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赏析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赏析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赏析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赏析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片段1);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片段2);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片段3);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片段4);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片段5);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片段6)。

彼得与狼的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教学重点: 听辨西洋乐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感受并体验乐器音色刻画出来的人物和动物的性格特征,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走入一个童话王国,来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出示课件《彼得与狼》 二、认识故事人物,进入乐器商店,熟悉描写它的音乐。 三、场景介绍,故事叙述 师:今天老师将带给大家的这个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出示课件音乐,叙说故事) 师:一天清晨,在一个美丽的森林中,少年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散步,早晨的空气真新鲜(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彼得音乐); 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他高兴的叽叽喳喳的叫起来(播放长笛演奏的小鸟音乐); 一只鸭子摇摇摆摆的走过来了,他很高兴,因为彼得忘记关大门了,他说:这回终于可以到池塘里好好洗个澡了。(播放双簧管演奏的鸭子音乐); 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对鸭子说: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鸭子反问道:那你会游泳吗?说完就普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互不相让的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的走来了,(单簧管演奏猫的音乐)猫看见了鸟心想:这只小鸟还吵架呢,让我把他捉住玩玩。于是他向小鸟扑去了。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当心!小鸟听到喊声立刻就飞到树上去了。猫转着圈,它想: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很生气。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播放大管演奏的代表老爷爷的音乐); 彼得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被爷爷固执的拉回家去,并把门锁上了; 彼得刚回到家,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播放三只圆号奏响的代表狼的音乐); 猫立刻窜到了树上,但鸭子还没发现,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吞到了肚子里去了。 猫仍然蹲着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用贪婪的眼光望着他们。 彼得透过窗户看到了这一切,他用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不注意,悄悄地爬到树上,他轻轻地对小鸟说: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千万别被抓住了。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惹得狼十分生气,但却抓不住他。 这是彼得悄悄地放下了绳套,一下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就在这时猎人来了(播放定音鼓演奏的代表猎人的音乐)。彼得让猎人别开枪,因为他想把狼送到动物园里去。于是大家七手八脚的把狼绑起来,正准备走的时候发现鸭子还在狼的肚子里嘎嘎的叫着呢,大家惊喜的把鸭子解救了出来,一行人也渐渐远去了… 三、通过音乐游戏,回忆主题,辨别乐器音色、熟悉各人物性格。(10)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住了故事中几个人物,回忆一下,以下播放的音乐描绘的是谁?(进行游戏“猜猜看”) 师:老师很喜欢彼得的机智勇敢,把他的旋律记了下来,让我们来唱一唱。 四、分角色扮演( 师:请几位同学上来分别扮演这几个角色。(老师根据学生讲的播放音乐片段,并做旁白) 师总结扮演的效果 总结;彼得是勇敢的,我们也要向他一样,就让我们在胜利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9(听赏)彼得与狼湘教版

9(听赏)彼得与狼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听辨出交响乐中代表角色形象的音乐主题,并说出相对应乐器的名称,加深对西洋管弦乐队的了解。 2.能在视听过程中很好的掌握故事的情节主线,并进行简单的角色模仿。 3.能对照图片说出双簧管、大管、定音鼓的名称,听辨其音色。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一定的欣赏交响音乐的能力,能听辨出常见乐器及其音色。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熟练掌握每一种西洋管弦乐队乐器的音色,掌握各种乐器所代表的不同角色以及各种角色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能随音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精彩的故事拓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喜欢的童话故事都是通过什么方式知 道的?

例如:歌曲《小红帽》、音乐剧《龟兔赛跑》、动画片《美猴王》等等。 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种新的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交响童话。 (简介“交响童话”。交响童话: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是标题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以童话故事为题材,通过管弦乐的形式表现,结构方式灵活。属于交响诗范畴。《彼得与狼》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童话。) 二、新课讲解 (一)展示多媒体影像课件,分别听《彼得与狼》中代表七个音乐形象的乐段,听一听各种乐器的特点,并进行角色的简单模仿。 1.介绍《彼得与狼》中出现的角色,并播放代表彼得、小鸟、小鸭子、猫、老爷爷、大灰狼、猎人的乐段,听一听,说一说各个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 彼得---小提琴音色圆润饱满,刻画出少先队员彼得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形象。 小鸟---长笛长笛音色明亮,适合表现轻巧、欢快的情绪。刻画小鸟机智、快活、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快乐的唱歌、跳跃的形象。 小鸭子---双簧管音色柔和柔软,和小鸭子的叫声很像。表现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路时有点笨拙,一步一蹒跚的形象。 小猫---单簧管单簧管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音色纯净、清澈优美,表现小猫机灵、胆小、可爱,走路时无声无息的形象。 老爷爷---大管音色低沉庄严,适合比现缓慢的情绪,表现老爷爷声音低沉、动作老迈而且唠叨不休的形象。 大灰狼---圆号圆号声音浑厚,适合表现阴森可怕的情绪,表现大灰狼阴险狡诈、强大残忍的形象。 猎人及枪声---管乐器及定音鼓音色丰满,其滚奏模仿效果逼真,表现猎人勇 敢机智、步伐坚定,经验丰富,及激烈的战斗场面。 2.根据教师讲授的故事,让学生说出简单的角色出场顺序。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2764711.html,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作者:袁丽婕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1期 摘要:《魔鬼的诱惑》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的其中一首,从创作技法的角度而言, 有对传统创作的沿袭,也有自我勇敢的创新,形成普罗科菲耶夫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其这一首《魔鬼的诱惑》的研究,从曲式,和声,复调,调性,节奏等方面,旨在揭示普罗科菲耶夫在其这首《魔鬼的诱惑》中所应用的创作技法,从而对我们以后的创作能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和声;复调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二十世纪苏俄最伟大最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之一。他即传承又广泛吸收了二十世纪音乐中的创新因素,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与风格。普罗科菲耶夫一生中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部作品,他的钢琴小品之一《魔鬼的诱惑》是一颗璀璨的星,以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鲜明的音乐形象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主题特征与曲式结构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首《魔鬼的诱惑》中,主题的应用呈现出非常自由的状态,伸展和收缩非常自如。全曲是由一个主题呈现出动机的形态,通过模进,主题的节奏紧缩与扩张,调性的频繁转换等创作手法来进行谱曲,尤其是左手九度音程的使用和作曲家自行编写的一个音阶和右手上划音应用之后将乐曲推向高潮。 整个乐曲呈现出三部性结构,以一个动机作为主题进行变化发展。开始时主调在C大调上发展,而后乐曲引入下属方向的F大调上发展。引子部分分为了两个部分进行主题的模进阐述,不同于其他一个结构就可以陈述完整的曲子。引子里边包含了曲子的主要动机。一小节的空拍连接后进入了第一大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在此模进手法将短小的材料体现的淋漓尽致。中间部采用同样的动机进行发展,使音乐的色彩感更加分明,期间更是插入了对主题的展开性材料的使用进而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的一部分为减缩再现的部分,同样对其主部主题进行阐述,C大调的主持续音引领乐曲结束。 二、和声 (一)二度音程进行 整篇大量采用二度叠置进行,给人以尖锐,既不协和的听觉效果。并且大篇幅的小二度,左右手交替弹奏,来回波动的弹奏,达到新颖的效果。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 1.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 生于波兰罗兹,5岁即在华沙举行演奏会,后至柏林接受音乐训练。10岁时由约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此后在欧洲各地演出,名声日增,1937年起定居美国。鲁宾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尤其在演奏肖邦作品方面,有着不朽的地位。 唱片选粹: RCA 0902661443-2 贝多芬:四首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告别 RCA RCD 1-7156 肖邦: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 RCA 5612-2-RC 肖邦:七首波罗乃兹 RCA 5614-2-RC 肖邦:五十一首马祖卡 RCA RCD 1-5492 肖邦:十四首圆舞曲 RCA 09026-61262-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团/华伦斯坦) RCA RCD 1-4934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 RCA 5666-2-RC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费城管弦乐团/奥曼第) 2.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5) 生于德国的特博格,师从H?巴尔特和R?卡恩,1916年,21岁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钢琴大师声望,20年代曾担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肯普夫正好活到一百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 唱片选粹: DG 巴赫:众赞歌前奏曲等 DG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 DG 贝多芬: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鬼魂三重奏、大公三重奏 DG 舒伯特:最后五首奏鸣曲 DG 舒曼:钢琴协奏曲、童年情景、狂欢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3.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教案音乐欣赏《彼得与狼》

第三课时:音乐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回答……) 4、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故事要简捷)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整听赏乐曲的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故事,在这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童话音乐创作连环画,是一个大胆又创新的尝试。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一、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阶段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20世纪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年幼时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大师学习。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求学时期(1907-1918)、侨居国外时期(1918-1934)、苏联时期(1934-1953)。 普罗科菲耶夫在求学时期寻求新的表现手法,更多的去接触现代音乐。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古典交响曲》等。 1918年普罗科夫耶夫侨居国外进入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当时的西方社会处于一战后的萧条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发生变化,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已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音乐家们渐渐走上复兴古典的道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舞剧《浪子》《钢之舞蹈》《在第涅伯河上》;钢琴小品四首《老祖母的故事》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Op.33》(1919)、《火天使Op.33》(1919-1927)。 在回苏联的二十年中,他达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下许多作品。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成为爱好古典形式却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曲家。这个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有精湛的作曲技巧,和声语言富有表现力,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意境。作品: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1936)、《灰姑娘Op.87》(1940-1944)、《宝石花的故事Op.118》(1948-1950)、交响童话《彼得与狼Op.67》(1936)、歌剧《战争与和平》(Op.91 1941-1952)、《第五交响曲》(1944)、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 二、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改编曲代表作鉴赏 (一)《浪子》——6首小品six pieceOP52 浪子作于1931年,是一组以自身的作品为素材而作的钢琴曲。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 教学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木管乐器的知识,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塑造的各种音乐形象。 2.巩固和运用医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发展他们对音乐的听觉及想象力。 3.使学生懂得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机制的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教学难点与重点: 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听、讲、演、想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木管乐器中都包括那些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教师用大屏出示木管乐器的图片。

师: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管状按键的吹奏乐器,长笛、短笛为金属制,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为木制) 师:在音色上都有哪些特点? (长笛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短笛、双簧管音色柔和、清悠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的旋律;单簧管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大管是低音乐器,适合表现诙谐、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不同的人物,也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故事------《彼得与狼》。 文学上把植物、动物拟人化手法的故事叫什么形式?(童话)音乐上把用乐器表现人物的故事叫交响童话。 教师板书: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普罗柯菲耶夫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彼得与狼》是一部小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普罗柯菲耶夫对儿童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专为儿童写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及各乐器的音色,能听辩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领悟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视听教学及教师指导欣赏分析法、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等方法,让学生能持续地保持学习兴趣。 3、情感与体验: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体验表演”的方式;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音乐的变化所表现的故事情境变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表演头戴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知道什么是交响乐吗,听过交响乐吗?(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交响乐的世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了解交响乐 (1)、出示交响乐的概念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交响乐与交响曲有区别也可以通用)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交响乐”的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 (2)、介绍交响乐乐队 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低音管(巴松管)交响乐乐队乐器通常分为四组: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大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大鼓、小鼓、钹、锣、铃鼓、三 角铁、木琴、铁琴。 (3)、聆听每种乐器的音色,初步认知乐器的音色。 2、出示交响乐队排列图,使学生了解交响乐队的基本排列。 位次图

普罗科菲耶夫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 交响曲: d小调第二交响曲op.40(1924),修改版本 op.136。(但作曲家未对原曲作任何修改前便已过世了,因此op.136 严格上只是一首有编号的虚拟作品。) c小调第三交响曲op.44(1928)。 C大调第四交响曲op.47(1930),修改版本 op.112(1947)。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op.100(1944)。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op.111(1945/47)。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op.131(1951/52)。 A大调小交响曲op. 5(1909,rev. 1914),修改版本 op. 48(1929)。 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CD集锦(2)(20张)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0(1911/12)。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26(1917-21)。 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53 左手协奏曲(1931)。 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1935)。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19(1916/17)。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58(1934-38)。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32(1952,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完成)。 芭蕾: 回头的浪子(1929,巴黎)。 第聂伯河畔(1931,巴黎)。 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36)。 灰姑娘,也作op.97(1945,莫斯科)。 其它管弦乐作品: 斯基台人组曲op.20(1914/15)。 美国序曲op.42(1926,1928年改编为乐队版本)。 彼得与狼op.67(1936)。 管乐作品: F大调抒情进行曲。 B大调进行曲。 降A大调进行曲(1941)。 B大调进行曲op.99(1943/44)。

欣赏《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学预案 教材:五年级(上) 课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教学难点: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节奏谱(彼得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见到了他的好朋友——小鸟,他们快乐的玩耍起来,鸭子见门没关也趁机溜了出来,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你这是什么鸟啊?都不会飞的!你这又是什么鸭啊?都不会游泳的,哼!”猫一

【教学设计】五年级音乐下册《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教学童话欣赏《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2、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欣赏《彼得与狼》。 1、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完整听赏,并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3、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故事要简洁)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5、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6、放音乐《彼得与狼》,学生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副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

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我们都知道“想不如说,说不如做。”通过画一画促使学生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当然这些画并不像美术课那样追求画面的高质量,而追求画面上所反映出的内容。) 三、小结。 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普罗科菲耶夫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 CD集锦(1)(18张)第一交响曲(古典),op.25(1916/17) d小调第二交响曲 op.40(1924),修改版本 op. 136(但作曲家未对原曲作任何修改前便已过世了,因此 op.136 严格上只是一首有编号的虚拟作品。) c小调第三交响曲 op. 44(1928) C大调第四交响曲 op. 47(1930),修改版本 op. 112(1947)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op. 100(1944)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 op. 111(1945/47)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 op. 131(1951/52) A大调小交响曲op. 5(1909, rev. 1914),修改版本 op. 48(1929) 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CD集锦(2)(20张)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0(1911/12)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 16(1913, rev. 1923)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op. 26(1917-21) 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op. 53 左手协奏曲(1931) 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op. 55(1935)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op. 19(1916/17) 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op. 63(1934)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 58(1934-38)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op. 125(1950-52, op. 58的修改版本)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 132(1952,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完成) 芭蕾 钢铁般的疾驰(1927,巴黎) 回头的浪子(1929,巴黎) 第聂伯河畔(1931,巴黎) 罗密欧与朱丽叶op. 64(1935/36) 灰姑娘,也作 op. 97(1945,莫斯科) 石花童话 op. 118(1954,莫斯科) 其它管弦乐作品 梦 op. 6(1910) 斯基台人组曲 op. 20(1914/15) 美国序曲 op. 42(1926,1928年改编为乐队版本) 基杰少尉,组曲 op. 60(1934)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彼得与狼》教案新人教版

《彼得与狼》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让学生分辨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能说出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熟悉交响童话中人物的音乐主题,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哼唱彼得的主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3、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童话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听辩各种乐器的音色,说出乐器名称以及各个乐器音色所刻画出来的人物。 教学难点:说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且哼唱彼得的音乐主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节奏谱(彼得主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听凯旋主题,想象】 你觉得这段音乐是写什么样的场景的? 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设疑:这支队伍他们之前究竟又经历了什么?(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认识故事人物、演奏乐器 【播放课件】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有趣的音乐小故事,这是现代著名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探究

简介: 剧本: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和朱丽叶》 音乐:S-普罗科菲耶夫 编导:L-拉普罗夫斯基 首演:1940年1月11日于列宁格勒 首演舞蹈演员: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 剧情简介 破旧的墙垣孤单单地矗立,瓦砾零乱的散落在各处,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意大利。她,朱丽叶,象征着对挣脱世俗传统观念和规矩的强烈渴望。面对现实世界的矛盾,她不顾一切地想要摆脱束缚,却最终无法逃脱。而罗密欧是一个腼腆、内向、羞怯的青年;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和好奇,他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为这段传奇般的浓烈爱情献出生命。作品对意大利舞蹈戏剧界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摆脱了其它文献或作品的限制,而是对莎士比亚原作情节进行独立而充满激情的演绎,在情感发展和角色性格中深入挖掘“爆发点”。 故事大纲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维诺那城内两家世代为仇的名门旺族。有一次,蒙家的儿子(罗密欧)和其朋友(班伏里奥),十分大胆的前往参加凯家所举办的化妆舞会,因此结认了凯家的女儿(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当夜即在凯家的阳台上秘密约会,并且海誓山盟相约终身。三日后,当地的劳伦斯神父在教堂为他们私下主持婚礼,而就在新郎回家的路上,再度和新娘的堂兄(提伯尔特)发生严重的冲突,导致亲王的侄儿(茂丘西奥)被刺身亡,罗密欧为了替好友报仇,被迫举剑杀死提伯尔特,为此他遭到流放出境的惩罚。和此同时,凯普莱特不顾朱丽叶的抵死抗拒,迳行接纳贵族少年(帕里斯)对其女儿的求婚,并且决定即日完婚。朱丽叶乃转向神父求助,毅然接纳神父的建议,于结婚的前夕服下致人昏迷的药水,以假装死亡来逃避这场婚礼。不料,通知罗密欧前来坟墓解救朱丽叶的约翰神父因故被延误,使得远在他乡的罗密欧误以为真,悲痛之余,乃携带剧毒潜返归来。坟墓之前,巧逢前来祭奠的帕里斯,两人拔剑相向,帕里斯不敌被杀,罗密欧终于在爱人面前服毒自尽。未几,朱丽叶醒来,却发现爱人已横尸身旁,于是亦举刀殉情。 剧情介绍 第一幕 第一场市场 黎明时候,蒙太谷的儿子——罗密欧宣布他爱上了美丽的罗莎琳。太阳升起来的 时候,市场上挤满了来自两个世敌家族——凯普莱特和蒙太谷的成员。大家的脾气都很暴躁,争吵不断。维洛那公爵出现了,警告双方如果不能停止对彼此的仇恨,最终会导

四年级音乐下册 彼得与狼教案 人音版

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的讲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 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 根据音乐创作连环画,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复习学过的乐器知识,听赏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 1. 导入:今天的音乐教室带给大家什么呢?请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森林中一片美丽的草地上。 2. 认识乐器: (师)在这儿马上要举行一场器乐演奏会,参加演出的乐器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出示各种乐器)--请说说它们的名称?属于哪一类乐器? 生回答…… 3. 听赏七个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断: (师)演奏会开始了,同学们想先听听谁的演奏呢?听后,请说说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明快的还是暗淡的?(明快的把手举起,暗淡的把手放下) 生听赏、感受。 三、熟悉、选择不同音乐所代表的不同形象。 1. 认识各角色。 (师)七个乐器给我们演奏了七段精彩的音乐,这音乐分别代表着乐器主人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我们来看一看,这七个主人分别是谁? (多媒体出示角色)生回答…… 2. 复听七段音乐。

(师)现在要请同学们根据主人们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形象,找一找乐器演奏的音乐分别代表谁?老师把七段音乐重播一遍,同学们在心中做好选择。 听赏选择。 3. 选择乐器所代表的角色。 (师)选择开始了!假如正确了,乐器会再奏响音乐;假如错误,乐器会飞回原地等待!--乐器们都找到主人了吗? 四、欣赏《彼得与狼》。 1. 引入:在一天清晨,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七个主人相遇了,你觉得森林还会安静吗?那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让音乐来告诉你吧! 2. 听赏:(分段听赏) 师引导:音乐告诉我们森林中先后出现了谁?来干什么?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回答……) 3. 学生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讲述整个故事。 4. 完整听赏。(一位学生旁白) 5. 揭题: 大家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乐曲吗?它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曲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五、创作画面。 (师)这首乐曲,它既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又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你看,上面这幅画面展现的是哪一段音乐的内容?(结尾) 那么,前面随着七个主人的陆续出现,不同的音乐给我们展现的七幅不同的画面,要请同学们创作完成!(首先,请问,猫出现时的画面是怎样的呢?这是第几幅画面?(第四幅),那就由第四小组每一位同学负责这幅画面创作。) 最后由组长从小组中选出最漂亮的一幅上前展示,并用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 六、小结 师生再见。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西方音乐史期末论文 题目: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以D大调《古典交响曲》为例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xxxx级 xxxx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毕生探索新的艺术途径,其写作却又与传统密切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一生创作明显可分为三个时期:青年时期、海外时期、苏维埃时期。本文主要分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而《古典交响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风格的特点,其早期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乏创新、追求个性,充满作曲家乐观自信的态度和青春的活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对普罗科菲耶夫晚期的创作产生了的影响。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早期风格 一、早期风格概述及《古典交响曲》背景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 1891—1953)是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毕生探索新的艺术途径,其写作却又与传统密切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历来看,他一生创作明显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青年时期(1907--1918),此阶段是作曲家探索、尝试各种风格的时期;第二是海外时期(1918--1932),此阶段作曲家受到了20世纪上半叶各流派的影响,并对戏剧体裁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第三是苏维埃时期(1933--1953),此阶段作曲家创作了大量有内容、有民族性和能够反映伟大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包括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和苏联十月革命初期。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积极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大胆运用不协和音响,同时创作上也与古典传统保持密切的传承关系①,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乐观主义生活观和卓越的创作才能,他的作品在当时以其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新而富有魅力著称。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包括《古典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一些钢琴奏鸣曲等②。其中,《古典交响曲》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创作风格。 ①徐德. 百年经典世纪回眸——二十世纪西方主要学派及重要作曲家述评之七寻求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概述[J]. 人民音乐, 2000(6). ②希帕尔戈斯. 普罗科菲耶夫[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彼得与狼欣赏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选自省编教材十二册第七课,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是一首交响童话,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这首交响童话是普罗科菲耶夫应一位剧院经理的请求而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它通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可以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教学设想: 1、这首乐曲被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课,从作用上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具有的音乐鉴赏能力的综合,又是学生对进行后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激励与鼓舞。所以在课的设计中,应注意趣味性与专业性的较好结合,让学生在有趣的“玩”中掌握已有知识、接触新的音乐知识。 2、全曲长27分钟,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将音乐以片段与精简的形势出现,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后续欣赏。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体验: 1)学生乐于倾听,并愉快地参与“用音乐讲故事”的方式。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主动参与合作、探索。 3)通过学习,建构起学生个体的体会,深层次体会真善美、假恶丑及团结能战胜困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用“倒叙设疑”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持续学习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 1)接受音乐要素的变化对于音乐表现所起的作用。 2)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要素表现作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领悟力。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用不同乐器的演绎的音乐主题和与其相应的音乐性格。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并能用持久的兴趣来持续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1、听凯旋主题,想象:如果这是一队人在行进,那么你觉得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知觉欣赏,感受音乐的进行曲风格与辉煌的音效。) 2、设疑: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提出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奏鸣曲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r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在柴可夫斯基等前辈之后,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将俄国的音乐带进现代艺术的殿堂。他们以自己杰出的作品,再次证明他们在音乐上的创作才华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潜能。普罗科菲耶夫更以怪异繁杂的风格,具体呈现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走向现代主义的变化过程。普罗科菲耶夫于1891年4月11日出生在乌克兰的小镇松佐夫卡,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虽然是一首仅有九小节的简单写作,但已显露出难得的音乐天赋。他13岁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时,已写了四部歌剧、两首奏鸣曲、一首交响曲和许多钢琴曲。在音乐学院,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在作曲和钢琴两个领域表现出色,并以优异成绩赢得鲁宾斯坦大奖。1918—1932年间,普罗科菲耶夫侨居国外,在欧美旅居多年,作为独奏钢琴家,他的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并应邀作曲。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融合了古典传统与富于个性的创造,两者之间平衡协调。他最显著的特点是抒情性,他晚年的作品显得尤为深情动人。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独立于各派之外的音乐创作者,因为他的作品很难加以分类或定义,而且他本身从不隶属任何流派或创立任何乐派。他曾经对自己的风格加以分析,自认为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古典的因素”。当时除了“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某些作品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古典化倾向最明显,尤其在奏鸣曲和协奏曲中,更表现出新古典的表征或模仿18世纪的古典风格倾向。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很有特色,如突然的转调、大胆的和声、强烈的节奏以及迷人的旋律等。这些特色从他的钢琴曲中清楚地反映出来,钢琴从一开始就是他创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他以钢琴来思考音乐形象。他是现代作曲家中以钢琴为表现媒体,且成果最为丰硕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不但继承了19世纪的钢琴音乐传统,还在钢琴这种乐器上,加上粗犷而有魄力的表现,缔造了一个新的钢琴音乐时代。继德彪西之后,在钢琴这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成果的要数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同时,普罗科菲耶夫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具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据说,他能轻易地弹出任何作曲家所写的困难乐句。他在钢琴演奏上的重要创新之处,是将钢琴视为打击乐器来使用。他在钢琴上寻求尖锐、犹如金属声般而又富于活力的颗粒性音色。弹琴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有钢铁般的手指,钢铁般的手腕,钢铁般的二头肌与三头肌。”他独到的现代钢琴演奏风格,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钢琴演奏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聆听这些乐曲便能了解普罗科菲耶夫整个创作生涯的风格变迁。《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是他1907年18岁之作。最初有三个乐章,后来进行了改写,1909年仅正式出版修改后的第一乐章,使之成为单乐章奏鸣曲。从原曲的写作年代来看,这首奏鸣曲很少有普罗科菲耶夫个性的要素,许多地方有拉赫马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影响,令人有浪漫派风格之感。曲中充沛的魄力与弱奏的效果,虽已显示出他晚年的风貌,但仍属于初期的习作。《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14)写于1912年,是一首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要素开始在这部作品中萌芽,比如,大量使用切分音型的轻快节奏和崭新的和声处理法,其中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旋律要素中,亦有浪漫派的气息。1917年对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是一个丰产年,那时他一个人住在彼得格勒的近郊,利用这个自我营造的宁静世界,他创作出许多作品。其中《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8)与《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作品。这两首奏鸣曲最初创作于1907年,因而在两首作品的标题下,均附有“出自旧笔记”的副题。为旧作修改润饰,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遵循的一种特有的方式。(op.28)是一首单乐章结构的奏鸣曲式,由于小巧精美且富于戏剧性,而成为钢琴音乐会的珍品。(op.29)则严守古典形式,由三个乐章构成,在内容上富于浪漫趣味,洋溢着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与前一首形成对比。乐谱上附有“为纪念m.a.史密特霍夫而作”的献辞,可能是为悼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人物而作的修订,乐曲之所以充满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大概也与此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