宫腔粘连; (2)人工流产后、宫腔操作后月经量减少。 2.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 3.术前检查齐全; 4.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N73:604 子宫粘连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4.凝血功能; 5.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6.心电图; 7.胸部X光片; 8.肝胆脾胰B超、子宫附件B超; 9.宫颈刮片(有条件可选择TCT或CCT); 10.阴道清洁度检查; 11.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CA125、hCG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抗菌药物; 4.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 4.术中置宫腔球囊压迫止血; 5.病理: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等。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眼科临床路径

眼科临床路径 一、白内障治疗临床路径:(新农合病人) 入院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入院眼部检查: 裂隙灯、气测眼压、电脑验光、泪道冲洗、角膜曲率、眼科A/B超、晶体测算、角膜内皮计数、光定位、红绿色觉、前房角镜、散瞳眼底、心电图。特殊情况根据病情考虑做OCT 。诊断依据: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治疗: 洛美沙星眼水(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眼水局部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自服。(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安排:入院后第2-3天,眼部及全身状况(血压血糖)稳定。 手术准备: 麻醉(表麻、局麻严格掌握适应症 )散瞳要求瞳孔大小 术后检查项目: 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验光、晶体位置、眼底检查等。 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典必舒或佳名)2周;非甾体类眼水(双氯芬酸钠)至手术后一个月,根据病情每周点药次数递减,门诊复诊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或者人工泪液。反应不重可口服抗生素。

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2.伤口愈合好 3.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4.人工晶体位置正常。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主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甘露醇等)、短效激素全身及激素类眼水局部频繁点眼减轻角膜水肿及保护角膜内皮药物。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及时后节手术对症处理。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干预。 二、青光眼治疗临床路径: 入院化验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两项、HIV HCV Hbsag ,特殊可以查血糖或者生化局部项目。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气测眼压、电脑验光、UBM、电脑视野、眼科A/B超、眼轴长度及晶体测厚、角膜厚度、前房角检查、泪道冲洗、角膜内皮计数。 诊断依据: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入院治疗: 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合并有全身病的对症治疗(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支、心血管病等) 手术方式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