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讲义

2018年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讲义
2018年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讲义

2018年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

表1:近三年考情分析

表2:容框架

第一节现代农业的理论框架

【考点】现代农业的涵

(一)按照生产力水平划分,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表1-1:世界农业发展阶段

(二)按照农业技术性质划分,约翰?梅尔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

表1-2:约翰?梅尔划分农业发展阶段

(三)通过以上容分析可知,现代农业的涵应包括以下几点容:

(1)创新的理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创新。现代农业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创新,尤其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渠道:引入农业新产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开拓并利用农业生产原材料新的供应原材料;实现农业企业的新组织形式。

(2)产业化经营的理念。随着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农业开始实行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集约化经营的理念。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我国人多地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重点推行劳动集约,适度推进资金、技术集约。

(4)全球化的理念。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

(5)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我国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包括:土地经营形成规模;专业协作形成规模;联合发展形成规模。

(6)标准化的理念。

根据我国今后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涵,对现代农业的定义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现代农业建设一般规律,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

【真题:单选】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梅尔认为,按照()的性质可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

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A.农业产业

B.农业结构

C.农业人口

D.农业技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章现代农业转变过程。约翰?梅尔认为,按照农业技术的性质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传统农业、低资本技术农业和高资本技术农业三个阶段。

【真题:多选】根据约翰?梅尔的观点,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的特征有()。

A.人地比例逐渐提高,农场平均规模扩大

B.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

C.资本变得越来越充裕

D.农业人均收入和土地生产率下降

E.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大大下降

【答案】BCE

【解析】考查现代农业的涵。在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农业部门的相对重要性大大下降,资本积累已经足以支持非农业产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资本变得越来越充裕,资本在农业部门的运用也日益集约化;作为非农业部门扩的结果,人地比例逐渐下降,农场平均规模扩大;劳动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用机械代替劳动可以节约现代农业生产成本,同时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考点】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结果高效化。现代农业的效益性表现在三方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社会效益集中在农产品(食品)的安全化;生态效益体现在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手段科技化。各国农业的竞争,本质是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是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的竞争。现在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在80%以上。

(3)要素投入集约化。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讲究以科学、合理的要素投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4)服务社会化。农业经营和管理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大都建立了农户、合作社、政府三级社会化服务网络。

(5)农民职业化。培养职业农民或农民企业家。农业企业家是实现对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和合理优化配置的主体。

(6)产业领域广、链条长。正在形成以绿色、蓝色、白色农业三足鼎立竞相发展之势。其中,绿色农业它包括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产后农业。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蓝色农业,是指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

(7)农业经营方式一体化。一体化经营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工商业公司、金融机构通过直接经营农场而形成的农工综合体;二是工商业公司通过同许多农场签订合同而形成产供销或产加销联合体,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三是农场间建立合作社,(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合作社来销售)。

(8)农业功能多样化。现代农业的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统一等多项目标。

(9)资源配置市场化。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还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支持保护。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

【例题:单选】发达国家主要采用()销售方式实现一体化经营。

A.农工综合体

B.产加销联合体

C.合作社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一一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一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 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一一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一社会效益中

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 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 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 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一)(0137)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及其应用,既研究农业生产力的组织,又研究现代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协调。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习者有较广阔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农业经济学是农学专业自学考试的专业课之一。可以对农学专业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经济学基础,并在农业技术知识中融入经济学意识与思维。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任务和作用是:阐明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规律性,并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的要求是:在认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基础上,掌握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资本和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运动规律;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布局与结构,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及其组织实施。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本专业课开设课程联系紧密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是农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农业经济学之前应先修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加大相关制度改革力度,合理分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 ?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网络化建设。 ?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5、试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农业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专门研究农业领域中各类经济问题的的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包括农业生产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运动规律。 2.农业的概念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成为第一产业。从本质上看,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和自然力,通过自身的劳动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 3.农业再生产得基本特征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自然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 4.如何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及农业的多功能性 一,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工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在向人类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非商品性产出功能,这些功能所产生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和产品价格来体现。包括生态环保功能,社会稳定功能,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 恢复和“一五”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间,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恢复和提高,1954-1956,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到1957年,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跃进”和恢复时期(1958~1965年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可概括为“十分指标,十二分措施,二十四分干劲”。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8年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导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0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生产责任制、市场化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增大农业投入 新世纪以来(2000 ~农业生产组织开始社会化 6.三农问题的基本涵义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7.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二三产业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真题答案.doc

农业经济专业精知品识汇与编实资务料考试真题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60 题,每题l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 个最符合题意) 1.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 逐渐成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方式,常 见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形式 就是这种组织模式的应用。 A.公司制 B.合伙制 C.合同制 D.合作制 2.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从科研到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于() 。 A.推广试验 B.选定推广项目 C.示范 D.反馈和改进研究 3.现代农业企业三要素论,可表示为() 。 A.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B.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C.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D.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 土地 +劳动+资本 ) ×技术 ] ×制度-生态资源存量 4.对于农业企业来说,() 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A.技术投入 B.生态资源存量多样性和丰富性 C.土地、劳动和资本 D.生态资源存量非减性和稳定性 5.按 () 划分,可将农业企业分为国家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联合企 业。

A.产出形态 B.资产所有制形式 C.经营形式 D.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态 6.国家在农村兴办的普通中小学校,其教职工工资由() 按照国家规定统一发放。A.教育部 B.省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乡级人民政府 7.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由() 三方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 明、相互制约的关系。 A.所有者、经理、雇员 B.所有者、经理、客户 C.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 D.所有者、董事会、客户 8. 一般来说,农业法的调整范围可以从() 和主体范围两个方面理解。 A.经营范围 B.体制范围 C.产业范围 D.生产关系范围 9.我国农业投资使用分工的法律规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主 要用于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投入和() 等基本建设投入。 A.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B.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C.县乡道路建设 D.土地复垦整理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耕 地的()以上。 A. 50% B. 60%

农业经济学考点

农业经济学考点 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依靠生物机能,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农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过程。 石油农业:农用能源和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建立在依赖石油基础上的农业,包括以石油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化、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农业化学化等。 可持续农业:采用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的农业。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目标在环境方面、伦理方面以及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长远的和不可接受的变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其他的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一定程度之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农业土地资源:指在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物生长发育提供场所和主要营养来源的地面表层。集约经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作物总产量的经营方式。 级差地租: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的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的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人力资本: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未来有所收益而所作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成比例,以致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者负值,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分为常年性的剩余和季节性的剩余。前者是常年都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后者是指在农闲季节多余的劳动力。 农产品差价: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的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和批零差价。 剪刀差: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农业生产结构:在一定区域内,农业各部门、各生产项目及其产品品种的构成情况,包括它们的比例关系、结构形式、地位作用和规律运动等。 农村产业结构:在农村这个特定经济区域内,各个经济部门及其所属门类、各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结构形式、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等。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与其相关产业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起来,在有关技术、经济参数上相互协调,实行一体化运行的经营方式。 工农产品比价: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的价格比例关系,即用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可以换的多少工业品。 规模经营:农业企业改变规模狭小的分散经营,根据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的可能,将土地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03172农业经济学(二)

课程名称:农业经济学(二)课程代码:0317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熟知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农业宏观调控的意义与方法等内容,为今后从事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覆盖面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和完善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措施。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农业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并能正确表述;正确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经济范畴、基本原理和农业经济运行规律;正确分析和阐释农业经济学的各种理论问题;运用本课程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有关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经济学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专业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与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财政与金融、税收基础、经济法,及畜禽产品特色加工等专业课程知识有密切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农业经济学的对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对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研究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识记:农业,农业的特点理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的地位 (二)(次重点)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理解:农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一般)识记: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指导思想理解:中外农业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农业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农业生产方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方式的含义,熟悉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重点) 识记:农业生产方式 理解: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基本规律 应用:理论结合实际地分析我国现在所处的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生产关系发展阶段 (二)(次重点)

自考(农业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部分

自考(农业经济学课后题答案)部分 2009-12-01 09:23: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科技进步与科技发展有什么区别? 答:科技进步与科技发展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科技发展具有两重性,即可以给人类带来美好前景,也会对人类的安全产生可怕的威胁;它即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而科技进步则是指沿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的科技发展。 2、何谓狭义科技进步和广义科技进步? 答:科技进步包括硬件技术进步和软件技术进步,仅考察前者的硬件技术进步,通常称狭义科技进步,同时考察包括两者在内的技术进步,通常称广义科技进步。 3、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有何关系? 答: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长,使农业增长出现了新的飞跃。我国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显示了科技发展对农业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发展农业生产,日益需要依靠科技发展。然而,科技发展总是与害共生的,它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答:1、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学科,它即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和某些特点,又有技术科学的属性和某些特点,这是农业技术经济学本质特征。2、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农业领域中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的科学依据和论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农业经济学是在不断满足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的实际问题和理论方法问题。因此,农业技术经济学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5、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能反映本学科的本质特性,体现本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它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1)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原理。2、农业技术的要素组合原理。3、农业技术要素投入报酬变动规律 6、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农业技术经济学对象可表述为: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组合和应用的经济问题和可行条件。也就是以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为其研究对象。 7、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技术经济理论的研究。2、农业领域中技术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探讨。3、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及其度量的研究。4、农业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态应当如何协调发展。5、农业技术经济评价问题。6、在现代国际分工中我国对外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7、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8、农业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1、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农业科技政策和科技路线,确定重大农业投资项目以及实施重大技术措施,提出论证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科学化,加大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力度。2、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除了评价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处外,还要评价技术应用对社会、生态等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益和害的影响。3、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把技术的先进性调节到与经济目标相应的最佳状态,为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选择新技术、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提供可靠的建议。 4、业技术经济的研究,查明农业技术产生(创新)与经济的关系,提出导向技术创新建议,以促使新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为农业持续增长奠定根基。 5、通过农业技术经济的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 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 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 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 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 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 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 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 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 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 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 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 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 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 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 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 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 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 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 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 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 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4.蛛网理论 (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 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 (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 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 (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 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 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答案附后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第1题财务内部收益率是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的折现率。 A. 0 B. 1 C. -1 D. 2 正确答案:A, 第2题反映项目快速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公式是()。 A.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负债总额 B.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性储备总额 C.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资金总额 D.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 存货)/流动资本总额正确答案:A, 第3题 农村信用社属于()。 A. 商业金融机构 B. 民间金融机构 C. 合作金融机构 D. 政策性金融机构正确答案:C, 第4题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重点区域是()。 A. 城市地区 B. 城市近郊地区 C. 农村地区和西部农村地区 D. 东部沿海城市农村地区 正确答案:C, 第5题 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 A.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 加强制度建设 C. 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 发展集体经济 正确答案:A,

第6题财务净现值是指项目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 起点的现值之和,即项目全部收益现值与全部支出现值()。 A. 之和 B. 之乘积 C. 之比 D. 之差 正确答案:D, 第7 题(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题目分类: 未按章节分类的试题(如真题模拟预测题)> 不定项选择题> 项目建设期加上在自然寿命期内能够维持经济再生产且不因无形损耗被提前淘汰的期限,称为项目的()寿命期。 A. 合理 B. 经济 C. 预计 D. 自然 正确答案:B, 第8题 在项目盈利能力分析中,如果财务净现值大于0 ,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超过了()。 A. 投资利润率 B.基准收益率 C. 财务内部收益率 D. 财务净现值率 正确答案:B, 第9题 (2010 年)关于农产品需求和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农产品需求和需要相同 B. 需要是建立在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愿望基础上的需求 C. 从消费者个体来看,农产品需求在品种范围上大于需要 D. 从消费者个体来看,农产品需求在数量上小于需要 正确答案:D, 第10 题某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质盘亏.应当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A. 生产成本 B. 其他支出 C. 管理费用 D. 经营支出正确答案:B, 第11 题 ()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推广客体。 a. 农业科技成果 b. 农业新技术的需求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最新整理)

2002学年第一学期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评卷人:傅晨成绩: 一、填空(50分) 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农业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的。请列出至少三个反映了这一发展的概念:白色农业(生物工程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绿色农业(陆地或露地农业)。(3分)(还有:农村传统副业独立成为农村农林牧渔服务业;旅游(观光)农业) 2、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统一。(2分) 3、我国目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俗称家庭承包制。按照国家的现行规定,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3分) 4、世纪之交,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主要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呈现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农产品供给结构过剩,决定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中心是进行战略性的结构调整。(4分) 5、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实行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的政策。1985年以来国家对粮食实行合同订购,是农民必须尽的义务。经历了数次改革,1998年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指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购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端。(6分) 6、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三个: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盾、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意在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连接起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7分) 7、改革初期,我国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的战略上选择了不同于经典刘易斯模式的做法,其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个选择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也存在弊端,主要是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割裂了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近10年来我国农民负担较为沉重。请列出农民负担沉重的至少三个主要方面:费重于税、收费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均。(3分)(还有:农民负担现金支出压力大;农民暗税负担依然沉重) 9、2001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安徽省全省推开,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个逐步取消、一项改革”。(3分) 10、列出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至少三种主要类型:社区型股份合作制、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基金会。(3分) 11、广州天河区的股份合作制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著称,它最初的股权由集体股、社员分配股和个人现金入股构成。目前被取消有股权是集体股,因为其产权依然不清。(5分) 12、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定把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分为两类,即“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区分的基本依据是对农业的支持措施是否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是否扭曲贸易。请分别列出一个上述政策的具体例子:农业科研和价格支持。(5分) 13、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规则的目的是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请列出它的至少3个主要规定:市场准入、削减国内支持和削减出口补贴。(4分)(还有:合理的卫生检疫) 二、简答(30分) 1、从贡献论的角度,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10分) 一、从根本上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由农业所生产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决定的,即农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农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一章 1、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 自然资源:影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作物和动物对光热水气条件要求不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布导致了农业地理分工的形成;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本: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劳动力: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发现和创造新的生产要素,提高现有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产出水平。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物质装配水平、改良生产工具、变革生产流程等;扩大劳动对象的种类和范围,使原来不能用的资源得到利用;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高级化。 2、简述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通过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量来代替另一种要素时,这种替代的能力到一定限度后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3、简述图能圈理论。 屠能的农业圈理论是建立在如下5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①全国的土壤质量是完全一致的; ②全国的土地都是平坦的; ③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从事工业品生产,其余城市从事农业品生产; ④从农村到城市的唯一交通工具为陆路; ⑤这个国家与外界没有任何国际交流。 其一: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低(市场)的距离。其二: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4、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城镇产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和蓄水池,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活跃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就业。 ·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对外输出劳务,提高国外投资商,发展三来一补外向型加工业,走出国门等形式,对外转移劳动力。 ·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国家和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制定优惠政策和保证措施,鼓励劳动力合理转移。如改革户籍制度、放宽政策,鼓励流动。 ·确立劳动者的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

农业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现代化 定义: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从内涵看——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化 从外延看: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性、综合性的、世界性的、历史性的概念。(综合性:生产、生态、社会形成协调,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协调的高效系统;世界性:应当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比较;历史性:随时代发展,内涵和标志不断变化) 内容:1.生产技术现代化 培育和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 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采用先进技术:栽培、耕作、畜牧、饲养技术 2.生产手段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机器设备替代人畜力的过程。 农业电气化:广泛运用电能。 农业水利化:兴建水利工程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 大地园林化:全面规划土地,实现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 树立现代的生产经营理念;增加人力资本,提高科技和文化素质4.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农业组织结构现代化 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 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2、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3、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4、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消除二元结构 最终目标:建立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经济效益 良好的环境: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益

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社会效益 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在侧重生物技术的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机械技术,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有选择地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专业化生产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消耗、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技术主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机械技术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意义: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2、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装备的效能,节约劳动力,降低成本 类型:1.按照生产活动内容分:生产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农艺专业化 2.按照空间范围分: 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化)(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农业各部门、各种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以发挥比较优势,在较大的区域之间进行的农业生产分工形式) 农业企业专业化 农艺过程专业化(农业作业专业化、农业生产环节专业化)(一种产业的垂直分工形式,将一种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如畜牧业:不同的企业分别从事饲料、孵化(仔畜)、育肥、加工、运销等。 ●农业生产社会化 含义:农业由孤立的、封闭的、自给性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和商品性农业的过程。 农业社会化的基本趋势: 1.农业商品化与市场化日趋发达 2.农业生产趋向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性3.专业化不断发展。即农业企业专业化、地区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发展 4.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 ●农业经济结构 定义: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农业经济结构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经济网络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同时受资源条件、社会需要等因素的制

农业经济学试卷(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 《农业经济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 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 7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2. 有机农业技术 3.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 农业生产专业化 5. 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6. 农村消费结构 7. 农业合作经济 二: 填空题( 共 14 题 30 空, 每空 0.5 分, 共 15 分) 1. 农业的本质特征是 。 学 院 : 专业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装 订 线

2. “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归根结底是 。 3. 工业化过程中, 工业和农业关系的动态演变一般经历, 第一阶段为 、工农平行发展和 。 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贡 献、 、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增长贡献 和 。 5. 农业的发展四个阶段中, 是凭借人类的本能向大自然乞讨的农业, 是凭借人类的感性经验向大自然索取的农业, 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农业。 6. 国 外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道 路 有 : 美 国 型 , 又称 ; , 又称劳动集约型; 西欧型, 又称中间型。 7.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土地和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 和 。 8. 农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其中,种植业结构主要是指 的比例。 9. 我国的粮食安全的含义主要包括: 总量安全、 和 三个层次。 10.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主 要 内 容 包括 、 和经营性服务体系。 11.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适用 蛛网, 并且, 大宗农产品如粮食需求弹性比较 ; 水果、蔬菜、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 。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根据地域特点可划分为 、销地批发市场和 。 13. 农产品流通具有的特点有 、较大的分散性、 和较强的政府干预性。 14. 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有 、 和层次性。 三: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 农产品稳定增长。( ) 2. 农业科技进步就是指硬技术的应用。( ) 3. 农业科学技术是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4. 农业科技推广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 5.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个层次。( ) 6. 我 国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当 前 应 大 力 发 展 第 二 、 三 产 业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