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淘气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淘气的行为。

A. B.

C. D.

2.如下图a~d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相同),如下图e~h表示的是容器中水的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刻度、单位都相同),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

A. 图e

B. 图f

C. 图g

D. 图h 3.甲、乙、丙住同一个单元,甲家在一楼,乙家在三楼,丙住五楼。昨天下午,甲先到乙家,等乙扫完地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下面( )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A. B. C. D.

4.,,,,…,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

A. B. C. D.

5.周日早晨,张昊到离家800米的体育馆练习羽毛球,走路用了10分钟,然后用20分钟时间练习羽毛球,练完球后跑步回家,用了5分钟。下图中,正确描述张昊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是( )

A. B.

C. D.

6.十二生肖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刚今年9岁,属狗,他姐姐今年13岁,应该属( )。

A. 马

B. 兔

C. 虎

D. 羊7.服装厂制作一批新款女式短裙,下图是制作短裙的数量和所用布料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用660米布料可以制作()条这样的短裙。

A. 500

B. 400

C. 550

D. 600

8.按规律填空

1,3,7,13,21,( ),43

A. 25

B. 31

C. 36

D. 41

9.观察已给数列,括号中应填入所缺的数为:1,1,2,3,5,8,13( ),34,……

A. 15

B. 17

C. 21

D. 30 10.某城市限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水价为3元,每户每月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的关系是图中的()

A. B. C. D.

11.甲与乙在一次赛跑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如下,则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先出发

B. 乙比甲跑的路程多

C. 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

D. 甲先到达终点

12.小强与小亮参加100米赛跑,比赛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强跑得快

B. 小亮跑得快

C. 小强、小亮同时到达终点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13.找规律,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数。

________

14.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摆第5个图形需要________根小棒,摆第n个图形需要

________根小棒。

15.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乐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5条“金鱼”需用火柴棒________根,摆n条“金鱼”需用火柴棒________根。

16.图由火柴拼出的一组图形中,第n个图形由n个正方形组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0个图形中的火柴的根数是________.

17.观察下边按规律排列的数(如图)可以知道,表中的数n=________.

18.找规律,填一填.

1,2,2,4,8,32,256,________.

19.填空

,,,,,________

20.找规律,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4人……

(1)照这样,1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

(2)五(2)班有46位同学,需要多少张桌子并起来?

22.黄岩岛是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小岛,渔产丰富。一天,某渔船离开港口前往这个海域

捕鱼。捕捞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外国舰艇进入我国水域向黄岩岛驶来,渔船向渔政部门报告,并立即返航,渔政船接到报告后,立即从此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渔政船及渔船与港口的距离s和渔船离开港口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渔船与渔政船沿同一航线航行)

(1)求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

(2)求渔船和渔政船相遇时,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

(3)在渔政船驶往黄岩岛的过程中,求渔船从港口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

23.下图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试飞中的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的记录。

仔细观察后解答下面的问题。

(1)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___米。此时,乙飞机比甲飞机飞得________。(填“高”或“低”)

(2)起飞后第________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同,飞行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3)起飞后第________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4)起飞5秒内,甲飞机的飞行高度与飞行时间是否成正比例?(答“成”或“不成”)24.一条线段把一个长方形分为两部分,4条线段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几部分?20条呢?

25.找出不符合排列规律的图形,在下面画“F”,并在后面括号内换上正确的。

26.如图1,某容器由A、B、C三个长方体组成,其中A、B、C的底面积分别为25平方

厘米,10平方厘米和5平方厘米,C的容积是容器容器的(容器各面的厚度忽略不计),现在以速度V(单位:立方厘米每秒)均匀地向容器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图2表示注水全过程中容器的水面高度(依次注满A、B、C)(单位:厘米)与注水时间t(单位:秒)的关系。

(1)在注水过程中,注满A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秒,再注满B又用了________秒;(2)注水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立方厘米?

(3)容器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图像C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淘气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根据题意可知,淘气离家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先离家越来越远,到了最远距离一半的时候;然后越来越近直到为0;到家拿钱要用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然后再离家越来越远,直到书店;在书店买书还要一段时间,所以离家最远的时候也是一条线段;最后回家直到离家的距离为0,据此判断。

2.D

解析: D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图c容器可知,这个容器下大上小,水滴进玻璃容器时,刚开始水的高度变化不明显,随着滴水时间的增加,到上面部分时,水的高度上升明显,与示意图c容器相对应的统计图是图h,据此判断。

3.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选项中,B项比较准确地描述了甲的活动。

故答案为:B。

【分析】题目中问的是甲的活动,甲家在一楼,所以在0时时,甲的楼层可以看作为0,甲先到乙家,乙家在3层,甲要等乙扫完地,所以在下一个高度的时候要有横着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去找丙,刚上五楼就遇到抱着篮球的丙,于是三人立即一起下楼去玩,所以,在下一个高度只停了一下,最后又回到楼下,即又回到0。

4.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这一列数中的第10个数应该是。

故答案为:B。

【分析】从这列数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数的分母就是这个数在这列数中的顺序×2,每一个数的分子就是分母-1。

5.C

解析: C

【解析】【解答】由题可知,选项C与题干所述符合。A:练习羽毛球20分钟,图中只有10分钟,错误;B与D:并没有表示出练习羽毛球的停留时间。

故答案为:C

【分析】0-10分钟表示的是从家走了10分钟到达羽毛球馆,10-30分钟的直线(路程不变)表示的是在羽毛球馆停留的时间,30-35分钟表示的是5分钟从羽毛球馆到家。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6.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13-9=4(岁),属狗向前推算4个属相是马.

故答案为:A

【分析】先计算出姐姐比小刚大的岁数,然后从小刚的属相向前推算大的岁数即可推算出姐姐的属相.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用660米布料可以制作550条这样的短裙。

故答案为:C

【分析】纵轴表示布料米数,660米在600和720中间,它所对应的横轴的套数是500和

600的中间550套。

8.B

解析: B

【解析】【解答】第1个数为:1=12-1+1;

第2个数为:3=22-2+1;

第3个数为:7=32-3+1;

第4个数为:13=42-4+1;

第5个数为:21=52-5+1;

第6个数为:62-6+1=31.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数据的特点可知,此题的规律是,第n个数为:n2-n+1,据此列式解答. 9.C

解析: C

【解析】【解答】因为1+1=2;1+2=3;2+3=5;3+5=8;5+8=13;8+13=21;21+13=34.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数列可得到规律:相邻的两个数相加等于后一个数,据此规律解答.

10.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超过6吨后水费减少了,此选项错误;

B、超过6吨后水费增加了,此选项正确;

C、水费一直是不变的,此选项错误;

D、开始不交水费,到一定时候再交,此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图中折线上升,说明水费随着水量增加而增加,转折点是水量的临界点,水费增加,折线就会上升快,水费减少,折线就会上升慢.

11.D

解析: D

【解析】【解答】通过观察可知,甲、乙跑的路程相等,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所以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故答案为:D.

【分析】先确定出甲、乙跑的路程是相等的,因为他们都到达了终点,而到达终点所需要的时间不相同,乙到达终点所需要的时间比甲需要的时间多,据此解答即可.

12.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通过观察可知,小强先到达终点,小亮后到达终点,所以小强跑得快。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比赛时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可知,小强到达终点的时间比较早,小亮到达终点

的时间比较晚,由此得出小强跑得快。

二、填空题

13.29【解析】【解答】解:第四个方块中空格填2第五个方块中空格填9故答案为:2;9【分析】从这些方块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空格×第二个空格-第四个空格=第三个空格据此填空即可

解析: 2,9

【解析】【解答】解:第四个方块中空格填2,第五个方块中空格填9。

故答案为:2;9。

【分析】从这些方块中可以观察到第一个空格×第二个空格-第四个空格=第三个空格,据此填空即可。

14.36;7n+1【解析】【解答】解:第5个图形:5×7+1=36(根);第n个图形:(7n+1)根故答案为:36;7n+1【分析】规律:图形的个数×7+1=小棒的根数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即可

解析: 36

;7n+1

【解析】【解答】解:第5个图形:5×7+1=36(根);第n个图形:(7n+1)根。

故答案为:36;7n+1

【分析】规律:图形的个数×7+1=小棒的根数,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即可。

15.32;6n+2【解析】【解答】解:摆5条:5×6+2=32(根);摆n条:(6n+2)根故答案为:32;6n+2【分析】第一条:1×6+2第二条:2×6+2规律:火柴棒的根数=条数×6+2根据规律计

解析: 32;6n+2

【解析】【解答】解:摆5条:5×6+2=32(根);摆n条:(6n+2)根.

故答案为:32;6n+2

【分析】第一条:1×6+2,第二条:2×6+2,规律:火柴棒的根数=条数×6+2,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16.【解析】【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有4根火柴棒;第2个图形中有1+3×2=7根火柴棒;第3个图形中有1+3×3=10根火柴棒;…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有1+3×10=31根火柴棒故答案为:31【分

解析:【解析】【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有4根火柴棒;

第2个图形中有1+3×2=7根火柴棒;

第3个图形中有1+3×3=10根火柴棒;

第10个图形中火柴棒的根数有1+3×10=31根火柴棒.

故答案为:31.

【分析】先根据前面几个图形判断出图形个数与火柴棒之间的规律:火柴棒的根数=图形个

数×3+1,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17.【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故答案为:4【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解析:【解析】【解答】n是第五行,n=5-1=4.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原来的数字判断规律,n=行数-1,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18.【解析】【解答】32×256=8192故答案为:8192【分析】从第三个数字开始后面的数字是这个数字前面相邻的两个数字的积所以用32乘256即可求出256后面的数字

解析:【解析】【解答】32×256=8192

故答案为:8192

【分析】从第三个数字开始,后面的数字是这个数字前面相邻的两个数字的积,所以用32乘256即可求出256后面的数字.

19.9970【解析】【解答】分子:29×2+41=58+41=99分母:41+29=70这个分数是9970故答案为:9970【分析】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是相

解析:

【解析】【解答】分子:29×2+41=58+41=99,分母:41+29=70,这个分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后面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母的2倍加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是相邻的前一个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和;按照这个规律计算即可.

20.110;140;180【解析】【解答】15÷2=110;120÷2=140;140÷2=180故答案为:110;140;180【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是相邻的前一个数字除以2得到的根据这个规律用前一

解析:;;

【解析】【解答】;;

故答案为:;;

【分析】规律:后面的数字是相邻的前一个数字除以2得到的,根据这个规律,用前一个数字除以2即可得到相邻的后面的一个数字.

三、解答题

21.(1)解:18×4+2=74(人)

答:1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74人。

(2)解:(46-2)÷4=11(张)

答:需要11张桌子并起来。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张桌子上下两边各坐2人,即一张桌子可以坐4人,再加上左右两边的两个即可,所以一排可以坐的人数=桌子的个数×4+2,需要桌子的张数=(学生的人数-2)÷4。

22.(1)解:150÷( -8)=45(海里/时)

答: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是45海里/时。

(2)解:渔船的速度:150÷(13-8)=30(海里/时)

相遇时间:150÷(45+30)=2(小时)

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30×2=60(海里)

答: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是60海里。

(3)解:相遇前:(150-30)÷(45+30)=1.6(小时)

8+1.6=9.6(小时)

相遇后:(150+30)÷(45+30)=2.4(小时)

8+2.4=10.4(小时)

答:渔船从港口出发经过10.4小时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

【解析】【分析】(1)根据图意可知,当渔船出发了8小时后,渔政船接到报告,从港口

出发赶往黄岩岛,在时到达距离150海里的黄岩岛,用路程÷渔政船行驶的时间=渔政船从港口出发赶往黄岩岛的速度,据此列式解答;

(2)观察图可知,渔船返回时用了(13-8)小时,用路程÷时间=速度,据此求出渔船的速度,然后用路程÷两船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最后用渔船的速度×相遇时间=渔船和渔政船相遇时,两船与黄岩岛的距离,据此列式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在渔政船驶往黄岩岛的过程中,8<t≤13,渔船与渔政船相距30海里,有两种可能:①S渔-S渔政=30,②S渔政-S渔=30,据此列式解答。

23.(1)25;低

(2)15;24

(3)30

(4)解:成

【解析】【解答】(1)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5米。此时,乙飞机比甲飞机飞得低。

(2)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同,飞行高度大约是24米。

(3)起飞后第30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4)观察图可知,起飞5秒内,甲飞机的飞行高度与飞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线段。

故答案为:(1)25;低;(2)15;24;(3)30;(4)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的知识,观察图可知,虚线表示甲飞机的飞行轨迹,实线表示乙飞机的飞行轨迹,观察对比可知: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同,飞行高度大约是24米;起飞后第25秒,甲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5米,此时,乙飞机比甲飞机飞得低;起飞后第30秒,两架飞机的飞行高度相差最大;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观察图可知,起飞5秒内,甲飞机的飞行高度与飞行时间成正比例。

24.解:

1条线段把长方形分为2部分.2

2条线段把长方形分为4部分,使分得的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部分.

3条线段把长方形分为7部分,使分得的部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部分.

4条线段把长方形分成2+2+3+4=11部分.

20条线段就把长方形分成2+2+3+…+20=211部分.

答:4条最多能把一个长方形分成11部分,20条最对能分成211部分.

【解析】【分析】1条线段以后的规律:分成的部分=2+2+3+……+线段条数,由此根据规律计算即可.

25.解:第三个图形中横线应该是3根,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观察三组图形的规律,第一组图形中竖线1根,横线1根,每组图形中横线与竖线的根数与组数相同;按照这个规律找出不符合规律的哪一组,并改正即可. 26.(1)10;8

(2)解:设A的高是h A cm,B的高是h B cm,水流速度是v cm/s,

解得

答:水流速度是10厘米/秒。

(3)解:设C的高是h C cm,

5×h C=(5×h C+25×4+10×8)×

解得h C=12

12+12=24(厘米)

答:容器的高度是24厘米。

【解析】【分析】(1)据此图中的信息作答即可;

(2)本题可以用方程作答,即设A的高是h A cm,B的高是h B cm,水流速度是v cm/s,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A的底面积×A的高=注满A用的时间×水流速度;A的底面积×A的高

+B的底面积×B的高=注满A和B共用的时间×水流速度;A的高+B的高=12,据此解出v即可;

(3)本题可以用方程作答,即设C的高是h C cm,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C的体积=×三个长方体的体积之和,最好将三个长方体的高度加起来即可。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例1和例2及第108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借助相关图形的操作与剪拼等情境,实现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3. 通过数与形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重点难点: 通过数与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

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找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板书:数与形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出示课件: (1)提问: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2 1+3=()2 1+3+5=()2 生: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 生: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1=(1)2 1+3=(2)2 1+3+5=(3)2 (2)尝试练习。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数学广角集合练习题

《数学广角──集合》同步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高雪祝(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考查目的:通过填空的练习形式,使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得到巩固加深。 答案:1.12 2.2 3.14 4.21 5.20;9;11;4 解析:①明明无论从前数起还是从后数起,都数到了,他就相当于维恩图的重叠部分,因此求这一排一共有几人算式是:9+4-1=12(人); ③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人包括只参加歌唱小组和只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 ④37+29-45=21(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 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10 D.9 考查目的:根据问题选出正确的答案,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熟练分析集合问题中的各种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案:1.B 2.C 3.A 4.C 5.B 解析:首先将获得100分同学的学号进行整理,画出维恩图,再根据维恩图回答问题,选择出正确答案。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

数学广角-数与形 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通过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答案:30。 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1+4×4;37;201。 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 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考查目的:根据已知图形的排列特点及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 答案:21;51;。 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考查目的: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列出代数式。 答案:10;。 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 ;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同步测试(I)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同步测试(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 (1分)某班有学生48人,他们对游泳和骑自行车这两项活动至少会一样.其中会游泳的占,既会骑自行车又会游泳的占,会骑自行车的有________ 人. 2. (1分)三(1)班共有45人,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科,每人至少有1科优秀,其中语文有34人优秀,数学有39人优秀,两科都得优秀的有________ 人. 3. (1分)六(1)班有28人参加了语文和数学竞赛。参加语文竞赛的有15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8人,语数竞赛都参加的有________人。 4. (1分)课外读物征订活动结束了,三(1)班有36人订了《数学王国》,有27人订了《作文天地》.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三(1)班一共有________ 人.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22人。(判断对错) 6. (2分)学校组织40个学生到敬老院打扫卫生,其中有23人擦玻璃,25人收拾房间,有11人两样活都干了,剩下的人扫院子,扫院子的有6人。 7. (2分)六一汇演中,报名参加唱歌的有8人,跳舞的有1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4人,参加这两项表演的一共有20人。 8. (2分)三(1)班第4小组有15人,其中10人喜欢吃苹果,8人喜欢吃橘子,6人既喜欢吃苹果又喜欢吃橘子。两种水果都不喜欢吃的有5人。 三、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经典)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答案:30。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答案:,1+4×4;37,201。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 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答案:21;51;。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答案:10;。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答案:16,4;5;。解析: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个点看作边长是1的正方形,并由此类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结果。对于的解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结果归纳出“从1开始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这一结论即可。 二、选择 1.观察下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的三角形有()。 A.82个 B.154个 C.83个 D.121个 答案:D解析:分别数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图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总结出白色三角形的增长规律,以此推算出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个数为1+3+9+27+81=121。 2.有一个从袋子中摸球的游戏,小红根据游戏规则,做出了如下图所示的树形图,则此次摸球的游戏规则是()。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 B. 20 C. 21 D. 22 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 A. 10 B. 15 C. 20 3.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 B. 48 C. 40 4.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 B. 95 C. 7 5.小强和小刚经常向王爷爷借书来读.已知王爷爷有100本书,其中小强读过的书有60本,小刚读过的书有50本,两人都读过的书有20本,那么() A. 两人都没读过的书有20本. B. 小强读过但小刚没读过的书有30本. C. 小刚读过但小强没读过的书有40本. D. 只有一人读过的书有70本. 6.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人。 A. 41 B. 6 C. 35 7.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名。 A. 7 B. 4 C. 3 8.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人。 A. 23 B. 16 C. 17 9.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 A. 8 B. 9 C. 12 10.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日语的人员占40%,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人共有25人.问这个科研单位共有()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数学广角习题精选一.用方程或假设法解下面各题 1 鸡、兔 78 只,共有 200 只脚,求鸡和兔各多少只? 2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3 .储蓄罐里共 2 分和 5 分硬币 70 枚,一共有 19 4 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4 .一班 30 人捐款 20 5 元,同学每人了捐了 5 元或 10 元,你知道捐 5 元和 10 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5 .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 20 个,雨天每天只能采 12 个。它一连 8 天共采了 112 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6 .一次数学竞赛共有 20 道题。做对一道题得 5 分,做错一题倒扣 3 分,刘冬考了 52 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7 . 52 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 11 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 6 人,每只小船坐 4 人。求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8 .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 32 辆,这些车一共 108 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9 .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 千米,雨天每天走 28 千米, 11 天一共走了 350 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 10 . 100 个和尚吃了 100 个面包,大和尚 1 人吃 3 个,小和尚 3 人吃 1 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11 .一队强盗一队狗,二队拼作一队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问有多少强盗多少狗?

1 .鸡 16 只,兔 14 只。 2 .鸡 30 只,兔 18 只。 3 .鸡 56 只,兔 22 只。 4 .鸡 22 只,兔 14 只。 5 . 20 分邮票 25 张, 50 分邮票 10 张。 6 . 50 分邮票 8 张, 80 分邮票 12 张。 7 . 2 分硬币 52 枚, 5 分硬币 18 枚。 8 . 5 元 19 人, 10 元 11 人。 9 . 2 元 27 人, 5 元 7 人。 10 .晴天 2 天,雨天 6 天。 11 .男生 35 人,女生 15 人。 12 .做对了 4 道题。 13 .做对了 8 道题。 14 .大船 4 只,小船 7 只。 15 .小轿车 22 辆,摩托车 10 辆。 16 .晴天 6 天。 17 .大和尚 25 个,小和尚 75 个。 18 .蜻蜓 7 只。 19 .强盗 275 个,狗 85 只。

【数学】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得分: 一、妈妈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桃子、西瓜、香蕉、梨。小丽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桃子、菠萝、西瓜、梨。先填写下图,再回答问题。(共20分) 妈妈喜欢吃的小丽喜欢吃的 1.她俩都喜欢吃的水果有多少种?(6分) 2.她俩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多少种?(8分) 二、他俩一共买了多少种文具?(共10分) 三、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大王》,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h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订了杂志?(共15分) 四、三(2)班一共有36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做对第一道拓展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拓展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拓展题。两道拓展题都做对的有几人?(共15分) 五、野营小队去野营。小明、小亮、小军、小芳、小丽这5人带饮料,小刚、小亮、小红、

小朵这4人带水果,小芳、小超、小军、小捧这4人带薯片。(共20分) 1.带饮料和薯片的一共有多少人?(10分) 2.带水果和薯片的一共有多少人?(10分) 六、三(2)班有学生56人。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得优的有32人,数学得优的有41人,有9人语文、数学都没有得优。语文、数学都得优的学生有多少人?(共10分) 七、学校将一些同学分成两组进行围棋比赛。两组各有8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9负者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决出各组第一名进行决赛。两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共10分)

答案: —、图略 1.4种 2.5+5-4=6(种) 二、7+6-4=9(种) 三、35+18-9=44(人) 四、21+18-36=3(人) 五、1.5+4-2=7(人) 2.4+4=8(人) 六、56-9=47(人)32+41-47=26(人) 七、(4+2+1)×2+1=15(场)

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案

数学广角数和形的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和形》 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和形(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 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 历猜想和 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 能力。 3.情感和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感受数学 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 规律进行 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1+3+5+7= 1+3+5+7+9+11+13= 1+3+5+7+9+11+13+15+17=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 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和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 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和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 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 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9+11+13=( )2

(完整)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试卷一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测验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右图回答问题。 喜欢篮球喜欢足球 16人8人15人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二、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10 D.9

三、解答。 1、请把小动物们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美术小组黎明杨华罗杰马腾张飞李晓陈晓东科技小组杨华陈晓东黎达黄小强梁志明赵勇罗杰 (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参加美术小组科技小组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人,两种都参加的有()人。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人。 四、解决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东东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有多少个座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 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 1=( )21+3=( )21+3+5=( )2 (2)老师: 1=(1)21+3=(2)21+3+5=(4)2 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构成小正方形的个数) 提问④:算式左边加数(除1图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n,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计算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加数和的一半等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 老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 提问②:从左到右连续相加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问题导入。 1 ?课件出示问题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 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 “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 ?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 ?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 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妈妈到了健身中心后直接返回家里,还是用了20分钟。小兰和爸爸一起在健身中心锻炼了10分钟。然后,小兰跑步回到家中,用了5分钟,而爸爸走回家中,用了15分钟。上面几幅图哪幅是描述妈妈离家的时间和离家距离的关系?哪幅是描述爸爸的?哪幅是描述小兰的? 2 ?学生讨论、回答。 (图2是描述妈妈的,因为妈妈在健身中心没停留;图1是描述小兰的,因为她回家路上用了5分钟;图3是描述爸爸的) 3 ?揭示课题。 借助图形不但能帮我们直观了解小兰离家时间与离家距离的关系,还可以帮我们解决复杂的代数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与图形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关注图形与数学的关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例题。 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图,图中图1到图2有什么变化?图2到图3又有什么变化? (图1到图2增加了3个,图2到图3增加了5个) 1 1+3 1+3+5 动动脑,尝试一下还能用什么算式来描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 (1=1 2X2=4 3X3=9) 现在,我们把不同的算式综合起来 1二(1 )2 1 + 3=( 1+3+5=( 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同桌两人合作,依照黑板上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部分怎么写,一个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可以在草稿上

【4套试卷】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1. . (1)小刚买了( )种文具,小娜买了( )种文具,两人一共买了( )种文具。 (2)两人买的相同的文具是( )。 2. 把他们爱吃的水果填在下面圈里合适的位置。 两人都爱吃的水果有( )种。 3.三(1)班有2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有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没有一种都不订的。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4.“六一”前夕,同学们组织开联欢会,第一小组有16人。 如果有3名同学两个节目都不参加,两种节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5.三(3)班有28人去过西湖,有20人去过长城,其中有9人两个地方都去了,没有一个地方都没去过的。三(3)班一共有多少人?

答案: 1. (1) 4 4 6 (2)橡皮和铅笔 2. 梨香蕉李子苹果枣桃草莓葡萄 2 3. 25+18-9=34(人) 4. 16-3=13(人) 10+9-13=6(人) 5. 28+20-9=39(人)

人教版人教新版三年级上学期《第9章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 ―、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2分,共16分) 1.明明排队,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列小朋友共有( ) 人。 2.王刚爱吃的水果有:苹果、梨、枣、香蕉、葡萄。 李磊爱吃的水果有:桃、苹果、草莓、枣、石榴。 他们都爱吃的水果有()种。 3.三(1)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三(1)班一共有()人。 4.三(3)班有45人,每人从《漫画大王》和《红树林》中至少选一种订购,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人。 5.看下图回答问题。 (1)一共调查了()人。 (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 二、反复比较,择优录取。(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 3 B. 5 C.7 D.9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 )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 )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 )人。 A.15 B.13 C.10 D.9 三、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共12分) 1.在圈中填上合适的数。(5分) 2. 4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6的乘法口诀得数有( )个。(2分) 3.4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个得数?(5分) 四、认真读题,快速解答。(共21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列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鸡和兔子吗?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呢? 2、填空题。 一只鸡()条腿,两只鸡()条腿,五只鸡()条腿; 一只兔()条腿,两只兔()条腿,五只兔()条腿。 鸡和兔共5只,共有多少条腿?能算吗?如果有2只鸡和3只兔呢?讨论列式得出:鸡头X2+兔头X4=腿的只数 3、其实,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距今已有1500多年,“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二、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 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理解:①鸡和兔共8只。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④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 1、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呢?学生猜测,在猜测时要抓住哪个条件呢?(鸡和兔一共是8只)猜测,板书。 2、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和学生一起验证,找出正确的答案。观察表格,指出:鸡增加一只,同时兔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鸡减少一只,同时兔增加1只,腿就增加2条; 3、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表法) 4、有时遇到数字较大时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介绍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和折中式列表法。) 5、用列表法解决所有鸡兔同笼问题怎么样?(麻烦,不容易找出答案。) 我们再来研究新方法。 (三)尝试假设法

数学广角——数与形

本讲主线 1、等差数列的数形结合。 2、几个特殊的数列。 知识要点屋 1、等差数列, ⑴求和:()2=+?÷和首项末项项数 =?和中间项项数 ⑵()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课前小练习】(★) (1)数列3711L ,,,, 第18项是 。 (2)数列4914L ,,,, 其中254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3)数列4812160,L ,,,,这个数列共有 项。 【例1】(★★) 已知数列16111621146L ,,,,,,,问: ⑴这个数列中第20个数是多少? ⑵81是这个数列的第几个数? ⑶这个数列一共有几项? ⑷将数列中所有的数加起来,和是多少? 【例2】(★★) 7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7,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几呢?

【拓展】(★★) 8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64,其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一、探究新知 ( )13+= ( )135++= ( )1357+++= ( )135791113151719+++++++++= 二、常见数列求和 ⑴123n ++++=K ⑵1231011109321+++++++++++=K K ⑶()135791113151719+++++++++= 【例3】(★★)运用计算规律算一算。 ⑴ ()135791113++++++=

⑵( )1357959++++++=K ⑶()135797531++++++++= 三、常用计算公式 ⑴ ()()22a b a b a b -=+- ⑵ ()2 222a b a b ab +=++ 【例4】(★★★)计算 ⑴22121119- ⑵10109988772211?-?+?-?++?-?L 【巩固】(★★☆) ()20078.58.5 1.5 1.5101600.3??-?-?÷÷-?? 【例5】(★★★)计算 111111248163264+++++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四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卷(一) 一、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14分) 二、丽丽家两天买的菜情况如下: (每题6分,共12分) 1.两天都买的菜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2.两天一共买了多少种蔬菜? 三、学校体育小组中会打篮球的有马佳乐、张兵、夏涛、李禾木、兰翔、王

凡、林刚,会打乒乓球的有陈敏、马佳乐、杨淇、兰翔、李鸣、张兵、吕俊良、章鹏。 请根据以上名单把下图填写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填图12分,1题2分,其余每题6分,共26分) 1.既会打篮球又会打乒乓球的有( )人。 2.会打篮球和会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解答) 3.请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爸爸喜欢吃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西瓜、梨这6种水果,妈妈喜欢吃苹果、柚子、香蕉、柿子、西瓜这5种水果,丽丽喜欢吃香蕉、梨、草莓、荔枝这4种水果。(每题6分,共12分) 1.爸爸、妈妈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 2.爸爸和丽丽喜欢吃的水果一共有几种? 五、三(1)班同学都参加了折纸花活动。折红纸花的有30人,折黄纸花的有26人,两种颜色纸花都折的有12人。(1题6分,2题8分,共14分) 1.填写下面的图。

2.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六、3个小朋友一起去植物园采集树叶标本。明明采集了9种,红红采集了6种,丽丽采集了5种。丽丽采集的5种树叶标本明明全采集到了,红红采集的树叶标本有4种明明也采集到了。先用图试一试。(填图10分,其余每题6分,共22分) 1.明明和红红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 2.明明和丽丽一共采集了多少种树叶标本? 答案 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试卷带答案

第九单元测试卷 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分值:(100+10)分 一、填空题。(26分) 1.学校组织看电影,妞妞的座位从左数是第8个,从右数是第13个,这一行座位有()个。 2.三年(1)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踢毽子的有8人,两种都参加的有3人,三年(1)班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人,只参加跳绳比赛的有()人,只参加踢毽子比赛的有()人。 3.明明调查丁 10种动物,会游泳的有4种,会飞的有7种,既会游泳又会飞的共有()种。 4.把两段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长的木板,这块更长的木板长2米,中间重叠的部分是20厘米,原来两段木板各长()厘米。 5.三年(2)班订阅《我爱科学》杂志的有7人,订阅《儿童文学》杂志的有9人,张明、王雨、杨明既订阅了《我爱科学》,又订阅了《儿童文学》,三年(2)班共有()名同学订阅了《我爱科学)意和《儿童文学)。 6.三年(7)班有40人参加测试。老师进行了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有6、9、17、25、34、39、42、43,第二次测试得100分的同学的学号有2、5、9、17、20、29、34、40、42、45,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第二次得100分的有()人,两次都得100分的有()人,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一次100分也没得过的有()人。 7.小芳参加一个体育节国际表演,从前面和后面数都是第8个,从长边和右边数都是第5个,这个方阵一共有()人。 二、判断题。(10分) 1.商店昨天进5种水果,今天进7种水果,昨天和今天都进的有4种水果,商店两天一共进了16种水果。() 2.大于50小于70的数有20个。() 3.小明有5个1角,2个5角;小丽有3个1角,5个5角。他们一共有8个1角,5个5角。() 4.小明左边有4人,右边有5人,这一队一共有10人。() 5.从前面数我是第15个,从后面数我是第6个,这一列一共有21人。() 三、选择题。(10分) 1.有15人参加元旦演出,会唱歌的有8人,会跳舞的有9人,两种节目都会演出的有()人。 A.5 B.2 C.17 2.某小组秋游野餐,有8人准备了水果,有10人准备了饮料,每人至少准备一种,有5人既准备了水果又准备了饮料,这个小组一共有()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运用,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与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就是“待分的东西”,什么就是“鸽巢”,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就是否属于鸽巢问题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

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就是体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方面。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问题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有时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分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与第69页例2)。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卷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一、单选题 1.将一些小圆球如图摆放,第六幅图有()个小圆球. A. 30 B. 36 C. 42 2.一根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在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 A. 35段 B. 34段 C. 33 段 D. 32段 3.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 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 A. 3 B. 4 C. 5 D. 6 4.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 空缺项:1 2 4 8 16() A. 32 B. 24 C. 64 D. 20

5.9×9+19=100 99×99+199=10000 999×999+2019=1000000 9999×9999+20199=?() A. 10000000 B. 1000000000 C. 100000000 6.玲玲用黑白两色方块按照下列这样拼图: 那么,以下巧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序5会有黑色方块10块。 B. 图序6有白色方块22块。 C. 图中有24块白色方块的是图序7。 D. 图序n的黑色方块是(2n +2)。 7.如果按照下面的画法,画到第10个正方形时,图中共有()个直角三角形. A. 28 B. 32 C. 36 D. 40 8.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数学广角——数与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中的例1。 一、说教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有时候,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小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还有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二、说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修订,从原来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知识和技能是数学的“双基”,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全部数学大体上就是围绕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三、说教学目标 《数与形》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与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 因此,我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图形直观的解释算式中数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相对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结合本节课的目标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五、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