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习题集共16页word资料

测量平差习题集共16页word资料
测量平差习题集共16页word资料

第二部分 自测题

第一章 自测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通过平差可以消除误差,从而消除观测值之间的矛盾。( )

2、 观测值i L 与其偶然真误差i ?必定等精度。( )

3、 测量条件相同,观测值的精度相同,它们的中误差、真误差也相同。( )

4、 或然误差为最或然值与观测值之差。( )

5、 若X

、Y 向量的维数相同,则YX XY Q Q =。( )

6、 最小二乘原理要求观测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 )

7、 若真误差向量的数学期望为

0,即0=?)(E ,则表示观测值中仅含偶然

误差。( )

8、 单位权中误差变化,但权比及中误差均不变。( ) 9、 权或权倒数可以有单位。( )

10、相关观测值权逆阵Q 的对角线元素ii Q 与权阵P 的对角线元素ii P 之间的关系为1=ii ii P Q 。(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测量平差就是在 基础上,依据 原则,对观测值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分别给以适当的 ,使矛盾消除,从而得到一组最可靠的结果,并进行 。

2、测量条件包括 、 、 和 ,由于测量条

件的不可能绝对理想,使得一切测量结果必然含有 。

3、测量误差定义为 ,按其性质可分为 、 和 。经典测量平差主要研究的是 误差。

4、偶然误差服从 分布,它的概率特性为 、 和 。仅含偶然误差的观测值线性函数服从 分布。

5、最优估计量应具有的性质为 、 和 。若模型为线性模型,则所得最优估计量称为 ,最优估计量主要针对观测值中仅含 误差而言。要证明某估计量为最优估计量,只需证明其满足 性和 性即可。

6、限差是 的最大误差限,它的概率依据是 ,测量上常用于制定 的误差限。

7、若已知观测值向量L 或其偶然真误差向量?的协方差阵为∑,则L 或?的权阵定义为L P =?P = ,由于验前精度∑难以精确求得,实用中定权公式有 、 、

,特别是对独立等精度观测向量L 而言,其权阵可简单取为

L P = 。

8、已知真误差向量1

??n 及其权阵P ,则单位权中误差公式为 ,当权

阵P 为 此公式变为中误差公式。式中,1

??n 可以为同一观测量的真

误差,也可以为 观测量的真误差。

9、已知独立非等精度观测向量1

?n L 的非线性函数变量为)(L f z =,则

2z m = ,

z

p 1

= 。 10、已知某量z 的权倒数

z

p 1

及单位权中误差μ,则z m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已知方位角1213245''±'''=οAP T ,±=km s AP 10 时点位纵横向精度基本相同(5102?≈ρ)。

A 、1m

B 、1cm

C 、5cm

D 、5mm

2、已知)180(3

?ο-++=-=C B A W W

A A ,m m m m C

B A ===,m m W 3=,则A m ?=

A 、

m 32 B 、m 32

C 、m 3

2 D 、m 2

3 3、长方形地块的面积由长和宽得到,已知长度的测量值cm m a 14±=,若

要求面积的中误差25dm m S ≤,则宽度测量值m b 3=的中误差应限制在 范围。

A 、1cm

B 、2cm

C 、3cm

D 、4cm

4、A 、B 两点按双次观测得高差'i h 、"i h )8,,2,1(K =i ,各高差之间相互独立,每一高差的中误差均为mm 2±,则全长高差算术中数的中误差为

± 。

A 、2mm

B 、4mm

C 、8mm

D 、16mm 5、水准测量中,10km 观测高差值权为8,则5km 高差之权为 。

A 、2

B 、4

C 、8

D 、16

6、已知??

????=?3112P ,则2

L

p = 。

A 、2

B 、3

C 、

25

D 、3

5 7、已知三角形闭合差向量1

?n W 及其相关权阵W P ,i W 中i A 的权为i p ,则i A 的中误差为

A 、n W P W W T ±

B 、i W T np W P W ±

C 、n

W

P W W T 3± D 、i W T np W P W 3±

8、已知观测值L 的中误差为L m ,L x 2=,2L y =,则xy m = 。

A 、24L Lm

B 、L Lm 4

C 、2

2L Lm D 、L Lm 2

9、已知),,2,1(n i L x v i i K =-=,[]n

L x =,观测值i

L 独立等精度,其权均为1,

则2

1v v p =

A 、n

B 、n -

C 、n 1

D 、n

1-

10、随机向量1

?n X 的协方差阵X ∑还可写为 。

A 、)()()(X E X E X X E T T -

B 、)()(X E X E T

C 、)()(X E X E T

D 、)()()(X

E X E XX E T T -

第二章 自测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参数平差中,当误差方程为线性时,未知参数近似值可以任意选取,不会影响平差值及其精度。( )

2、 观测值i L ),,2,1(n i K =之间误差独立,则平差值i

L ?之间也一定误差独立。

( )

3、提高平差值精度的关键是增加观测次数。( )

4、参数平差中要求未知参数i x ?之间函数独立,所以它们之间的协方差一定

为0。( )

5、对于一定的平差问题,一定有??≤P PV V T T 。( )

6、参数平差中,若X F Z T

?δ=,则)(1F N F t

n PV V T T Z --=∑。( )

7、 参数平差中,当观测值之间相互独立时,若某一误差方程式中不含有

未知参数,但自由项不为0,则此误差方程式对组成法方程不起作用。( )

8、 数平差定权时,随单位权中误差的选取不同,会导致观测量平差值的

不同。( )

9、 差值的精度一定高于其观测值的精度。( )

10、因为V L L +=?,故V L L

Q Q Q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参数平差中,未知参数的选取要求满足 、 。

2、已知某平差问题,观测值个数为79,多余观测量个数为35,则按参数平差进行求解时,误差方程式个数为 ,法方程式个数为 。

3、非线性误差方程式i t i i L x x x

f v -=)?,,?,?(21K 的线性化形式为 。未知参数的近似值越靠近 ,线性化程度就越高;当线性化程度不高时,可以采用 法进行求解。

4、参数平差中,已知?

?

?

???=4223N ,2±=μ,则=1

?x p ,=1

?x m ,=2?x p ,=2?x m 。若1??221++=x x

z ,则=z p ,=z m 。

5、已知36=Pl l T ,4=n ,

法方程为024??322421=??????+????????????x

x δδ,则PV V T

= ,μ= ,1

?x m = ,2

?x m = 。

6、设观测值的权阵为P ,将其各元素同乘以某大于0的常数λ后重新进行

平差,则下列各量:X ?、V 、μ、X

?∑、V Q 中,数值改变的有 、 ,数值不改变的有 、 、 。 7、V L ?∑= ,V X ?∑= ,LV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参数平差的法方程可以写为 。

A 、0??=+U X Q X

B 、0??=+U P X X

C 、0?=+U Q X U

D 、0?=+U X Q U

2、参数平差中,已知??

?

???=211121?X P ,41

?±=x m ,则±=μ 。

A 、1

B 、2

C 、4

D 、8

3、以L m 、?m 、v m 分别表示某一量的观测值、真误差、观测值残差的中误

差,则2L m 、2

?m 、2v m 之间的关系为 。

A 、222?<=m m m v L

B 、22

2v L m m m >=? C 、222?==m m m v L D 、222L v m m m <=?

4、参数平差中,L Q ?= 。

A 、T A AN 1-

B 、A N A T 1-

C 、T A AN P 11---

D 、A N A P T 11---

5、参数平差中,L X Q ?= 。

A 、T A AN 1-

B 、A N A T 1-

C 、1-N A T

D 、T A N 1-

第三章 自测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同一平差问题,参数平差与条件平差所得观测值的平差值及其绝对精

度一定相同。( )

2、若n n L k L k L k z ???2211+++=Λ,则2?22?222?2122

1

n

L n L

L z m k m k m k m +++=Λ。( ) 3、条件平差中,0)(>?-V B 。( )

4、条件平差中,一定有??≤P PV V T T 。( )

5、若某一条件方程式的闭合差为0,则此条件方程式对求解不起作用。( )

6、若有条件方程为011101021140151=??

????-+???

?

??????????--v v M ,观测值间相互独立,则2L 一定不得改正数。( )

7、 若参数平差模型为l X A V +=?δ,条件平差模型为0=+W BV ,则Bl W -=。

( )

8、 无论参数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均有0=LV Q 。( )

9、 条件平差中,若0)(=?E ,则0)(=W E 。( )

10、条件平差中,P Q V 为幂等阵。(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式的选取要求满足 、 。

2、已知某平差问题,观测值个数为79,必要观测量个数为35,则按条件平差进行求解时,条件方程式个数为 ,法方程式个数为 。

3、非线性条件方程式i

n i f L L L f 021)?,,?,?(=K (i f 0为常数)的线性化形式为 。

4、测量平差中,为消除多余观测所引起的矛盾,当所列方程为 方程时,称为参数平差;当所列方程为 方程时,称为条件平差。由于单纯消除矛盾而给的观测值改正数有无穷多组,为求出唯一估值,参数平差和条件平差都必须依据 原则求出极值,一般称参数平差的极值问题为 极值,条件平差的极值问题为 极值。

5、已知条件平差的法方程为024322421=????

??+????????????

k k ,则PV V T = ,μ= , 1

k p = ,2

k p = ,=2

1k k m 。若

21k k z +=,则 =z m 。

6、V L ?∑= ,L K ?∑= ,L W ?∑= ,WK Q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条件平差的法方程等价于 。

A 、0=+W K Q K

B 、0=+W Q K W

C 、0=+W P K W

D 、0=+W P K K

2、条件平差中,已知??

????=8224W Q ,2±=μ,则±=1

k

m 。

A 、

78 B 、7

4

C 、8

D 、4 3、无论平差前定权时单位权中误差怎么选取,条件平差中下列哪组量均不会改变 。

A 、μ、PV V T 、L

? B 、μ、V 、L ? C 、L Q ?、V 、L ? D 、L

?∑、V 、L ? 4、条件平差中,若令B N B P J T B 11--=,则P Q L ?= 。

A 、

B J B 、2)(B J I -

C 、)(B B J I J -

D 、)(B B J I J +

5、条件平差中,法方程的系数阵???

?

????--=300021012N ,2±=μ,则1w 的限差为±

(取2倍中误差为限差)。

A 、22

B 、24

C 、324

D 、3

2

2 第四、五、六章 自测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若观测值中仅含偶然误差,则无论用何种平差模型所得V 、L

?、2μ均无偏。( )

2、由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解的公式可以直接写出参数平差和条件平差的解式。( )

3、若观测值中仅含偶然误差,则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和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所得V 均服从正态分布,其维数等于观测值个数。( )

4、由于参数之间不函数独立,故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模型中系数阵A 列降秩。( )

5、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求解时,可以视其条件方程为误差方程并按参数平差法求解。( )

6、当未知参数具有验前精度时,可以考虑采用参数加权的平差方法,也可以将其视为广义的观测值与实测值一起进行平差。( )

7、观测值分组的参数平差与序贯平差同解。( )

8、若),0(~2

σN i ?,则i n ?与∑=?n

i i 1

的分布不同。( )

9、由误差椭圆中心向误差椭圆所作的交线即为该方向的点位中误差。( ) 10、若

)(~2

20

r PV

V T χσ

,则r

2

2

2

σσμ=。(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已知某平差问题观测值个数为50,必要观测量个数为22,若选6个独立参数按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进行求解,则函数模型个数为 ,联系数法方程式的个数为 ;若在22个独立参数的基础上,又选了4个非独立参数按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进行求解,则函数模型个数

为 ,联系数法方程式的个数为 。不管选用那种平差方法,上述所得结果都与参数平差结果 。

2、幂等阵的秩等于它的 ,利用此性质可以证明参数平差和条件平差中,)(V Q R = ,)(?L Q R =

3、由二次型的数学期望)(AX X E T = 可以证明,参数平差模型

1

1

1

?????+=n t t n n l X

A V δ中,)(PV V E T = ;条件平差模型01

1=+???r n n r W V B 中,)(PV V E T = ;具有参数的平差模型0?1

1

1

=++?????r t t

r X n n r W X

B V B δ中,)(PV V E T = ;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模型???

??=++=???????0??11111r t t r X n t t n n W X B l X

A V δδ中,

)(PV V E T = 。

4、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中,V L Q ?= ,V X Q ?= 。若已求得L Q ?,则V Q = ,L L Q ?= ,LV Q = 。

5、设参数分组的误差方程为[]l X X

A A V +??

????=2121??δδ,观测值的权阵为P ,令

1111PA A N T =,2112PA A N T =,1221PA A N T =,2222PA A N T =,则单独求解1

?X δ的公式为1?X δ= , 1

?X

Q = 。 6、已知某平面控制点的权逆阵为????

??=y y x

y x x Q Q Q Q Q ??????,则误差椭圆参数2E = ,2F = ,12αtg = 。

7、偶然误差特性的检验包括 的检验、 的检验、 的检验、 的检验、 的检验。

8、误差分布正态性的检验方法包括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模型0?1

1

1

=++?????r t t

r X n n r W X

B V B δ中,要求n 、r 、t 满足 。

A 、t r t r n >->,

B 、t r r t n >->,

C 、t r t r n ≥-≥,

D 、t r r t n ≥-≥,

2、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模型?????=++=???????0??1

11

11r t t r X n t t n n W X B l X

A V δδ中,要求n 、r 、t 满足 。 A 、t r r t n >->,

B 、t r r t n >-≥,

C 、r t r t n >-≥,

D 、r t r t n >->,

3、在全部参数加权平差模型1

1

1

??????=+r t t r n n r W X

A V

B δ中,2μ= 。 A 、r X P X PV V X T T ??δδ+ B 、t

n X P X PV V X

T T -+??δδ

C 、t r X P X PV V X T T -+??δδ

D 、t

X P X PV V X

T T ??δδ+

4、参数平差中,若系数阵A 列降秩,则参数解有 。

A 、唯一解

B 、无解

C 、无定解

D 、只有0解 5、若),,2,1)(1,0(~n i N i K =?,则[]%45.95 =?

??

??

?≤?n P 。 A 、n

2

B 、

n

2 C 、

2

2n

D 、n 3

第四部分 自测题答案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多余观测,一定的(注:如最小二乘原理),改正数,精度估计

2 观测者,观测仪器,观测对象,外界环境,误差

3 X L -=?,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偶然

4 正态,界限性,聚中性,对称性,正态

5

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或最小方差性),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或最小方差无偏估计量),偶然,无偏,有效或最小方差

6

真误差,{}9545.02=≤?σP 或{}9973.03=≤?σP ,闭合差(注:较差也可视为闭合差)

7 1

2

-∑σ,np p x =,s s p 0

=,22

0s

s p =,I (注:单位阵)

8 n

P T ?

?±=μ,I ,不同

10 z

p 1μ

三、选择题

1C 2A 3A 4B 5D 6C 7B 8A 9B 10D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足数,函数独立

2

i t i t t i i i i L x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v -+??++??+??=),,(?)?(?)?(?)?(

002010202101ΛΛδδδ,平差值,迭代 三、选择题

1D 2B 3B 4A 5D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足数,函数独立

2 44,44

3 0),,,()?()?()?(

021*******=-+??++??+??i n i n n

i i i f L L L f v L f

v L f v L f ΛΛ 4 误差,条件,一定的(如最小二乘),自由,条件 5 4,2±,3

8

,2,2

1-,2

3± 6 0,0,0,I -

三、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第四、五、六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34,40,54,30,相同

2 迹,多余观测量个数,必要观测量个数

3 )()()(X AE X E A tr T X +∑,20)(σt n -,20σr ,20)(σt r -,20)(σt r n -+

4 0,0,L L Q Q ?-,L Q ?,L L Q Q -?

5 )()(2122121121122

1211Pl A N N Pl A N N N N T T ------,1211

221211)(---N N N N 6

)4)((2

2

??2

????2

y x

y x y x Q Q Q Q Q +-++μ,

)4)((2

2

??2????2

y x y x y x Q Q Q Q Q +--+μ,

7

误差正负号个数,正负误差分配顺序,误差数值和,正负误差平方和之差,个别误差值

8 直方图法,偏度峰度检验法 三、选择题

1A 2D 3A 4C 5B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测量平差知识大全

?绪论 ?测量平差理论 ?4种基本平差方法 ?讨论点位精度 ?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 ?近代平差概论 ?绪论 §1-1观测误差 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分。 一、误差来源 观测值中包含有观测误差,其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测量仪器; 2. 观测者; 3. 外界条件。 二、观测误差分类 1. 偶然误差 定义,例如估读小数; 2. 系统误差 定义,例如用具有某一尺长误差的钢尺量距;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在观测过程中总是同时产生的。

3. 粗差 定义,例如观测时大数读错。 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 §2-1 正态分布 概率论中的正态分布是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随机变量的基本分布。 一、一维正态分布 §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2. 直方图 由表2-1、表2-2可以得到直方图2-1和图2-2(注意纵、横坐标各表示什么?),直方图形象地表示了误差分布情况。 3. 误差分布曲线(误差的概率分布曲线)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得到一组独立的误差,对应着一种确定的误差分布。当观测值个数的情况下,频率稳定,误差区间间隔无限缩小,图2-1和图2-2中各长方条顶边所形成的折线将分别变成如图2-3所示的两条光滑的曲线,称为误差分布曲线,随着n增大,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因此,在以后的讨论中,都是以正态分布作为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数学模型。

4. 偶然误差的特性 第三章协方差传播律及权 在测量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某些量的大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而是由观测值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间接计算出来的,显然,这些量是观测值的函数。例如,在一个三角形中同精度观测了3个内角L1,L2和L3,其闭合差w和各角度的平差值分别 又如图3—1中用侧方交会求交会点的坐标等。 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观测值函数的精度如何评定?其中误差与观测值的中误差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从后者得到前者?这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阐述这种关系的公式称为协方差传播律。 § 3—1 数学期望的传播

误差理论及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 - - n 目录 一、目录----------------------------1 二、序言----------------------------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C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5.016m ,H2=6.016m (2)高差观测值(m)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期试题汇总

《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试卷(D )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考试方式:闭 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 2 分) 1、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仪器、 、 2、已知一水准网如下图,其中A 、B 为已知点,观测了8段高差,若设E 点高程的平差值与B 、 E 之间高差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2 1??X X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概括平差法)进行平差时,必要观测个数为 ,多余观测个数为 ,一般条件方程个数为 ,限制条件方程个数为 C 3、取一长度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1,则长度为D 的直线之丈量结果的权为 ,若长度为D 的直线丈量了n 次,则其算术平均值的权为 。 4、已知某点(X 、Y)的协方差阵如下,其相关系数ρXY = ,其点位方差为2 = mm 2

??? ? ??=00.130.030.025.0XX D 二、设对某量分别进行等精度了n 、m 次独立观测,分别得到观测值),2,1(, n i L i =, ),2,1(,m i L i =,权为p p i =,试求: 1)n 次观测的加权平均值][] [p pL x n = 的权n p 2)m 次观测的加权平均值] [] [p pL x m = 的权m p 3)加权平均值m n m m n n p p x p x p x ++= 的权 x p (15分) 三、 已知某平面控制网中待定点坐标平差参数y x ??、的协因数为 ??? ? ??=2115.1??X X Q 其单位为()2s dm ,并求得2?0''±=σ ,试用两种方法求E 、F 。(15分) 四、得到如下图所示,已知A 、B 点,等精度观测8个角值为: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12测绘工程1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15日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完成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的综合应用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所学基本知识的综合应 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重点检查同学们利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知识,解决测量控制网平差问题的能力。具体课程设计过程中,须手工解算一个平面控制网和一个高程控制网,并用计算机进行检核计算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 个已知点,3 个未知点,7 个测段。已知点高程H1=5.016m,H2=6.016m,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 点的高差中误差,3 号点、4 号点的高程中误差。(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计算。)

各观测值如下: (1)手动解算: 该水准网中,总观测值n=7,必要观测t=3,多余观测r=n-t=4,3、4和5点的平差值为参数分别为:X1,X2,X3,相应的近似值取 1.列出误差方程如下: h^1=X^1-H1 h^5=X^2-H1 h^2=X^2-H1 h^6=X^3-H1 h^3=X^1-H2 h^7=X^2-H3 h^4=X^2-H2 由观测数据带入误差方程,得到改正数方程: v1=x^1+0 v5=-x^1-x2-7 v2=x^2+0 v6=-x^1-2 v3=x^1-4 v7=-x^3+0 v4=x^2-3 式中的单位以mm 为单位。 写成矩阵如下: 610 321021101,,h H X h H X h H X +=+=+=

最新测量平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复习资料01

一、填空题 (共20分,每空 2 分)1、如下图,其中A 、B 、C 为已知点,观测了5个角, 若设L 1、L 5观测值的平差值为未知参数2 1??X X 、,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时,必要观测个数为 ,多余观测个数为 ,一般条件方程个数为 ,限制条件方程个数为 A B C D E L 1L 2L 3 L 4 L 5 2、测量是所称的观测条件包括 、观测者、 3、已知某段距离进行了同精度的往返测量(L 1、L 2),其中误差cm 221==σ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cm 40=σ,往返测的平均值的权为 4、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其极大值方向为 ,若单位权中误差为±2mm ,极小值F 为 mm 。 ??? ? ??--=0.15.05.00.2XX Q 二、已知某观测值X 、Y 的协因数阵如下,求X 、Y 的相关系数ρ。(10分) ??? ? ??--=25.015.015.036.0XX Q 三、设有一函数2535+=x T ,6712+=y F 其中: ? ? ?+++=+++=n n n n L L L y L L L x βββαααΛΛ22112211 αi =A 、βi =B (i =1,2,…,n )是无误差的常数,L i 的权为p i =1,p ij =0(i ≠j )。(15分)

1)求函数T 、F 的权; 2)求协因数阵TF Ty Q Q 、。 四、如图所示水准网,A 、B 、C 三点为已知高程点, D 、E 为未知点,各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 如下表所列。(20分) 用间接平差法计算未知点D 、E 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 C 五、如下图所示,A ,B 点为已知高程点,试按条件平差法求证在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平差后高 程最弱点在水准路线中央。(20分) A 六、如下图所示,为未知P 点误差曲线(图中细线)图和误差椭圆图(图中粗线),A 、B 为已知

测量平差概要

测量平差概要 一、基本概念 01、极条件的个数等于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和扇形的总数。 02、在间接平差中,独立未知量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 03、协方差与权互为倒数。 04、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误差存在于整个观测过程,称为误差公理。 05、在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观测值的个数。 06、协因数阵与权阵互为逆阵。 07、偶然误差的四个统计特性是:有界性、聚中性、对称性和抵偿性。 08、圆周条件的个数等于中点多边形的个数。 09、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10、只有包含中点多边形的三角网才会产生圆周角条件。 11、条件平差的法方程个数等于多余观测个数,间接平差的法方程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 12、描述偶然误差分布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列表法、绘图法、密度函数法。 13、同一个量多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等于其加权平均值。 14、应用权倒数传播律时观测值间应误差独立。 15、极限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值,通常取测量中误差的3倍作为极限误差。 16、在平地,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水准路线长度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17、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消除i角产生的系统误差。 18、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19、水准网的必要起算数据为1个,独立测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为4个。 20、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21、独立测角网的条件方程有图形条件、圆周条件和极条件三种类型。 22、定权时单位权中误差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23、测角精度与角度的大小无关。 24、观测值的权通常是没有量纲的。 25、在山地,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测站数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26、测角网的必要观测个数等于待定点个数的2倍。

测量平差[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测量平差(高起专)阶段性作业2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设,,,,,,为常系数阵,,已知,,则的值为_____(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B 2. 已知观测向量的协因数阵为,则向量 的协因数为(4分) (A) 7 (B) 33 (C) 73 (D) 80 参考答案:C 3. 设有一系列不等精度的独立观测值、和,它们的权分别为、和,则函数 的权倒数为_____(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C 4. 设有观测向量,其中误差分别为,,其中已知,若令 ,则观测值、的权、分别为_____(4分) (A) , (B) 2, (C) , (D) , 参考答案:B 5. 某段水准路线共测20站,若取C=100个测站的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值,则该段水准线路观测高差的权为_____(4分) (A) (B) 10 (C) 5 (D) 参考答案:B 6. 无论平差前定权时单位权中误差怎么选取,条件平差中下列哪组量均不会改变(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D

7. 设对某长度进行同精度独立观测,已知1次观测中误差,设4次观测值平均值的权为2,则单位权中误差和一次观测值的权分别为_____(4分) (A) ,0.5 (B) ,0.5 (C) ,1 (D) ,1 参考答案:B 8. 已知观测向量的权阵为 ,则观测值的权为(4分) (A) 4 (B) 1/4 (C) 16/5 (D) 5/16 参考答案:C 9. 条件平差的法方程等价于(4分) (A) (B) (C) (D) 参考答案:A 10. 已知观测向量L的权阵 ,单位权方差 ,则观测值L1的方差等 于多少?(4分) (A) 0.4 (B) 2.5 (C) 3 (D) 0.3 参考答案:C 多选题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1-3班 学生姓名:邹云龙 学号: 20110242 指导教师:周秋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6月

注:1、在此页后附实习报告、总结。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结果等项目。 2、此页为封皮,用A4幅面纸正反面打印。 3、实习总结使用A4幅面纸张书写或打印,并附此页后在左侧一同装订。 4、实习成绩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 个等级评定。

目录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 (6) 1、水准网平差计算 (6) 2、测角网平差计算 (8) 3、边角网平差计算 (12)

一、设计目的 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行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根据所给控制网的形状和高程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要求,推求水准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 (2)利用已有平差软件完成下述平差计算任务 1)熟悉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 分别自选1至2个前后方交会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熟悉程序使用方法。 2)水准网平差计算 3)导线网平差计算 4)测角网平差计算 分别自选1个水准网、测角网和边角网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要求每个学生的计算题目不能重复。 建议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系统,黑龙江工程学院,2002年版;平差易,南方测绘,2002年或2005年版。使用指导书见相应电子版文件。 (3)编制测量计算程序 仿照已有测量程序的设计界面和程序计算管理功能,在测角(测边)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导线平差计算程序设计选题中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程序设计,设计使用的语言可采用VB、C、C#等。参考书可选测绘出版社出版,葛永会编《测量程序设计》,和黑志坚等编著的《测量平差》教材,以及针对所使用语言的相关程序设计书籍。 三、设计内容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水准网如下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相同。

(整理)《测量平差基础》实验指导书.

江西理工大学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主审人:主撰人:马大喜、肖海平 前言 《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平差的公式复杂、计算量大,因此,在学习平差方法之后,必须让学生上机实验,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平差计算的实际问题,利用上机实验课和课外上机,使学生较全面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方法的软件应用,能够应用实用程序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试验一水准网条件平差 实验二三角网条件平差 实验三水准网间接平差 实验四三角网间接平差 实验五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实验六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实验七控制网平差 第一部分绪论 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适用于测绘工程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通过课程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差方法的原理,提高平差计算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相应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编测量平差软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水准网、三角网的条件平差和间接平差的软件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平差计算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具备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原理和方法的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知识,熟悉测量学和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实验一水准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水准网条件平差计算、理解水准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软件平差计算一个实际水准网。 二、实验原理 正确运行条件平差程序:输入矩阵元素—法方程组成—法方程解算—改正数计算—平差值计算——精度计算。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和相应平差软件、及打印纸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对于给定的水准网列出条件方程并完成相应的条件平差计算,正确安装程序。 步骤:(1)确定条件方程式个数,并列出条件方程式,观测值权阵; (2)输入条件方程系数矩阵、闭合差矩阵、观测值矩阵,观测值权阵的元素; (3)根据计算的平差值进行检核。 五、实验主注意事项 1.要求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进行,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制度; 2.计算软件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从服务器下载; 3.每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束后,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具体要求见后面大纲,计算结果打印)。 六、思考题 1.如何检查输入矩阵元素的正确性? 2.对计算程序有何建议,能否用你熟悉的编程知识进行数据输入、输出的程序设计。 3.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生成条件方程? 实验二 (测角)三角网的条件平差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例三角网的条件平差计算、理解三角网条件平差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能应用平差计算软件计算一个实际的(测角)水准网。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为期两个星期的平差测量实习已经结束,在这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小,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但同时实际测量中,我虽然熟练了对仪器的操作,但同时也在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和差距,尤其是对经纬仪的对中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不用铅垂的情况下很难对中,整平。通过实习中的不断练习,大大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在不怕吃苦,不怕炎热的精神下,我们组的成员相 互理解,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从总体上达到了实习预期的目标和要求。这次总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一步从实践中认识到实习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我以后在工作中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行。 通过实习,我从中深深的理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天我们开始的是水准测量,最初我们选择在教学楼前方的那条有花坛的路 上测量,依照要求,先在周围选4个测站,4个转点,然后就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很积极,分工 合作,傍晚的时候完成了,当时感到很高兴,心想接下来的一定也很简单了。但 是回来后,和同学互相讨论起来,和其他同学所测的差别很大,想想,有的地方还有误差。我们测量的范围太小,完全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测。这是我们的失误,原因是根本就没有分析透试验的要求。这是个教训,我们在此之后时刻想着”细心”两个字,在以后的每次读数中都反复读几遍,也就很少出错了。在实习前都要预习下次要做的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测量中差错逐渐减少,当然速度相应也就快了,”细心”是我们提前完成任务的主要条件。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n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 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 C 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 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 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 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 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 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 2 个已知点, 3 个未知点,(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7 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2)高差观测值 (m)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

第五章条件平差 §5-1条件平差原理 条件平差中求解的未知量是什么?能否由条件方程直接求得 5. 1. 02 设某一平差问题的观测个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若按条件平差法进行平差,其条件方程、法方程及改正数方程的个数各为多少? 5. 1.03 试用符号写出按条件平差法平差时,单一附合水准路线中(如图5-1所示)各观测值平差值的表达式。 图5-1 5. 1. 04 在图5-2中,已知A ,B的高程为H a= 12.123 m , H b=11. 123m,观测高差和线路长度为: 图5-2 S1=2km,S2=Ikm,S3=0.5krn,h1 =-2.003m,h2=-1.005 m,h3=-0.501 m,求改正 数条件方程和各段离差的平差值。 在图5-3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B、C、D为待定点,已知点高程H A=10.000m,观测了5条路线的高差: h1=1.628m, h2=0. 821 m, h3=0.715m, h4=1.502m, h5=-2.331 m。 各观测路线长度相等,试求:(1)改正数条件方程;(2)各段高差改正数及平差 值。 有水准网如图5-4所示,其中A、B、C三点高程未知,现在其间进行了水准测 量,测得高差及水准路线长度为 h1 =1 .335 m,S1=2 km; h2=1.055 m,S2=2 km; h3=-2.396 m,S3=3km。试按条件平差法求各高差的平差值。 如图5-5 所示,L1=63°19′40″,=30″;L2=58°25′20″,=20″; L3=301°45′42″,=10″. (1)列出改正数条件方程; (2)试用条件平差法求∠C的平差值(注:∠C是指内角)。 5-2条件方程 5. 2.08 对某一平差问题,其条件方程的个数和形式是否惟一? 列立条件方程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得一组条件方程彼此线性无关? 5.2. 10 指出图5-6中各水准网条件方程的个数(水准网中P i表示待定高程点,h i表 示观测高差)。 (a) (b) 图5-6

GPS控制网测量平差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11测绘GPS控 制网测量 GPS网平差结果 施工单位:11测绘第二小组 负责人:梁永健 观测时间:2013年06月18日

观测数据: 文件名观测日期开始结束点名天线高天线高机号6018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7分 12时13分 6018 1.219 1.143 H1186209758 60181693.STH 2013年06月18日 12时46分 13时38分 6018 1.512 1.501 S5******* 6019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42分 10时30分 6019 1.359 1.348 S0******* 6050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24分 13时38分 6050 1.472 1.395 H1186208939 CL01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7分 10时32分 CL01 1.492 1.415 H1186208939 CL02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35分 10时39分 CL02 1.535 1.524 S0******* CL03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03分 13时38分 CL03 1.329 1.318 S0******* CL041693.STH 2013年06月18日 12时51分 13时59分 CL04 1.156 1.080 H1186209758 GP041692.STH 2013年06月18日 11时18分 13时40分 GP04 0.236 0.236 S0******* XX021691.STH 2013年06月18日 09时07分 12时12分 XX02 0.106 0.106 S5******* 基线解算: 6018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0 453.731 87.026 247.558 524.147 1/1 双差浮点解 0.040 453.925 86.229 247.285 524.054 1/13095 双差固定解 28.81 0.027 453.992 86.247 247.310 524.127 1/19328 60181691-60501692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9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9 -355.578 -126.826 -49.205 380.712 1/44764 双差浮点解 0.012 -355.579 -126.900 -49.251 380.743 1/30669 双差固定解 89.39 0.013 -355.650 -126.924 -49.253 380.818 1/29569 60501692-60181693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2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7 355.550 126.914 49.256 380.722 1/58172 双差浮点解 0.010 355.550 126.859 49.249 380.703 1/37173 双差固定解 25.33 0.011 355.669 126.916 49.261 380.834 1/34257 60181691-CL01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5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6 882.655 235.299 378.540 988.806 1/168531 双差浮点解 0.009 882.616 235.317 378.552 988.780 1/107755 双差固定解 33.68 0.010 882.609 235.365 378.590 988.800 1/96010 CL01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5.0 三差解 0.014 -428.657 -149.084 -131.348 472.467 1/32787 双差浮点解 0.037 -428.725 -149.166 -131.311 472.544 1/12944 双差固定解 26.65 0.024 -428.614 -149.113 -131.277 472.418 1/19988 60181691-CL02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61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06 930.849 131.704 584.022 1106.755 1/170886 双差浮点解 0.012 930.812 131.713 584.021 1106.725 1/92845 双差固定解 37.77 0.013 930.816 131.747 584.051 1106.748 1/86209 CL021691-6019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48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三差解 0.016 -476.686 -45.576 -336.630 585.344 1/36483 双差浮点解 0.037 -476.957 -45.540 -336.753 585.632 1/15768 双差固定解 28.96 0.024 -476.822 -45.494 -336.730 585.505 1/23925 CL021691-CL011691 观测量L1 L2 P2同步时长 55分钟历元间隔:30 高度截止角:20.0

坐标测量平差

附合导线测量 一、 铁路线路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n 为测站数,D m 为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二、 角度闭合差 由于角度观测中不可避免的会含有误差,所以实际测量所得的测量值不可能等与其理论值,其相差得数值称为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用βf 表示。 如果实际角度闭合差超过了容许值,则应对角度进行检查或重测,如果实际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则可进行角度的调整 ,使调整后内角之和等于其理论值。 终边的坐标方位角可按下式求得: ∑-?+=n 1 180'测 始终βαα n 式中n 为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右角个数。由于终边的方位角已知,故计算值终'α与已知值终α之差,即为符合导线角度闭合差。即 终 终ααβ-='f 三、 角度的调整 由于导线的各个角基本上是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因此,各观测值的误差可认为大致相同,所以调整时,可将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

平均分配到各个角上。当角度闭合差不能整除时,可将余数再分配到含有短边的角上。由于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的原因,含有短边的角,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当观测导线右角时,角度闭合差是以相同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右角上;当观测导线左角时,则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左角。 四、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由于所测边长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误差,角度虽然经过调整,但不可能与实际相符,因此按测得的边长和改正后的角值计算出的坐标增量,其代数和往往不等于零而等于某一数值x f 和y f ,这数值就是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即 ∑∑∑∑∑∑-?=?-?=-?=?-?=) -(f )-(f y x 终始测 理 测 终始测 理测 y y y y y x x x x x 导线全长闭合差为: 2 2 y x f f f -= f 是由于测边和测角误差队导线所产生的总的影响,导线愈长这种误差的积累亦愈大,所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应该考虑的总长,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来表示,即 Τ d f Κ1= ∑= 式中∑d 为导线总长。相对闭合差K 常用分子为1的分数式表示。 五、 坐标增量的调整

测绘测量平差中国矿业大学

1. 若令 ??? ?????=??121 1Y X Z ,其中 ??????=21Y Y Y ,已知权阵Z P 为 ???? ? ?????----=211120102Z P ,试求权阵X P ,Y P 及权1Y P ,2Y P 。 需要掌握的要点:向量的协方差阵D 、协因数阵Q 、权阵P 之间的关系和它们里面元素的含义。 解:由于1 -=Z ZZ P Q ,所以 ???? ? ?????=12/12/12/14/34/12/14/14/3ZZ Q ,通过该式 子可以看出,[]4/3=XX Q ,?? ? ???=12/12/14/3YY Q , 则3/41 ==-XX Q P X ,?? ? ???--==-2/31121 YY Q P Y 且3/41=Y P ,12=Y P

2. 设已知点A、B 之间的附合水准路线长80km ,令每公里观测高差的权等于1,试求平差后线路中点C 点高程的权。 思路:该题可以有三种解法(测量学的单附合水准路线平差、条件平差、间接平差)。千万记住:求什么量的权就一定要把给量的函数表 达式子正确地写出来。即1??h H H A C +=,或X H C ??= 方法一:(测量学的单附合水准路线平差) (1) 线路闭合差 B A h H h h H f -++=21 )(2 1)2121()(212121) (2 121?2121211111B A B A B A A h A A C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f h H v h H H ++???????-=++-=-++-+=-+=++=(2) 按照协因数传播定律: 202/12/1400040)212 1(2/12/1)212 1 (22122111? ? =?? ? ???-???????-=?? ? ???-???????-=h h h h h h h h H H Q Q Q Q Q C C (3) 则 20/1/1???==C C C H H H Q P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

实验一回归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解算和回归假设检验; 2.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 3.熟练使用回归模型处理测量数据。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 三、实验内容: 1.在对某大坝进行变形观测,选取坝体温度和水位压力作为自变量x1,x2,大坝水平位移值为观测量y,现取以往22次观测资料为样本,见下表: 12 1)求回归方程 自变量X X=[1 11.2 36.0;1 10.0 40.0;1 8.5 35.0;1 8.0 48.0;1 9.4 53.0;1 8.4 23.0;1 3.1 19.0;1 10.6 34.0;1 4.7 24.0;1 11.7 65.0;1 9.4 44.0;1 10.1 31.0;1 11.6 29.0;1 12.6 58.0;1 10.9 37.0;1 23.1 46.0;1 23.1 50.0;1 21.6 44.0;1 23.1 56.0;1 19.0 36.0;1 26.8 58.0;1 21.9 51.0] X = 1.0000 11.2000 36.0000 1.0000 10.0000 40.0000 1.0000 8.5000 35.0000 1.0000 8.0000 48.0000 1.0000 9.4000 53.0000 1.0000 8.4000 23.0000

1.0000 3.1000 19.0000 1.0000 10.6000 34.0000 1.0000 4.7000 24.0000 1.0000 11.7000 65.0000 1.0000 9.4000 44.0000 1.0000 10.1000 31.0000 1.0000 11.6000 29.0000 1.0000 1 2.6000 58.0000 1.0000 10.9000 37.0000 1.0000 23.1000 46.0000 1.0000 23.1000 50.0000 1.0000 21.6000 44.0000 1.0000 23.1000 56.0000 1.0000 19.0000 36.0000 1.0000 26.8000 58.0000 1.0000 21.9000 51.0000 X的转置 X T X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2 10.0 8.5 8.0 9.4 8.4 3.1 10.6 4.7 11.7 9.4 10.1 11.6 12.6 10.9 23.1 23.1 21.6 23.1 19.0 26.8 21.9;36.0 40.0 35.0 48.0 53.0 23.0 19.0 34.0 24.0 65.0 44.0 31.0 29.0 58.0 37.0 46.0 50.0 44.0 56.0 36.0 58.0 51.0] 可计算得A=X T*X A=X'*X A = 1.0e+004 * 0.0022 0.0299 0.0917 0.0299 0.5030 1.3483 0.0917 1.3483 4.1501 因变量Y Y=[-5.0;-6.8;-4.0;-5.2;-6.4;-6.0;-7.1;-6.1;-5.4 ;7.7;-8.1;-9.3;-9.3;-5.1;-7 .6;-9.6;-7.7;-9.3;-9.5;-5.4;-16.8;-9.9]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学号:xxx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起屹日期:2016年1月11日~2016年1月15日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1.概述 (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3)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2.平差方案的技术设计 (1)平差原理。 (2)技术要求。 (3)平差模型的选择和探讨。 (4)计算方案的确定及依据。 (5)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3.平差计算的过程和质量评价 (1)平差方案执行情况。 (2)计算过程说明。 (3)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和效果。 (4)控制网测量数据的质量评价。

4.课程设计成果及体会 (1)平差成果。 (2)课程设计效果、经验、体会、设想和建议。 (3)上交成果和资料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清单。 1.概述 (1)课程设计名称、目的和要求。 名称: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 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基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应用测量平差原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学会对实际工程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认真复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中的有关知识,收集测区已有的各种资料,了解工程概况,查阅相关平差资料,分析比较各种平差模型,写出你所选用的平差方案的理由。 各种数据的计算应运用Excel和MATLAB完成,计算过程要写入报告中,并尽可能利用Excel表格或编写MATLAB函数完成各重复计算,Excel表格或编写的MATLAB函数要写入报告中。 (2)工程和作业区概况、平面控制网布设情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校园数字化测图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布设一个一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该项目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南门紧邻

测量平差超级经典试卷含答案汇总复习课程

更多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平差就是在 多余观测 基础上,依据 一定的 原则,对观测值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分别给以适当的 改正数 ,使矛盾消除,从而得到一组最可靠的结果,并进行 精度评估 。 2、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式的选取要求满足 、 。 3已知条件平差的法方程为02432 24 21=?? ? ???+??????????? ?k k ,则PV V T = ,μ= , 1k p = ,2 k p = 。 4、已知某平差问题,观测值个数为79,必 要观测量个数为35,则按条件平差进行求解时,条件方程式个数为 ,法方程式个数为 。 5、已知某平差问题观测值个数为50,必要观测量个数为22,若选6个独立参数按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进行求解,则函数模型个数为 ,联系数法方程式的个数为 ;若在22个独立参数的基础上,又选了4个非独立参数按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进行求解,则函数模型个数为 ,联系数法方程式的个数为 。 6、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

更多精品文档 ________________,所选参数的个数等于_______________。 7、已知真误差向量1 ??n 及其权阵P ,则单位权中误差公式为 ,当权阵P 为 此公式变为中误差公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观测条件是指: A)产生观测误差的几个主要因素: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等的综合 B)测量时的几个基本操作:仪器的对中,整平,照准,度盘配置,读数等要素的综合 C)测量时的外界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大气折光……等因素的综合. D)观测时的天气状况与观测点地理状 况诸因素的综合 答:_____ 2、已知观测向量() L L L T =1 2的协方差阵 为D L =--?? ? ? ? 3112,若有观测值函数Y 1=2L 1, Y 2=L 1+L 2,则σy y 12 等于? (A)1/4 (B)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